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 Star Over China汉译出版史及翻译研究论略
1
作者 高晓仙 赵国月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49-53,共5页
Red Star Over China在国内翻译出版史已达80多年,通过重译、重版、节译等各种方式传播。80多年来,其汉译基本经历了开创期、发展期、低潮期和繁荣期四个时期,其汉译样式和出版等不同时期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改革开放后学界开始关... Red Star Over China在国内翻译出版史已达80多年,通过重译、重版、节译等各种方式传播。80多年来,其汉译基本经历了开创期、发展期、低潮期和繁荣期四个时期,其汉译样式和出版等不同时期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改革开放后学界开始关注Red Star Over China汉译的学理问题,但现有研究大多围绕出版社、翻译家思想和译本特征三大主题展开研究,缺乏Red Star Over China汉译发展史的系统性研究。从翻译学的角度讨论Red Star Over China汉译对中国革命的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的建构,都将是后续研究展开的重要选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汉译 出版 翻译研究
下载PDF
从误译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亚瑟·韦利英译本《论语》为例
2
作者 高晓仙 赵国月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48-51,73,共5页
《论语》是中国典籍著作之一,其特殊语言和名言警句对后世文学创作以及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译者主体性在韦利英译本《论语》中误译上的体现,得出翻译成败的关键就是看译者主体性能否正确发挥。译者不仅要充分发挥... 《论语》是中国典籍著作之一,其特殊语言和名言警句对后世文学创作以及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译者主体性在韦利英译本《论语》中误译上的体现,得出翻译成败的关键就是看译者主体性能否正确发挥。译者不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了解文化、把握原作者意图,还要考虑到限制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主客观因素,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尽可能避免误译,充分再现原文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论语》 误译
下载PDF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学习者翻译元认知知识实证研究
3
作者 高晓仙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0-56,共7页
对翻译的认知前提决定了翻译所产生的译文质量高低,科学合理的翻译认知有利于促进翻译学习。通过实证调查发现,翻译学习者对翻译的认知程度与所学专业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对于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专业学习者对翻译的认知明显更靠近学界... 对翻译的认知前提决定了翻译所产生的译文质量高低,科学合理的翻译认知有利于促进翻译学习。通过实证调查发现,翻译学习者对翻译的认知程度与所学专业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对于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专业学习者对翻译的认知明显更靠近学界的共识,即使都是对翻译感兴趣的主动学习者,专业背景知识也影响着学习者对翻译的认知水平。同时,兴趣也相对影响学习者对翻译的元认知水平,对翻译活动感兴趣的主动学习者显然对翻译的认知水平要高于被动学习者。在此结果上,建议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和非英语专业学习者首先应该补充一定的英语专业知识;其次,应该加强培养对翻译学习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英语学习者 翻译元认知
下载PDF
误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以亚瑟·韦利英译本《论语》为例
4
作者 高晓仙 赵国月 《太原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33-38,共6页
《论语》是中国典籍著作之一,其特殊语言和名言警句对后世文学创作以及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分析译者主体性在韦利英译本《论语》中误译上的体现,得出翻译成败的关键就是看译者主体性能否正确发挥。译者不仅要充分发挥主观... 《论语》是中国典籍著作之一,其特殊语言和名言警句对后世文学创作以及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分析译者主体性在韦利英译本《论语》中误译上的体现,得出翻译成败的关键就是看译者主体性能否正确发挥。译者不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了解文化、把握原作者意图,还要考虑到限制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主客观因素,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尽可能避免误译,充分再现原文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论语》 误译
下载PDF
《老子》英译本中的显化与隐化
5
作者 高晓仙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5年第5期45-49,共5页
显化与隐化在英汉互译中普遍存在,以Arthur Waley《老子》英译本为例,探索其显化和隐化的分布情况,并从关联理论角度探究显化和隐化的成因。研究发现,英译本中的显化成分大于隐化成分,译者采用强制性显化弥补两种语言形式的差异,采用选... 显化与隐化在英汉互译中普遍存在,以Arthur Waley《老子》英译本为例,探索其显化和隐化的分布情况,并从关联理论角度探究显化和隐化的成因。研究发现,英译本中的显化成分大于隐化成分,译者采用强制性显化弥补两种语言形式的差异,采用选择性显化使目的语读者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且花费最小的处理努力而达到最佳关联,译者使用语用显化是为了增强译文的可读性。隐化策略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增强译文的诗学效果和强化传递交际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化 隐化 关联理论 《老子》
下载PDF
目的论视阈下非虚构文学《寻路中国》汉译策略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国月 高晓仙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57-61,共5页
译文符合中国读者的认知习惯,更容易被中国读者接受,是非虚构文学《寻路中国》的翻译目的。本文依照"目的论"中"目的决定方法"的观点,以非虚构文学《寻路中国》为例,探索译者在翻译非虚构文学文本时,实现翻译目的... 译文符合中国读者的认知习惯,更容易被中国读者接受,是非虚构文学《寻路中国》的翻译目的。本文依照"目的论"中"目的决定方法"的观点,以非虚构文学《寻路中国》为例,探索译者在翻译非虚构文学文本时,实现翻译目的的途径。研究发现:为了实现翻译目的,译者在语言风格、语言结构、文化负载词以及特殊文体等方面分别采取了直译法、意译法、仿译法以及增译、减译、转换等多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文学 目的论 《寻路中国》
下载PDF
“凯迪克奖”儿童绘本的汉译出版研究
7
作者 高晓仙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6-101,共6页
从国外翻译引进的儿童绘本对我国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和启蒙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获“凯迪克奖”的361部儿童绘本发现,我国已翻译出版其中273部,占总数的76%;我国对“凯迪克奖”儿童绘本的翻译引进历经萌芽期(1984—2006)、... 从国外翻译引进的儿童绘本对我国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和启蒙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获“凯迪克奖”的361部儿童绘本发现,我国已翻译出版其中273部,占总数的76%;我国对“凯迪克奖”儿童绘本的翻译引进历经萌芽期(1984—2006)、发展期(2007—2017)、繁荣期(2018—2019)和回落期(2020—2022)四个阶段,呈不断发展的态势;纵观我国对“凯迪克奖”儿童绘本的翻译历程,呈现出主题内容多样、翻译出版竞争激烈、译者身份多元、时效性与系统性逐年凸显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绘本 翻译与出版 “凯迪克奖”
下载PDF
抗战背景下《西行漫记》译者社会化行为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国月 高晓仙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以往译者行为批评研究秉承从文本内到文本外的分析路径取得了客观合理的研究结果,但译者行为与历史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尚未得到足够关注。历史语境制约译者行为,有必要从历史语境切入对译者行为加以批评分析,可以充分阐释译者的特定行... 以往译者行为批评研究秉承从文本内到文本外的分析路径取得了客观合理的研究结果,但译者行为与历史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尚未得到足够关注。历史语境制约译者行为,有必要从历史语境切入对译者行为加以批评分析,可以充分阐释译者的特定行为表现,并有效揭示译者的特定社会作用。探究Red Star Over China首个汉译本《西行漫记》译者的社会化行为发现,译者适时改写原文意义实现行为的社会化转型,为中国抗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境 译者社会化行为 《西行漫记》
下载PDF
“乡土语言”的异语写作与文化回译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晓仙 赵国月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131,共7页
在异语写作中,作者对乡土语言的处理除写作外,还涉及翻译。从翻译的角度看,这类作者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可用音译、直译、意译和阐释等各种方式向英语语境传递汉语的乡土语言。但基于翻译活动的跨语言和跨文化本质,乡土语言在外国作者的... 在异语写作中,作者对乡土语言的处理除写作外,还涉及翻译。从翻译的角度看,这类作者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可用音译、直译、意译和阐释等各种方式向英语语境传递汉语的乡土语言。但基于翻译活动的跨语言和跨文化本质,乡土语言在外国作者的异语写作中一部分最大程度上得到了再生,一部分则不可避免地遭遇错位和亏损。乡土语言经过海外文本旅行后,由本族语译者回译到自己的文化母体当中,不同地域的译者又有不同的翻译态度和翻译策略,对乡土语言的文化回译有意或无意地还原或遮蔽,从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语言 异语写作 文化回译
下载PDF
从“翻译行为”到“译者行为”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国月 高晓仙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74-78,共5页
当前学界较为关注翻译中的行为研究,却存在“翻译行为”与“译者行为”两种表述,且两者混淆严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翻译中有关“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由德国功能学派最早提出的翻译行为概念经全球传播和发展,逐渐分化,现已形成语言学... 当前学界较为关注翻译中的行为研究,却存在“翻译行为”与“译者行为”两种表述,且两者混淆严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翻译中有关“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由德国功能学派最早提出的翻译行为概念经全球传播和发展,逐渐分化,现已形成语言学、社会学、认知科学和“文本—社会”四种研究路径。特别是最后一种研究路径自成体系,形成了逻辑自洽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成为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翻译理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行为 译者行为 术语辨析
下载PDF
文本类型视角下的非虚构文学翻译译者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国月 高晓仙 《语言教育》 2020年第1期60-64,70,共6页
非虚构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类,因为纪实,不同于传统的虚构文学,又因具有文学性,不同于纯粹的应用文文本。综合考量,文本的"信息功能"占非虚构文学文本的主导地位,因此非虚构文学属于"信息型文本",同时兼有"... 非虚构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类,因为纪实,不同于传统的虚构文学,又因具有文学性,不同于纯粹的应用文文本。综合考量,文本的"信息功能"占非虚构文学文本的主导地位,因此非虚构文学属于"信息型文本",同时兼有"表达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特征。基于此,不论是译者还是译评者,应从非虚构文学文本的主要功能——"信息功能"入手,兼顾文本的次要功能——"表达功能"和"感染功能",选择相应的译者行为模式或批评范式,即主要以文本内容"求真"、语言形式"务实"为主,以语言形式"求真"、文本内容"务实"间或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务实"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文学 文本类型 译者行为
下载PDF
何为“影响研究”?——《翻译文学对中国先锋小说的叙事影响》评介
12
作者 高晓仙 《翻译论坛》 2017年第2期90-94,共5页
引言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16年7月出版了杨淑华博士新著《翻译文学对中国先锋小说的叙事影响》(简称《影响》)。在仔细研读中笔者发现,在2013年笔者也做过类似的'影响研究'。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指出莫言文学作品... 引言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16年7月出版了杨淑华博士新著《翻译文学对中国先锋小说的叙事影响》(简称《影响》)。在仔细研读中笔者发现,在2013年笔者也做过类似的'影响研究'。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指出莫言文学作品是'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颁奖词 影响 文学 笔者 中国 先锋
原文传递
翻译辨析:“Hallucinatory Realism”与“魔幻现实主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国月 高晓仙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4-87,共4页
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hallucinatory realism"一词走进了受众的视野,但其译法"魔幻现实主义"误导了受众。该译法误用了"magical realism"的概念,偏离了"hallucinatory realism&... 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hallucinatory realism"一词走进了受众的视野,但其译法"魔幻现实主义"误导了受众。该译法误用了"magical realism"的概念,偏离了"hallucinatory realism"的本义,没有充分反映出莫言作品的独创风格,也没有达到术语翻译的基本规范。本文建议将其译为"幻觉现实主义",这一译法既与源语词义一致,又与其表述的文学风格基本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lucinatory REALISM 魔幻现实主义 幻觉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