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仔猪腹泻无抗性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培堂 程军 +4 位作者 李丰生 徐香 张群伟 陈添弥 黄翠芬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7,共7页
以原来含热不稳定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质粒DNA为载体,插入lacZ基因,构建了一个既能表达LT-B亚单位又能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含四环素抗性基因的重组体。在该重组DNA的四环素抗性基因内再插入K88粘附因子抗原基因,从而灭活了四环素抗性基因... 以原来含热不稳定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质粒DNA为载体,插入lacZ基因,构建了一个既能表达LT-B亚单位又能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含四环素抗性基因的重组体。在该重组DNA的四环素抗性基因内再插入K88粘附因子抗原基因,从而灭活了四环素抗性基因。经测定该重组体能表达LT-B和K88两种抗原;lacZ基因取代四环素抗性基因,成为良好筛选标记。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能稳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腹泻 抗性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培堂 徐秀英 +5 位作者 郭建辉 程军 李丰生 方继明 石成华 黄翠芬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4年第2期53-57,共5页
在先前获得t—PA部分编码序列的基础上,用化学合成法合成了缺少的5′端部分序列,并经多次重组获得了含有t—PA全长cDNA的重组表达质粒pMG-601。经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序列是正确的,将其导入暂时表达系统COS-7细胞中,能产生有特异性的t—P... 在先前获得t—PA部分编码序列的基础上,用化学合成法合成了缺少的5′端部分序列,并经多次重组获得了含有t—PA全长cDNA的重组表达质粒pMG-601。经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序列是正确的,将其导入暂时表达系统COS-7细胞中,能产生有特异性的t—PA产物。将其导入CHO细胞中,经MTX加压扩增,获得产t-PA的细胞株,其表达水平约为400~500IU/(10~6cells·24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t-PA 基因克隆 CHO细胞表达
下载PDF
志贺氏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培堂 黄翠芬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期安排下列三篇有关志贺氏菌的综述,其中杜兆丰同志从生物学角度写志贺氏菌毒素的提取、纯化、产生、性质、作用方式等方面的重要问题;黄培堂同志主要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角度写志贺氏菌的遗传物质;赵险峰同志针对志贺氏菌属LPS的致... 本期安排下列三篇有关志贺氏菌的综述,其中杜兆丰同志从生物学角度写志贺氏菌毒素的提取、纯化、产生、性质、作用方式等方面的重要问题;黄培堂同志主要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角度写志贺氏菌的遗传物质;赵险峰同志针对志贺氏菌属LPS的致病性、抗原性、变异、遗传控制等各方面从分子水平上作了扼要介绍。三篇各有侧重,其重复部分由本刊编辑部作了删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氏菌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前言
4
作者 黄培堂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7年第Z1期2-2,共1页
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正在促使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平迅速提高。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取得的进展,近年来一个个新基因被发现,一个个功能被测定,新基因、新序列、新功能的研究已经出现“抢... 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正在促使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平迅速提高。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取得的进展,近年来一个个新基因被发现,一个个功能被测定,新基因、新序列、新功能的研究已经出现“抢”的形势;新型基因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物技术 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工程疫苗 新基因 酵母双杂交系统 分子生物 诊断试剂 研究与应用 生命科学 基因药物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进化与生态位适应研究 被引量:77
5
作者 周冬生 韩延平 +18 位作者 宋亚军 童宗中 裴德翠 戴二黑 张玲 包静月 李敏 崔百忠 张秀清 王津 郭兆彪 祁芝珍 金丽霞 翟俊辉 杜宗敏 王效义 汪建 黄培堂 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4-210,共7页
目的 探索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进化的基本规律及其与该菌在自然界适应性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对 36株鼠疫耶尔森菌和 7株假结核耶尔森菌进行芯片比较基因组分析 ,鉴定差异区段 (DFR) ,并对 2 6 0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PCR验证 ,分析... 目的 探索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进化的基本规律及其与该菌在自然界适应性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对 36株鼠疫耶尔森菌和 7株假结核耶尔森菌进行芯片比较基因组分析 ,鉴定差异区段 (DFR) ,并对 2 6 0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PCR验证 ,分析各DFR在这些鼠疫耶尔森菌中的分布 ,同时进行基因组岛分析。结果 在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中鉴定出 2 2个DFR ,基于DFR图谱 ,将鼠疫耶尔森菌中国分离株分成 14个基因组型。鼠疫耶尔森菌共有 2 1个基因组岛 ,其中 18个已存在于假结核杆菌中 ,余下 3个为鼠疫耶尔森菌独有。结论 探明了各基因组岛在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间的差异分布 ,探究了鼠疫耶尔森菌的起源进化 ;建立了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分型系统 ;建立了各基因组型别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初步揭示了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的进化规律及其与鼠疫耶尔森菌生态位适应和鼠疫疫源地扩展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氏菌 鼠疫 DNA芯片 基因组进化 生态位适应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菌株9100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宋亚军 童宗中 +26 位作者 王津 郭兆彪 汪莉 韩延平 张建国 裴德翠 周冬生 秦海鸥 庞昕 韩玉军 翟俊辉 李敏 祁芝珍 金丽霞 戴瑞霞 崔百忠 陈峰 李胜霆 叶辰 杜宗敏 王效义 王俊 于军 杨焕明 汪建 黄培堂 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2-199,共8页
目的 测定对人不致病的鼠疫耶尔森菌布氏田鼠疫源地菌株 910 0 1的全基因组序列 ,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探索鼠疫耶尔森菌致病性的遗传学机制和进化路线。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定 910 0 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 ,利用比较基因组... 目的 测定对人不致病的鼠疫耶尔森菌布氏田鼠疫源地菌株 910 0 1的全基因组序列 ,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探索鼠疫耶尔森菌致病性的遗传学机制和进化路线。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定 910 0 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 ,利用比较基因组方法对 910 0 1与另外 2株鼠疫耶尔森菌(CO92和KIM)的全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910 0 1菌株的基因组包括 1条染色体和 4个质粒 (pPCP1、pCD1、pMT1和pCRY)。pPCP1质粒长度为 96 0 9bp,与参考菌株基本一致 ;pCD1质粒是编码Ⅲ型分泌系统的质粒 ,长度为70 15 9bp,编码情况与参考菌株基本相同 ,但重排导致了质粒的结构与参考菌株存在差异 ;pMT1质粒长度为10 6 6 4 2bp,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质粒片段 ,毒力相关基因与参考菌株没有差异 ;pCRY质粒是本研究中新发现的质粒 ,在国内外研究中未曾报道 ,这一质粒长度为2 174 2bp ,具有独立复制能力 ,有一群编码Ⅳ型分泌系统的基因。 910 0 1菌株的染色体长度为4 5 95 0 6 5bp,有 4 0 37个编码序列 (CDS) ,其中 14 1个是假基因 ;染色体中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插入序列 ,由于存在IS序列介导的基因组重排 ,910 0 1菌株染色体的结构与参考菌株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初步确定了910 0 1菌株甘油降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阴性、阿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氏菌 鼠疫 基因组 进化 序列分析 DNA
下载PDF
牛β-乳球蛋白基因调控序列指导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小鼠乳腺中的表达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红星 程萱 +3 位作者 杨晓 邓继先 苏国富 黄培堂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用全长 8 4kb的牛 β 乳球蛋白基因 (BLG)作为调控序列 ,用 1 6kb的鸡溶菌酶MAR序列作为对抗转基因中位点效应的工具 ,构建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乳腺表达载体。对 2 30 0枚卵进行显微注射 ,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 ,在 170只... 用全长 8 4kb的牛 β 乳球蛋白基因 (BLG)作为调控序列 ,用 1 6kb的鸡溶菌酶MAR序列作为对抗转基因中位点效应的工具 ,构建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乳腺表达载体。对 2 30 0枚卵进行显微注射 ,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 ,在 170只出生小鼠中获得 9只整合有牛BLG tPA融合基因的转基因小鼠 ,并在转基因小鼠乳汁中检测到tPA的活性 ,tPA的表达水平最高达到 12 μg/mL。整合在小鼠基因组中的牛BLG tPA融合基因能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β-乳球蛋白基因 转基因小鼠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乳腺 乳蛋白 表达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型变异遗传基础的研究和新生物型——田鼠型的提出 被引量:24
8
作者 周冬生 童宗中 +16 位作者 宋亚军 张玲 裴德翠 庞昕 韩延平 李敏 崔百忠 王津 郭兆彪 祁芝珍 金丽霞 翟俊辉 杜宗敏 王效义 汪建 黄培堂 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 探究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型变异的遗传基础。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 ,鉴定可能与生物型变异相关的基因突变 ,采用DNA测序和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 ,分析基因突变在鼠疫耶尔森菌自然分离株中的分布。结果 田鼠鼠疫自然疫源... 目的 探究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型变异的遗传基础。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 ,鉴定可能与生物型变异相关的基因突变 ,采用DNA测序和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 ,分析基因突变在鼠疫耶尔森菌自然分离株中的分布。结果 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菌株在毒力、生化表型和分子特征上与其他型别鼠疫耶尔森菌相差很大。所有脱氮阴性菌株的napA基因发生了突变 ,所有甘油利用阴性菌株的 glpD基因发生了突变 ,所有阿拉伯糖利用阴性菌株的araC基因发生了突变。结论 提出了一个新的生物型———田鼠型 ;相应糖醇代谢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是 4个生物型变异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氏菌 鼠疫 生物型 突变
下载PDF
提高制备转基因小鼠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程萱 陈红星 +2 位作者 杨晓 谭晓红 黄培堂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 提高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效率。方法 着重对注射DNA的制备 ,高质量受精卵的获得 ,显微注射及胚胎移植各步骤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 移植后出生的小鼠经PCR及Sonthern Blot检测 ,从最初的 146只仔鼠中检测到 2只阳性鼠 ... 目的 提高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效率。方法 着重对注射DNA的制备 ,高质量受精卵的获得 ,显微注射及胚胎移植各步骤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 移植后出生的小鼠经PCR及Sonthern Blot检测 ,从最初的 146只仔鼠中检测到 2只阳性鼠 ,提高到由 34只仔鼠中检测到 10只阳性鼠 ,阳性鼠概率由 1 4%基本稳定增加到 30 %。结论 通过技术改良后 ,转基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 仔鼠 移植后 转基因小鼠 注射 转基因动物 制备 转基因效率 受精卵 技术改良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DNA芯片的研制及用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冬生 韩延平 +17 位作者 戴二黑 宋亚军 包静月 裴德翠 李敏 崔百忠 张秀清 童宗中 王津 郭兆彪 祁芝珍 金丽霞 翟俊辉 杜宗敏 王效义 汪建 黄培堂 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 研制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DNA芯片 ,并将其用于比较基因组分析。方法 挑选出 4 0 0 5条鼠疫耶尔森菌基因 ,PCR扩增各基因 ,以纯化的PCR产物点样制备芯片 ,采用双色荧光杂交策略 ,进行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结果 设计了若干质控... 目的 研制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DNA芯片 ,并将其用于比较基因组分析。方法 挑选出 4 0 0 5条鼠疫耶尔森菌基因 ,PCR扩增各基因 ,以纯化的PCR产物点样制备芯片 ,采用双色荧光杂交策略 ,进行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结果 设计了若干质控杂交组合 ,芯片杂交结果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氏菌 鼠疫 DNA芯片 比较基因组学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许崇波 卫广森 +4 位作者 冯书章 刘子 刘晓明 黄培堂 岳军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I和Bg1Ⅱ双酶切质粒pBST2-6,获得了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ST1)基因,再将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用BamHI酶切、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与ST1基因通...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I和Bg1Ⅱ双酶切质粒pBST2-6,获得了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ST1)基因,再将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用BamHI酶切、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与ST1基因通过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ST1基因探针杂交阳性的重组子,对其中一个重组子DH5α(pXST1)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pXST1含有2个正向串连在一起的ST1基因,而且融合在LacZ基因的上游,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又DH5α(pXST1)菌株能在含X-Gal的LB平板上长成蓝色菌落,而且ELISA也检测到ST1融合蛋白,这表明该菌株能表达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大肠杆菌ST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免疫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菌株DH5α(pXST1)安全无毒,表达的ST1融合蛋白能够诱发BALB/c鼠产生抗体,该抗体具有中和天然ST1肠毒素的毒性作用,这表明DH5α(pXT1)可以作为预防幼畜腹泻的菌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怕杆菌 融合基因 基因克隆 免疫原性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DNA标识序列的鉴定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韩延平 周冬生 +16 位作者 宋亚军 裴德翠 李敏 崔百忠 包静月 张秀清 童宗中 王津 郭兆彪 祁芝珍 金丽霞 翟俊辉 杜宗敏 王效义 汪建 黄培堂 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 确定鼠疫耶尔森菌DNA标识序列 ,以用于鼠疫耶尔森菌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方法 通过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和PCR验证 ,鉴定鼠疫耶尔森菌DNA标识序列 ,针对标识序列设计特定的PCR引物。结果 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中存在 3个区段 ,共 2 8... 目的 确定鼠疫耶尔森菌DNA标识序列 ,以用于鼠疫耶尔森菌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方法 通过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和PCR验证 ,鉴定鼠疫耶尔森菌DNA标识序列 ,针对标识序列设计特定的PCR引物。结果 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中存在 3个区段 ,共 2 8条基因 ,均是鼠疫耶尔森菌DNA标识序列。针对其中 3条基因设计PCR引物 ,能特异性扩增出鼠疫耶尔森菌 ,与来自其他非鼠疫耶尔森菌的DNA无交叉反应。结论 鼠疫耶尔森菌存在DNA标识序列 ,并能用于鼠疫耶尔森菌的快速检测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氏菌 鼠疫 DNA芯片 标识序列
下载PDF
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现状 被引量:60
13
作者 陆兵 李京京 +1 位作者 程洪亮 黄培堂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196,共5页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阐述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现状。我国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有一定规模,并逐渐走向规范、成熟。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具有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特点,...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阐述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现状。我国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有一定规模,并逐渐走向规范、成熟。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具有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特点,其运行实施许可制度,有效保证了生物安全实验室使用的安全。形成了生物安全实验室法规化管理体系,所建设并投入使用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正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以及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安全 实验室建设 规范化管理
下载PDF
芋螺毒素ω-SO3单次及连续给药对福尔马林致大鼠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吉小莉 颜玲娣 +3 位作者 周培岚 董华进 宫泽辉 黄培堂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6-482,共7页
目的评价单次及连续鞘内给药ω-SO3对福尔马林致大鼠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福尔马林致大鼠炎性疼痛模型,通过大鼠鞘内置管术分别单次及多次鞘内给药,观察ω-SO3对炎性疼痛急性期和持续期的镇痛强度和有效时间以及连续给药对其镇... 目的评价单次及连续鞘内给药ω-SO3对福尔马林致大鼠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福尔马林致大鼠炎性疼痛模型,通过大鼠鞘内置管术分别单次及多次鞘内给药,观察ω-SO3对炎性疼痛急性期和持续期的镇痛强度和有效时间以及连续给药对其镇痛作用可能的影响;通过大鼠自发活动实验评价ω-SO3单次鞘内给药可能引起的中枢副反应。结果在大鼠福尔马林炎性疼痛模型上,单次鞘内给药ω-SO3产生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的镇痛作用,其抑制炎性疼痛急性期和持续期的ED50值分别为1.79和0.41ng.g-1,比吗啡的镇痛作用强并且有效时间长;以ED80剂量每日鞘内给药2次连续5d后,ω-SO3仍然产生与单次给药类似的镇痛强度,而吗啡的镇痛作用降低,说明产生镇痛耐受,更有意义的是ω-SO3对吗啡镇痛耐受大鼠仍具有镇痛作用。在上述镇痛剂量范围内,ω-SO3单次鞘内给药对大鼠自发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ω-SO3对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的急性期和持续期均具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强,有效时间长,连续给药不产生自身镇痛耐受,并且对吗啡不产生交叉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SO3 吗啡 炎性疼痛 镇痛 耐受 交叉耐受 自发活动
下载PDF
鞘内注射ω-芋螺毒素S03对大鼠慢性神经痛的镇痛作用及对DRG细胞内Ca^(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红 周晓巍 +1 位作者 张宏 黄培堂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3-697,共5页
目的ω-芋螺毒素SO3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从海洋生物线纹芋螺中提取的一种多肽,为新型、特异性N型电压敏感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观察鞘内注射(it)ω-芋螺毒素SO3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 I模型)所致神经痛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背... 目的ω-芋螺毒素SO3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从海洋生物线纹芋螺中提取的一种多肽,为新型、特异性N型电压敏感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观察鞘内注射(it)ω-芋螺毒素SO3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 I模型)所致神经痛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内Ca2+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N组)、CC I后14 d组(C组)、CC I 14 d it生理盐水组(CN组)、CC I 14 d it SO3 600 ng组(CS 1组)和CC I 7 d后连续鞘内注射SO3 30 ng.h-1共7 d组(CS 7组)。观察各组动物热痛觉过敏及机械刺激痛觉异常的反应阈值,并测定DRG细胞内Ca2+含量。结果CC I 14 d时结扎侧与非结扎侧热及机械刺激痛阈值均下降,同时DRG细胞内Ca2+含量也升高。it SO3后,结扎侧及非结扎侧痛阈值均升高,而DRG细胞内Ca2+含量降低。结论it SO3对慢性神经痛有镇痛作用,同时可以抑制CC I引起的DRG细胞内Ca2+含量增加,提示DRG细胞N型Ca2+电流在此伤害性信息传递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芋螺毒素SO3 神经痛 背根神经节 细胞内钙含量 N型钙通道
下载PDF
嗜热与嗜常温微生物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较 被引量:25
16
作者 卢柏松 王国力 黄培堂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25,共6页
嗜热微生物的嗜热特性与其蛋白质的高度热稳定性紧密相关。为了探索嗜热蛋白质的热稳定机制,比较嗜热和嗜常温微生物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别,收集110对分别来自嗜热和嗜常温微生物的同源蛋白质序列,比较两组蛋白质各种氨基酸... 嗜热微生物的嗜热特性与其蛋白质的高度热稳定性紧密相关。为了探索嗜热蛋白质的热稳定机制,比较嗜热和嗜常温微生物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别,收集110对分别来自嗜热和嗜常温微生物的同源蛋白质序列,比较两组蛋白质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疏水性氨基酸组成、疏水性指数和荷电氨基酸组成的差别,结果两者在多种氨基酸含量上存在微小但统计学上显著的差别,嗜热蛋白质比嗜常温蛋白质具有较高的平均疏水性和荷电氨基酸组成。对两组蛋白质的“脂肪族氨基酸指数”进行分析,证明嗜热蛋白质之所以具有较高的脂肪族氨基酸指数是由于其亮氨酸含量较高,与影响该指数的其它几种氨基酸无关;从而认为该指数的意义值得怀疑。通过对大量同源嗜热蛋白质和嗜常温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比较,能够揭示一些有关蛋白质热稳定性的普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微生物 蛋白质 氨基酸组成 微生物
下载PDF
Smads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杨晓 黄培堂 黄翠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5-150,共6页
转化生长因子 -β( TGF-β)超家族通过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移行和凋亡而在脊椎动物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 SMAD家族是一类新发现的 TGF-β信号的细胞质内介导者 ,它们可将TGF- β信号直接从细胞膜转导入细胞核内 .受体激活的 SMAD... 转化生长因子 -β( TGF-β)超家族通过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移行和凋亡而在脊椎动物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 SMAD家族是一类新发现的 TGF-β信号的细胞质内介导者 ,它们可将TGF- β信号直接从细胞膜转导入细胞核内 .受体激活的 SMADs被特导性的细胞表面受体磷酸化后 ,与通用介导分子 SMAD4相互作用形成异源三聚体 ,转移至细胞核内并激活靶基因的转录 .抑制型 SMADs通过负反馈途径阻断或减弱 TGF- β信号 .SMADs通过与 TGF- β配体应答的启动子序列及其它转录因子和辅助活化因子相互作用而调节转录 .通过同源重组在小鼠中定位敲除Smads基因的研究已经开始揭示 SMADs分子在脊椎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 信号转导 SMADS 体内转导 脊椎动物 发育
下载PDF
织锦芋螺ο家族芋螺毒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于芳 卢柏松 +1 位作者 赵东 黄培堂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853-856,共4页
为了从织锦芋螺(Conustextile)中尽可能多地分离出ο家族的毒素序列和研究其应用价值,在克隆了织锦芋螺α芋螺毒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织锦芋螺ο家族芋螺毒素基因的分离工作.从织锦芋螺毒管中提取m RNA,通过RACE... 为了从织锦芋螺(Conustextile)中尽可能多地分离出ο家族的毒素序列和研究其应用价值,在克隆了织锦芋螺α芋螺毒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织锦芋螺ο家族芋螺毒素基因的分离工作.从织锦芋螺毒管中提取m RNA,通过RACE(rapid am plification ofcDNA ends,cDNA 末端的快速扩增)-PCR方法扩增获得ο家族芋螺毒素cDNA 片段,并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从织锦芋螺毒液中获得了6种新的芋螺毒素序列,且毒素序列的成熟肽部分均符合C- C- CC- C- C的保守半胱氨酸框架.这些是新的ο家族芋螺毒素序列,新序列的阐明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锦芋螺 ο家族 芋螺 毒素 序列分析 基因分离
下载PDF
从织锦芋螺中克隆α芋螺毒素序列 被引量:14
19
作者 卢柏松 于芳 +3 位作者 王建华 赵东 赵四清 黄培堂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13-416,共4页
为了从我国南海产织锦芋螺(Conustextile)中分离新的毒素序列并研究其应用价值,进行了织锦芋螺毒素基因的分离工作.从织锦芋螺毒管中提取mRNA,以A族芋螺毒素的信号肽编码部分和3′端非翻译部分的保守序列为引物... 为了从我国南海产织锦芋螺(Conustextile)中分离新的毒素序列并研究其应用价值,进行了织锦芋螺毒素基因的分离工作.从织锦芋螺毒管中提取mRNA,以A族芋螺毒素的信号肽编码部分和3′端非翻译部分的保守序列为引物,通过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方法获得新的芋螺毒素序列.结果得到两种不同的α芋螺毒素序列,两者都属于α4/7亚型芋螺毒素,预测其成熟肽序列分别为Pro-Glu-Cys-Cys-Ser-Asp-Pro-Arg-Cys-Asn-Ser-Ser-His-Pro-Glu-Leu-Cys-Gly(C端Gly可能被酰胺化)和Pro-Glu-Cys-Cys-Ser-His-Pro-Ala-Cys-Asn-Val-Asp-His-Pro-Glu-Ile-Cys-Arg.采用传统的生化分离手段尚未从织锦芋螺中获得过α芋螺毒素序列,这两种α芋螺毒素作用的种属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锦芋螺 RT-PCR α芋螺毒素
下载PDF
Ⅲ型分泌系统分子伴侣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汪莉 王玉民 +2 位作者 岳俊杰 梁龙 黄培堂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0-844,共5页
Ⅲ型分泌系统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致病菌中。通过Ⅲ型分泌系统 ,耶尔森氏菌属、沙门氏菌属、福氏志贺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注射毒力因子到宿主细胞中 ,被注入的细菌毒力蛋白在宿主细胞中刺激或干扰宿主细胞的代谢过程 ,支配细菌与宿... Ⅲ型分泌系统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致病菌中。通过Ⅲ型分泌系统 ,耶尔森氏菌属、沙门氏菌属、福氏志贺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注射毒力因子到宿主细胞中 ,被注入的细菌毒力蛋白在宿主细胞中刺激或干扰宿主细胞的代谢过程 ,支配细菌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从而引起诸如鼠疫、伤寒、痢疾等许多疾病。Ⅲ型分泌系统分子伴侣在帮助毒力蛋白分泌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尽管发现Ⅲ型分泌系统分子伴侣至今已近十年 ,但其具体的功能仍不清楚。从分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分泌 分子伴侣 细菌致病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