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ondroitinase ABC combined with Schwann cell transplantation enhances restoration of neural connec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following acute and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
1
作者 Wenrui Qu Xiangbing Wu +13 位作者 Wei Wu Ying Wang Yan Sun Lingxiao Deng Melissa Walker chen chen Heqiao Dai Qi Han Ying Ding Yongzhi Xia George Smith Rui Li Nai-Kui Liu Xiao-Ming X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5期1467-1482,共16页
Schwann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ell-based therapy to repair injured spinal cord due to its unique growth-promoting and myelin-forming properties.A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chwann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ell-based therapy to repair injured spinal cord due to its unique growth-promoting and myelin-forming properties.A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approved Phase I clinical trial has been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ransplanted human autologous Schwann cells to treat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A major challenge for Schwann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that grafted Schwann cells are confined within the lesion cavity,and they do not migrate into the host environment due to the inhibitory barrier formed by injury-induced glial scar,thus limiting axonal reentry into the host spinal cord.Here we introduce a combinatorial strategy by suppressing the inhibitory extracellular environment with injection of lentivirus-mediated transfection of chondroitinase ABC gene at the rostral and caudal borders of the lesion site and simultaneously leveraging the repair capacity of transplanted Schwann cells in adult rats following a mid-thoracic contusive spinal cord injury.We report that when the glial scar was degraded by chondroitinase ABC at the rostral and caudal lesion borders,Schwann cells migrated for considerable distances in both rostral and caudal directions.Such Schwann cell migration led to enhanced axonal regrowth,including the serotonergic and dopaminergic axons originating from supraspinal regions,and promoted recovery of locomotor and urinary bladder functions.Importantly,the Schwann cell survival and axonal regrowth persisted up to 6 months after the injury,even when treatment was delayed for 3 months to mimic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These findings collectively show promising evidence for a combinatorial strategy with chondroitinase ABC and Schwann cells in promoting remodeling and recovery of function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onal regrowth bladder function chondroitinase ABC functional recovery glial scar LENTIVIRUS migration Schwann cell spinal cord injury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Enhancement of motor functional recovery in thoracic spinal cord injury: voluntary wheel running versus forced treadmill exercise
2
作者 Do-Hun Lee Dan Cao +4 位作者 Younghye Moon chen chen Nai-Kui Liu Xiao-Ming Xu Wei W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3期836-844,共9页
Spinal cord injury necessitates effective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with exercise therapies showing promise in promoting recover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functional recovery ... Spinal cord injury necessitates effective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with exercise therapies showing promise in promoting recover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following thoracic contusive spinal cord injury. After a 7-day recovery period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mice were assigned to either a trained group(10 weeks of voluntary running wheel or forced treadmill exercise) or an untrained group. Bi-weekly assessments revealed that the exercise-trained group, particularly the voluntary wheel exercise subgroup,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locomotor recovery, more plasticity of dopaminergic and serotonin modulation compared with the untrained group. Additionally, exercise interventions led to gait pattern restoration and enhanc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motor-evoked potentials. Despite consistent injury areas across groups, exercise training promoted terminal innervation of descending axons. In summary, voluntary wheel exercise shows promise for enhancing outcomes after thoracic contusive spinal cord injury,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exercise modality in promoting recovery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spinal cord injuries. Our findings will influence future strategies for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restoring functional movement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avioral assessment motor function neural plasticity running wheel exercise spinal cord injury treadmill exercise voluntary exercise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3D porous Cu_(1.81)S/nitrogen-doped carbon frameworks for ultrafast and long-cycle life sodium-ion storage
3
作者 chen chen Hongyu Xue +6 位作者 Qilin Hu Mengfan Wang Pan Shang Ziyan Liu Tao Peng Deyang Zhang Yongsong L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2025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 have great potential as anode m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due to their high 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ies.However,the inferior intrinsic conductivity and large volume variation d...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 have great potential as anode m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due to their high 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ies.However,the inferior intrinsic conductivity and large volume variation during sodiation-desodiation processes seriously affect its high-rate and long-cyde performance,unbeneficial for the application as fast-charging and long-cycling SIBs anode.Herein,the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Cu_(1.81)S/nitrogen-doped carbon frameworks(Cu_(1.81)S/NC)are synthesized by the simple and facile sol-gel and annealing processes,which can accommodate the volumetric expansion of Cu_(1.81)S nanoparticles and accelerate the transmission of ions and electrons during Na^(+)insertion/extraction processes,exhibiting the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250.6 mA·g^(-1)at 20.0 A·g^(-1))and outstanding cycling stability(70% capacity retention for 6000 cycles at 10.0 A·g^(-1))for SIBs.Moreover,the Na-ion full cells coupled with Na_(3)V_(2)(PO_(4))_(3)/C cathode also demonstrate the satisfactory reversible specific capacity of 330.5 mAh·g^(-1)at 5.0 A·g^(-1)and long-cycle performance with the 86.9% capacity retention at 2.0 A·g^(-1)after 750 cycles.This work proposes a promising way for the conversionbased metal sulfides for the applications as fast-charging sodium-ion battery an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sulfide nanoparticles porous carbon framework fast charging long-cycle performance sodium-ion full batteries
下载PDF
网络协议软件漏洞挖掘技术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喻波 苏金树 +7 位作者 杨强 黄见欣 盛周石 刘润昊 卢建君 梁晨 陈晨 赵磊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2-898,共27页
网络协议软件部署和应用非常广泛,在网络空间提供了诸如通信、传输、控制、管理等多样化的功能.近年来,其安全性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及时发现和修补网络协议软件漏洞,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网络协议软件由于部署形态多样、协议... 网络协议软件部署和应用非常广泛,在网络空间提供了诸如通信、传输、控制、管理等多样化的功能.近年来,其安全性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及时发现和修补网络协议软件漏洞,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网络协议软件由于部署形态多样、协议交互过程复杂、相同协议规范的多个协议实现存在功能差异等特点,使得其漏洞挖掘技术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对网络协议软件漏洞挖掘技术进行分类,对已有关键技术的内涵进行界定.其次,进一步综述网络协议软件漏洞挖掘4个方面的技术进展,包括网络协议描述方法、挖掘对象适配技术、模糊测试技术和基于程序分析的漏洞挖掘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不同方法的技术优势及评价维度.最后,总结网络协议软件漏洞挖掘的技术现状和挑战,并提炼5个潜在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协议软件 漏洞挖掘 模糊测试 程序分析 符号执行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理论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磊 周锦 +5 位作者 余涛 张豪荣 陈辰 余长艳 宋海斌 朱琼洁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接受化疗,观察组化疗前连续3 d给予灸药同治(艾灸+加味八珍汤)。比较治疗前、化疗后7 d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生命质量[卡诺夫斯凯计分(KPS)、中国癌症患者生命质量(QOL_(2))调查问卷],比较化疗后7 d 2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发生率、严重程度、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使用情况]。结果:化疗后7 d,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b、WBC、PLT、NEUT、KPS评分及QOL_(2)评分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rh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0、Ⅰ度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理论,灸药同治能够改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常规,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治未病理论 灸药同治 化疗 骨髓抑制 中医证候积分 血常规 生命质量
下载PDF
大黄素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晨 郑润泉 张贵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528-4534,共7页
背景:既往研究显示,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homolog 1,SIRT1)-雷帕霉素机械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在骨关节炎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大黄素对骨关节炎软... 背景:既往研究显示,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homolog 1,SIRT1)-雷帕霉素机械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在骨关节炎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大黄素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的:基于SIRT1-mTOR探究大黄素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软骨细胞,采用10 ng/mL的白细胞介素1β诱导构建体外骨关节炎细胞模型,以CCK-8法测定经0,20,40,80,120,160μmol/L的大黄素处理后的大鼠软骨细胞活力,选出合适大黄素作用浓度。将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黄素高剂量组、SIRT1抑制剂EX527组、大黄素高剂量+EX527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10 ng/mL的白细胞介素1β诱导构建体外骨关节炎模型,同时以大黄素和EX527分组处理细胞后,用CCK-8法、Edu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相对含量、丙二醛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降解、凋亡与SIRT1-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软骨细胞活力、Edu阳性率、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Bcl-2与SIRT1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活性氧相对含量、丙二醛水平、Bax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及p-mTOR/mTOR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低、高剂量组上述各项指标呈相反变化(P<0.05);EX527组各指标水平与大黄素各组呈相反趋势(P<0.05)。②与大黄素高剂量组相比,大黄素高剂量+EX527组细胞活力、Edu阳性率、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Bcl-2与SIRT1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活性氧相对含量、丙二醛水平、Bax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及p-mTOR/mTOR升高(P<0.05)。③结论:大黄素可通过激活SIRT1-mTOR信号而抑制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氧化应激,从而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并减轻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mTOR 大黄素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增殖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砂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带细观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奇 吴亚飞 +3 位作者 陈琛 邓煜晨 徐方 阮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3-625,共13页
接触面剪切带的细观变形特征是研究结构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核心问题。为探明砂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带变形特征,利用大型直剪仪开展砂土-混凝土接触面直剪试验,采用灌砂变形标记法实测砂土变形,依据标记线剪应变沿竖向的变化特征对砂土... 接触面剪切带的细观变形特征是研究结构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核心问题。为探明砂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带变形特征,利用大型直剪仪开展砂土-混凝土接触面直剪试验,采用灌砂变形标记法实测砂土变形,依据标记线剪应变沿竖向的变化特征对砂土变形区域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研究粗糙度、法向应力和密实度对砂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带细观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砂土可分为非剪切区、过渡区和应变集中区,应变集中区仅存在剪切面之上。2)规则型接触面的上剪切带厚度均值为33D_(50),远大于下剪切带9D_(50)和“光滑”接触面剪切带厚度20.4D_(50)。3)密实度对剪切带及其过渡区厚度的影响微弱,而粗糙度对其影响显著;法向应力、密实度对应变集中区厚度影响有限,应变集中区厚度随粗糙度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应变集中区长度随粗糙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密实度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减小。4)随剪切位移增大,上剪切带厚度不断增大而下剪切带厚度先增大后保持基本不变,应变集中区的长度增大,但剪切位移对应变集中区厚度的影响有限。5)获得归一化剪切带厚度取值h_(t)/D_(50)与D_(50)的关系,在有限元模拟规则型结构与砂土的相互作用时,建议砂土体细化网格单元的范围不小于最大剪切带厚度37D_(50)。研究成果深化了砂土-规则型接触面剪切带变形特征的认识,可为大粗糙度、带肋桩的承载变形特性的精细化有限元模拟分析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混凝土接触面 大型直剪试验 灌砂标记法 剪切带 细观变形
下载PDF
黄芪多糖通过减轻免疫炎症抑制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辰 胡丽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3,共8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能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的免疫炎症发挥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能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的免疫炎症发挥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0只)和正常组(10只)。建模组采用3型鼠肝炎病毒(MHV-3)腹腔注射建立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并于确定建模成功后将存活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腺肽组(10μg)、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100、200、400 mg/kg黄芪多糖冻干溶于1 ml/100 g体质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均每天给药1次,连续1个月。结果:经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毒空斑数检测证实建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升高(P<0.05),肝组织呈严重病理改变;与模型组小鼠比较,胸腺肽组和黄芪多糖各剂量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TBIL、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改变均减轻,且黄芪多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胸腺肽组与黄芪多糖中剂量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改善病毒性肝炎小鼠的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肝组织病理改变,降低病毒水平,推测与抑制NOD1/RIP2/NF-κB通路,下调NOD1、RIP2、NF-κB p65 mRNA与蛋白表达,抑制NF-κB p65磷酸化有关,且高剂量的黄芪多糖效果最佳,并优于胸腺肽-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 核转录因子-ΚB 免疫炎症 病毒性肝炎 肝损伤
下载PDF
领导与员工的超连接匹配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爱梅 王海侠 +3 位作者 刘培 陈晨 马捷 秦昕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4,共14页
数字技术在企业的创新应用正在重构传统企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工作中片刻不离手机和笔记本等多种设备的“超连接”成为常态.已有研究关注了互联网超连接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一系列消极影响,却忽略了数字技术赋能下的领导与员工超连接对... 数字技术在企业的创新应用正在重构传统企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工作中片刻不离手机和笔记本等多种设备的“超连接”成为常态.已有研究关注了互联网超连接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一系列消极影响,却忽略了数字技术赋能下的领导与员工超连接对工作绩效的潜在积极影响.本文基于平衡理论,连续三个月跟踪调查了343份领导与员工的配对样本,结果发现: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超连接越匹配,员工自主性越高,工作目标进展越快,工作绩效显著增加.进一步发现,当领导与员工同处于高超连接时,员工的自主性高,工作目标进展和工作绩效最佳;而在“员工低—领导高”的不匹配模式下,员工的自主性和工作进展都低.本文从匹配视角探究领导与员工超连接模式对工作绩效的积极后效,为数字技术赋能组织管理的工作模式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均衡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实现领导与员工的工作模式匹配、协同推进工作绩效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超连接 匹配 员工自主性 工作目标进展 工作绩效
下载PDF
糖肾灌肠方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对大鼠肾脏组织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晶 冯涛 +1 位作者 陈晨 马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94-601,共8页
目的观察糖肾灌肠方联合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大鼠肾脏组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8周龄SD雌性... 目的观察糖肾灌肠方联合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大鼠肾脏组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8周龄SD雌性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50只进行右侧肾脏摘取手术,构建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过程中死亡10只,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糖肾灌肠方0.13 mL/10 g)、缬沙坦干预组(缬沙坦0.12 mg/10 g,)、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糖肾灌肠方0.13 mL/10 g联合缬沙坦0.12 mg/10 g),每天1次,连续灌肠4周。观察5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情况,尿蛋白、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及肌酐(Creatinine,Cr)水平,肾湿质量及肾脏肥大指数,TLR2、TLR4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造模组血糖和尿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肾灌肠、缬沙坦干预组与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的血糖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缬沙坦片干预组及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的尿蛋白含量下降(P<0.05),且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的尿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模型组肾组织病变显著,如肾小管扩张、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细胞脱落;与模型组比较,糖肾灌肠干预方组和缬沙坦片干预组的大鼠肾小管扩张程度、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细胞脱落情况有所减轻,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的大鼠肾小管基本无扩张,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细胞脱落,肾脏结构更接近空白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血清Cr含量、粪便Cr含量、血清BUN含量、血/粪BUN比值、肾湿重、肾肥大指数、TLR2mRNA、TLR4mRNA、TLR2蛋白及TLR4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缬沙坦干预组及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以上指标均下降(P<0.05),且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的降幅最大。结论糖肾灌肠方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效果更佳,并能抑制大鼠肾脏组织TLR2、TLR4表达,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肾灌肠方 缬沙坦 糖尿病肾病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东北三省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志刚 陈琛 崔钊达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当前粮食需求扩大与粮食生产区域性不足矛盾突出,寻求更合理的耕地利用格局来实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遥感监测数据,应用GIS软件提取东北三省2000、...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当前粮食需求扩大与粮食生产区域性不足矛盾突出,寻求更合理的耕地利用格局来实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遥感监测数据,应用GIS软件提取东北三省2000、2005、2010、2015年耕地利用格局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估算了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东北三省区域和市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在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和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基础上,从耕地利用格局变化的角度选取指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其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市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4个时期均值分别为0.81、0.78、0.82和0.83,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布从最初的相对均匀到局部集聚;耕地转出率和耕地斑块破碎度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耕地面积比例、耕地转入率和耕地斑块聚合度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东北三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源于耕地面积增加、林地和未利用地向耕地的转入以及耕地在流域的聚合,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主要源于耕地转入减少和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嵌入式占用。研究表明,严格规划耕地利用格局、持续开展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聚合度,可在保证耕地有效数量的同时,提高耕地利用格局的集聚性和合理性,促进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耕地利用格局 数据包络分析 影响分析 东北三省
下载PDF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Cd污染稻田修复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晨 刘晓继 +5 位作者 柯晓畅 曹文 程艳 洪俊 刘波 杨利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0-890,共11页
为验证不同土壤调理剂在轻度Cd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本研究于2021年和2022年在湖北大冶连续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0种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糙米Cd含量、土壤pH、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并选取2021年试验中具有代表性的4种调理剂(... 为验证不同土壤调理剂在轻度Cd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本研究于2021年和2022年在湖北大冶连续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0种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糙米Cd含量、土壤pH、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并选取2021年试验中具有代表性的4种调理剂(有机类:P3、P4,无机类:P11、P12),探究其对Cd在土壤-植株中转运累积和在土壤中5种赋存形态转化的影响。两年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调理剂处理后水稻产量变化幅度为-9.80%~20.09%,糙米Cd降幅为8.05%~79.57%,土壤pH提高了-0.01~1.13个单位,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4.79%~25.00%,且连续两年土壤pH值与有效态Cd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021年试验中4种调理剂处理均能显著降低Cd从土壤到水稻根系的转运系数,且无机类调理剂(P11、P12)效果显著优于有机类(P3、P4);各类调理剂(P3、P4、P11、P12)处理使土壤中可交换态Cd和碳酸盐结合态Cd占比分别降低5.91~17.77个百分点和6.33~8.88个百分点;使土壤中Fe-Mn结合态Cd、有机结合态Cd和残渣态Cd占比分别增加3.47~16.31、0.80~6.50个百分点和4.82~7.05个百分点。有机类调理剂(P3、P4)倾向于将土壤中Cd向有机结合态Cd转化,无机类调理剂(P11、P12)则更倾向将土壤中Cd向Fe-Mn结合态Cd转化。研究表明,选取适宜的调理剂能够实现Cd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推荐无机类P12调理剂(主要成分CaO≥28%)作为湖北大冶轻度Cd污染修复调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水稻 土壤调理剂 富集 转运 赋存形态转化
下载PDF
Mn掺杂Zigzag(8,0)型单壁碳纳米管吸附甲醛分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婷 陈晨 +2 位作者 张晓 温明月 王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3,共6页
甲醛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污染物。气态甲醛浓度的准确检测对大气空气治理评估和室内环境安全均有重要意义,而高效传感器的研发则是甲醛分子检测技术优化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基于第一性原理的DFT计算软件VASP,对甲醛分子在Mn掺... 甲醛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污染物。气态甲醛浓度的准确检测对大气空气治理评估和室内环境安全均有重要意义,而高效传感器的研发则是甲醛分子检测技术优化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基于第一性原理的DFT计算软件VASP,对甲醛分子在Mn掺杂Zigzag(8,0)型单臂碳纳米管上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n掺杂Zigzag(8,0)型单臂碳纳米管是一种稳定的分子构型。区别于在原始CNT上的物理吸附过程,甲醛分子在Mn掺杂CNT上的吸附键长更短,吸附能更大,属于化学吸附过程。同时,甲醛分子在Mn掺杂CNT上的吸附过程还伴随着明显的电荷转移。吸附过程发生后,吸附样品的光吸收曲线在580~705 nm以及365~447 nm的范围内出现明显的蓝移,在307~360 nm的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掺杂 碳纳米管 甲醛 吸附
下载PDF
道路环形交叉口机动车冲突风险区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立伟 张瑞杰 +4 位作者 赵雪亭 贺雨 陈琛 刘冰 侯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为定量识别城市非信控环形交叉口区域内的机动车冲突风险易发生点,降低环形交叉口的事故发生率,本文构建针对非信控环形交叉口机动车冲突风险识别模型。首先,利用无人机采集高精度、连续的多车辆轨迹视频,结合Kinovea视频运动分析软件... 为定量识别城市非信控环形交叉口区域内的机动车冲突风险易发生点,降低环形交叉口的事故发生率,本文构建针对非信控环形交叉口机动车冲突风险识别模型。首先,利用无人机采集高精度、连续的多车辆轨迹视频,结合Kinovea视频运动分析软件实现运行车辆状态识别与跟踪,并记录车辆每一帧的运动数据;其次,基于交通冲突识别指标TTC(Time to Collision),提出适应环形交叉口道路线形特征的车辆TTC计算方法,并使用累计频率法确定严重、一般和轻微冲突的阈值分别为1.2,2.8,4.4 s;最后,通过绘制高峰和平峰交通冲突空间异步图,并结合交通冲突数和严重冲突率,对环形交叉口的36个子区段进行交通冲突风险等级评定。研究结果显示:在高峰时段,某一子区段的平均交通冲突发生次数约为15次,严重冲突率为17.45%;在平峰时段,某一子区段的平均交通冲突发生次数约为8次,严重冲突率为8.28%。重度风险区域在高峰时段占比达到50%,而在平峰时段为8.33%,这些重度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交织区段。因此,环形交叉口在高峰时段且位于交织区段的情况更易发生交通事故。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交通管理部门了解环形交叉口在不同时段和区段上的交通冲突情况和特征,以便采取相应的预警和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冲突风险识别 距离碰撞时间 环形交叉口 微观轨迹数据
下载PDF
中国烈士纪念褒扬工作体系:历史嬗变、制度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增文 陈晨 邓大松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3,共9页
开展烈士纪念褒扬工作是铭记英烈功绩、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中国烈士纪念褒扬工作经历了从国家成立初期注重弘扬革命性,到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侧重发挥烈士精神宣教功能,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开展烈士纪念褒扬工作是铭记英烈功绩、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中国烈士纪念褒扬工作经历了从国家成立初期注重弘扬革命性,到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侧重发挥烈士精神宣教功能,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强调挖掘烈士精神的社会公益意义,直至新时代更加注重挖掘和宣传烈士事迹和精神的过程;相应政策法规也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然而,现阶段我国烈士纪念褒扬工作尚未形成完整的常态化体系。工作实践中存在对烈士荣誉保护力度有限、精神和事迹宣扬不足、纪念设施教育功能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工作体系面临社会传播机制不畅、工作执行存在形式化和官僚化倾向、保障机制不完善、受政策环境制约等制度困境。这些问题制约了烈士纪念褒扬工作体系的整体效能。为实现烈士纪念褒扬工作体系的创新发展,应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重视基层工作、完善保障机制及强化各部门和各主体之间的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士 纪念褒扬 褒扬制度 烈士精神
下载PDF
粗糙度对单桩竖向承载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冷伍明 丁荣锋 +4 位作者 杨奇 陈琛 邓煜晨 徐方 阮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7-1607,共11页
为探究桩侧粗糙度对单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自主研发了多功能桩基静动力模型试验系统,构建了光滑、随机型及带肋规则型桩侧界面的模型单桩,通过3D形态扫描计算获得了桩侧表面粗糙度Rn,基于此开展了饱和砂土中单桩静载模型试验。试... 为探究桩侧粗糙度对单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自主研发了多功能桩基静动力模型试验系统,构建了光滑、随机型及带肋规则型桩侧界面的模型单桩,通过3D形态扫描计算获得了桩侧表面粗糙度Rn,基于此开展了饱和砂土中单桩静载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粗糙度越大,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桩的割线刚度越大,桩顶沉降及其卸载回弹量越小,带肋桩能够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并控制桩顶变形。(2)粗糙度越大,桩侧阻力越大,桩端附近侧阻力的强化效应越明显,桩侧阻力的分布模式随桩顶荷载增大由“单驼峰”到“锥顶柱”再至“斜坡”依次演变。(3)β值(β法中参数)随桩侧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深度增加而衰减。带肋桩的极限侧阻力及β值远大于砂纸和光滑桩,揭示了埋深和粗糙度对β值影响规律的机制。(4)桩侧粗糙度会影响砂土地基中桩端荷载传递函数类型,光滑桩、砂纸桩桩端荷载传递函数呈双曲线型,带肋桩呈直线型。上述研究结果对深刻认识桩侧粗糙度对单桩承载变形特性影响规律和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侧粗糙度 模型试验 饱和砂土 桩侧阻力 桩端阻力
下载PDF
基于多组学联用的活鱼暂养及运输应激研究进展
17
作者 岑剑伟 陈琛 +6 位作者 姚世鹏 黄卉 郝淑贤 魏涯 杨少玲 何静怡 王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0,共8页
鱼类长途保活运输技术是我国“南鱼北运”实施的主要方法。鱼类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如低温、盐度变化、碱性胁迫等环境因素影响,结合多组学联合的研究方法对鱼类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应激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识别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及代谢物,... 鱼类长途保活运输技术是我国“南鱼北运”实施的主要方法。鱼类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如低温、盐度变化、碱性胁迫等环境因素影响,结合多组学联合的研究方法对鱼类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应激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识别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及代谢物,进而解析调控网络及生物标志物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有助于理解鱼类运输过程中的健康状况,优化暂养及运输条件,提高活鱼品质与存活率。综述了近年来鱼类在运输中产生各类应激的组学研究进展,为精准调控鱼类保活运输中的各项环境指标及深入研究活鱼运输应激的相关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保活运输 转录组 蛋白质组 代谢组 多组学联用
下载PDF
镓硼共掺对6英寸VGF法锗单晶电阻率均匀性的影响
18
作者 张颖武 边义午 +3 位作者 陈晨 周春锋 王云彪 兰天平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8-712,725,共6页
由于杂质分凝效应,镓掺杂垂直梯度凝固(VGF)法锗单晶的电阻率分布不均匀,理论上利用镓和硼分凝系数的差异,镓硼共掺工艺可以提升锗单晶电阻率均匀性。采用镓硼共掺工艺制备了6英寸(1英寸≈2.54 cm)VGF法锗单晶,对比分析了掺杂工艺对锗... 由于杂质分凝效应,镓掺杂垂直梯度凝固(VGF)法锗单晶的电阻率分布不均匀,理论上利用镓和硼分凝系数的差异,镓硼共掺工艺可以提升锗单晶电阻率均匀性。采用镓硼共掺工艺制备了6英寸(1英寸≈2.54 cm)VGF法锗单晶,对比分析了掺杂工艺对锗单晶电阻率均匀性的影响。当镓和硼杂质浓度分别为5.13×10^(18)cm^(-3)和0.67×10^(18)cm^(-3)时,在等径0~40 mm范围内轴向电阻率不均匀性为4.92%,等径0 mm和40 mm处径向电阻率不均匀性分别为1.63%和0.45%,与镓杂质浓度为5.13×10^(18)cm^(-3)的镓掺杂工艺相比,锗单晶头部的电阻率均匀性明显提升。当硼杂质浓度提高到1.89×10^(18)cm^(-3)时,镓硼共掺锗单晶头部电阻率均匀性变差。结果表明,适量硼掺杂的镓硼共掺工艺可以提升锗单晶头部电阻率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英寸 垂直梯度凝固(VGF)法 锗单晶 镓硼共掺 电阻率 均匀性
下载PDF
高速S-CO_(2)向心透平几何参数优化及变工况特性分析
19
作者 孙玉伟 陈晨 +2 位作者 秦天阳 袁成清 赵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9-2329,I0020,共12页
透平是热力循环中实现热功转换的核心设备,优化透平几何参数以改善气动性能,是提升系统热效率的关键。该文以面向某船舶主机烟气余热利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透平设计参数为基础,给出向心透平主要几何参数,采用耦合CO_(2)真实物... 透平是热力循环中实现热功转换的核心设备,优化透平几何参数以改善气动性能,是提升系统热效率的关键。该文以面向某船舶主机烟气余热利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透平设计参数为基础,给出向心透平主要几何参数,采用耦合CO_(2)真实物性参数的CFX仿真方法,分析几何参数动、静叶包角以及叶轮出口几何角对透平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参数优化,进一步研究非设计工况下的透平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增大静叶包角会使动叶前缘出现扰动涡流并减少余速损失,增大叶轮出口几何角,动叶包角对透平效率的影响规律不变,但效率峰值点会沿动叶包角减小的方向移动;动、静叶包角和叶轮出口几何角分别为49°、21.5°、25°时透平设计点总-静等熵效率高达87.99%,相比优化前,提高0.54个百分点;透平偏离设计点±20%工况下等熵效率大于80%。结果可为超临界二氧化碳高速向心透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_(2)向心透平 CFX仿真 气动性能 几何参数优化 变工况
下载PDF
双层滑带滑坡土环剪试验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晨 李琴琴 +2 位作者 张扬景皓 崔德山 章广成 《路基工程》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以云南省文山至麻栗坡高速公路K39段复合型双层滑带滑坡为例,采用室内环剪试验探明该滑坡深层、浅层滑带各自的残余强度,分析不同含水率、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对滑带土残余强度的影响;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滑坡应力-应变历史... 以云南省文山至麻栗坡高速公路K39段复合型双层滑带滑坡为例,采用室内环剪试验探明该滑坡深层、浅层滑带各自的残余强度,分析不同含水率、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对滑带土残余强度的影响;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滑坡应力-应变历史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滑带土在低含水率情况下力学强度较高,饱和状态抗剪强度参数表现出明显的衰减趋势;在地下水位保持高位时,深层滑带更易发生渐进式蠕动滑移。模拟结果显示:滑坡的深层滑带应力集中现象较为显著,浅层滑坡危险性较小,滑坡在暴雨工况下整体稳定性明显降低,存在一定风险,可通过设置排水洞等降水措施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滑带滑坡 环剪试验 数值模拟 滑坡防治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