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genetic mechanisms of shelf-edge delta and deep-water fan source-to-sink:A case study in Paleogene Zhuhai Formation in south subsag of Baiyun Sag,Pearl River Mouth Basin,China
1
作者 TANG Wu XIE Xiaojun +5 位作者 XIONG Lianqiao GUO Shuai XU Min XU Enze bai haiqiang LIU Ziy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3期589-603,共15页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lf-edge deltas and deep-water fan sand bodies is a hot and cutting-edg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sedimentology and deep-wate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Based on the newly acquired high...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lf-edge deltas and deep-water fan sand bodies is a hot and cutting-edg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sedimentology and deep-wate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Based on the newly acquired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logging and core data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PRMB),this paper dissected the shelf-edge delta to deep-water fan(SEDDF)depositional system in the Oligocene Zhuhai Formation of Paleogene in south subsag of Baiyun Sag,and revealed the complex coupling relationship from the continental shelf edge to deep-water fan sedimentation and its genetic mechanisms.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fourth to first members of the Zhuhai Formation,the scale of the SEDDF depositional system in the study area showed a pattern of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with deep-water fan developed in the third to first members and the largest plane distribution scale developed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second member.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DDF depositional system along the source direction,three types of coupling relationships are divided,namely,deltas that are linked downdip to fans,deltas that lack downdip fans and fans that lack updip coeval deltas,with different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mechanisms.(1)Deltas that are linked downdip to fan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helf-edge deltas in the shelf area and deep-water fans in the downdip slope area,and the strong source supply and relative sea level decline are the two key factors which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ype of source-to-sink(S2S).The development of channel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edge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this type of S2S system even with weak source supply and high sea level.(2)Deltas that lack downdip fan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helf edge deltas in shelf area,while deep water fans are not developed in the downdip slope area.The lack of“sources”and“channels”,and fluid transformation are the three main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is type of S2S system.(3)Fans that lack updip coeval delta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ep-water fans in continental slope area and the absence of updip coeval shelf edge deltas,which is jointly controlled by the coupling of fluid transformation at the shelf edge and the“channels”in the continental slop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lf-edge delta deep-water fan source-to-sink system Paleogene Zhuhai Formation Baiyun 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下载PDF
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源汇耦合关系及成因机制——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古近系珠海组为例
2
作者 唐武 谢晓军 +5 位作者 熊连桥 郭帅 徐敏 徐恩泽 白海强 刘子玉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525,共13页
基于珠江口盆地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和岩心资料,精细解剖白云南洼古近系渐新统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简称“洲-扇”),以揭示陆架边缘到深水扇沉积复杂的耦合关系和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珠海组四段—一段沉积时期... 基于珠江口盆地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和岩心资料,精细解剖白云南洼古近系渐新统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简称“洲-扇”),以揭示陆架边缘到深水扇沉积复杂的耦合关系和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珠海组四段—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洲-扇”沉积体系规模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珠海组三段—一段沉积早期深水扇发育,珠海组二段沉积晚期平面分布规模最大。依据顺物源方向洲-扇发育程度的不同,划分出“有洲有扇、有洲无扇、无洲有扇”3种不同类型的洲-扇耦合关系。(1)“有洲有扇”型的陆架区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其下倾方向的陆坡区深水扇发育,强物源供给和相对海平面下降是主控该类型洲-扇系统发育的两大关键因素,而陆架边缘水道的发育有利于在弱物源供给及相对海平面上升时期仍能形成该类型源汇系统。(2)“有洲无扇”型的陆架区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其下倾方向的陆坡区却不发育深水扇,缺“源”、少“渠”和流体改造是形成该类型的3大主要原因。(3)“无洲有扇”型的陆坡区发育深水扇,但溯源其上倾方向陆架区不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陆架边缘的流体改造和陆坡区渠道通畅(水道发育)两者相互耦合共同控制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深水扇 源汇系统 古近系珠海组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南沙海域北康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武 谢晓军 +3 位作者 赵志刚 熊连桥 白海强 刘子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5,共9页
北康盆地是南沙海域深水油气勘探的潜力地区之一。针对该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不清的问题,利用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对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开展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该盆地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认为:①始新统—渐新统海陆过渡相和和海相泥岩是盆... 北康盆地是南沙海域深水油气勘探的潜力地区之一。针对该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不清的问题,利用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对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开展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该盆地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认为:①始新统—渐新统海陆过渡相和和海相泥岩是盆地主力烃源岩,渐新统—下中新统三角洲和滨浅海相砂岩、中新统碳酸盐岩及上中新统—上新统的深海浊积砂岩是主力储层;②盆地主要发育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构造-岩性复合圈闭3种圈闭类型,长期活动的断层沟通了深部的烃源岩和浅层的圈闭,具有良好的生—运—聚匹配关系;③盆地中部和东南部断拗期发育的碎屑岩构造圈闭可作为首选勘探目标,盆地中部和南部古隆起之上生物礁或碳酸盐岩台地形成的地层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而发育于盆地西部陆坡区由浊积砂体所形成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可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本次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北康盆地的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可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域 北康盆地 深水勘探 油气地质 资源潜力 勘探方向
下载PDF
铸造在层状双金属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崔鹏杰 钟黎声 +2 位作者 白海强 朱建雷 曹保卫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6,共6页
层状双金属复合材料兼具组员材料的优点,可实现优势互补,拓展金属材料的应用。铸造法适用性强,易于界面调控。本文综述了铸造法在层状双金属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从技术原理、方法特点和典型应用等方面阐述了不同物态条件下层状双金属复合... 层状双金属复合材料兼具组员材料的优点,可实现优势互补,拓展金属材料的应用。铸造法适用性强,易于界面调控。本文综述了铸造法在层状双金属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从技术原理、方法特点和典型应用等方面阐述了不同物态条件下层状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以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双金属 复合材料 充芯连铸 复合铸造
下载PDF
原位自生NbC陶瓷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魏俊哲 白海强 许云华 《铸造技术》 CAS 2019年第10期1035-1038,共4页
采用原位反应与两步法热处理结合方法,使铌丝提供的铌原子与灰口铸铁中石墨提供的碳原子发生原位自生反应,制备了NbC增强铁基复合材料。采用XRD、SEM、TEM等检测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对复合材料... 采用原位反应与两步法热处理结合方法,使铌丝提供的铌原子与灰口铸铁中石墨提供的碳原子发生原位自生反应,制备了NbC增强铁基复合材料。采用XRD、SEM、TEM等检测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对复合材料进行硬度与显微压痕形貌及压痕裂纹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原位反应成功制备了NbC增强铁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主要物相组成为α-Fe、Nb、NbC、G。NbC/Fe陶瓷层的厚度约为242±3μm,NbC/Fe陶瓷层与Nb丝、铁基体之间呈现良好的冶金结合。NbC陶瓷颗粒形貌为标准的立方体,NbC/Fe陶瓷层的显微硬度是铁基体的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 铁基复合材料 NbC/Fe陶瓷层 显微硬度
下载PDF
编制新一轮省市县矿产资源规划的现实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5
6
作者 韩宝富 白海强 +1 位作者 寇婷 郑广桥 《矿产勘查》 2020年第12期2685-2688,共4页
随着自然资源部〔2020〕年43号文的发布,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自上而下、上下联动推进的原则全面开展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各级部门积极响应,全面部署开展本级规划的编制工作。该文通过梳理分析规划编制基础,本... 随着自然资源部〔2020〕年43号文的发布,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自上而下、上下联动推进的原则全面开展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各级部门积极响应,全面部署开展本级规划的编制工作。该文通过梳理分析规划编制基础,本轮规划与上轮规划的不同以及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意见,以期对编制同行提供参考,促进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规划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原位制备碳化钛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白海强 商昭 +2 位作者 蔡小龙 赵梓源 惠鹏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总结了原位反应法制备钛基复合材料的特点;介绍了5种制备碳化钛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工艺;综述了原位制备碳化钛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耐磨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钛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微观组织 耐磨性
下载PDF
基于超像素的图像智能算法在矿物颗粒分割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呼和 岳翔 +3 位作者 白海强 李文倚 李建平 洪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5,共7页
砂岩薄片岩石鉴定是油田勘探开发综合研究中认识储层特征、获取油气藏相关参数的重要基础工作;砂岩薄片鉴定的基础是矿物颗粒的分割,即把砂岩薄片图像中大量的矿物颗粒分割清楚。显微镜下砂岩薄片的图像场景复杂、矿物颗粒多,多前景目... 砂岩薄片岩石鉴定是油田勘探开发综合研究中认识储层特征、获取油气藏相关参数的重要基础工作;砂岩薄片鉴定的基础是矿物颗粒的分割,即把砂岩薄片图像中大量的矿物颗粒分割清楚。显微镜下砂岩薄片的图像场景复杂、矿物颗粒多,多前景目标是砂岩薄片图像分割的难点之一;不同矿物颗粒相似度高、边界模糊,传统的基于边缘特征的图像分割算法难以胜任。针对上述难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超像素特征的矿物颗粒智能分割方法,综合利用正交偏光和单偏光图像特征,将图像分割成超像素的集合,计算超像素的色彩特征、边缘特征和纹理特征,进一步计算超像素的相似度,进行区域融合,实现砂岩薄片图像中的矿物颗粒分割,减少了颗粒相似、边界模糊对分割结果的影响。实验应用表明,该方法分割的矿物颗粒准确度和面积准确度均达到80%以上,明显优于传统的图像分割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薄片图像 超像素 智能分割 矿物颗粒
下载PDF
广西污水中汞、砷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吕保玉 白海强 +5 位作者 黄增 滕云梅 刘维明 何东明 覃华芳 潘艳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利用能力验证计划,对广西全区检验检测机构的污水中汞、砷分析能力进行对比和评价。采用单因子方差对考核样品进行均匀性检测,对全区144家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进行四分位稳健统计分析,用Z比分值绘制柱状图直观评定各检测机构的测试... 利用能力验证计划,对广西全区检验检测机构的污水中汞、砷分析能力进行对比和评价。采用单因子方差对考核样品进行均匀性检测,对全区144家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进行四分位稳健统计分析,用Z比分值绘制柱状图直观评定各检测机构的测试结果。污水中汞检测结果合格率为77.0%,砷检测结果合格率为84.8%。广西检验机构的汞、砷总体检测能力较强,少数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能力验证
下载PDF
渤中凹陷东南缘东二下亚段扇体成因新认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晓军 吴克强 +4 位作者 张锦伟 廖计华 白海强 刘子玉 唐武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7,共10页
在全球异重流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异重流与经典浊流(鲍马序列)的鉴别标志是逆—正粒序组合、牵引流的沉积构造和水道化。前人基于大量钻井、岩心和地震等资料,在埕北低凸起东缘东三段识别出上述3个异重流鉴别标志,指出该层段发育异重流。... 在全球异重流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异重流与经典浊流(鲍马序列)的鉴别标志是逆—正粒序组合、牵引流的沉积构造和水道化。前人基于大量钻井、岩心和地震等资料,在埕北低凸起东缘东三段识别出上述3个异重流鉴别标志,指出该层段发育异重流。本研究区与埕北低凸起东缘东三段具相似的构造位置,本文从古气候、古物源、古地貌、沉积构造及水道化特征等5方面开展类比,两者具相似性:①东营组气候偏湿热有利源区风化剥蚀;②物源面积与扇体面积的比值均为1∶2左右;③具相似坡度和三级阶梯式斜坡结构;④测井曲线呈逆—正粒序组合、岩心中见牵引流的沙纹层理;⑤地震剖面上,扇体具复合水道的外形,底部侵蚀下切,内部见多期水道相互叠置和水道内侧向加积,水道复合体呈“弯曲水道”的平面特征;综合认为,渤中凹陷东南缘东二下亚段扇体是异重流成因,提出了由近端复合水道和远端分支水道组成的沉积新模式。该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扇体研究提供更合理的成因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异重流 东二下亚段 东南缘 渤中凹陷
下载PDF
坎波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硅化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及演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连桥 谢晓军 +5 位作者 邓有根 唐武 张春宇 白海强 刘子玉 廖计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12-1623,1649,共13页
通常认为,碳酸盐岩储层中一旦出现硅化现象,储层物性就会遭到破坏,难以存储油气。但有学者发现,由碳酸盐岩完全蚀变而成的硅质岩同样发育溶蚀孔洞,并且有油气发现。坎波斯盆地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中硅质来源、硅质与储集空间的关系及... 通常认为,碳酸盐岩储层中一旦出现硅化现象,储层物性就会遭到破坏,难以存储油气。但有学者发现,由碳酸盐岩完全蚀变而成的硅质岩同样发育溶蚀孔洞,并且有油气发现。坎波斯盆地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中硅质来源、硅质与储集空间的关系及储集空间演化规律等问题尚无系统研究,碳酸盐岩发生硅化后,储层孔隙度如何变化很难回答。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岩石镜下微观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坎波斯盆地下白垩统硅化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硅质来源及储集空间演化规律等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生溶蚀的硅质岩可以作为储集层。碳酸盐岩中的硅质主要为交代成因,富硅质的热液从基底通过大断裂进入碳酸盐岩地层,对原始碳酸盐岩进行溶蚀,产生硅质胶结、交代作用以及对碳酸盐岩蚀变而来的硅质岩进一步溶蚀;总体上,硅化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演化可划分为(1)碳酸盐岩高孔阶段、(2)硅质碳酸盐岩中孔阶段、(3)碳酸盐质硅质岩低孔阶段、(4)硅质岩中孔阶段、(5)硅质岩高孔阶段5个阶段;热液活动存在多期性,在沿大断裂分布的硅质岩中可以找到物性较好的裂缝-孔洞型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硅质岩 硅化作用 储层 下白垩统 坎波斯盆地
原文传递
三角洲朵体砂体富集区预测——以莺歌海盆地北部A构造黄流组为例
12
作者 熊连桥 谢晓军 +6 位作者 唐武 白海强 李鑫 刘子玉 陈莹 李建平 徐微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12-2123,共12页
莺歌海盆地北部历经60余年的勘探至今尚未实现商业突破,而该区构造—岩性或岩性圈闭评价占比逐渐增多,该类圈闭评价的关键之一是砂体富集区预测。砂体富集区预测是储层分布预测的基础,砂体富集区往往是有利储层发育区,也是钻井的有利部... 莺歌海盆地北部历经60余年的勘探至今尚未实现商业突破,而该区构造—岩性或岩性圈闭评价占比逐渐增多,该类圈闭评价的关键之一是砂体富集区预测。砂体富集区预测是储层分布预测的基础,砂体富集区往往是有利储层发育区,也是钻井的有利部位。但由于海上勘探新区钻井少或没有钻井,难以利用大量钻井岩心和测井资料确定沉积相和储层砂体分布;同时受地震分辨率限制,难以直接在地震资料中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导致对有利砂体富集区预测受限。因此基于海平面变化与沉积体系域划分,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开展复合朵体识别与沉积期次划分,寻找砂体富集的复合朵体;在富砂复合朵体内,通过朵体地震内幕结构特征、微古地貌分析,预测复合朵体内有利砂体富集区。研究表明,莺北斜坡带北段A构造黄流组发育高位域晚期沉积的三角洲砂体,可识别出5期三角洲复合朵体,其中最后一期朵体为海平面下降时发育的三角洲进积型复合朵体,砂体富集程度最高,预测朵体南北向中部条带为砂体集中发育区。研究成果为三角洲朵体有利储层分布预测、勘探井位部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体系域 复合朵体 砂体预测 莺东斜坡
原文传递
白云凹陷中深层有利储层特征及其分布预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晓军 熊连桥 +4 位作者 白海强 黄饶 李飞跃 唐武 陈莹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35-1651,共17页
白云凹陷中深层未探明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储层总体为低孔低渗储层,为了识别海域中深层有利储层的特征,寻找能用于指导有利储层宏观分布预测的主控因素,并对有利储层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对白云凹陷5A构造开展了研究.通过储层岩石学、储层物... 白云凹陷中深层未探明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储层总体为低孔低渗储层,为了识别海域中深层有利储层的特征,寻找能用于指导有利储层宏观分布预测的主控因素,并对有利储层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对白云凹陷5A构造开展了研究.通过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特征及建设性成岩作用分析等微观方面与储层相带识别、厚层砂体发育的前积复合体预测、砂体与孔隙度地震反演及裂缝分布识别等宏观方面研究,对中深层有利储层“甜点”特征、宏观可识别的主控因素及空间分布规律开展分析.认为,白云5A构造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中的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厚层中-粗砂岩发育次生溶孔和微裂缝,可作为储层“甜点”;反映沉积微相的砂体厚度及反映建设性成岩作用的裂缝是宏观可以识别的储层“甜点”主控因素,可通过地震外部形态的“上拱”、内幕结构的叠置及微地貌的低洼3个特征在地震上识别厚层砂体发育的前积复合体;综合厚层砂体识别、砂体及孔隙度预测、裂缝分布识别三方面成果,认为白云5A构造中深层C块东部为储层“甜点”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 成岩作用 主控因素 分布预测 中深层 白云凹陷 油气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