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记分法评估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限制梗塞范围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体钢 白凤菊 +4 位作者 李志坚 姜铁民 赵文鼎 李颖 金晓静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5年第1期1-3,共3页
根据标准12导心电图QRS记分法,对112例急性心梗患者自发病至7~10天作梗塞范围估测,每例的首次、最高分值一次和第7~10天的分值以S_1、S_2和S_3代表之,则各组相应的均值为S_1、S_2和S_3。结果39例未溶栓组为S_1<S_2≈S_3,S_1<S_3... 根据标准12导心电图QRS记分法,对112例急性心梗患者自发病至7~10天作梗塞范围估测,每例的首次、最高分值一次和第7~10天的分值以S_1、S_2和S_3代表之,则各组相应的均值为S_1、S_2和S_3。结果39例未溶栓组为S_1<S_2≈S_3,S_1<S_3,尿激酶溶栓再通组50例相应地为S_1<S_2>S_3,S_1≈S_3,溶栓未通组23例相应地为S_1<S_2≈S_3,但S_1≈S_3,作者认为:尿激酶溶栓治疗能缩小急性心梗范围,即使临床判断为溶栓未通组,仍可能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尿激酶溶栓 心肌梗塞 急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36
2
作者 黄体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6-251,共6页
关键词 合并症 血流动力学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及药物应用原则 被引量:9
3
作者 黄体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69-373,共5页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物 药物应用 药物治疗 适应证 血压读数 病死率 心血管 舒张压 收缩压 诊断
下载PDF
利尿药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限度 被引量:6
4
作者 黄体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99-303,共5页
关键词 抗高血压治疗 利尿药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Α-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 抗高血压药物 钙通道阻滞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体钢 《天津医药》 CAS 1991年第11期700-704,共5页
急性心肌梗塞(AMI)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造成管腔狭窄后,局部血栓形成阻塞所致。在不稳定心绞痛时,血栓也起主要的作用。冠脉造影或血管镜(Angioscpe)检查显示冠脉内常有血栓存在,部分或全部地阻塞血管。Dewood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血清(浆)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黄体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3,共5页
从稳定性心绞痛(SA)到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存在着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无ST段抬高的AMI或称无Q波AMI[1、2]。按照Braunwald的意见[2],冠心病可按其自身的表现分为两大临床病理类型:慢性型主要为心肌需氧血增高性缺血(dem... 从稳定性心绞痛(SA)到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存在着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无ST段抬高的AMI或称无Q波AMI[1、2]。按照Braunwald的意见[2],冠心病可按其自身的表现分为两大临床病理类型:慢性型主要为心肌需氧血增高性缺血(demand ischemia),而急性型则为心肌供给氧血不足性缺血(supply ischemia)。所谓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UA,无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的AMI均属于供血不足为主的临床病理类型。西方学者对冠心病AMI和慢性心绞痛的认识已有100余年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病理生理学 生物学标记 血清标志物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心肌梗塞范围测量方法与评价——Ⅰ使用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测量心肌梗塞范围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体钢 《天津医药》 CAS 1989年第9期571-576,共6页
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直接和梗塞范围有关,因此,临床上建立急性和远期梗塞范围测量技术非常重要。曾经使用多点心电图 S-T 段标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力改变,放射性铊磷酸盐闪烁、肌纤维蛋白放射活性标记抗体、阳电子发射(Positron emissi... 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直接和梗塞范围有关,因此,临床上建立急性和远期梗塞范围测量技术非常重要。曾经使用多点心电图 S-T 段标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力改变,放射性铊磷酸盐闪烁、肌纤维蛋白放射活性标记抗体、阳电子发射(Positron emission)检查等,但都有一定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电图 心向量图 诊断
下载PDF
Aldrich公式预测急性心肌梗死范围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体钢 张梅 +3 位作者 宋昱 丛洪良 李颖 庄振云 《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34-136,共3页
为探讨Aldrich公式预测急性心肌梗死范围的应用价值,对190例前壁、133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ST段抬高用Aldrich上公式预测梗死范围,并与7~10天、20±9天的心电图QRS记分法心肌梗死范围作对照.结果显示:未溶栓组预测值与QHS记分值... 为探讨Aldrich公式预测急性心肌梗死范围的应用价值,对190例前壁、133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ST段抬高用Aldrich上公式预测梗死范围,并与7~10天、20±9天的心电图QRS记分法心肌梗死范围作对照.结果显示:未溶栓组预测值与QHS记分值相关性良好.前壁预测值除与7~10天记分值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下壁预测值则与急性期最大记分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相应的溶栓组与QRS记分值相关性较差或完全无关.认为Aldrich公式计算对未溶栓组前壁梗死范围计算较可靠,而相应的下壁预测值偏大;溶栓再通后下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范围 Aldrich公式 QRS记分 溶栓
下载PDF
高血压危象的药物治疗原则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体钢 《天津医药》 CAS 1989年第4期249-254,共6页
各种高血压,当血压的升高严重威胁生命器官时,称高血压危象,如救护措施不力,可致死亡,高血压危象伴发病及临床表现见(表一、二)。
关键词 高血压 危象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被引量:25
10
作者 黄体钢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3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个体化治疗 发病 病理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血浆肾素活性与临床流行病学关系的探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11
作者 黄体钢 石毓澍 +8 位作者 田心 姜铁民 封洫 赵文鼎 邓燕玲 邵勤 周丽娟 马津全 倪燕平 《天津医药》 CAS 1984年第9期515-519,共5页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关系密切。为寻找发病因素,我们曾就本病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对流行病学一些因素的关系作单因素关系分析.
关键词 PRA 舒张压 收缩压 ATI 原发性高血压 回归方程 肾素活性 血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对住院病死率的影响
12
作者 黄体钢 张梅 +4 位作者 宋昱 丛洪良 王伟 李广平 张承宗 《天津医药》 CAS 1999年第6期333-335,共3页
为了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预后的影响,对我院1989年8月~1997年7月收治的7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尿激酶溶栓者297例,未溶栓者485例,对他们住院病死率及有关影响因素作比较分... 为了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预后的影响,对我院1989年8月~1997年7月收治的7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尿激酶溶栓者297例,未溶栓者485例,对他们住院病死率及有关影响因素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8.4%和11.8%(P>0.05)。但溶性再通组住院病死率(2.5%)明显低于未通组(15.2%)(P<0.01)。合并严重快速心律失常和急性肺水肿的患者,再通组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P<0.05和P<0.01)。可见冠脉再通对降低住院病死率具有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住院病人 AMI 死亡率 尿激酶 溶栓疗法
下载PDF
利尿药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限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体钢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1期7-12,共6页
通常可以根据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部位将其分为以下6类;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扩血管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阻断(ARB)也有许多文献将其分为8类或更多,其中主要区别是将... 通常可以根据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部位将其分为以下6类;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扩血管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阻断(ARB)也有许多文献将其分为8类或更多,其中主要区别是将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分为中枢性抗高血压药、β受体阻断药和受体阻断药。在本文中,笔者仅对应用时间最长、临床常用于抗高血压的首选药或联合用药中不可缺少的利尿药阐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血压治疗 利尿药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抗高血压药物 钙通道阻滞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住院病死率的影响
14
作者 黄体钢 张梅 +6 位作者 宋昱 丛洪良 徐延敏 王伟 李广平 张承宗 王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 评价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自1989年9月~1998年4月收治的AMI患者906例分别以溶栓冠脉再通、未再通与未溶栓三组的住院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作比较。结果 溶栓再通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5.2%,15.5%,P... 目的 评价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自1989年9月~1998年4月收治的AMI患者906例分别以溶栓冠脉再通、未再通与未溶栓三组的住院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作比较。结果 溶栓再通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5.2%,15.5%,P<0.01)。AMI合并室颤、室速、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再通组的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P<0.01)。而溶栓组死亡率与溶栓未再通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溶栓再通对降低住院病死率具有独立的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住院病死率
下载PDF
急性缺血心肌的代谢障碍和心脏性猝死 Ⅰ.缺血细胞的代谢障碍
15
作者 黄体钢 《天津医药》 CAS 1992年第12期760-763,共4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心脏骤停常由心室纤颤所致。这种原发性室颤常于临床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发生,其中最初1小时内的发生率最高。据Cobb等报道,从医院外复苏成功的239例心脏骤停的患者中,有心肌...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心脏骤停常由心室纤颤所致。这种原发性室颤常于临床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发生,其中最初1小时内的发生率最高。据Cobb等报道,从医院外复苏成功的239例心脏骤停的患者中,有心肌梗塞的临床证据者仅39例。Goldst-ein报道的143例中,相应的为62例。由此可见,多数原发性室颤发生在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缺血 代谢 猝死 心脏
下载PDF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黄体钢 《天津医药》 CAS 1998年第3期185-188,共4页
心电图(EC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可分为两方面,一是作为病人入选的重要条件或标准,二是用来评估溶栓的疗效。
关键词 心肌梗死 AMI 溶栓疗法 心电图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病理改变及其与临床的联系
17
作者 黄体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4期242-247,共6页
近100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组织病理改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一直进行不断的探索。直至近年,基于对细胞和基质改变的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上的深入研究,一项较为系统的冠脉粥样硬化的组织病理改变的分型和分期才得以提出,为将冠心病的各临... 近100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组织病理改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一直进行不断的探索。直至近年,基于对细胞和基质改变的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上的深入研究,一项较为系统的冠脉粥样硬化的组织病理改变的分型和分期才得以提出,为将冠心病的各临床类型,尤其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所谓急性冠脉症群)疾病本质的认识,推进到分子生物水平,这是当代心脏病学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组织病理学 临床 分期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TCA的评价
18
作者 黄体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2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PTCA 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补救性 失败 评价 挽救
下载PDF
医学理论的进展如何推动治疗学的变革
19
作者 黄体钢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5,共3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机制 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及再梗死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尹力 李广平 +3 位作者 李健 李立丰 张承宗 黄体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65-468,共4页
目的 :确定尿激酶 (UK )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 (心梗 )的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 ,观察 190例 AMI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的临床结果。将死... 目的 :确定尿激酶 (UK )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 (心梗 )的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 ,观察 190例 AMI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的临床结果。将死亡和再发心梗合并为恶性事件 ,应用 Spearm an等级相关法分析及多变量L ogist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住院期和随访期恶性事件的相关因素及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住院期恶性事件发生率UK组为 15 .4 6 % ,PTCA组为 6 .4 5 % ;随访 (13.81± 7.39)月累计的恶性事件发生率 U K组为 30 .93% ,PTCA组为 9.6 8%。与 U K组和 PTCA组住院和随访期恶性事件发生呈正相关的因素包括 :年龄、Q波导联数、Killip分级、住院期心力衰竭 (心衰 )、既往高血压病史、心梗史等 ;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吸烟史、收缩压、住院期射血分数值等。介入治疗是两组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恶性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也是介入治疗组患者恶性事件惟一的独立预测因子 ,能降低恶性事件的发生率。 U K组住院期恶性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还有增龄、住院期心衰和 Q波导联数 ;随访期恶性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还有增龄、住院期心衰。梗死前心绞痛与心梗住院期恶性事件发生呈负相关 ;溶栓治疗与补救性 PTCA组患者住院期恶性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独立预测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