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膜电极工艺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鲍立宁 黄显怀 +2 位作者 黄勇 王国明 宋礼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8-31,共4页
采用生物膜电极工艺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氨氮。在好氧区利用金属阳极电解产氧,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使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在缺氧区利用碳棒作为阴极电解产氢,实现反硝化脱氮。试验结果表明:C/N、电流强度、氨氮浓度、进水流... 采用生物膜电极工艺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氨氮。在好氧区利用金属阳极电解产氧,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使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在缺氧区利用碳棒作为阴极电解产氢,实现反硝化脱氮。试验结果表明:C/N、电流强度、氨氮浓度、进水流量等对去除总氮均有影响;在流量为3L/d、无外界供氧、电流强度为19.5mA、C/N为1的条件下,当进水COD为10mg/L、氨氮为7mg/L时,对总氮的去除率可达95.6%,显著改善了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生物膜电极法 氨氮
下载PDF
“层次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鲍立宁 凌琪 王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应用"层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并阐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三个方面的改革,体现该教学模式的层次递进和系统全面的特点。实践表... 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应用"层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并阐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三个方面的改革,体现该教学模式的层次递进和系统全面的特点。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可有效增强该课程的实践功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还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层次一体化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絮凝剂产生菌培养条件的研究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鲍立宁 洪桂云 宋礼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23,56,共4页
通过菌种富集、分离、纯化,从含有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将其命名为B23。通过研究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和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从而得出发酵液絮凝活性与菌... 通过菌种富集、分离、纯化,从含有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将其命名为B23。通过研究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和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从而得出发酵液絮凝活性与菌体生长量呈正相关。通过对该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在培养时间为24h、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0,以葡萄糖为碳源、(NH4)2SO4为氮源时,发酵液絮凝活性最强。用B23菌株所产絮凝剂处理废水后,废水中CODC r的去除率为62.48%,SS的去除率为84.47%,表明该菌株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培养条件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反硝化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鲍立宁 黄显怀 樊美珍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2-34,61,共4页
以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分离的三株反硝化菌(12E、22A、25C)为实验材料,为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单一菌株去除硝酸盐氮的能力,结果表明:三株菌株去除NO3--N(硝酸盐氮)的能力存在差异,25C菌株去除率最高。... 以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分离的三株反硝化菌(12E、22A、25C)为实验材料,为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单一菌株去除硝酸盐氮的能力,结果表明:三株菌株去除NO3--N(硝酸盐氮)的能力存在差异,25C菌株去除率最高。C/N(碳氮比)对菌株的NO3--N去除率有影响,C/N越大,去除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菌 (NO3-)-N去除率 C/N
下载PDF
电极生物膜脱氮工艺中反硝化菌相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鲍立宁 洪桂云 黄显怀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4,共4页
对电极生物膜反硝化脱氮反应器中存活的反硝化菌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及菌相分析研究 ,实验共分离出4 0株菌株 ,通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表明 ,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不动杆菌属 (Acinetobacter) ,... 对电极生物膜反硝化脱氮反应器中存活的反硝化菌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及菌相分析研究 ,实验共分离出4 0株菌株 ,通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表明 ,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不动杆菌属 (Acinetobacter)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3个属 ,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为主要优势菌 ,占总鉴定菌数的 82 .5 %。在异养环境中分离的 2 4个菌株中 ,肠杆菌科为优势菌 ,具有反硝化能力的有 18株 ,占 75 % ;反硝化能力强的有 8株 ,占 33.3%。在自养环境中分离的 16个菌株中 ,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 ,其中具有反硝化能力的有12株 ,占 75 % ;反硝化能力强的有 8株 ,占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生物膜 反硝化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被引量:10
6
作者 鲍立宁 《皖西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47-148,共2页
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被广大教师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这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也产生不少的问题。本文针对多媒体教学应用过程中... 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被广大教师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这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也产生不少的问题。本文针对多媒体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教学 误区 对策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鲍立宁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2-74,共3页
以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分离到157株菌株,初筛后有21株菌株有絮凝活性,经复筛后有1株菌株C12絮凝活性最高。经与聚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比较,该菌株所产微生物絮凝剂沉降速度快,絮凝率高,显示了该微生物絮凝... 以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分离到157株菌株,初筛后有21株菌株有絮凝活性,经复筛后有1株菌株C12絮凝活性最高。经与聚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比较,该菌株所产微生物絮凝剂沉降速度快,絮凝率高,显示了该微生物絮凝剂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对其生长曲线的研究表明,C12菌株的絮凝活性与菌体生物量呈正相关性,且培养24h即可达到最高絮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菌 筛选 絮凝活性
下载PDF
微生物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鲍立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05年第4期156-157,共2页
介绍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原理和机制,及用以防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作用。
关键词 微生物 脱氮 反硝化作用
下载PDF
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内容中融入素质教育的实践探讨
9
作者 鲍立宁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7-68,共2页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素质教育。该方法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素质教育。该方法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实践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
下载PDF
合肥城区空气真菌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凌琪 王晏平 +3 位作者 王莉 舒莹 陶勇 鲍立宁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研究空气真菌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可为制定空气真菌污染防治对策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采用仪器采样法分别在居住区、交通干线、中心商业区、公园绿地4个功能区对合肥城区空气中的真菌进行了监测。结果表... 研究空气真菌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可为制定空气真菌污染防治对策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采用仪器采样法分别在居住区、交通干线、中心商业区、公园绿地4个功能区对合肥城区空气中的真菌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合肥城区空气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真菌污染。城区空气中共分离得到真菌35个属,优势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zopus)、木霉属(Trichoderma)。空气真菌平均浓度为2,744CFU/m3,真菌浓度在居住区、中心商业区、公园绿地3个功能区由早、中、晚逐渐升高;在交通干线中午较高、早晚较低。空气真菌浓度的季节变化在居住区和交通干线不明显,而在中心商业区和公园绿地表现为春秋季较高,夏冬季较低。空气真菌浓度的全年变化在居住区和交通干线不明显,而在中心商业区的4月与10月、公园绿地的4月与9月,空气真菌浓度显著高于全年其他月份。空气真菌浓度分布的时空特征不仅与环境因素、大气污染等因素有关,还受到人类活动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优势菌属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Biolog-Eco解析黄山风景区空气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凌琪 包金梅 +3 位作者 李瑞 陶勇 鲍立宁 毛钦焱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3,共8页
采用Biolog生态微平板分析黄山风景区6个景区空气样品的微生物碳代谢群落结构,旨在了解不同景区空气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群落结构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6个景区AWCD值变化趋势不同,空气微生物在碳源利用能力、微生物丰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采用Biolog生态微平板分析黄山风景区6个景区空气样品的微生物碳代谢群落结构,旨在了解不同景区空气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群落结构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6个景区AWCD值变化趋势不同,空气微生物在碳源利用能力、微生物丰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与海拔、气象、游客集中与流动等因素有关;6个景区空气微生物对6类31种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差异,但总体对羧酸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的利用程度较高,对其它化合物类的利用程度较低;主成分分析显示,6个景区空气微生物代谢基质主成分1的贡献度为58.7%,主成分2为28.5%;主成分1荷载0.55以上的基质有25种,主成分2只有7种.Biolog生态微平板技术能够客观、正确表征空气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的特征,是研究空气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较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生态微平板 空气微生物 微生物代谢特征 数据分析
下载PDF
电极生物膜法处理水中硝酸盐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显怀 鲍立宁 马利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86-1488,共3页
采用电极生物膜工艺处理含硝酸盐氮的饮用水。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进水硝酸盐氮35 mg/L,I=60 mA,HRT=8 h,n(C):n(N)=4,2,1时,出水硝酸盐氮去除率均>95%;无外加有机物时,在I=60、100 mA,HRT=12 h的条件下,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为60%... 采用电极生物膜工艺处理含硝酸盐氮的饮用水。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进水硝酸盐氮35 mg/L,I=60 mA,HRT=8 h,n(C):n(N)=4,2,1时,出水硝酸盐氮去除率均>95%;无外加有机物时,在I=60、100 mA,HRT=12 h的条件下,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为60%和95%。在异养条件下,从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共培养分离出24株菌株,其中18株具有反硝化脱氮能力,占分离菌株数的75.0%(以肠杆菌科和假单胞菌属为主);在自养条件下,共分离出16株菌株,其中11株具有反硝化脱氮能力,占分离菌株数的68.8%(以假单胞菌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生物膜法 硝酸盐氮 饮用水处理 水污染
下载PDF
投加气化渣对DMBR处理印染废水效果及污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凌琪 孙冰香 +4 位作者 伍昌年 张睿 孔张成 杨浩 鲍立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29-1632,共4页
通过平行对比实验考察投加气化渣对DMBR(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效果及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气化渣后,污染物(COD、NH3-N、TN、TP、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增加了6.12%,9.21%,8.14%,2.89%,6.0%,且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O... 通过平行对比实验考察投加气化渣对DMBR(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效果及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气化渣后,污染物(COD、NH3-N、TN、TP、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增加了6.12%,9.21%,8.14%,2.89%,6.0%,且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增大,提高了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能;投加气化渣可降低混合液中EPS含量,增大污泥粒径,减小污泥容积指数(SVI),有效地改善了污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印染废水 气化渣 SVI SOUR
下载PDF
改性酒糟对电镀废水中Cr^(6+)、Ni^(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凌琪 吴梦 +5 位作者 伍昌年 鲍立宁 王莉 王敏 王晏平 袁宇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84-2087,共4页
酒糟采用1 mol/L硫酸和2 mol/L盐酸混合溶液(体积比1∶1)室温下改性6 h,冷冻干燥,进行FTIR表征,研究其对电镀废水中Cr^(6+)、Ni^(2+)吸附特性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酸改性后酒糟有效官能团数目增多;对于初始浓度20 mg/L的Cr^(6+)、Ni^... 酒糟采用1 mol/L硫酸和2 mol/L盐酸混合溶液(体积比1∶1)室温下改性6 h,冷冻干燥,进行FTIR表征,研究其对电镀废水中Cr^(6+)、Ni^(2+)吸附特性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酸改性后酒糟有效官能团数目增多;对于初始浓度20 mg/L的Cr^(6+)、Ni^(2+)的溶液,在Cr^(6+)pH=5.0、Ni^(2+)pH=7.0,改性酒槽投加量30 g/L,在20℃吸附30 min时,改性酒糟吸附Cr^(6+)、Ni^(2+)的效果最好;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的反映吸附过程;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改性酒糟对Cr^(6+)、Ni^(2+)的等温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 改性 电镀废水 吸附 CR^6+ NI^2+
下载PDF
超声波协同改性煤气化灰渣调理污泥脱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凌琪 鲍超 +4 位作者 伍昌年 孙冰香 鲍立宁 王敏 李侠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15-1517,1523,共4页
以污泥比阻(SRF)和毛细吸水时间(CST)作为污泥脱水性能指标,探讨超声波与改性煤气化灰渣协同作用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单独超声波调理污泥,超声波功率60 W,超声波作用时间20 s为最佳调理参数;单独改性煤气化灰渣调理污泥,最佳... 以污泥比阻(SRF)和毛细吸水时间(CST)作为污泥脱水性能指标,探讨超声波与改性煤气化灰渣协同作用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单独超声波调理污泥,超声波功率60 W,超声波作用时间20 s为最佳调理参数;单独改性煤气化灰渣调理污泥,最佳投加量为20%;采用超声波协同改性煤气化灰渣调理污泥的最优参数为:超声波功率60 W,作用时间30 s,改性煤气化灰渣投加量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性能 超声波 改性煤气化灰渣
下载PDF
同时提取土壤微生物DNA和RNA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洪桂云 鲍立宁 魏兆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27,共4页
获得高浓度、大片段、多样性程度高的土壤微生物总DNA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子生态学基础。研究采用PBS缓冲液洗涤土壤样品,结合SDS裂解微生物细胞的方法,同时提取分别添加小麦秸秆粉和油菜秸秆粉的两种土壤样品的微生物DNA和RN... 获得高浓度、大片段、多样性程度高的土壤微生物总DNA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子生态学基础。研究采用PBS缓冲液洗涤土壤样品,结合SDS裂解微生物细胞的方法,同时提取分别添加小麦秸秆粉和油菜秸秆粉的两种土壤样品的微生物DNA和RNA。对提取出的DNA和RNA进行酶切,基因组PCR和反转录PCR,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提取的核酸不需要进一步处理,其纯度可以满足后续的分子生物学试验的研究,同时避免了由于纯化导致的核酸量的降低。为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及在土壤环境中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洗涤土壤 同时提取DNA和RNA 酶切 16S RDNA PCR 16S rRNA反转录PCR
下载PDF
投加壳聚糖对DMBR处理造纸废水效能及膜污染影响研究
17
作者 凌琪 孔莹莹 +5 位作者 伍昌年 鲍立宁 王晏平 陈晨 王宗圣 程关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10-2313,共4页
通过两组实验,研究了投加壳聚糖对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以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壳聚糖后,由于壳聚糖的吸附和絮凝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对色度、浊度、COD、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8%,... 通过两组实验,研究了投加壳聚糖对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以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壳聚糖后,由于壳聚糖的吸附和絮凝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对色度、浊度、COD、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8%,7.3%,5.7%,7.1%,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膜表面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造纸废水 膜污染
下载PDF
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异养反硝化菌脱氮能力的测定
18
作者 张瑾 黄显怀 鲍立宁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2-55,共4页
研究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异养反硝化菌的脱氮能力及脱氮动力学。结果表明,几株异养反硝化菌均具有一定的脱氮能力,但不同菌株的脱氮能力不同,其中两株菌株12E和22A的脱氮能力最强,而且其细菌繁殖速度也最快。
关键词 异养反硝化菌 脱氮 动力学
下载PDF
凤尾蕨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晨茗 鲍立宁 +1 位作者 张瑾 姜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60-266,共7页
以景观植物凤尾蕨作为供试植物,研究其对土壤铅污染的修复效果,并通过分析凤尾蕨植物酶、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铅积累量的变化等探讨其可能的修复机理。结果表明:叶绿素、植物POD酶(过氧化物酶)、植物CAT酶(过氧化氢酶)一系列指标,在0~500 ... 以景观植物凤尾蕨作为供试植物,研究其对土壤铅污染的修复效果,并通过分析凤尾蕨植物酶、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铅积累量的变化等探讨其可能的修复机理。结果表明:叶绿素、植物POD酶(过氧化物酶)、植物CAT酶(过氧化氢酶)一系列指标,在0~500 mg·L-^1时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植物SOD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铅胁迫下呈下降趋势,表明凤尾蕨具有一定的耐铅性能;凤尾蕨可以吸收高浓度Pb,其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铅积累量均随土壤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地下部铅最大富集量82.578 mg·kg-^1、地上部铅最大富集量16.153 mg·kg-^1,且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中地下部最大富集系数达10.819,表明凤尾蕨具有将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在植物体内的能力;在低浓度Pb(0~500mg·L-^1)处理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三种酶活性相对于对照组有所增加,表明凤尾蕨根际微生物在低浓度铅污染情况下,可协同植株强化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 植物修复 凤尾蕨 超积累植物
下载PDF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宇 鲍立宁 +1 位作者 朱曙光 董欣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96-301,共6页
从活性污泥中经过初筛复筛得到了一株絮凝率为94.3%的絮凝剂产生菌。对该菌株所产的生物絮凝剂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絮凝条件为:静置时间为3~5 min,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2 mL,温度为20℃,pH为7~8、CaCl_2加入量为0.5 mL。对该菌株所产... 从活性污泥中经过初筛复筛得到了一株絮凝率为94.3%的絮凝剂产生菌。对该菌株所产的生物絮凝剂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絮凝条件为:静置时间为3~5 min,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2 mL,温度为20℃,pH为7~8、CaCl_2加入量为0.5 mL。对该菌株所产生物絮凝剂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絮凝条件为:发酵液投入量为3 m L、CaCl_2投加量为1 mL,pH为7。同时该絮凝菌在对污水的实际处理中有较好的效果,对COD及NH_3-N去除率分别达到62.35%和61.67%,并且可提高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及脱水率,脱水率可达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筛选 絮凝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