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四川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背景 被引量:3
1
作者 B.C.Burchfiel L.H.Royden +8 位作者 R.D.Vander Hilst b.h.hager Z.Chen R.W.King C.Li J.L H.ao E.Kirby 任俊杰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8期13-21,共9页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发生了Mw7.9地震。这一地震是在青藏高原长期隆升和向东推挤的背景下形成的。发生地震的区域有以下典型的地质特征:不是陡峭山前的活动汇聚造山带(包括地形起伏大于4km的情况),而是缺少高...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发生了Mw7.9地震。这一地震是在青藏高原长期隆升和向东推挤的背景下形成的。发生地震的区域有以下典型的地质特征:不是陡峭山前的活动汇聚造山带(包括地形起伏大于4km的情况),而是缺少高活动强度的低角度逆冲断层;虽拥有年轻的高地形(距今15Ma)和加厚的地壳,但是却只有低的GPS缩短率(小于3mm/a),并且缺少同时代的前陆沉积。在我们看来,青藏高原东部下面的地壳加厚不是因为上部地壳的大范围缩短,而是由于位于软弱层(低速层)中的深部地壳的韧性增厚。横跨龙门山的晚新生代缩短量可能仅有10—20km。且伴有主要造成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差异抬升的褶皱和断裂。5月12日的地震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相对四川盆地的带有缓慢的汇聚和右旋走滑的长期抬升。5月12日地震邻区内GPS确定的速率表明,该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大约为2000~100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地震 物理背景 中国四川 青藏高原东缘 青藏高原东部 地球 汶川
下载PDF
2012年5月的艾米利亚-罗马涅地震是否为诱发型地震?耦合流动和地质力学模型评估
2
作者 R.Juanes B.Jha +8 位作者 b.h.hager J.H.Shaw A.Plesch L.Astiz J.H.Dieterich C.Frohlich 田一鸣(译) 姬计法(校) 张天中(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7年第5期418-425,共8页
由流体的注入和采出所诱发的地震活动已成为一个围绕地下水资源和能源的科学讨论热点。本文展示了流动和地质力学耦合的模拟技术在2012年5月意大利北部卡沃内油田附近发生的破坏性地震(MW6.0和MW5.8)序列的震后分析中的应用。该序列引... 由流体的注入和采出所诱发的地震活动已成为一个围绕地下水资源和能源的科学讨论热点。本文展示了流动和地质力学耦合的模拟技术在2012年5月意大利北部卡沃内油田附近发生的破坏性地震(MW6.0和MW5.8)序列的震后分析中的应用。该序列引发了一个问题:这些地震是否可能由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诱发。本文的分析强有力地表明,卡沃内油田流体的采出和注入的联合效应并不是观测到的地震活动的诱因。更普遍地,本文研究表明耦合流动和地质力学的计算模型可将地质、地震构造、测井、流体压力、流动速率和大地测量数据整合,并为评估和管理与诱发型地震活动相关的危害提供一种有希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流动和地质力学模型可将地质、地震构造、测井、流体压力/流动速率和大地测量数据整合 我们利用地质力学模型去评估注入和采出流体是否会引起2012年5月在意大利北部的两个约M6地震发生 我们的研究为评估和管理与诱发型地震活动相关的危害展示了一种有希望的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