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退耕方式与年限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1
作者 严婉莹 扈晓碟 +2 位作者 黄金权 肖银屏 肖海兵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过程,明确退耕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是提升土壤碳汇能力的重要前提。以黄土高原20 a耕地、退耕3、6、10 a的苹果园与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样地2018年7-12月的土壤呼吸...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过程,明确退耕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是提升土壤碳汇能力的重要前提。以黄土高原20 a耕地、退耕3、6、10 a的苹果园与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样地2018年7-12月的土壤呼吸速率,估算其温度敏感性,并应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明确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撂荒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苹果园则与之相反。监测期间撂荒地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2.73~4.65μmol·m^(-2)·s^(-1),苹果园为1.07~3.13μmol·m^(-2)·s^(-1),退耕3 a和6 a撂荒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苹果园(P<0.05)。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变化范围为1.477~4.055,不同退耕方式间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并无显著差异。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共解释了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34.4%的变化;相比于化学和生物因子,土壤水分与温度等物理因子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表明,退耕后短期内(0~6 a),苹果园的固碳潜力更大,但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6 a),撂荒地更有利于土壤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
下载PDF
水力侵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金权 程冬兵 +4 位作者 王志刚 刘纪根 张冠华 孙蓓 张平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32,共6页
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对于准确评估土壤侵蚀的碳"源/汇"角色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侵蚀作用对全球碳循环格局产生的影响,阐明了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动态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从水蚀作用下土壤碳循环格局以及有机碳库动... 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对于准确评估土壤侵蚀的碳"源/汇"角色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侵蚀作用对全球碳循环格局产生的影响,阐明了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动态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从水蚀作用下土壤碳循环格局以及有机碳库动态过程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而深入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系列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分析认为,以微生物为切入点进行侵蚀作用下的碳矿化研究将有助于从机理层面解决侵蚀在土壤碳循环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此外,运用模型模拟的方法全面考察水力侵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库动态机制,将是今后侵蚀作用下土壤碳循环研究中亟待开展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 土壤有机碳 碳循环 动态机制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陇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格局及分区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金权 程冬兵 +2 位作者 赵健 张冠华 张平仓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6-39,共4页
陇南土石山区是长江上游典型的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经过国家"长治"工程多年治理,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该区水土流失面积大,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综合治理任重道远。在分析陇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空间分异... 陇南土石山区是长江上游典型的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经过国家"长治"工程多年治理,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该区水土流失面积大,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综合治理任重道远。在分析陇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空间分异格局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先进理念,研究探索了该区水土流失分区防治对策。研究认为,陇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分区治理本质取决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受自然地理环境的约束限度。当前,注重分区防治战略规划,保障经费及人力投入,并形成长效机制,是保障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重中之重,更是巩固"长治"工程巨大成就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分区治理 长治工程 土石山区 长江上游
下载PDF
基于SQL Server+ SDE的综合农业环境数据库建设机制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金权 李忠武 +3 位作者 曾光明 王振兴 罗霄 任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86-92,共7页
针对现阶段我国精准农业和数字农业发展的需求,整合当前较为先进的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数据库技术和3S技术等技术手段,研究提出建设区域性综合农业环境数据库的优化技术组合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区域性综合农业环境数据库的性... 针对现阶段我国精准农业和数字农业发展的需求,整合当前较为先进的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数据库技术和3S技术等技术手段,研究提出建设区域性综合农业环境数据库的优化技术组合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区域性综合农业环境数据库的性能优化策略,同时给出了数据库部分实例功能与整体效果评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Ice混合层次空间数据库引擎+SQLServer2000农业环境数据库建设技术理论,在针对农业环境数据信息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优化了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农业数据统一存储机制,提高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农业环境信息数据间的协调性能与互操作性能;基于Ice混合层次空间数据库引擎、优化空间数据模型的运用,也为区域农业环境信息的深度挖掘与高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农业环境数据库 建设 SDE SQL SERVER 优化
下载PDF
洞庭湖区农业环境信息数据库建设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金权 李忠武 +2 位作者 王振兴 任平 曾光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71,共5页
针对当前洞庭湖区农业环境信息组织相对滞后的现状,基于ArcSDE+SQLServer2000的数据库构建理论,结合对洞庭湖区各类农业数据源进行标准化的数据整理分析与质量控制,阐述了基于优化构建理论为支撑进行综合农业环境信息数据库设计及实现... 针对当前洞庭湖区农业环境信息组织相对滞后的现状,基于ArcSDE+SQLServer2000的数据库构建理论,结合对洞庭湖区各类农业数据源进行标准化的数据整理分析与质量控制,阐述了基于优化构建理论为支撑进行综合农业环境信息数据库设计及实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理论为区域性农业环境信息数据库提供了全套完整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机制,在海量数据组织、复杂格式数据存储和数据互操作等核心技术问题上获得了优化,从而为区域性农业环境数据库建设提供了相对规范化与更加高效的理论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农业环境信息 优化理论 互操作
下载PDF
流域尺度水土保持系统化发展格局构建
6
作者 黄金权 孙蓓 +2 位作者 张平仓 胡波 程冬兵 《中国水利》 2019年第12期37-41,共5页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水土保持作为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的人类活动,必须坚持走系统化发展道路。基于现阶段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实际,立足于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水土保持作为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的人类活动,必须坚持走系统化发展道路。基于现阶段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实际,立足于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新成效的迫切需求,在充分探讨和论证基于流域尺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必要性及科学性基础上,提出走基于流域尺度的水土保持系统化发展之路,并从格局构建、保障措施及建设愿景上进行全面分析阐述,为现阶段流域管理保护及生态建设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流域尺度 系统治理 生态文明
下载PDF
红壤有机碳流失特征及其与泥沙径流流失量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雪 李忠武 +4 位作者 申卫平 郭旺 陈晓琳 张越男 黄金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473,共9页
通过野外微型径流小区模拟降雨试验,对坡面小区尺度水力侵蚀过程中物理运移土壤有机碳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 m×5 m径流小区持续降雨30 min后,大雨强(1.64 mm min-1)和小雨强(0.58 mm min-1)降雨条件下泥沙携带流失的有机碳... 通过野外微型径流小区模拟降雨试验,对坡面小区尺度水力侵蚀过程中物理运移土壤有机碳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 m×5 m径流小区持续降雨30 min后,大雨强(1.64 mm min-1)和小雨强(0.58 mm min-1)降雨条件下泥沙携带流失的有机碳总量分别为56.09 g和3.18 g,溶解于径流流失的有机碳总量分别为13.55 g和2.81 g。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有机碳流失的过程特征有显著影响。降雨强度越大,泥沙携带及溶解于径流的有机碳流失速率和总量也越大。大雨强泥沙有机碳富集比在产流发生后的18min内大于1,随后降至1以下。小雨强泥沙有机碳富集比始终小于1。大雨强径流有机碳浓度与径流量呈立方关系,小雨强有机碳流失量随径流量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大雨强泥沙有机碳含量与泥沙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立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 土壤有机碳 泥沙 径流 红壤
下载PDF
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特性及资源化利用潜力评价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建明 王志刚 +3 位作者 张长伟 刘晨曦 黄金权 张平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20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各类建设项目大量开展,加剧了人、地、资源之间的矛盾。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尤其是土石混合堆弃体不合理处置,不仅浪费大量的土(石)资源,还侵占大量土地,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滑坡、泥石流等... 20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各类建设项目大量开展,加剧了人、地、资源之间的矛盾。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尤其是土石混合堆弃体不合理处置,不仅浪费大量的土(石)资源,还侵占大量土地,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程等陆续开展,弃土弃渣资源化利用更是水土保持法的明确要求,因此开展弃土弃渣特性分析及资源化利用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现有资料为基础,预测我国目前已有的弃土弃渣量已接近400亿t;弃土弃渣的物质组成主要是土、砂和石块,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材料更易实现且成本低,更具资源化利用潜力。目前为止,针对弃土弃渣的管理和研究主要是从政策方面制定指导意见,对于实现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方法及潜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仍较薄弱。研究从弃土弃渣类型、现状、物质组成及利用潜力评价等方面总结分析,指明以土石混合为主的弃土弃渣实现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为生产建设单位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切实有效减少弃土弃渣产生及实现资源化再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土弃渣 理化特征 资源化利用 无废城市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不同地类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及与草本生物量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忠武 郭旺 +6 位作者 申卫平 黄金权 聂小东 王曙光 刘桂平 马文明 王亚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2,共7页
以南方红壤丘陵区荒地、松林、草地坡地小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草本生物量分布特征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与草本生物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 以南方红壤丘陵区荒地、松林、草地坡地小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草本生物量分布特征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与草本生物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水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以及草本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均有重要影响,其中草地坡面小区的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和草本生物量均高于荒地和松林小区;定量关系研究表明,影响荒地、松林和草地草本生物量的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别为DOC,ROC,DOC和MBC,其中荒地坡面DOC主要通过土壤有机碳(SOC)对草本生物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活性有机碳 草本生物量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标识指数与敏感性分析的洞庭湖滨湖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姜燕松 李忠武 +4 位作者 黄金权 赵新娜 张燕 黄斌 袁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6-742,共7页
以洞庭湖滨湖区城西垸为例,采用基于熵权的综合标识指数模型,探讨了滨湖区地下水中各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综合评价结果对各评价因子的敏感性程度,并针对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GBT 14848—1993《地下水水... 以洞庭湖滨湖区城西垸为例,采用基于熵权的综合标识指数模型,探讨了滨湖区地下水中各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综合评价结果对各评价因子的敏感性程度,并针对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GBT 14848—1993《地下水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研究区ρ(Pb)、ρ(Fe)、ρ(Mn)的超标率均达到67%,最差水质类别分别为劣Ⅴ类、Ⅳ类和Ⅴ类;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空间变异明显,其中湘江西支地下水污染最为严重,综合标识指数(4.126)最大,属于Ⅳ类水质,洞庭湖区次之,湘江东支地下水污染程度最轻(3.515),并且两支流地下水由上游至下游呈污染逐渐减轻的趋势;敏感性分析表明,综合评价结果对ρ(Pb)和ρ(Mn)的敏感性较强,敏感性系数分别为0.053 9和0.047 9,说明Pb、Mn是影响城西垸地下水水质变化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湖区 地下水 重金属 水质评价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ArcGIS Engine的水稻生产潜力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忠武 任平 +2 位作者 王振兴 黄金权 刘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6-81,共6页
针对以往作物模型都是基于单点进行研究而导致空间外推不理想、尺度上升困难等问题,根据水稻生产潜力模型和栅格计算的特点,将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综合利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在Visual Studio.NET 2005开发环境中嵌入ArcGIS Engin... 针对以往作物模型都是基于单点进行研究而导致空间外推不理想、尺度上升困难等问题,根据水稻生产潜力模型和栅格计算的特点,将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综合利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在Visual Studio.NET 2005开发环境中嵌入ArcGIS Engine组件.利用COM技术,遵照软件系统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水稻生产潜力动态预测系统.该系统使模型参数得到系统化处理,模型计算更加高效,分析更加精确,能较好地实现水稻生产潜力动态预测功能,同时对农业资源管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ARCGIS ENGINE 水稻生产潜力 农业信息系统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稻田土壤的肥力特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忠武 罗霄 +2 位作者 黄金权 叶芳毅 曾光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3-77,共5页
以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域宝洞裕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对比研究法探讨了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肥力状况,并采用模型综合评判法(INDEX模型)评价了稻田土壤的肥力水平.肥力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稻田土壤的养分质量分数相... 以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域宝洞裕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对比研究法探讨了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肥力状况,并采用模型综合评判法(INDEX模型)评价了稻田土壤的肥力水平.肥力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稻田土壤的养分质量分数相对其他两种母质较高,其表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达到32 g.kg-1以上,全量养分指标和有效养分指标也有同样的规律;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清夹泥水稻土综合肥力指数达到0.109 969,而紫色沙页岩冲积物仅为0.028 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母质 土壤肥力 评价
下载PDF
三种土壤质地工程堆积体坡面流速及产沙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建明 王一峰 +5 位作者 张长伟 王文龙 黄金权 王志刚 张冠华 白芸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35,共8页
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由于土壤质地、砾石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导致侵蚀过程流速及产沙特性发生变化。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砂土、壤土及黏土3种土壤质地堆积体的流速与产沙特性。结果表明:①堆积体坡面流速在产流开始3min内递增,... 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由于土壤质地、砾石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导致侵蚀过程流速及产沙特性发生变化。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砂土、壤土及黏土3种土壤质地堆积体的流速与产沙特性。结果表明:①堆积体坡面流速在产流开始3min内递增,随后趋于稳定;②小雨强时砂土堆积体侵蚀主要发生在产流的中后期,壤土堆积体发生在产流前期和中期,而黏土堆积体的侵蚀发生在整个降雨过程,21min后的累计产沙量占次降雨总产沙量砂土、壤土和黏土堆积体分别为52.3%~95.6%、29.6%~44.9%和42.1%~50.0%;③产流历时、雨强与径流率、入渗率、流速、产沙率均呈显著相关性;④雨强增加1.5~2.0倍,3种土质堆积体侵蚀量增大1.2~39.8倍。相同雨强下砂土堆积体侵蚀量是壤土的6.0~6.3倍,是黏土的3.2~3.5倍;相同砾石质量分数下砂土堆积体侵蚀量分别是壤土和黏土的5.0~9.8倍和2.7~3.8倍。研究成果对于明确含砾石堆积体侵蚀过程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建立堆积体侵蚀预报模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堆积体 产沙 流速 砾石质量分数 土壤质地
下载PDF
基于PI指数模型的南方典型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罗霄 李忠武 +1 位作者 叶芳毅 黄金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500,共6页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南方典型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44个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以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评判指标,运用PI指数模型法对水稻土的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探讨该区域的土壤养分肥力水平以及水稻产...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南方典型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44个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以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评判指标,运用PI指数模型法对水稻土的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探讨该区域的土壤养分肥力水平以及水稻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本实验区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丰富,供氮能力较高,土壤为弱酸性与中性土壤,较适合水稻生长,但其供磷与供钾水平相对较低。(2)各样品肥力指数与实际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6**,即水稻产量对土壤肥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模型 红壤丘陵区 土壤肥力 水稻土
下载PDF
海藻多糖抗蚀剂对土壤抗剪与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昊 程冬兵 +3 位作者 孙宝洋 黄金权 林庆明 任斐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44-150,共7页
施用土壤抗蚀剂是提升土壤流失治理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现有材料生态效益不能满足耕地的使用需求,寻找生态效益优良的新型土壤抗蚀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与关键。该研究以土壤内源性多糖—海藻多糖为基材制得的土壤抗蚀材料为对象,通过... 施用土壤抗蚀剂是提升土壤流失治理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现有材料生态效益不能满足耕地的使用需求,寻找生态效益优良的新型土壤抗蚀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与关键。该研究以土壤内源性多糖—海藻多糖为基材制得的土壤抗蚀材料为对象,通过直剪试验、土壤崩解试验与变水头入渗试验分析施用量、养护时间对土壤抗剪、入渗等特性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耕地水土流失的潜质。试验结果表明,海藻多糖抗蚀剂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土壤内聚力,在相同养护时间下,土壤内聚力与其施用浓度呈正相关;在同一施用浓度下,土壤内聚力随养护时间延长而增加,短时养护就能取得较好效果。施用浓度与养护时间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施用海藻多糖抗蚀剂后内摩擦角仅小幅增加。土壤抗崩解性随施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少量施用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施用浓度0.25%时,土壤崩解系数减少66.1%,当施用浓度达到1%时,试验条件下没有崩解发生。渗透系数随施用浓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于0.25%时达到最大值2.86×10^-5 cm/s,于1%时达到最小值0.91×10^-5 cm/s,都属中等透水层。对固土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扫描电镜测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海藻多糖抗蚀剂可通过土壤孔隙渗透扩散到土体内部,包裹土壤颗粒,进而利用自聚交联、凝胶固结在土壤表面和孔隙形成网状膜结构,增强土壤颗粒间的连接,提升土体强度。该研究结果表明,海藻多糖抗蚀剂可有效提升土壤抗蚀性,可拓宽坡耕地土壤侵蚀防治材料的选择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抗蚀性 多糖 抗蚀剂 抗剪强度 渗透性
下载PDF
基于投影特征的快速图像稳定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金权 王程 王润生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82-85,共4页
本文针对摄像机的载体既有抖动又有正常扫描运动的图像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该算法首先把二维图像数据投影为一维数据,并在投影数据上估计图像序列的偏移量;然后通过卡尔曼滤波从图像序列的偏移量序列中消除抖动带来的影响,从... 本文针对摄像机的载体既有抖动又有正常扫描运动的图像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该算法首先把二维图像数据投影为一维数据,并在投影数据上估计图像序列的偏移量;然后通过卡尔曼滤波从图像序列的偏移量序列中消除抖动带来的影响,从而保持正常的扫描运动;最后依据滤波后的偏移矢量对图像进行运动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与块匹配算法相当的稳像准确度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稳定 运动估计 卡尔曼滤波 运动补偿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纪根 丁文峰 黄金权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4-59,共6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解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制定水土保持政策与规划及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系统总结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解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制定水土保持政策与规划及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系统总结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基础理论重点与亮点及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科研平台建设等取得的成果。但总体来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还落后于水土保持实践。通过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即土壤侵蚀动力学机制及其过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其适用性、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机理及其技术研发、重大生态治理工程生态过程及其效应评价,对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水生态
下载PDF
水稻生长模型CERES-Rice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0
18
作者 罗霄 李忠武 +1 位作者 叶芳毅 黄金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4-59,共6页
简单介绍了CERES-Rice模型的基本原理、主要参数和相关功能,重点阐述了该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总结了CERES-Rice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加强模型的机理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和界面友好化等4个方面对CERES... 简单介绍了CERES-Rice模型的基本原理、主要参数和相关功能,重点阐述了该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总结了CERES-Rice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加强模型的机理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和界面友好化等4个方面对CERES-Rice模型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Rice模型 水稻 展望
下载PDF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hosphates on adsorption and leaching of Cu and Zn in red soil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忠武 黄斌 +5 位作者 黄金权 陈桂秋 熊炜平 聂小东 马文明 曾光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536-543,共8页
Batch and soil colum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KH2PO4, (NH4)H2PO4and Ca(H2PO4)2on the adsorption and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Cu and Zn in red so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 Batch and soil colum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KH2PO4, (NH4)H2PO4and Ca(H2PO4)2on the adsorption and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Cu and Zn in red so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three phosphate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red soil for Cu and Zn, 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hosphates on Cu and Zn adsorption follows the order of Ca(H2PO4)2〉KH2PO4〉(NH4)H2PO4. The addition of phosphat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mobility of Cu. Ca(H2PO4)2and (NH4)H2PO4 show a strong ability in immobilizing Zn while the immobilization ability of KH2PO4 is much weaker. All the three phosphates are helpful for modifying the partitioning of Cu and Zn from the non-residual phase to the residual phase; however, they could also enhance the contents of Cu and Zn associated with exchangeable and carbonates f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ZN PHOSPHATE ADSORPTION LEACHING red soil
下载PDF
淮河流域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规律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文杰 聂文婷 +3 位作者 刘纪根 许文盛 韩素军 黄金权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28,共8页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其复杂多变的降水过程及水汽来源是导致流域洪旱灾害易发、多发的重要因素。以全球降水同位素监测网络(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 in Precipitation,GNIP)监测的多年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为基础,探...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其复杂多变的降水过程及水汽来源是导致流域洪旱灾害易发、多发的重要因素。以全球降水同位素监测网络(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 in Precipitation,GNIP)监测的多年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淮河流域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其气候指示意义;通过分析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δ^(18)O、δ^(2)H、氘盈余)、大气降水线特征与流域气温、降水量的响应关系,解析流域不同季节大气降水水汽来源及气团移动路径。结果表明:①淮河流域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能够指示南北气候过渡带特征;②同位素时空变化及异常低的大气降水线斜率、截距与局地降水环境关系不大,主要是由水汽来源差异及降水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同位素分馏造成的。氘盈余示踪和HYSPLIT模型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流域降水水汽来源及变化受季风活动的控制,冬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替进退使得淮河流域的降水氘盈余变化具有明显的“V”型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调度管理、极端气候应对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水汽来源 气候意义 淮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