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岩溶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探究该区域土壤侵蚀历史与生态环境演变可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槽谷区洼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137)Cs和^(210)Pb放射性定年技术建立沉积物剖面年代序列,并结合剖面生态...西南岩溶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探究该区域土壤侵蚀历史与生态环境演变可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槽谷区洼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137)Cs和^(210)Pb放射性定年技术建立沉积物剖面年代序列,并结合剖面生态、环境指标及人类史志资料,分析小流域近100年土壤侵蚀变化与生态环境演变。结果显示:(1)1904—1945年流域侵蚀模数为84 t km^(-2)a^(-1),植被以松属为主,北碚人口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改造较弱,生态环境相对稳定;(2)1945—1958年流域土壤侵蚀强度逐渐增加,植被覆盖度下降,伴人植物花粉上升,可能与北碚区人口的增多有关;(3)1958—1973年流域侵蚀模数高达344.1 t km^(-2)a^(-1),伴人植物花粉显著增加,松属花粉急剧下降,生态退化与历史事件的耦合说明人类活动可能是此阶段生态环境变化的主因;(4)1973—2018年流域的土壤流失量逐步下降,植被覆盖率显著增加,表明经多年生态重建,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研究反映了近百年人类活动对中梁山岩溶槽谷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作用,对缺乏较长时间监测数据的类似岩溶区土壤侵蚀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西南岩溶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探究该区域土壤侵蚀历史与生态环境演变可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槽谷区洼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137)Cs和^(210)Pb放射性定年技术建立沉积物剖面年代序列,并结合剖面生态、环境指标及人类史志资料,分析小流域近100年土壤侵蚀变化与生态环境演变。结果显示:(1)1904—1945年流域侵蚀模数为84 t km^(-2)a^(-1),植被以松属为主,北碚人口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改造较弱,生态环境相对稳定;(2)1945—1958年流域土壤侵蚀强度逐渐增加,植被覆盖度下降,伴人植物花粉上升,可能与北碚区人口的增多有关;(3)1958—1973年流域侵蚀模数高达344.1 t km^(-2)a^(-1),伴人植物花粉显著增加,松属花粉急剧下降,生态退化与历史事件的耦合说明人类活动可能是此阶段生态环境变化的主因;(4)1973—2018年流域的土壤流失量逐步下降,植被覆盖率显著增加,表明经多年生态重建,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研究反映了近百年人类活动对中梁山岩溶槽谷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作用,对缺乏较长时间监测数据的类似岩溶区土壤侵蚀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