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流动人口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45
1
作者 鲁奇 吴佩林 +1 位作者 鲁礼新 王国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1-862,共12页
在整理分析官方网站和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97年以来北京流动人口来源地、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就业等特征变化与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3个圈层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来源地、不同来京时间、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 在整理分析官方网站和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97年以来北京流动人口来源地、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就业等特征变化与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3个圈层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来源地、不同来京时间、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居住状况、不同未来流动意愿的人口在这三个区域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①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华北地区的传统格局在发生着变化,来自距离相对较远文化上与北京差异较大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7.5%),表明距离成本、文化心理成本在流动人口总转移成本中的重要性下降;②流动人口趋于在近远郊区的集中分布与这一地带日益成为北京的发展重心密切相关;③第三产业在创造流动人口的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其就业结构趋于与全市产业结构一致并接近北京城区常住居民的就业结构,而与乡村居民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是这一群体的重要就业特征;⑤他们在第三产业白领部门就业的比重远低于城区常住居民,但这一状况在逐步转变,已由1997年约为城区常住居民的1/8升到2002年的1/5;⑥中心区的流动人口在来源地、来京时间、年龄结构、教育水平、职业构成、收入水平、居住状况、未来愿望等方面与近远郊区的流动人口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来源构成 就业特点 区域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 北京 流动人口 北京城区 经济发展 区域差异 特征 就业结构 教育水平 年龄结构 文化心理
下载PDF
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和近远郊区分布差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鲁奇 黄英 +2 位作者 孟健 王国霞 李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5-663,共9页
为深入认识中国流动人口在城市内不同地带就业、生活的分布状态与分布差异,选择北京为例,着重社会学角度,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地带的分布差异。发现:①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的流动人口在人口来源地、... 为深入认识中国流动人口在城市内不同地带就业、生活的分布状态与分布差异,选择北京为例,着重社会学角度,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地带的分布差异。发现:①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的流动人口在人口来源地、来京时间长度、年龄结构、教育水平、职业构成、收入水平、居住状况、未来愿望等诸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带分布梯度差异;②除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外,中心区是来源地较近、年龄较大、来京时间较长、收入相对较高、就业相对稳定、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之外来人口聚集地;③近远郊区是来源地较远、年龄较轻、来京时间较短、收入相对较低、就业稳定性较差、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而教育程度却相对较高的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地带分布差异 调查研究 北京
下载PDF
重庆城乡关联发展的空间演变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5
3
作者 鲁奇 曾磊 +1 位作者 王国霞 任国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87,共7页
本文在系统分析影响城乡关联发展的几类因素的基础上 ,利用重庆直辖前后不同年份的数据资料 ,运用因子分析技术提取影响城乡关联发展的主导因子 ,并利用ArcGIS将主因子信息空间化 ,借以直观的对比不同时间城乡发展的空间变化 ,揭示影响... 本文在系统分析影响城乡关联发展的几类因素的基础上 ,利用重庆直辖前后不同年份的数据资料 ,运用因子分析技术提取影响城乡关联发展的主导因子 ,并利用ArcGIS将主因子信息空间化 ,借以直观的对比不同时间城乡发展的空间变化 ,揭示影响城乡关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影响重庆城乡关联变化的三大因子是城乡产业结构因子、城乡交流因子以及城镇规模因子。重庆城乡关联变化的特点是重庆都市圈发展稳定 ,一直处于一级中心的地位 ;空间分布特点是圈层性日益突出 ;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硬环境改善相对其他因子的改善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因子分析技术 空间变化 城乡统筹 评价 城市化建设
下载PDF
流动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若干解释(1990、2000) 被引量:55
4
作者 鲁奇 王国霞 +1 位作者 杨春悦 曾磊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5-774,T0001,共11页
本文对我国1990、2000年间流动人口在东、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中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三个亚区的分布变化以及这一分布变化与上述各地区各相关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0年中流动人口东、中、... 本文对我国1990、2000年间流动人口在东、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中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三个亚区的分布变化以及这一分布变化与上述各地区各相关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0年中流动人口东、中、西部分布变化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变化高度一致;而10年中流动人口在东部地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这三个亚区层面的分布变化则与经济发展要素变化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珠江三角洲及福建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流动人口的大幅增长,除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外,这可能与该区域地方社会人文等文化本底所决定的经济发展制度及习俗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区域分布变化 区域经济变化 非经济因素
下载PDF
196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域差异及其格局演变 被引量:20
5
作者 鲁奇 张超阳 +1 位作者 杨春悦 曾磊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9-808,共10页
在研究近40年(1965-2004)全国及三大地带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及对外贸易区域格局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分析我国七大经济区近40年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区域格局演变的... 在研究近40年(1965-2004)全国及三大地带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及对外贸易区域格局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分析我国七大经济区近40年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区域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并总结对外贸易区域格局形成的基本成因。研究发现,与全国和三大地带的演变趋势相似,①从时间尺度看,近40年,七大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亦呈长期增长态势,外贸年均增长速度长期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②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战略、制度、政策的变革加剧推动了时间尺度上七大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③但从空间尺度看,东南沿海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格局却没有根本改变;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他六大经济区的相对地位反呈较大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大经济区 对外贸易 区域格局 演变 中国
下载PDF
北京近百年城市用地变化与相关社会人文因素简论 被引量:53
6
作者 鲁奇 战金艳 任国柱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8-696,共9页
北京是中国的历史名城之一。历史上 ,其地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随人类活动强度而变化 ,各个时期的城市用地扩张是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本文将北京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从辽代建都到 1911年封建王朝的瓦解 ... 北京是中国的历史名城之一。历史上 ,其地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随人类活动强度而变化 ,各个时期的城市用地扩张是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本文将北京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从辽代建都到 1911年封建王朝的瓦解 ;第二阶段从 1911年到现在。本文围绕后一阶段进行探讨。指出 :在过去的大约 10 0年中 ,通过城市化表现的北京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巨大 ,在过去的 5 0年间尤为明显。北京的城市用地扩张及由此推动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之所以更为显著 ,与政治及社会意识形态改变、政策和制度变化、以及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和经济实力增强等社会、经济、人文因素密切相关。它们与土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社会人文因素 北京
下载PDF
1965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及其地域格局的演变态势 被引量:11
7
作者 鲁奇 张超阳 段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47-1254,共8页
本文总结了我国不同尺度地域单元近40年不同阶段对外贸易总量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基本特点及其地域格局演变的基本态势,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初步探讨了我国对外贸易特点及其地域格局形成的基本成因。研究发现:(1... 本文总结了我国不同尺度地域单元近40年不同阶段对外贸易总量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基本特点及其地域格局演变的基本态势,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初步探讨了我国对外贸易特点及其地域格局形成的基本成因。研究发现:(1)从时间尺度看,40年来,我国不同尺度的不同区域对外贸易总量和对外依存度均呈长期增长态势,外贸年均增长速度长期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2)从空间尺度看,东、中、西地带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相反中、西地带的相对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呈下降趋势。我国进/出口位居前四位的省市绝大部分位于东部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呈现出由北向南演变的趋势。在国际上,我国对亚洲的进/出口占绝对优势,但相对地位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地域格局 变化 中国
下载PDF
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0
8
作者 鲁奇 张超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以1980-200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河南5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各区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于全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河南... 以1980-200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河南5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各区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于全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河南产业结构水平仍然低下,但河南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②河南产业结构演变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③河南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产业结构偏离为负,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产业结构偏离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3种类型。④产业结构变迁对河南各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研究指出,利用高新技术对河南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河南省产业结构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河南省农产品的附加值,应成为今后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SSM模型 河南
下载PDF
中国湿地消失的因素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8
9
作者 鲁奇 刘洋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1-23,共3页
本文通过描述湿地消失的严峻状况,分析湿地消失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国湿地面临的巨大危机。由此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中国湿地保护进行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 中国湿地 消失因素 保护对策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1949-2001年随州市曾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鲁奇 鲁礼新 李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8,42,共4页
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材料,总结了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认为:近50年来,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林地增加了90%,耕地增加77.8%,草地面积减少了98%,荒地面积减少了近73.5%;在如此大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下,... 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材料,总结了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认为:近50年来,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林地增加了90%,耕地增加77.8%,草地面积减少了98%,荒地面积减少了近73.5%;在如此大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下,用地类型之间的频繁转换严重干扰了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造成区域内水土流失,水质恶化,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州市 土地利用 环境效应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水质
下载PDF
中国耕地资源开发、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问题 被引量:139
11
作者 鲁奇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共4页
世界农业发展史表明,人类为增加其粮食产量采取了外延性盲目开拓耕地和对耕地不断强化现代要素投入两种主要方式,在获得粮食增产的同时,均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70 年代以来,随着环境意识的日趋觉醒,走可持续农业发展之... 世界农业发展史表明,人类为增加其粮食产量采取了外延性盲目开拓耕地和对耕地不断强化现代要素投入两种主要方式,在获得粮食增产的同时,均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70 年代以来,随着环境意识的日趋觉醒,走可持续农业发展之路已成为世界的主要思潮。本文认为,在我国未来的耕地资源开发中。走高效集约道路,加强管理和保护,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开发保护 粮食安全 中国
下载PDF
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问题的入户调查分析——以云南四村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鲁奇 傅桦 谢丽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6-70,共5页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与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密切相关,而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与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密切相关,而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因素驱动着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和非农产业的流动则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鉴于国内在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不利于我们更完整、深刻地认识我国农业人口从农业部门流入非农业部门、从农村地区流入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也不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转移的健康发展,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流动现象作为研究重点,以期对更完整地认识我国农业人口从农村地区流入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农村人口流动 驱动力因素 入户调查问卷 中国云南
下载PDF
新时期云南红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鲁奇 杨春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4期85-89,共5页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农村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更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所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农户...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农村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更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所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农户调查年鉴、农户调查问卷,分析新时期云南红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新时期云南红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转移率偏低、省内转移为主、收入较低、季节性务工和长期务工并存的特征,农村劳动力转移尚处于初级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收入,增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主体,缓解农村人地关系紧张的矛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研究认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激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体制和制度创新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劳动力转移 新农村建设 农户调查问卷 云南红河
下载PDF
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与实践的统一 被引量:10
14
作者 鲁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2,共7页
文章简要总结了5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经验。认为50年前,中国农村已与传统农村不同,已初具社会主义性质和采用了新的发展模式;但近50年来我国的城乡差距长期呈扩大态势,严重制约了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受中国传统重农观念重点在... 文章简要总结了5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经验。认为50年前,中国农村已与传统农村不同,已初具社会主义性质和采用了新的发展模式;但近50年来我国的城乡差距长期呈扩大态势,严重制约了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受中国传统重农观念重点在稳定皇权统治和攫取农业财富、我国现代化历程的特殊历史条件、社会管理方面的现代性不强和理性化缺乏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建设理念与实践的脱节现象长期存在。今天在已具备较好经济社会基础条件下,借鉴历史经验,认真克服理念与实践脱节的痼疾,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付诸实践,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理念与实践统一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建筑部品绿色度评价指标的选择 被引量:4
15
作者 鲁奇 惠彦涛 《工程建设》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实现建筑部品绿色化对于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文中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从建筑部品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建立了建筑部品绿色度评价体系,给出了评价指标的具体内涵。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建筑部品 绿色度评价指标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与践行原则
16
作者 鲁奇 王伟 宋朝普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对转型时期国人的精神也有价值意义导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体现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又要满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培育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对转型时期国人的精神也有价值意义导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体现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又要满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对其进行适当概括和精炼,并加以宣传,同时要发挥全体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历史基础 践行原则
下载PDF
论地理科学对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意义
17
作者 鲁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2-15,共4页
一、引言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发表了《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发展》一文,提出二元经济理论,为研究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打下基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极... 一、引言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发表了《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发展》一文,提出二元经济理论,为研究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打下基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极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这个问题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极大关注,有关著述相继问世,提出了很多精辟的理论见解和有益的政策性建议。但形势仍很严峻,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科学 农村 劳动力
下载PDF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42
18
作者 赵永宏 邓祥征 +2 位作者 战金艳 席北斗 鲁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98,共7页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提速,资源利用强度加大,导致湖泊氮、磷营养盐严重富集,某些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功能紊...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提速,资源利用强度加大,导致湖泊氮、磷营养盐严重富集,某些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功能紊乱,一些区域的湖泊蓝藻水华频繁爆发,湖泊富营养化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产、生活用水保障带来挑战。尽管为了防控湖泊富营养化,我国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与物力,但在一些湖泊富营养化频繁区,一些防治与控制措施还没有收到理想而满意的效果。文章在综述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与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在富营养化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分区、分类控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湖泊 湖泊富营养化 控制策略 分区控制
下载PDF
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5
19
作者 雷军 张雪艳 +2 位作者 吴世新 张小雷 鲁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两个时期的LandsatTM卫星影象,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在这10年的时间里,新疆城乡建设用地扩展明显,其中城镇用地增长迅速。城乡建设用地类型及其... 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两个时期的LandsatTM卫星影象,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在这10年的时间里,新疆城乡建设用地扩展明显,其中城镇用地增长迅速。城乡建设用地类型及其结构变化在东疆、南疆和北疆三大区域和县(市)级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②新疆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占用耕地和草地为主。③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因素主要是人口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乡建设用地 动态变化 时空特征 遥感和GIS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 被引量:84
20
作者 刘彦随 吴传钧 鲁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5-389,共5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 ,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 70 %,农村占城镇村居民点建成面积的 86 .1%,农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7.2 %。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 ;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和农...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 ,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 70 %,农村占城镇村居民点建成面积的 86 .1%,农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7.2 %。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 ;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既迎来了新的机遇 ,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基于对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与问题的初步分析 ,提出了 2 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应选择产业化、生态化、国际化和地区化的发展方向与模式 ,并将重点在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保障体系和突破结构制约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 农业 农村经济 可持续发展 制度创新 经济全球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