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三叠纪煤显微组分特征对热解焦油组成影响研究
1
作者 张江宇 杜美利 +2 位作者 刘雷 董兴隆 陈方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3-1297,共5页
通过密度梯度法富集了陕北三叠纪高油煤中镜质组(ZCV)单组分与惰质组(ZCI)单组分,发现不同单组分分子结构差异显著,组分组成与热解焦油组成之间存在显著耦合关系,ZCV脂肪碳相对含量为34.42%,其中脂甲基碳与氧取代芳香碳相对含量较高、... 通过密度梯度法富集了陕北三叠纪高油煤中镜质组(ZCV)单组分与惰质组(ZCI)单组分,发现不同单组分分子结构差异显著,组分组成与热解焦油组成之间存在显著耦合关系,ZCV脂肪碳相对含量为34.42%,其中脂甲基碳与氧取代芳香碳相对含量较高、脂肪侧链较长、芳香环上的脂肪长链结构和烷基侧链结构丰富、无定型碳相对含量较高;ZCI芳碳率高达77.29%、羰基和羧基相对含量较高、芳香度较高;ZCV热解焦油产率、热解气、热解水产率较高,半焦产率最低,焦油中脂肪烃类化合物以链烷烃为主、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这与ZCV分子结构中脂肪侧链较长、脂肪碳与氧取代芳碳含量较高密切相关;ZCI热解产物产率与ZCV相反,焦油中不饱和烃类化合物、多环芳烃(三环、四环)含量相对较多,这与ZCI分子结构中芳香碳含量较高、芳环缩合度较大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煤 煤岩显微组分 组分特征 热解产物 焦油
下载PDF
黄陵烛煤显微组分组构及类脂组疏水改性实验研究
2
作者 董兴隆 杜美利 +1 位作者 张江宇 陈方琪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283-287,共5页
以黄陵烛煤为对象,研究了其显微组分特征及解离规律,通过浮沉实验富集出镜质组(HLV)、惰质组(HLI)和类脂组(HLL)单组分,相关组分的富集密度分别为1.30~1.32 g/cm^(3)、1.36~1.38 g/cm^(3)、<1.26 g/cm^(3)。通过接触角、孔结构分析,... 以黄陵烛煤为对象,研究了其显微组分特征及解离规律,通过浮沉实验富集出镜质组(HLV)、惰质组(HLI)和类脂组(HLL)单组分,相关组分的富集密度分别为1.30~1.32 g/cm^(3)、1.36~1.38 g/cm^(3)、<1.26 g/cm^(3)。通过接触角、孔结构分析,对比了3种显微组分的表界面性质差异,结果显示,HLL接触角为128°,孔隙最不发育,疏水性最好;HLI接触角为74°,孔隙最发育,亲水性最好;HLV疏水性介于HLL和HLI之间。通过硅烷偶联剂对黄陵烛煤HLL单组分进行改性,改性后接触角可达158°。改性后的HLL具有相对丰富的芳香结构,脂肪侧链的支化程度降低,含氧官能团减少;研究对于探索烛煤在疏水材料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煤 类脂组 解离特征 疏水改性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葡萄霜霉病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董华芳 许延波 +3 位作者 宋俐谋 董兴龙 胡恩梦 刘永碧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0-55,共6页
以12种杀菌剂、4种植物原液为试材,研究其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并用6种杀菌剂对菌丝进行毒力测定,以期为葡萄霜霉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对菌丝抑制作用EC50值依次为85%波尔·... 以12种杀菌剂、4种植物原液为试材,研究其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并用6种杀菌剂对菌丝进行毒力测定,以期为葡萄霜霉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对菌丝抑制作用EC50值依次为85%波尔·甲霜灵(0.442 2 mg·L^-1)<18.7%烯酰·吡唑酯(0.711 9 mg·L^-1)<57%烯酰·丙森锌(0.778 9 mg·L^-1)<72%霜脲·锰锌(1.608 9 mg·L^-1)<50%烯酰吗啉(2.381 1 mg·L^-1)<80%福美双(15.619 0mg·L^-1)。60%唑醚·代森联、57%烯酰·丙森锌、68%精甲霜·锰锌、72%甲霜·锰锌、18.7%烯酰·吡唑酯、2%辣椒液等大田防效好,持续时间长,防效均达60%以上,其中72.2%霜霉威盐酸盐1 000倍液防效最好,3次用药后达到100%。50%烯酰吗啉、23.4%双炔酰菌胺防效较差,不建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RBP4水平与近远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董兴龙 左雪梅 +3 位作者 宋国栋 敬乃鲁 王振国 王兴邦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近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9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统计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近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9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统计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后2周及发病6个月后预后情况。对比近期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有关因素。对比远期预后不良组和远期预后良好组血清MMP-9、RBP4水平。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MMP-9、RBP4对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住院后2周、发病6个月后,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4.44%、29.63%。近期预后不良组高血压分级Ⅲ级占比、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MMP-9及RBP4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近期预后不良组尿酸(UA)水平则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血清MMP-9及RBP4均为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OR=2.930、3.380、3.445,P<0.05)。远期预后不良组血清MMP-9、RBP4水平均高于远期预后良好组(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MMP-9、RBP4对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进行预测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401.25μg/L、181.71 mg/L,AUC分别为0.713、0.793。结论血清MMP-9、RBP4水平与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近远期预后均相关,可作为对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进行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脑梗死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近远期预后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脑卒中溶栓后再闭塞患者治疗中的价值与安全性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兴龙 宋国栋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4期20-21,共2页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脑卒中溶栓后再闭塞治疗时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溶栓治疗后再次出现闭塞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名进行研究,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各50例。两组均运用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依...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脑卒中溶栓后再闭塞治疗时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溶栓治疗后再次出现闭塞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名进行研究,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各50例。两组均运用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试验组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NIHSS评分以及溶栓后24 h凝血功能。结果:试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各项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溶栓后24 h和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溶栓后24 h和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再次闭塞时和溶栓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急性脑卒中溶栓后再次闭塞患者运用替罗非班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溶栓治疗 再次闭塞 急性脑卒中
下载PDF
Multicolor Photoluminescence in ITQ-16 Zeolite Film
6
作者 CHEN Yanli dong xinglong +1 位作者 ZHANG Zhenyu FENG Lai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713-718,共6页
Exploring the native defects of zeolites is highl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properties of zeolites, such as catalysis and optics. Here, ITQ-16 films were prepared via the secondary growth method in the presence... Exploring the native defects of zeolites is highl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properties of zeolites, such as catalysis and optics. Here, ITQ-16 films were prepared via the secondary growth method in the presence of Ge atoms. Various intrinsic defects of ITQ-16 films were fully studied through photoluminescence and FTIR characteriz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both the as-synthesized and calcined ITQ-16 films displayed multicolor photolumines- cence including ultraviolet, blue, green and red emissions by exciting upon appropriate wavelengths. The results in- dicate that Si--OH and non-bridging oxygen hole centers(NBOHC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rigin of green and red emissions at 540--800 nm, while according to a variety of emission bands of calcined ITQ-16 film, blue emission bands at around 446 and 462 nm are attributed to peroxy free radicals(≡SiO2*), ultraviolet emissions ranging from 250 nm to 450 nm are suggested originating from a singlet-to-triplet transition of two-fold-coordinated Si and Ge,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olite beta FILM ITQ-16 DEFECT PHOTOLUMINESCE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