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炎症中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邹旭晨 陈倩 +2 位作者 石春霞 张丹眉 龚作炯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38-41,47,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小鼠肝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F拮抗剂ISO-1组。采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小鼠肝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F拮抗剂ISO-1组。采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小鼠ALF模型,检测3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的MIF、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免疫荧光观察MI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较正常组小鼠肝组织结构破坏程度明显增加,肝细胞凋亡增多,肝功能受损;ISO-1能够减轻肝组织损害,减少肝细胞凋亡。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MIF、CXCR2、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ISO-1能够显著降低MIF、CXCR2、TNF-α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在ALF中的表达显著升高,抑制MIF可以改善肝组织损伤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表明MIF在ALF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CXCR2 炎症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通过调控能量代谢酶保护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机制研究
2
作者 张小雅 石春霞 +4 位作者 郭金 王钰鲲 张丹眉 沈起艳 龚作炯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ALF)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CY1215处理组,采用脂多糖和D-氨基半乳糖联合腹腔注射诱导小鼠ALF模型,常规行血生化和组织...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ALF)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CY1215处理组,采用脂多糖和D-氨基半乳糖联合腹腔注射诱导小鼠ALF模型,常规行血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苹果酸脱氢酶1(MDH1)、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和果糖-2,6-二磷酸酶2(PFKFB2)及白介素-1β(IL-1β)和IL-18分子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LF模型制备成功,而ACY1215干预组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显著减轻;模型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3743.5±655.9)U/L、(2539.4±488.1)U/L和(89.56±7.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4.5±7.6)U/L、(32.3±9.3)U/L和(6.2±2.4)μmol/L,P<0.05】,而ACY1215处理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951.5±328.9)U/L、(475.3±131.24)U/L和(38.41±9.5)μmol/L,P<0.05】;模型组小鼠肝组织MDH1和IDH1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弱,PFKFB2、IL-18和IL-1β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而ACY1215干预组肝组织MDH1和IDH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强,而PFKFB2、IL-18和IL-1β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弱。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可以通过对能量代谢酶的调节发挥保护ALF小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脂多糖和D-氨基半乳糖 苹果酸脱氢酶1 异柠檬酸脱氢酶1 果糖-2 6-二磷酸酶2 小鼠
下载PDF
线粒体动力学与细胞骨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艳琼 石春霞 +3 位作者 张清奇 张丹眉 郭金 龚作炯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809-812,共4页
线粒体以腺苷三磷酸(adenosine-5′-triphosphate,ATP)的形式为细胞提供能量,介导细胞凋亡、自噬并参与细胞内钙稳态调节等^([1])。机体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来维持细胞健康、动态的网络^([2])。众所周知,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运动... 线粒体以腺苷三磷酸(adenosine-5′-triphosphate,ATP)的形式为细胞提供能量,介导细胞凋亡、自噬并参与细胞内钙稳态调节等^([1])。机体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来维持细胞健康、动态的网络^([2])。众所周知,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运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学 细胞骨架 融合 裂变 肌动蛋白丝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肝衰竭患者中的促炎作用研究
4
作者 杨世欣 石春霞 +3 位作者 郭金 张丹眉 张清奇 龚作炯 《中国医药》 2024年第4期554-557,共4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肝衰竭患者中的促炎作用和NETosis在肝衰竭肝脏炎症反应过程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肝衰竭患者中的促炎作用和NETosis在肝衰竭肝脏炎症反应过程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的血清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NETs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PO)-DN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中性粒细胞中NETs标志物分子MPO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供肝和肝衰竭患者肝组织中MPO水平。结果 观察组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MPO-DNA水平高于对照组[(10.0±2.7)μg/L比(3.4±1.0)μg/L](P<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观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NE、MPO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肝衰竭患者肝组织中MPO的表达水平高于供肝组织。结论 肝衰竭时,中性粒细胞活化产生NETs,并通过NETosis促进肝脏炎症反应,加重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髓过氧化物酶 炎症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游离D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5
作者 邹旭晨 石春霞 +2 位作者 张丹眉 郭金 龚作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9-201,206,共4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游离DNA(cf-DNA)水平变化,并分析MIF、cf-DNA在肝衰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BV相关ACLF患者60例(肝衰竭组),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收集临床资...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游离DNA(cf-DNA)水平变化,并分析MIF、cf-DNA在肝衰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BV相关ACLF患者60例(肝衰竭组),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试剂盒检测各组患者血清MIF、cf-DNA水平,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MIF、cf-DNA与临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衰竭组患者血清MIF和cf-DNA水平升高(P<0.05)。血清MIF与cf-DNA(r=0.482)、降钙素原(PCT)(r=0.566)、超敏C反应蛋白(r=0.285)呈正相关(P<0.05);cf-DNA与PCT(r=0.526)、超敏C反应蛋白(r=0.336)呈正相关(P<0.05)。结论: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MIF、cf-DNA水平升高,MIF和cf-DNA在肝衰竭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游离DNA 炎症指标
下载PDF
HDAC2抑制剂CAY10683通过自噬对急性肝衰竭小鼠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张璐懿 石春霞 +1 位作者 张丹眉 龚作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究HDAC2抑制剂CAY10683在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的保护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AY10683组、自噬抑制剂MRT68921组和CAY10683/MRT68921联合组。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获... 目的:探究HDAC2抑制剂CAY10683在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的保护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AY10683组、自噬抑制剂MRT68921组和CAY10683/MRT68921联合组。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获取小鼠血清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一部分肝组织用于HE染色和电镜下观察,另一部分肝组织用于生化检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蛋白UNC-51样激酶1和苹果酸脱氢酶1(MDH1)的相对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组织中葡萄糖、丙酮酸、乳酸和乳酸脱氢酶含量。结果:CAY10683可增加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肝脏内的自噬水平,对小鼠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CAY10683可降低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肝组织内的葡萄糖、丙酮酸、乳酸和LDH含量,增加肝组织内MDH1含量;MRT68921则相反;CAY10683一定程度上可拮抗MRT68921的作用。结论:HDAC2抑制剂CAY10683在小鼠肝衰竭进程中可能通过提高自噬水平改善肝脏内代谢,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自噬 代谢 HDAC2抑制剂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世欣 郭金 +1 位作者 张丹眉 龚作炯 《肝脏》 2024年第9期1022-1024,共3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由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染色质和细胞内颗粒蛋白组成。NETs不仅参与杀死病原体,也发生在无菌炎症中,介导组织损伤,并在急性肝衰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干预其形成和释放可能是治疗急性肝衰竭及其并...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由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染色质和细胞内颗粒蛋白组成。NETs不仅参与杀死病原体,也发生在无菌炎症中,介导组织损伤,并在急性肝衰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干预其形成和释放可能是治疗急性肝衰竭及其并发症的新策略。本文就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一些潜在的新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铁死亡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小雅 沈起艳 +1 位作者 石春霞 龚作炯 《肝脏》 2024年第6期739-742,共4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尚无特异性血清生物标志物,典型的组织学特征对诊断有指导性帮助。但肝组织活检为有创检查方法,难以普及,因此临床广泛应用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辅助DILI诊断。DILI的评估量表诊断准确性仍需进一步验... 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尚无特异性血清生物标志物,典型的组织学特征对诊断有指导性帮助。但肝组织活检为有创检查方法,难以普及,因此临床广泛应用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辅助DILI诊断。DILI的评估量表诊断准确性仍需进一步验证,以便甄选诊断准确性最佳的评估量表用于临床DILI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肝脏疾病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AMPK信号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在肝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倩 张清奇 龚作炯 《肝脏》 2023年第2期244-246,共3页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严重肝脏结构和功能损伤,且是一个涉及“三重打击”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在机体内,AMPK信号在调节细胞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脏作为机体的代谢工厂,对能量的产生和利用有着严格的调控。此外,NLRP3炎症小...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严重肝脏结构和功能损伤,且是一个涉及“三重打击”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在机体内,AMPK信号在调节细胞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脏作为机体的代谢工厂,对能量的产生和利用有着严格的调控。此外,NLRP3炎症小体也在众多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AMPK信号通路和NLRP3小体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本文就AMPK介导的多种信号通路、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效应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肝衰竭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三重打击 AMPK信号通路 NLRP3炎症小体
下载PDF
糖原合酶激酶3β抑制剂TDZD-8对急性肝细胞损伤中自噬及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丹眉 石春霞 龚作炯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0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抑制剂TDZD-8在急性肝细胞损伤衰竭模型中对细胞自噬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 目的探讨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抑制剂TDZD-8在急性肝细胞损伤衰竭模型中对细胞自噬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TDZD-8对L02细胞活性的影响;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TDZD-8组),经处理后,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3组细胞第9位丝氨酸磷酸化的GSK3β(p-GSK3β,Ser9)表达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细胞中NLRP3、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IL-1β、UNC-51样激酶1(UNC-51-like kinase 1,ULK-1)、Beclin1及p62蛋白水平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在TDZD-8浓度≤20μmol/L时药物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3组细胞经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GSK3β(Ser9)荧光强度明显减弱,GSK3β被激活,同时上清液中cf-DNA和LDH水平明显升高,NLRP3、IL-18和IL-1β蛋白水平也明显升高,而自噬相关蛋白ULK1和Beclin1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62水平升高,自噬水平受到抑制(P<0.05)。经TDZD-8处理后,与模型组比较,细胞p-GSK3β(Ser9)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上清液中cf-DNA和LDH水平显著降低,NLRP3、IL-18和IL-1β蛋白水平也明显降低,而自噬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TDZD-8在急性肝细胞损伤衰竭的模型中能够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同时激活细胞自噬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酶激酶3Β NLRP3炎性小体 自噬 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世欣 曹攀 +5 位作者 石春霞 王钰鲲 张清奇 郭金 张丹眉 龚作炯 《肝脏》 2023年第11期1380-1381,1383,共3页
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认知和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且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日常生活。其发病机制复杂,为多种机制的协同作用结果。因此,了解终末期肝病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对其临床识别... 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认知和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且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日常生活。其发病机制复杂,为多种机制的协同作用结果。因此,了解终末期肝病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对其临床识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神经系统并发症 机制
下载PDF
糖原合酶激酶3β抑制剂TDZD-8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炎症的保护作用研究
12
作者 张丹眉 石春霞 +4 位作者 陈倩 张璐懿 张清奇 邹旭晨 龚作炯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 探索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抑制剂TDZD-8对急性肝衰竭(ALF)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TDZD-8处理组,给予D-Gal和LPS腹腔注射,制备ALF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TDZD-8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 目的 探索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抑制剂TDZD-8对急性肝衰竭(ALF)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TDZD-8处理组,给予D-Gal和LPS腹腔注射,制备ALF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TDZD-8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肝组织IL-18、IL-1β、UNC-51样激酶1(ULK1)、Beclin 1和P62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3460.8±105.2)U/L、(2710.4±84.3)U/L和(93.8±1.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1±4.2)U/L、(25.78±2.5)U/L和(3.4±0.4)μmol/L,P<0.05】,而TDZD-8处理组各指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70.1±7.1)U/L、(277.3±20.3)U/L和(35.1±0.8)μmol/L,P<0.05】;模型组肝组织匀浆TNF-α、IL-1β和血清无细胞游离(cf)-DNA水平分别为(3004.6±239.2)pg/mL、(469.6±56.7)pg/mL和(772.2±192.2)ng/mL,经TDZD-8处理后,各指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2353.3±284.7)pg/mL、(339.2±48.7)pg/mL和(180.0±15.4)ng/mL,P<0.05】;模型组肝组织IL-18和IL-1β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而TDZD-8处理组小鼠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弱(P<0.05);模型组肝组织ULK1和Beclin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P6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TDZD-8处理,肝组织ULK1和Beclin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而P62蛋白表现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急性肝衰竭小鼠,抑制GSK3β活性能够上调自噬水平,改善肝组织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起到保护肝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自噬 糖原合酶激酶3Β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异柠檬酸脱氢酶1及其产物在肝衰竭患者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13
作者 邓威 陈倩 +3 位作者 石春霞 郭金 张璐懿 龚作炯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3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及其产物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40例)、肝衰竭患者(30例)、肝衰竭...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及其产物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40例)、肝衰竭患者(30例)、肝衰竭合并感染者(30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的临床资料。采集各组血清,检测各组IDH1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 ratio,Neu%)、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检测血清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及NADPH丰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临床生物化学指标与IDH1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肝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对肝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价值。结果对照组、肝硬化组、肝衰竭组及肝衰竭合并感染组血清IDH1水平依次升高(中位数:15.35 U/L vs 34.69 U/L vs 75.26 U/L vs 135.8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5.70,P<0.001)。血清IDH1水平与ALT、AST及TBil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4、0.876、0.830,P均<0.001),与PTA呈负相关(r=-0.626,P<0.001)。肝衰竭组IDH1底物异柠檬酸丰度较对照组增加(929982.67±187082.79 vs 261854.12±116906.79),产物α-酮戊二酸丰度较对照组降低(1375241.56±235207.2 vs 4362813.42±635864.95),肝衰竭组NADPH丰度较对照组降低(495.99±48.83 vs 916.13±10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9,P=0.009;t=4.407,P=0.001;t=3.740,P=0.00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IDH1和hs-CRP为肝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8,95%CI:1.042~1.136,P<0.001;OR=1.059,95%CI:1.042~1.136,P=0.049)。IDH1预测肝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显著高于hs-CRP(0.651;z=2.107,P=0.035)。结论IDH1在肝衰竭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与肝衰竭发展具有一定关系,是评估肝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异柠檬酸脱氢酶1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TGFR Ⅱ,Smad3,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龚作炯 宋仕玲 +2 位作者 阮鹏 向龙奎 张志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大鼠. A组为正常对照组;B,C组为肝纤维化模型组;D,E组为培哚普利治疗组.B,C,D和E组大鼠均给四氯化碳8 wk诱导肝纤...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大鼠. A组为正常对照组;B,C组为肝纤维化模型组;D,E组为培哚普利治疗组.B,C,D和E组大鼠均给四氯化碳8 wk诱导肝纤维化;D,E组大鼠分别于4,8 wk予以培哚普利灌胃治疗.A,B,D组大鼠于8 wk处死,C,E 组大鼠于12 wk处死.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TGFβ1与TGFRⅡmRNA;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HE染色及电镜检测检测肝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RT-PCR显示经培哚普利治疗大鼠肝内TGFβ1与TGFRⅡmRNA(P<0.05或P<0.01), 以及Smad3表达明显降低;而Smad7的表达增加,Smad3 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质, Smad7则主要在肝细胞质表达.大鼠肝组织TGFβ1与TGFR ⅡmRNA,Smad3与Smad7在D组与E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上述物质在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哚普利治疗后,大鼠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 纤维间隔明显变薄,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善. 结论:培哚普利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TGFβ1与TGFRⅡmRNA 及Smad3表达,促进Smad7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肝纤维化 大鼠 TGFΒ TGFRⅡ SMAD3 SMAD7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培哚普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TGF-β1及其Smad3、7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龚作炯 宋仕玲 +2 位作者 黄砚青 王雪芬 阮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培哚普利治疗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肝功能,放射免疫方法检测透明质酸(HA),肝组织VanGi...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培哚普利治疗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肝功能,放射免疫方法检测透明质酸(HA),肝组织VanGiseonr染色、HE染色。结果:经培哚普利治疗后大鼠肝组织内TGF-β1及Smad3表达降低,而Smad7的表达增加。TGF-β1及Smad3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Smad7则主要在肝细胞浆表达。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A显著减低,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纤维间隔明显变薄。结论:培哚普利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与其抑制肝内TGF-β1及Smad3,促进Smad7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实验性肝纤维化 大鼠 TGF-β1 SMAD3 SMAD7 药物治疗 肝脏损伤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12,18、干扰素-γ水平和前C/C区变异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龚作炯 吴亚斌 杨丽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10 ,12 ,18、干扰素 (IFN) γ含量与HBV前C/C区突变的关系。方法 :5 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2 5例健康对照者均于清晨空腹采血 ,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IL 10、IL 12、IL 18、IFN γ血...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10 ,12 ,18、干扰素 (IFN) γ含量与HBV前C/C区突变的关系。方法 :5 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2 5例健康对照者均于清晨空腹采血 ,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IL 10、IL 12、IL 18、IFN γ血清含量 ,并同时检测HBV DNA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 ,在HBV DNA阳性病例中应用微板核酸杂交技术检测前C/C区基因突变。结果 :33.3%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是因HBV前C/C区变异所致 ,仍表现为HBV活动性复制 ;并且慢性乙肝重度组病人HBV前C/C区突变发生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 (P <0 .0 5 )。前C/C区变异组IL 10、IL 12、IL 18、IFN γ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非变异组IL 12、IL 18、IFN γ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1,P <0 .0 1和P <0 .0 5 ) ,前C/C区变异组IL 12、IL 18血清含量显著高于非变异组 (P <0 .0 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 10、IL 12、IL 18、IFN γ水平的变化和前C/C区突变关系密切 ,宿主免疫压力的增高可能是导致HBV前C/C区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炎病毒 细胞因子 前C/C区变异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Γ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作炯 宋仕玲 +2 位作者 黄砚青 阮鹏 张志荣 《肝脏》 200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抗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只 ,A组为正常对照组 ,B组为肝纤维化模型组 ,C、D组分别为缬沙坦早期治疗组和治疗组。B、C、...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抗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只 ,A组为正常对照组 ,B组为肝纤维化模型组 ,C、D组分别为缬沙坦早期治疗组和治疗组。B、C、D组大鼠均给四氯化碳 ( 1次 /3d ,共 8周 )诱导肝纤维化 ,C、D组大鼠分别于第 1、4周予以缬沙坦 ( 2 0mg/kg ,每天 1次 )灌胃治疗 ,所有大鼠于第 8周处死。RT PCR检测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与其受体(TGFR)ⅡmRNA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 β1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 ,肝组织H E染色及电镜检测病理改变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生化技术检测肝功能变化。结果 与B组大鼠比较 ,RT PCR显示经缬沙坦治疗 ,C、D组大鼠肝内TGF β1与TGFRⅡmRNA表达明显降低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组织TGF β1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 ,TGF β1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质。大鼠肝组织TGF β1在C组与D组表达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经缬沙坦治疗后 ,肝纤维化大鼠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 ,纤维间隔明显变薄 ,血清透明质酸酶明显降低 (P <0 .0 5 ) ,肝功能好转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转化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内质网分子伴侣糖调节蛋白94在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中的高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龚作炯 王鲁文 +1 位作者 陈瑞 张频 《肝脏》 2006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检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分子伴侣糖调节蛋白94的表达情况,探讨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24只SD雌性大鼠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给予乙醇加鱼油灌胃配合高脂饮食8周,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 目的检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分子伴侣糖调节蛋白94的表达情况,探讨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24只SD雌性大鼠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给予乙醇加鱼油灌胃配合高脂饮食8周,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分子伴侣糖调节蛋白94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糖调节蛋白94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存在糖调节蛋白94高表达,这可能是该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分子伴侣 内质网应激 糖调节蛋白94 酒精性肝损伤
下载PDF
生长激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肝大部切除后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作炯 吴亚斌 杨丽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905-1908,共4页
目的:了解肝大部分切除后再生过程中甲胎蛋白(α-FP)、端粒酶活性(TA)和肝脏组织学、肝功能的变化,探讨促肝细胞生长因子、生长激素治疗对肝细胞再生及甲胎蛋白、端粒酶活性和肝脏组织学、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200g 左右大鼠36只... 目的:了解肝大部分切除后再生过程中甲胎蛋白(α-FP)、端粒酶活性(TA)和肝脏组织学、肝功能的变化,探讨促肝细胞生长因子、生长激素治疗对肝细胞再生及甲胎蛋白、端粒酶活性和肝脏组织学、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200g 左右大鼠36只并随机分成6组,其中组1进行肝大部分切除后生长激素(GH)治疗;组2进行肝大部分切除后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治疗;组3仅进行肝大部分切除而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组4、组5、组6均不进行切除手术,但组4和组5分别给予生长激素、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6则不给予任何治疗.1wk 后取材,再生肝组织端粒酶活性采用 PCR-ELISA 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含量采用夹心 ELISA 法检测.另外,肝组织还作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手术组 TA,AFP,ALT,GGT 值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两组 TA 分别为1.33±0.26,0.496±0.054,P<0.01;两组 AFP 分别为62.9±13.5μg/L,8.9±2.8μg/L,P<0.01;两组 ALT 分别为1204±0.57 nkat/L,61.11±15.48 nkat/L,P<0.05;两组 GGT 分别为10.72±1.58 nkat/L,5.75±1.78nkat/L,P<0.01),而手术组 ALB 则显著低于非手术组(分别为28.1±3.0 g/L,31.4±2.3 g/L,P<0.01).组1的 ALT显著高于组2和组6(三组 ALT 分别为82.16±18.5 nkat/L,60.83±7.96 nkat/L,66.67±11.02 nkat/L,P 分别<0.01,0.05),组2和组3的 ALB 显著低于组6(三组 ALB 分别为28.3±4.1 g/L,26.9±2.3 g/L,31.8±2.1 g/L,P 分别<0.05,0.01).组1、组2和组3的 TA(三组 TA 分别为1.56±0.18, 1.38±0.10,1.04±0.12)及 AFP 值(三组 AFP 值分别为75.9±9.6μg/L,59.6±12.2μg/L,53.1±7.0μg/L)显著高于组4、组5及组6(三组 TA 分别为0.48±0.04,0.52±0.06,0.48±0.06)(三组 AFP 值分别为10.3±3.4μg/L,9.6±2.4μg/L,6.9±0.8μg/L)(两指标 P 值均<0.01).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手术组的残肝和非手术组的肝脏大体组织形态学差异不大,而手术组的再生肝则无典型的肝小叶结构,但可见肝窦,且细胞排列较残肝和非手术组肝脏更密集.结论:促肝细胞生长因子、生长激素能显著促进肝细胞再生,并且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有利于肝细胞膜的稳定性及肝功能的恢复,而生长激素有明显促进白蛋白合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肝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 肝大部切除后术 肝再生 白蛋白
下载PDF
加强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 被引量:10
20
作者 龚作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57-259,共3页
关键词 HBEAG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E抗原 诊治 CHB 发病率 全球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