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胸背部皮下巨大类风湿结节一例
1
作者 曹蕊 龚沈初 +3 位作者 王林 吕源 李天天 郭倩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1-1422,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最常见的慢性炎性对称性关节疾病,人群中患病率约0.5%~2%,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1,2]。RA的特征是存在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1-2],RF滴度高的RA患者常有其他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最常见的慢性炎性对称性关节疾病,人群中患病率约0.5%~2%,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1,2]。RA的特征是存在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1-2],RF滴度高的RA患者常有其他关节外疾病表现,如类风湿结节(rheumatoid node,RN)、肺及胸膜、皮肤、心血管等并发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类风湿小节 病理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腹部CTA腹腔干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2
作者 李晶晶 龚沈初 尹剑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428,434,共6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正中弓状韧带(median arcuate ligament,MAL)引起腹腔干(celiacartery,CA)压迫的流行病学、解剖学特征。方法测量MAL和CA起始位置及两者距离;CA受压程度,腹腔干主动脉角(angleofemergence,AE)及腹腔干折角(foldangle,FA)... 目的回顾性研究正中弓状韧带(median arcuate ligament,MAL)引起腹腔干(celiacartery,CA)压迫的流行病学、解剖学特征。方法测量MAL和CA起始位置及两者距离;CA受压程度,腹腔干主动脉角(angleofemergence,AE)及腹腔干折角(foldangle,FA)。分析MAL引起CA压迫的解剖学特征与基线特征。结果MAL和CA椎体起始水平与BMI呈负相关。MAL/CA重叠组与非重叠组在BMI、MAL、CA椎体起始位置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E、FA与BMI相关。MAL引起CA压迫占9.7%,其中符合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MALS)占4.6%。BMI、AE、FA的差异在腹腔干压迫组与非压迫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为MALS的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诊治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 腹腔干压迫 腹部CTA 影像解剖
下载PDF
基于CAD-RADS的高危斑块特征联合CT-FFR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赵建春 龚沈初 +1 位作者 张凡 王司晔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AD-RADS)的高危斑块特征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T,CT-FFR)对冠状动脉病临界病变患者预后的临床应... 目的:研究基于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AD-RADS)的高危斑块特征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T,CT-FFR)对冠状动脉病临界病变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AD-RADS结构式报告基础上,前瞻性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共301例临界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影像观察指标包括CAD-RADS≥3、钙化积分≥100、斑块易损性特征、高危斑块、长病变、CT-FFR≤0.8,观察指标的组合包括CAD-RADS≥3 V、CAD-RADS≥3 V且CT-FFR≤0.8。研究终点为预后不良,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计划外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血运重建手术,研究样本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通过统计不同组间数据的差异,评价CAD-RADS高危斑块联合CT-FFR对临界病变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年龄、钙化积分、CAD-RADS类别、斑块易损性特征、高危斑块、长病变、CT-FFR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RADS类别、高危斑块、CT-FFR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CT-FFR≤0.8在CAD-RADS≥3组、钙化积分≥100组、不同斑块易损性特征组、高危斑块组、长病变组中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指标组合(CAD-RADS≥3 V且CT-FFR≤0.8)预测预后不良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2%、85.7%、88.7%,AUC为0.795(95%CI:0.731~0.858)。结论:基于CAD-RADS的高危斑块特征联合CT-FFR能有效预测MACE及计划外ICA、血运重建手术,指导临床针对性干预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 高危斑块 斑块易损性 CT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胰腺分裂诊断价值的评估 被引量:11
4
作者 龚沈初 黄胜 +1 位作者 何伯圣 巴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97-600,共4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对胰管的显示能力和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 10 8例行MRCP检查的图像 ,分别观察各序列图像对胰管的显示能力和胰腺分裂在MRCP图像上的表现。结果  10 8例的MRCP图像 ,于冠状位或斜...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对胰管的显示能力和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 10 8例行MRCP检查的图像 ,分别观察各序列图像对胰管的显示能力和胰腺分裂在MRCP图像上的表现。结果  10 8例的MRCP图像 ,于冠状位或斜冠状位厚层TSET2 WI图像有 70 .4 % (76 / 10 8)的胰管全程显示清晰 ;于HASTE序列薄层冠状位或斜冠状位图像有 76 .9% (83/ 10 8)的胰管全程显示清晰 ;HASTE序列薄层横断位图像有6 3% (6 8/ 10 8)的胰管全程显示清晰 ;综合 3个序列图像有 85 .2 % (92 / 10 8)病例胰管全程显示清晰 ;99.1% (10 7/ 10 8)的病例胰管大部分显示清晰 ;冠状位薄层图像对胰头部胰管显示较好。在 10 8例中 11.1% (12 / 10 8)的病例诊断为胰腺分裂 ;其中 5例诊断为不完全性胰腺分裂。 12例胰腺分裂中有 1例因胰腺分裂合并有反复发作性腹痛。结论 MRCP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 ,对胰管有很好的显示能力 ;对胰腺分裂可作出明确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胰腺分裂 诊断 评估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螺旋CT动脉期扫描的表现和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龚沈初 黄胜 +1 位作者 丁建辉 缪飞巴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动脉期图像的 CT表现和价值。方法 回顾 5 1例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扫描的 CT图像。结果  5 1例原发性肝癌发现病灶 67个 ,60个病灶在动脉期表现有强化程度不同的高密度 ;病灶≤ 3 cm组动脉期病灶的检出率 ( 92 .8...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动脉期图像的 CT表现和价值。方法 回顾 5 1例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扫描的 CT图像。结果  5 1例原发性肝癌发现病灶 67个 ,60个病灶在动脉期表现有强化程度不同的高密度 ;病灶≤ 3 cm组动脉期病灶的检出率 ( 92 .8% )明显高于门静脉期 ( 78.5 % )。 3 7例在动脉期显示肿瘤供血动脉 ,15例门静脉癌栓和 1例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在动脉期显示癌栓的不均匀强化。 2 4例在病灶远段出现短暂性肝密度异常 ( THAD) ,2例因动静脉瘘出现门静脉早显和全肝的动脉期强化。结论 肝脏动脉期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小病灶的检出、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门静脉和下腔静脉栓子的定性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 螺旋CT
下载PDF
胰腺分裂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龚沈初 黄胜 +1 位作者 巴奇 陈克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总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和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08例行MRCP病例,分析总结胰腺分裂MRCP的表现。结果:108例中12例(11.1%)诊断为胰腺分裂,包括5例不完全性胰腺分裂。其中1例因胰腺分裂合并有反复发作性腹痛,... 目的:总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和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08例行MRCP病例,分析总结胰腺分裂MRCP的表现。结果:108例中12例(11.1%)诊断为胰腺分裂,包括5例不完全性胰腺分裂。其中1例因胰腺分裂合并有反复发作性腹痛,1例合并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MRCP对胰腺分裂可作出明确诊断,对胰腺分裂合并不明原因反复发作性腹痛或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病例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分裂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影像表现 诊断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局限性小气泡征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诊断价值 被引量:55
7
作者 田国才 崔磊 +4 位作者 何伯圣 崔海燕 张杏 季娟 龚沈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3,87,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ELAB征)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2010-10经手术证实的89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腹部CT图像。按照精确定位法[胃区,小肠(按Cole法分6组),结肠(分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ELAB征)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2010-10经手术证实的89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腹部CT图像。按照精确定位法[胃区,小肠(按Cole法分6组),结肠(分4组: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上、下消化道分组法,观察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与消化道穿孔部位的相关性。分析镰状韧带征、圆韧带征、肝门周围游离气体征(PPFA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89例消化道穿孔中85例出现游离气体,其中18例表现为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积聚。18例具有ELAB征的穿孔患者脏器定位(按照精确定位法)与手术结果对照,准确性为94.4%(17/18)。镰状韧带征、圆韧带征、肝门周围游离气体征(PPFA征)在大体定位(上、下消化道分组法)中的准确性分别为74.2%(66/89)、68.5%(61/89)、84.3%(75/89)。结论多层螺旋CT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在消化道穿孔定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穿孔 肠穿孔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胃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征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定位机械性小肠梗阻移行带 被引量:19
8
作者 崔磊 龚沈初 +3 位作者 黄胜 何伯圣 何玉泉 何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6-779,共4页
目的与CT轴位图像对比,评估64层螺旋CT MPR技术对机械性小肠梗阻(SBO)移行带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2例机械性SBO患者的CT图像。首先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确立移行带,作为评估的标准。然后由另2名影像医师(医师A... 目的与CT轴位图像对比,评估64层螺旋CT MPR技术对机械性小肠梗阻(SBO)移行带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2例机械性SBO患者的CT图像。首先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确立移行带,作为评估的标准。然后由另2名影像医师(医师A、B)分别独立阅读CT图像(首先阅读轴位图像,1个月后阅读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并进行可靠性评分(1分:可靠性弱;2分:可靠性中等;3分:可靠性强),记录阅片评估时间。比较单独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的准确率、可靠性评分及阅片时间。结果医师A单独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的准确率分别为82.69%和96.15%(χ2=7.00,P=0.0082),医师B分别为78.85%和86.54%(χ2=4.00,P=0.0445)。医师A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的可靠性评分分别为2.46±0.67和2.65±0.69(t=3.48,P=0.001),医师B分别为2.40±0.72和2.71±0.57(t=4.76,P<0.001)。医师A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的时间分别为(298±47)s和(304±42)s(t=0.70,P=0.49),医师B分别为(210±39)s和(224±52)s(t=1.46,P=0.15)。结论较之CT轴位图像,MPR图像可提高机械性SBO移行带的定位准确率和可靠性,且阅片耗时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移行带 多平面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脊柱结核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树清 巴奇 +2 位作者 龚沈初 黄胜 缪旭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ECT、SCT、BUS、X线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脊柱结核的MRI、ECT、SCT、BUS、X线平片表现。结果:16例脊柱结核MRI发现37个椎骨异常、11处椎管受累、19处冷脓肿、16处...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ECT、SCT、BUS、X线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脊柱结核的MRI、ECT、SCT、BUS、X线平片表现。结果:16例脊柱结核MRI发现37个椎骨异常、11处椎管受累、19处冷脓肿、16处椎间盘受累;CT发现7处附件受累、2 6处死骨形成。ECT检出的4 1处病灶表现为多处放射性浓聚或单发放射性浓聚,其中6处为假阳性;BUS检出9处冷脓肿、7处椎体破坏、2处附件异常。X线平片显示2 7个椎骨受累。本组MRI、ECT、SCT、BUS、X线平片诊断脊柱结核的敏感性分别为:10 0 % ,94 .6 % ,83.8% ,2 4 .3% ,73.0 % ;特异性分别为10 0 % ,83.8% ,97.3% ,97.3% ,94 .6 %。结论:MRI是一种诊断脊柱结核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方法,脊柱结核临床首选X线检查,B超可作为补充手段;CT检查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核素影像 超声学 X线摄影
下载PDF
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佳佳 龚沈初 +5 位作者 保国锋 沈为光 张金龙 徐冠华 孙郁雨 崔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3-888,共6页
目的 :分析单节段后路腰椎固定融合(PLIF)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影像学特征,探讨PLIF对融合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单节段PLIF或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共84例,其中PLIF组(A... 目的 :分析单节段后路腰椎固定融合(PLIF)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影像学特征,探讨PLIF对融合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单节段PLIF或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共84例,其中PLIF组(A组)44例,手术邻近节段共140个关节突关节;髓核摘除组(B组)40例,手术邻近节段共122个关节突关节。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变邻近节段FJ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退变发生率,依据Weishaupt分级系统对FJ进行分级,采用行平均分差检验,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变邻近节段FJ的退变程度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随访时间及手术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J退变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软骨下囊肿、关节突关节对位不良、关节突关节空气征、关节突关节积液、关节突再塑形以及关节突关节融合。A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发生率分别为52.9%、31.4%,术后为75.7%、62.1%;B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发生率分别为51.6%、30.3%,术后为63.9%、50%。两组患者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术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发生率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Weishaupt分级,A组140个关节突关节中,术前0级3个,1级95个,2级34个,3级8个,退变发生率为97.9%;术后0级1个,1级49个,2级59个,3级31个,退变发生率为99.3%;B组122个关节突关节中,术前0级4个,1级82个,2级30个,3级6个,退变发生率为96.7%;术后0级2个,1级60个,2级39个,3级21个,退变发生率为98.4%,两组手术前后退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行平均分差检验,两组患者组内手术前后对比,术后退变程度加重,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A组术前FJ退变程度与B组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术后FJ退变程度评分较B组术后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可能会加速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以关节间隙狭窄和软骨下骨的侵蚀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关节突关节 随访研究
下载PDF
3D TOF MRA与3D CE-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胜 龚沈初 +3 位作者 姜洪标 田国才 李小龙 王天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DTOFMRA检查150例;其中9例进行3DCE-MRA检查,对比剂Gd-DTPA,0.2mmol/kg,采集的源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常规MRI包括横断面T1WI、T...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DTOFMRA检查150例;其中9例进行3DCE-MRA检查,对比剂Gd-DTPA,0.2mmol/kg,采集的源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常规MRI包括横断面T1WI、T2WI,矢状面T1WI。结果:颅内血管显示正常56例,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6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AVM)2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3例,烟雾病2例。结论:3DTOFMRA和3DCE-MRA能无创、快速、有效、准确地诊断脑血管病,可作为脑血管病的筛选和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诊断
下载PDF
MSCTE和MSCTA联合运用在小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海涛 何伯圣 +3 位作者 黄胜 崔海燕 杨红 龚沈初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6-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CT小肠造影(MSCTE)和多层CT血管造影(MSCTA)联合运用在小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MSCTE和MSCTA检查,并经过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肠梗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使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 目的探讨多层CT小肠造影(MSCTE)和多层CT血管造影(MSCTA)联合运用在小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MSCTE和MSCTA检查,并经过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肠梗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使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经过后处理方法[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曲面重建法(CPR)],分析其图像在小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所有病例中,肿瘤15例,粘连14例,腹外疝8例,炎症6例,内疝或扭转5例,肠套叠3例,胆石或粪石4例,血管性2例。组Ⅰ:常规横断位结合MPR、CPR对病因诊断的准确性为89.5%(51/57);组Ⅱ:常规横断位结合MPR、CPR和CTA技术(VRT、MIP)对病因诊断的准确性为94.7%(54/57);组Ⅱ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组Ⅰ(P<0.05)。结论 MSCTA和MSCTE的联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小肠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肠梗阻 诊断 多层CT
下载PDF
第3代双源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检测胸腰椎骨髓水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林 陈佳佳 +5 位作者 龚沈初 崔志明 阮席武 保国锋 徐冠华 孙郁雨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技术在胸腰椎骨髓水肿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4名胸腰椎外伤患者的DECT和MR图像。在syngo via后处理工作站中使用Bone Marrow软件对椎体骨髓水肿进行检测和评分,同时测量椎体虚拟去钙后...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技术在胸腰椎骨髓水肿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4名胸腰椎外伤患者的DECT和MR图像。在syngo via后处理工作站中使用Bone Marrow软件对椎体骨髓水肿进行检测和评分,同时测量椎体虚拟去钙后的CT值(VNCa)和常规CT值(rCT),并测量椎体MR信号强度与椎间盘信号强度的比值(VDR)。以MR图像作为"金标准",评估主观评分(VS)和各测量结果对胸腰椎骨髓水肿的检测能力。结果:共分析了147个椎体,骨髓水肿和无骨髓水肿椎体的VNCa、rCT间存在显著差异(均为P=0.00),各CT测量参数均与VDR呈显著相关并存在线性关系(均为P=0.00)。VS、VNCa、rCT均可诊断胸腰椎骨髓水肿,其中VS、VNCa的检测效能高于rCT,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4),VS、VNCa对椎体骨髓水肿的检测效能间无显著性差异(P=0.68)。结论:第3代DECT虚拟去钙技术可显示胸腰椎椎体内的骨髓水肿,从而为临床区分椎体陈旧性或新鲜骨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水肿 第3代双源双能量CT 虚拟去钙技术 椎体骨折
下载PDF
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10
14
作者 田国才 黄胜 +1 位作者 龚沈初 崔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angioma ,CA)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A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5例CA共检出 19个病灶。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 ,单发多见 (13 /15 )。 15例C... 目的 :探讨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angioma ,CA)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A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5例CA共检出 19个病灶。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 ,单发多见 (13 /15 )。 15例CT和MRI平扫均发现所有病灶。CA的CT平扫均表现为高或稍高密度 ;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 9个 ,高信号 7个 ,混杂信号 3个 ;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 ,16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 ,无占位效应 ;CT和MRI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增强。结论 :CA有典型影像表现 ,CT和MRI平扫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优于CT ,是首选和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CA 脑实质 平扫 病灶 海绵状血管瘤 信号 高密度 发现
下载PDF
兔颅脑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评价及辐射防护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树清 龚沈初 +2 位作者 王天乐 沈云霞 崔磊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研究兔颅脑扫描中降低管电流及改变螺距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探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及其辐射防护价值。方法将15只新西兰兔分别按以下6组条件行颅脑CT检查:200mAs、螺距1.0组;200mAs、螺距1.5组;110mAs、螺距1.0组;110mAs、螺距1.5组;... 目的研究兔颅脑扫描中降低管电流及改变螺距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探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及其辐射防护价值。方法将15只新西兰兔分别按以下6组条件行颅脑CT检查:200mAs、螺距1.0组;200mAs、螺距1.5组;110mAs、螺距1.0组;110mAs、螺距1.5组;70mAs、螺距1.0组;70mAs、螺距1.5组。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以双盲的方法使用4分制评分,对6组图像中头部6个部位的解剖结构的清晰度进行质量评分,比较各组间图像质量及CT剂量加权指数(weightedCTdoseindex,CTDIW)的差异性。结果所有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两名阅读者对6组图像中6个解剖部位的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每个解剖部位的评分中,6组图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70mAs、螺距1.5组较200mAs、螺距1.0组的CTDIW降低约76.7%。结论应用70mAs低剂量颅脑CT扫描是可行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要求,而辐射剂量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头颅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辐射防护
下载PDF
64层CT小肠成像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伯圣 黄胜 +4 位作者 龚沈初 崔磊 崔海燕 季娟 杨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77-1579,1582,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CT小肠成像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33例小肠梗阻的多层CT小肠成像的图像。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小肠梗阻的部位和原因。结果:33例肠梗阻中肠粘连11例,小肠肿瘤10例,腹外疝3例,... 目的:探讨64层CT小肠成像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33例小肠梗阻的多层CT小肠成像的图像。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小肠梗阻的部位和原因。结果:33例肠梗阻中肠粘连11例,小肠肿瘤10例,腹外疝3例,肠系膜扭转3例,肠套叠2例,阑尾炎1例,克罗恩病1例,肠系膜血管栓塞并发麻痹性肠梗阻1例,粪石性肠梗阻1例。其中21例手术,对照手术结果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100%(22/22),病因诊断的准确率为90.9%(20/22)。结论:64层CT小肠成像是一项无创、安全的新技术,对于明确小肠梗阻的部位、原因、程度以及梗阻段肠管的血供状况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CT 小肠造影 小肠梗阻 诊断
下载PDF
基于PACS/RIS的放射科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伯圣 龚沈初 +3 位作者 李小龙 崔海燕 沈云霞 黄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1207-1209,共3页
关键词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放射科信息系统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肺隔离症的CT诊断
18
作者 龚沈初 《交通医学》 1994年第4X期105-106,共2页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是指一部分肺组织发育不全、无呼吸功能并与相邻正常肺组织隔离,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隔离肺与正常肺组织在同一脏层胸膜者为肺内型;有单独脏层胸膜者为肺外型。肺隔离症临床较少见。本文报告...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是指一部分肺组织发育不全、无呼吸功能并与相邻正常肺组织隔离,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隔离肺与正常肺组织在同一脏层胸膜者为肺内型;有单独脏层胸膜者为肺外型。肺隔离症临床较少见。本文报告5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并对其CT表现及诊断价值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供血血管 胸主动脉 先天性肺发育异常 血管造影 肺内型 肺组织 CT诊 呼吸功能 X线平片
下载PDF
几种影像方法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黄胜 缪旭东 +6 位作者 巴奇 崔磊 孔令华 龚沈初 王天乐 李小龙 姜洪标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分析 93例脊柱转移瘤的MRI、ECT、SCT、X线平片征象 ,以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93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ECT、SCT、X线平片表现。结果 :93例脊柱转移瘤共发现2 79个椎骨异常、184处... 目的 :分析 93例脊柱转移瘤的MRI、ECT、SCT、X线平片征象 ,以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93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ECT、SCT、X线平片表现。结果 :93例脊柱转移瘤共发现2 79个椎骨异常、184处椎管受累、12 0处椎旁软组织肿块、12 0处椎体病理性骨折。MRIT1 WI表现为低信号 73 .3 %( 198/2 70 ) ,T2 WI表现为高信号 62 .2 %( 168/2 70 ) ,FS T2 WI表现为高信号 85 .2 %( 2 3 0 /2 70 ) ;ECT检出的 2 61处病灶表现为多处放射性浓聚或单发放射性浓聚 ;CT检出 184处病灶表现为局限性或大片骨质破坏 ;X线平片检出的 92处表现为骨质破坏。结论 :MRI及ECT敏感性高于SCT和X线平片 ,MRI、SCT、X线平片特异性高于ECT ;MRI是诊断脊柱转移瘤一种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方法 ,优于ECT、SCT、X线平片 ;脊柱转移瘤首选ECT并结合X线检查 ,必要时SCT或 /和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影像学诊断 磁共振成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CT检查 骨质破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葛建兵 黄胜 +4 位作者 何伯圣 田国才 王天乐 崔海燕 龚沈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74-1576,1613,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8例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18例64SCTCA中有116例检查成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发现...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8例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18例64SCTCA中有116例检查成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发现冠状动脉各支病变77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61例,共82支,有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其他冠脉分支发生再狭窄;10例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后,再狭窄2例;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闭塞2支;5例检出心肌桥。51例检出各种斑块80处。结论:64SCTCA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可以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及冠状动脉斑块评价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心肌桥的诊断要优于冠状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脉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