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岸20 ka以来的演替过程及趋势分析:对现代海岸生态保护修复的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福 王宏 +8 位作者 李建芬 汪翡翠 田立柱 于谦 黄昭权 方晶 胡云壮 肖国强 李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83,共23页
【研究目的】为支撑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提出科学修复方案,需要掌握中国海岸自然演替总体规律和趋势。【研究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总结中国海岸演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钻孔综合研究、遥感解译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手段,定量重建了末次... 【研究目的】为支撑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提出科学修复方案,需要掌握中国海岸自然演替总体规律和趋势。【研究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总结中国海岸演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钻孔综合研究、遥感解译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手段,定量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海岸演化过程。【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近200多万年以来海水频繁进出中国海岸带地区,其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海退-海侵发生在近20 ka以来,当时,中国海岸整体经历了末次盛冰期—中全新世早期的海侵、中全新世早期—1850年的海退、~1850年以来的海侵3个阶段。【结论】基于现有器测资料分析显示,中国乃至世界海岸未来将面临海面上升加快、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增大的自然过程,这些将是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核心问题。有鉴于此,针对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建议如下:一是顺应砂质岸线整体侵蚀的自然规律,将具有重要生态和/或经济价值的岸段作为修复重点,避免大规模过度修复。二是针对海面上升和海岸侵蚀对红树林生态空间的挤压,确定科学可行的修复目标。三是加强泥质沿海低地地区的生态化海堤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演化 海面 侵蚀 生态修复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海岸带 中国
下载PDF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建立及方法应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超 高敏华 +1 位作者 黄昭权 都伟新 《资源.产业》 2005年第5期34-38,共5页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我国关于土地整理项目研究很薄弱的问题。确立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综合判断模型,以期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我国关于土地整理项目研究很薄弱的问题。确立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综合判断模型,以期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效益分析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AHP)
下载PDF
福州市旅游黄金周的特点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昭权 《福建地理》 2002年第2期51-53,62,共4页
本文论述了福州市黄金周旅游的特点 ,分析了福州市黄金周旅游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
关键词 旅游黄金周 福州市 旅游资源 客源 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景点
下载PDF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建立及方法应用
4
作者 张超 高敏华 黄昭权 《国土资源导刊》 2005年第5期19-22,共4页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我国关于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研究很薄弱的状况,确立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综合判断模型,以期丰富土地整...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我国关于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研究很薄弱的状况,确立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综合判断模型,以期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效益分析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AHP)
下载PDF
基于差分干涉SAR的煤田火区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昭权 张登荣 +2 位作者 王帆 党福星 李志忠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4期85-90,共6页
煤田火区地表形态变化是煤火监测和分析的可用指标之一。由于矿区地表严重的去相干噪声,使得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应用于煤田火区地表形变检测比较困难。结合煤田火区地表形变特点,利用L波段的ALOS PALSAR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 煤田火区地表形态变化是煤火监测和分析的可用指标之一。由于矿区地表严重的去相干噪声,使得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应用于煤田火区地表形变检测比较困难。结合煤田火区地表形变特点,利用L波段的ALOS PALSAR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利用干涉条纹频率精确估计基线,并用自适应滤波方法降低去相干噪声的影响。在去除平地相位和参考地形相位后,获取煤田火区的地表形变。研究表明:地表形变与煤火燃烧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通过地表形变分析有助于对地下煤火燃烧情况的判断;利用差分干涉SAR技术检测煤田火区地表形变,进而对煤火进行监测和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SAR 煤田火区 形变监测
下载PDF
从港口位置的迁移看福州市经济发展地理条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朝洪 蔡艺惠 +3 位作者 黄昭权 陈胜贤 黄晓彬 林淑婕 《城市》 2004年第2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福州市 城市经济 港口 立体交通体系 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
下载PDF
遥感影像小波特征与城市大气污染相关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薛岩松 俞乐 +1 位作者 徐鹏玮 黄昭权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5-571,共7页
PM10质量浓度是表征城市空气质量最为重要的污染指标之一.快速了解其浓度和大范围的分布状况,有利于控制PM10质量浓度,并最终提高空气质量.卫星遥感可在瞬间获取大区域的地表和大气信息,在污染监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对覆盖杭... PM10质量浓度是表征城市空气质量最为重要的污染指标之一.快速了解其浓度和大范围的分布状况,有利于控制PM10质量浓度,并最终提高空气质量.卫星遥感可在瞬间获取大区域的地表和大气信息,在污染监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对覆盖杭州市2004年至2007年的MODIS数据进行了小波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小波系数与同期PM10质量浓度实测数据的回归模型,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的相应图像特征.初步实验表明,MODIS遥感影像特征与PM10浓度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PM10 小波分析 城市大气污染
原文传递
榕江河口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及其对灾害气候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余凤玲 Adam D.Switzer +2 位作者 郑卓 王福 黄昭权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1182,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榕江下游汕头市牛田洋南北两岸的2个钻孔进行^(210)Pb测年,建立了榕江河口冲积平原近代沉积物年代序列。并结合这2个钻孔沉积物粒度和微古生物指标,探讨了近150年来榕江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及其对灾害性气候的响应。沉积物粒... 本文通过对榕江下游汕头市牛田洋南北两岸的2个钻孔进行^(210)Pb测年,建立了榕江河口冲积平原近代沉积物年代序列。并结合这2个钻孔沉积物粒度和微古生物指标,探讨了近150年来榕江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及其对灾害性气候的响应。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榕江冲积平原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沉积物分选性差,牛田洋南岸沉积物(Core 1)颗粒稍细于北岸(Core 2)。由于南岸受潮流影响较北岸强烈,因此南岸粘土质粉砂层含有孔虫(Ammonia spp.和Elphidium spp.);而北岸则仅在钻孔底部一个样品中发现有孔虫(Ammonia sp.)。上述粘土质粉砂沉积为正常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间隔其间的是颗粒较下覆和上伏层相对粗的砂层。这些砂层在牛田洋南岸以细砂为主,分选性很差,峰态狭窄,^(210)Pb_(exc)活性低,不含有孔虫,钻孔顶部和底部的细砂层中见大量贝壳碎屑;牛田洋北岸的砂层以中、粗砂为主,分选性很差,峰态多为宽,^(210)Pb_(exc)活性低,不含有孔虫。这些砂层呈现出显著的陆源沉积特征,很可能是在洪水期间形成的洪水沉积层。因为组成这些砂层的粗颗粒物质只有在洪水期间经异常强大的径流输送才能到达牛田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这些洪水沉积层重建的榕江冲积平原地区历史洪水事件与实际观测的强台风事件在发生年份上较为吻合,如1922年、1969年和2006年等。由于榕江流域的洪水事件多由台风导致,因而这些洪水沉积层可以用来指示历史强台风事件。为估计该区历史强台风的发生周期,我们对时间序列相对长的Core 1的粒度参数进行频谱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强台风事件有较为显著的50年和120年周期,从而预测接下来的20年仍为强台风频发期。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榕江冲积平原沉积对台风洪水响应敏感,是重建该地区长时间尺度灾害性台风气候的重要载体之一;建议将该区的洪水沉积与滨海地区的风暴潮沉积相结合,二者互相补充以取得更高分辨率的古台风记录,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为潮汕地区防灾抗灾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最后,本文还初步探讨了榕江冲积平原沉积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近150多年来牛田洋沉积速率逐渐增大,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0.33cm/a,增加到20世纪30~80年代期间的1.36cm/a,以及20世纪末80年代后的3.22cm/a。本研究认为造成该地区沉积速率快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围海造田活动的不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沉积 台风 粒度分析 2010Pb测年 牛田洋 榕江三角洲 潮汕平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