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压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浩源 葛斌 +1 位作者 赵芳芳 高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00例,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收缩压与预后呈U型曲线关系。根据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分为<120 mm Hg(1 mm Hg=0.133 k Pa)组(62例)、120 mm Hg^140 mm Hg组(68例)...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00例,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收缩压与预后呈U型曲线关系。根据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分为<120 mm Hg(1 mm Hg=0.133 k Pa)组(62例)、120 mm Hg^140 mm Hg组(68例)及>140 mm Hg组(270例)。所有病人入院时行血压监测,以10 mm Hg为间距接收缩压分组,记录病人基本资料、心梗危险因素、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律失常、再梗死、住院期间死亡例数。本研究总共纳入病人400例。结果 <120 mm Hg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140 mm Hg组[6.4%(4/62)比2.2%(6/270)](P<0.05)。<120 mm Hg组LVEF为(44.0%±10.5%)明显低于120mm Hg^140 mm Hg组(54.2%±10.6%)及>140 mm Hg组(49.1%±10.2%)(P<0.01);并发症发生率:<120 mm Hg组、>140 mm Hg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120 mm Hg^140 mm Hg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为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血压过低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和心室重塑的预测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密切关注并合理控制血压,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收缩压120 mm Hg^140 mm Hg可能为最适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压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测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浩源 朱新炜 +3 位作者 韩建龙 邱思强 左金良 臧睿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数据,提高腰椎间孔三维测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的56例腰椎退变病人[男24例、女32例,年龄39~72岁,平均(56.5±7.6)岁]和41名体检腰椎正常者[男18名、女23名,年龄25~36岁,平均(...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数据,提高腰椎间孔三维测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的56例腰椎退变病人[男24例、女32例,年龄39~72岁,平均(56.5±7.6)岁]和41名体检腰椎正常者[男18名、女23名,年龄25~36岁,平均(31.4±5.2)岁]的MRI和CT影像资料。采用Mimics19.0软件构建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模型,分别测量腰椎间孔容积、矢状面最小面积及冠状面长径,测量数据间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不同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不同测量者之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均ICC>0.9)。腰椎正常者MRI上测得的L1~S1各节段椎间孔容积及L1/L2、L2/L3、L3/L4、L4/L5节段的矢状面最小面积均小于CT测量结果(均P<0.05);腰椎退变病人MRI上测得的L1~S1各节段的椎间孔容积以及L1/L2和L2/L3节段的椎间孔矢状面最小面积均小于CT测量结果(均P<0.05)。腰椎退变病人及腰椎正常者其余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测量数据之间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CT成像尚不能精确识别未发生显著退行性改变的椎间孔后壁软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孔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模型 三维测量
下载PDF
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疗效分析
3
作者 高浩源 王永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3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楔形截骨术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C-D器械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对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左金良 谭军 +6 位作者 张鲁惠 黄波 高浩源 秦川 朱登嵩 李云凯 赵文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 :进一步了解腰椎后路手术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行光三维测量系统 ,对 12具人新鲜尸体腰椎实施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交叉半椎板切除 ,对其屈伸状态下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定量变化... 目的 :进一步了解腰椎后路手术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行光三维测量系统 ,对 12具人新鲜尸体腰椎实施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交叉半椎板切除 ,对其屈伸状态下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定量变化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腰椎屈曲活动时硬膜囊容量增大 ,仰伸位变小 ;全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 ,硬膜囊容量改变相近 ,但均较半椎板切除明显增大 (P <0 0 1) ;任何一种腰椎后路手术 ,均能破坏腰椎稳定性 ,其中半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破坏性较小 ,而与全椎板切除相比较 ,后者破坏性大于前二者 (P <0 0 1)。结论 :下腰椎疾病后路手术应尽量保留棘突及其韧带 ,交叉半椎板切除可使椎管得到充分减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稳定性 硬膜囊容量 后路手术 平行光 椎管容量
下载PDF
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体会 被引量:23
5
作者 朱新炜 李云恺 +2 位作者 左金良 高浩源 邱思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8-619,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21例,对骨折不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3例骨折未完全复位,行切开复位重新内固定...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21例,对骨折不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3例骨折未完全复位,行切开复位重新内固定并植骨;8例内固定螺钉拔出,行重新内固定并植骨;7例单纯骨缺损,行单纯植骨;2例显性感染,行清创冲洗并外固定;1例隐性感染,行清创冲洗抗感染治疗。结果:随访12~21个月,2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个月,感染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最长。骨折愈合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71.4%,感染患者膝关节功能差。结论: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包括组织创伤严重、手术操作不当、感染、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或负重活动过早。针对骨折不愈合的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充分植骨对于治疗骨折不愈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C型骨折 锁定钢板 骨折不愈合
下载PDF
椎管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 被引量:6
6
作者 左金良 黄波 +4 位作者 高浩源 秦川 朱登嵩 李云恺 韩建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985-988,共4页
目的 :探讨椎管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 860例。结果 :临床疗效参照NaKai分级 ,70 9例获得随访 ,平均 2年 7个月 ,优 ,5 5 9例 ;良 ,12 7... 目的 :探讨椎管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 860例。结果 :临床疗效参照NaKai分级 ,70 9例获得随访 ,平均 2年 7个月 ,优 ,5 5 9例 ;良 ,12 7例 ;可 ,2 3例。结论 :椎管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住院时间短 ,恢复快 ,但操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椎管镜 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浩源 柳茵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1年第5期289-291,293,共4页
血管内皮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已得到公认。目前针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开展迅速,正确对待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建立未来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规范操作流程对探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意义深远。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功能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则隆弄高位冰岩崩灾害链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少华 殷跃平 +4 位作者 李滨 高杨 万佳威 张田田 高浩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6-1009,共14页
雅鲁藏布江下游冰川分布广泛,曾发生多次高位冰岩崩事件,引发灾害链,如泥石流或碎屑流,危害巨大。本文通过野外现场调查,结合多时相卫星图像及无人机数据,以则隆弄沟为例,分析了高位灾害的地貌特征及运动动力学效应。研究表明:(1)则隆... 雅鲁藏布江下游冰川分布广泛,曾发生多次高位冰岩崩事件,引发灾害链,如泥石流或碎屑流,危害巨大。本文通过野外现场调查,结合多时相卫星图像及无人机数据,以则隆弄沟为例,分析了高位灾害的地貌特征及运动动力学效应。研究表明:(1)则隆弄沟高位灾害垂向落差大,不同海拔区段微地貌形态各有差异,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带性,根据地貌展布特征及形态可划分为高陡冰蚀地形、弯曲型沟谷地形、堆积河谷地形,独特的地貌条件和地质环境使高位灾害与中低海拔地区有显著区别。(2)高位冰岩崩灾害链经历冰岩崩、碎屑流运动、堆积堵江、洪水溃决4个阶段,形成高位远程地质灾害链,运动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动力学效应,包括冲击解体效应、散体成拱效应、动力侵蚀效应、碎屑堆积效应,为研究碎颗粒流动行为及动力学过程提供信息。(3)则隆弄冰舌处冰碛物富集,冰舌前缘及后缘分布有大量裂缝,随时间推移内部裂纹扩展累积,应力拱承载力下降而破坏致灾。未来在气候变化及强烈的构造活动影响下,雅鲁藏布江下游高位冰岩崩灾害风险极高,引发次生堵江-洪水灾害危害极大,应加强这类流域性灾害的预警及风险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冰岩崩灾害链 地貌 垂直分带性 动力学效应 雅鲁藏布江
下载PDF
阔筋膜张肌及臀中肌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观察
9
作者 朱登嵩 朱冬梅 高浩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9-69,共1页
1991~1997年,我院以阔筋膜及臀中肌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1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肌蒂髂骨瓣 移植治疗 阔筋膜张肌 疗效观察 1991~1997年
下载PDF
西南岩溶山区特大滑坡成灾类型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高杨 贺凯 +4 位作者 李壮 高浩源 卫童瑶 邢爱国 李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3,共10页
我国西南岩溶山区位于上扬子地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特有的强烈褶皱地貌形态,特大型滑坡灾害频发。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以及统计分析,讨论了岩溶山区典型滑坡后破坏的成灾模式和形成条件,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西南岩溶山区... 我国西南岩溶山区位于上扬子地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特有的强烈褶皱地貌形态,特大型滑坡灾害频发。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以及统计分析,讨论了岩溶山区典型滑坡后破坏的成灾模式和形成条件,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西南岩溶山区普遍呈现上陡下缓的地形地貌特征和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特征,岩溶地貌和溶蚀岩体结构加剧了滑坡后破坏的成灾规模;(2)研究区的滑坡成灾模式主要分为岩质崩塌、高位远程滑坡-碎屑流和高位远程滑坡-泥石流三种类型;(3)岩质崩塌灾害类型剪出口高差通常小于50 m,等效摩擦系数通常大于0.6,堆积体破碎比在5~20之间;高位远程滑坡-碎屑流灾害类型剪出口高差通常在50~200 m之间,等效摩擦系数通常在0.33~0.60之间,堆积体破碎比在20~100之间;高位远程滑坡-泥石流灾害类型剪出口高差通常大于200 m,等效摩擦系数通常小于0.33,堆积体破碎比区间大于100;(4)西南岩溶山区的“高位滑坡”剪出口高差通常大于50 m,具有高速远程运动特征,运动过程中具有冲击铲刮、破碎解体、气垫和流化四种动力学效应。滑坡后破坏成灾模式的提出,可以为滑坡运动动力学机理和成灾反演预测研究提供重要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滑坡 成灾模式 等效摩擦系数 动力学效应 西南岩溶山区
下载PDF
贵州水城“7.23”高位远程滑坡冲击铲刮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浩源 高杨 +4 位作者 贺凯 李滨 赵志男 陈立川 王永甫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546,共12页
以2019年贵州水城“7.23”滑坡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测和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滑坡的运动过程和冲击铲刮特征,结果表明:(1)水城“7.23”滑坡属典型的高位远程滑坡,滑体高位启动后冲击下方凸起山脊,铲刮地表残坡积土层,并解体形成... 以2019年贵州水城“7.23”滑坡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测和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滑坡的运动过程和冲击铲刮特征,结果表明:(1)水城“7.23”滑坡属典型的高位远程滑坡,滑体高位启动后冲击下方凸起山脊,铲刮地表残坡积土层,并解体形成碎屑流,最大铲刮深度可达11 m;(2)模拟结果显示,滑坡运动最大速度为30 m∙s^-1,最大动能达8900 kJ,铲刮体积达46×10^4 m^3,最终体积为116×10^4 m^3,灾害放大效应明显;(3)水城滑坡的冲击铲刮过程可分为冲击嵌入→剪切推覆→裹挟混合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远程滑坡 动力学机制 冲击铲刮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位远程滑坡冲击铲刮效应研究进展及问题 被引量:19
12
作者 高杨 李滨 +2 位作者 高浩源 贺凯 刘朋飞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510-519,共10页
冲击铲刮效应一直是中国西南山区高位岩质滑坡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开展大量的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目前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国内外高位远程铲刮型滑坡的典型案例入手,总结了高位远程... 冲击铲刮效应一直是中国西南山区高位岩质滑坡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开展大量的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目前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国内外高位远程铲刮型滑坡的典型案例入手,总结了高位远程滑坡的冲击铲刮模式主要有嵌入铲起模式、裹挟刮带模式、冲击滑移模式和冲击飞溅模式;提出了在高位滑坡冲击铲刮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并在理论解析、数值计算、人工智能和风险预测方面对今后的冲击铲刮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目的是为冲击铲刮效应响应下的高位滑坡成灾模式和动力学特征分析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为高位远程滑坡动力研究、科学防灾减灾和科学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远程 冲击铲刮模式 动力特征
下载PDF
不同乳化剂对牛骨白汤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浩源 李苗云 +5 位作者 赵莉君 赵改名 朱瑶迪 马阳阳 林菊 张洁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90-300,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乳化剂对牛骨白汤的乳化效果,以促进牛骨白汤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法】以牛骨素和牛油为主要原料制备牛骨白汤,以乳化度、粒径分布、表观黏度和流变行为作为评判依据,探究不同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丙二醇脂肪酸... 【目的】探讨不同乳化剂对牛骨白汤的乳化效果,以促进牛骨白汤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法】以牛骨素和牛油为主要原料制备牛骨白汤,以乳化度、粒径分布、表观黏度和流变行为作为评判依据,探究不同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丙二醇脂肪酸酯、Span80和阿拉伯胶)对牛骨白汤稳定性的影响,以乳化度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试验,同时建立数学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结果】与未添加乳化剂组(空白组)相比,4种乳化剂的添加对牛骨白汤的乳化稳定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质量分数0.8%丙二醇、质量分数0.7%单甘酯以及质量分数0.8%阿拉伯胶,此时制备的牛骨白汤乳化度为0.92,乳化稳定性较好。【结论】确定了高稳定性、品质良好的牛骨白汤制备工艺,为畜禽骨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牛骨白汤 乳化稳定性 流变特性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花生蛋白对低盐香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浩源 赵春波 +4 位作者 李苗云 马阳阳 赵莉君 朱瑶迪 赵改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19-224,共6页
为研究KCl替代部分食盐(NaCl)后,以及添加花生蛋白对低盐熏煮猪肉香肠品质的影响,在食盐添加量25 g(以原料肉1 kg计)的基础上,分别用KCl代替食盐0%、20%、30%、40%、50%(质量分数,下同),在每个替代量下在香肠中又添加了0%、4%、6%、8%... 为研究KCl替代部分食盐(NaCl)后,以及添加花生蛋白对低盐熏煮猪肉香肠品质的影响,在食盐添加量25 g(以原料肉1 kg计)的基础上,分别用KCl代替食盐0%、20%、30%、40%、50%(质量分数,下同),在每个替代量下在香肠中又添加了0%、4%、6%、8%的花生蛋白,探究它们对低盐猪肉熏煮香肠品质的影响。在实验考察范围内,KCl替代食盐量为30%~50%时,添加8%的花生蛋白可以显著提高香肠的出品率、保水率和红度,显著降低其亮度(P<0.05);在KCl替代食盐量为0%~50%时,添加4%~8%的花生蛋白能显著提高低盐熏煮香肠的黄度(P<0.05);在KCl替代食盐量为20%时,添加8%的花生蛋白对低盐熏煮香肠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KCl替代食盐量为40%和50%时,添加6%的花生蛋白也能显著提高低盐熏煮猪肉香肠的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P<0.05)。根据香肠质构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了关于KCl替代食盐香肠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程,研究结果为低盐熏煮猪肉香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煮猪肉香肠 KCl替代食盐 花生蛋白 综合品质评价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研究的新问题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浩源 高杨 +2 位作者 殷跃平 张田田 万佳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0-1103,共14页
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灾害领域的难点问题。在青藏高原,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高位远程滑坡表现出更为复杂且强烈的动力作用,出现超高位超远程的链式成灾模式。文章针对青藏高原高位远程滑坡所表现出的三种突出动力... 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灾害领域的难点问题。在青藏高原,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高位远程滑坡表现出更为复杂且强烈的动力作用,出现超高位超远程的链式成灾模式。文章针对青藏高原高位远程滑坡所表现出的三种突出动力学效应--—动力破碎效应、动力侵蚀效应以及流态化效应,从地质特征调查、物理模型试验、数值分析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针对青藏高原高位远程滑坡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下一步要解决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极端地质环境下高位远程滑坡机理研究、基于尺寸效应的模型试验新方法研究和高位远程滑坡流域性灾害链研究。这些问题将为高位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的研究和服务工程建设中高位远程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位远程滑坡 动力学效应 关键科学问题
下载PDF
滑坡冲击铲刮变量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杨 高浩源 +1 位作者 李滨 赵志男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2,共8页
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过程中,冲击铲刮效应不仅增加滑坡的体积与规模,而且会增大滑坡成灾范围,风险预测与判断出现明显误差,导致灾难性事件的发生。目前对于高速滑坡的铲刮深度、铲刮范围和铲刮体积等变量计算往往是采用基于经验的铲刮率算... 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过程中,冲击铲刮效应不仅增加滑坡的体积与规模,而且会增大滑坡成灾范围,风险预测与判断出现明显误差,导致灾难性事件的发生。目前对于高速滑坡的铲刮深度、铲刮范围和铲刮体积等变量计算往往是采用基于经验的铲刮率算法,其是通过体积增量来反算铲刮变量的数学方法,而实际情况中高速滑坡的冲击铲刮是滑体冲击力和地表可铲刮材料之间的力学屈服破坏作用的结果。本文基于接触力学、弹塑性力学和岩土力学,提出了地表可铲刮层在附加冲击荷载作用下铲刮变量的理论计算方法,认为竖向冲击和切向剪切是滑体冲击铲刮过程的两种主要作用方式。结合实际岩土体材料参数,发现不考虑切向荷载时,铲刮层塑性区主要以竖向破裂区为主,考虑切向荷载时,铲刮层塑性区沿切向迁移,直至塑性边界贯通至地表,符合实际情况,实现了对铲刮变量的定量化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铲刮 冲击荷载 被动屈服 计算方法 滑坡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特大地质灾害链发育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滨 高杨 +4 位作者 万佳威 刘铮 高浩源 卫童瑶 李壮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0年第2期11-14,35,共5页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位于我国西藏的南部,其构造运动活跃、强震多发、地表侵蚀作用强烈,由崩滑(冰崩)—碎屑流—泥石流—堰塞湖等灾害要素组成的特大地质灾害链频繁发生。这类超高位超远程的链式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广、流域性成灾风险很...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位于我国西藏的南部,其构造运动活跃、强震多发、地表侵蚀作用强烈,由崩滑(冰崩)—碎屑流—泥石流—堰塞湖等灾害要素组成的特大地质灾害链频繁发生。这类超高位超远程的链式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广、流域性成灾风险很高,近70年以来已发生15次特大地质灾害链堵江事件,造成很大破坏。研究发现,其发生与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丰富的降水以及较强的冰川活动紧密相关,而沿河谷分布的高陡斜坡处的松散堆积体则为地质灾害链的发生提供了物源。本文就此依次分析了其形成所需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和气象水文等条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最后提出了3条对策建议:①加强特大地质灾害链调查与识别能力;②加强特大地质灾害链监测预报预警与风险防范能力建设;③加强特大地质灾害链工程防灾减灾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峡谷地区 地质灾害链 发育特点 形成条件 防灾减灾对策
下载PDF
发酵小米体外胃肠消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慧琳 李苗云 +5 位作者 朱瑶迪 赵改名 高浩源 肖康 任宏荣 赵莉君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4-162,113,共10页
以小米酸肉中辅料小米为研究对象,分析辅料小米餐后血糖变化及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消化率、粒经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餐后时间的延长,血糖值在0~30 min时先增加,大于30 min迅速降低,餐后240 min时血糖值为22.79 dl/mg基... 以小米酸肉中辅料小米为研究对象,分析辅料小米餐后血糖变化及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消化率、粒经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餐后时间的延长,血糖值在0~30 min时先增加,大于30 min迅速降低,餐后240 min时血糖值为22.79 dl/mg基本稳定,与300 min时血糖值23.42 dl/mg无显著差异(p<0.05),样品在分别经口腔、胃、小肠消化的过程中,随消化过程的进行产物粒经逐渐减小,蛋白质及脂肪消化率逐渐增加,消化至胃肠阶段时蛋白质消化率为69.45%、脂肪消化率为29.88%,在抗氧化试验中,随消化的进行多酚及多肽含量显著增加(p<0.05),最高为6.06 mg/100 g,多肽含量最高为5.21 mg/mL;随消化的进行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加,消化液中-OH自由基清除率最大值为81.63%、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大值为78.12%、ABTS清除率最大值为7.62%。综合分析,辅料小米较小米对照样品餐后血糖偏低,蛋白质、脂肪消化率高,同时辅料小米多酚、多肽含量及抗氧化活性(-OH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率)均比小米对照样品高,为小米发酵类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而对小米发酵类产品营养健康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肉辅料小米 消化 多酚 多肽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贵州省六盘水水城高位远程滑坡流态化运动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壮 高杨 +4 位作者 贺凯 高浩源 卫童瑶 刘铮 赵志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520-532,共13页
高位远程滑坡是中国西南山区常见的一类灾难性地质灾害,其发生往往伴随有碰撞解体效应,导致滑体碎裂化,转化为碎屑流或泥石流,具有流化运动堆积的特征。2019年7月23日发生于中国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的鸡场镇滑坡是典型的高位远程流态... 高位远程滑坡是中国西南山区常见的一类灾难性地质灾害,其发生往往伴随有碰撞解体效应,导致滑体碎裂化,转化为碎屑流或泥石流,具有流化运动堆积的特征。2019年7月23日发生于中国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的鸡场镇滑坡是典型的高位远程流态化滑坡,滑坡前后缘高差430 m,水平运动距离1340 m,堆积体体积200×10^4m^3,导致21幢房屋被掩埋,51人遇难。基于野外详细调查和滑前滑后地形对比,采用DAN-W软件对水城滑坡的整个运动堆积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水城滑坡在滑源区残留堆积体厚度最大为27 m,堆积区最大堆积厚度为15 m,滑坡碎屑流前缘最大运动速度为27 m/s,最大动能为6.57×10^6J;滑坡高位剪出,由于势能转化为动能,滑坡快速达到速度峰值,并铲刮地表松散土层;由于强降雨,滑体高速运动使基底孔隙水来不及排出,导致基底摩擦力下降,降低能量损耗,滑体解体促进颗粒流化运动,减少了摩擦,也是滑坡远程运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城滑坡 高位远程 流态化 DAN-W 动力学特征
下载PDF
传统熏烤木材中木质素结构表征及其热解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菊 马阳阳 +7 位作者 李苗云 黄昊龙 高浩源 刘世杰 朱瑶迪 赵莉君 梁栋 赵改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38,共7页
为探究传统熏烤肉制品熏烤时所采用不同化学组成及结构的木材类型对产生有害物质多环芳烃的种类和生成量的影响,以传统熏烤肉制品生产时常用的松木、杨木、榉木、枣木、苹果木5种木材为研究对象,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热重及热重-红... 为探究传统熏烤肉制品熏烤时所采用不同化学组成及结构的木材类型对产生有害物质多环芳烃的种类和生成量的影响,以传统熏烤肉制品生产时常用的松木、杨木、榉木、枣木、苹果木5种木材为研究对象,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热重及热重-红外联用分析,考察5种木材中木质素的结构特征及其热解特性。结果表明:5种木材中木质素含量,以及木质素中愈创木基结构单元(G)、紫丁香基结构单元(S)含量均存在差异;热解过程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主要发生在200~500℃范围内,但是5种木质素的质量损失速率、质量损失温度、热解速率、热解温度均不同,说明不同木质素的热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熏烤木材中木质素含量,S/G结构含量及侧链结构上差异可导致其热稳定性的不同,而热解特性的不同则进一步影响多环芳烃等有害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烤木材 木质素 多环芳烃 结构表征 热解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