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变暖背景下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及其大尺度环流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杜一博 李双双 +4 位作者 冯典 肖贻青 陈小婷 黄少妮 杜莉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52,共11页
基于陕西省99个国家站1979-2021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了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以及相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并对全省典型地区进行水汽追踪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陕... 基于陕西省99个国家站1979-2021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了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以及相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并对全省典型地区进行水汽追踪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陕北中部、关中中东部极端降水为增加的趋势,通过REOF分析并计算得到陕北、关中极端降水变化趋势分别为0.36 mm·a^(-1),0.35 mm·a^(-1),陕南极端降水变化趋势最小为0.11 mm·a^(-1)。夏季影响陕西省的水汽来源主要有三支路径,北支水汽来自欧亚中高纬地区,东支水汽主要来自内陆的江河流域,南支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此外,陕西省夏季极端降水在2005年后增多是大气高、中、低层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高层辐散增强有利于上升运动,大气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西伸北抬造成外围水汽更容易进入内陆,蒙古反气旋南侧的异常东风和低层的异常东南风更有利于水汽进一步向西北地区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水汽追踪
下载PDF
陕西商洛“6·30”强冰雹过程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分析
2
作者 郭莉 黄少妮 +3 位作者 董淑珍 刘坤 井宇 郑亚宁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30日陕南东部一次极端强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带动高层干冷空气南下,叠加...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30日陕南东部一次极端强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带动高层干冷空气南下,叠加在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之上,造成强的位势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较强的低层水汽输送及辐合、强的对流有效位能、适宜的0℃和-20℃等温线高度、0-6 km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为冰雹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高层冷空气及地面冷池触发了强对流天气。适宜的冷暖云厚度有利于雹粒的增大;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小雹粒在丰富的过冷水中循环增长。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有三体散射,最强反射率因子达65 dBZ以上,剖面图上有低层弱回波区、中高层回波悬垂,50 dBZ以上的强回波核心位置有超过-20℃等温线高度。基本速度图上有中气旋特征,回波顶高对对流发展和减弱有一定指示意义。垂直液态水含量跃增20 kg·m^(-2)以上对冰雹天气预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 冰雹 位势不稳定 三体散射 中气旋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夏季水汽收支特征及对气温异常的响应
3
作者 刘菊菊 屈丽玮 +1 位作者 井宇 黄少妮 《陕西气象》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1979—2016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35°N~48°N,80°E~106°E)夏季水汽收支特征,并通过环流合成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气温异常对西北干旱区水汽收支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1979—2016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35°N~48°N,80°E~106°E)夏季水汽收支特征,并通过环流合成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气温异常对西北干旱区水汽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夏季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净收入均为增加趋势。气温和东边界、北边界以及南边界的水汽通量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显著调整。升温主要使西北干旱区东、南边界的水汽支出减少,进而导致水汽含量增加。气温异常调整环流异常,从而使对流层中下层风速变化,进一步影响西北干旱区各边界的水汽输送。其可能影响机制为气温偏高时,印度西南季风加强,使南边界偏北风减弱,导致水汽支出减少;蒙古异常反气旋加强使东边界、南边界东部和北边界的中低层风速减小,导致东边界、南边界东部水汽支出和北边界水汽收入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水汽收支 气温 环流合成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冬季一次重霾污染过程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黄少妮 袁媛 +2 位作者 井宇 陈小婷 刘瑞芳 《干旱气象》 2016年第6期1037-1046,共10页
利用陕西关中多站气象观测资料和颗粒物浓度监测资料,对2013年12月16—26日关中一次持续多日重霾污染天气过程的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霾污染事件主要是由细粒子PM_(2.5)造成。关中各站颗粒物浓度在污... 利用陕西关中多站气象观测资料和颗粒物浓度监测资料,对2013年12月16—26日关中一次持续多日重霾污染天气过程的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霾污染事件主要是由细粒子PM_(2.5)造成。关中各站颗粒物浓度在污染过程中的变化具有区域同步性特征,各站PM_(2.5)浓度日均值的相关系数达0.71~0.96,且严重超标,区域最高小时浓度均值达508μg·m^(-3),污染非常严重。关中盆地特殊的喇叭口地形以及关中东部持续的强东风使得区域污染传输叠加本地污染循环累积,是17日关中各站PM_(2.5)浓度剧增的主要原因。污染严重阶段,西安和渭南持续的弱风和静风使得局地排放的污染物聚集,引起PM_(2.5)浓度振荡上扬;宝鸡21日PM_(2.5)浓度的爆发式增长则是由上游西安和渭南储备的高浓度PM_(2.5)在持续偏东风作用下远程传输所致;而铜川受山谷风影响,PM_(2.5)浓度具有显著日变化特征。长时间贴地、悬浮的多层逆温和低混合层高度的存在,抑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也造成低空水汽聚集在近地层,是PM_(2.5)浓度持续累积增长的重要原因。关中此次重霾污染的快速有效清除最终依赖于冷高压加强南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霾天气 细粒子污染 气象要素
下载PDF
中国雨季降水主模态季节演变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少妮 黄菲 黄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8-1164,共7页
利用1960-2000年全国436个地面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将中国雨季分为江南春雨期(3月16日-5月15日)、夏季风主汛期(5月16-7月15日)、夏季风后汛期(7月16日-9月15日)3个时段,应用S-EOF(Season-reliant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 利用1960-2000年全国436个地面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将中国雨季分为江南春雨期(3月16日-5月15日)、夏季风主汛期(5月16-7月15日)、夏季风后汛期(7月16日-9月15日)3个时段,应用S-EOF(Season-reliant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的方法研究了中国雨季旱涝型主模态季节演变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特征。主要分析了前3个主模态的时空分布特征,第一模态(S-EOF1)的旱涝分布为江南初夏旱涝型,主要显示出江南地区在夏季风主汛期以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的旱或涝为主要特征,具有20-30 a的年代际振荡周期。第二模态(S-EOF2)空间向量集中体现了夏季风主汛期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华南地区形成南北相反的旱涝分布,为南北跷跷板型,且这种分布在夏季风后汛期发生转变,这种南北旱涝急转型以2-4 a的年际变化为主。第三模态(S-EOF3)主要体现了夏季风后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北和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呈负相关关系,即自南向北呈现三明治夹心型的旱涝分布,以低频年际振荡为主,显著周期为6-8a,同时还具有准30 a的年代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雨带 旱涝时空特征 SEOF 年际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陕西关中两次霾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少妮 孟金平 +1 位作者 杜莉丽 刘慧 《气象科技》 2019年第5期809-817,共9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污染物浓度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边界层特征和扩散条件等方面对2013年和2016年两次持续性霾重污染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13年过程和2016年过程在500hPa高空上分别为阻塞...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污染物浓度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边界层特征和扩散条件等方面对2013年和2016年两次持续性霾重污染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13年过程和2016年过程在500hPa高空上分别为阻塞环流型和纬向环流型,关中地区受偏西气流影响、地面气压场较弱、大气层结均比较稳定;②2013年过程西安贴地逆温层顶高度低、相对湿度大、气温低、不利于大气垂直湍流交换,污染物容易堆积,这也是2013年过程比2016年过程重污染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的原因之一;③两次过程西安平均风速均小于2m/s,具有显著的低风速特征,且东北风为其主导风向。持续东北风引起上游污染传输和低风速导致的本地污染累积是造成2013年过程污染浓度更高的重要因素;④2013年过程结束是受强冷空气影响,来自高空的干洁大气下沉到地面,置换了边界层的污染空气,使空气质量得到根本改善;而2016年过程是受高原槽东移影响,雨雪天气的沉降作用使得霾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重污染 气象条件
下载PDF
西安一次夜间异常增温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 被引量:8
7
作者 黄少妮 王建鹏 +1 位作者 王丹 程路 《干旱气象》 2015年第2期270-277,共8页
利用WRF及其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式(UCM,Urban Canopy Model),对2012年12月4日夜间西安地区温度异常演变的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耦合了城市冠层模式的WRF系统能够较好地模拟出西安夜间温度异常升高的局地性特征,考虑了精细化... 利用WRF及其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式(UCM,Urban Canopy Model),对2012年12月4日夜间西安地区温度异常演变的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耦合了城市冠层模式的WRF系统能够较好地模拟出西安夜间温度异常升高的局地性特征,考虑了精细化下垫面分类模拟的逐时温度演变更接近实况,平均绝对误差小。天气系统与地处秦岭北麓关中平原的特殊地形是引起西安地区夜间出现温度不降反增的主要原因。首先表现在西北路冷空气推动锋前暖空气从高海拔地区到达关中平原引起的下沉增温效应;其次受秦岭地形阻挡的影响,西安地区近地层锋前的暖空气被急剧压缩出现短暂升温。城区地表温度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由于城区不透水下垫面的扩大,使得城区地表的水汽通量显著减小,感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减小,西安城区夜间气温异常升高幅度较其它区县明显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UCM模式 温度异常演变 下沉增温 空气压缩增温 城市化影响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海温预报指数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少妮 黄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15,共8页
使用1979—2009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气候预测系统(CFSR)的日平均资料,确定了1979—2009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具体日期。使用英国Hadley中心提供的海表面温度月平均资料,根据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和海温距平的相关场,定义热带西太... 使用1979—2009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气候预测系统(CFSR)的日平均资料,确定了1979—2009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具体日期。使用英国Hadley中心提供的海表面温度月平均资料,根据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和海温距平的相关场,定义热带西太平洋海温距平指数(WPI)和赤道中太平洋海温距平指数(CEPI)。通过对季风爆发早晚年和正常年的分析对比,定义客观标准:(1)WPI和CEPI从前1年秋季9月到季风爆发前3月份基本保持相反的位相,并且WPI没有发生正负位相转换;(2)WPI从前1年9月到该年3月这7个月的月平均指数的绝对值≥0.2;(3)满足(1)(2)条件后,当WPI<-0.2且CEPI>0,则南海夏季风爆发可能异常偏晚,而当WPI>0.2且CEPI<0时,南海夏季风爆发可能异常偏早;(4)当WPI·CEPI>0时,季风可能正常时间爆发,而满足条件(1)但不满足(2)时季风正常时间爆发的可能性较大。并对2010、2011和201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做出了比较合理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预报指数 海温
下载PDF
陕西降水季节及季节内振荡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少妮 许新田 王丹 《干旱气象》 2014年第1期46-51,共6页
利用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对陕西82个站点1962~2006年逐日降水资料进行气候平均分析,研究气候平均态下陕西降水季节及季节内振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以季节变化(年循环)为主,降水准双周振荡... 利用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对陕西82个站点1962~2006年逐日降水资料进行气候平均分析,研究气候平均态下陕西降水季节及季节内振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以季节变化(年循环)为主,降水准双周振荡在全省范围都比较显著,降水30~60 d季节内振荡的显著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关中和陕南,这种地域分布与副热带高压随东亚夏季风南北移动有很大关系;气候平均态下降水的准双周振荡幅度于4月中旬开始逐渐加强,7~9月振幅最强,10~11月开始逐渐减弱;降水准双周振荡显著时期主要在夏季,而30~60 d季节内振荡在全省全年都存在,夏季比冬季振幅大,陕南和关中地区最大振幅出现在7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降水 时空分布特征 季节内振荡
下载PDF
榆林市雾的变化特征及地面气象条件分析
10
作者 蒋伊蓉 黄少妮 +2 位作者 郭云云 康磊 许晓艳 《陕西气象》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利用榆林市1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2016—2020年逐小时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榆林地区雾的变化特征及地面气象条件。结果表明:(1)榆林地区各等级雾中强浓雾出现时数最多,特强浓雾鲜少出现;各等级雾都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多出... 利用榆林市1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2016—2020年逐小时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榆林地区雾的变化特征及地面气象条件。结果表明:(1)榆林地区各等级雾中强浓雾出现时数最多,特强浓雾鲜少出现;各等级雾都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多出现于秋季,10月最多,日变化呈单峰型,07:00前后达到峰值。(2)雾整体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大雾和浓雾主要出现在东南部的吴堡、绥德、清涧等地,西部的定边、靖边出现最少,强浓雾和特强浓雾主要出现在东南部的绥德、米脂等地,北部的府谷次之。(3)大雾和浓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短,大多为1 h,强浓雾一旦生成,很难在短时间内消散;雾主要在夜间到凌晨生成,在日出后消散,强浓雾的生成和消散时段均比大雾和浓雾偏早且集中。(4)雾强度越强,对应地面相对湿度越高,温度露点差越低,气温和露点温度的降幅越大,风速越小;雾在地面各风向均可出现,但较盛行东南风和西北风。(5)强浓雾由于发生时数多、持续时间长,是榆林市影响最严重的大雾天气,95%强浓雾出现条件为相对湿度大于95%和温度露点差小于1℃,风速基本小于2 m/s,这对强浓雾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浓雾 时空变化 气象条件 露点温度 榆林市
下载PDF
基于稠密观测资料的近10年西安地区暴雨特征
11
作者 高宇星 刘峰 +3 位作者 刘瑞芳 王楠 黄少妮 张伟 《陕西气象》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利用2013—2022年西安市国家气象站和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及MICAPS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天气学分析法对近10 a西安暴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 a中,2021年暴雨日最多,为24 d,其他年份在6~16 d之间;暴雨集中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 利用2013—2022年西安市国家气象站和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及MICAPS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天气学分析法对近10 a西安暴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 a中,2021年暴雨日最多,为24 d,其他年份在6~16 d之间;暴雨集中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8月上旬暴雨日最多,累计达14 d;强降水频次日变化分布呈双峰型,主要集中在12时前后和00时前后;强降水极值雨强频次分布具有三峰型特征,第一峰区在08—12时,第二峰区位于01时,第三峰区位于16时,易发时段为下午到傍晚。(2)暴雨日呈北少南多的分布特征,南部山区为9~23 d,城区及北部区县暴雨日为3~7 d;暴雨极值大值区主要位于周至、长安、蓝田、临潼;4月暴雨日最少,主要集中在周至和蓝田,5月暴雨日增多,主要在南部区县,6月暴雨主要发生在城区和南部区县,7月和8月暴雨范围逐渐东西向扩大,9月逐渐收缩。(3)影响西安区域性暴雨的环流形势分为副高-西风槽型、西风槽型、低涡型、西北气流型等4种概念模型。(4)西安稳定性暴雨,雨强起伏变化不大,一般CAPE值<100 J/kg,K指数<36℃,SI指数>0℃,CIN值>50 J/kg,0℃层高度在4.8~5.1 km;对流性暴雨,小时雨强大,一般CAPE值>800 J/kg,K指数>36℃以上;SI指数<0℃,CIN值<50 J/kg,0℃层高度5.1~5.4 km。CAPE值越大、K指数越大,SI指数越小,越有利于对流系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暴雨 特征分析 概念模型 对流参数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及特点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少妮 贺松其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10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分别对12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观察组)及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2组9种体质的构成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大三阳型43例,小...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分别对12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观察组)及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2组9种体质的构成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大三阳型43例,小三阳型56例,其它类型19例。对照组中平和质占29.91%居首,其次为阳虚质占20.51%,气虚质占10.26%;除血瘀质及气郁质各占5.13%及5.98%、特禀质占1.71%外,其它3种偏颇体质分布较为平均各占8.55%、9.40%、8.55%。观察组中阳虚质最多占21.19%,其次为气虚质占19.49%,气郁质占14.41%,平和质只占11.02%,特禀质仅占2.54%,其它4种偏颇体质共占31.35%,2组平和质、气虚质和气郁质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可见乙肝大三阳型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为:气郁质居首占23.26%,阳虚质居其次占20.93%,气虚质、湿热质分别占18.60%和11.63%,平和质、痰湿质和阴虚质各占6.98%,血瘀质仅占4.65%。而在小三阳型中气虚质和阳虚质各占23.21%,紧接的血瘀质占12.50%,气郁质占10.71%,平和质、痰湿质和湿热质并列占7.14%,阴虚质只占5.36%,特禀质最少占3.57%。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体质有一定的偏颇,调质防病,早期干预,改善偏颇体质特别是气虚质、气郁质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防治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携带者 中医体质类型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对西安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少妮 屈丽玮 +2 位作者 姚静 胡皓 刘瑞芳 《陕西气象》 2017年第6期18-22,共5页
利用西安泾河站气象观测资料和西安空气质量指数、污染物质量浓度等,对2014—2016年春节期间西安市空气污染特征和气象条件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夕夜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导致PM10和PM2.5质量浓度短时内骤增,但对SO2和NO2质量浓度... 利用西安泾河站气象观测资料和西安空气质量指数、污染物质量浓度等,对2014—2016年春节期间西安市空气污染特征和气象条件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夕夜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导致PM10和PM2.5质量浓度短时内骤增,但对SO2和NO2质量浓度影响不显著,春节期间空气污染主要是由细颗粒物(PM2.5)造成。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有明显影响。在静稳天气下风速小,湍流弱,贴地逆温持续存在,大气扩散能力差,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强污染源和大气扩散能力差是春节期间出现空气重污染的主要原因;而冷空气来临时,大气相对湿度降低,风速增大,湍流增强,大气扩散能力增强,加上降水的沉降作用,是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气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气象条件 春节 燃放烟花爆竹 西安
下载PDF
化湿行气方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少妮 谢秋娴 +3 位作者 林珊娜 蔡秋桃 苏丽湘 林丽莉 《山西中医》 2022年第8期49-49,67,共2页
目的:观察化湿行气方对妇科经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腰硬联合麻醉下经腹部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对症支持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湿行气方。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腹胀... 目的:观察化湿行气方对妇科经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腰硬联合麻醉下经腹部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对症支持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湿行气方。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腹胀、恶心呕吐、食欲等情况的症状积分、首次排气时间和胃泌素定量值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食欲等情况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减少,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胃泌素值异常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湿行气方能有效减轻妇科腹部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改善食欲,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部术后 化湿行气方 胃肠功能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药三步骤保守治疗早期未破裂型低绒毛促性腺激素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少妮 何剑荣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宫外孕2号方加减三步骤保守治疗早期未破裂型低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早期未破裂型低HCG(β-HCG<1000U/L)异位妊娠患者运用宫外孕2号方加减三步骤保守治疗。结果:痊愈9例,有效23例,无效3例,... 目的:观察宫外孕2号方加减三步骤保守治疗早期未破裂型低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早期未破裂型低HCG(β-HCG<1000U/L)异位妊娠患者运用宫外孕2号方加减三步骤保守治疗。结果:痊愈9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3%。无效者经加用甲氨喋呤治疗后均有效,无需改用手术治疗。结论:宫外孕2号方加减三步骤保守治疗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中医疗法 宫外孕2号方
下载PDF
原发性痛经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少妮 陈少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8期700-701,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体质类型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中医体质量表及痛经程度分级量表对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100例健康体检非痛经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两组9种体质的构成比。结果:两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显著... 目的:分析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体质类型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中医体质量表及痛经程度分级量表对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100例健康体检非痛经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两组9种体质的构成比。结果:两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痛经组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体质构成比高于对照组。结论: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是原发性痛经患者主要体质,调质防病,改善偏颇体质特别是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对治疗和预防原发性痛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中医体质 类型 分析
下载PDF
三伏“天灸”治疗阳虚质原发性痛经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少妮 陈少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9期18-19,共2页
[目的]观察三伏"天灸"治疗阳虚质原发性痛经疗效。[方法]使用平行对照方法,将76例门诊患者按中医体质分两组。两组均使用天灸贴,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附子等份为末,姜汁调制成1.5cm×1.5cm大小置于4cm×4cm... [目的]观察三伏"天灸"治疗阳虚质原发性痛经疗效。[方法]使用平行对照方法,将76例门诊患者按中医体质分两组。两组均使用天灸贴,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附子等份为末,姜汁调制成1.5cm×1.5cm大小置于4cm×4cm的透气胶布上,取气海、关元、归来、次髎、三阴交、肾俞、命门、腰阳关等,贴于穴位,2h/次。遵循《中医养生康复学》相应体质养生建议。初伏前第10天开始,每10天1次,5次/年,每年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痛经积分、体质转化、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阳虚质组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95%。气虚质组痊愈5例,显效2例,有效1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2.63%。阳虚质组疗效优于气虚质组(P<0.05)。[结论]三伏天灸治疗阳虚质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三伏 天灸 阳虚质 气虚质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潮州地区绝经综合征妇女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少妮 陈少玲 +2 位作者 魏卓红 黄淡叶 何剑荣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7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潮州地区绝经综合征妇女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200例观察组(绝经综合征组)和198例对照组(围绝经期健康体检组)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9种体质构成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气虚质、血瘀质、气... 目的:探讨潮州地区绝经综合征妇女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200例观察组(绝经综合征组)和198例对照组(围绝经期健康体检组)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9种体质构成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偏颇体质中43~48岁年龄段的气虚质,49~55岁年龄段的血瘀质分布高于对照组相应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是潮州地区绝经综合征妇女偏颇体质中的主要体质,调质防病、改善偏颇体质对治疗和预防绝经综合征妇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综合征 中医体质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中药敷灸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50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少妮 陈少玲 谢秋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8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接骨七厘散合云南白药散加腰肾膏敷灸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于经前1d开始服用布洛芬0.2,每日3次,连用3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接骨七厘散1.0g,云南白药散0.5g,混均... 目的观察接骨七厘散合云南白药散加腰肾膏敷灸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于经前1d开始服用布洛芬0.2,每日3次,连用3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接骨七厘散1.0g,云南白药散0.5g,混均加少量白酒调糊敷神阙穴后温和灸20min,再以腰肾膏敷贴,每晚睡前敷灸一次,至次晨取去,于月经干净后一周开始治疗,连续2周,经行停用。2组均连用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总有效率4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接骨七厘散合云南白药散加腰肾膏敷灸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敷灸 神阙穴 原发性痛经
下载PDF
延安盛夏一次局地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少妮 井宇 袁媛 《陕西气象》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和延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7月25日发生在延安地区的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发生在典型的中高纬两槽一脊形势下,西太平洋副热...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和延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7月25日发生在延安地区的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发生在典型的中高纬两槽一脊形势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风急流形成了向陕西输送水汽和能量的重要通道;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形成陕西高温高湿天气,为暴雨产生积累了不稳定能量。700hPa和850hPa切变线与地面辐合线的重叠非常有利于边界层湿暖空气辐合抬升,激发对流单体的发生和强烈发展。中α尺度对流云团自西向东发展加强,依次造成延安北部县区的短时强降水;黄陵短时大暴雨出现在中β尺度对流云团发展到强盛阶段,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对流系统持续的"列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列车效应 延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