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羽系拜城油鸡生长发育规律及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1
作者 姚洋 董伟 +5 位作者 李海英 赵晓钰 廖和荣 吴盈萍 王刚 黄贵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9-1267,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羽系拜城油鸡生长发育规律,为拜城油鸡的科学饲养管理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择0日龄健康的黑麻羽系、黄麻羽系和银灰羽系拜城油鸡雏鸡各200只(公母各半),测定并记录0~22周龄的体重,采用Logistic、Gomp... 【目的】研究不同羽系拜城油鸡生长发育规律,为拜城油鸡的科学饲养管理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择0日龄健康的黑麻羽系、黄麻羽系和银灰羽系拜城油鸡雏鸡各200只(公母各半),测定并记录0~22周龄的体重,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对拜城油鸡公、母鸡的体重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分析。【结果】10、14周龄黑麻羽系公鸡的体重显著高于银灰羽系公鸡的体重(P<0.05),12周龄黑麻羽系公鸡的体重显著高于黄麻羽系和银灰羽系公鸡的体重(P<0.05),16周龄黑麻羽系和黄麻羽系公鸡的体重极显著高于银灰羽系公鸡的体重(P<0.01),20、22周龄黑麻羽系和黄麻羽系公鸡的体重显著高于银灰羽系公鸡的体重(P<0.05);母鸡中,黄麻羽系母鸡的初生重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黑麻羽系和银灰羽系母鸡(P<0.05或P<0.01),6、8周龄黑麻羽系母鸡的体重显著高于银灰羽系母鸡的体重(P<0.05),20、22周龄龄黄麻羽系母鸡的体重显著高于银灰羽系母鸡的体重(P<0.05);3个羽系拜城油鸡的生长曲线均呈现“S”型;3个羽系公鸡均在第10周达到生长高峰,母鸡在第12周达到生长高峰;3种生长模型的拟合曲线与实际曲线基本吻合,Von Bertalanffy模型对公、母鸡的拟合效果最佳(R 2>0.998),黑麻羽系、黄麻羽系和银灰羽系公鸡的拐点周龄分别为8.629、9.389、8.947,拐点体重分别为858.207、911.107、842.681 g;母鸡的拐点周龄分别为7.946、8.619、7.936,拐点体重分别为635.543、679.577、609.097 g。【结论】不同羽系拜城油鸡的生长发育存在差异,3个羽系拜城油鸡公、母鸡的最优生长模型均为Von Bertalanffy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城油鸡 发育规律 生长曲线 拟合曲线 生长模型
下载PDF
拜城油鸡高、低皮脂群体间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肌肉风味物质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姚洋 赵晓钰 +8 位作者 李海英 董伟 廖和荣 王刚 黄贵杰 吴盈萍 李家辉 姚莹莹 王玲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197,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拜城油鸡高低皮下脂肪沉积群体间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为拜城油鸡的专门化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同批次的22周龄拜城油鸡,筛选皮下脂肪厚度具有极显著差异... 本研究旨在探讨拜城油鸡高低皮下脂肪沉积群体间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为拜城油鸡的专门化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同批次的22周龄拜城油鸡,筛选皮下脂肪厚度具有极显著差异的群体(高皮下脂肪沉积群体FH组,低皮下脂肪沉积群体FL组),测定并分析2组间的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屠宰性能方面,FH组的腹脂重、腹脂率和皮下脂肪厚均极显著高于FL组,半净膛率、腿肌重和腿肌率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FL组;在肉品质方面,FH组胸肌的红度和黄度,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FL组,胸肌的剪切力显著低于FL组;在肌肉氨基酸含量方面,FH组腿肌的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L组;在肌肉脂肪酸含量方面,FH组胸肌的棕榈油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FL组,腿肌中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等9种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FL组。综上,拜城油鸡的皮下脂肪沉积量对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有显著影响,较高的皮下脂肪沉积量会对拜城油鸡的屠宰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但会使胸肌的肉质更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胸肌的肉色。同时,皮下脂肪沉积量高的拜城油鸡的腿肌肌内脂肪、丝氨酸和肌肉脂肪酸含量更高,鲜味更强,肉品风味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城油鸡 皮下脂肪 肉品质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30MVA锰硅矿热炉负压控制数值模拟
3
作者 黄贵杰 李立清 +4 位作者 刘峥 张纯 范耀煌 袁国华 黄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319-4327,共9页
为了研究30MVA锰硅封闭矿热炉负压控制问题,建立矿热炉三维kε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出口压力、缝隙宽度和负荷下矿热炉漏风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炉内压降随着缝隙宽度和负荷增大而增大;当出口压力一定时,漏风系数随着负荷增大而... 为了研究30MVA锰硅封闭矿热炉负压控制问题,建立矿热炉三维kε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出口压力、缝隙宽度和负荷下矿热炉漏风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炉内压降随着缝隙宽度和负荷增大而增大;当出口压力一定时,漏风系数随着负荷增大而减小;当负荷一定时,漏风系数随着出口压力减小而增大。得出不同负荷和缝隙宽度下,矿热炉出口压力的负压控制范围;当负荷为66.7%,缝隙宽度小于1.0 cm时,出口压力建议维持在15~10 Pa范围内;当负荷为100.0%,缝隙宽度小于1.0 cm时,出口压力建议维持在25~20 Pa范围内;当负荷为133.3%,缝隙宽度小于1.5 cm,出口压力建议维持在45~35 Pa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热炉 出口压力 缝隙宽度 漏风系数 负压控制
下载PDF
环栅喷淋泡沫塔欧拉–离散相模型三相除尘模拟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立清 胡蔷 +1 位作者 黄贵杰 叶恒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7,共10页
采用欧拉(Euler)多相流模型与离散相模型(discretephase model,DPM)对脱硫除尘实验装置内部的气液固三相流流动进行三维湍流数值分析。在Euler坐标系中采用双流体模型来表述气液两相的相互耦合,同时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中考察颗粒的运动,... 采用欧拉(Euler)多相流模型与离散相模型(discretephase model,DPM)对脱硫除尘实验装置内部的气液固三相流流动进行三维湍流数值分析。在Euler坐标系中采用双流体模型来表述气液两相的相互耦合,同时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中考察颗粒的运动,把烟尘颗粒对气液两相的影响耦合于双流体模型中。通过对流场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实验验证,得出此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分析脱硫除尘塔内部流场流动,得出气液固三相流特征,为脱硫模拟及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得出脱硫除尘塔除尘效率与颗粒粒径、进气风速、喷淋液气比等参数的相互关系;得出脱硫除尘塔进出口压差与烟气流量、液气比、烟尘浓度等参数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 离散相模型 三相流 雷诺应力模型 除尘效率 装置阻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组分颗粒轨道模型氨法脱硫过程仿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立清 张纯 +2 位作者 黄贵杰 刘铮 马卫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741-5749,共9页
将双膜理论、亨利定律、NH3与SO2间的化学反应通过自定义函数(UDF)的方法导入Fluent多组分液滴模型,计算氨法脱硫塔喷淋过程的脱硫效率。旋流烟气采用RNG k-ε模型,喷淋液滴采用颗粒轨道模型(discrete Particle model,DPM),应用PIS... 将双膜理论、亨利定律、NH3与SO2间的化学反应通过自定义函数(UDF)的方法导入Fluent多组分液滴模型,计算氨法脱硫塔喷淋过程的脱硫效率。旋流烟气采用RNG k-ε模型,喷淋液滴采用颗粒轨道模型(discrete Particle model,DPM),应用PISO算法对传质、流动过程进行压力-速度耦合的非稳定计算。计算结果显示:脱硫效率计算值与实验值误差在10%以内;随喷淋液气比增大、喷淋液温度及入口烟气中SO2浓度的降低,脱硫效率升高;喷淋液初始温度从40升高至50℃时,脱硫效率从91%迅速降至80%;在脱硫塔液气比较低时,增大液气比(0.5~1.8 L/m^3)能明显提高脱硫效率(65%~93%);当进口SO2浓度从1 208升高到4 832 mg/m^3时,在塔高平面上,壁面与外塔中间区域的浓度差(300~1 050 mg/m^3)增大,不均匀性增强。Fluent传质反应模型能综合反映不同工况下脱硫塔运行状况,指导设备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硫 Euler-Lagrange坐标系 多组分传质液滴模型 环栅喷淋泡沫塔 流体计算
下载PDF
矿热炉塌料过程中烟尘扩散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立清 黄贵杰 +3 位作者 祝培旺 胡蔷 何锁盈 刘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6-365,共10页
以铁合金生产车间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车间内矿热炉生产过程中塌料事故的烟尘扩散规律进行非稳态的数值模拟。对连续相和离散相,分别采用标准k~ε模型和DPM模型,分析不同风速和风向的烟尘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风速在2 m/... 以铁合金生产车间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车间内矿热炉生产过程中塌料事故的烟尘扩散规律进行非稳态的数值模拟。对连续相和离散相,分别采用标准k~ε模型和DPM模型,分析不同风速和风向的烟尘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风速在2 m/s以下时,南风能更有效地排除烟尘,并且风速越大,清洁作用越明显;当塌料事故结束时,不论何种风速或风向,车间内烟尘污染面积达到最大;在300 s且无风时最大烟尘质量浓度是风速为4 m/s时的36.6倍;车间内的死角是烟尘最难排出的地方,北风风速为0.2 m/s的最大停留时间长达4 80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热炉 塌料 Fluent软件 烟尘扩散 非稳态
下载PDF
活性炭变压吸附二氧化硫的传热传质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峥 李立清 +1 位作者 黄贵杰 姚小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59-1966,共8页
采用两床五步式变压吸附工艺,研究活性炭固定床变压吸附处理SO2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规律和脱附状态下脱附气的浓缩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吸附高度的温度曲线随变压吸附循环的周期数改变而变化。在实验条件下,传质区主要集中在高... 采用两床五步式变压吸附工艺,研究活性炭固定床变压吸附处理SO2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规律和脱附状态下脱附气的浓缩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吸附高度的温度曲线随变压吸附循环的周期数改变而变化。在实验条件下,传质区主要集中在高度H=0.08~0.15 m处;随着吸附柱高度的增加,气相组分物质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并且在400个周期以后开始达到稳定。在床层高度0.60 m以上没有SO2气体存在。SO2在吹扫脱附阶段和真空脱附阶段的不同脱附时刻的脱附气浓缩率均随变压吸附过程先快速升高,然后趋于稳定,当达到稳定时,SO2的脱附气浓缩率随脱附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实验条件下,变压吸附各阶段的最佳时长如下:均压段为3 s,吸附段为170 s,吹扫脱附设为15 s,真空脱附为180 s;脱附气的SO2平均浓缩率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温度 气相质量浓度 脱附气 浓缩率
下载PDF
矿热炉塌料事故CO扩散非稳态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立清 黄贵杰 +4 位作者 胡蔷 刘峥 范耀煌 袁国华 黄燕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86,共8页
建立了铁合金车间自然通风三维k~ε模型,在动量方程中考虑浮力影响,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车间内风流组织和矿热炉塌料事故下的CO非稳态扩散.结果表明:各呼吸面的风流结构可分为主流区、涡流区和停滞区,在烟囱附近存在涡流分布,在主流... 建立了铁合金车间自然通风三维k~ε模型,在动量方程中考虑浮力影响,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车间内风流组织和矿热炉塌料事故下的CO非稳态扩散.结果表明:各呼吸面的风流结构可分为主流区、涡流区和停滞区,在烟囱附近存在涡流分布,在主流出口边壁处存在停滞区;分析了不同风向和风速下不同通风时刻CO的迁移过程和分布规律,CO浓度在主流卷吸作用下从涡流中心向周围逐渐降低;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通风时间跟风速呈指数下降关系,为铁合金车间通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间 CFD模拟 CO扩散 呼吸面 通风时间
下载PDF
Adsorp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n three activated carbon samples:Effect of pore structure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立清 宋剑飞 +3 位作者 姚小龙 黄贵杰 刘峥 唐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530-3539,共10页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pore structure on the adsorp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three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 samples were chosen. The fixed-bed thermostatic adsorptio...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pore structure on the adsorp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three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 samples were chosen. The fixed-bed thermostat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where toluene, acetone, and 1, 2-dichloroethane acted as adsorbents. Then, the incidence relat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activated carbon pore structure was analyzed. After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ver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fractal theory and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e diameter gradient is helpful for strengthening the intemal diffusion.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adsorption of organic gases tends to be selective, and the positions of toluene, acetone and 1, 2-dichloroethane adsorbed on the activated carbon are mainly in the ranges of 1.27-1.49 nm, 0.67-0.84 nm and 1.39-1.75 nm,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activated carbon pore volume can accurately explain the spreading process of the adsorbents in the activated carb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DSORPTION pore structure SELECTIVITY
下载PDF
东莨菪碱抢救有机磷中毒“莨菪化”的探讨
10
作者 黄贵杰 《吉林医学信息》 1997年第10期3-4,共2页
关键词 东莨菪碱 有机磷中毒 莨菪化 临床指征
下载PDF
新型离心式脱硫塔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立清 胡蔷 +1 位作者 黄贵杰 叶恒棣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196-3204,共9页
利用FLUENT软件和SIMPLE算法对新型旋流脱硫塔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气相采用了RSM湍流模型,颗粒相采用了Lagrange坐标系下的随机轨道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气相流场具有强旋流特性;喷射液滴的直径、喷淋量和烟气流速影响... 利用FLUENT软件和SIMPLE算法对新型旋流脱硫塔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气相采用了RSM湍流模型,颗粒相采用了Lagrange坐标系下的随机轨道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气相流场具有强旋流特性;喷射液滴的直径、喷淋量和烟气流速影响其在塔内的分布:喷射液滴粒径越大、喷射量越小、烟气流速越大,入口段降温越少;塔体上方截面平均浓度随液滴粒径的增加而降低,随液气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烟气流速的增加会先增加至最高值然后降低。喷淋液滴在其他运行参数不变时,平均粒径范围为0.5~1 mm,会对进口烟气起到较好的净化与降温的作用,并使塔体上方喷淋液滴在截面z=4.15 m处浓度分布均匀且覆盖率高;在保证液滴粒径较小时,通过降低烟气流速或增加喷淋量可提高液滴喷淋覆盖率,使得烟气与喷淋充分接触。计算得到的气相流场分布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为进一步优化分离器结构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M 气液两相流 液滴轨迹 浓度分布 数值模拟 李立清(1966一) 教授 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工作.E—mail:liqingli@hotmail.eo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