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localize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microstructure of a high purity Al-Zn-Mg-Cu alloy during non-isothermal aging
1
作者 DAI Xuan-xuan LI Yu-zhang +2 位作者 LIU Sheng-dan YE Ling-ying bao chong-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790-1807,共18页
The evolu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localize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 high purity Al-Zn-Mg-Cu alloy during non-isothermal aging(NIA)was investigated by hardness test,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est,tensile test,inte... The evolu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localize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 high purity Al-Zn-Mg-Cu alloy during non-isothermal aging(NIA)was investigated by hardness test,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est,tensile test,intergranular corrosion test,exfoliation corrosion test,slow strain rate tensile test and electrochemical test,and the mechanism has been discussed based on microstructure examination by optical microscopy,electron back scattered diffrac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he NIA treatment includes a heating stage from 40℃to 180℃with a rate of 20℃/h and a cooling stage from 180℃to 40℃with a rate of 10℃/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rdness and strength increase rapidly during the heating stage of NIA since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avors the nucleation and the growth of strengthening precipitates and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Guinier-Preston(GPI)zones toη'phase.During the cooling stage,the sizes ofη'phase increase with a little change in the number density,leading to a further slight increase of the hardness and strength.As NIA proceeds,the corroded morphology in the alloy changes from a layering feature to a wavy feature,the maximum corrosion depth decreases,and the reason has been analyzed based on the microstructural and microchemical feature of precipitates at grain boundaries and subgrain bounda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 alloy non-isothermal ag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localized corrosion resistance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气体雾化法制备粉体方法概述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玮 尚青亮 +3 位作者 刘捷 刁微之 包崇军 王应武 《云南冶金》 2018年第6期59-63,共5页
气体雾化法作为3D打印粉体的主要制备方法,在气雾化法应用过程中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其工艺和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参照3D打印粉体应用要求,从目前国内外相关气体雾化技术进行对比,并从气体雾化过程和气体雾化条件对粉体性能的影响进行分... 气体雾化法作为3D打印粉体的主要制备方法,在气雾化法应用过程中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其工艺和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参照3D打印粉体应用要求,从目前国内外相关气体雾化技术进行对比,并从气体雾化过程和气体雾化条件对粉体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索气体雾化粉体的关键工艺及技术发展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气体雾化法 球形粉体
下载PDF
3D打印用球形金属粉末制备工艺 被引量:3
3
作者 尚青亮 张玮 +1 位作者 包崇军 王应武 《云南冶金》 2018年第6期64-67,77,共5页
球形金属粉末是金属3D打印的核心原料,关系到3D打印技术的发展。目前3D打印球形金属粉末主要由外国厂家垄断市场,国内生产的球形粉末存在性能不稳定、成本高、产量低等问题。本文对3D打印用金属粉末主要制备工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 球形金属粉末是金属3D打印的核心原料,关系到3D打印技术的发展。目前3D打印球形金属粉末主要由外国厂家垄断市场,国内生产的球形粉末存在性能不稳定、成本高、产量低等问题。本文对3D打印用金属粉末主要制备工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各自优缺点,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球形金属粉末 制备工艺
下载PDF
氧化锌矿硫酸浸出试验及浸出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卢佐菊 梅相位 +1 位作者 包崇军 周先超 《云南冶金》 2020年第5期51-54,共4页
针对云南某氧化锌矿,采用硫酸作为浸出剂进行了搅拌浸出试验,探讨了浸出温度、加酸量、液固比以及反应时间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温度70°C,加酸量120 g/L,液固比5∶1,反应时间90 min,此时锌的浸出率能达到85.... 针对云南某氧化锌矿,采用硫酸作为浸出剂进行了搅拌浸出试验,探讨了浸出温度、加酸量、液固比以及反应时间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温度70°C,加酸量120 g/L,液固比5∶1,反应时间90 min,此时锌的浸出率能达到85.37%。氧化锌矿硫酸浸出过程中的反应符合缩核模型,受化学反应控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3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矿 硫酸浸出 动力学 缩核模型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钛渣酸浸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娴 李文光 +1 位作者 包崇军 刘捷 《云南冶金》 2021年第3期55-60,共6页
以酸浸温度、盐酸浓度、酸浸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钛渣酸浸的工艺参数为:酸浸温度110℃、酸浓度20%以及酸浸时间90 min。然后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钛渣酸浸工艺进行研究,得到钛品位的预测... 以酸浸温度、盐酸浓度、酸浸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钛渣酸浸的工艺参数为:酸浸温度110℃、酸浓度20%以及酸浸时间90 min。然后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钛渣酸浸工艺进行研究,得到钛品位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钛浸出=85.19+9.46A+0.73B+7.07C+0.48AB-0.63AC+0.60BC-1.97A2-2.27B2-2.86C2,模型方差R2=94.64%,拟合精度较高。优化得到最佳酸浸工艺参数为:酸浸温度110℃、酸浓度15%和酸浸时间90 min。此时钛品位达到97.31%,钛渣微观组织得到优化。因素分析表明,酸浸温度和酸浸时间对钛品位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渣 酸浸 响应曲面法 单因素法
下载PDF
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材料近10年研究进展
6
作者 岳有成 谭国寅 +1 位作者 包崇军 孙彦华 《云南冶金》 2023年第S01期162-169,共8页
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材料研究所,主要以铝等有色金属为主的材料及产品的设计、成型、深加工与性能检测为研发内容,领域涉及铝及铝合金、铅锌合金、铜及铜合金、钛及钛合金、金属粉体材料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搭建了多个省部级科... 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材料研究所,主要以铝等有色金属为主的材料及产品的设计、成型、深加工与性能检测为研发内容,领域涉及铝及铝合金、铅锌合金、铜及铜合金、钛及钛合金、金属粉体材料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搭建了多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进行了科技成果转化实践,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 资源综合利用 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