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泸定地震诱发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建辉 韦晓 +1 位作者 戴仕贵 邓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海螺沟景区发生6.8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相较于2008年汶川8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7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要小,但是地震区为山区,地质灾害发育,造成交通中断、118人死亡或失踪。为探究泸定地震损失情况,作者对泸...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海螺沟景区发生6.8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相较于2008年汶川8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7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要小,但是地震区为山区,地质灾害发育,造成交通中断、118人死亡或失踪。为探究泸定地震损失情况,作者对泸定县和石棉县的主要地震影响区进行了为期5 d的考察。基于考察成果和区域地质资料,对地质灾害孕育、建筑结构震损和人员伤亡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地质灾害的上盘效应不突出,灾害主要分布于烈度Ⅶ度及其以上地区,规模小,以崩塌或落石和浅层滑坡为主,偶见基岩平面滑动和土体圆弧形滑动。2)地质灾害形式受地质条件控制。泸定县得妥镇以上为干热河谷,山坡卸荷较强,风化程度低,主要灾害形式为落石;得妥镇以下降雨量相对较大,山坡卸荷、风化严重,主要灾害形式为浅层滑坡。3)地质灾害主要出现在山脊、陡缓坡交接部位、侵蚀沟槽两壁,以及公路沿线。工程扰动是地质灾害密集分布和人员伤亡的促发因素。4)建筑结构震损主要出现在Ⅸ度烈度区,以磨西镇的震损最为严重。农村自建房屋和老旧建筑施工质量是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问题,灾后重建房屋选址需要考虑场地效应影响。5)在高山峡谷地区,公路边坡加固和建筑结构避开落石影响区是降低地震伤亡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地质灾害 结构震损 地质条件 场地效应 防控措施
下载PDF
基于特征参数的任务可用能力评估
2
作者 梁晓玲 邓建辉 +1 位作者 陈思均 庄德宇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4年第5期940-947,共8页
针对实时故障特征参数输入情况下评估系统任务能力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参数的任务可用能力评估方法。通过引入神经模糊系统(NFS)建立航保系统易损性模型,将模糊规则融入神经网络框架中,建立了系统任务可用能力评估模型。该方... 针对实时故障特征参数输入情况下评估系统任务能力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参数的任务可用能力评估方法。通过引入神经模糊系统(NFS)建立航保系统易损性模型,将模糊规则融入神经网络框架中,建立了系统任务可用能力评估模型。该方法结合了模糊逻辑的推理能力和神经网络的无限逼近函数能力,创建了真实系统的替代模型,具有更高的普适性。利用智能优化算法使替代模型尽可能接近真实模型,摆脱了系统中未知权重系数依赖于专家或经验的限制,为模糊神经网络(FNN)赋予了学习能力。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该评估模型全面而合理,该方法可以扩展应用于水下领域,评估航保系统和舰船系统的任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模糊神经网络 任务可用能力评估
下载PDF
一种干式变压器搬运机器人多传感器融合地图构建方法
3
作者 黄匀飞 张育宾 +3 位作者 卢俏玲 邓剑辉 萧正阳 梁俊熙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6-89,共4页
为了实现电网系统中干式变压器精准搬运及放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构建地图的方法。对惯性测量单元、二维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构建配电房室内外环境的二维栅格地图,以实现干式变压器机器人的定位、导航和避障。... 为了实现电网系统中干式变压器精准搬运及放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构建地图的方法。对惯性测量单元、二维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构建配电房室内外环境的二维栅格地图,以实现干式变压器机器人的定位、导航和避障。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变压器 搬运 多传感器融合 栅格地图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to dynamic modelling of the Baige landslide in the Jinsha River
4
作者 XIE Chenxi deng jianhui +3 位作者 PENG Xinyan YANG Zhongkang ZHAO Siyuan LI Hu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2305-2319,共15页
Accurate dynamic modeling of landslides could help understand the movement mechanisms and guide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prevention.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DDA)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investigating land... Accurate dynamic modeling of landslides could help understand the movement mechanisms and guide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prevention.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DDA)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investigating landslides.However,DDA fails to accurately capture the degradation in shear strength of rock joints commonly observed in high-speed landslides.In this study,DDA is modified by incorporating simplified joint shear strength degradation.Based on the modified DDA,the kinematics of the Baige landslide that occurred along the Jinsha River in China on 10 October 2018 are reproduced.The violent starting velocity of the landslide is considered explicitly.Three cases with different violent starting velocities are investigated to show their effect on the landslide movement process.Subsequently,the landslide movement process and the final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olent starting velocity affects the landslide motion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found to be about 4 m/s in the Baige landslide.The movement process of the Baige landslide involves four stages:initiation,high-speed sliding,impact-climbing,low-speed motion and accumulation.The accumulation states of sliding masses in different zones are different,which essentially corresponds to reality.The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odified DDA is applicable to similar high-level rock landsl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DDA) Baige landslide Violent starting velocity movement process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河谷文明演变与历史滑坡堵江——以金沙江上游卓英村为例
5
作者 邓建辉 周小棚 +3 位作者 赵思远 李化 叶成林 谢和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近年来,作者在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开展历史堵江滑坡调查,在金沙江上游发现系列沿江分布的残碉,其中以左岸的白玉县卓英村残碉分布最为集中,共17座,且未见公开报道。这些残碉是一个历史部落或村庄的遗迹,是藏彝走廊历史文化遗存的组成部... 近年来,作者在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开展历史堵江滑坡调查,在金沙江上游发现系列沿江分布的残碉,其中以左岸的白玉县卓英村残碉分布最为集中,共17座,且未见公开报道。这些残碉是一个历史部落或村庄的遗迹,是藏彝走廊历史文化遗存的组成部分。鉴于藏彝走廊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方面,本文尝试采用自然科学方法拓展相关研究。基于现场调查和地质测年,结合前人工作成果,确定残碉群的建造时间与历史归属,分析历史滑坡堵江事件对河流地貌与河谷文明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卓英村残碉群兴建于1780~1490 a BP,相应的历史年代为东汉末期至南朝时期,按地域极有可能是古白狼国遗迹;2)残碉的修建高程和时间与措拉古滑坡堰塞湖尾部的湖滩高程和溃决时间等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湖泊淤积、干热河谷气候、取水便利等为卓英村的兴起奠定了基础;3)约1510 a BP前的一次大洪水事件导致措拉堰塞坝完全溃决,岸坡塌岸引起的耕地逐渐消失,以及取水不便等人居环境恶化是导致卓英村被遗弃的自然因素;4)横断山脉河流历史堵江滑坡引起的河道淤积为民族迁徙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也留存了丰富的历史遗迹,类似卓英村残碉的深入研究有望丰富和拓展白狼国与藏彝走廊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残碉 藏彝走廊 古白狼国 古滑坡堵江 淤积 溃坝
下载PDF
饱和硬岩直接拉伸强度的估算与验证
6
作者 朱俊 邓建辉 付自国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5-1614,共10页
因试样制备、试验操作等限制,获得饱和岩石的直接拉伸强度较为困难。为对饱和硬岩的直接拉伸强度进行合理估算并验证其可靠性,同时分析水对估算误差的影响,设计完成了干燥、饱和状态下两种硬岩的单轴压缩和直接拉伸声发射试验。基于Grif... 因试样制备、试验操作等限制,获得饱和岩石的直接拉伸强度较为困难。为对饱和硬岩的直接拉伸强度进行合理估算并验证其可靠性,同时分析水对估算误差的影响,设计完成了干燥、饱和状态下两种硬岩的单轴压缩和直接拉伸声发射试验。基于Griffith理论和Hoek-Brown(H-B)强度准则,通过裂纹体积应变法确定岩石起裂应力,估算饱和硬岩的直接拉伸强度和H-B强度参数m_(i)。结合声发射波形信号频谱特性,分析两者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Griffith准则并采用起裂应力估算饱和硬岩的直接拉伸强度是一种较可靠的方法。对于干燥硬岩,该方法确定的直接拉伸强度估算值比试验值偏小。饱和硬岩直接拉伸强度估算值与试验值基本接近,这是因为硬岩饱和后,延性和蠕变趋向增强,并发生更多的微观拉破裂。饱和硬岩的m_(i)值增大与增多的微观拉破裂有关,m_(i)值变化可用于描述饱和硬岩的软化程度。基于Griffith准则并采用起裂应力估算的岩石直接拉伸强度和H-B强度参数m i可用于岩体工程的早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饱和硬岩 直接拉伸强度 起裂应力 Griffith理论
下载PDF
压缩荷载下饱和硬岩软化特性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俊 邓建辉 +1 位作者 陈菲 黄弈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776,共9页
环境中的水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易导致岩石物理力学性能劣化,即岩石水软化现象。目前,饱和硬岩的水软化特性研究尚不完善,明确各种水岩作用机制的存在条件和作用程度仍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以不同矿物成分和微结构的典型硬岩(宝兴大理岩、... 环境中的水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易导致岩石物理力学性能劣化,即岩石水软化现象。目前,饱和硬岩的水软化特性研究尚不完善,明确各种水岩作用机制的存在条件和作用程度仍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以不同矿物成分和微结构的典型硬岩(宝兴大理岩、锦屏大理岩、灰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干燥、饱和状态下3种硬岩的单轴压缩试验和声发射试验,分析硬岩压缩强度、弹性模量、破裂形态等力学特性和声发射波形信号主频统计特征,并探讨了水岩作用机制之孔隙水压力的存在条件和作用程度。结果表明:硬岩饱和后,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减小,张拉裂纹和张拉破坏面增多。硬岩破坏的声发射信号表现为明显的、与岩石类型和含水状态无关的双主频特征。硬岩饱和后,声发射高主频带波形信号明显减少,低主频带波形信号显著增加。孔隙水压力是3种饱和硬岩性能劣化的主导因素,其作用强弱与声发射低主频信号多少存在对应关系,且取决于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力学特性 水岩作用机制 声发射 主频
下载PDF
岩石强度准则的主应力显式表达式几何推导及应用
8
作者 付自国 李化 +2 位作者 王佳信 邓建辉 陈菲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534,共9页
主应力是岩石强度准则的基本量,然而,给定应力张量求解主应力的三次特征方程通常难以求解。本文通过几何关系将主应力的三次代数方程转化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最终建立了三个主应力关于应力张量不变量的显式表达式,并着重推演了其在... 主应力是岩石强度准则的基本量,然而,给定应力张量求解主应力的三次特征方程通常难以求解。本文通过几何关系将主应力的三次代数方程转化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最终建立了三个主应力关于应力张量不变量的显式表达式,并着重推演了其在静水压力效应的刻画、三维强度准则的推导和空间屈服面的绘制中的应用。可为岩石真三轴试验数据可视化提供参考,同时丰富了弹塑性力学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主应力公式 强度准则 屈服面
下载PDF
配流阀可靠性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司国雷 邓建辉 +2 位作者 陈君辉 李侃 尹大禹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6,共5页
配流阀作为柱塞泵的关键元件,直接影响柱塞泵的性能技术指标,尤其是高速高压条件下,配流阀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基于概率统计理论与可靠性设计方法研究高速高压微小型轴向柱塞泵的配流阀密封副固有可靠度,并分析关键变量对配流阀固有可靠... 配流阀作为柱塞泵的关键元件,直接影响柱塞泵的性能技术指标,尤其是高速高压条件下,配流阀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基于概率统计理论与可靠性设计方法研究高速高压微小型轴向柱塞泵的配流阀密封副固有可靠度,并分析关键变量对配流阀固有可靠度的影响规律,进一步通过样机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壳体材料、配流阀环形内外径、弹簧的材料特性、钢丝直径、弹簧中径以及弹簧预紧力对其固有可靠度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泵 配流阀 可靠度
下载PDF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在岩爆分级预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付自国 李化 +2 位作者 邓建辉 陈菲 王佳信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342,共9页
岩爆是地下工程一种常见的动力灾害。为了提高岩爆预测精度和探究岩爆参数之间的潜在关系,本文借签一种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FM),构建了岩爆烈度分级预测的无监督学习模型。结合国内外岩爆判据,选取围岩最大切应力、单轴抗压强度... 岩爆是地下工程一种常见的动力灾害。为了提高岩爆预测精度和探究岩爆参数之间的潜在关系,本文借签一种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FM),构建了岩爆烈度分级预测的无监督学习模型。结合国内外岩爆判据,选取围岩最大切应力、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应力系数、脆性系数及弹性能量指数6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将46个典型的岩爆案例输入到竞争层为2×2拓扑结构的SOFM模型中进行训练。结果表明:SOFM模型具有可靠的聚类能力,其正判率为90%;与现有的有监督学习模型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本文建立的SOFM模型的优越性;最后,对SOFM聚类结果分析发现,脆性系数对轻微、中等及强岩爆的影响权重均较大,选取的6个评价指标对强岩爆和中等岩爆区分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分级 自组织特征映射 神经网络 预测
下载PDF
乌东德库区小汊头红层滑坡形成机制研究
11
作者 刘敬民 高阳阳 +2 位作者 邓建辉 叶成林 彭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1-98,113,共9页
乌东德库区具有红层库段滑坡密集发育的特点,以库区小汊头滑坡为例,探究古堰塞湖的形成对库区红层滑坡孕育发展的影响。采取红层岩样进行矿物分析与矿物鉴定,将砂岩和砾岩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分析不同浸泡阶段岩体的微观结构及溶解的离... 乌东德库区具有红层库段滑坡密集发育的特点,以库区小汊头滑坡为例,探究古堰塞湖的形成对库区红层滑坡孕育发展的影响。采取红层岩样进行矿物分析与矿物鉴定,将砂岩和砾岩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分析不同浸泡阶段岩体的微观结构及溶解的离子浓度,并测量泥岩在干湿循环下的波速变化,并运用GeoStudio数值模拟软件计算流固耦合作用下边坡的破坏过程。研究表明:砂岩和砾岩中含有石膏,遇水易溶解形成溶蚀孔洞,渗透性增强;浸泡液中SO_(4)^(2-)离子浓度最大,其次是Ca^(2+)、Na^(+),石膏为主要溶解矿物;4次干湿循环后泥岩表面有部分薄层脱落,微裂隙生成,波速明显减小;滑坡变形模式为滑移-压制拉裂,滑坡破裂面为阶梯状,在该模式下泥岩作为控滑层面,使砂岩在变形过程中内部形成上窄下宽的裂缝并不断向上扩展延伸,直至斜坡岩体发生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滑坡 形成机制 矿物成分 微观结构 数值模拟 乌东德库区
下载PDF
隧道围岩构造软岩大变形发生机理及分级方法 被引量:44
12
作者 张广泽 邓建辉 +6 位作者 王栋 张茹 徐正宣 张志龙 冯君 任利 贾哲强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共12页
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隧道围岩大变形案例,发现应力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因素是驱动隧道围岩大变形孕育发生的根本条件,并严格受构造控制,进而提出构造软岩大变形的基本概念;根据大变形的构造控制理念与发生机理,对隧道构造软岩大变... 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隧道围岩大变形案例,发现应力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因素是驱动隧道围岩大变形孕育发生的根本条件,并严格受构造控制,进而提出构造软岩大变形的基本概念;根据大变形的构造控制理念与发生机理,对隧道构造软岩大变形分类进行了重新界定(断层型、碎裂型和小夹角型)。以岩石强度应力比为基础,突出构造运动影响,量化考虑地层时代、优势结构面产状、岩石强度、岩层厚度、岩体完整性5个影响因素,提出适用于不同地质勘察阶段的隧道围岩大变形分级方法。利用垭口隧道、盐边隧道、新林隧道等18个隧道围岩大变形案例,对本文提出的构造软岩大变形分级方法进行系统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分级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对隧道围岩大变形发生机理认识、大变形灾害判识与控制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大变形 构造软岩大变形 大变形分类 大变形分级
下载PDF
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动力灾变与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邓建辉 戴福初 +1 位作者 文宝萍 姚鑫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青藏高原是全球地质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质条件复杂,地壳隆升、高地应力、地震、冻融、暴雨等内外动力强烈,重大滑坡频发,链生灾害剧烈。滑坡问题已严重影响川藏铁路、水能资源开发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威胁区域居民人身与财产安全。... 青藏高原是全球地质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质条件复杂,地壳隆升、高地应力、地震、冻融、暴雨等内外动力强烈,重大滑坡频发,链生灾害剧烈。滑坡问题已严重影响川藏铁路、水能资源开发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威胁区域居民人身与财产安全。2018年金沙江上游连续发生的白格“10.10”和“11.3”滑坡堵江事件即为典型案例。然而,目前理论上对青藏高原重大滑坡的孕灾环境与成灾机制认识不清,技术上不能对重大滑坡进行早期识别和有效风险防控,不能有效地为该地区重大滑坡灾害的灾前防控、灾后救灾提供科技支撑。针对上述问题,以地质条件最复杂、内外动力作用最强烈、滑坡灾害最频繁的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为重点研究区,采用多学科综合交叉融合的方法,从滑坡的成因机制入手,破解其链生演化难题,提出早期识别与风险防控体系;通过解决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孕育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及其灾害链的动力学机制等科学问题,以及青藏高原重大滑坡的遥感早期识别与监测、基于重大滑坡动力过程的动态风险评估与防控等技术问题,最终形成青藏高原重大滑坡成因理论、防控技术和综合减灾技术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滑坡 高速远程滑坡 堵江滑坡 动力灾变 防控技术
下载PDF
基于“深地-地表”联动的深地科学与地灾防控技术体系初探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谢和平 张茹 +5 位作者 邓建辉 高明忠 李怡航 何治良 张泽天 任利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共12页
地球是已知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揭示地球深部奥秘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震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深地工程动力灾害事故更加凸显,且机理不清,难以预测和有效防控,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无法准确认... 地球是已知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揭示地球深部奥秘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震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深地工程动力灾害事故更加凸显,且机理不清,难以预测和有效防控,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无法准确认知地球科学基础规律及地球深部过程与浅表层过程的耦合关系;现有地球深部基础科学研究已滞后于人类深部工程实践活动,传统地质灾害信息的浅表监测存在较大局限。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地科学探索与地质灾害防控联动技术研究对解决资源保障、生命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深地-地表”联动战略体系以深入理解深地科学与地质灾害内在联系,进行深地科学与地质灾害领域的超前战略谋划为核心目标,通过基于典型深部工程的“深地-地表”联动科学研究平台,充分关联中国广布的地表灾害信息监测群和纵深的深地科学实验室、矿区及深地工程示范基地,借助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建设“深地-地表”智慧中心,统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研究平台;最终,在此基础之上,以“深地-地表”联动为核心,建设“深地-地表”地灾防控联动探测大科学系统,全面构建深地科学规律及重大地质灾害孕灾机制战略研究体系,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深地科学前沿探索、深地工程的安全与长期稳定性、重大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助力中国领跑世界深地科学和地质灾害的相关领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科学 地灾防控 “深地-地表”联动 战略研究
下载PDF
青藏高原泛三江并流区活动性滑坡InSAR初步识别与发育规律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姚鑫 邓建辉 +5 位作者 刘星洪 周振凯 姚佳明 戴福初 任开瑀 李凌婧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37,共22页
青藏高原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泛三江并流区是青藏高原地质环境研究和自然资源开发的关键带,因此,全覆盖地调查该区活动性滑坡,研究其发育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泛三江并流区17.9×10^4 km^2研究区为例,示范了InSAR大数据处理... 青藏高原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泛三江并流区是青藏高原地质环境研究和自然资源开发的关键带,因此,全覆盖地调查该区活动性滑坡,研究其发育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泛三江并流区17.9×10^4 km^2研究区为例,示范了InSAR大数据处理→滑坡解译→发育规律分析→重点区段剖析的滑坡InSAR调查工作流程和关键技术,获得了研究区海拔4000 m以下的的活动性滑坡数据。结果表明:1)现有的SAR数据源、InSAR技术和解译方法可以满足开展大区域中小比例尺活动性滑坡识别的需求,开展全国滑坡InSAR调查时机已经成熟;2)设计的“相位共振增强PRE-InSAR”技术,针对大冗余SAR观测的快速计算,可以消除大部分不利的干涉条件,突出滑坡的位置、范围和活动强度,有效地完成适合大区域滑坡识别的InSAR数据处理,技术上具有推广潜力;3)辅助地貌和光学遥感图像解译,考虑地层岩性、制灾机理、诱发因素,总结出三江并流区活动性滑坡的10类发育地貌位置;4)共解译海拔4000 m以下活动性滑坡904处,主要分布在金沙江的汪布堆—波罗、松雄、中心绒,怒江的八宿,澜沧江的察雅、囊谦、德钦、黄登水库8个区段;5)活动性滑坡主要是古(老)滑坡堆积体的复活,对其影响大的环境要素依次是河流侵蚀、地形坡度、地层岩性、降水气温,活动构造和地震对活动性滑坡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并不直接显著,地灾与人类活动互馈是本区域滑坡发育的一大特点;6)InSAR识别结果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活动性滑坡的自然发育规律,加深了对泛三江地区滑坡灾害的认识,但也应该看到,InSAR观测和活动性滑坡的解译具有多解性,制定标准化的InSAR识别工作流程,进行多源数据的融合观测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泛三江并流区 INSAR 活动滑坡 滑坡识别 发育规律
下载PDF
大理岩破坏的声发射双主频特征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邓建辉 李林芮 +2 位作者 陈菲 刘建锋 余建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7,共6页
声发射是加载过程中岩石微破裂产生的瞬态弹性能释放现象,在岩石力学测试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声发射主要通过参数分析和定位分析描述加载过程中岩石的微破裂演变特征。然而,岩石的微破裂包括张破裂和剪破裂两类,声发射信号能否反映岩... 声发射是加载过程中岩石微破裂产生的瞬态弹性能释放现象,在岩石力学测试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声发射主要通过参数分析和定位分析描述加载过程中岩石的微破裂演变特征。然而,岩石的微破裂包括张破裂和剪破裂两类,声发射信号能否反映岩石的微破裂形式显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选取四川宝兴县大理岩,分别进行直接拉伸试验、巴西圆盘劈裂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采集了不同试验方法所有试件的声发射波形信号,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编程实现了声发射波形信号的频谱分析,批量获取了声发射波形信号的主频值。统计分析表明:大理岩破坏的声发射信号均存在明显的、与试验方法无关的双主频特征,反映了大理岩破裂的固有特性;初步力学机制分析表明,双主频可能反映了岩石的两种不同微破裂形式,其中低主频带对应微观拉破裂,高主频带对应微观剪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岩 声发射 双主频特征 拉剪破坏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堰塞金沙江上游的白格滑坡形成机制与过程分析 被引量:83
17
作者 邓建辉 高云建 +1 位作者 余志球 谢和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6,共8页
2018年10月10日和11月3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白格村金沙江右岸先后2次发生滑坡堵江事件,堰塞湖与溃坝洪水给金沙江上游沿岸居民及其生产和生活设施带来巨大灾害。滑坡发生后,作者先后2次赶赴现场,参与灾害调查与救灾工作。基于现场调查,... 2018年10月10日和11月3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白格村金沙江右岸先后2次发生滑坡堵江事件,堰塞湖与溃坝洪水给金沙江上游沿岸居民及其生产和生活设施带来巨大灾害。滑坡发生后,作者先后2次赶赴现场,参与灾害调查与救灾工作。基于现场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对滑坡的形成机制与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白格"10·10"滑坡是一个高位、高剪出口、高速非完全楔形体基岩滑坡,方量约107 m^3。2)滑坡地处金沙江缝合带,岩性为元古界熊松群片麻岩组,具有多期、多次变形与变质特点,糜棱岩化和蚀变很严重。3)滑坡按高程划分为3区,即前缘的阻滑区、中部的主滑区和后缘的牵引区,分割高程大致为3 500和3 000 m。主滑区为楔形体,系2组发育良好的结构面切割形成;阻滑区为四面体,由2组发育较差的结构面切割形成;牵引区为完全风化的岩土体夹团块状碎裂岩体。4)滑坡存在2个滑动方向,即主滑区的S80°E方向和阻滑区的N70°E方向,剪出口高程约2 950 m。5)主滑区楔形体重力是滑坡的主要动力来源,滑坡的孕育过程是相对完整的阻滑区岩体在主滑区重力驱动下的渐进破坏过程。6)滑坡过程如下:首先,主滑区和阻滑区启动;其次,失去支撑的牵引区再启动;随后,先启动的滑体高速撞击四川岸,逆坡爬高约95 m,并在两侧形成碎屑冲刷区;然后,先启动的滑体折返,并与后启动的滑体在河面上方相撞,冲击河水形成高速水砂射流,在两岸形成水砂射流冲刷区;而后,堰塞坝下游坡滑动,形成次级滑移区;最后,冲击产生的雨雾降落,完成滑坡坝表面冲刷。7)白格"11·3"滑坡是牵引区的部分岩土体在起阻滑作用的碎裂岩体渐进解体后下滑的结果,方量约3×106 m^3。8)牵引区目前严重变形的方量约5.50×106 m^3,存在再次滑坡与堵江的风险,需要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消除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白格滑坡 高速滑坡 形成机制 形成过程 滑坡坝 堰塞湖
下载PDF
八宿巨型滑坡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建辉 高云建 +4 位作者 姚鑫 戴福初 任开瑀 王飞 赵思远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8,共10页
巨型滑坡全球不常见,但是破坏性极强,其识别对于加深区域构造背景的认识、防灾减灾和工程建设均有指导意义。基于遥感解译、无人机地形测绘和现场调查,报道了新发现的八宿巨型滑坡及其残留堆积体特征,初步分析了成因机制与演变过程,估... 巨型滑坡全球不常见,但是破坏性极强,其识别对于加深区域构造背景的认识、防灾减灾和工程建设均有指导意义。基于遥感解译、无人机地形测绘和现场调查,报道了新发现的八宿巨型滑坡及其残留堆积体特征,初步分析了成因机制与演变过程,估算了滑坡方量。主要结论如下:1)八宿滑坡发育于怒江缝合带的夏里—八宿裂谷带内,岩性以古生界嘉玉桥岩群大理岩组和侏罗系马里组变质砂泥岩为主,上部岩层产状为陡倾顺坡向,下部岩层产状为陡倾逆坡向,岸坡结构总体上为上硬下软。2)滑坡区横跨冷曲的左右两岸,长约7200 m,宽约4800 m,面积约22.5 km^(2),估算方量约35×10^(8) m^(3),目前残余方量约14×10^(8) m^(3),是国内已经确认的方量最大的滑坡。3)滑坡极可能属于历史地震诱发的高速堵江滑坡,堰塞坝高度约185 m,堆积体碎裂化严重,且在冷曲右岸爬升超过600 m。滑坡形成后,堆积区历经了堰塞坝溃决、多拉寺次级滑坡、泥石流堆积与冲刷、表面流水冲刷等改造过程,但滑坡地貌特征整体保存良好。由于滑坡和泥石流堵江,冷曲在滑坡区先后两次改道。4)从滑坡与冷曲的演变过程来看,推测滑坡的发生时间应在晚更新世,即八宿滑坡为古滑坡。5)八宿巨型滑坡的发现说明迄今为止对青藏高原地质环境的认知仍然十分有限;川藏铁路等工程建设应加强基础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以及地质灾害风险论证,确保施工与运行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宿巨型滑坡 堆积特征 成因与演变 方量估算 防灾意义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超大古堰塞湖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建辉 李化 +5 位作者 戴福初 陈剑 赵思远 刘敬民 叶成林 高云建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4,共10页
大型历史堵江滑坡研究不仅是认识区域构造背景和河流演变规律的重要工作,而且对山区河流工程安全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沙江上游巴曲河口至麦曲河口段发育于金沙江缝合带,高山峡谷地貌,构造活动强烈,是历史堵江滑坡的集中发育区,其中,... 大型历史堵江滑坡研究不仅是认识区域构造背景和河流演变规律的重要工作,而且对山区河流工程安全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沙江上游巴曲河口至麦曲河口段发育于金沙江缝合带,高山峡谷地貌,构造活动强烈,是历史堵江滑坡的集中发育区,其中,王大龙古滑坡具有坝高最高、堰塞湖规模最大且堰塞历史悠久等特点。以王大龙古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与资料分析,对其成因与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王大龙滑坡位于金沙江缝合带,源区基岩主要为三叠系中心绒群下段板岩(T1–2zh1),其次为二叠系嘎金雪山群下段石英砂岩(Pgj1),滑坡总体上为王大龙断裂与中心绒群板理面切割形成的楔形体,前缘受雄松—苏洼龙活动断裂切割,方量约4.0×10~8 m^(3);2)诱发滑坡的内动力为地震,外动力为河流凹岸侵蚀,滑坡时间应为晚更新世大理冰期;3)堰塞坝长约1 700 m,宽约3 000 m,高度超过450 m,形态右高左低,右岸高程约2 770 m,左岸垭口高程约2 735 m;4)堰塞湖规模约26.6×10~9 m^(3),干流库尾到达叶巴滩水电站坝址的降曲河口,长度约176 km;5)堰塞坝发生过3次溃决,溃口底面高程分别为2 460、2 400和2 358 m(现河面高程);6)第1次溃决极有可能由雄松—苏洼龙断裂错动导致,时间早于1 900 a BP,估算溃口流量为21.0×10^(4)~39.8×10^(4) m^(3)/s,远远大于长江历史洪水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滑坡坝 古堰塞湖 地质测年 溃决洪水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舰船战备完好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辉 姜强 +3 位作者 邓建辉 王岩磊 范敏 宋斌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71,共11页
[目的]针对现有的舰船战备完好性评估方法已无法满足海军任务保障需求这一问题,提出基于云模型的新型评估方法。[方法]首先,在指标确定过程中,基于合作博弈权重方法,将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所计算的权重进行合作博弈,从而... [目的]针对现有的舰船战备完好性评估方法已无法满足海军任务保障需求这一问题,提出基于云模型的新型评估方法。[方法]首先,在指标确定过程中,基于合作博弈权重方法,将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所计算的权重进行合作博弈,从而拟合得到组合定权重,并引入变权重理论对定权重进行修正优化;然后,引入云模型理论,利用云相似度替代隶属度,设计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最后,以舰船对空防御任务为例,评估舰船战备完好性。[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变权重模式下,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估结果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实船战备状态。[结论]研究成果可为舰船战备完好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备完好性 变权重理论 云模型 模糊综合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