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柯坪断隆早古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以柯坪南地区为例
1
作者 姜鹍鹏 刘亚雷 +6 位作者 周新桂 刘成鑫 成艳 段野 白忠凯 张远银 苗苗青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8-1257,共10页
柯坪断隆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早期由于三维地震资料匮乏,没有发现早古生代的断裂构造。本文以柯坪南地区为例,基于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从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方面对柯坪断隆早古生代断裂构造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柯坪南地区... 柯坪断隆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早期由于三维地震资料匮乏,没有发现早古生代的断裂构造。本文以柯坪南地区为例,基于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从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方面对柯坪断隆早古生代断裂构造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柯坪南地区早古生代断裂构造发育,以中寒武世盐岩为滑脱面,分为盐上及盐下两套构造变形层。盐下构造层以早期基底卷入变形为主,断裂形成时间为奥陶纪末—志留纪初,该期断裂控制早期北西向构造的展布。盐上构造层受喜山期构造影响,以中寒武世盐岩层为滑脱面,盖层滑脱作用对早期构造有所改造,但部分早期原生构造仍得以保留。中寒武世盐岩滑脱面以下未被后期构造运动破坏的原生构造为该地区下步油气资源勘探最有利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断裂构造 后期改造 原生构造 柯坪断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超深层油气勘探快速实现新突破
2
作者 李清瑶 尹成明 +5 位作者 高永进 徐大融 曹崇崇 白忠凯 刘亚雷 程明华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塔里木盆地东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在国家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政策背景下,中央-地方-企业紧密融合新机制助推了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实现突破的新模式,带来了极大的... 塔里木盆地东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在国家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政策背景下,中央-地方-企业紧密融合新机制助推了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实现突破的新模式,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新优化制定了塔东尉犁西1区块勘探部署方案,实现了8000 m以深地质层位设计和实钻对比“零”误差,取得了信源1井、信源2井、信源3井超深层油气重大发现。同时,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提高了超深层地质体识别精度,形成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体系,明确了缝洞型储层发育区,形成了2亿t级规模超深层油气富集新区。新机制新模式开辟了“十四五”油气增储上产新领域,奠定了塔东油气资源接续基地建设基础,推进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东地区 尉犁西1区块 超深层 油气资源接续基地
下载PDF
高转速动力涡轮盘间螺栓连接结构稳健性分析
3
作者 白忠恺 孙凯 +2 位作者 付仲议 杨哲夫 洪杰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针对动力涡轮间螺栓连接结构在实际工作载荷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稳健性问题,提出了螺栓连接结构稳健性评估方法,分别从有效接触面状态系数、接触应力等方面评估连接界面在外载荷作用下的接触特性变化。以大功率涡轴发动机动力涡轮转子多级... 针对动力涡轮间螺栓连接结构在实际工作载荷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稳健性问题,提出了螺栓连接结构稳健性评估方法,分别从有效接触面状态系数、接触应力等方面评估连接界面在外载荷作用下的接触特性变化。以大功率涡轴发动机动力涡轮转子多级轮盘间螺栓连接结构为例,应用提出的连接结构稳健性评估方法,发现工作载荷环境下界面有效接触面积小于20%且最大接触应力超过500 MPa,稳健性较差。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3种典型几何构形对连接界面径向变形、角向变形、接触面状态及损伤的影响,总结了不同构形盘间螺栓连接结构的力学特性随转速的变化规律,凝练出盘间−螺栓连接结构在高转速下其连接稳健性更具优势。应用提出的稳健设计方案,对大功率涡轴发动机动力涡轮转子间螺栓连接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及稳健性评估。结果表明:工作状态下界面有效接触面积占比超过65%,最大接触应力265 MPa仅为原始方案的1/2左右,验证了该方案在提高接触面状态系数和降低接触应力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动力涡轮 稳健设计 高转速 接触面状态 损伤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沙井子构造带西段志留系油气勘探突破与启示
4
作者 高永进 张远银 +3 位作者 吴超 杨有星 白忠凯 田亚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志留系油气勘探程度较低,2019—2021年,新苏地1井、新苏参1井首次在沙井子构造带东段获得油气发现,2023年向西拓展的新苏地2井也试获工业气流。基于沙井子地区钻探、试油、地球化学及地质特征等资料和野外剖面测量结果...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志留系油气勘探程度较低,2019—2021年,新苏地1井、新苏参1井首次在沙井子构造带东段获得油气发现,2023年向西拓展的新苏地2井也试获工业气流。基于沙井子地区钻探、试油、地球化学及地质特征等资料和野外剖面测量结果,结合二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与精细解释,开展了成藏模式分析和资源潜力评价,研究认为:①沙井子构造带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发育大型砂体,储盖组合好,西段新苏地2井、东段新苏参1和新苏地1井均获得工业气流,揭示了志留系油气潜力;②沙井子断裂系统规模大,活动时间长,既沟通阿瓦提凹陷深部优质烃源岩,又控制沙井子构造带一系列构造、构造-岩性类圈闭的形成,成藏期以圈闭定型后的喜马拉雅期为主,表现为“断裂主控、晚期成藏”的特征;③识别沙井子构造带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圈闭42个,预测圈闭资源量1.9821亿t油当量,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开展勘探区评价提供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圈闭 晚期成藏 志留系柯坪塔格组 沙井子构造带 新苏地2井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新疆地区公益性油气调查进展与主要成果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有星 高永进 +7 位作者 周新桂 白忠凯 孙相灿 张远银 刘亚雷 韩淼 李清瑶 苗苗青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3期1-15,共15页
新疆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我国陆上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十三五”以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按照“盆地综合研究选方向、基础地质调查定区带、战略选区研究求突破”的工作思路,以深层—超深层、山前复杂构造带和非常规页岩油气... 新疆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我国陆上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十三五”以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按照“盆地综合研究选方向、基础地质调查定区带、战略选区研究求突破”的工作思路,以深层—超深层、山前复杂构造带和非常规页岩油气为重点,持续加大新疆地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取得了塔里木盆地深层地质结构调查1项重大进展和温宿凸起新近系、沙井子构造带志留系、塔西南和塔东南坳陷山前带侏罗系和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山周缘非常规页岩油气等4项油气调查重大发现和突破,形成了温宿地区“古隆起差异沉降控储控藏”、沙井子构造带“断裂主控、多期充注、晚期为主”和博格达山周缘“深部源储一体、浅部构造-岩性为主、多矿种环带分布”等3项地质理论认识,形成了“盆地级骨干地震大剖面资料拼接处理”“复杂山前带地震资料叠前目标处理解释”“广域电磁剖面测量及综合解释”等3项关键技术。支撑新疆地区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带动企业实现高效勘探开发,提升了盆地深层、山前带及非常规页岩油气成藏理论认识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深层—超深层 山前复杂构造带 非常规页岩油气 温宿凸起 沙井子构造带 博格达山周缘 资源潜力评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上新世晚期一更新世早期伸展构造: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远程效应的一个构造间歇期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洪辉 周新桂 +9 位作者 文磊 李曰俊 白忠凯 杜治利 赵岩 李程 黄彤飞 赵甜玉 高艳艳 师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共16页
受控于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中亚地区的晚新生代挤压冲断构造异常发育,同时发育少量区域挤压构造背景下派生的局部伸展构造.以往的研究没有发现晚新生代区域性伸展构造.我们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一系列... 受控于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中亚地区的晚新生代挤压冲断构造异常发育,同时发育少量区域挤压构造背景下派生的局部伸展构造.以往的研究没有发现晚新生代区域性伸展构造.我们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一系列上新世晚期—更新世早期的正断层.这些正断层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西部的阿瓦提坳陷、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以及塘古孜巴斯坳陷.正断层走向NW-SE和NE-SW,剖面上组合成堑-垒构造,仅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沿沙井子断裂带分布的上新世晚期—更新世早期正断层带组合成负花状构造,显示出张扭性断层带的特征.根据生长指数计算,正断层活动的起始时间是上新世晚期(ca.3 Ma),持续演化至更新世早期(ca.2 Ma),然后停止活动.这些正断层形成于一个弱的区域性伸展构造背景;这期正断层活动代表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下,中亚地区脉动挤压冲断过程中的一个构造间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晚期一更新世早期(ca.3~2 Ma) 正断层 印度一亚洲碰撞远程效应 区域性伸展构造 构造间歇期 塔里木盆地 地震解释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下段古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白忠凯 谢李 +5 位作者 韩淼 吕修祥 孙智超 李清瑶 杨有星 张金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寒武系地质剖面观测和75个样品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研究了柯坪冲断带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下段碳酸盐岩古生产力。利用Ti扣除样品中来自陆源部分而得出生源元素的含量,Baxs、Cuxs和Znxs三种营养元素测量和数据处理... 基于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寒武系地质剖面观测和75个样品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研究了柯坪冲断带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下段碳酸盐岩古生产力。利用Ti扣除样品中来自陆源部分而得出生源元素的含量,Baxs、Cuxs和Znxs三种营养元素测量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它们相对自生富集,具备一定的古生产力水平,个别层段值较高,有较高古生产力水平。发育光面具缘藻(Leiomarginata)、粒面具缘藻(Granomarginata)、网面球藻(Dictyotidium)等疑源类生烃母质,为有机质沉积和烃源岩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Pr/Ph、V/(V+Ni)、U/Th比值和δCe值判定该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下段为还原沉积环境,为烃源岩有机质的赋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机质类型为I-II型,达到了高成熟阶段,具备生烃潜力。研究区寒武系下统肖尔布拉克组下段发育优质潜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坪冲断带 肖尔布拉克组 古生产力
下载PDF
辫状河单河道砂体接触关系及主控因素分析——以新疆克拉玛依,山西柳林、大同和陕西延安辫状河露头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有星 金振奎 +3 位作者 白忠凯 高永进 韩淼 张金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8,共9页
为了解决辫状河单河道砂体接触类型及控制因素不清等问题,采用野外辫状河露头剖面观察实测的方法,并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对辫状河单期河道砂体接触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接触关系可以分为3类,包括侵蚀接触型、局部接触... 为了解决辫状河单河道砂体接触类型及控制因素不清等问题,采用野外辫状河露头剖面观察实测的方法,并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对辫状河单期河道砂体接触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接触关系可以分为3类,包括侵蚀接触型、局部接触型和不接触型。这3种类型砂体在分布形式、泥岩夹层发育程度、储集物性和含油气性差异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不同。沉积相带对河道砂体接触关系具有控制作用。近源砾质辫状河沉积地形坡度较陡,水体能量高,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侵蚀接触型为主;远源砾质辫状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局部接触型为主;砂质辫状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不接触型为主。基准面升降变化对河道砂体接触关系具有一定影响,当va与vs的比值较低时,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侵蚀接触型为主;当va与vs的比值中等时,河道砂体以局部接触型为主;当va与vs的比值较高时,河道砂体接触关系以不接触型为主。研究结果对指导油田开发阶段井网部署和提高采收率均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单期河道识别 接触关系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齐姆根凸起侏罗系钻获油气显示 被引量:2
9
作者 白忠凯 杨有星 +4 位作者 邱海峻 张金虎 韩淼 李清瑶 孙智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3-194,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齐姆根凸起英吉沙背斜构造单元西南。该区勘探程度低,此前未进行高覆盖次数地震勘探、无钻井,石油地质条件尚不清楚。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落实英吉沙—莎车地区齐姆根凸起侏罗系杨叶组...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齐姆根凸起英吉沙背斜构造单元西南。该区勘探程度低,此前未进行高覆盖次数地震勘探、无钻井,石油地质条件尚不清楚。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落实英吉沙—莎车地区齐姆根凸起侏罗系杨叶组烃源岩有效性;厘清英吉沙—莎车地区地层发育情况,确定苏盖特构造侏罗系与周边露头剖面对比关系;获取钻井地质资料,为该区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提供依据,了解区内的地层及储盖组合发育情况,为进一步油气勘探评价提供基础资料。该工区属于矿权空白区和油气勘查新区,实施钻探具有探索侏罗系资源潜力、填补油气勘探空白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坳陷 塔里木盆地 油气显示 侏罗系 凸起 石油地质条件 地层发育 构造单元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油气源分析和勘探潜力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林 张敏 +5 位作者 高永进 孙相灿 白忠凯 杨有星 陈夷 文磊 《中国矿业》 2021年第11期178-188,共11页
为了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的油气来源,分析博格达山前带油气勘探潜力,系统采集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新吉参1井和博参1井的烃源岩、天然气和原油样品和邻区主要油气田各层系的烃源岩和原油样品,并利用... 为了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的油气来源,分析博格达山前带油气勘探潜力,系统采集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新吉参1井和博参1井的烃源岩、天然气和原油样品和邻区主要油气田各层系的烃源岩和原油样品,并利用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技术对研究区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清晰显示研究区的原油与该区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的饱和烃组成相似,具有较好的亲缘性。同时,其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与邻区侏罗系、二叠系、石炭系烃源岩和原油差异明显,综合认为研究区发育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油源来自于二叠系芦草沟组,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油气来源 自生自储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柯坪断隆东段新苏地1井钻获奥陶——志留系油气显示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远银 高永进 +4 位作者 白忠凯 姜鹍鹏 杨有星 韩淼 苗苗青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30-1931,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柯坪断隆东段沙井子构造带,该区地震、地质和钻井资料稀少,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程度整体较低,石油地质条件不清。研究目的是通过钻探查明沙井子构造带地层发育特征,落实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发育...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柯坪断隆东段沙井子构造带,该区地震、地质和钻井资料稀少,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程度整体较低,石油地质条件不清。研究目的是通过钻探查明沙井子构造带地层发育特征,落实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发育情况,获取评价参数,力争获得油气发现,为进一步油气调查勘探评价提供基础资料。该区属矿权空白和油气勘查新区,实施油气资源调查对探索下古生界含油气性、评价资源潜力和填补油气勘探空白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坪断隆 石油地质条件 油气勘查 勘探评价 地质调查 评价参数 油气发现 钻井资料
下载PDF
公益性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的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文浩 高永进 +10 位作者 周新桂 翟刚毅 徐兴友 白忠凯 周志 毕彩芹 单衍胜 韩淼 孙相灿 张远银 刘卫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30-1643,共14页
在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油气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仍是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公益性油气调查工作聚焦自身优势,积极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支撑油气资源管理与矿权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在油气勘... 在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油气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仍是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公益性油气调查工作聚焦自身优势,积极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支撑油气资源管理与矿权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在油气勘探的新区、新层、新类型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公益性油气调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温宿凸起新近系、沙井子构造带志留系,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二叠系和三叠系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在南方鄂西宜昌、黔北武陵山等复杂构造区的页岩气、松辽盆地的页岩油、四川盆地南部煤层气等资源的勘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有力带动了能源企业的积极投入与勘探,有效彰显了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层油气资源的安全勘探、油气矿权空白区的基础地质调查及非常规油气的调查与勘探将是我国未来油气勘探重要的接替领域。公益性油气调查将以油气基础地质问题为抓手,积极探索油气勘探接替领域,为油气资源规划和管理做好支撑,力争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与重大发展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性油气调查 资源管理 塔里木盆地 页岩气 页岩油 煤层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新苏地1井首获志留系工业气流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永进 张君峰 +5 位作者 张远银 周新桂 白忠凯 杨有星 刘亚雷 姜鹍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55-1656,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从1995年塔中11井取得工业油流后,历经数年勘探,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大致呈“东部产气、中部产油、西部未突破”的整体面貌。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柯坪断隆东段沙井子构造带,属矿权空白和油气勘查新区,地震、地... 1研究目的(Objective)从1995年塔中11井取得工业油流后,历经数年勘探,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大致呈“东部产气、中部产油、西部未突破”的整体面貌。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柯坪断隆东段沙井子构造带,属矿权空白和油气勘查新区,地震、地质和钻井等资料较少,勘探程度较低。新苏地1井钻探和地层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价落实该区石油地质条件、力争获得油气突破。相关研究对于探索塔西北志留系含油气性、评价资源潜力和填补油气勘探空白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条件 油气勘查 工业油流 工业气流 柯坪断隆 含油气性 资源潜力 勘探程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构造特征新认识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亚雷 高永进 +4 位作者 张君峰 白忠凯 程明华 张远银 杨有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65-2680,共16页
温宿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平面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本文从温宿凸起周缘及内部断裂构造解释入手,结合区域地质结构特征、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演化研究,认为温宿凸起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古木别孜和沙井子两条主断裂控制,表现为夹持... 温宿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平面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本文从温宿凸起周缘及内部断裂构造解释入手,结合区域地质结构特征、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演化研究,认为温宿凸起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古木别孜和沙井子两条主断裂控制,表现为夹持在乌什凹陷和阿瓦提凹陷中间的一个古隆起。温宿凸起内部发育一系列次级断裂,将其划分为阿克苏低凸带、阿克雅断凸带、古木别孜断裂带和沙井子过渡带4个构造单元。温宿凸起具有长期隆升、短期沉降的特点:在加里东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受两条边界主断裂形成并持续活动的影响,温宿凸起长期隆升,造成了其地层的广泛剥蚀;喜马拉雅中期为温宿凸起稳定沉降阶段,沉积了新近系吉迪克组碎屑岩沉积。喜马拉雅晚期差异隆升形成西高东低的大型鼻状构造背景,东部接受了新近系康村组、库车组沉积,西部高部位未接受沉积。边界断裂定型后,温宿凸起亦最终定型,形成了现今的构造面貌。综合研究认为,温宿凸起和塔北隆起构造性质有显著差异,二者为不同构造单元,应将其归属为柯坪断隆而非塔北隆起。喀拉玉尔滚断裂为塔里木盆地一级构造单元塔北隆起和柯坪断隆的界线。本文研究成果对指导温宿凸起勘探生产、重新认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构造演化和构造格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宿凸起 断裂系统 构造单元 差异隆升 构造演化 构造归属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新温地1井、2井获高产工业油流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有星 张君峰 +4 位作者 高永进 周新桂 张金虎 白忠凯 韩淼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1-252,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温宿凸起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面积约4500 km^2。石油企业先后在该地区部署实施二维地震测线约3200 km,探井4口(阿1井、温参1井、温宿1井、阿苏2井),油气勘探历经50余年未取得突破,并退出油气勘查权。重新评... 1研究目的(Objective)温宿凸起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面积约4500 km^2。石油企业先后在该地区部署实施二维地震测线约3200 km,探井4口(阿1井、温参1井、温宿1井、阿苏2井),油气勘探历经50余年未取得突破,并退出油气勘查权。重新评价认识该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并获得油气突破是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线 工业油流 油气勘查 石油地质条件 取得突破 温宿凸起 油气勘探 新疆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新苏地2井钻获志留系油气层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有星 高永进 +5 位作者 张金虎 白忠凯 张远银 刘亚雷 刘丽红 李清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99-1700,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柯坪断隆沙井子构造带西段,面积约3500 km2。该区处于柯坪断隆与阿瓦提凹陷的过渡部位,受沙井子边界大断裂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油气成藏条件较为复杂;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稀少,油气勘探程度...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柯坪断隆沙井子构造带西段,面积约3500 km2。该区处于柯坪断隆与阿瓦提凹陷的过渡部位,受沙井子边界大断裂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油气成藏条件较为复杂;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稀少,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地层序列、储盖组合与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清等地质问题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查获得突破和发现。因此,为揭示柯坪断隆沙井子构造带西段石炭系、二叠系与志留系上段地层序列,获取油气生储盖组合等评价参数,落实油气成藏特征及地层含油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坪断隆 油气勘查 生储盖组合 地层序列 评价参数 阿瓦提凹陷 油气勘探程度 钻井资料
下载PDF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Nanhua-Sinian Rif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Tarim Basin 被引量:5
17
作者 bai zhongkai CHENG Minghua +12 位作者 CHEN Cheng HUO Junzhou ZHANG Junfeng ZHOU Xingui GAO Yongjin ZHAO Bo QIU Haijun HAN Miao YANG Youxing SUN Zhichao MIAO Miaoqing ZHANG Jinhu LI Qingy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501-515,共15页
On the basis of reprocessing 34 new two-dimensional spliced long sections(20,191 km) in the Tarim Basin, the deep structure features of the Tarim Basin were analyzed through interpreting 30,451 km of two-dimensional s... On the basis of reprocessing 34 new two-dimensional spliced long sections(20,191 km) in the Tarim Basin, the deep structure features of the Tarim Basin were analyzed through interpreting 30,451 km of two-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and compiling basic maps.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geological analysis conclude that the Nanhua-Sinian strata are a set of rift-depression depositional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ir tectonic and depositional features. The rift valley formed in the Nanhua Perio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became weaker during the late Sinian Period, which eventually turned into depression. From bottom to top, the deposited strata include mafic igneous, tillite, mudstone, and dolomite. Three major depocenters developed inside this basin during the rift stage and are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Tarim Basin, the Awati area, and the southwestern Tarim Basin. Among them, the rift in the eastern Tarim Basin strikes in the near east-west direction on the plane and coincides with the aeromagnetic anomaly belt. This represents a strong magnetic zone formed by upwelling basic volcanic rock along high, steep normal faults of the Nanhua Period.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two types of sedimentary systems were developed in the rift stage and depression stage, showing two types of sequence features in the Sinian depositional stage. The Nanhua System appears as a wedge-shaped formation, with its bottom in unconformable contact with the base. The rifting event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current tectonic units in the Tarim Basin, and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source rock in the Yuertus Formation and reservoir beds in the Xiaoerbulake Formation in Lower Cambrian, as well as the gypseous cap rock in Middle Cambrian.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rifts have important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deep strata of the Tarim Basi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Tazhong region is the most favorable zone, and the Kalpin-Bachu region is the optimal potential zone for exploring sub-salt oil and gas in deep Cambrian str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ft Nanhua PERIOD SINIAN PERIOD TARIM Basin
下载PDF
Trace Fossils from Lower Cambrian Wusongger Formation in Xiaoerbulake Outcrop,Kalpin Area,Xinjiang 被引量:6
18
作者 bai zhongkai LU Xiuxiang +3 位作者 LIU Xiaoping XIE Qilai LI Jianjiao WU Jian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13-319,共7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race fossils collected from the typical outcrop of the Lower Cambrian Wusongger Formation in the Kalpin area, ten ichnospecies of six ichnogenu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upper member of the Wu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race fossils collected from the typical outcrop of the Lower Cambrian Wusongger Formation in the Kalpin area, ten ichnospecies of six ichnogenu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upper member of the Wusongger Formation, with most of them being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trace fossils are described seriatim. The ichnospecies are mainly represented by such common trace fossils as Ophiomorpha nodosa, Helminthopsis hieroglyphica, Helminthopsis ichnosp., Planolites beverleyensis, Planolites vulgaris, Planolites montanus, Palaeophycus striatus, Palaeophycus curvatus, Cochlichnus anguineus and Rituichnus elongatum. The trace fossils are of high diversity and low abundance, and can be diagnosed as the Cruziana ichnofacies. They can be interpreted as having formed in a shallow water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fossils Wusongger Formation Lower Cambrian Kalpin area
下载PDF
歧口和泌阳凹陷两种类型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点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有星 高永进 +4 位作者 张君峰 周新桂 张金虎 白忠凯 韩淼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1-840,862,共11页
湖相碳酸盐岩在我国古代和现代各种类型的陆相盆地中非常发育,查明不同类型湖湘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差异对指导薄层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油气储层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根据岩心、测井、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对歧口和... 湖相碳酸盐岩在我国古代和现代各种类型的陆相盆地中非常发育,查明不同类型湖湘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差异对指导薄层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油气储层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根据岩心、测井、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对歧口和泌阳凹陷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差异和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歧口凹陷和泌阳凹陷湖相碳酸盐岩在岩石类型、沉积位置、沉积规模、沉积相类型和沉积旋回特征都存在明显差异,歧口凹陷湖相碳酸盐岩沉积面积大于2 000 km^2,分布在凹陷西南缓坡区,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薄、岩石和沉积相类型多样、沉积旋回变化周期长等特点,泌阳凹陷湖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凹陷中心部位,具有分布面积小、厚度大、沉积相类型单一、旋回变化周期短的特点。古地貌、水体开放程度和气候条件是歧口和泌阳凹陷沉积模式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盐度、水温、生物群类型以及湖平面变化频率间接受到了古地貌、水体开放程度和气候条件的控制,也是沉积模式差异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泌阳凹陷 湖相碳酸盐岩 沉积相模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焉耆盆地焉耆隆起区石油地质条件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金虎 高永进 +5 位作者 杨有星 周新桂 白忠凯 孙智超 金芸芸 王立新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第4期30-39,共10页
焉耆盆地经历了20多年的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认识,但目前急需开辟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来缓解增储上产的压力。焉耆隆起区是盆地的油气远景区,通过新焉参1井钻探,初步分析了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明确了其缺失中生界大部分地层,缺乏油源和... 焉耆盆地经历了20多年的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认识,但目前急需开辟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来缓解增储上产的压力。焉耆隆起区是盆地的油气远景区,通过新焉参1井钻探,初步分析了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明确了其缺失中生界大部分地层,缺乏油源和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讨论后认为应继续探索隆起区油气成藏的可能性,加强焉耆隆起区与博湖坳陷构造演化关系的研究,寻找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及隐蔽型油气藏。这些认识对今后焉耆盆地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侏罗系 石油地质 沉积环境 勘探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