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鹿群先 张光彩 +3 位作者 李德鹏 王林 潘秀英 黄健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分析成人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髓系抗原、CD34 及Pgp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 6 5例初治成人AML的免疫表型。结果  ( 1)髓系抗原阳性率依次为CD33 >CD15>CD13 >CD14 ,C... 目的 分析成人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髓系抗原、CD34 及Pgp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 6 5例初治成人AML的免疫表型。结果  ( 1)髓系抗原阳性率依次为CD33 >CD15>CD13 >CD14 ,CD33 阳性率高达 98.46 %。CD14 在M5、M6表达率较高 ;( 2 )CD34 及HLA DR阳性表达率以M1、M5较高 ,M3 最低 ;( 3)P 糖蛋白 (Pgp)阳性率 5 8.33 % ,Pgp阳性AML的CR率 2 8.5 7% ,明显低于Pgp阴性的CR率 ( 6 3 .6 3 % ,P <0 .0 0 5 )。结论 AML免疫表型检测髓系单抗可选择CD33 、CD15和 (或 )CD14 。CD34 和HLA DR低表达为M3 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现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治疗性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鹿群先 赵玉凤 +5 位作者 徐开林 刘灿侠 潘秀英 何徐彭 黄一虹 孙海英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 P lus血细胞分离机对16例确诊为TTP的患者进行96例次TPE,观察其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尿蛋白、肾功...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 P lus血细胞分离机对16例确诊为TTP的患者进行96例次TPE,观察其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尿蛋白、肾功能、血清间接胆红素(IB IL)等检测指标及TPE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4例(87.5%)患者临床症状缓解,HGB、PLT、尿蛋白、肾功能和IB IL恢复正常。96例次TPE出现枸橼酸盐中毒38例次,占39.5%;低血容量反应3例次,占3.1%;过敏反应4例次,占4.2%。结论TPE是治疗TTP的有效方法,TPE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枸橼酸盐中毒、低血容量反应、过敏反应等。TPE过程中密切观察和对症处理,能减少不良反应,确保TPE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血浆置换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不良反应 治疗
下载PDF
输血后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附118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鹿群先 潘秀英 +7 位作者 万美荣 徐开林 何徐彭 黄一虹 孙海英 兰炯采 米新玉 郑世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26-127,共2页
反复输血(血小板)的患者,可产生血小板无效输注。血小板同种抗体是导致无效输注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输血后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的情况,及其在血小板输注疗效中的意义,对118例多次输血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包括PAIgG、PAIgM... 反复输血(血小板)的患者,可产生血小板无效输注。血小板同种抗体是导致无效输注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输血后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的情况,及其在血小板输注疗效中的意义,对118例多次输血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包括PAIgG、PAIgM和PAI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小板 相关抗体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机制临床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鹿群先 潘秀英 +4 位作者 徐开林 黄一虹 刘翠英 张峰 任光祥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因素、血小板及抗凝机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火箭电泳法测定45例再障出血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D-二聚体等,与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血管因素、血小板及抗凝机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火箭电泳法测定45例再障出血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D-二聚体等,与正常对照比较;对部分患者进行DIC相关指标测定;并对PAIgG与输血次数、血小板计数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例急性再障患者血浆T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有8例伴发DIC及继发性纤溶亢进;45例再障(36例慢性再障和9例急性再障)血浆P-选择素增高同时伴有PAIgG增高;PAIgG增高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r=0.721,P<0.01),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695,P<0.01)。再障时AT-Ⅲ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除因骨髓增生减少外,可能还有免疫机制参与。此外,再障患者AT-Ⅲ增高及血浆IM含量增高所致抗凝活性增强、凝血机制活性减弱及DIC等因素均可能参与再障的出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出血 发病机制 血管因素 血小板 抗凝机制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M、AT-Ⅲ、GMP-140测定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鹿群先 王开 +4 位作者 黄一虹 徐开林 刘翠英 张峰 任光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13-413,共1页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TM AT-Ⅲ GMP-140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凝血活性及抗原含量的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鹿群先 徐开林 张光彩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12期872-872,共1页
关键词 肝疾病 血浆 凝血酶原 凝血活性 抗原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抗凝和纤溶系统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鹿群先 潘秀英 张光彩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2-巨球蛋白(α2-M),血浆纤溶酶原(PLG);火箭免疫电泳法测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含量(AT-Ⅲ:Ag);...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2-巨球蛋白(α2-M),血浆纤溶酶原(PLG);火箭免疫电泳法测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含量(AT-Ⅲ:Ag);刚果红显色法测纤溶酶(PL)活性;血凝法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纤维蛋白原(FG)。结果α1-AT、α2-M、AT-Ⅲ:Ag、PL活性、FDP高于正常;血浆PLG、FG降低;PL活性和AT-Ⅲ:AG的增高与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白血病患者抗凝和纤溶活性增强;AT-Ⅲ:Ag和PL活性的变化对病情观察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 抗凝
下载PDF
骨髓细胞学误诊原因分析
8
作者 鹿群先 田兆嵩 +1 位作者 潘秀英 万美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8-48,共1页
我们对本院1982年~1990年骨髓细胞学误诊的数例完整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其中的3例典型病历,分析其误诊原因.
关键词 诊断 误诊 骨髓细胞学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机制临床探讨
9
作者 鹿群先 潘秀英 +4 位作者 徐开林 黄一虹 刘翠英 张峰 任光祥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因素、血小板及抗凝机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火箭电泳法测定45例再障出血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D-二聚体等,与正常对照比较... 目的探讨血管因素、血小板及抗凝机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火箭电泳法测定45例再障出血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D-二聚体等,与正常对照比较;对部分患者进行DIC相关指标测定;并对PAIgG与输血次数、血小板计数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例急性再障患者血浆T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有8例伴发DIC及继发性纤溶亢进;45例再障(36例慢性再障和9例急性再障)血浆P-选择素增高同时伴有PAIgG增高;PAIgG增高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r=0.721,P<0.01),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695,P<0.01).再障时AT-Ⅲ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除因骨髓增生减少外,可能还有免疫机制参与.此外,再障患者AT-Ⅲ增高及血浆TM含量增高所致抗凝活性增强、凝血机制活性减弱及DIC等因素均可能参与再障的出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出血 发病机制 ELISA法 火箭电泳法 血小板 凝血机制
下载PDF
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定期骨髓检查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鹿群先 黄一虹 潘秀英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743-743,共1页
关键词 白血病 AL 缓解期 骨髓检查
下载PDF
髓系抗原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1
作者 鹿群先 主鸿鹄 +2 位作者 徐开林 黄一虹 潘秀英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 探讨髓系分化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 6 8例初治成人ALL的免疫表型 ,并观察髓系抗原不同表达的临床特征。结果  6 8例ALL中有 10例除表达... 目的 探讨髓系分化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 6 8例初治成人ALL的免疫表型 ,并观察髓系抗原不同表达的临床特征。结果  6 8例ALL中有 10例除表达淋系抗原外尚有髓系抗原表达 (My+ ALL) (阳性率 14.7%)。My+ ALL组皮肤粘膜出血严重、肝脾肿大明显、白细胞总数增高显著 ,完全缓解 (CR)率较My-ALL低。结论 具有髓系抗原表达的My+ ALLCR率较低 ,临床出血及白血病负荷较高 ,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髓系分化抗原 成人 ALL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清β_2-m临床观察及意义
12
作者 鹿群先 潘秀英 +1 位作者 张光彩 赵玉兰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06-107,共2页
本文对3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检测,为了解血清β_2-m水平在MDS中的变化,并对31例MDS患者不同病期进行了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对照组:其3... 本文对3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检测,为了解血清β_2-m水平在MDS中的变化,并对31例MDS患者不同病期进行了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对照组:其30例(男20,女10),年龄19~58岁,均为本院健康职工,无肾、肝、血液等相关疾病。 (二)观察组:MDS共31例(男14,女17),年龄14~65岁,其中MDS(RA)期9例;MDS(RAS)期4例;MDS(RAEB)期7例;MDS(RAEB-T)期6例;转化型白血病期5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和实验室证实。按全国血液病学术会议拟定的MDS诊断和分型标准。 二、方法: (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 MDS Β2-M 血清
下载PDF
54例白血病血浆纤溶酶原及纤溶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鹿群先 潘秀英 +1 位作者 徐开林 魏来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38-41,共4页
对54例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浆纤溶酶原(PLG)及纤溶酶(PL)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PLG含量低于正常对照(P<0.01),血浆PL活性高于正常对照(P<0.01);有临床出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PL活性显著高于无出血组(P<0.01)。患者... 对54例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浆纤溶酶原(PLG)及纤溶酶(PL)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PLG含量低于正常对照(P<0.01),血浆PL活性高于正常对照(P<0.01);有临床出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PL活性显著高于无出血组(P<0.01)。患者血浆PL活性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呈正相关(r为0.867,P<0.01),与纤维蛋白原(FG)含量呈负相关(r为-0.831,P<0.0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血浆PLG和PL活性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文中对急性白血病时血浆PLG及PL活性变化的可能原因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纤溶酶原 纤溶酶活性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浆抗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检测
14
作者 鹿群先 魏来 +2 位作者 潘秀英 李凤丽 张峰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276-279,共4页
对7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PAC_3)及血浆中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b、GP Ⅱb/Ⅲa)抗体的测定。结果表明,PAIgG和PAIgM增高有显著性,29.6%的患者血浆中可检出抗GP Ib及/或抗GP Ⅱb/Ⅲa抗体、... 对7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PAC_3)及血浆中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b、GP Ⅱb/Ⅲa)抗体的测定。结果表明,PAIgG和PAIgM增高有显著性,29.6%的患者血浆中可检出抗GP Ib及/或抗GP Ⅱb/Ⅲa抗体、提示病理免疫机制可能参与再障血小板异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贫血 血小板抗体 膜糖蛋白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相关抗体联合检测
15
作者 鹿群先 潘秀英 +2 位作者 万美荣 刘翠英 鹿照荣 《医师进修杂志》 1997年第9期480-480,共1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相关抗体联合检测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21002)鹿群先潘秀英万美荣河南省永城县医院(476600)刘翠英鹿照荣我们对102例再障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相关抗体(Ig)(PAIgG...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相关抗体联合检测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21002)鹿群先潘秀英万美荣河南省永城县医院(476600)刘翠英鹿照荣我们对102例再障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相关抗体(Ig)(PAIgG、PAIgM、PAIgA、PAC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功能 抗体检测
下载PDF
血小板钙调素竞争性ELISA测定法及临床应用报告
16
作者 鹿群先 何徐彭 +2 位作者 余宏林 张延斌 徐铁 《陕西医学检验》 1997年第2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 钙调素 ELISA 测定
下载PDF
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介导的T细胞基因转移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香梅 徐开林 +3 位作者 潘秀英 李振宇 鹿群先 李德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41-644,共4页
为了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研究逆转录病毒对T细胞的感染能力,利用亚克隆技术将磷酸甘油酸激酶启动子(phosphoglyceratekinasepromoter,PGK)基因和GFP全长cDNA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 为了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研究逆转录病毒对T细胞的感染能力,利用亚克隆技术将磷酸甘油酸激酶启动子(phosphoglyceratekinasepromoter,PGK)基因和GFP全长cDNA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采用磷酸钙沉淀法将重组载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收集滴度最高的病毒上清感染NIH3T3和T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的表达。G418筛选后,含GFP的逆转录病毒可感染原代培养的T细胞。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能够快速、稳定地将外源基因转移至T细胞,可作为介导T细胞基因转移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T细胞 基因转移
下载PDF
输血后HLA及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18
作者 潘秀英 徐开林 +6 位作者 鹿群先 万美蓉 徐怀善 方宪勇 兰炯采 米新玉 郑世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65-67,共3页
应用标准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反复输血的患者进行了血清中 HLA 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同时检测了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 HLA 抗体的检出率为39.14%(119/304例),其中24.37%(29/119例)的抗体具有特异性,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39.83%(... 应用标准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反复输血的患者进行了血清中 HLA 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同时检测了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 HLA 抗体的检出率为39.14%(119/304例),其中24.37%(29/119例)的抗体具有特异性,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39.83%(47/118例)。HLA 抗体的阳性频率随输血次数及供血者人数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显著。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 HLA 抗体相关。输注浓缩粒细胞后 HLA 抗体的阳性频率最高。本文提出了一些预防及减少输血反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人白细胞抗原 输血反应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小鼠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振宇 徐开林 +5 位作者 潘秀英 孙海英 高飞 鹿群先 李德鹏 何徐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本研究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并观察其在小鼠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亚克隆技术将多聚嘌呤通道(PPT)元件、泛醌启动子(PUB)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连接至pLO134载体,构建成pTK153载体。之后应用磷酸钙沉... 本研究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并观察其在小鼠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亚克隆技术将多聚嘌呤通道(PPT)元件、泛醌启动子(PUB)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连接至pLO134载体,构建成pTK153载体。之后应用磷酸钙沉淀法将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包括包装质粒△NRF、转移质粒pTK153和包膜蛋白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12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72小时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和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观察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慢病毒载体的三质粒系统转染293T细胞12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FACS分析转染效率为(63.04±7.24)%,病毒滴度测定为(3.09±0.61)×106U/ml。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的表达,FACS分析转导效率为(37.98±6.26)%。结论:成功构建了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对小鼠T淋巴细胞有较高的感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T淋巴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下载PDF
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与HLA-DR抗原的关系及其意义(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开林 李慧 +6 位作者 潘秀英 李振宇 鹿群先 张颖 主鸿鹄 杜冰 曾令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47-151,共5页
本研究探讨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CIIT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时相的关系和差异,及STAT1-α反义寡核苷酸(STAT1-αAS)对CIITA和HLA-DR的抑制作用。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给予不同剂量干扰素-γ(IFN-γ)后,用RT-PCR法检... 本研究探讨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CIIT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时相的关系和差异,及STAT1-α反义寡核苷酸(STAT1-αAS)对CIITA和HLA-DR的抑制作用。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给予不同剂量干扰素-γ(IFN-γ)后,用RT-PCR法检测CIITAmRNA,Westernblot分析HLA-DR抗原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STAT1-αAS和STAT1-α寡核苷酸有义链(STAT1-αS),再次检测CIITAmRNA和HLA-DR的表达。结果表明:CIITAmRNA在IFN-γ作用后5小时开始表达,14小时达峰值;HLA-DR在28小时后可被检测出,52小时达高峰。5、10和20μmol/LSTAT1-αAS作用于细胞后,CIITA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S组明显高于AS处理组(P<0.01),S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HLA-DR的表达可被STAT1-αAS抑制,AS组仅为对照组的64.3%(P<0.01),S组与对照组间仍无差异;STAT1-αAS作用后,HLA-DR变化同CIITA。结论:CIITAmRNA表达与HLA-DR表达呈正相关且早于后者;STAT1-αAS可特异性抑制CIITA和HLA-DR的表达,并能预防T淋巴细胞激活,CIITA在移植免疫病因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 HLA-DR STAT1-α 反义寡核苷酸 干扰素-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