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ISH和GISH技术的芝麻栽培种和野生种染色体组特征比较分析
1
作者 马琴 赵瑞红 +5 位作者 琚铭 陈成彬 段迎辉 杨伟飞 苗红梅 张海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3,共6页
为揭示胡麻属物种进化特征,探究胡麻属基因组结构演变及物种进化,促进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芝麻栽培种豫芝11号和2n=26类型野生种S.alatum 3651为试验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芝麻栽培种和野生种... 为揭示胡麻属物种进化特征,探究胡麻属基因组结构演变及物种进化,促进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芝麻栽培种豫芝11号和2n=26类型野生种S.alatum 3651为试验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芝麻栽培种和野生种染色体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芝麻栽培种和野生种均为2n=2x=26类型;rDNA-FISH杂交结果显示,栽培种的13对染色体中,3对染色体(第7、8、9对染色体)的短臂端部携带45S rDNA特异信号,显示为随体特异染色体;2对染色体(第5、11对染色体)的短臂携带5S rDNA特异信号,5S rDNA与45S rDNA信号位于不同染色体上。野生种的13对染色体中,有2对染色体(第4、7对染色体)携带45S rDNA杂交信号,1对染色体(第4对染色体)携带5S rDNA特异信号,5S rDNA与45S rDNA信号位于同一染色体不同位置,表明栽培种与野生种的染色体组特征差异较大。GISH杂交结果显示,分别以栽培种和野生种的基因组DNA作探针与自身染色体杂交,每条染色体上携带不同强弱的杂交信号,而与对方染色体杂交,均表现出极少的杂交信号。芝麻栽培种和野生种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但染色体rDNA数量、分布及其GISH信号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栽培种和野生种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栽培种 野生种S.alatum 染色体组 rDNA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
下载PDF
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实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魏远 王宏刚 +4 位作者 陈成彬 王春国 宋文芹 李登文 赵立青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课程组面向本科生开设了利用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实验项目。该实验加入化疗药物依托泊苷(简称VP-16)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使用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在荧光显微镜下拍照计数。实验结... 课程组面向本科生开设了利用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实验项目。该实验加入化疗药物依托泊苷(简称VP-16)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使用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在荧光显微镜下拍照计数。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激发下,早期凋亡细胞呈现绿色荧光,而晚期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呈现红色荧光;对细胞计数可知,对照组各时期细胞数符合正常范围,经药物处理后,各时期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升高,其中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占比最高;在高浓度药物处理后,细胞被大幅度杀伤,仅剩余几个早期凋亡细胞。实验将Annexin V-FITC/PI试剂盒与荧光显微镜结合使用,突破了教学经费、规模和仪器等条件局限,实验成本相对较低,适于大班教学,实验结果直观便捷,能够让学生深入、系统地掌握细胞凋亡的实验原理和检测方法,符合本科生实验项目的综合性高、设计性强和研究性佳的特点,切实提升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实验教学 Annexin V-FITC/PI检测法 荧光显微镜 药物诱导
下载PDF
基于科研兴趣培养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宏刚 魏远 +2 位作者 陈成彬 王春国 宋文芹 《实验室科学》 2023年第4期96-99,共4页
南开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组开展了以提高学生科研兴趣培养为宗旨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选择细胞培养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细胞凋亡检测技术等与科研联系紧密的实验内容建立了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采用课堂翻转、虚拟仿真实验... 南开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组开展了以提高学生科研兴趣培养为宗旨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选择细胞培养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细胞凋亡检测技术等与科研联系紧密的实验内容建立了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采用课堂翻转、虚拟仿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建立了引导性、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体系;完善了注重实验操作考核、兼顾考试、实验预习、实验报告及实验素养考核的多元化综合成绩评定体系。教学改革利用实验教学为载体,发挥了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科研兴趣中的作用,为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科研兴趣 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实验
下载PDF
开设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与重组观察实验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宏刚 魏远 +4 位作者 陈成彬 王春国 宋文芹 白艳玲 黄桂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1,76,共4页
同源染色体联会与重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要生理事件,也是遗传学教学的重要知识点。在实验教学中,以小鼠睾丸为实验材料,制备减数分裂染色体展片。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对联会复合体蛋白SCP3和SCP1进行标记,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减数分... 同源染色体联会与重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要生理事件,也是遗传学教学的重要知识点。在实验教学中,以小鼠睾丸为实验材料,制备减数分裂染色体展片。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对联会复合体蛋白SCP3和SCP1进行标记,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减数分裂前期Ⅰ各阶段联会复合体的形态特点。通过对联会复合体蛋白SCP3和MLH1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可观察到减数分裂前期Ⅰ粗线期的联会复合体和重组节。该实验项目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与DNA同源重组的概念和意义,为其将来从事雄性不育机制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进行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该实验,将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引入实验教学,还可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数分裂 联会复合体 重组节 免疫荧光双标 实验教学
下载PDF
Er掺杂金刚石缺陷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谭心 张博晨 +2 位作者 任元 陈成斌 刘岳飞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3-1028,1048,共7页
本文以第一性原理计算为基础,研究了Er掺杂后金刚石的电子结构、能级跃迁及N、B原子共掺杂对金刚石Er相关缺陷的影响。首先对Er掺杂后金刚石的形成能与结合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后的稳定结构为Er原子周围存在1个空位的结构,稳定价态... 本文以第一性原理计算为基础,研究了Er掺杂后金刚石的电子结构、能级跃迁及N、B原子共掺杂对金刚石Er相关缺陷的影响。首先对Er掺杂后金刚石的形成能与结合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后的稳定结构为Er原子周围存在1个空位的结构,稳定价态为+3价。然后预测零点跃迁能(ZPL)是0.807 eV,对应激发的光子波长为1536.289 nm。最后对N、B原子共掺杂计算,结果表明N、B原子的掺入可以使形成能降低,增加结构稳定性。Er掺杂金刚石使其在近红外光谱发光,为Er金刚石色心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掺杂 金刚石缺陷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能级跃迁 形成能
下载PDF
大花红景天谷胱甘肽 S-转移酶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力鹏 于得水 +2 位作者 滕彦娇 陈成彬 宋文芹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7,共10页
以西藏大花红景天为试材,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家族中的11个成员进行分析,以期为红景天属GST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基于蛋白质序列比对可以将11个大花红景天RcGSTs基因分为... 以西藏大花红景天为试材,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家族中的11个成员进行分析,以期为红景天属GST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基于蛋白质序列比对可以将11个大花红景天RcGSTs基因分为6个亚组,分别为tau类(RcGSTU1、RcGSTU2、RcGSTU3);phi类(RcGSTF1、RcGSTF2、RcGSTF3、RcGSTF4);lambd类RcGSTL;微粒体类RcGSTM;theta类RcGST1;zeta类RcGSTZ。在线网站分析结果显示仅RcGSTM具有跨膜结构域,并定位于细胞膜,其它RcGSTs均无跨膜结构域并定位于细胞质。组织特异性与胁迫诱导表达模式结果表明,RcGSTs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低温胁迫下4个基因表达水平上调,7个基因下调;且脱落酸(ABA)可以诱导RcGSTs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红景天 GST 生物信息学 QRT-PCR 表达特征
下载PDF
西藏大花红景天RcCATs与RcSODs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宏鹏 李一丹 +2 位作者 滕彦娇 陈成彬 张力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90-1601,共12页
为探究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家族成员在西藏大花红景天高原恶劣生境适应性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和qRT-PCR技术对其RcCATs和RcSODs基因家族成员的序列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构建RcCAT和RcSOD1的pYES2.0表达载体... 为探究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家族成员在西藏大花红景天高原恶劣生境适应性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和qRT-PCR技术对其RcCATs和RcSODs基因家族成员的序列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构建RcCAT和RcSOD1的pYES2.0表达载体与pGBKT7诱饵载体,分别进行了酵母胁迫分析和拟南芥酵母文库中互作蛋白的筛选。结果显示:(1)大花红景天中共有2条RcCAT基因,3条RcSOD基因和1条Cu/Zn SOD铜伴侣基因RcCCS。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上述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66.37%~94.51%),且均没有跨膜结构域,亚细胞位置预测RcCATs位于过氧化物酶体,RcSODs和RcCCS位于细胞质或线粒体。(2)qRT-PCR结果显示6个基因在根、茎、叶三个器官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在叶片中表达,低温胁迫和植物激素ABA对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显著。(3)酵母胁迫结果显示异源表达RcCAT和RcSOD1基因的阳性酵母菌株在冷、热、盐、碱、重金属和H_(2)O_(2)胁迫下的细胞活力均比pYES2.0空载菌株高。(4)通过酵母双杂交共筛选到4个与RcCAT互作明显的基因AtbHLH121(AT3G19860)、AtCPCK2(AT2G23070)、AtGRP4(AT5G50750)和AtRAPTOR1B(AT3G08850),3个与RcSOD1互作明显的基因AtEMB(AT5G11890)、AtMBP2(AT1G52030)和AtRH8(AT4G00660)。综上结果表明,大花红景天能够通过RcCATs和RcSODs基因广泛参与调控其生长发育、胁迫响应等代谢途径来适应高原恶劣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红景天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生物信息学 表达模式 互作蛋白
下载PDF
菊叶薯蓣DcPMK基因克隆及互作蛋白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宏鹏 李一丹 +3 位作者 汪耀 谭晓宇 陈成彬 张力鹏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5-865,共11页
以菊叶薯蓣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DcPMK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组织特异性和诱导表达分析,并构建DcPMK的诱饵载体以筛选拟南芥酵母文库中互作蛋白,为深入研究菊叶薯蓣萜类物质的合成积累提供一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DcPMK基... 以菊叶薯蓣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DcPMK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组织特异性和诱导表达分析,并构建DcPMK的诱饵载体以筛选拟南芥酵母文库中互作蛋白,为深入研究菊叶薯蓣萜类物质的合成积累提供一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DcPMK基因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536 bp(GenBank登录号MZ171241),编码511个氨基酸。蛋白质序列比对分析发现DcPMK与近源种基因序列一致性达88.85%,具有1个保守的ATP结合位点Gly-X-Gly-XX-Ala。N-J进化树显示DcPMK与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等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距离较近。HPLC结果显示菊叶薯蓣皂素主要在根茎中积累,qRT-PCR结果表明DcPMK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老茎中表达量最高,根茎中表达量最低;水杨酸诱导后皂素含量的变化与DcPMK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吻合:随着叶片中皂素含量提高,DcPMK上调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DcPMK基因没有自激活性和细胞毒性,并筛选到27个互作明显的拟南芥基因,如生长发育相关基因AtKCR1(AT1G67730)、AtRPS9M(AT3G49080)、AtASY4(AT2G33793),非生物与生物逆境相关基因AtVDAC2(AT5G67500)、AtVDAC3(AT5G15090)、AtRH8(AT4G00660)及花色素苷积累相关基因AtPHR2(AT2G47590)等。以上结果说明DcPMK能够参与菊叶薯蓣的萜类物质合成,并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式广泛参与其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等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叶薯蓣 PMK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互作蛋白
下载PDF
药用植物密花豆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分子鉴定
9
作者 秦双双 谢月英 +4 位作者 梁莹 胡营 韦坤华 陈成彬 缪剑华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110,共6页
以密花豆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和核型分析,研究药用植物密花豆细胞学特征;通过PCR扩增密花豆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评价密花豆资源的系统进化及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密花豆为二倍体(2n=18),染色体相对长度... 以密花豆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和核型分析,研究药用植物密花豆细胞学特征;通过PCR扩增密花豆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评价密花豆资源的系统进化及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密花豆为二倍体(2n=18),染色体相对长度为9.111%~13.373%,着丝粒指数为22.666%~48.392%,臂比值介于1.066~3.412之间,染色体组成为8M2+10M1,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1.4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59%。密花豆与同属物种美丽密花豆亲缘关系最近,与胡枝属物种及国外物种亲缘关系较远。密花豆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8=14m+2sm+2st(2SAT),第5对染色体具有随体,核型属于2A类型,在进化史上处于相对原始的地位,通过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可对密花豆进行物种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花豆 染色体制片 核型分析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干扰CREB基因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静 姚大为 +5 位作者 杨春蕾 李秋玲 王添祯 陈成彬 宋文芹 马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13-2421,共9页
旨在筛选奶山羊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基因的siRNA,揭示干扰该基因后对乳腺上皮细胞中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qRT-PCR方法从西农萨能奶山羊乳腺组织中扩增CRE... 旨在筛选奶山羊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基因的siRNA,揭示干扰该基因后对乳腺上皮细胞中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qRT-PCR方法从西农萨能奶山羊乳腺组织中扩增CREB基因完整的CDS区,进行序列分析和不同泌乳时期表达水平分析,合成靶向CREB基因的siRNA,利用荧光定量PCR筛选有效siRNA,并检测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结果表明:1)克隆得到全长为984 bp的奶山羊CREB基因的CDS区(GenBank登录号:MK158073),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2)该基因在奶山羊泌乳盛期乳腺组织的表达量为干奶期的1.93倍(P<0.05)。3)成功筛选到靶向CREB基因的有效siRNA,干扰效率为72%(P<0.01);并将其在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进行转染,通过qRT-PCR检测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干扰CREB基因后显著抑制了FASN、ACACA、SCD 1、FABP 3、LPL、CPT 1B、GPAM和DGAT 2基因表达量(P<0.05),并显著增加了HSL基因表达量(P<0.05);且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被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CREB基因在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中很可能通过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甘油三酯含量对山羊的乳脂合成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乳腺上皮细胞 CREB RNA干扰 脂质合成 甘油三酯
下载PDF
基于蚁狮优化算法与迹稀疏正则化的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承滨 余岭 +1 位作者 潘楚东 陈泽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71-76,99,共7页
针对基于群智能结构损伤识别既有方法的识别精度和抗噪鲁棒性不足问题,提出基于蚁狮优化算法与迹稀疏正则化的方法求解结构损伤识别问题。将结构损伤识别逆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约束优化问题,并根据模型修正原理利用结构模态参数定义优化... 针对基于群智能结构损伤识别既有方法的识别精度和抗噪鲁棒性不足问题,提出基于蚁狮优化算法与迹稀疏正则化的方法求解结构损伤识别问题。将结构损伤识别逆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约束优化问题,并根据模型修正原理利用结构模态参数定义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在目标函数中引入迹稀疏约束;通过不同损伤工况下简支梁损伤识别数值模拟以及钢管简支梁实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蚁狮优化算法与迹稀疏正则化的结构损伤识别法能有效修正有限元模型,在不同噪声水平和损伤工况下不仅能准确定位损伤位置,且能精确识别损伤程度;该方法为结构损伤的现场识别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SDD) 蚁狮优化算法(ALO) 迹稀疏正则化 约束优化问题 模型修正
下载PDF
钻井液用抗高温聚合物增黏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现斌 李欣 +5 位作者 陈安亮 陈蕾旭 陈程斌 何鹏 付明顺 谢彬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16,共7页
针对当前钻井液增黏剂耐温抗盐性能较差,无法满足深部高温储层钻探要求的问题,以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为单体,利用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耐温抗盐聚合物增黏剂... 针对当前钻井液增黏剂耐温抗盐性能较差,无法满足深部高温储层钻探要求的问题,以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为单体,利用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耐温抗盐聚合物增黏剂ANAD。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ANAD的合成条件,采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表征ANAD的分子结构,采用热重分析仪测定ANAD分子链的热稳定性,评价了ANAD在基浆中的耐温抗盐性能,分析了ANAD的增黏机理。结果表明,在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AIBI)加量0.5%、单体摩尔比n(AMPS)∶n(NVP)∶n(AM)∶n(DMAM)=37.70∶31.10∶31.10∶0.10、反应温度55℃的条件下制备的ANAD抗温性能优良,分子链初始分解温度为328℃,在淡水基浆和15%盐水基浆中的抗温能力分别为230℃和180℃。ANAD的抗剪切性能良好。ANAD具有大分子侧链、刚性基团及极性基团磺酸基团,其抗温、抗盐、增黏和抗剪切性能均优于国内常用增黏剂80A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黏剂 抗高温 抗盐 水基钻井液
下载PDF
Targeted Mutagenesis of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OsN AC041,Leading to Salt Sensitivity in Rice 被引量:10
13
作者 WANG Bo ZHONG Zhaohui +10 位作者 ZHANG Huanhuan WANG Xia LIU Binglin YANG Lijia HAN Xiangyan YU Deshui ZHENG Xuelian WANG Chunguo SONG Wenqin chen chengbin ZHANG Yong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98-108,I0007-I0015,共12页
Salinity is a major abiotic stress factor that seriously affects plant growth. Many genes are involved in the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with various metabolism pathways. A number of plant transcription factor family gen... Salinity is a major abiotic stress factor that seriously affects plant growth. Many genes are involved in the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with various metabolism pathways. A number of plant transcription factor family gen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the salt stress response, and NAM, ATAF and CUC(NAC) transcription factors are thought to act as active regulators during abiotic stress, especially salt stress. In this study, we detected a rice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coding gene, OsNAC041, and confirmed that it influenced the germination of seeds under salt stress and salt tolerance of plants. OsNAC041 was primarily expressed in the leaves and located in the nucleus. Furthermore, the CRISPR/Cas9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a targeted osnac041 mutant, of which the plant heigh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ild-type, showing increased salt sensitivity. Moreover, RNA-seq analysis revealed a number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 involved in several important signaling pathways in the osnac041 mutant. Subsequently,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annotation also reveale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DEGs associated with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eroxisome, eukaryotictype ABC transporters, photosynthesis and plant hormones, which are involved in stress-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Overall,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OsNAC041 was involved in the salt stress response in rice. These findings not only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of OsNAC041 function, but also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rice resistanc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CRISPR Cas9 RNA-SEQ SALINITY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肢蹄结构和乳房形态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4
作者 王添祯 高雪 +4 位作者 宋文芹 姚大为 陈丽丽 陈成彬 马毅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8,28,共7页
该研究旨在检测与中国荷斯坦牛体型性状(肢蹄结构和乳房形态)相关的显著位点和候选基因。在300头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中,利用GeneSeek Genomic Profiler Bovine 50 K SNP chip芯片进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析结果经过Bonfe... 该研究旨在检测与中国荷斯坦牛体型性状(肢蹄结构和乳房形态)相关的显著位点和候选基因。在300头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中,利用GeneSeek Genomic Profiler Bovine 50 K SNP chip芯片进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析结果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共检测到25个显著SNPs(P<1/40501)位点,其中8个与肢蹄结构相关,17个与乳房形态相关。基于显著SNP位点寻找候选基因,鉴定到与乳腺癌相关候选基因ZMYND8、PTK2及与调节多种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LEP、OSTF1等基因。该研究为解析中国荷斯坦牛肢蹄结构和乳房形态性状提供可能的候选基因,同时为奶牛的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蹄结构 乳房形态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混合线性模型 中国荷斯坦牛
下载PDF
基于场景体验的汽车智能座舱创新方法探索 被引量:6
15
作者 柳文斌 俞瑞华 +1 位作者 陈铖彬 孙启启 《汽车零部件》 2022年第11期82-85,共4页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用户需求多样化演进,汽车智能座舱的体验逐步向消费电子领域看齐。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通过挖掘用户场景化需求,探索了基于场景体验的汽车智能座舱创新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新能源车型智能座舱设计中...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用户需求多样化演进,汽车智能座舱的体验逐步向消费电子领域看齐。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通过挖掘用户场景化需求,探索了基于场景体验的汽车智能座舱创新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新能源车型智能座舱设计中。该方法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进而提升用户用车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座舱 用户体验 场景化创新
下载PDF
罗汉果与三种苦瓜属植物的核型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文娟 陈成彬 +1 位作者 李海涛 马小军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40,共6页
以罗汉果、苦瓜、木鳖子、云南木鳖种子根尖为实验材料,采用去壁低渗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和核型分析,为罗汉果的分类归属及品种选育、倍性育种提供细胞遗传学资料.结果表明:罗汉果染色体28条,为二倍体,基数为14,核型公式为2n=2x=28=10m+6sm... 以罗汉果、苦瓜、木鳖子、云南木鳖种子根尖为实验材料,采用去壁低渗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和核型分析,为罗汉果的分类归属及品种选育、倍性育种提供细胞遗传学资料.结果表明:罗汉果染色体28条,为二倍体,基数为14,核型公式为2n=2x=28=10m+6sm+6st+2t+4T,核型类型为3A型;苦瓜染色体22条,为二倍体,基数为11,核型公式为2n=2x=22=2M+20m,核型类型为1A型;木鳖子染色体28条,基数为14,核型公式为2n=2x=28=2m+22sm(2SAT)+4st,核型类型为3A型;云南木鳖染色体24条,基数为12,核型公式为2n=2x=24=22m+2sm,核型类型为1A型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类型表明罗汉果和木鳖子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在分类系统上比较进化;苦瓜和云南木鳖亲缘关系比较近,在分类系统上比较原始.核不对称系数也表明木鳖子和罗汉果在分类系统上比较进化,苦瓜和云南木鳖比较原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苦瓜属 染色体制片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芝麻野生种Sesamum alatum与栽培种Sesamum indicum核型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瑞红 苗红梅 +3 位作者 马琴 陈成彬 宋文芹 张海洋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6,共10页
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首次对芝麻栽培种(Sesamum indicum)国内外34份种质资源及野生种(Sesamum alatum)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特征观察以及核型分析与比较.染色体形态观察研究证实S. indicum(2n=26)染色体组中含有3对随体染色体,野生种S. ala... 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首次对芝麻栽培种(Sesamum indicum)国内外34份种质资源及野生种(Sesamum alatum)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特征观察以及核型分析与比较.染色体形态观察研究证实S. indicum(2n=26)染色体组中含有3对随体染色体,野生种S. alatum(2n=26)染色体组中含有1对随体染色体.在S. indicum34份种质中,核型公式多为2n=2x=26=10m+14sm+2st(例如var.豫芝11号),其中22份种质的染色体组为2A类核型,12份为3A类核型.野生种S. alatum(var.3651)核型公式为2n=2x=26=10m+12sm+4st,染色体组属于3A类核型.染色体相对长度分析结果表明,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S. alatum的染色体多为中等染色体(M1和M2类型),相对长度组成公式分别为12M2+12M1+2S(var.豫芝11号)和2L+10M2+12M1+2S(var. 3651).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S. alatum染色体组不对称性高于多数芝麻栽培种种质,该研究为进一步探明芝麻物种进化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rDNA序列在多种蔬果类植物染色体上的定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凯 陈成彬 +4 位作者 刘慧静 古瑜 王春国 孙德岭 宋文芹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5,共9页
利用改进的rDNA序列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将18S-5S rDNA探针序列直接在5'端进行荧光修饰,并成功将其应用到多种植物染色体上,该方法比常规方法具有省时、经济、快速、信号强等特点,使rDNAFISH杂交更为简单,更易操作.首次利用该技... 利用改进的rDNA序列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将18S-5S rDNA探针序列直接在5'端进行荧光修饰,并成功将其应用到多种植物染色体上,该方法比常规方法具有省时、经济、快速、信号强等特点,使rDNAFISH杂交更为简单,更易操作.首次利用该技术成功地对30种蔬果类植物中期染色体进行18S-5S rDNA的物理定位,初步了解了rDNA序列在这些蔬果类植物基因组中位点数目和分布特点,其中大蒜、大葱、蚕豆、萝卜(3种)茴香、红菜苔、空心菜、芥兰、莴苣、乌塌菜、雪里蕻、茼蒿、油菜、辣椒、茄子、芹菜、菜豆、花椰菜等20种植物首次确定了18S-5S rDNA在中期染色体上的位置,其余10种植物与前人的结果相吻合.该方法可以作为染色体的一个识别指标,也可为蔬果类植物属内进化和物种分化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18S-5S rDNA探针 植物中期染色体定位
原文传递
Conserv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nique porcine interstitial telomeric sequences 被引量:1
19
作者 JI GuangZhen LIU Kai +8 位作者 chen chengbin RUAN WeiMin GLYTSOU Christina YANG Yang OKUKA Maja SONG WenQing GAGOS Sarantis LINing LIU Lin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12期1029-1037,共9页
Telomeres are composed of TTAGGG repeats and located at the ends of chromosomes. Telomeres protect chromosomes from instability in mammals, including mice and humans. Repetitive TTAGGG sequences are also found at intr... Telomeres are composed of TTAGGG repeats and located at the ends of chromosomes. Telomeres protect chromosomes from instability in mammals, including mice and humans. Repetitive TTAGGG sequences are also found at intrachromosomal sites, where they are named as interstitial telomeric sequences (ITSs). Aberrant ITSs are implicated in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and found in cancer cells. Interestingly, in pigs, vertebrate telomere sequences TTAGGG (vlTSs) are also localized at the centro- meric region of chromosome 6, in addition to the end of all chromosomes. Surprisingly, we found that botanic telomere se- quences, TTTAGGG (bITSs), also localize with vITSs at the centromeric regions of pig chromosome 6 using telomere fluo- 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d by comparisons between several species. Furthermore, the average lengths of vITSs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the terminal telomeres (TTS). Also, pig ITSs show a high incidence of telomere doublets, suggesting that pig ITSs might be unstable and dynamic. Together, our results show that pig cells maintain the conserved te- lomere sequences that are found at the ITSs from of plants and other vertebrates.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pig ITSs may provide new clues for evolution and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olution TELOMERE interstitial telomeric sequence (ITS) PIG
原文传递
Karyotype analysis and physical mapping of 45S rDNA in eight species of Sophora, Robinia, and Amorpha
20
作者 LIU Bo chen chengbin +2 位作者 LI Xiulan QI Liwang HAN Suying 《Frontiers in Biology》 CSCD 2006年第3期290-294,共5页
The karyotype analysis and physical locations of 45S rDNA wer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three species,and two forms of Sophora,two species of Robina,and one species of Amorpha.S.ja... The karyotype analysis and physical locations of 45S rDNA wer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three species,and two forms of Sophora,two species of Robina,and one species of Amorpha.S.japonica L.,S.japonica L.f.oligophylla Franch.,S.japonica L.f.pendula Loud.,and S.xanthantha C.Y.Ma.are all tetraploids with 2n=28.There were four 45S rDNA sites in pericentromeric regions of two pairs of chromosomes in each of them.S.rubriflora Tsoong.is a triploid with 2n=21,and three sites were located in each satellite of group 5 chromosomes.In R.pseudoacacia L.(2n=2x=22),we examined four intensive signals in te-lomeric regions of two pairs of satellite chromosomes.In R.hispida L.(2n=2x=30),there were four other signals in centromeric regions besides those like in R.pseudoacacia.Amorpha fruticosa L.has most chromosomes(2n=40)among the eight materials,however,there were only six 45S rDNA loci and they laid in centromeric regions,and satellites of three pairs of chromosomes.45S rDNA is a valuable chromosomal landmark in karyotype analysis.The distribution and genomic organization of rDNA in the three genera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PHORA Robinia Amorpha karyotype analy-sis 45S rDNA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