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浆肌层吻合、黏膜外吻合、一层吻合和二层吻合的实验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从云 王建南 +3 位作者 彭淑牖 张涛 李秉健 徐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32-436,共5页
目的比较胃肠道浆肌层吻合、黏膜外吻合、一层吻合和二层吻合对吻合愈合的影响。方法家兔分成4组,即浆肌层吻合组、二层吻合组、一层吻合组和黏膜外吻合组。每组10只,每只动物行1个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2个回肠端端吻合和2个结肠端端吻... 目的比较胃肠道浆肌层吻合、黏膜外吻合、一层吻合和二层吻合对吻合愈合的影响。方法家兔分成4组,即浆肌层吻合组、二层吻合组、一层吻合组和黏膜外吻合组。每组10只,每只动物行1个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2个回肠端端吻合和2个结肠端端吻合。术后第3和7d,每组分别各取5只动物,测定吻合破裂压(ABP)、组织羟脯氨酸(HP)含量并做病理检查。结果术后第3d,各组AB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d,二层吻合、一层吻合和黏膜外吻合的AB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十二指肠浆肌层吻合的ABP高于二层吻合和一层吻合(P<0.05);回肠浆肌层吻合的ABP高于二层吻合(P<0.01);结肠浆肌层吻合的ABP高于二层吻合、一层吻合和黏膜外吻合(P<0.05)。术后第3d,胃十二指肠和回肠吻合的各组HP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肠二层吻合HP含量高于一层吻合(P<0.05);术后第7d回肠、结肠吻合的各组H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十二指肠浆肌层吻合HP含量高于二层吻合(P<0.025)。术后第3d,胃十二指肠和回肠吻合的各组炎症程度相似,结肠黏膜外吻合的炎症反应轻于二层吻合(P<0.05);术后第7d,胃十二指肠和结肠吻合的各组炎症程度相似,回肠浆肌层吻合炎症反应轻于二层吻合(P<0.05)。术后第7d,胃肠道吻合各组黏膜愈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浆肌层吻合和其他手工吻合一样安全可靠,但更加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肌层吻合 二层吻合 一层吻合 黏膜外吻合
下载PDF
小肠浆肌层端端吻合术:附45例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从云 彭淑牖 +2 位作者 张涛 李炳健 徐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小肠浆肌层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肠浆肌层端端吻合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梗阻16例,肠道肿瘤2例,肠系膜血管疾病3例,肠外伤2例,壶腹周围癌7例,胆道结石和胆总管囊肿各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胆道狭... 目的探讨小肠浆肌层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肠浆肌层端端吻合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梗阻16例,肠道肿瘤2例,肠系膜血管疾病3例,肠外伤2例,壶腹周围癌7例,胆道结石和胆总管囊肿各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胆道狭窄1例。结果术后无1例吻合口出血、瘘和狭窄;死亡1例,为老年外伤性回肠破裂,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小肠浆肌层吻合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外科 小肠 浆肌层吻合 空肠吻合 回肠吻合
下载PDF
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从云 彭淑牖 +3 位作者 朱剑华 吴青松 赵家锋 张小龙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胰肠吻合术——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7例病人,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包括胰头癌3例、胰体癌2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例。其中2例胰腺残端明显过...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胰肠吻合术——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7例病人,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包括胰头癌3例、胰体癌2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例。其中2例胰腺残端明显过大超过肠腔管径,2例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操作包括3个主要步骤:胰腺残端游离,空肠系膜对侧肠壁切开及荷包缝线预置,胰肠端侧吻合(包括胰腺残端拖入空肠、吻合口两端肠壁固定于胰腺上、下缘后腹膜、浆肌层荷包缝线结扎捆绑)。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例,切口疝1例,无胆漏和胰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特别是胰腺残端过大者,从而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腺中段切除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中段切除术 端侧吻合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下载PDF
精氨酸协同 5-Fu 抑制皮下移植性肝癌生长 被引量:2
4
作者 黄从云 罗伯诚 +1 位作者 陈君显 杨冠群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精氨酸协同5Fu抑制皮下移植性肝癌生长黄从云1罗伯诚2陈君显2杨冠群关键词移植性肝肿瘤精氨酸5氟脲嘧啶抑瘤试验中图号R73-352;R73-36改善患者营养和免疫状态是肿瘤治疗中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作为营养制剂... 精氨酸协同5Fu抑制皮下移植性肝癌生长黄从云1罗伯诚2陈君显2杨冠群关键词移植性肝肿瘤精氨酸5氟脲嘧啶抑瘤试验中图号R73-352;R73-36改善患者营养和免疫状态是肿瘤治疗中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作为营养制剂的精氨酸除改善免疫功能外,还抑制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性 肝肿瘤 精氨酸 氟脲嘧啶 抑瘤试验
下载PDF
胃肠浆肌层端端吻合和二层吻合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从云 王建南 +2 位作者 张涛 李秉健 陈小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10期677-678,共2页
关键词 浆肌层吻合 二层吻合
下载PDF
精氨酸对皮下移植性肝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从云 陈君显 +1 位作者 罗伯诚 杨冠群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5-66,共2页
精氨酸对皮下移植性肝癌生长的影响黄从云,陈君显,罗伯诚,杨冠群精氨酸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对机体免疫有促进作用[1]。动物实验表明大剂量精氨酸可抑制许多实验性肿瘤的形成、生长和转移[2]。郭长江等在体外培养中证实高浓度... 精氨酸对皮下移植性肝癌生长的影响黄从云,陈君显,罗伯诚,杨冠群精氨酸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对机体免疫有促进作用[1]。动物实验表明大剂量精氨酸可抑制许多实验性肿瘤的形成、生长和转移[2]。郭长江等在体外培养中证实高浓度精氨酸可抑制肝癌细胞繁殖[3]。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皮下移植性 精氨酸 肿瘤生长
下载PDF
肠道吻合愈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从云 彭淑牖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肠道吻合愈合过程中胶原代谢受MMP、TIMP、NOS和胶原基因等调控。不同部位的胶原合成能力不同 ,小肠胶原合成能力明显高于结肠。结肠胶原合成能力基本一致 ,小肠近段、远段胶原合成能力比中段强。肠道吻合后 ,结肠胶原降解比小肠明显、... 肠道吻合愈合过程中胶原代谢受MMP、TIMP、NOS和胶原基因等调控。不同部位的胶原合成能力不同 ,小肠胶原合成能力明显高于结肠。结肠胶原合成能力基本一致 ,小肠近段、远段胶原合成能力比中段强。肠道吻合后 ,结肠胶原降解比小肠明显、持久。腹腔感染、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吻合 研究进展 胶原代谢 腹腔感染 糖尿病 肠梗阻
下载PDF
肝硬化与肝脏免疫系统(文献综述) 被引量:8
8
作者 黄从云 彭淑牖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肝硬化不但存在全身免疫功能紊乱 ,而且肝脏本身免疫也出现异常。本文综述肝内免疫功能变化。肝内CD4+ /CD8+ 细胞比例下降 ,淋巴细胞随病变不同而分布不同 ,坏死区CD8+ 细胞占优势 ,汇管区以CD4+ 细胞增多为主 ;早期Th1细胞占优势 ,之... 肝硬化不但存在全身免疫功能紊乱 ,而且肝脏本身免疫也出现异常。本文综述肝内免疫功能变化。肝内CD4+ /CD8+ 细胞比例下降 ,淋巴细胞随病变不同而分布不同 ,坏死区CD8+ 细胞占优势 ,汇管区以CD4+ 细胞增多为主 ;早期Th1细胞占优势 ,之后逐渐向Th2细胞漂移。晚期多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上调。肝内NK细胞、巨噬细胞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脏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反应 巨噬细胞 树状突细胞
下载PDF
肝后间隙的解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黄从云 彭淑牖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43-346,共4页
肝短静脉通过肝后间隙汇入下腔静脉,平均17支,直径1 mm以上的静脉平均5支.包括:①引流Spiegel叶的粗大尾状叶静脉;②来源左尾状叶的细小肝短静脉;③来源右尾状叶的细小肝短静脉;④肝右下静脉;⑤肝右中静脉;⑤引流第8肝段的肝短静脉.主... 肝短静脉通过肝后间隙汇入下腔静脉,平均17支,直径1 mm以上的静脉平均5支.包括:①引流Spiegel叶的粗大尾状叶静脉;②来源左尾状叶的细小肝短静脉;③来源右尾状叶的细小肝短静脉;④肝右下静脉;⑤肝右中静脉;⑤引流第8肝段的肝短静脉.主要是尾状叶静脉和肝右下静脉,分别汇入肝后下腔静脉左、右侧壁.肝脏和下腔静脉之间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区,宽5~15 mm,长4.1~7.8 cm.本文综述了肝后隧道建立过程中可能的肝短静脉损伤和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肝后间隙 肝短静脉 后间隙 临床意义 肝后下腔静脉 尾状叶静脉 Spiegel 解剖 无血管区 静脉损伤
下载PDF
小肠浆肌层吻合与二层吻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从云 张小龙 +3 位作者 朱剑华 吴青松 赵家锋 李炳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97-399,共3页
目的评估浆肌层吻合在小肠吻合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行胆管(或胰腺假性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浆肌层吻合组(n=20)和二层吻合组(n=20),浆肌层吻合组行Roux-en-Y袢处空肠-空肠浆肌层吻合,二层吻合组行Roux-en-Y袢... 目的评估浆肌层吻合在小肠吻合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行胆管(或胰腺假性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浆肌层吻合组(n=20)和二层吻合组(n=20),浆肌层吻合组行Roux-en-Y袢处空肠-空肠浆肌层吻合,二层吻合组行Roux-en-Y袢处空肠-空肠二层吻合。术后观察与肠吻合相关的并发症(小肠吻合口漏、狭窄、梗阻和出血)发生情况、肠道恢复排气时间等。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与肠吻合相关的并发症;浆肌层吻合组术后肠道恢复排气时间为(3.6±1.2)d,二层吻合组为(3.6±0.9)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浆肌层吻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吻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吻合 浆肌层吻合 二层吻合 ROUX-EN-Y吻合
下载PDF
良恶性梗阻性黄疸胆汁、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从云 李介华 +2 位作者 李瑞忠 李绍新 丘瑞麟 《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3期185-186,共2页
文章研究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梗黄)胆汁、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水平的变化。研究分4组:对照组(A组,n=10),非黄疸性胆道结石组(B组,n=12),良性梗黄组(C组,n=14)和恶性梗黄组(D组,n=7)。结果显示:(1)和... 文章研究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梗黄)胆汁、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水平的变化。研究分4组:对照组(A组,n=10),非黄疸性胆道结石组(B组,n=12),良性梗黄组(C组,n=14)和恶性梗黄组(D组,n=7)。结果显示:(1)和A组比较,C组血清IgM和D组血清C3升高(P<0.05);(2)和B组比较,C组胆汁C3升高(P<0.05),和B、C组比较,D组胆汁IgM、C3和C4下降(P<0.05~0.001)。结果提示:恶性梗黄胆道体液免疫功能和补体经典途经功能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胆汁 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下载PDF
胃肠道手工吻合方法对腹腔粘连形成的影响
12
作者 黄从云 彭淑牖 +4 位作者 李江涛 赵之明 薛建锋 刘付宝 孙菊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89-2490,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不同手工吻合方法对腹腔粘连形成的影响。方法:家兔分成4组,二层吻合组、一层吻合组、粘膜外吻合组和浆肌层吻合组,每组10只。每只动物5个吻合口,即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回肠端端吻合(2个)和结肠端端吻合(2个)。术后第3... 目的:探讨胃肠道不同手工吻合方法对腹腔粘连形成的影响。方法:家兔分成4组,二层吻合组、一层吻合组、粘膜外吻合组和浆肌层吻合组,每组10只。每只动物5个吻合口,即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回肠端端吻合(2个)和结肠端端吻合(2个)。术后第3、7 d,每组处死一半动物,观察粘连情况和测定吻合破裂压。结果:术后第3、7 d,二层吻合的腹腔粘连程度和一层吻合无明显差异,浆肌层吻合的腹腔粘连程度和粘膜外吻合无明显差异,但二层吻合、一层吻合的腹腔粘连程度比浆肌层吻合、粘膜外吻合严重。术后第3 d,胃肠道吻合各组吻合破裂压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 d,浆肌层吻合的吻合破裂压高于其它吻合。结论:胃肠道二层吻合和一层吻合术后腹腔粘连程度重于粘膜外吻合和浆肌层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吻合术 腹腔粘连
下载PDF
精氨酸对阑尾切除术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影响
13
作者 黄从云 徐立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9期639-640,共2页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精氨酸 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下载PDF
急性自发性非特异性小肠穿孔6例分析
14
作者 黄从云 李瑞忠 王金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小肠穿孔 外科手术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肝叶切除后胆汁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变化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黄从云 李绍新 +1 位作者 丘瑞麟 李介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05-305,共1页
关键词 胆管结石 肝叶切除术 胆汁 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下载PDF
胆汁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黄从云 李绍新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5期237-238,共2页
细胞因子是指由机体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免疫调节、代谢调节等功能的多肽因子,参与肝胆疾病的多种病理过程。临床研究表明胆汁细胞因子测定可作为一些肝胆疾病的诊断、病程和预后的依据。本文就胆汁细胞因子测定... 细胞因子是指由机体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免疫调节、代谢调节等功能的多肽因子,参与肝胆疾病的多种病理过程。临床研究表明胆汁细胞因子测定可作为一些肝胆疾病的诊断、病程和预后的依据。本文就胆汁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1 肝移植 肝移植成功与否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免疫排斥反应有关。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如IL-2、IL-4、IL-6和IFN-γ等,可监测免疫排斥反应程度,而且早于生化异常。但也有些实验结果表明并非如此。近来研究表明,胆汁细胞因子测定更能反映肝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Tono等研究表明,大鼠肝移植当天胆汁和血清IL-6明显升高,似反映外科手术所致的炎症应激状况,之后观察其IL-6的动态变化,发现无明显排斥反应的大鼠血清IL-6具有不同的变化类型,而胆汁IL-6的变化与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相关,和病理检查一致,在排斥反应开始时升高,随着进展而逐步升高,终末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细胞因子 肝移植 胆管炎 诊断 免疫排斥
下载PDF
21例胰十二指肠损伤临床分析
17
作者 黄从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2期900-901,共2页
关键词 胰腺损伤 十二指肠损伤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磁共振虚拟肝血管三维重建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俊旗 孟志华 +2 位作者 陈振松 黄从云 潘高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MR图像建立肝血管三维模型和虚拟肝切除在肝切除手术方案中的价值。方法采用23例肝肿瘤患者肝脏静脉期MR图像重建肝血管三维模型,以任意角度显示肝脏、肿瘤及肝静脉、门静脉系统。在保证余肝充分门静脉供血及静脉回流的前... 目的探讨应用MR图像建立肝血管三维模型和虚拟肝切除在肝切除手术方案中的价值。方法采用23例肝肿瘤患者肝脏静脉期MR图像重建肝血管三维模型,以任意角度显示肝脏、肿瘤及肝静脉、门静脉系统。在保证余肝充分门静脉供血及静脉回流的前提下行虚拟肝切除,计算拟切除肝体积及余肝体积,据此制定肝肿瘤切除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结果23例肝三维模型均可详细显示肝肿瘤及其血管解剖关系,虚拟肝切除评估肿瘤均可被切除。15例患者接受常规肝切除术,8例因肝右下静脉、肝中静脉变异或剥离肝中静脉而改变手术方案。23例肝肿瘤被完整切除,1例发生胆瘘,无肝功能衰竭病例。结论肝肿瘤与血管MRI三维重建模型及虚拟肝切除术可用于指导肝肿瘤切除方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三维重建 虚拟肝切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个体化治疗决策在重症急性胆管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青松 凌亚非 +4 位作者 赵家锋 王建南 黄从云 张小龙 朱剑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决策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62例ACST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介入/内镜治疗组,25例(40.3%),即行PTCD或EST/ENBD术;B...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决策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62例ACST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介入/内镜治疗组,25例(40.3%),即行PTCD或EST/ENBD术;B组为手术组,37例(59.7%)。结果 A组中19例(76%)在PTCD或EST/ENBD术后1周~3个月后行确定性手术;3例(12%)术后并发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其中死亡1例。B组中有32例(86.5%)行了确定性手术;5例(13.5%)行了过渡性手术,术后3个月后行确定性手术。全组治愈率98.4%,死亡率1.6%。结论个体化治疗可有效提高ACST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胆管炎 治疗 手术时机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家锋 王建南 +4 位作者 吴青松 黄从云 张小龙 朱剑华 刘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33-134,139,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2010年8月在本科行根治性切除术后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再应用干扰素的患者中,2年内总的复发/转移率53.57%(15/28),...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2010年8月在本科行根治性切除术后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再应用干扰素的患者中,2年内总的复发/转移率53.57%(15/28),2年生存率50.00%(14/28);接受单纯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2年内总的复发/转移率68.18%(30/44),2年生存率29.55%(13/44)。根治性切除联合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论干扰素可减少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复发与转移,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原发性肝癌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