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定量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前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刘凤菊 濮欣 黄连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定量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前后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首次采用TEVAR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的105例患者,TEVAR前3日内及术后1、3、6... 目的 探讨超声定量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前后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首次采用TEVAR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的105例患者,TEVAR前3日内及术后1、3、6个月完成主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TEVAR前后24 h内完成主动脉超声检查,记录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依据SMA受累形式分组:动力型缺血:SMA开口于小真腔组。静力型缺血:A组:SMA开口于假腔,开口水平未见再破口;B组:SMA开口于假腔,开口水平可见再破口;C组:SMA开口于假腔,骑跨真假腔;D组:SMA开口于假腔,夹层形成,真腔供血为主;E组:SMA开口于假腔,夹层形成,假腔供血为主。术前术后血流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小真腔组、D组术后收缩期峰值(PSV)、血流量(VolFlow)增加,B组术后平均舒张流速(MDV)减少、VolFlow增加,E组术后VolFlow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监测主动脉夹层所致肠系膜缺血的血流动力学演变进程,为关口前移防治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脏器灌注不良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被引量:29
2
作者 黄连军 蒋世良 +2 位作者 赵世华 杨建国 戴汝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作用。方法  2 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2 6例置入鸟巢式滤器 ,2例置入SimonNitinol滤器。结果滤器全部安全置入肾静脉下方的下腔静脉内。 2 7例随访 ...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作用。方法  2 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2 6例置入鸟巢式滤器 ,2例置入SimonNitinol滤器。结果滤器全部安全置入肾静脉下方的下腔静脉内。 2 7例随访 2~ 34个月 ,滤器无移位 ,15例不伴有肺动脉血栓栓塞者无肺栓塞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下腔静脉 滤器植入术
下载PDF
肺动静脉瘘的放射学诊断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连军 蒋世良 +2 位作者 徐仲英 赵世华 戴汝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87-489,共3页
目的 评价X线平片和心血管造影在肺动静脉瘘 (PAVMs)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总结 3 0例肺动静脉瘘病例 ,重点分析X线平片和心血管造影特征表现。结果 囊状肺动静脉瘘 2 1例 ,弥漫型肺小动静脉瘘 9例。 2 1例囊状肺动静... 目的 评价X线平片和心血管造影在肺动静脉瘘 (PAVMs)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总结 3 0例肺动静脉瘘病例 ,重点分析X线平片和心血管造影特征表现。结果 囊状肺动静脉瘘 2 1例 ,弥漫型肺小动静脉瘘 9例。 2 1例囊状肺动静脉瘘中 19例具有典型X线平片征象 ,弥漫型肺小动静脉瘘均无典型X线平片征象。肺动脉造影均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部位、大小及范围。结论 X线平片对囊状PAVMs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弥漫型肺小动静脉瘘诊断受限。肺动脉造影能详尽反应本病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瘘 X线平片 肺动脉造影 诊断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Amplatzer法封堵治疗的临床应用──12例初步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黄连军 蒋世良 +6 位作者 赵世华 徐仲英 郑宏 张戈军 金敬琳 张庆桥 戴汝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PH)的初步疗效。方法:对 12例(女 9例,男 3例)PDA合并 SPH患者实施封堵治疗。其中10例采用 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PH)的初步疗效。方法:对 12例(女 9例,男 3例)PDA合并 SPH患者实施封堵治疗。其中10例采用 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2例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结果:全组12例PDA封堵器均放置成功。11例PDA封堵后30分至1小时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均明显降低。1例封堵术后即刻肺动脉压无变化。术后36小时彩色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明显下降,封堵术后30分降主动脉造影,无残余分流9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全组术后24~48小时彩色多普勒检查,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均完全消失。无重要并发症发生。随访1~24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症状改善,11例心脏缩小,无1例发生再通。 结论:采用 Amplatzer法封堵治疗 PDA合并 SPH,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AMPLATZER法 肺动脉高压 治疗 临床应用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覆膜血管内支架种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7
5
作者 黄连军 孙立忠 +5 位作者 朱俊明 俞飞成 张岩 杨剑 程卫平 蒋世良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种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疗效。方法86例B型主动脉夹层,男7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岁(29~74岁)岁。术前行CT增强扫描(部分病例为MRI检查)及DSA检查,选用大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植入后...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种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疗效。方法86例B型主动脉夹层,男7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岁(29~74岁)岁。术前行CT增强扫描(部分病例为MRI检查)及DSA检查,选用大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植入后即刻行DSA检查。随访采用EBCT增强扫描。结果覆膜血管内支架种植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77例无内漏,9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急性腹腔内脏供血障碍中毒性休克者,覆膜支架种植术后虽然供血改善,但中毒症状未改善,最终死于中毒性休克。术后随访: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术后造影9例有内漏者,无加重,12例患者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余者夹层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1例术后30天支架远端形成假性动脉瘤死亡。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种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部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血管内支架 介入治疗 支架种植 B型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与局部浸润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连军 陈永杰 +4 位作者 李扬 陈国庆 高涵 胡克石 冯泽国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667-670,674,共5页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下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 ACB)与局部浸润镇痛(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L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下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 ACB)与局部浸润镇痛(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L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单侧TKA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CB组[ACB联合持续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和LIA组(关节周围局部浸润联合静脉PCA),每组40例。于术后4 h、8 h、12 h、24 h、48 h观察患者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记录患者术后首次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48 h主、被动屈膝角度以及术后48 h血清CRP及IL-6水平,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药物地佐辛的使用量。结果术后12h、24 h,ACB组运动VAS评分低于LIA组(P <0.05);术后24 h,ACB组主、被动屈膝角度大于LIA组(P <0.05),下床时间早于LIA组(P <0.05),术后补救镇痛药物地佐辛的使用率也低于LIA组(P <0.05);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CB对TKA术后动态的镇痛效果优于LIA组,降低了地佐辛的使用量,促进患者早期下床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局部浸润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 镇痛
下载PDF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连军 薛玉国 +3 位作者 黄小勇 郭曦 李铁铮 韩晓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00-704,共5页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其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3~78岁,平均(66.7±11.0)岁...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其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3~78岁,平均(66.7±11.0)岁。术前均行影像学仔细评估,采用切开或直接穿刺的方式置人覆膜支架隔绝瘤体。9例共置入20枚覆膜支架(其中1例采用“开窗”支架,5例采用一体式分叉型支架,3例采用直筒型支架)。术后1,3,6及12个月均行CTA复查,观察有无内漏,瘤腔是否完全血栓化。结果:9例均成功地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100%(9/9)。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1—23个月,1例术后1.5个月因感染复发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5个月死于呼吸衰竭,余患者瘤腔均完全血栓化。随访期间病死率11.1%(1/9),并发症发生率22.2%(2/9)。结论:采用覆膜支架植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近期疗效安全可靠,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 假性动脉瘤 覆膜支架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连军 俞飞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S1期25-30,共6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带膜支架 支架植入 假腔 腔内治疗 内膜撕裂 支架直径 主动脉瓣返流 内膜片 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规范化讨论 被引量:9
9
作者 黄连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71-572,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肺动脉 主动脉 先天性心脏病 左心房 常见 出生后 胎儿期 肺循环 正常
下载PDF
心理暗示对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连军 秦晓辉 《海军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61-362,共2页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及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麻醉科术...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及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麻醉科术前访视患者时,通常会和患者沟通围术期的各种问题,比如说术后可能发生恶心呕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暗示 术后 恶心 呕吐
下载PDF
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98-699,共2页
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复合治疗。介入治疗又称为腔内治疗(endovascularaorticrepair,EVAR),1991年Parodi等首先报道了应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1994年主动脉腔内修... 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复合治疗。介入治疗又称为腔内治疗(endovascularaorticrepair,EVAR),1991年Parodi等首先报道了应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1994年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首次被应用于治疗胸主动脉瘤,1999年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被报道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发展迅速,业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创新决定未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连军 蒲俊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59-159,共1页
过去的50多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生存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是医患双方对于医学发展的共同追求。半个多世纪以前,许多天才的心脏病学家,就已经开始尝试对先心病进... 过去的50多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生存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是医患双方对于医学发展的共同追求。半个多世纪以前,许多天才的心脏病学家,就已经开始尝试对先心病进行介入治疗。从1953年Rubio应用钢丝导管切割狭窄的肺动脉瓣,到1966年Rashkind应用球囊扩张导管进行房间隔造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述评
下载PDF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连军 秦晓辉 《海军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38-239,242,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50例足部手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刺激仪经臀下入路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辅...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50例足部手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刺激仪经臀下入路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辅助神经刺激仪行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2组穿刺成功后均注入0.4%罗哌卡因25 ml,观察2组患者的穿刺次数(2.5±1.0)次、药物起效时间(14.2±6.1)min以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次数、药物起效时间均明显小于神经刺激仪引导组(P<0.01),但2组麻醉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中,穿刺次数、药物起效时间优于单纯使用神经刺激仪麻醉,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坐骨神经阻滞
下载PDF
JOSTENT支架在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疾患中的应用
14
作者 黄连军 蒋世良 +3 位作者 赵世华 徐仲英 郑宏 戴汝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评价JOSTENT支架在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或梗阻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9例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或梗阻性病变的患者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其中腹主动脉 1例 ,锁骨下动脉 3例 ,髂骨下动脉 3例 ,髂动脉 5例 ,共置入JOSTENT... 目的 评价JOSTENT支架在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或梗阻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9例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或梗阻性病变的患者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其中腹主动脉 1例 ,锁骨下动脉 3例 ,髂骨下动脉 3例 ,髂动脉 5例 ,共置入JOSTENT支架 11枚。结果  11枚支架均顺利置入动脉狭窄段。支架置入术后 ,狭窄的血管腔明显改善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疗效满意。随访 1~ 2 0个月 ,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 采用JOSTENT支架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或梗阻性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狭窄 支架 周围动脉狭窄 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在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
15
作者 黄连军 蒋世良 +3 位作者 赵世华 徐仲英 金敬琳 戴汝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在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中的作用。  方法 :对 2 7例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的患者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其中腹主动脉 5例 ,锁骨下动脉5例 ,无名动脉 1例 ,肾动脉 2例 ,髂股动脉 14例 ...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在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中的作用。  方法 :对 2 7例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的患者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其中腹主动脉 5例 ,锁骨下动脉5例 ,无名动脉 1例 ,肾动脉 2例 ,髂股动脉 14例 ,共 3 1支病变血管置入血管内支架 3 6枚。  结果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随访 1~ 3 6个月 (平均 8个月 ) ,2例髂动脉分别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及 12个月发生再狭窄。余动脉均保持通畅。  结论 :采用血管支架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 ,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置入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现状及展望
16
作者 黄连军 蒲俊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779-779,共1页
20世纪90年代,人类完成了第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相较于腹主动脉瘤外科根治术,EVAR手术用极微小的损伤解决了临床重大难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震撼,该术式不仅大大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治疗周期,同时使一些高龄、高危及不耐受... 20世纪90年代,人类完成了第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相较于腹主动脉瘤外科根治术,EVAR手术用极微小的损伤解决了临床重大难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震撼,该术式不仅大大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治疗周期,同时使一些高龄、高危及不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得到了治疗的机会。但是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总会伴随着争议,EVAR手术也不例外,腹主动脉瘤外科根治术和EVAR手术哪个优点多,也不断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腹内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住院医师心血管介入治疗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17
作者 黄连军 《中国医药》 2013年第7期1021-1022,共2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为医院重点。教学方面,除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培养任务外,还是北京住院医师培训轮转基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为医院重点。教学方面,除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培养任务外,还是北京住院医师培训轮转基地、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心血管及外周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因此住院医师心血管介入治疗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安贞医院格外重要。本科在住院医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培训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 住院医师 技能培训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 被引量:100
18
作者 蒋世良 黄连军 +8 位作者 徐仲英 赵世华 凌坚 郑宏 张戈军 张岩 戴汝平 刘延玲 王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2 318例4种常见先心病施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850例(PDA封堵术组);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818例(ASD封堵术组);肺动...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2 318例4种常见先心病施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850例(PDA封堵术组);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818例(ASD封堵术组);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548例(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02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组)。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34例严重并发症和2例死亡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7%(34/2 318),其中PDA封堵组为1.41%(12/850);ASD封堵组为1.47%(12/818);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为0.91%(5/548);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组为4.90%(5/102)。总死亡率为0.09%(2/2 318),均为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占0.36%(2/548);紧急手术为0.35%(8/2 318),择期手术为0.13%(3/2 318)。 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的非手术方法。术后应作严格随访,尤其警惕ASD封堵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并发症 介入治疗 封堵术 肺动脉瓣 先心病 ASD 球囊成形术 严格 结论 目的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多种重建方法在腹主动脉瘤术前影像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黄小勇 黄连军 +3 位作者 濮欣 董继伟 李杰 晏子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多种重建方法对腹主动脉瘤(AAA)进行术前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共75例AAA患者的MSCTA资料,并对比分析其中61例成功实施血管腔内修复(EVAR)术患者的MSCT...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多种重建方法对腹主动脉瘤(AAA)进行术前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共75例AAA患者的MSCTA资料,并对比分析其中61例成功实施血管腔内修复(EVAR)术患者的MSCTA及术中DSA资料。应用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分别测量EVAR术相关各解剖学数据,并对照DSA测量数据,比较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结果①12例(12/75,16.0%)行外科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2/75,2.7%)临床定期随诊,未行手术治疗,61例(61/75,81.3%)行EVAR术治疗。②行EVAR术治疗的61例患者中,Ⅰ型仅2例(3.2%,2/61);Ⅱ型44例(72.3%,44/61),其中Ⅱa型27例、Ⅱb型11例、Ⅱc型6例;Ⅲ型15例(24.5%,15/61)。③对比61例行EVAR术病例的术中DSA数据和MSCTA数据,近端瘤颈长度、内径,瘤体长度,远端瘤颈长度、内径,髂总动脉长度、内径等各测量值差异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6~0.427,P=0.653~0.999),以DSA测量值为参考标准,应用Bland And Altman方法计算3种重建方法测量数值的偏倚在0.00~1.70。结论采用VRT重建图像观察AAA与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关系,MPR重建图像测量血管内径,MIP重建图像测量血管长度和血管走行角度,CPR重建图像观察血管及分支管腔内及管壁情况,合理应用MSCTA多种重建方法可以准确、直观显示AAA的形态学变异、腔内精确结构及分支血管关系,精确测量AAA与治疗相关的主要径线,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腹部 计算机断层 腔内隔绝术 测量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高风险腹主动脉瘤 被引量:16
20
作者 禹纪红 黄连军 +2 位作者 蒋世良 金敬琳 孙立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外科高风险腹主动脉瘤(A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1例AAA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按国际血管外科/心血管外科(SVS/ISCVS)手术风险评估方法分级,1级(较低风险)30例,2~3级(高风险)21例。根据术前CT及DSA资料合理选择支... 目的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外科高风险腹主动脉瘤(A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1例AAA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按国际血管外科/心血管外科(SVS/ISCVS)手术风险评估方法分级,1级(较低风险)30例,2~3级(高风险)21例。根据术前CT及DSA资料合理选择支架。术后定期临床及CT影像随访,观察并发症及瘤体形态学变化。结果覆膜支架均顺利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及术后30 d无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9.1±20.5)个月,死亡1例(术后36 d),死因不详。主要并发症5例(9.8%),包括分支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股动脉切口局部并发症2例(血栓形成及淋巴管瘘),支架单臂脱位导致内漏增多1例。术后少量内漏10例(19.6%),其中5例随访期自行消失。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AAA,特别是外科高风险患者,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 支架 腔内的 内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