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紫云英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团聚体中黏粒矿物组成的影响
1
作者 谢坤 陈雨露 +4 位作者 耿明建 聂军 鲁艳红 廖育林 黄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在湖南南县长期紫云英-双季稻轮作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单施紫云英(MV)、单施化肥(F100)和紫云英配施全量化肥(MV+F100)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大团聚体(>250μm)、小团聚体(53~250μm)、粉黏粒(2~53μm)及<2μm团聚体的黏粒组... 在湖南南县长期紫云英-双季稻轮作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单施紫云英(MV)、单施化肥(F100)和紫云英配施全量化肥(MV+F100)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大团聚体(>250μm)、小团聚体(53~250μm)、粉黏粒(2~53μm)及<2μm团聚体的黏粒组分(100~2000、25~100 nm)中矿物的类型、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各粒级团聚体黏粒组分中的矿物组成相似,主要以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包含少量蛭石和1.4nm过渡矿物。MV和MV+F100处理中,相比于<2μm团聚体,大团聚体、小团聚体及粉黏粒中100~2000 nm组分高岭石含量有所降低,蛭石含量增加。与MV相比,MV+F100处理明显增加了<2μm团聚体颗粒中伊利石的相对含量,以及各粒级团聚体颗粒中蛭石的相对含量。随着各团聚体黏粒组分由100~2000nm减小至25~100nm,黏粒矿物的类型减少,伊利石的相对含量显著提高,高岭石含量降低且结晶度变差。与F100相比,MV+F100处理中各粒级团聚体100~2000 nm颗粒的硅铝率明显降低,出现脱硅富铝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化肥 土壤团聚体 黏粒矿物 颗粒
下载PDF
紫云英与化肥减施对土壤颗粒中黏粒矿物组成与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黄雷 成莉娟 +5 位作者 陈雨露 耿明建 聂军 鲁艳红 廖育林 黄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7-575,共9页
为了探讨紫云英与不同比例化肥减施下,土壤纳米颗粒中黏粒矿物的组成与转化,以湖南省南县长期紫云英还田(MV)与100%、80%、60%和40%(F100、F80、F60和F40)4个比例化肥配施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将土壤分为4个粒级(>2000、2000~450、4... 为了探讨紫云英与不同比例化肥减施下,土壤纳米颗粒中黏粒矿物的组成与转化,以湖南省南县长期紫云英还田(MV)与100%、80%、60%和40%(F100、F80、F60和F40)4个比例化肥配施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将土壤分为4个粒级(>2000、2000~450、450~100、100~25 nm)的颗粒,研究黏粒矿物在不同粒级颗粒中的分布特征和转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土壤颗粒由>2000 nm减小至100~25 nm,2000~450和450~100 nm颗粒中伊利石的相对含量降低8%~11%,100~25 nm颗粒中1.4 nm过渡矿物和蛭石极少甚至消失,游离铁和非晶质氧化铁的含量增加,在100~25 nm颗粒中最高。②紫云英与化肥减施下,化肥配施量80%前后矿物的转化出现明显差异。化肥从100%降至80%,高岭石的相对含量增加,增幅为14.1%~51.2%,而伊利石的相对含量降低,降幅为3.6%~11.7%;继续降低化肥配施量,高岭石的相对含量却降低,降幅为13.7%~28.8%,而伊利石的相对含量增加,增幅为2.6%~18.5%。③紫云英还田下随着化肥配施量的降低,游离铁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而非晶质铁的含量在所有粒径中均先显著提高后降低,在MV+F80处理100~25 nm颗粒中达到最高为9.45 g/kg。综上,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与土壤颗粒中高岭石、伊利石和非晶质铁转化有明显关系,以化肥减施20%处理影响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化肥减施 纳米颗粒 黏粒矿物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对湖南紫潮泥田紫云英-稻秸还田后水稻产量及镉吸收的影响
3
作者 谢建成 聂军 +5 位作者 王赟 周国朋 廖育林 鲁艳红 高嵩涓 曹卫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研究紫云英-水稻制度下,稻秸还田和硝化抑制剂对水稻生长和镉(Cd)吸收的影响,为湖南双季稻田基于绿肥的稻米安全生产措施提供理论支撑。池栽微区试验设4个处理:紫云英(GM)、紫云英+化肥(GF)、紫云英+稻秸+化肥(GRF)、紫云英+稻秸+化肥+... 研究紫云英-水稻制度下,稻秸还田和硝化抑制剂对水稻生长和镉(Cd)吸收的影响,为湖南双季稻田基于绿肥的稻米安全生产措施提供理论支撑。池栽微区试验设4个处理:紫云英(GM)、紫云英+化肥(GF)、紫云英+稻秸+化肥(GRF)、紫云英+稻秸+化肥+硝化抑制剂(GRFD)。分析了不同措施下的水稻产量与养分积累、稻米Cd吸收、土壤肥力及土壤Cd有效性和形态。相比GRF处理,GRFD处理早稻籽粒和稻秸产量分别增加7.0%和12.2%。GRFD处理下,早稻籽粒氮、磷、钾养分累积量较GRF处理分别增加5.5%、10.1%、6.8%。GF、GRF、GRFD处理早稻籽粒Cd含量较GM处理分别降低64.8%、67.3%、66.8%。GRFD处理早稻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相比GRF处理分别降低41.2%和8.0%。GRFD处理早稻和晚稻土壤有效态Cd含量,相比GRF处理分别降低70.9%和66.0%,相比GF处理分别降低80.2%和61.4%;GRFD处理晚稻土壤可氧化态Cd含量相比GRF处理增加了52.6%,表明紫云英-稻秸-硝化抑制剂联合利用通过将土壤Cd转变为难以被水稻吸收的形态而降低其有效性。随机森林与相关性表明,早、晚稻速效钾与有效磷在限制水稻吸收Cd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条件下,配施硝化抑制剂可提高水稻产量、促进水稻养分吸收,同时通过增加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进而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稻秸 产量 Cd有效性 紫潮泥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照对紫云英生长及利用的影响
4
作者 庾振宇 张江林 +9 位作者 高雅洁 廖育林 鲁艳红 方畅宇 刘芳禧 谢雪 肖健 袁浩亮 屠乃美 聂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54-2062,共9页
为探究^(60)Co-γ射线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种子的诱变效应,明确适合紫云英翻压利用及生长的辐照剂量,本研究以紫云英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60)Co-γ射线辐照剂量[0(CK)、300、500、700 Gy]处理种子,观察比较紫云英的养分... 为探究^(60)Co-γ射线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种子的诱变效应,明确适合紫云英翻压利用及生长的辐照剂量,本研究以紫云英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60)Co-γ射线辐照剂量[0(CK)、300、500、700 Gy]处理种子,观察比较紫云英的养分吸收特性、发芽率和田间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可提高紫云英盛花期的氮(N)含量,500 Gy处理盛花期N含量最高。在等N投入量下,与CK相比,500 Gy处理的翻压量可减少2063 kg·hm^(−2),便于机械翻压操作。与CK相比,辐照处理的出苗数、株高等多项指标均呈降低趋势,高辐照剂量700 Gy处理的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500 Gy处理的各项指标与CK最为接近,且相差较小。综上,用5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紫云英种子,提高了单位质量的氮素含量,便于盛花期轻简翻压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紫云英 翻压量 产量 氮含量
下载PDF
基于J2EE技术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策略研究
5
作者 鲁艳红 熊科 +2 位作者 唐芳丽 郑海伟 房华伟 《智能城市应用》 2024年第10期96-99,共4页
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实验室管理系统在现代科研以及生产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不仅可以简化实验室资源的跟踪与管理,还能增强实现项目的组织与监控,从而提高研究过程的透明度以及保证数据完整性。为了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文... 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实验室管理系统在现代科研以及生产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不仅可以简化实验室资源的跟踪与管理,还能增强实现项目的组织与监控,从而提高研究过程的透明度以及保证数据完整性。为了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文章基于J2EE技术,以柳州卷烟厂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为例,分析了总体架构、接口、功能、性能以及出错处理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2EE技术 实验室管理系统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基于学校文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措施
6
作者 鲁艳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0期0107-0110,共4页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融合渗透,能丰富教育内容,全面优化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提高文化熏陶效果,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效化发展。本文从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入手,对借助文...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融合渗透,能丰富教育内容,全面优化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提高文化熏陶效果,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效化发展。本文从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入手,对借助文化建设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措施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促进文化建设高效化开展,使综合教育创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文化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紫云英与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谢雪 鲁艳红 +5 位作者 廖育林 聂军 张江林 孙玉桃 曹卫东 高雅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585-3598,共14页
【目的】基于连续4年田间定位试验,探究紫云英与稻草翻压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产量以及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开展双季稻田间定位试验,测定早、晚稻产量及连续试验4年后的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高活性、中活... 【目的】基于连续4年田间定位试验,探究紫云英与稻草翻压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产量以及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开展双季稻田间定位试验,测定早、晚稻产量及连续试验4年后的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高活性、中活性、活性及非活性有机碳含量,计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试验设6个处理:(1)冬闲+氮、磷、钾化肥(CF);(2)翻压紫云英+氮、磷、钾化肥(MV);(3)冬闲+稻草低量还田+氮、磷、钾化肥(RSl);(4)冬闲+稻草高量还田+氮、磷、钾化肥(RSh);(5)翻压紫云英+稻草低量还田+氮、磷、钾化肥(MV+RSl);(6)翻压紫云英+稻草高量还田+氮、磷、钾化肥MV+RSh)。晚稻收获后,采集0—15 cm耕层土壤,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高活性(33 mmol·L^(-1))、中活性(167 mmol·L^(-1))、活性(333 mmol·L^(-1))有机碳含量。【结果】等氮磷钾养分投入量下,MV+RSh处理的双季稻产量与CF、RSl处理差异显著,其他处理间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双季稻总产量RSl处理最高,为13347 kg·hm-2,MV+RSh处理最低,为11687 kg·hm^(-2)。连续试验4年后,MV+RSh、RSh、MV+RSl、RSl、MV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2.0%、32.9%、29.9%、28.3%、26.3%(P<0.05);各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23.9%—56.4%,MV+RSh、RSh、MV+RSl、RSl、MV处理土壤非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7.3%、28.6%、25.8%、24.1%、23.4%(P<0.05)。相比CF处理,MV+RSh、MV+RSl、MV、RSh、RSl处理下土壤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2.3%—27.7%,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了5.6%—20.0%,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了9.9%—26.3%。翻压紫云英和稻草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F、MV、RSl、MV+RSl、RSh、MV+RSh处理使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增加了25.5%—61.7%。【结论】连续4年等氮磷钾养分投入下,翻压紫云英、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用量可以保证双季稻产量,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且有利于增加土壤高活性、中活性、活性及非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皆以MV+RSh处理增加最显著,与仅紫云英还田相比,仅稻草还田对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贡献更大。综上,在南方双季稻区,在一定替代范围内,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可以减少化肥用量,保证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稻草还田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水稻产量
下载PDF
长期紫云英还田与化肥配施下水稻土团聚体中铁氧化物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坤 耿明建 +3 位作者 聂军 鲁艳红 廖育林 黄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7-1649,共13页
铁氧化物是土壤团聚体重要的胶结物质,其主要存在于土壤黏粒中。为探索紫云英还田并配施化肥下土壤团聚体中铁氧化物的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粒级黏粒组分中的富集特点,以湖南省南县长期紫云英还田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单施紫云英(MV)... 铁氧化物是土壤团聚体重要的胶结物质,其主要存在于土壤黏粒中。为探索紫云英还田并配施化肥下土壤团聚体中铁氧化物的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粒级黏粒组分中的富集特点,以湖南省南县长期紫云英还田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单施紫云英(MV)、单施化肥(F100)、紫云英配施全量化肥(MV+F100)和紫云英配施80%化肥(MV+F80)4个处理,通过湿筛和离心分离土壤团聚体(>250、53~250和2~53μm)和黏粒(<2μm),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团聚体及其黏粒中铁氧化物的含量,并分析它们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MV和F100相比,紫云英与全量化肥配施增加了>250μm粒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53~250μm粒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提高了8.2%~20.5%和4.1%~8.5%。(2)与MV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2~53μm团聚体黏粒和自由态黏粒非晶质铁的含量(12.7%~55.6%,52.4%~54.9%和45.9%~48.6%),降低了>250和53~250μm团聚体非晶质铁的富集率(32.8%~36.8%和17.2%~28.4%)。而与F100相比,2~53μm团聚体和团聚体黏粒非晶质铁的含量以及富集率均显著降低(3.5%~21.3%、29.2%~30.4%和10.9%~26.9%)。(3)>250μm团聚体含量与团聚体黏粒的非晶质铁含量、铁的活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团聚体黏粒的游离铁含量、非晶质铁的富集率呈显著正相关。团聚体的MWD和GMD与>250μ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2μ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250、2~53μm团聚体黏粒和自由态黏粒的游离铁是团聚体MWD和GMD最重要的影响因子。紫云英与化肥配施,能够提高团聚体黏粒铁氧化物的含量,促进>250μm团聚体的形成,从而增强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团聚体 黏粒 铁氧化物 水稻土
下载PDF
绿肥配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庾振宇 方畅宇 +6 位作者 刘芳禧 张江林 高雅洁 鲁艳红 廖育林 屠乃美 聂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0-327,共8页
基于201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冬闲(F)和冬种绿肥(G)2种模式下,探究不同施氮量(N0:不施氮;N50:减氮50%;N100:常规氮;N150:增施氮50%)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特征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稻区绿肥利用和氮肥施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基于201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冬闲(F)和冬种绿肥(G)2种模式下,探究不同施氮量(N0:不施氮;N50:减氮50%;N100:常规氮;N150:增施氮50%)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特征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稻区绿肥利用和氮肥施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冬闲模式相比,冬种绿肥模式提高4种不同氮水平下的早晚稻产量,其中早、晚稻稻谷产量平均增产8.0%,5.7%。2种模式下的早稻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晚稻则呈现上升的趋势。冬种绿肥模式同样提高植株地上部氮(N)、磷(P)和钾(K)素积累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这2种模式的早晚稻养分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率大多呈下降趋势,高量氮肥处理(N150)降低早稻地上部K素的积累量。早晚稻稻谷产量与水稻N、P和K素积累量存在显著正相关,2种模式下的高氮处理(N150)K素吸收的降低与其早稻产量下降相关联。结合稻谷产量与施氮量拟合分析、养分吸收利用等多方面效应,综合考量,冬闲模式下,早稻季氮肥适宜施用范围为150.0~170.3 kg/hm^(2),冬种绿肥模式下,早稻季氮肥适宜施用范围为75.0~122.8 kg/hm^(2)。因此,在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冬种植绿肥还田,可提高水稻对N、P和K素的吸收量,早稻季可以实现氮肥减施,且不降低双季稻产量,对于实现水稻高效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施氮量 双季稻 养分吸收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再生稻田间管理和养分运筹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健 张江林 +3 位作者 高雅洁 鲁艳红 廖育林 聂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5期8-13,共6页
再生稻是一种在不需要犁田栽秧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再收获一季的高效特殊稻作模式,具有省时、省工、省肥、环保、高效、精简等优点,对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具有重大意义。详述了再生稻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总结... 再生稻是一种在不需要犁田栽秧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再收获一季的高效特殊稻作模式,具有省时、省工、省肥、环保、高效、精简等优点,对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具有重大意义。详述了再生稻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总结并分析了再生稻品种、收获期留茬高度、水分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养分运筹(促芽肥、出苗肥、硒肥)等对再生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出了“绿肥+”、“全程机械化+”再生稻的创新综合田间管理稻作模式以改善稻田土壤环境、提高种植农户收入和实现再生稻的绿色现代化生产。展望了再生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再生稻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产量 施肥 田间管理 绿肥 全程机械化
下载PDF
基于B/S体系架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与运用研究
11
作者 熊科 鲁艳红 +2 位作者 谢伟强 李用清 龙从云 《智能城市应用》 2024年第10期82-84,共3页
文章以柳州卷烟厂为例,对其内部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先介绍了该系统基于B/S体系架构的总体结果设计,从工作事务平台、检验业务过程管理、实验室资源管理以及系统配置管理四个方面对系统功能进行介绍,然后探讨了系统内外部接口... 文章以柳州卷烟厂为例,对其内部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先介绍了该系统基于B/S体系架构的总体结果设计,从工作事务平台、检验业务过程管理、实验室资源管理以及系统配置管理四个方面对系统功能进行介绍,然后探讨了系统内外部接口的设计应用,最后对系统安装和测试进行总结。旨在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增强整个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属性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体系架构 实验室 管理系统 设计方法 应用研究
下载PDF
紫云英和秸秆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含量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
12
作者 袁浩亮 张江林 +5 位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高雅洁 孙玉桃 曹卫东 聂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6-1222,共7页
基于连续4年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紫云英和秸秆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产量、土壤综合肥力和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等养分投入处理:①冬闲+氮、磷、钾化肥(CF);②冬闲+秸秆低量还田+氮、磷、钾化肥(RSL);③冬闲+秸秆高量还田+氮... 基于连续4年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紫云英和秸秆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产量、土壤综合肥力和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等养分投入处理:①冬闲+氮、磷、钾化肥(CF);②冬闲+秸秆低量还田+氮、磷、钾化肥(RSL);③冬闲+秸秆高量还田+氮、磷、钾化肥(RSH);④紫云英+氮、磷、钾化肥(MV);⑤紫云英+秸秆低量还田+氮、磷、钾化肥(MV+RSL);⑥紫云英+秸秆高量还田+氮、磷、钾化肥(MV+RSH)。结果表明:早稻季,将有机物料替代比例控制在20%以内,水稻产量保持稳定;当替代比例达到39%及以上时,水稻产量显著降低。晚稻季,与CF处理相比,其余各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其中,以RSH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分别提高了11.15%和7.64%。与RSH处理相比,MV+RSH处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提高了8.5%。与CF处理相比,MV和RSH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籽粒磷、钾含量。综上可知,等养分投入条件下,利用2500kg/hm^(2)秸秆替代20%化肥在保证水稻稳产的同时可提高土壤肥力;紫云英与秸秆联合利用能显著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但该模式下替代化肥的比例过高在短期内可能有减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秸秆 双季稻 土壤肥力 植株养分
下载PDF
超级稻田碳氮库管理指数在等养分不同有机物料处理下的动态变化
13
作者 王开悦 廖育林 +4 位作者 鲁艳红 蔡岸冬 张志伟 陈旋 秦晓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58-1767,共10页
为比较等养分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碳氮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揭示水稻不同生育期碳氮库管理指数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关系,在湖南省长沙市,选择超级稻种植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等养分投入处理,分... 为比较等养分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碳氮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揭示水稻不同生育期碳氮库管理指数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关系,在湖南省长沙市,选择超级稻种植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等养分投入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F)、化肥+水稻秸秆全量还田(FS)、化肥+紫云英全量还田(FM)、化肥+秸秆、紫云英全量还田(FMS)、化肥+秸秆、紫云英全量还田+熟石灰(FMS+Ca),并在水稻5个不同生育期(移栽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采集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总氮(TN)、可溶性总氮(TDN)含量,计算碳库管理指数(CPMI)、氮库管理指数(NPMI)。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的CPMI整体动态变化趋势为移栽返青期降低后缓慢回升,在水稻生育末期紫云英-秸秆联合还田处理FMS(87.18)和FMS+Ca(80.59)的CPMI显著高于F处理(62.53)和FS处理(62.64)(P<0.05);NPMI在分蘖期与成熟期出现了两次急剧下降,并在水稻生育末期FMS+Ca处理(57.58)的NPMI显著高于F处理(45.64)和FS处理(42.70)(P<0.05);与F处理相比,有机无机配施(FS、FM、FMS)处理下作物产量提高了2.19%~2.94%;水稻灌浆期的CPMI与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紫云英还田代替部分化肥施用能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扩容稻田土壤碳氮库,紫云英-秸秆联合还田对提升水稻不同生育期CPMI、NPMI的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养分投入 超级稻 紫云英和秸秆联合还田 不同生育期 碳库管理指数 氮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3
14
作者 鲁艳红 聂军 +3 位作者 廖育林 周兴 王宇 汤文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4,共10页
【目的】了解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旨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湘早籼45号和荆楚优148为材料,于2015年早、晚稻期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5个处... 【目的】了解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旨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湘早籼45号和荆楚优148为材料,于2015年早、晚稻期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100%尿素(100%U);80%尿素(减氮20%,80%U);80%尿素+脲酶抑制剂NBPT(80%U+NBPT);80%尿素+硝化抑制剂DCD(80%U+DCD)。研究尿素减施条件下添加硝化抑制剂(NBPT)和脲酶抑制剂(DCD)对双季水稻产量、氮素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结果】NBPT和DCD均有利于提高早、晚稻产量、植株氮吸收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减氮20%条件下添加NBPT(80%U+NBPT)处理早、晚稻稻谷较100%尿素处理(100%U)分别增产5.0%和6.1%,较施用80%尿素(80%U)分别增产8.0%和14.0%;80%U+DCD与100%U处理的早、晚稻稻谷产量差异不显著,较80%U处理分别增产6.0%和4.2%。80%U+NBPT较100%U处理早、晚稻植株氮吸收量分别增加4.5%和9.4%,较80%U处理分别增加10.3%和16.2%。80%U+NBPT和80%U+DCD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均较100%U和80%U处理提高。添加NBPT和DCD降低了早、晚稻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积累量,降低氮表观损失,有利于维持作物-土壤体系氮素平衡。早、晚稻收获后80%U+NBPT较100%U处理氮表观损失降低42.2%和44.6%,较80%U处理降低27.5%和29.2%,80%U+DCD较100%U处理降低23.7%和31.6%,较80%U处理降低4.2%和12.6%。【结论】在该区域双季稻种植体系中,氮肥减量20%条件下添加NBPT和DCD能增加或维持水稻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供试条件下,添加NBPT提高氮素持续供应能力和保持土壤氮素平衡的效果好于D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硝化抑制剂 双季稻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氮平衡
下载PDF
长期施用氮磷钾肥和石灰对红壤性水稻土酸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8
15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4 位作者 聂军 周兴 谢坚 杨曾平 吴浩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212,共11页
利用34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化肥配施石灰(NPK+Ca O)对红壤性水稻土不同形态酸、土壤盐基离子及水稻植株阳离子吸收量的影响,探讨土壤交换性H+和Al3+占交换性酸的比例、土壤盐基离子... 利用34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化肥配施石灰(NPK+Ca O)对红壤性水稻土不同形态酸、土壤盐基离子及水稻植株阳离子吸收量的影响,探讨土壤交换性H+和Al3+占交换性酸的比例、土壤盐基离子、植株带出阳离子数量与土壤酸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NPK处理早、晚稻土壤p H较CK处理分别降低0.2和0.3个单位,交换性酸提高2.3倍和4.2倍,水解性酸提高35.4%和40.0%;NPK+Ca O处理早、晚稻土壤p H较NPK处理分别提高0.5和0.7个单位,较CK处理分别提高0.3和0.4个单位,交换性酸、水解性酸均显著低于NPK和CK处理(p〈0.05)。土壤交换性H+、Al3+含量高低顺序均为NPK+Ca O〈CK〈NPK。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以交换性Ca2+所占比例最大(81.8%~89.3%),NPK+Ca O处理交换性Ca2+较CK和NPK处理分别提高40.1%和62.9%。交换性Ca2+、交换性盐基离子、盐基饱和度与土壤p H正相关,与交换性酸、水解性酸负相关,交换性Mg2+与交换性酸、水解性酸负相关,交换性Na+与水解性酸负相关。植株移出带走的钙、镁、钾、钠离子量及其总量对土壤p H、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有一定影响,但其相关性均不显著。研究表明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通过配施石灰可有效缓解稻田土壤的酸化,促进酸性稻田土壤的生态修复与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石灰 红壤性水稻土 酸性特征 盐基离子
下载PDF
连续施肥对不同肥力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3 位作者 聂军 周兴 谢坚 杨曾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169-4178,共10页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到试验第3年,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经3年6季水稻种植,由作物收获带走的氮、磷、钾养分越多。不同肥力土壤在连续施肥条件或不施肥条件下,肥力养分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种植体系中养分输入-输出平衡状况有一定关系。【结论】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如果连续不施肥,其基础地力下降得越快。因此,对于地力水平较低的土壤应注重合理施肥,培育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地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也应注意高效合理补充养分,以维持土壤较高的肥力水平和持续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田 不同肥力 土壤基础地力 土壤养分 连续施肥
下载PDF
长期施肥红壤性水稻土磷素演变特征及对磷盈亏的响应 被引量:44
17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3 位作者 聂军 周兴 谢坚 杨曾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71-1485,共15页
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长期不同施肥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含量及磷素有效性演变特征及其对土壤磷盈亏(磷平衡)的响应,为南方双季稻区红壤性水稻土科学施磷提供依据。以35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磷、有效磷及磷活化... 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长期不同施肥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含量及磷素有效性演变特征及其对土壤磷盈亏(磷平衡)的响应,为南方双季稻区红壤性水稻土科学施磷提供依据。以35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磷、有效磷及磷活化系数(PAC)的演变规律,计算不同处理土壤-作物系统每年磷素盈亏量及累积磷素盈亏量,探讨土壤全磷、有效磷及PAC与累积磷盈亏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施磷肥的CK和NK处理土壤全磷、有效磷和PAC随试验年限呈持平或下降趋势;不施磷肥仅施猪粪的NK+PM处理土壤全磷呈缓慢上升趋势,有效磷和PAC呈下降趋势;施化学磷肥或化学磷肥配施稻草的NP、NPK、NP+RS和NPK+RS处理土壤全磷在试验前10年上升速率较快,之后25年上升速率变缓或随时间变化不显著,土壤有效磷在试验前5年急剧升高,之后随时间变化速率减缓或基本持平。CK、NK和NK+PM处理35年土壤PAC平均值较试验初始值分别下降33.2%、29.7%和16.6%,NP、NPK、NP+RS和NPK+RS土壤PAC较初始值分别提高66.2%、60.6%、65.6%和52.9%。不施磷肥导致红壤性水稻土磷素亏缺,不施化学磷肥仅施猪粪土壤磷素基本持平,施用化肥磷及化肥磷配施稻草土壤磷素盈余。土壤全磷、有效磷及PAC与土壤磷累积盈亏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每盈余磷100 kg hm-2,全磷含量提高0.03 g kg-1,有效磷提高1.20 mg kg-1,土壤PAC上升0.09%。外源磷投入是影响土壤磷素及磷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长期不施磷或磷投入不足导致土壤磷亏缺,进而导致土壤磷及磷有效性降低,而化肥磷及有机无机磷配施促进了土壤磷盈余及土壤磷素肥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肥料试验 磷素演变 磷有效性 磷盈亏 红壤性水稻土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产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 被引量:67
18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3 位作者 周兴 聂军 谢坚 杨曾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7-606,共10页
利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并结合盆栽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基础地力的影响,并分析水稻产量和肥料贡献率对土壤不同基础地力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磷钾肥(NPK)或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有利于双季稻产量的增加... 利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并结合盆栽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基础地力的影响,并分析水稻产量和肥料贡献率对土壤不同基础地力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磷钾肥(NPK)或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有利于双季稻产量的增加。NPK处理的早稻产量、晚稻产量和年总产量分别较对照(CK)处理增产100.7%、67.0%和81.9%,NPKS处理分别增产113.8%、77.7%和93.7%。CK处理早稻基础地力产量随试验年限的增加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在试验的前9年随年限增加呈极显著下降(p<0.01),之后基本维持稳定。长期施用氮磷钾肥或氮磷钾肥配施稻草有利于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NPK>CK。NPK和NPKS处理早稻基础地力产量分别较CK提高38.5%和68.1%,晚稻分别提高25.8%和49.0%。NPK和NPKS处理早稻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较CK提高21.4%和54.9%,晚稻分别提高12.8%和22.8%。无论施肥或不施肥,早晚稻产量均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提高而增加;肥料对早晚稻产量贡献率随基础地力产量提高而极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是影响土壤基础地力的主要养分因子,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对土壤基础地力也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水稻产量 土壤基础地力
下载PDF
施用控释氮肥对减少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和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4
19
作者 鲁艳红 纪雄辉 +1 位作者 郑圣先 廖育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0-495,共6页
采用渗漏池模拟研究了洞庭湖区双季稻种植条件下施用控释肥料对氮素径流损失、水稻产量和稻株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N量控释氮肥(CRNF)和70%N量控释氮肥(70%CRNF)的处理总氮(TN)径流损失量比施用尿素处理(CF)分别降低了24.5%... 采用渗漏池模拟研究了洞庭湖区双季稻种植条件下施用控释肥料对氮素径流损失、水稻产量和稻株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N量控释氮肥(CRNF)和70%N量控释氮肥(70%CRNF)的处理总氮(TN)径流损失量比施用尿素处理(CF)分别降低了24.5%和27.2%(P<0.05)。主要是施用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水稻前期(施肥后10d内)的径流水中氮素浓度。与施用尿素相比,两种土壤上施用控释肥的早、晚稻产量均明显提高,特别是在河沙泥上,稻谷总产量以70%CRNF处理最高,比尿素处理增产4.95%(P<0.05)。控释氮肥能明显提高水稻生长后期的植株和子粒中的N含量;在水稻增产显著的河沙泥上,70%CRNF处理的早、晚稻子粒N含量较CF处理提高了9.4%(P<0.05)和23.3%(P<0.01);其氮素利用率高于施用全量尿素的CF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氮素径流损失 水稻产量 氮含量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控释氮肥减量施用对双季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2
20
作者 鲁艳红 聂军 +4 位作者 廖育林 周兴 谢坚 汤文光 杨曾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1,174,共8页
研究不同控释氮肥在减氮量施用条件下早、晚稻产量效应、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氮素养分特性和养分释放规律的差异,为南方双季稻区控释氮肥在水稻高产节肥栽培上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静水溶解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种控释氮肥(树脂包... 研究不同控释氮肥在减氮量施用条件下早、晚稻产量效应、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氮素养分特性和养分释放规律的差异,为南方双季稻区控释氮肥在水稻高产节肥栽培上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静水溶解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种控释氮肥(树脂包膜尿素和硫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和在常规尿素施氮量基础上节氮15%和30%对早、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氮素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氮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控释氮肥的氮素累积释放曲线均为"S"形,但在培养期间硫包膜尿素氮素累积释放率均高于树脂包膜尿素。在田间条件下,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早稻减氮15%和30%施用硫包膜尿素和树脂包膜尿素均表现为增产,而晚稻施硫包膜尿素增产,施树脂包膜尿素减产。株高、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增加是早、晚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施用2种控释氮肥均能促进早、晚稻水稻植株氮素养分的吸收积累,施用相同种类控释氮肥早晚稻稻谷、稻草和植株氮养分积累量随施氮量提高而提高。减氮15%和30%施用2种控释氮肥有利于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的提高,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硫包膜尿素的提高效果优于树脂包膜尿素。常规尿素处理、减15%氮的2种控释氮肥处理均能保持较高的土壤氮素水平,减30%氮的控释氮肥处理土壤氮素肥力较试验前有所降低。适当降低氮用量施用控释氮肥,能促进双季水稻增产、增加氮素利用效率、维持或提高土壤氮素肥力和可持续生产力,控释氮肥养分释放规律的差异是导致其作用效应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双季稻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