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4例MRI阴性成人癫痫患者临床-脑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鑫鑫 孙浩罡 +3 位作者 郑庆 黄贤会 刘松岩 郑昭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09-812,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MRI阴性成人癫痫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为完善MRI阴性成人癫痫患者病因学检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起病年龄不限,实际年龄≥16周岁且头颅3.0T MRI结果为正常的癫痫患者临床资料,结... 目的分析总结MRI阴性成人癫痫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为完善MRI阴性成人癫痫患者病因学检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起病年龄不限,实际年龄≥16周岁且头颅3.0T MRI结果为正常的癫痫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并分析MRI阴性成人癫痫患者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探讨可能的潜在病因。结果134例MRI阴性成人癫痫患者18~60岁起病最常见,占64.18%,37.31%的患者存在可循病因;50.75%的患者发作前有明确的先兆症状,且特异性先兆症状明显高于非特异性先兆症状,具有定位价值;发作类型以局灶性起源最常见;82.10%的患者规范化服用AEDs治疗,有效率为67.27%;其中68.18%的患者为单药治疗,总有效率达54.5%。视频脑电图检测癫痫阳性检出率为62.69%。40.48%的患者间歇期异常放电局限于颞区,且多为单侧。结论MRI阴性成人癫痫以青中年起病多见,多为局灶性起源发作,颞叶癫痫比例最高,潜在病因复杂多样,抗癫痫治疗同时应尽早完善免疫学和多模态影像学检测以找出可干预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3.0T MRI阴性 病因 多模态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黄贤会 国琦 +1 位作者 郑庆 刘松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20-224,共5页
随着神经免疫学近十几年来的蓬勃发展,自身免疫性脑炎已经成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其中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最为常见,许多不明原因的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等陆续被报道与其相关。抗NMDAR脑炎临床症状并无... 随着神经免疫学近十几年来的蓬勃发展,自身免疫性脑炎已经成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其中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最为常见,许多不明原因的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等陆续被报道与其相关。抗NMDAR脑炎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常规CSF、头颅MRI检查等均无特征性的异常。虽然目前抗NMDAR脑炎的诊治已趋于成熟,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和需进一步探索的地方。本文着重对抗NMDAR脑炎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 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内微出血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贤会 张丽红 林祥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9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CMBs)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2例拟诊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MR头颅平扫T2WI、T2FLAIR、T1WI、DWI序列及SWI序列,对常规序列显示的CMBs数目、敏感性与SWI序列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8例...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CMBs)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2例拟诊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MR头颅平扫T2WI、T2FLAIR、T1WI、DWI序列及SWI序列,对常规序列显示的CMBs数目、敏感性与SWI序列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8例有脑内微出血,SWI序列共检出CMBs 186个,T2WI序列共检出CMBs 38个,CMBs病灶检出敏感性为20.4%;T1WI序列共检出CMBs 21个,CMBs病灶检出敏感性为11.3%。T2FLAIR共检出CMBs 41个,CMBs病灶检出敏感性为22%,DWI序列共检出CMBs 24个,CMBs病灶检出敏感性为12.9%,多序列CMBs检出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与T1WI、T2WI、T2FLAIR、DWI序列CMBs检出敏感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中,22例有高血压病史,同时合并出血性卒中患者1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8例,混合性卒中患者6例。结论:SWI序列对CMBs的检出敏感性高于常规序列,CMBs病灶的检出可以反映脑内微血管病变程度,对脑卒中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成像 脑微出血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贤会 张丽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扫描技术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胸痛患者行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所有患者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别进行冠状动...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扫描技术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胸痛患者行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所有患者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别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成像,其中16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冠状动脉CTA结果相对照。结果所有行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的患者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胸主动脉。显示肺动脉栓塞15例、冠状动脉狭窄22例、主动脉夹层8例、3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无创、准确、快速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三联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肺空洞型转移瘤CT诊断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贤会 张丽红 李玉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分析空洞型肺转移瘤CT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对26例经证实的空洞型转移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空洞型转移瘤以肺内圆形类圆形结节内合并空洞较多见,可为厚壁或薄壁。结论:CT检查对肺转移瘤的特殊表现(空洞样转移)有较重要价值。
关键词 肺转移瘤 空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诊断 被引量:4
6
作者 黄贤会 张丽红 肖太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1391-139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经CT检查18例,6例增强扫描,MR检查28例,10例增强扫描,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做伽马刀治疗,14例随诊证实。结果:脑内海绵...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经CT检查18例,6例增强扫描,MR检查28例,10例增强扫描,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做伽马刀治疗,14例随诊证实。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稍高或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少数可表现为血肿密度,增强扫描轻度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MR典型表现为T2WI及T1WI高低不均匀信号,呈"爆米花"样,周边可见低信号环,部分病灶为T2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T1WI略低信号,边界模糊;T2WI为高信号,T1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少数病灶表现为T2WI、T1WI均为高信号且信号均匀。DWI呈中间混有高信号的不均匀黑色低信号或均匀黑色低信号且较T1WI及T2WI范围加大,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以MRI表现更典型,MRI检查T2WI及DWI序列是诊断及随访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转移性骨肿瘤CT诊断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贤会 张丽红 李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7期770-772,共3页
关键词 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黄贤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16期2443-2445,共3页
目的 比较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诊断的临床结果.方法 入选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符合标准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08例,分别给予MRI和CT检查进行诊断检测,观察并分析两种检查的临床结果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中,急性梗死24 ... 目的 比较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诊断的临床结果.方法 入选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符合标准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08例,分别给予MRI和CT检查进行诊断检测,观察并分析两种检查的临床结果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中,急性梗死24 h内就诊患者的MRI检出率为93.8%显著优于CT的检出率(12.5%),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 h后就诊患者MRI、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检测梗死病灶小于2 mm的患者时,阳性检出率为51.9%明显高于CT的5.6%(P<0.05),而MRI、CT在检测梗死病灶大于2 mm的患者时,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2%、79.4%,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脑干、小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7.4%、8.3%,明显高于CT的0.9%、1.9%(P<0.05).结论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颅脑CT和MRI检测,是临床诊断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而MRI较CT而言对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效果更佳,可极大避免小梗死病灶的漏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MRI和CT 临床诊断 脑梗死
下载PDF
睡眠呻吟症2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富丽 刘松岩 +5 位作者 国琦 李鑫鑫 郑庆 黄贤会 袁雪涛 于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睡眠呻吟症是一种通常发生在夜间的罕见慢性疾病,由De Roeck[1]于1983年首次报道,至今病例报道数不足百例,国内外均认识不足。结合文献及既往研究成果,我们对2例睡眠呻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睡眠呻吟症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瘫痪症
下载PDF
CTA对不同部位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特征的诊断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孟淑春 黄贤会 +2 位作者 韩兴军 肖建国 朱丽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13-418,共6页
目的 :评估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的影像学特征对不同部位急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不同部位急性ICA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并... 目的 :评估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的影像学特征对不同部位急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不同部位急性ICA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并进行比较。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价CTA对不同部位ICA闭塞的诊断效果,共探讨了五种诊断方式,分别为:(1)根据CTA确定的颈动脉闭塞残端形状诊断;(2)根据CTA确定的颈动脉钙化情况诊断;(3)根据CTA确定的Willis环闭塞形状诊断;(4)根据CTA确定的软脑膜侧支循环(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s,LMC)状态诊断;(5)综合前四种诊断方式的联合诊断。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ICA闭塞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1例患者,分为三组:C_1颈段闭塞患者56例,C_4海绵窦段闭塞患者72例,C_6眼段或C_7交通段闭塞患者33例。各组相比,越远端的闭塞部位,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越严重,梗死体积越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塞部位与脑梗死发生的病因、脑梗死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不同ICA闭塞部位患者的CTA成像特征也不同(P<0.05)。ROC曲线显示,结合了颈动脉闭塞残端的形状、颈动脉钙化情况、Willis环的闭塞形状和LMC状态特征的联合诊断取得了最优的诊断效果,对C_1颈段闭塞、C_4海绵窦段闭塞、C_6眼段或C_7交通段闭塞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6,0.878,0.902。年龄较大和ICA远端闭塞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ICA闭塞的临床表现和CTA影像学表现均与闭塞部位有关,利用CTA提示的颈动脉闭塞残端的形状、颈动脉钙化情况、Willis环的闭塞形状和LMC状态特征的联合诊断方法可有效地对不同部位的急性ICA闭塞进行诊断,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以发作性双眼睑无力、头颈颤搐为表现伴快速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发作性睡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庆 郑昭时 +1 位作者 黄贤会 刘松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64-366,共3页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以不可控制的睡眠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可伴有猝倒、睡眠相关性幻觉、睡眠瘫痪,也可伴有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eye-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以不可控制的睡眠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可伴有猝倒、睡眠相关性幻觉、睡眠瘫痪,也可伴有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eye-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夜间睡眠障碍。猝倒发作症状复杂多样,容易被忽视和误诊。分享1例以发作性双眼睑无力、头颈颤搐为特点的发作性睡病,同时伴快速动眼睡眠期行为障(RBD)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猝倒改良分期 眼睑无力 头颈颤搐 快速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
下载PDF
宝石CT低剂量对比剂能谱成像联合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艳玲 肖太星 +1 位作者 张丽红 黄贤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2221-2223,2227,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低对比剂用量肺碘基图成像联合CTP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肺栓塞患者,所有患者都经临床确诊且行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对上述37例患者分别由2名高级职称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图像... 目的探讨能谱CT低对比剂用量肺碘基图成像联合CTP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肺栓塞患者,所有患者都经临床确诊且行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对上述37例患者分别由2名高级职称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图像分析,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能谱成像和CTPA+能谱的方法,分别记录观察到的栓子数量、发生部位。分别获取栓塞区与对照区的碘基值及CT值,通过配对t检验观察低灌注区与正常区之间碘含量及CT值间的差异。结果 37例肺栓塞患者,CTPA法、能谱成像和CTPA+能谱分别检出栓子208个、235个、246个,肺叶及以上动脉栓子34个、34个、34个,肺段动脉栓子90个、97个、103个,肺亚段及以下动脉栓子84个、104个、109个。CTPA+能谱分析在检测肺段和亚段及以下栓子方面有明显优势(P<0.01),栓塞区与对照区的碘基值分别为4.46±4.85,21.62±4.40,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CT值分别为-817.52±81.21,-805.89±78.16,二者无明显差异(P=0.289)。结论 CTPA+能谱方法在检测肺动脉栓子方面有明显优势,肺栓塞区域的碘基值较CT值更能反映肺部血流灌注情况,CTPA+能谱方法将成为肺栓塞早期诊断的可靠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低剂量对比剂 肺栓塞 碘基物质图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间质瘤的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勇 黄贤会 张丽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6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12年2月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GIST病例1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18例中发生于胃部9例,肠...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12年2月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GIST病例1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18例中发生于胃部9例,肠道9例。肿块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良性4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均匀强化;交界性6例;恶性8例,密度不均,内见低密度液化坏死区。结论多层螺旋CT (MSCT )可以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密度、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其定位、定性及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64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丽红 黄贤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64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确诊率。方法:收集2008~2010年经手术或CT导引下穿刺病理证实的PSH 10例,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10例中,呈圆形5例,椭圆形3例,类三角形2例;肿瘤边缘清晰,仅3例病灶...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64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确诊率。方法:收集2008~2010年经手术或CT导引下穿刺病理证实的PSH 10例,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10例中,呈圆形5例,椭圆形3例,类三角形2例;肿瘤边缘清晰,仅3例病灶可见浅分叶;6例肿瘤密度均匀,4例病灶内部或边缘见点状钙化,3例病灶周边可见"含气裂隙征"。10例均行增强扫描,4例呈斑片样强化,5例肿瘤呈均匀一致性明显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病灶内部密度均匀;4例肿瘤边缘肺门侧见"贴边血管征",3例肿瘤周围可见磨玻璃样密度。结论:64层螺旋CT层厚薄,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和增强扫描的时间分辨力高,可以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微钙化及强化特征,确诊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CT诊断
15
作者 黄贤会 张丽红 李勇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5期561-562,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星形细胞瘤CT表现。结果:CT表现于右颞叶皮层区8例,左颞叶皮层区4例,右颞叶、双额叶及左顶叶多发肿瘤1例,脑干4例。小脑半球8例,平扫呈大小不等片状低密... 目的:探讨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星形细胞瘤CT表现。结果:CT表现于右颞叶皮层区8例,左颞叶皮层区4例,右颞叶、双额叶及左顶叶多发肿瘤1例,脑干4例。小脑半球8例,平扫呈大小不等片状低密度影或囊状影,形态不规则,边缘欠清晰,强化扫描呈不同程度条、片状强化或无强化。结论:胶质瘤CT表现大多具有特征性,部分不典型病例经仔细分析研究CT征象大多能够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星形细胞瘤 CT 胶质瘤
下载PDF
心电图编辑在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丽红 李勇 +2 位作者 黄贤会 肖太星 常维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编辑在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8例检查前已知心律失常或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可预知的心律失常或心电信号异常消失患者的冠脉成像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与进行心电图编辑后图像质量进行对照。结... 目的:探讨心电图编辑在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8例检查前已知心律失常或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可预知的心律失常或心电信号异常消失患者的冠脉成像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与进行心电图编辑后图像质量进行对照。结果:38例中检查前发现心律失常6例,4例房性早搏,2例偶发性室性早搏,在扫描过程中突然出现窦性心动过速6例,室性早搏5例,房性早搏18例,房顫2例,1例为扫描过程中突然出现心电信号脱失。心电编辑前可评价冠脉节段占84.01%,心电编辑后可评价冠脉节段占93.08%,对心电图编辑前后可评价、不可评价冠脉节段运用2检验,得出P<0.05。结论:心电图编辑软件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增加检查成功率,扩大无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电图编辑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丽红 黄贤会 +1 位作者 李勇 常维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7期845-848,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64-slice 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及支架置入术、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曲面重建、多平面重...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64-slice 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及支架置入术、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其中30例患者近期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120例患者可评价冠脉节段1377个,可满足诊断的冠脉节段1341个,占97.39%。30例患者近期行CCA检查,MSCTCA诊断冠脉狭窄节段103个与CCA相符,占88.03%,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与CCA符合率分别为77.8%、93.3%、91.6%、77.8%,得出64SCTCA诊断冠脉狭窄敏感性97.52%,特异性96.02%,阳性预测值95.16%,阴性预测值96.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成为筛查、排除冠状动脉病变及支架、搭桥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脑转移瘤的CT诊断(附42例分析)
18
作者 常维平 黄贤会 +1 位作者 任增光 张丽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1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脑转移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CT
下载PDF
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任增光 初继栋 +1 位作者 黄贤会 张丽红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10B期2880-2881,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AI诊断辅助在胸部CT诊断肺炎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
作者 李勇 黄贤会 张丽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03-0106,共4页
分析AI诊断辅助在胸部CT诊断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0例疑似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都进行CT检查,分别进行两次诊断,第一次采用医师人工阅片诊断,第二次采用AI诊断辅助。比较两种方式的肺炎检出率以及诊断效... 分析AI诊断辅助在胸部CT诊断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0例疑似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都进行CT检查,分别进行两次诊断,第一次采用医师人工阅片诊断,第二次采用AI诊断辅助。比较两种方式的肺炎检出率以及诊断效能。结果 通过AI辅助诊断减少了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AI诊断辅助的诊断效能比医师人工阅片诊断高,P<0.05。结论 较之于医师人工阅片诊断,AI阅片诊断辅助能极大程度地提高肺炎诊断的效率,检查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诊断辅助 胸部CT 肺炎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