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09年中国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变化 被引量:63
1
作者 高辉明 张正斌 +3 位作者 徐萍 杨引福 卫云宗 刘新月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01-2210,共10页
【目的】研究中国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农艺性状适应气候变暖的变化规律,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方法】利用2001—2009年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对照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该地区相关气象资料,研究对照品... 【目的】研究中国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农艺性状适应气候变暖的变化规律,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方法】利用2001—2009年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对照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该地区相关气象资料,研究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并进行农艺性状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对照品种出苗日期和成熟日期逐渐推迟;生育期逐渐缩短,且与年平均温度和生育期≥0℃积温呈负相关;生殖生长阶段随着相应期间≥0℃积温的增加而延长;随着气候变暖,千粒重和每公顷产量呈增加趋势。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与每公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殖生长阶段与每公顷产量呈较强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株高和千粒重2性状决定了产量变异的95.7%。【结论】气候变暖对北部冬麦区冬小麦生长发育有较强的影响,选育生育期较短,但生殖生长阶段较长,千粒重大的高产品种是北部冬麦区未来适应气候变暖的品种改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候变暖 农艺性状 中国北部
下载PDF
TaqMan多重实时定量PCR快速检测3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 被引量:2
2
作者 艾鹏飞 王珊 +3 位作者 高辉明 王雁伟 庞艳荣 张萌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3-380,共8页
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多重实时定量PCR(qPCR)方法。依据大肠杆菌O157:H7 tir基因、单增李斯特菌mpl基因和蜡样芽孢杆菌entFM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多重qPC... 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多重实时定量PCR(qPCR)方法。依据大肠杆菌O157:H7 tir基因、单增李斯特菌mpl基因和蜡样芽孢杆菌entFM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多重qPCR反应体系,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试验,同步检测人工染菌牛奶样品中的病原菌并与国家标准方法作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qPCR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为12 CFU/mL;特异性强,只对3种目标菌进行PCR扩增;稳定性好,各重复性试验中Ct值的变异系数<1%;所有受污染样品阳性检出率均为100%,与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结果一致,且检测周期缩短至6 h。本研究建立的TaqMan多重qPCR方法能同时快速、准确地检测乳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探针 多重实时定量PCR 大肠杆菌O157:H7 单增李斯特菌 蜡样芽孢杆菌
下载PDF
4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乳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珊 高辉明 +3 位作者 王雁伟 周思思 庞艳荣 艾鹏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和诱发疾病的有害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对策之一是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安全检测。本研究采用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食源性致病菌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和诱发疾病的有害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对策之一是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安全检测。本研究采用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快速检测乳品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表明,选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rfA基因、蜡样芽胞杆菌gyrB基因、鼠伤寒沙门氏菌inv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stx2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4对引物,在优化的PCR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58℃下,PCR扩增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分别扩增出274、221、482、108 bp条带,无非特异性扩增,4种病原菌检出限达到10~100 CFU/mL;对17份人工染菌牛奶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结果与国标培养法完全一致。该研究结果为快速、高效、准确地检测出乳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蜡样芽胞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也为其他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
下载PDF
4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技术研究
4
作者 王珊 王雁伟 +1 位作者 高辉明 艾鹏飞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为了解决常规方法检测食源性病原菌存在操作繁琐、周期长的问题,基于4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特异基因序列扩增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多重PCR(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检测方法。根据单增李斯特菌iap基因、蜡样芽孢杆菌... 为了解决常规方法检测食源性病原菌存在操作繁琐、周期长的问题,基于4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特异基因序列扩增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多重PCR(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检测方法。根据单增李斯特菌iap基因、蜡样芽孢杆菌gyrB基因、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txⅠ基因、肠炎沙门氏菌invA基因的特异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后建立MPCR反应体系,测试其特异性、敏感性和可行性,并与国标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PCR扩增出4个目标基因的特异性条带大小依次为371、221、432、171 bp;在58℃的退火温度下,MPCR扩增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无非特异性扩增,4种病原菌最低检出限达到102CFU/mL;MPCR方法和国标培养法对多种食源性病原菌感染的牛奶样品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检测周期由原来的5~7 d缩减到8~9 h。所建立的MPCR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可为食品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验学 多重PCR(MPCR) 单增李斯特菌 蜡样芽孢杆菌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肠炎沙门氏菌
下载PDF
气温变化背景下中国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变化特征——以山西临汾为例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新月 裴磊 +3 位作者 卫云宗 张正斌 高辉明 徐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42-1954,共13页
【目的】作物品种选育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黄淮麦区是中国最大的麦区,在保障中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过去30年黄淮旱地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气温要素变化规律,为旱地小麦育种适应未来气候... 【目的】作物品种选育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黄淮麦区是中国最大的麦区,在保障中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过去30年黄淮旱地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气温要素变化规律,为旱地小麦育种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近30年来国家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典型代表临汾点的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及该市的气温资料,研究对照品种农艺性状、生育期平均气温和≥0℃积温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农艺性状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小麦生育期的平均气温、≥0℃积温、最低和最高温度在逐年呈缓慢增加。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每年上升0.05℃,≥0℃积温平均每年上升21.9℃,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0℃积温变化更能深入反映小麦生育期的温度变化情况。小麦生育期最高气温平均每年上升0.02℃、最低气温平均每年上升0.16℃。播种至越冬前的平均气温和≥0℃积温增加最多,营养生长阶段平均气温和≥0℃积温增加明显,生殖生长阶段平均气温增加较少且≥0℃积温有下降趋势。随着气候变暖,分蘖多的强冬性品种逐渐被分蘖适中的冬性和弱冬性品种替代。1986—1996年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变化幅度不大,1997—2007年期间变化较大,2007—2014年变化幅度最大;这和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黄淮旱地对照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逐年缓慢上升,分别每年平均增加1.57%和3.39%。有效穗数和产量及株高缓慢下降,分别每年平均下降0.16%和1.29%。产量与株高(0.684**)、有效穗(0.531**)和千粒重(0.541**)均极显著正相关。株高、起身至拔节期≥0℃积温和平均气温是决定小麦产量的3个主要因子,分别决定了小麦产量的46.73%、26.17和3.26%的变异。在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气候变化中,起身至拔节期≥0℃积温和株高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正效应;起身至拔节期平均气温为负效应。【结论】气候变暖对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趋势有较强的影响,选育株高和有效穗数适中、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大的中高产抗旱品种是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育种改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 旱地 冬小麦 农艺性状 气候变化
下载PDF
1986-2014年临汾降水变化及对旱地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新月 裴磊 +3 位作者 卫云宗 张正斌 高辉明 徐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3-938,共6页
为了解过去近30年山西省临汾降水变化对旱地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利用1986-2014年国家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临汾点的降水和对照品种农艺性状资料,研究其降水和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并对降水要素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多元回... 为了解过去近30年山西省临汾降水变化对旱地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利用1986-2014年国家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临汾点的降水和对照品种农艺性状资料,研究其降水和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并对降水要素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年降水量有略微的上升趋势,但小麦生育期降水量有略微的下降趋势;播种至越冬期的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起身至拔节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降水量有减少趋势。黄淮旱地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逐年缓慢上升,但有效穗数、产量及株高缓慢下降。起身至拔节期降水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降水量和年降水量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年降水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有效穗和千粒重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和年降水量是决定产量的四个主要因子,共同决定了产量72%的变异。降水变化对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趋势有较强的影响,选育株高适中、有效穗数较多、千粒重较大的高产抗旱新品种,是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未来气候变化进行育种改良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 旱地 冬小麦 农艺性状 降水
下载PDF
黄淮小麦农艺性状演变趋势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秀亭 张正斌 +4 位作者 徐萍 齐亚娟 王玉莹 何秀平 高辉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930-3938,共9页
【目的】通过对黄淮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研究黄淮小麦适应气候变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高产育种选择的规律。【方法】记载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小麦进化材料和现代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性状。【结果】小... 【目的】通过对黄淮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研究黄淮小麦适应气候变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高产育种选择的规律。【方法】记载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小麦进化材料和现代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性状。【结果】小麦在进化过程中,分蘖和叶片数有减少的趋势。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野生种,株高有增加的趋势;从六倍体野生小麦到现代小麦,株高和生物学产量又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单株总叶面积在返青—抽穗期是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农家种<现代品种,在开花期—灌浆期是六倍体>四倍体>农家种和现代品种>二倍体,表现相反趋势。小麦单株生物学产量有降低的趋势,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野生种具有适应低温和生长缓慢的野生生长方式和遗传特性,现代品种适应气候变暖而提早成熟,减少分蘖,避免旺长遭遇冷害,后期叶片将更多的干物质转运到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 冬小麦 农艺性状 进化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不同施肥方式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萌 郭强 +4 位作者 何秀萍 王玉莹 高辉明 蔺崇明 杨引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958-3960,共3页
通过对陕西主栽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施用普通化肥、配方肥、新型BB肥后的产量及相关植株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和新型BB肥能明显提高玉米百粒重和单株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玉米产量。NPK优化处理和新型BB肥的优势明显,分别较普通肥料... 通过对陕西主栽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施用普通化肥、配方肥、新型BB肥后的产量及相关植株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和新型BB肥能明显提高玉米百粒重和单株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玉米产量。NPK优化处理和新型BB肥的优势明显,分别较普通肥料(尿素、磷酸氢二铵)平均增产7.4%和12.8%。相同肥料水平下,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分别平均增产15.0%和4.1%。施用配方肥和新型BB肥是陕西关中玉米进一步提高产量高效栽培措施的肥料调控方向,且相同肥料水平下普通玉米较特用玉米增产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肥方式 产量 植株性状 陕西关中地区
下载PDF
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辉明 《科技资讯》 2018年第10期13-13,15,共2页
在我国社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和互联网也随之发展起来,并且被广泛地适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虽然计算机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它也同样面临着很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维... 在我国社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和互联网也随之发展起来,并且被广泛地适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虽然计算机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它也同样面临着很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和管理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详细地分析计算机网络维护及管理相关的内容,并找出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解决方法,以供人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维护 管理方法 技术 探究
下载PDF
城市天然气管道的腐蚀风险与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利威 高辉明 +1 位作者 曹雷 赵鹏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12年第4期11-13,共3页
通过对城市天然气管道所面临的腐蚀风险的阐述,并结合国内外油气管道事故的危害,对管道腐蚀检测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文中提出了腐蚀内检测作为管道信息采集的一种方式,将为完整性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并为管道的维修维护提供依据,... 通过对城市天然气管道所面临的腐蚀风险的阐述,并结合国内外油气管道事故的危害,对管道腐蚀检测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文中提出了腐蚀内检测作为管道信息采集的一种方式,将为完整性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并为管道的维修维护提供依据,为管道的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保障。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城市燃气腐蚀内检测过程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法,对腐蚀检测技术服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燃气管网 完整性管理 风险腐蚀检测技术 管道腐蚀检测工程
下载PDF
管道压电超声腐蚀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金生 邱城 +4 位作者 高辉明 邱长春 李振北 李岩 田瑜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8-612,共5页
压电超声腐蚀内检测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并能够直接对腐蚀缺陷进行深度量化,在液态在役管道腐蚀检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分析管道压电超声腐蚀内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压电超声腐蚀内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列举了现阶段国外知... 压电超声腐蚀内检测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并能够直接对腐蚀缺陷进行深度量化,在液态在役管道腐蚀检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分析管道压电超声腐蚀内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压电超声腐蚀内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列举了现阶段国外知名检测公司3种较先进的压电超声腐蚀内检测器的产品性能、特点,指出了压电超声腐蚀内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管道压电超声腐蚀内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压电超声 内检测 腐蚀
原文传递
管道漏磁检测三维探头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利威 高辉明 +2 位作者 邸强华 张元 王文荣 《油气储运》 CAS 2012年第10期740-742,808,共3页
近年来,输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管道运营者进行完整性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目前以一维探头为基础的漏磁内检测设备不能准确描述三维的漏磁场,很可能造成对缺陷检测精度和检测可靠性的缺失。为了提高缺陷检... 近年来,输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管道运营者进行完整性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目前以一维探头为基础的漏磁内检测设备不能准确描述三维的漏磁场,很可能造成对缺陷检测精度和检测可靠性的缺失。为了提高缺陷检测能力和度量准确度,通过三维探头技术还原真实漏磁场情况,从而准确识别与度量管道缺陷。通过搭建静态试验平台,探索探头采集数据与缺陷形状的关系和提离对数据的影响,通过搭建动态试验平台,着重研究速度、提离值、剩磁等因素对漏磁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漏磁检测 三维探头 漏磁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