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复苏室结合信息化绿色通道在急诊危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才荣 周浩 +3 位作者 季学丽 张丽 黄夕华 周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复苏室结合信息化绿色通道在急诊危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2022年10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就诊的856例危重创伤患者,将创伤复苏室结合信息化绿色通道运行前412例危重创伤患者(其中Ⅰ级创伤108例... 目的探讨创伤复苏室结合信息化绿色通道在急诊危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2022年10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就诊的856例危重创伤患者,将创伤复苏室结合信息化绿色通道运行前412例危重创伤患者(其中Ⅰ级创伤108例,Ⅱ级创伤304例)设为对照组,运行后的444例危重创伤患者(其中Ⅰ级创伤123例,Ⅱ级创伤321例)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不同分级患者抢救中各时间节点、急诊滞留时间、抢救费用及抢救成功率。结果创伤复苏室结合信息化绿色通道后不同分级患者抢救中各时间节点、急诊滞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Ⅰ级创伤抢救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Ⅱ级创伤抢救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创伤复苏室结合信息化绿色通道在危重创伤患者救治中可明显缩短各时间节点及急诊滞留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Ⅰ级创伤患者抢救费用,保障急诊工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复苏室 信息化绿色通道 急诊急救
下载PDF
标准化护理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谢金美 王夕芳 +2 位作者 韩留娣 黄夕华 吕婷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230-2232,共3页
目的对护理质量管理系统进行标准化设计开发,体现信息化管理的效率。方法严格按照江苏省三甲医院评审标准,根据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指标、管理标准,把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转化为智能的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结果网络化护理质量管理系统... 目的对护理质量管理系统进行标准化设计开发,体现信息化管理的效率。方法严格按照江苏省三甲医院评审标准,根据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指标、管理标准,把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转化为智能的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结果网络化护理质量管理系统的建成,为我院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平台。结论标准化是卫生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贯彻"标准先行",护理信息的共享有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 标准化 管理系统
下载PDF
丙泊酚辅助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6
3
作者 汤定荣 张小平 黄夕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51-751,共1页
关键词 胃镜检查 丙泊酚 静脉麻醉 麻醉深度
下载PDF
丙泊酚在无痛苦胃镜检查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小平 汤定荣 +2 位作者 袁永翀 黄夕华 包德诚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 :研究丙泊酚在无痛苦胃镜检查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胃镜检查患者 5 0例给予丙泊酚镇静麻醉 ,5 6例常规操作 ,比较两组患者检查中的反应和感受、操作时间 ,观察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镇静组动脉血pH值、氧分压 (... 目的 :研究丙泊酚在无痛苦胃镜检查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胃镜检查患者 5 0例给予丙泊酚镇静麻醉 ,5 6例常规操作 ,比较两组患者检查中的反应和感受、操作时间 ,观察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镇静组动脉血pH值、氧分压 (PaO2 )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的变化。结果 :镇静组无明显不适 ,而对照组咽痛、恶心、呕吐 ,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镇静组。镇静组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而对照组则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但均为一过性 ,检查结束后迅速恢复至正常。检查中两组血氧饱和度均有下降 ,下降幅度对照组大于镇静组 ,可能与镇静组吸氧有关。镇静组有少数患者轻度CO2 储留 ,但未出现低氧血症。结论 :丙泊酚镇静麻醉行无痛苦胃镜检查 ,不会增加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 丙泊酚 无痛苦 胃镜检查术 对照组 术中 患者 结论 心率 方法
下载PDF
急诊医护团队主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救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霞 金伦 +2 位作者 季学丽 张丽 黄夕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诊医护团队主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就诊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由急诊医护团队主导静... 目的 探讨急诊医护团队主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就诊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由急诊医护团队主导静脉溶栓救治,分为常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救治100例,归为对照组;急诊医护团队主导静脉溶栓救治100例,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AIS患者入院至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家属溶栓决策时间、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DNT)时间、溶栓后48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2周NIHSS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AIS患者入院至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家属溶栓决策时间、DNT时间、溶栓后48 h NIHSS评分、溶栓后2周NIHSS评分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医护团队主导AIS患者静脉溶栓救治,可促进患者及家属进行溶栓决策,缩短DNT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医护团队 静脉溶栓 效果评价
下载PDF
ICU医护合作满意度与护士焦虑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黄夕华 黄慧敏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ICU护士之间、医护合作满意度与其焦虑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62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工作满意指数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量一般情况、护士之间和医护合作满意度及焦虑程... 目的探讨ICU护士之间、医护合作满意度与其焦虑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62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工作满意指数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量一般情况、护士之间和医护合作满意度及焦虑程度,采用分层回归分析统计护士之间、医护合作满意度与焦虑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除去社会人口学变量对焦虑程度的影响,护士之间合作满意度和医护合作满意度分别可以解释焦虑程度的10.2%和14.3%的变异。结论提高ICU护士之间、医护合作满意度能显著改善其焦虑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护士 医护合作满意度 焦虑
下载PDF
6例虫螨腈中毒患者集束化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海洋 张丽 +4 位作者 黄夕华 孙昊 刘年香 张伟男 季学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25-128,133,共5页
目的观察集束化急救护理对虫螨腈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虫螨腈中毒患者的救治及护理过程。结果6例虫螨腈中毒患者中,口服中毒5例,呼吸道及皮肤吸收毒物中毒1例。6例虫螨腈中毒患者均启动中毒救治绿色通道,开展多学科合作集... 目的观察集束化急救护理对虫螨腈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虫螨腈中毒患者的救治及护理过程。结果6例虫螨腈中毒患者中,口服中毒5例,呼吸道及皮肤吸收毒物中毒1例。6例虫螨腈中毒患者均启动中毒救治绿色通道,开展多学科合作集束化治疗护理及毒物检测;1例毒物检测未检出虫螨腈成分,予以排除;余5例患者在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4例患者病程后期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程度加重,在中毒后2~11 d治疗无效死亡(其中1例失联,预计死亡),病死率达80%。结论虫螨腈中毒无特效解毒剂,病死率极高;中毒后尽快留取患者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毒检,同时给予早期洗胃(6 h内)、肠道吸附、胃肠道导泄、灌肠等对症治疗,尽早行连续血液净化清除血液毒素,有条件者可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螨腈 杀虫剂 中毒 集束化急救护理 意识障碍
下载PDF
GCSm与GCSt在急诊创伤患者伤情评估中的信效度比较
8
作者 孙海洋 季学丽 +4 位作者 张阳春 张丽 黄夕华 曹恒畅 马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6-40,共5页
目的评价并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总分(GCSt)与其运动反应评分(GCSm)在急诊创伤患者伤情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择GCSt≤13分且GCSm≤5分的261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抢救护士和分诊护士分别独立对创伤患者伤情进行... 目的评价并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总分(GCSt)与其运动反应评分(GCSm)在急诊创伤患者伤情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择GCSt≤13分且GCSm≤5分的261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抢救护士和分诊护士分别独立对创伤患者伤情进行GCS评分,比较GCSm和GCSt的评定者间信度。效度分析通过比较GCSm和GCSt对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分、急诊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GCSm和GCSt的评定者间一致性分别为0.948、0.986。Bland-Altman分析显示,GSCm、GCSt评估值的95%的差值点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预测ISS≥16分时,GCSm与GCSt的灵敏度分别为75.56%、68.86%,特异度分别为71.30%、79.17%,AUC分别为0.763、0.773(均P>0.05);预测急诊死亡时,GCSm与GCSt的灵敏度分别为70.00%、70.00%,特异度分别为65.98%、74.27%,AUC分别为0.689、0.703(均P>0.05)。结论GCSm和GCSt在经过培训后急诊护士间表现出较好的评定者间一致性,GCSm与GCSt比较具有相似甚至更优的灵敏度;GCSm可成为GCSt在创伤患者伤情评估中的潜在替代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创伤 伤情评估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信度 效度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急诊体外心肺复苏标准化急救流程在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陈绍赟 张丽 +4 位作者 黄夕华 马娜 张燕 金伦 季学丽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ECPR)标准化急救流程应用于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室收治的68例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ECPR)标准化急救流程应用于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室收治的68例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实行常规ECPR流程干预,观察组34例实行急诊ECPR标准化急救流程干预。观察两组ECPR急救效率、ECPR急救效果、护理不良事件和家属急救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ECPR团队到达耗时、护士备物耗时以及ECPR上机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急救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ECPR标准化急救流程能够提高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急救效率,加速自主循环恢复,并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促进患者家属急救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急救流程 呼吸心搏骤停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ECMO专用抢救车在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金伦 季学丽 +4 位作者 张丽 黄夕华 李霞 陈雯雯 滕春慧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941-945,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专用抢救车在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患者43例。将2020年1月1日—2...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专用抢救车在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患者43例。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救治的20例急诊ECPR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救治模式;将2021年5月1日—2022年8月31日救治的23例急诊ECPR患者归为观察组,运用ECMO专用抢救车参与救治。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室诊断、ECMO模式、急诊ECMO专家置管经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急诊ECMO团队到达用时、护士备物用时、ECMO上机用时、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追踪患者结局。结果观察组急诊ECMO团队到达用时、护士备物用时、ECMO上机用时均低于对照组,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专用抢救车应用于急诊成人ECPR患者的救治中,可有效减少急诊ECMO团队到达用时,护士备物用时,以加快ECMO上机速度,提高患者抢救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结局;也提高了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急诊临床一线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专用抢救车 急诊成人 体外心肺复苏 临床救治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消化道中毒护理亚专科建设及实践效果评价
11
作者 谢冬仪 姜丽丽 +4 位作者 周羽 厉广洲 张丽 黄夕华 季学丽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中毒护理亚专科建设及实践效果。方法根据消化道中毒护理专科特点和院内救治原则,2022年1月科室创建消化道中毒亚专科护理组,制订组织结构、质控方法、工作内容、标准流程、培训方案,比较消化道中毒亚专科护理组创建前后... 目的探讨消化道中毒护理亚专科建设及实践效果。方法根据消化道中毒护理专科特点和院内救治原则,2022年1月科室创建消化道中毒亚专科护理组,制订组织结构、质控方法、工作内容、标准流程、培训方案,比较消化道中毒亚专科护理组创建前后护士临床综合实践能力、专科理论及专科技能、护理措施实施的时间节点参数、患者主要结局指标的变化。结果创建消化道中毒亚专科护理组后护士的临床综合实践能力、专科理论及专科技能显著提高(P<0.001)。急性消化道中毒患者护理措施落实时间节点指标:心电监护开始时间缩短约2min(P=0.005)、血标本采集时间缩短约5min(P<0.001)、血液灌流开始时间缩短约30min(P=0.029)、灌流器使用间隔时间缩短约17min(P=0.001)、静脉用药开始时间缩短约2min(P=0.005)、解毒剂开始使用时间缩短约36.50min(P<0.001);尿标本采集时间、洗胃开始时间、导泻开始时间均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要结局指标:7d存活率提高约8%(P=0.024)、28d存活率提高约8%(P=0.045)。次要结局指标:普通病房住院时间缩短约1d(P=0.008)、ICU住院时间缩短约3d(P=0.029);抢救室滞留时间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中毒护理亚专科建设可有效提高护士专科护理实践能力,提高消化道中毒患者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专科护理:急性中毒:组织管理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9例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一体化支持的护理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夕华 高永霞 +5 位作者 吴娟 张劲松 陈旭峰 梅勇 管玉珍 宋燕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4期625-628,共4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短期辅助和生命支持系统[1],作为现阶段应用广泛的抢救技术,其本质为使重症患者的心肺得以调整,并由患者机体对受损的心肺功能予以自我修复,其辅助治疗效果显著[2]。同时,ECMO治疗也有多重并发症,有研究[3]认为...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短期辅助和生命支持系统[1],作为现阶段应用广泛的抢救技术,其本质为使重症患者的心肺得以调整,并由患者机体对受损的心肺功能予以自我修复,其辅助治疗效果显著[2]。同时,ECMO治疗也有多重并发症,有研究[3]认为,在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中,出血与血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抢救技术 生命支持系统 自我修复 ECMO 重症患者 心肺功能
下载PDF
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CPR联合ECMO治疗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夕华 宋燕波 黄慧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8期142-144,共3页
心脏停搏带来的死亡率极高。有文献报道.E—CPR是应对心脏停搏的有效措施。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将患者的静脉血引流至体外,tk)kIN(氧合器)氧合后再输回患者动脉或静脉的中短期心肺辅助治疗,以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 心脏停搏带来的死亡率极高。有文献报道.E—CPR是应对心脏停搏的有效措施。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将患者的静脉血引流至体外,tk)kIN(氧合器)氧合后再输回患者动脉或静脉的中短期心肺辅助治疗,以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目前关于运用ECMO治疗重度心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的护理已有较多报道,但关于CPR联合ECMO治疗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护理配合较少见。本科于2015年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E—CPR,主要措施包括胸外按压、低温治疗和ECMO。本文总结3例应用E—CPR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跳停搏 呼吸骤停 CPR ECMO 护理
下载PDF
非药物干预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影响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鹏程 王迪 +5 位作者 季学丽 言克莉 张丽 黄夕华 陶花 邾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53-58,64,共7页
目的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检索有关非药物干预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 目的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检索有关非药物干预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卫生保健及护理学数据库(CINAHL)、Embase、Pubmed,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筛选文献后,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资料,并评价分析其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19篇系统评价文献,其中中质量等级4篇,低质量等级8篇,极低质量等级7篇。文献共评价8种非药物措施的证据,其中穴位刺激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积极影响最为显著。结论通过对目前已发表的系统评价再评价发现,非药物干预可尝试作为临床或居家管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辅助手段,其中穴位刺激可优先考虑。但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高、证据等级偏低,其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恶心 呕吐 非药物干预 系统评价再评价 质量等级 文献方法学
下载PDF
“5P转运体系”+ECMO团队合作下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康丹丹 吴娟 +3 位作者 黄夕华 骆可妍 高雲 高永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1579-1582,1589,共5页
目的探究“5P转运体系”+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合作下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需要转运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 目的探究“5P转运体系”+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合作下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需要转运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需要转运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研究组采用“5P转运体系”+ECMO团队合作,比较两组患者意外发生率、转运耗时、家属满意率情况、患者转运结局及转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研究组患者转运耗时明显缩短(P<0.05),意外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且家属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5P转运体系”+ECMO团队合作下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确保了转运患者的生命安全,大幅缩短转运时间,降低了转运途中的意外事件发生,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是推动医院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诊危重症患者 5P转运体系 院内转运
下载PDF
58例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目标体温管理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永霞 陈旭锋 +5 位作者 梅勇 黄红娟 何敏 黄夕华 郭媛 蔡金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8期620-624,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心肺复苏患者(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目标体温管理(target temperature management,TTM)不同实施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房收治转机... 目的观察体外心肺复苏患者(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目标体温管理(target temperature management,TTM)不同实施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房收治转机时间超过24 h的ECPR患者,根据ECPR患者TTM实施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医用物理升降温仪实施TTM,对照组采用医用水循环升降温毯实施TTM,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体温、目标体温,体温诱导时间、临床操作用时、日体温最大波动、患者预后及降温并发症。结果共纳入58例ECPR患者,总体出院存活21例(36.2%),其中对照组8例(28.6%),观察组13例(43.3%)。两组患者基础体温、目标体温、神经功能指标、降温并发症(下肢缺血、血流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诱导时间(h:6.04±0.69 vs.2.22±0.44)、临床操作用时(min:9.52±0.40 vs.3.54±0.34)、日体温最大波动(℃:0.68±0.11 vs.0.34±0.09)、降温并发症[寒颤(25.0%vs.3.3%)、高血糖(32.1%vs.6.7%)、腹泻(39.3%vs.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物理升降温仪实施TTM临床操作简便迅速,降温速度快,临床并发症少,更有益于ECPR患者TTM的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呼吸心脏骤停 目标体温管理 医用物理升降温仪
下载PDF
深圳俊园风采
17
作者 佘峰 黄夕华 《中国房地信息》 2000年第8期30-30,共1页
一、俊园的定义 俊园,雄居于深圳市繁华的罗湖中心区,座落在文锦路与爱国路交汇的黄金地域,与香港仅一关之隔。这是一栋50层(地下室3层),161米高、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集商业、住宅为一体的超高层住宅楼。 深圳俊园被视为万科房地产公... 一、俊园的定义 俊园,雄居于深圳市繁华的罗湖中心区,座落在文锦路与爱国路交汇的黄金地域,与香港仅一关之隔。这是一栋50层(地下室3层),161米高、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集商业、住宅为一体的超高层住宅楼。 深圳俊园被视为万科房地产公司和江苏省建安股份公司深圳分公司,集十多年精品住宅开发和高层建筑施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分公司 超高层住宅 平方 高层建筑施工 住宅开发 钢筋 板式转换层 劲性结构 房地产公司 绿色环境
下载PDF
两种不同预充方法对ECMO管道预充时间及一次性成功率的影响
18
作者 高永霞 张劲松 +7 位作者 陈旭锋 李玫 宋燕波 黄夕华 蔡金霞 王维惟 张慧 吴娟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2-4,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预充方法对ECMO管道预充时间及一次性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能熟练掌握管道预充技能的ECMO团队中的6名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ECMO管道预充法;改良组采用改良ECMO管道预充法。结果常规组的ECMO管道预充平均...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预充方法对ECMO管道预充时间及一次性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能熟练掌握管道预充技能的ECMO团队中的6名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ECMO管道预充法;改良组采用改良ECMO管道预充法。结果常规组的ECMO管道预充平均时间为(19.88±1.62)min,一次性成功率为77.8%;改良组的ECMO管道预充平均时间为(10.71±1.29)min,一次性成功率为94.4%,比较两组之间的管道预充平均时间P<0.01,比较两组之间的一次性预充成功率P<0.05。结论改良管道预充法能够显著缩短ECMO管道预充时间,提高管道一次性预充成功率,是一种安全,高效,满意的ECMO管道预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O 管道预充 护理
下载PDF
PICCO 温度传感器腔保护帽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永霞 宋燕波 +3 位作者 陆真 张刚 张斌 黄夕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4期2057-2058,共2页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1](PICCO)结合了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轮廓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烧伤、创伤、败血症、脓毒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危重患者的循环监测中。PICCO监测装置中动脉导管的温度传感器腔(红色)内带有特殊的温度探...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1](PICCO)结合了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轮廓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烧伤、创伤、败血症、脓毒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危重患者的循环监测中。PICCO监测装置中动脉导管的温度传感器腔(红色)内带有特殊的温度探头,用于测定注射大动脉的温度变化[2]。临床上在置管前,采用预冲液冲洗动脉导管,导管夹未夹闭、或留置导管过程中,动脉血液呈喷射状涌出,患者外出检查温度传感器腔连接处断开等均可导致温度传感器腔受到液体的浸湿。温度传感器腔一旦受潮,连接温度电缆会出现短路、监测血温不准或者冰水定标后无法获得热稀释参数,导致无法监测被迫更换导管,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及费用。针对以上情况,现研制一种 PICCO 温度传感器腔外设置保护帽,可防止腔内温度传感器在置管或转移病患的过程中受到液体污染,使用方便,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 温度传感器 保护帽 设计
原文传递
体外心肺复苏院内启动准备流程的最佳证据总结
20
作者 王鹏程 王迪 +6 位作者 季学丽 张丽 黄夕华 张阳春 马娜 张伟男 陈旭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4年第5期365-371,共7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体外心肺复苏院内启动准备流程的相关证据, 以期为临床开展体外心肺复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研究方法, 根据"6S"证据模型, 自上而下检索美国指南网、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体外心肺复苏院内启动准备流程的相关证据, 以期为临床开展体外心肺复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研究方法, 根据"6S"证据模型, 自上而下检索美国指南网、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等网站及UpToDat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与体外心肺复苏院内启动准备相关的指南、临床决策、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文献, 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3年5月20日。研究者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并整合。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 包括2篇指南, 6篇专家共识, 1篇系统评价, 2篇类实验研究, 从医疗条件、团队组建、物品管理、运行机制、启动前救治及启动判断6个方面总结出18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体外心肺复苏院内启动准备流程的相关证据, 可为促进体外心肺复苏推广及实施提供参考。后续研究中仍需要着重关注体外心肺复苏的团队建设、人员培训考核以及管理制度优化, 以提高体外心肺复苏的救治效率及准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体外膜氧合作用 体外心肺复苏 启动 准备 证据总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