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124
1
作者 鲁安新 姚檀栋 +2 位作者 刘时银 丁良福 李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9-562,共4页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冰川为例 ,利用 2 0 0 0年的TM数字遥感影像资料、196 9年的航空相片遥感资料、地形图及数字地形模型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研究区小冰期最盛期 (LIA)、196 9年和 2 0 0 0年的冰川范围 ,并...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冰川为例 ,利用 2 0 0 0年的TM数字遥感影像资料、196 9年的航空相片遥感资料、地形图及数字地形模型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研究区小冰期最盛期 (LIA)、196 9年和 2 0 0 0年的冰川范围 ,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该地区冰川的进退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 196 9年冰川面积比小冰期最盛期的冰川面积减少了 5 2 % ,2 0 0 0年的冰川面积比 196 9年的冰川面积减少了 1.7% .从 196 9年到 2 0 0 0年最大冰川退缩速度为 - 4 1.5m·a-1,最大冰川前进速度为 +2 1.9m·a-1.本区的冰川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冰川退缩的速度不是太大 ,并有前进的冰川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拉丹冬地区 青藏高原 冰川变化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 图像处理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典型冰川和湖泊变化遥感研究 被引量:149
2
作者 鲁安新 姚檀栋 +2 位作者 王丽红 刘时银 郭治龙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3-792,共10页
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变化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利用地形图、航空照片、TM卫星遥感资料和其它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的冰川和湖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0—2000年期间,在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最大可能蒸散降低的背景... 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变化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利用地形图、航空照片、TM卫星遥感资料和其它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的冰川和湖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0—2000年期间,在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最大可能蒸散降低的背景下,研究区内不同地区湖泊的面积变化存在比较大的空间差异.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的纳木错和色林错地区的主要湖泊以扩大为主,而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黄河源地区的主要湖泊则基本上全面萎缩.研究区的冰川在1960—2000年期间以退缩为主,但各地退缩的幅度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遥感技术 湖泊变化 冰川变化
下载PDF
2005年西藏波密古乡沟泥石流暴发成因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鲁安新 邓晓峰 +3 位作者 赵尚学 王丽红 张盈松 蒋熹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6-960,共5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位于西藏波密县的古乡泥石流沟是川藏公路上重大灾害之一.在经过1966—2004年的弱活跃期后,古乡沟于2005年7月30日上午10:00左右、7月30日晚和8月6日上午8:00分别暴发了不同规模的... 青藏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位于西藏波密县的古乡泥石流沟是川藏公路上重大灾害之一.在经过1966—2004年的弱活跃期后,古乡沟于2005年7月30日上午10:00左右、7月30日晚和8月6日上午8:00分别暴发了不同规模的大型冰川泥石流.淤积在公路面上的泥石流堆积物厚度达2 m左右,宽20多米,土方量约2×104m3,多次中断交通运营,对川藏公路的畅通和当地人民的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这3次泥石流暴发的原因与1953年相似,均是由集中降雨和持续高温共同作用的天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乡沟 泥石流 降雨 高温 西藏
下载PDF
黑河中游金塔地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鲁安新 陈贤章 +2 位作者 王建 王丽红 吴立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8,共6页
利用 1990年和 2 0 0 0年的TM遥感资料 ,在经过定标、几何校正和图像增强等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对土地覆盖类型进行解译 ,从而实现黑河中游金塔地区的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从监测结果计算出黑河中游金塔地区 2 0 0 0年的生态环境相对于 1... 利用 1990年和 2 0 0 0年的TM遥感资料 ,在经过定标、几何校正和图像增强等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对土地覆盖类型进行解译 ,从而实现黑河中游金塔地区的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从监测结果计算出黑河中游金塔地区 2 0 0 0年的生态环境相对于 1990年的生态环境变化如下 :人工用地增加34 17% ,农业用地增加 19 47% ,水体增加 8% ,湿地增加 6 3% ,未利用土地增加了 1 73% ,自然 /半自然植被减少 42 7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黑河中游 生态环境 动态监测 金塔地区 农业用地 水体
下载PDF
西藏那曲牧区雪灾因子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鲁安新 冯学智 +1 位作者 曾群柱 王丽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0-185,共6页
一场积雪能否对牧区造成灾害是由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雪灾因子在积雪成灾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文章分析了牧区雪灾因子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多个雪灾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已形成的雪灾因子... 一场积雪能否对牧区造成灾害是由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雪灾因子在积雪成灾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文章分析了牧区雪灾因子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多个雪灾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已形成的雪灾因子体系中,一场积雪的最大积雪深度、积雪日数、降水总量和最大风速是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因子 主成分分析 西藏 那曲 牧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湖泊现代变化遥感方法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鲁安新 王丽红 姚檀栋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6年第3期173-177,共5页
我国青藏高原分布着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高原湖群。据统计,仅青藏高原面积大于1.0km。的湖泊就有1091个,总面积约44993.3km^2,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4%。青藏高原湖泊不仅是青藏高原水循环的一个关键因子,... 我国青藏高原分布着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高原湖群。据统计,仅青藏高原面积大于1.0km。的湖泊就有1091个,总面积约44993.3km^2,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4%。青藏高原湖泊不仅是青藏高原水循环的一个关键因子,也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要素,青藏高原湖泊的变化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对气候反应敏感的冰川和冻土都在退缩和融化,青藏高原的湖泊也有明显的响应。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数据采集困难。卫星遥感技术是探测湖泊的先进手段,随着遥感资料的日益丰富,应用遥感手段研究湖泊变化是可取的方法。1970-2000年以来的地形图、航空相片和多时相TM卫星遥感资料,建立湖泊现代变化遥感综合分析方法,并对青藏高原南部的羊卓雍湖和沉错等湖泊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遥感方法研究湖泊变化是可行的;在1970-2000年期间,地处青藏高原南部的羊卓雍湖和沉错湖都呈萎缩趋势,但在1990~2000年期间有微弱的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遥感 湖泊变化 羊卓雍湖
下载PDF
我国牧区雪灾遥感判别初步研究——以西藏那曲地区为试验区 被引量:12
7
作者 鲁安新 冯学智 曾群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69-76,共8页
积雪是最为活跃且具有多重属性的自然因素。在我国主要牧区,不同程度的雪灾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这些地区经济建设与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根据我国雪灾分布的地域特点,以雪灾高发区之一的西藏那曲地区为试... 积雪是最为活跃且具有多重属性的自然因素。在我国主要牧区,不同程度的雪灾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这些地区经济建设与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根据我国雪灾分布的地域特点,以雪灾高发区之一的西藏那曲地区为试验区,在建立以NOAA/AVHRR气象卫星资料为更新内容的雪灾背景数据库的基础上,在PC 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操作支持下,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学原理而设计的雪灾逐步判别模型,对牧区雪灾进行判定和雪灾危险程度分类分析,从而对一场降雪能否成灾及其危险程度进行判别,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判别模型 危险程度 遥感
下载PDF
川藏公路通麦至拉月茶场段遥感地质调查 被引量:6
8
作者 鲁安新 史正涛 +2 位作者 保翰璋 王建 王丽红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1年第2期81-85,共5页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不但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而且严重影响川藏公路的畅通。因此 ,搞清川藏公路的地质状况对川藏公路的设计、维护和灾害治理都十分重要。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能全面宏观地分析研究区的真实现状。...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不但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而且严重影响川藏公路的畅通。因此 ,搞清川藏公路的地质状况对川藏公路的设计、维护和灾害治理都十分重要。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能全面宏观地分析研究区的真实现状。利用航空相片和卫星遥感资料 ,通过定标、除噪、几何校正和图像增强等图像处理和解译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公路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调查
下载PDF
我国牧区雪灾判别因子体系及分级初探 被引量:14
9
作者 鲁安新 冯学智 曾群柱 《灾害学》 CSCD 1995年第3期15-18,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与一场降雪能否成灾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对一场降雪能否成灾进行判断的判别因子体系,并通过对西藏那曲地区十多年历史积雪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了判别因子的分级标准。且运用这些判别因子和分级标准,在判别... 本文通过对与一场降雪能否成灾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对一场降雪能否成灾进行判断的判别因子体系,并通过对西藏那曲地区十多年历史积雪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了判别因子的分级标准。且运用这些判别因子和分级标准,在判别模型支持下对那曲历史雪灾及其危险程度进行判别与归类,结果与实情基本吻合,说明此判别因子体系及分级标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判别因子 分级标准 牧区 自然灾害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在牧区雪灾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鲁安新 冯学智 曾群柱 《灾害学》 CSCD 1996年第1期25-29,共5页
雪灾是我国牧区的主要灾种之一.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技术,由于其具有信息共享、区城综合分析、及时反应、辅助决策和动态预测等特点,已为许多领域所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牧区雪灾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雪害 雪害监测 GIS 牧区
下载PDF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牧区雪灾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安新 曾群柱 冯学智 《中国减灾》 1996年第2期44-46,共3页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牧区雪灾研究中的应用鲁安新,曾群柱,冯学智(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1引言积雪分为永久性积雪和季节性积雪两大类。根据气象台站的记录和近几年气象卫星AVHRR影像的解译,我国积雪南界沿北纬24&...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牧区雪灾研究中的应用鲁安新,曾群柱,冯学智(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1引言积雪分为永久性积雪和季节性积雪两大类。根据气象台站的记录和近几年气象卫星AVHRR影像的解译,我国积雪南界沿北纬24°-25°之间展布,即酉自云南腾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牧区雪灾 积雪
下载PDF
高亚洲寒区地理信息系统中积雪数据库系统的研建
12
作者 鲁安新 陈贤章 +1 位作者 王丽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369-374,共6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也日趋广泛,尤其是在地学动态监测与多学科分析方面,它不失为有效手段。根据中国科学院“八·五”特别支持项目——高亚洲冰冻圈动态变化基础研究的需要,进行冰冻圈数据库系统的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也日趋广泛,尤其是在地学动态监测与多学科分析方面,它不失为有效手段。根据中国科学院“八·五”特别支持项目——高亚洲冰冻圈动态变化基础研究的需要,进行冰冻圈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为适应高亚洲寒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本文重点就积雪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积雪数据分类及其指标体系、积雪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分析模型程序库以及积雪数据库的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寒区地理信息系统 积雪数据库
下载PDF
我国主要牧区雪灾遥感监测与评价系统中的数字地形分析及其信息传输
13
作者 鲁安新 冯学智 李硕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1995年第1期43-48,共6页
介绍了我国主要牧区雪灾遥感监测中的数字地形信息的计算、存储、格式转换和传输技术。数字地形信,包在整个雪灾遥感监测评价系统中是一种较重要的地理信息,它主要用来对空间信息进行定位控制,并为空间分析操作和应用模型分析提供能... 介绍了我国主要牧区雪灾遥感监测中的数字地形信息的计算、存储、格式转换和传输技术。数字地形信,包在整个雪灾遥感监测评价系统中是一种较重要的地理信息,它主要用来对空间信息进行定位控制,并为空间分析操作和应用模型分析提供能反映地理分布特征的信息。对数字地形信息的计算模型、特点及存贮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数字地形信,包是一种栅格数据,而作为雪灾遥感监测评价系统的PCARC/INFO空间操作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格式上有其自己的特点,数字地形信息只有经过一定的格式转换和数据传输,才能在PCARC/INFO中进行各类空间操作,达到整个系统设计的目的。如何将数字地形信息转换成PCARC/INFO能接收的栅格数据结构文件是整个雪灾遥感监测评价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数据格式转换接口,对该部分内容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形分析 信息传输 雪灾 遥感监测 牧区
下载PDF
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恢复的总经济价值评估 被引量:121
14
作者 徐中民 张志强 +4 位作者 程国栋 苏志勇 鲁安新 林清 张海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条件估值方法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衡量环境物品非利用经济价值的唯一方法。通过调查 居民针对不同环境状况变化的支付意愿,从而定量确定环境状况变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损失。 针对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恶化的现状,以投标支付卡的方法设计了... 条件估值方法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衡量环境物品非利用经济价值的唯一方法。通过调查 居民针对不同环境状况变化的支付意愿,从而定量确定环境状况变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损失。 针对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恶化的现状,以投标支付卡的方法设计了700份调查问卷,调查了黑河 流域居民恢复额济纳旗生态系统的支付意愿。分析结果表明,用20年时问将额济纳旗生态系 统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黑河流域共有92.3%的居民家庭存在支付意愿,有支付意 愿家庭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每年每户37.96元,但随居仲区域不同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黑河干流 区域居比平均支付意愿为每年每户40.15元,要高于周边地区居民平均每年每户32.10元的支 付意愿。在综合考虑不同区域居民支付意愿的差异,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折旧率的基础上将支付 意愿弃时空尺度上加总,得到恢复额济纳生态系统总经济价值为 16.37×108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估值法 支付意愿 生态系统恢复 经济价值 额济纳旗 经济效益 折旧率 生态经济
下载PDF
长江黄河源区冰川变化及其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96
15
作者 杨建平 丁永建 +2 位作者 刘时银 鲁安新 陈仁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5-602,共8页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和黄河源区的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为例,利用两期遥感影像资料(长江源为1969年和2000年,黄河源为1966年和2000年),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析研究区典型冰川作用区小冰期(LIA)、1969年(1966年)...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和黄河源区的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为例,利用两期遥感影像资料(长江源为1969年和2000年,黄河源为1966年和2000年),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析研究区典型冰川作用区小冰期(LIA)、1969年(1966年)和2000年的冰川范围变化、冰川进退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由点到面的研究方法,外推整个长江和黄河源区近几十年来的冰川变化情况,并以沱沱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冰川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1969~2000年冰川总面积减少了1.7%,而黄河源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面积减少是长江源区的10倍,同期,长江源区冰川末端的最大退缩速率为每年41.5m,而黄河源区每年为57.4m,与黄河源区相比,长江源区冰川退缩速度不是太大,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且有前进冰川存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江河源区冰川虽呈长期退缩的总趋势,但也出现过明显的前进,长江源区在1969年~1995年,黄河源区在1966年至1981年,大多数冰川处于前进状态或稳定。长江源区冰川转入退缩阶段的时间要比黄河源区晚约10a左右。冰川退缩使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年均各自损失冰川水资源约0.7×108m3。由于长江源区冰川变化幅度小,虽冰川退缩使冰川融水径流量有所增加,但对径流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黄河源区 冰川变化 河川径流 影响 地理分布 冰川储量
下载PDF
黄河上游阿尼玛卿山区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77
16
作者 刘时银 鲁安新 +4 位作者 丁永建 姚檀栋 丁良福 李刚 Hook RogerL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1-707,共7页
以黄河上游阿尼玛卿山的冰川为研究对象 ,通过应用航空相片、卫星遥感影像、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 (DEM) ,分析了末次冰盛期、小冰期、自 1 966年及 2 0 0 0年的冰川范围及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末次冰盛期的冰川范围是现代冰川的 3 .1... 以黄河上游阿尼玛卿山的冰川为研究对象 ,通过应用航空相片、卫星遥感影像、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 (DEM) ,分析了末次冰盛期、小冰期、自 1 966年及 2 0 0 0年的冰川范围及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末次冰盛期的冰川范围是现代冰川的 3 .1倍 ;小冰期以来 ,冰川已经开始退缩 ,尤其在 1 966—2 0 0 0年期间退缩有加速趋势 .介绍了一种提取冰川雪线高度的方法 ,并根据现代气候数据 ,探讨了研究时段雪线高度上的夏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末次冰盛期时 ,雪线下降了 42 0m左右 ,相应的夏季平均气温比现代低 1 .9℃ ,小冰期盛时夏季平均气温比现代低 0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阿尼玛卿山 冰川变化 气候变化 遥感 末次冰盛期 小冰期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西北地区山区融雪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60
17
作者 王建 沈永平 +2 位作者 鲁安新 王丽红 史正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3,共6页
选择祁连山黑河流域作为中国西北地区山区积雪流域的典型代表 ,分析了 195 6— 1995年 40a以来气候、积雪变化的状况和特点以及春季融雪径流的波动趋势 .利用融雪径流模型 (SnowmeltRunoffModel SRM)和卫星遥感数据模拟气温上升框架下... 选择祁连山黑河流域作为中国西北地区山区积雪流域的典型代表 ,分析了 195 6— 1995年 40a以来气候、积雪变化的状况和特点以及春季融雪径流的波动趋势 .利用融雪径流模型 (SnowmeltRunoffModel SRM)和卫星遥感数据模拟气温上升框架下的融雪径流变化情势 .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地区山区的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气温的缓慢上升而降水基本平稳 ,年内气温的上升幅度以 12月份比较强烈 ,而 36月融雪期的气温并没有大的变化 ,导致融雪期在时间尺度上的扩大 ,融雪径流呈慢增加趋势且受径流周期变化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融雪径流 径流变化 中国 西北地区 气温 积雪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及其对区域水循环和生态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108
18
作者 姚檀栋 秦大河 +3 位作者 沈永平 赵林 王宁练 鲁安新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9-186,共8页
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冰川群是中国乃至整个高亚洲冰川的核心,由于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全面、加速退缩趋势。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高海拔冻土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气候变暖是冻土退化的基础因素,人为活动在局部加速了冻... 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冰川群是中国乃至整个高亚洲冰川的核心,由于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全面、加速退缩趋势。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高海拔冻土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气候变暖是冻土退化的基础因素,人为活动在局部加速了冻土退化,推测未来几十年内冻土退化仍会保持或加速。过去50年,青藏高原积雪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由于气温升高,青藏高原处于降雪和积雪临界状态的区域大大增加,导致青藏高原积雪期开始时间的推迟和结束时间的提前。冰川加速消融退缩,融水在逐年增加,冰川变化引发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的变化,无疑将给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冻土及其孕育的高寒沼泽湿地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稳定江河源区水循环与河川径流的重要因素。青藏高原江河源区近几十年来生态退化和河流、湖泊、沼泽、湿地等水文环境的显著变化就与冻土退化密切相关。过去十年来由于冻胀和融沉破坏,青藏公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全线性大规模的整修。在未来几十年内多年冻土的主要退化形式为地下冰的消融和低温冻土向高温冻土转化,这一过程将引起热融滑塌、热融沉陷等冻土热融灾害。为应对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冰冻圈影响,应加强冰川融水对地表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的水文过程与预测研究,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要在科学预测和普查的基础上评价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气候变化 影响 对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利用ASTER影像对慕士塔格-公格尔山冰川解译与目录编制 被引量:30
19
作者 上官冬辉 刘时银 +7 位作者 丁永建 丁良福 沈永平 张世强 鲁安新 李刚 蔡迪花 张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51,共8页
以帕米尔东缘的慕士塔格公格尔山为试验区,利用2001年ASTER遥感数据,综合空间锐化增强处理、比值图像取阀值和目视判读等提取冰川边界;利用ASTER的同轨立体像对提取DEM,区分表碛覆盖的冰川范围;自动、半自动和人工量算冰川的有关参数,... 以帕米尔东缘的慕士塔格公格尔山为试验区,利用2001年ASTER遥感数据,综合空间锐化增强处理、比值图像取阀值和目视判读等提取冰川边界;利用ASTER的同轨立体像对提取DEM,区分表碛覆盖的冰川范围;自动、半自动和人工量算冰川的有关参数,进行冰川解译和新的冰川目录编制.与中国冰川编目数据对比分析,1962/1966—2001年间研究区冰川面积退缩了67.89km2,占总面积的(6.2±1.0)%.结果表明,运用高分辨率的ASTER遥感资料可快速、直观地实现基于GIS的冰川编目,方便地观测冰川的动态变化,从而节约冰川编目和观测冰川变化的时间和经费,在实践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士塔格-公格尔山 冰川变化 GLIMS 遥感 ASTER
下载PDF
藏北高原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1 位作者 田立德 鲁安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6-431,共6页
根据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降水量和δ18O资料,基于来自海洋性气团的水汽形成的降水中δ18O较低、来自局地蒸发形成的降水中δ18O较高这一认识,尝试性地给出了划分不同来源水汽的标准。基于此标准,对研究区域中局地来源水汽和海... 根据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降水量和δ18O资料,基于来自海洋性气团的水汽形成的降水中δ18O较低、来自局地蒸发形成的降水中δ18O较高这一认识,尝试性地给出了划分不同来源水汽的标准。基于此标准,对研究区域中局地来源水汽和海洋性气团水汽在总降水中所占的比率定量估计。就安多附近平均而言,1998年6~9月海洋气团的直接输送而形成的降水量至多占总降水量的32.06%,而局地蒸发的水汽所形成的降水量至少占总降水量的46.86%。其它至少有21.8%可能来源于季风环流对沿途蒸发水汽的输送。青藏高原中部(如安多等)的降水,可能是海洋性气团携带的水汽经过若干次凝结-降水(降落到地面)-蒸发-再凝结等过程,不断循环并依次将水分通过季风环流向高原中西部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Δ^18O 不同来源水汽 降水贡献 定量估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