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od Velocity Prediction Using Deep Learning Approach 被引量:1
1
作者 LUO Shaohua ding linfang +2 位作者 TEKLE Gebretsadik Mulubirhan BRULAND Oddbjørn FAN Hongchao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CSCD 2024年第1期59-73,共15页
Floods ar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s that can cause huge societal and economic losses.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topics like flood monitoring,prediction,and loss estimation.In these resea... Floods ar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s that can cause huge societal and economic losses.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topics like flood monitoring,prediction,and loss estimation.In these research fields,flood velocity plays a crucial role an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utcomes.Traditional methods rely on physical models for flood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and could generate accurate results but often take a long time.Deep learning technology has recently shown significant potential in the same field,especially in terms of efficiency,helping to overcome the time-consuming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tential of deep learning models in predicting flood velocity.More specifically,we use a Multi-Layer Perceptron(MLP)model,a specific type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to predict the velocity in the test area of the Lundesokna River in Norway with diverse terrain conditions.Geographic data and flood velocity simulated based on the physical hydraulic model are used in the study for the pre-training,optimization,and testing of the MLP model.Our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e MLP model has the potential to predict flood velocity in diverse terrain conditions of the river with acceptable accuracy against simulated velocity results but 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raining time and testing time.Meanwhile,we discuss the limita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in future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 velocity prediction geographic data MLP deep learning
下载PDF
俄罗斯某高硫锑金混合精矿降硫提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林芳 刘有才 +4 位作者 符剑刚 张钰睿 蔺玥 赵元超 华绪雨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79,83,共4页
对锑品位24.58%、金品位76.92 g/t、硫含量14.46%的俄罗斯某高硫锑金混合精矿进行了降硫提质试验研究,采用新型捕收剂CJ-201和抑制剂CJ-5S进行闭路浮选,获得的锑精矿中锑和金品位分别为42.26%和92.36 g/t,回收率分别达到了88.04%和62.1... 对锑品位24.58%、金品位76.92 g/t、硫含量14.46%的俄罗斯某高硫锑金混合精矿进行了降硫提质试验研究,采用新型捕收剂CJ-201和抑制剂CJ-5S进行闭路浮选,获得的锑精矿中锑和金品位分别为42.26%和92.36 g/t,回收率分别达到了88.04%和62.18%,实现了从俄罗斯锑金混合精矿中分选出高锑低硫型锑金精矿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金矿 降硫 浮选 硫化矿 捕收剂 抑制剂
下载PDF
炼焦煤中煤解离再选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钰睿 符剑刚 +1 位作者 丁林芳 蔺玥 《煤质技术》 2022年第5期21-26,共6页
炼焦煤中煤解离再选后可回收部分质量合格的炼焦煤,利于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并提高经济效益。拟以贵州六盘水某选煤厂炼焦煤中煤为研究对象,确定其灰分、固定碳、硫分及主要组成成分后进行解离再选试验,探究不同磨矿细度及不同浮选药剂... 炼焦煤中煤解离再选后可回收部分质量合格的炼焦煤,利于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并提高经济效益。拟以贵州六盘水某选煤厂炼焦煤中煤为研究对象,确定其灰分、固定碳、硫分及主要组成成分后进行解离再选试验,探究不同磨矿细度及不同浮选药剂条件对浮选结果的影响,得到最佳浮选条件后再利用多段精选试验得到高产率低灰精煤产品。结果表明,复配捕收剂M6318的捕收性能优于柴油等传统捕收剂,最佳用量为1200 g/t;六偏磷酸钠作抑制剂的效果优于水玻璃,最佳用量为2000 g/t;最佳解离磨矿时间为12 min,对应磨矿细度为80.07%;为减少药剂损耗及机械夹带现象,利用煤粒粗细及性质差异进行多段精选试验,可得到灰分为6.98%、9.47%的两段精煤产品,脱灰提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煤解离再选 复配药剂 捕收性能 浮选条件 脱灰提质 六偏磷酸钠 多段精选 精煤产品
下载PDF
云南某煤气化煤泥细磨浮选试验研究
4
作者 蔺玥 符剑刚 +3 位作者 张钰睿 丁林芳 张作庆 邓惠贤 《煤质技术》 2023年第2期40-47,共8页
目前我国年产大量的煤气化煤泥,高灰高含水率的特性导致其难以被直接利用,因而对其采取大部分填埋处理,由此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拟对灰分含量约36%的云南某煤气化煤泥进行细磨-深度浮选研究,分别探究磨矿细度、捕收剂种类及... 目前我国年产大量的煤气化煤泥,高灰高含水率的特性导致其难以被直接利用,因而对其采取大部分填埋处理,由此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拟对灰分含量约36%的云南某煤气化煤泥进行细磨-深度浮选研究,分别探究磨矿细度、捕收剂种类及用量、抑制剂种类及用量、浮选浓度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复配抑制剂D503以及新型捕收剂M602进行闭路浮选实验。在流程结构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细磨-深度浮选”技术对煤气化煤泥进行全流程闭路试验,分选得到的精煤产品以及尾泥的灰分为11.94%、97.29%,产率分别达到72.85%、27.15%,实现了煤气化煤泥中残碳和灰质较为彻底的分选。富集所得的精煤产品可作为喷吹煤或用作原料返还气化工艺,尾泥可作搅拌站的原料,从而为煤气化煤泥的全资源化及增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煤泥 残碳 细磨解离 深度浮选 复配药剂 磨矿细度 流程结构 全流程闭路试验
下载PDF
T管与PSV自主呼吸试验对重症患者成功撤机后临床转归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5
作者 朱秀芬 韦碧琳 +7 位作者 郑慧芳 丁林芳 徐子萌 余文轩 原皓 常泽楠 黄志坤 刘紫锰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比较低水平压力辅助通气(PSV)与T管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对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一科收治的253例机械通气时间在24 h至2周内的重症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比较低水平压力辅助通气(PSV)与T管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对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一科收治的253例机械通气时间在24 h至2周内的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成功通过SBT并拔除气管插管,根据拔管前SBT方法分为PSV组和T管组。比较2组拔管后呼吸衰竭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时间、呼吸衰竭发生原因、再插管率、拔管时间、拔管后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入ICU后至拔管前时间、在院时间、在院全因病死率等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2组在呼吸衰竭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时间、再插管率、住院病死率、在院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管组相比,PSV组从开始SBT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更短,机械通气时间[2.9(1.7,4.8)dvs3.9(1.8,6.3)d]及ICU住院时间均更短[6.2(3.9,10.8)dvs8.8(4.5,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SBT采用PSV法更有利于加快撤机进程,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并缩短ICU住院时间,不增加拔管后呼吸衰竭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自主呼吸试验 压力辅助通气 T管 撤机 呼气末正压
原文传递
无人机影像目标自动提取在羊群围捕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程君 丁林芳 范红超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81-2292,共12页
挪威每年约有210万只羊在森林和山区自由放牧,在放牧季节结束时,农民们必须找到并围拢他们的羊,而这个过程非常耗时费力。现有跟踪羊群的方法包括铃铛、无线电铃、电子耳标和无人机等,这些方法受限于单价、信号覆盖、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 挪威每年约有210万只羊在森林和山区自由放牧,在放牧季节结束时,农民们必须找到并围拢他们的羊,而这个过程非常耗时费力。现有跟踪羊群的方法包括铃铛、无线电铃、电子耳标和无人机等,这些方法受限于单价、信号覆盖、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无法高效自动地找到野外的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图像的羊群自动检测算法,使用ResNet和ResNeXt作为主干网络,设计了一种针对RGB和红外图像的羊群自动检测模型网络结构。本文分别利用RGB、红外和二者融合图像作为输入数据,对比模型检测效果,同时探讨了不同模型复杂性,并验证了模型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融合数据比单独使用一种数据能够获得更好的平均精度结果。不同复杂度和不同输入数据类型,其模型的验证数据集平均精度在69.6%~96.3%之间,处理时间在0.1~0.6 s之间。在置信阈值为0.5时,最优模型取得了97.9%的网格准确率和90.1%的召回率,这对应于在验证数据集中检测到97.5%的羊,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无人机RGB和红外图像的羊群自动检测算法可以为改进羊群围捕做出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群围捕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ResNet ResNeXt 红外图像 RGB图像 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