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和β_2微球蛋白在尿隐血和蛋白阳性的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黎昌强 杜宇 +2 位作者 廖勇梅 陈德宇 熊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210-3211,共2页
目的对尿隐血和蛋白阳性的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进行泌尿系统B超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确定该类HSP患者肾损害情况,为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B超检查及尿β2MG检测,了解160例患者尿隐血和蛋白阳性由泌尿结石还是肾性紫癜引起,进行相... 目的对尿隐血和蛋白阳性的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进行泌尿系统B超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确定该类HSP患者肾损害情况,为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B超检查及尿β2MG检测,了解160例患者尿隐血和蛋白阳性由泌尿结石还是肾性紫癜引起,进行相关治疗,观察治疗后尿隐血和蛋白情况。结果 160例中15例存在泌尿系结石,137例尿β2MG阳性,3例同时有泌尿系结石和尿β2MG阳性,予相应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尿隐血和蛋白阳性的HSP并非全有肾损害,部分隐血和蛋白乃泌尿系结石引起,B超的介入配合尿β2MG检测可以了解HSP患者的隐血和蛋白产生的真正原因,准确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Β2微球蛋白 尿蛋白 尿隐血 过敏性紫癜
下载PDF
湿疹患者血中IL-2,IL-5,IL-10和EOS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黎昌强 杨西群 +2 位作者 陈德宇 许飏 杨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37-538,共2页
目的探讨湿疹与IL-2,IL-5,IL-10和EOS(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法(ABC-ELISA法)和直接计数法分别检测湿疹患者60例和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的血清IL-2,IL-5,IL-10和血液中EOS的水平,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结果作统计学分... 目的探讨湿疹与IL-2,IL-5,IL-10和EOS(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法(ABC-ELISA法)和直接计数法分别检测湿疹患者60例和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的血清IL-2,IL-5,IL-10和血液中EOS的水平,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湿疹患者IL-2的值低于正常人,而IL-5,IL-10的值和EOS的值高于正常人,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2,IL-5,IL-10和EOS可能参与了湿疹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EOS IL-2 5、10
下载PDF
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与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溃疡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黎昌强 廖勇梅 +2 位作者 杜宇 陈德宇 熊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皮肤溃疡 治疗药物 创面修复 甲壳素 表皮生长因子 改性 皮下组织
下载PDF
盐酸普萘洛尔溶液湿敷治疗婴幼儿皮肤浅表血管瘤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黎昌强 艾君 +2 位作者 许飏 廖勇梅 熊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5,共2页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皮肤最常见的血管瘤,4.5%发生于出生3个月内的婴儿,部分皮损能自然消退,但仍有许多导致功能障碍和毁容性损害,尽早、安全而有效的治疗能将不良后果减至最低。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浅表血管瘤 治疗方法 盐酸普萘洛尔 临床观察 皮肤 HEMANGIOMA 湿敷
下载PDF
链球菌相关检测在肾型过敏性紫癜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黎昌强 廖勇梅 +2 位作者 何渊民 梁渝珩 陈德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究链球菌感染和肾型过敏性紫癜的关系,提高临床医生对肾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方法以66例肾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60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性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咽拭子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血抗溶血素O(ASO)和类风湿因子(RF... 目的探究链球菌感染和肾型过敏性紫癜的关系,提高临床医生对肾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方法以66例肾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60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性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咽拭子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血抗溶血素O(ASO)和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观察组检出27例,检出率40.90%,对照组检出3例,检出率5.00%,两组比较χ2=22.34,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ASO观察组阳性例数24例,阳性率36.36%,对照组阳性例数3例,阳性率5.00%,两组比较χ2=18.40,P(0.05,差异也有显著性。RF二组均为阴性。结论链球菌感染与肾型过敏性紫癜发病有一定关系,链球菌相关检测对肾型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感染 肾型过敏性紫癜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天疱疮反复口腔损害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黎昌强 廖勇梅 +1 位作者 何渊民 雷启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1-533,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雾化吸入配合系统药物治疗及单独系统用药治疗天疱疮反复口腔损害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据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治疗,加用地塞米松磷酸钠于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与仅采用糖皮激素加量、对症支持治疗的对照... 目的观察采用雾化吸入配合系统药物治疗及单独系统用药治疗天疱疮反复口腔损害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据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治疗,加用地塞米松磷酸钠于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与仅采用糖皮激素加量、对症支持治疗的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7天后,观察组的口腔损害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14天后口腔损害痊愈率两组接近。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激素用量和副作用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雾化吸入治疗天疱疮反复口腔损害能显著缩短病情,加快激素减量,减少副作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磷酸钠 雾化吸入 天疱疮 口腔损害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黎昌强 许飏 +1 位作者 何渊民 梁渝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26-727,共2页
目的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在各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检测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4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观察组1)、60例健康人(对照组1)的咽拭子进行金葡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对腹型紫癜(40例)和伴有腹部症状的混合型患... 目的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在各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检测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4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观察组1)、60例健康人(对照组1)的咽拭子进行金葡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对腹型紫癜(40例)和伴有腹部症状的混合型患者(38例)共78例(观察组2)、60例健康人(对照组2)的大便进行金葡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1与对照组1咽拭子培养金葡菌检出率(8.47%和8.33%)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2与对照组2大便培养金葡菌检出率(5例和2例)有统计学差异。咽拭子金葡菌2+以上者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病情迅速控制。结论金葡菌菌群的紊乱可能与过敏性紫癜患者尤其是腹型紫癜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关系,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测
下载PDF
IgA-pANCA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黎昌强 廖勇梅 +2 位作者 许飏 熊霞 余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探讨IgA-pANCA与过敏性紫癜复发与预后的关系,为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酶免疫法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IgA-pANCA阳性的观察组(38例)和阴性的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复发病例是否与IgA-pANCA检测结果相一致;分析阳性患者与过... 目的探讨IgA-pANCA与过敏性紫癜复发与预后的关系,为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酶免疫法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IgA-pANCA阳性的观察组(38例)和阴性的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复发病例是否与IgA-pANCA检测结果相一致;分析阳性患者与过敏性紫癜分型的关系;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分析两组患者病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复发2次以上者18例,对照组3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38例IgA-pANCA阳性的过敏性紫癜中肾性紫癜及有肾损害的混合型紫癜26例(68.42%),其他型12例(31.58%)。随访1年后,观察组痊愈34例(89.47%),对照组痊愈75例(9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检测IgA-pANCA仍阳性的患者有5例,1例有痛风,4例伴有尿蛋白阳性(2+)。结论 IgA-pANCA的存在不是过敏性紫癜复发的原因,大部分过敏性紫癜有自限性,因此IgA-pANCA阳性的患者按自身免疫性血管炎进行长期激素治疗并不可取;肾性紫癜可能与IgA-pANCA存在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过敏性紫癜 预后
下载PDF
IgA、IgG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过敏性紫癜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黎昌强 廖勇梅 +1 位作者 许飏 熊霞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究IgA、IgG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使用酶免疫法(ELISA)进行IgA、IgG型抗... 目的:探究IgA、IgG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使用酶免疫法(ELISA)进行IgA、IgG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治过敏性紫癜的意义。结果:观察组中IgA-pANCA阳性有38例,IgG-pANCA无1例阳性,对照组中IgA-pANCA和IgG-pANCA均为阴性。结论 :经检测31.67%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存在IgA-pANCA,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接近,IgA-pANCA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紫癜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IgG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过敏性紫癜 表达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黎昌强 刘涛 《北方药学》 2011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分别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仪配合泛昔洛韦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及单用泛昔洛韦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泛昔洛韦0.25gtid,力美松0.1bid,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qd,维生素B12注... 目的:分别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仪配合泛昔洛韦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及单用泛昔洛韦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泛昔洛韦0.25gtid,力美松0.1bid,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qd,维生素B12注射液1.0mgqd,另外治疗组加用天麻素注射液0.6静脉滴注qd,疗程为2周,分别观察治疗第2、4、6周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第2、4、6周观察,治疗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更好,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天麻素注射液 治疗
下载PDF
禁食轮替疗法在慢性荨麻疹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昌强 李竹 +3 位作者 张璐 杨碧坤 李俏丽 余媛 《北方药学》 2014年第5期82-82,61,共2页
目的:探讨禁食轮替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由食物不耐受引起的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病例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扑尔敏4mg每天3次,西替利嗪1片每晚1次。实验组除与对... 目的:探讨禁食轮替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由食物不耐受引起的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病例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扑尔敏4mg每天3次,西替利嗪1片每晚1次。实验组除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加用禁食、轮替的方法,3个月后观察疗法疗效及不良反应,6个月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3个月后实验组痊愈率53.33%,高于对照组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后复发率实验组16.67%,对照组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在治疗前后下降明显(P<0.05)。结论:禁食轮替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由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引起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并降低不耐受食物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食 轮替 荨麻疹 治疗
下载PDF
食物特异性IgG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检测与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黎昌强 许飏 +2 位作者 杜宇 陈德宇 熊霞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究食物特异性IgG和过敏性紫癜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治疗食物不耐受的过敏性紫癜提供指导。方法:以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 目的:探究食物特异性IgG和过敏性紫癜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治疗食物不耐受的过敏性紫癜提供指导。方法:以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其中58例(96.67%)结果阳性,对照组为28例(93.33%)结果阳性。仅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有4例,对照组1例,其余均为2种以上阳性。两组动物来源的IgG阳性率最高的均为蟹,然后是蛋清/蛋黄,鳕鱼,虾,牛肉,牛奶;植物来源的以西红柿,大米,大豆,玉米为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结果在++以上的共29例,而对照组有8例,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均在90%以上,但是食物特异性IgG阳性在++以上的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不耐受食物只有蓄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病,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对食物不耐受的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方案制定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特异性IGG 过敏性紫癜 食物不耐受
下载PDF
病案式多媒体教学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黎昌强 余媛 +3 位作者 廖勇梅 许飏 陈德宇 熊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第S2期169-169,共1页
本文对泸州医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皮肤性病学非病案式多媒体教学与病案式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病案式多媒体教学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相应评价。研究表明,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病案式多媒体教... 本文对泸州医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皮肤性病学非病案式多媒体教学与病案式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病案式多媒体教学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相应评价。研究表明,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病案式多媒体教学与非病案式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受学生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案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 皮肤性病学
下载PDF
湿疹的物理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昌强 陈德宇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湿疹因其反复发作,经久难愈而成为患者和医生的难题,近年来除了药物治疗以外,物理疗法广泛的用于湿疹的治疗,收效明显,副作用小。现就近年来物理治疗湿疹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物理治疗 湿疹方 反复发作 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副作用
下载PDF
生物共振治疗湿疹60例疗效观察
15
作者 黎昌强 陈德宇 +3 位作者 熊霞 许飏 杨敏 周月庆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820-821,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技术对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60例使用生物共振波进行治疗并与使用皿治林、西替利嗪、酮替芬或扑尔敏、人胎盘脂多糖的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疗程为8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85%)和治...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技术对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60例使用生物共振波进行治疗并与使用皿治林、西替利嗪、酮替芬或扑尔敏、人胎盘脂多糖的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疗程为8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85%)和治愈率(73.3%)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5%、52.5%),且前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湿疹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是治疗湿疹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共振 湿疹 治疗
下载PDF
生物共振治疗湿疹的疗效观察及治疗机制研究
16
作者 黎昌强 许飏 +2 位作者 陈德宇 熊霞 杨毅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旨在采用生物共振技术对湿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IL-2I、L-5I、L-10和EOS(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探讨其治疗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使用生物共振治疗,... 目的:旨在采用生物共振技术对湿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IL-2I、L-5I、L-10和EOS(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探讨其治疗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使用生物共振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药物治疗,两组的外用药选择相同,8周后观察其疗效。②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2、IL-5I、L-10和EOS的水平,观察它们与正常人的差异。③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IL-2I、L-5I、L-10和EOS的水平,根据IL-2I、L-5I、L-10和EOS的水平变化来探索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湿疹的可能机制。④结果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8,P=0.41﹥0.05)。但两组的痊愈率比较,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58,P=0.03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检测显示患者IL-2的值明显低于正常人,而IL-5,IL-10的值和EOS的值明显高于正常人。③在治疗前后,治疗组的IL-2I、L-5I、L-10和EOS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对照组的IL-2I、L-5I、L-10和EOS水平变化也有显著性。结论:①使用BICOM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湿疹与传统治疗方法一样有效,而且其远期疗效较好,复发率较低。②湿疹患者IL-2的值明显低于正常人,而IL-5I、L-10和EOS的值明显高于正常人。③生物共振对湿疹的治疗除了产生脱敏作用以外,可能还对免疫系统发生了作用,参与了TH1/TH2型细胞平衡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共振 湿疹 EOS IL-2 IL-5 IL-10
下载PDF
复方青黛丸联合阿维A及卡泊三醇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3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何渊民 杨艳 +2 位作者 廖勇梅 黎昌强 熊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9-770,共2页
目的评价复方青黛丸联合阿维A及卡泊三醇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67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部患者予口服阿维A胶囊0.4mg/(kg·d),卡泊三醇乳膏外搽(2次/d)。治疗组(34例)同时... 目的评价复方青黛丸联合阿维A及卡泊三醇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67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部患者予口服阿维A胶囊0.4mg/(kg·d),卡泊三醇乳膏外搽(2次/d)。治疗组(34例)同时还予口服复方青黛丸6g(3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8周。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PASI评分(4.11±3.11)低于对照组PASI评分(5.94±2.97),治疗组有效率(93.93%)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另外,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青黛丸联合阿维A及卡泊三醇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好,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复方青黛丸 阿维A 卡泊三醇
下载PDF
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治疗中、重度银屑病3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8
作者 何渊民 钟桂书 +1 位作者 黎昌强 熊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86,共2页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2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口服白芍总苷600mg3次/d,阿维A0.5mg/(kg.d)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口服阿维A0.5mg/(kg.d)治疗,疗程8周。以银屑...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2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口服白芍总苷600mg3次/d,阿维A0.5mg/(kg.d)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口服阿维A0.5mg/(kg.d)治疗,疗程8周。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评价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PASI评分(4.36±3.12)低于对照组(6.3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0.62%)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阿维A 银屑病
下载PDF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杜宇 许飏 +3 位作者 黎昌强 廖勇梅 杨西群 熊霞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103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3例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6g/次,3次/d;对照组50例口服维生素C,0.2g/次,3次/d,并口服维生素E,0.1g/次,3次/d;两组均为4周1个疗程,共治... 目的探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103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3例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6g/次,3次/d;对照组50例口服维生素C,0.2g/次,3次/d,并口服维生素E,0.1g/次,3次/d;两组均为4周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103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FSH、LH)水平。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有效率分别为73.58%和42.00%。两组治疗前血清E2、FSH及LH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于治疗后血清E2及LH水平显著降低(P<0.05),F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内分泌而影响雌激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 黄褐斑 雌二醇 卵泡刺激素 促黄体生成素
下载PDF
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湿疹的疗效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宇 廖勇梅 +3 位作者 黎昌强 许飏 熊霞 陈德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湿疹的机制。方法7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口服祛风止痒口服液10mL,3次/d,10天为1疗程,另外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仅予以常规治疗。70例湿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20例正常健康组血清... 目的探讨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湿疹的机制。方法7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口服祛风止痒口服液10mL,3次/d,10天为1疗程,另外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仅予以常规治疗。70例湿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20例正常健康组血清分别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其P物质(SP)、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并用放免法检测其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68.7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P,NGF及VIP水平均较正常健康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于治疗后血清SP,NGF及VI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湿疹可能通过抑制SP,NGF及VIP而起到治疗作用,推断其作用可能与神经源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祛风止瘁口服液 P物质 神经生长因子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