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代岭南地区典籍出版及其对建构岭南文化的意义
1
作者 黄一玫 万安伦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2-57,共6页
囿于地处边陲、文化落后、经济低迷等因素,清代以前岭南地区的出版活动向来沉寂,从未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至清,岭南地区的出版活动渐趋活跃,岭南地域文化也蓬勃兴盛。这与地方儒官的正确引导、本地书院的强力推动、岭南儒商的大力支持... 囿于地处边陲、文化落后、经济低迷等因素,清代以前岭南地区的出版活动向来沉寂,从未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至清,岭南地区的出版活动渐趋活跃,岭南地域文化也蓬勃兴盛。这与地方儒官的正确引导、本地书院的强力推动、岭南儒商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岭南文士在纂刻典籍的过程中,提出“此即吾乡”的观念,并通过编纂方志与出版先贤著述来建构岭南学统。与此同时,岭南地域文化的权柄悄然转变,呈现出从以本地官员为核心,转至岭南文化精英掌握实权的流转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典籍出版 地域文化
下载PDF
论出版智库建设的定位、策略及前瞻 被引量:1
2
作者 万安伦 黄一玫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共6页
智库作为“外脑”,在政策咨询和智力支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022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从160家申报单位中遴选出16家高端出版智库进行建设培育,2023年新一轮出版高端智库遴选培育工作业已启动。中国出版业健康发展与转型升级离不开出版... 智库作为“外脑”,在政策咨询和智力支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022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从160家申报单位中遴选出16家高端出版智库进行建设培育,2023年新一轮出版高端智库遴选培育工作业已启动。中国出版业健康发展与转型升级离不开出版智库的出谋划策和建言献策。文章厘清出版智库的战略定位和建设策略,提出出版智库建设与评价体系优化的具体路径: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线;提升预判能力,明确管理分工;拓展“政产学研用”贯通的深度与广度;完善顶层设计与评价体系等。出版智库建设要想适应我国国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出力,应做到与出版意识形态属性步调一致,与出版业转型升级步调一致,与中国出版走出去步调一致,与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步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智库 建设定位 评价体系 未来预期
下载PDF
杜甫诗赋与清代科举——以清代书院中的杜诗课题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一玫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第2期43-50,共8页
诗与赋是清代科举中的重要科目,极大影响着清代书院的日常教学。杜甫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典范诗人,因众体兼备、格律谨严,其诗题、诗句常被书院学长用作日常授课的课艺题目,在课生创作后进行点评。翻检清代书院课艺集中保留的杜诗课题可... 诗与赋是清代科举中的重要科目,极大影响着清代书院的日常教学。杜甫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典范诗人,因众体兼备、格律谨严,其诗题、诗句常被书院学长用作日常授课的课艺题目,在课生创作后进行点评。翻检清代书院课艺集中保留的杜诗课题可发现,杜甫进入书院课题的类型十分全面,这不仅对试帖诗和课士赋的创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也从文化品格等方面规范着清代士人的操守,是清人尊杜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课卷 杜诗课题 科举
下载PDF
宋代杜诗学文献地理分布可视化及成因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一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2-88,共7页
作为中国古代杜诗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被称作是“千家注杜”的时代,不仅奠定了杜甫“诗圣”的崇高地位,也诞生了大量的杜诗学文献。在宋代,地域间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雕版印刷而兴起的刻书中心,水陆交通的分布和科举教育的影响,都是... 作为中国古代杜诗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被称作是“千家注杜”的时代,不仅奠定了杜甫“诗圣”的崇高地位,也诞生了大量的杜诗学文献。在宋代,地域间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雕版印刷而兴起的刻书中心,水陆交通的分布和科举教育的影响,都是左右宋代杜诗学文献的分布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借助大数据对宋代杜诗学文献分布进行可视化的呈现,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探索宋代杜诗学的分布情况,为研究杜诗在宋代的传播与杜甫被接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杜诗学 地理分布 可视化
下载PDF
千载琵琶作胡语——对杜甫“昭君怨”诗的多角度解读
5
作者 黄一玫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9-51,共3页
自《汉书》记载昭君的故事以来,历代文学作品对昭君故事的阐释延绵不绝,不乏名家名作。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其《咏怀古迹·其三》中对昭君故事的阐释,展现了自己心目中的昭君形象,抒发了自己的感怀,被千古传唱。本文拟... 自《汉书》记载昭君的故事以来,历代文学作品对昭君故事的阐释延绵不绝,不乏名家名作。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其《咏怀古迹·其三》中对昭君故事的阐释,展现了自己心目中的昭君形象,抒发了自己的感怀,被千古传唱。本文拟从个人投射、汉唐对比及琵琶出处等方面,对此名篇做多角度的解读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 杜甫 阐释
下载PDF
陈澧手批《学海堂课卷》札记
6
作者 黄一玫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1-23,31,90,共5页
陈澧是清代岭南名儒,自进入学海堂为专课生到成为学海堂学长,在学海堂长达几十年,其学术涉猎范围甚广,对岭南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今有陈澧手批《学海堂课卷》一份,内容为江河地理方面的考辨,前后各有评点一段,中有批语六条,是考察陈澧... 陈澧是清代岭南名儒,自进入学海堂为专课生到成为学海堂学长,在学海堂长达几十年,其学术涉猎范围甚广,对岭南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今有陈澧手批《学海堂课卷》一份,内容为江河地理方面的考辨,前后各有评点一段,中有批语六条,是考察陈澧本人治学及授课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澧 学海堂 课卷 批语 江有汜
下载PDF
论数字人文与数字出版的双向伴生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一玫 万安伦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8,共11页
近年来数字人文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新范式,集众多交叉学科之所长,改变了长期以来知识创作与文化生产的路径与方法,拓宽了学术视野与研究外延,在海内外学界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出版作为人类文化的生产方式和人类文明的传承手段,... 近年来数字人文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新范式,集众多交叉学科之所长,改变了长期以来知识创作与文化生产的路径与方法,拓宽了学术视野与研究外延,在海内外学界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出版作为人类文化的生产方式和人类文明的传承手段,在载体、符号和技术三元素方面与数字人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出版载体的更新迭代使文献变得可读、可处理与可分析,奠定数字人文的实践基础;出版符号的数据化建构扩展了知识服务的范围和边界;数字出版新技术的涌现为传统人文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二者呈现出相互作用、推动前行的伴生关系,促使文史研究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大幅提高,呈现出崭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数字出版 载体 技术 符号
原文传递
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出版人才培养:历史、困境、路径 被引量:6
8
作者 万安伦 黄一玫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0,共9页
出版人才的培养是建设文化强国、出版强国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出版人才培养已有一定规模,基本形成体系,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的培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出版学科本身自带交叉融合的专业属... 出版人才的培养是建设文化强国、出版强国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出版人才培养已有一定规模,基本形成体系,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的培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出版学科本身自带交叉融合的专业属性,出版人才培养应在保留自身传统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创造条件使学生能更广泛地汲取各学科的营养,增强实践能力,夯实技术积累,在政、产、学、研、用等多个方面互相融通,齐头并进。同时,行业继续大力推动以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为重点抓手的出版学科建设工作,建强出版学科,在教学、科研、教材、课程建设等方面紧跟出版转型升级的步伐,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和体系,培养和塑造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业务能力的出版高素质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融合 出版业界 出版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陈澧手批《学海堂课卷》札记
9
作者 黄一玫 《岭南文史》 2020年第1期17-20,共4页
陈澧(1810-1882),字兰甫,广东番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自道光十四年进入阮元在道光初年任两广总督时所创的学海堂为专课生,又于道光二十年被聘为学海堂学长;后在同治六年(1867)出任菊坡精舍首任山长,是清代岭南学术中兴的代表... 陈澧(1810-1882),字兰甫,广东番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自道光十四年进入阮元在道光初年任两广总督时所创的学海堂为专课生,又于道光二十年被聘为学海堂学长;后在同治六年(1867)出任菊坡精舍首任山长,是清代岭南学术中兴的代表人物。陈澧著述颇多,其珍贵手稿《东塾先生读书记》《陶诗编年》等即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下称"中图"),部分已校订出版,但还有部分散佚的作品有待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学海堂 广东番禺 两广总督 陈澧 清道光 读书记 菊坡精舍
原文传递
晚明詞人魏浣初之生卒年及生平事迹考
10
作者 周明初 黄一玫 《词学》 2021年第2期166-182,共17页
晚明詞人魏浣初的生卒年,近年來的出版物雖有揭示,但不够準確。本文通過黎遂球代葛徵奇所作的祭文,確定魏浣初卒於崇禎十一年,并對方志中所記魏浣初在崇禎十一年後的活動情況,在史源上一一作了辨析,説明這些記載均不可靠,從而維護魏浣... 晚明詞人魏浣初的生卒年,近年來的出版物雖有揭示,但不够準確。本文通過黎遂球代葛徵奇所作的祭文,確定魏浣初卒於崇禎十一年,并對方志中所記魏浣初在崇禎十一年後的活動情況,在史源上一一作了辨析,説明這些記載均不可靠,從而維護魏浣初卒於崇禎十一年的考證結果。對魏浣初的生平經歷,結合其存世的兩種文集,作了較爲詳細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浣初 生卒年 生平經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