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damage of highway bridges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71
1
作者 Han Qiang du xiuli +3 位作者 Liu Jingbo Li Zhongxian Li Liyun Zhao Jianfe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9年第2期263-273,共11页
Many highway bridges were severely damaged or completely collapsed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strongly affected areas and over 320 bridges were examined. Damage t... Many highway bridges were severely damaged or completely collapsed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strongly affected areas and over 320 bridges were examined. Damage to some representative highway bridges is briefly described and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probable causes of the damag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most common damage included shear-flexural failure of the pier columns, expansion joint failure, shear key failure, and girder sliding in the transversal or longitudinal directions due to weak connections between girder and bearings. Lessons learned from this earthquake are described and recommendations related to the design of curved and skewed bridges, design of bearings and devices to prevent girder collapse, and ductility of bridge piers are presente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eismic design and retrofitting techniques for bridges in moderate to severe earthquake areas are also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seismic damage seismic design highway bridge field investigation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运维理论体系与实现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占省 史国梁 +1 位作者 杜修力 焦泽栋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7,共12页
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针对大型建筑运维过程管理效率低、各类运维事件决策分析精度不足、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运维理论体系与实现方法。总结归纳大型建筑智能运维需要采集的信息,分析智能运维亟待... 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针对大型建筑运维过程管理效率低、各类运维事件决策分析精度不足、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运维理论体系与实现方法。总结归纳大型建筑智能运维需要采集的信息,分析智能运维亟待解决的问题,融合智能感知与数字孪生技术,给出智能运维运行机理,建立针对大型建筑的智能运维架构体系与多维多尺度的孪生模型。研究建筑智能运维的实现方法,其中包含智能运维全要素信息的采集与传输、智能运维孪生体的构建与运行、智能运维孪生数据的管理机制及智能运维平台的架构。在智能运维理论体系和实现方法的指导下,搭建了智能运维平台,并应用于某大型建筑工程的运维管理。考虑运维管理过程中的虚实交互与时空演化,初步验证了数字孪生在提高运维管理智能化程度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运维 智能运维 数字孪生 智能管理
下载PDF
隧道围岩-衬砌接触面剪切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旭 宗淼 +4 位作者 黄景琦 杜修力 赵密 崔臻 张茂础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42,共8页
探究隧道围岩-衬砌接触面在不同法向应力及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剪切特性规律,对进一步研究隧道围岩与衬砌间的相互作用及岩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为考虑粗糙度条件,利用分形理论,通过改变分形公式中的分形维数D及分形粗糙度... 探究隧道围岩-衬砌接触面在不同法向应力及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剪切特性规律,对进一步研究隧道围岩与衬砌间的相互作用及岩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为考虑粗糙度条件,利用分形理论,通过改变分形公式中的分形维数D及分形粗糙度G生成5种不同接触面,基于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建立接触面数值剪切模型,尺寸为150 mm×150 mm。开展同一接触面在不同法向应力下,数值模拟剪切试验及不同接触面在同一法向应力下的数值模拟试验;将数值剪切试验与室内剪切试验获得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进行对比,验证数值剪切模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模型剪切破坏产生的裂隙主要集中于中间接触面处,破坏后的应力主要集中于接触面粗糙度最大处,破坏裂纹可分为剪切裂纹和张拉裂纹,其中张拉裂纹占主要优势;(2)剪切应力-剪切位移过程曲线存在爬坡、啃断、滑移三大阶段,具有明显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法向位移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而增大,产生剪胀效应;(3)随着法向应力增加,剪切和张拉裂纹数量增加,破坏现象越明显,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增大,剪胀效应减小;(4)随着粗糙起伏度增大,即分形维数D的增大或者分形粗糙度G的减小,破坏裂纹数量增加,其中张拉裂纹增加较明显,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增大,剪胀效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围岩 衬砌 接触面 剪切特性 颗粒流程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dynamic analysis of strength reduction in the slope engineering under earthquake 被引量:2
4
作者 Ye Hailin Zheng yingren +2 位作者 Huang Runqiu Li Anhong du xiuli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0年第3期41-48,80,共9页
At present,the methods of analyzing the stability of slope under earthquake are not accurate and reasonable because of some limitations. Based on the real dynamic tensile-shear failure mechanism of slope,the paper pro... At present,the methods of analyzing the stability of slope under earthquake are not accurate and reasonable because of some limitations. Based on the real dynamic tensile-shear failure mechanism of slope,the paper proposes dynamic analysis of strength reduction FEM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akes the reduction of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and tensile strength parameter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it comprehensively takes the transfixion of the failure surface,the non-convergence of calculation and mutation of displacement as the criterion of dynamic instability and failure of the slope. The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 under limit state is regarded as the dynamic safety factor of the slope under earthquake effect and its advantages are introduced. Finally,the method is applied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anchors supporting and anti-slide pile supporting of the slope. Calculation example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analysis of strength reduction is feasible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slope engineering,which can consider dynamic interaction of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rock-soil mass. Owing to its preciseness and great advantages,it is a new method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slope suppor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engineering EARTHQUAKE safety factor ANCHOR anti-slide pile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of strength reduction
下载PDF
正弯矩循环加载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赵密 张凤琳 +4 位作者 黄景琦 赵旭 曹胜涛 杜修力 谢伟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6-1338,共13页
为了研究循环加载作用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的动力响应特性与破坏模式,以某实际城市盾构隧道为背景,建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的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正弯矩循环加载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动力特性模拟,研究其损伤演化特征、破坏模式、刚度... 为了研究循环加载作用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的动力响应特性与破坏模式,以某实际城市盾构隧道为背景,建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的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正弯矩循环加载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动力特性模拟,研究其损伤演化特征、破坏模式、刚度退化、滞回耗能特性、延性变形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加载初期加固接头的钢板可有效分担螺栓承担的拉力,加固接头首先在钢板黏结处发生破坏。在钢板大面积剥离后,加固与未加固接头的破坏过程趋于一致;加载初期加固钢板可显著提高管片接头的刚度及接头弯矩。在钢板大面积剥离失效后,加固接头弯矩及刚度仍略高于未加固接头;正弯矩循环加载作用下管片接头存在损伤累积特征:同一级加载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接头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承载力退化特征;加载初期因结构胶的开裂失效,加固接头的耗能能力明显高于未加固接头。加载后期随着混凝土损伤程度的增加,加固与未加固接头的耗能能力均有所增加,但加固接头的耗能能力仍稍强于未加固管片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接头 粘钢加固 循环加载 动力特性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海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研究
6
作者 张超 陈昽 +3 位作者 武程 杜修力 赖志超 王丕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517,共12页
人工模拟地震动是目前开展海洋工程结构抗震分析的主要地震输入分析。强度包络函数是人工模拟地震动的重要参数,决定了地震动的强度非平稳性特性,并对地震动持时起控制作用。目前的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均是基于陆域地震动记录统计分析得... 人工模拟地震动是目前开展海洋工程结构抗震分析的主要地震输入分析。强度包络函数是人工模拟地震动的重要参数,决定了地震动的强度非平稳性特性,并对地震动持时起控制作用。目前的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均是基于陆域地震动记录统计分析得出,无法准确反应海域地震动的强度特性。因此,基于日本K-Net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实测地震数据库,分析海域地震动在时域中强度分布特性;提出适用于海域地震动的三段式强度包络模型,回归得到震级M、震中距R及关键参数上升段t_(1)、强震平稳段ts、下降段衰减率c(无量纲)的计算表达式;研究震级、震中距对海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的影响规律,并探讨海域地震动与陆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海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中关键参数上升段t_(1)、强震平稳段ts、下降段衰减率c的取值范围分别为[13~52 s],[12~79 s],[0.037~0.173];震级对关键参数(t_(1)、t_(s)、c)的影响要大于震中距;与陆域地震动相比,海域地震动的强度包络模型的下降段衰减率c相差显著,且各关键参数的分布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强度包络模型 衰减关系 三段式模型 相模湾地区
下载PDF
基于胞元模型的土体应变局部化试验与机理研究
7
作者 侯世伟 侯金招 +2 位作者 杜修力 孟素云 曲金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68,共5页
土体的碎散性和天然性使其变形和强度特性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所以研究土体应变局部化过程,不能忽略级配颗粒的分布和比例关系,须从多个尺度层面表征宏观力学特性。基于胞元模型理论,将土体视作由加强颗粒和基质组成的散体材料,通过三... 土体的碎散性和天然性使其变形和强度特性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所以研究土体应变局部化过程,不能忽略级配颗粒的分布和比例关系,须从多个尺度层面表征宏观力学特性。基于胞元模型理论,将土体视作由加强颗粒和基质组成的散体材料,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不同加强颗粒粒径试样的内禀尺度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细观层面剪切带的形成过程和启动机理;引入平均应变能释放系数,量化了土体在到达峰值应力之后试样整体的应变能转化情况,再现了多带的启动和渐进竞争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加强颗粒强度试验说明颗粒的非连续性使土体具有尺寸效应,内禀尺度与粒径之比随加强颗粒尺度增大而减小。在应力峰值前非弹性耗散能增加,引发应变局部化;峰值后,剪切带内应变急速增大,带外发生回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内禀尺度 剪切带 三轴压缩试验
下载PDF
干法连接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8
作者 王振宇 刘洪涛 +2 位作者 杜修力 刘敏敏 张宁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5,共14页
为提高施工效率,充分发挥装配式结构的拼装优势,提出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的干式连接方法,在联肢墙的连梁跨中断缝,采用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快速干法连接。为研究干法连接装配式联肢墙的抗震性能,对1片整浇联肢墙和1... 为提高施工效率,充分发挥装配式结构的拼装优势,提出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的干式连接方法,在联肢墙的连梁跨中断缝,采用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快速干法连接。为研究干法连接装配式联肢墙的抗震性能,对1片整浇联肢墙和1片采用干法连接的装配式联肢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法连接节点可以有效传递预制联肢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强墙肢和弱连梁”的性能目标;干法连接装配式联肢墙的滞回特性与现浇联肢墙相似,二者初始弹性刚度接近,加载后期因节点变形造成墙体刚度和承载力下降,但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更强。基于试验结果,提出的干法连接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反映了干连接节点的传力特点,可用于该连接形式的分析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联肢墙 干法连接 高强度螺栓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聚脲材料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刘文礼 杜修力 +1 位作者 李亮 马睿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9-317,共9页
应用低阻抗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和拉杆试验装置开展了聚脲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分别开展了聚脲8380材料常温条件(T=18℃)下的动态压缩和动态拉伸试验,以及高温(50、80℃)和低温(-40、-20℃)条件下的动态压缩试验,研究了该种材料... 应用低阻抗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和拉杆试验装置开展了聚脲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分别开展了聚脲8380材料常温条件(T=18℃)下的动态压缩和动态拉伸试验,以及高温(50、80℃)和低温(-40、-20℃)条件下的动态压缩试验,研究了该种材料的动态压缩和动态拉伸性能,并研究了应变率和温度对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聚脲8380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均呈现出显著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加载应变率的增大,材料的强度、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聚脲8380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温度相关性,高温和低温条件下材料的动态压缩性能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高温条件下聚脲8380材料的动态压缩性能发生劣化,其动态抗压强度较常温条件下有较大幅度的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动态抗压强度降低;低温条件下聚脲8380材料的动态压缩性能有显著的改善与提升,其动态抗压强度和耗能能力较常温条件下有大幅度的提高,随着温度的降低,材料的动态抗压强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材料 动态压缩 动态拉伸 应变率
下载PDF
Progressive fragmentation of granular assemblies within rockslides: Insights from discrete-continuous numerical modeling
10
作者 JIANG Hui ZHOU Yuande +2 位作者 WANG Jinting du xiuli HUANG Hail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174-1189,共16页
Rock fragment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rock avalanches,yet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such as classical granular flow models or the bonded particle model have limitations in accurately characterizing the progressive... Rock fragment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rock avalanches,yet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such as classical granular flow models or the bonded particle model have limitations in accurately characterizing the progressive disintegration and kinematics of multi-deformable rock blocks during rockslides.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s a discrete-continuous numerical model,based on a cohesive zone model,to explicitly incorporate the progressive fragmentation and intricate interparticle interactions inherent in rockslides.Breakable rock granular assemblies are released along an inclined plane and flow onto a horizontal plane.The numerical scenarios are established to incorporate variations in slope angle,initial height,friction coefficient,and particle number.The evolutions of fragmentation,kinematic,runout and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and field data.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quivalent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apparent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identified.In general,the granular mass predominantly exhibits characteristics of a dense granular flow,with the Savage number exhibiting a decreasing trend as the volume of mass increases.The process of particle breakage gradually occurs in a bottom-up manner,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angular velocities of the rock blocks with increasing depth.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produce the field observations of inverse grading and source stratigraphy preservation in the deposit.We propose a disintegration index that incorporates factors such as drop height,rock mass volume,and rock strength.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a consisten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index and the fragmentation degree in all tested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fragmentation ROCKSLIDE Numerical modelling Discrete-continuous modelling RUNOUT Cohesive zone model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liquefiable interlayer sites from centrifuge shaking table test
11
作者 Yan Guanyu Xu Chengshun +2 位作者 Zhang Zihong du xiuli Wang Xuela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4期781-798,共18页
When an underground structure passes through a liquefiable soil layer,the soil liquefaction may pose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the structure.A centrifuge shaking table test was performed to research the seismic response... When an underground structure passes through a liquefiable soil layer,the soil liquefaction may pose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the structure.A centrifuge shaking table test was performed to research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liquefiable interlayer sites,and a valid numerical model was obtained through simulation model test.Finally,the calibrated numerical model was used to perform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quefiable interlayers on the seismic reaction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The key findings are as follows.The structure faces the most unfavorable condition once a liquefiable layer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When a liquefiable layer exists in the middle of the structure,the seismic reactions of both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and model site will increase with the ris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liquefiable interlayer.The inter-story drift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non-liquefiable site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liquefiable interlayer site.The inter-story drift of the structure is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site displacement and the soil-structure stiffness ratio but also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lippage of the soil-structure contact interfa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 deformation of the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ifuge shaking table test underground structure liquefiable interlayer sites seismic response validation of numerical model
下载PDF
脂质纳米颗粒在肿瘤治疗中的发展及应用
12
作者 杜秀丽 李娴静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116-1124,1140,共10页
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抗肿瘤治疗仍是世界难题。核酸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为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然而其成药性受到体内递送系统的限制。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是目前最先进的非病毒递送系统。LNP包裹核... 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抗肿瘤治疗仍是世界难题。核酸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为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然而其成药性受到体内递送系统的限制。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是目前最先进的非病毒递送系统。LNP包裹核酸药物并递送至靶细胞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具有细胞毒性小、靶向性可控等优点,且发展潜力巨大。本综述聚焦LNP的发展,详细阐述LNP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进展,包括CRISPR/Cas 9系统、mRNA疫苗、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疗法以及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细胞疗法等,同时讨论了LNP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挑战,旨在建立理论框架和创新设计概念,以推进更有效和安全的体内递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纳米颗粒 基因编辑 mRNA疫苗 siRNA疗法 CAR细胞疗法
下载PDF
苯氧威·噻嗪酮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13
作者 杜秀利 王广成 +3 位作者 李婷 高立明 吴春先 许艳秋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了一种检测苯氧威·噻嗪酮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DAD检测器对苯氧威和噻嗪酮进行分离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苯氧威和噻嗪酮的质量浓度与其响应值之间表...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了一种检测苯氧威·噻嗪酮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DAD检测器对苯氧威和噻嗪酮进行分离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苯氧威和噻嗪酮的质量浓度与其响应值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5和0.999 7,5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02 3和0.005 2,变异系数分别为0.044%和0.02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3%和10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氧威 噻嗪酮 悬浮剂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温度对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4
作者 金浏 张仁波 +1 位作者 杜修力 刘晶波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共18页
混凝土材料因为性能优异、取材广泛,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火灾高温、高纬度和极地严寒环境以及液化天然气储罐等情形使得混凝土结构所承受的温度跨越1000℃左右的高温到-165℃的低温。因此,为保证工程结构在不同环境中的安全性,需要充分... 混凝土材料因为性能优异、取材广泛,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火灾高温、高纬度和极地严寒环境以及液化天然气储罐等情形使得混凝土结构所承受的温度跨越1000℃左右的高温到-165℃的低温。因此,为保证工程结构在不同环境中的安全性,需要充分了解掌握温度对混凝土材料及结构性能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针对不同温度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开展大量研究工作,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文中梳理了高温对普通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及构件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混凝土、钢筋和钢筋混凝土构件低温性能的研究进展,从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和构件高温性能、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方法、受火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与加固、混凝土材料低温力学性能和损伤机理以及构件行为等方面指出研究工作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高温 低温 热工性能 力学性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场地土-群桩基础-结构体系动力响应研究——大型振动台系列试验方案设计 被引量:12
15
作者 许成顺 豆鹏飞 +2 位作者 杜修力 陈苏 李霞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5-374,411,共11页
以饱和砂土液化后场地失效模式特征与场地失效时群桩基础地震反应破坏机理为研究目的,依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系统,开展可液化场地、非液化场地在水平地震动激励下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动力体系大型振动台系列试验... 以饱和砂土液化后场地失效模式特征与场地失效时群桩基础地震反应破坏机理为研究目的,依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系统,开展可液化场地、非液化场地在水平地震动激励下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动力体系大型振动台系列试验。基于本次系列试验研究对象以及试验目的,阐述了系列试验中动力模型体系相似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地基的制备、模型结构制作、各个种类传感器的选择与布设、输入地震记录的选取与工况安排等内容,介绍了阵列式位移计、非接触式位移动态采集系统等新型传感测试设备,并对所采用的层状单向剪切模型土箱设计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了验证。由之后的试验结果可知,本次系列试验设计方案是合理、可靠的,层状剪切模型箱的"模型箱效应"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液化场地 群桩基础 振动台 系列试验 试验设计
下载PDF
地铁盾构施工人因可靠性分析的加权模糊CREAM模型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宁 杜修力 +2 位作者 张明聚 许成顺 卢鑫月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针对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估中人因可靠性分析(HRA)问题,构建了一种加权模糊CREAM模型.首先,利用复相关性分析和证据理论确定共同绩效条件因子(CPC)的合理权重.其次,基于现行规范编制CPC评价细则,利用统计方法得到了CPC水平隶属函数.在此... 针对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估中人因可靠性分析(HRA)问题,构建了一种加权模糊CREAM模型.首先,利用复相关性分析和证据理论确定共同绩效条件因子(CPC)的合理权重.其次,基于现行规范编制CPC评价细则,利用统计方法得到了CPC水平隶属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将离散基本控制模式图连续化的方法,建立了地铁盾构施工人因失误概率(HEP)点估计值预测模型,通过4条公理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加权模糊CREAM模型将权重引入到CPC效应值计算和HEP推理中,能更好地反映不同CPC因子对人行为绩效的影响,可为地铁盾构施工HRA提供定量评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人因可靠性分析 施工风险 CREAM
下载PDF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主要特征及规律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杜修力 康凯丽 +2 位作者 许紫刚 李洋 许成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21,共11页
目前,有关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特征的一些重要的规律性认识仍然缺乏严格的理论推断或认识欠深入。文章基于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二维动力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场地土、结构以及土-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和土-结构柔度比对地下结构地震... 目前,有关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特征的一些重要的规律性认识仍然缺乏严格的理论推断或认识欠深入。文章基于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二维动力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场地土、结构以及土-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和土-结构柔度比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地下结构而言,土-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主要受控于场地土的动力特性,地下结构地震反应主要取决于场地土的动力特性或基岩地震运动引起的场地土的体积惯性力和土-结构柔度比;结构顶底板水平最大相对位移、关键构件截面弯矩随着土-结构柔度比分别单调减小和增大,结构关键构件截面的剪力、轴力值和土-结构接触面的最大平均剪力系数随着土-结构柔度比的增大变化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震反应特征 动力特性 土-结构柔度
下载PDF
液化侧向扩展场地-桩基础抗震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8
作者 许成顺 贾科敏 +3 位作者 杜修力 王志华 宋佳 张小玲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8-791,共24页
桩基础作为一种重要的深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近海桥梁、海上风电、港口码头等工程中,然而近年来发生的地震中,出现了大量伴随液化侧向扩展的桩基础破坏实例,引起岩土地震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采用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简化分析... 桩基础作为一种重要的深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近海桥梁、海上风电、港口码头等工程中,然而近年来发生的地震中,出现了大量伴随液化侧向扩展的桩基础破坏实例,引起岩土地震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采用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简化分析方法等手段展开研究,成果丰硕,通过对桩基础地震反应深入系统的分析,深化了对桩基础抗震性能的理解,但由于模型试验方法与测试技术的不同、数值模型与分析方法的差异性、桩-土-结构地震反应的复杂性等原因,围绕液化侧向扩展场地-桩基础的抗震研究仍需大量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通过查阅震害调查资料,阐述了液化侧向扩展及桩基础震害现象,然后围绕振动台试验中实现液化侧向扩展的方式、关键试验测试技术等方面进行总结,针对已开展的倾斜液化自由场及桩基础1-g振动台试验和离心机试验做简要介绍。回顾了液化侧向扩展大位移分析方法、桩-土精细化数值模拟方法、简化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着重对有限元方法中的桩-土界面模拟、饱和两相介质u—p格式高效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对比了国内外规范对液化侧向扩展场地桩基础抗震设计的要求。指出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对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侧向扩展 桩-土相互作用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简化分析方法
下载PDF
上覆土竖向惯性力对浅埋地下框架结构地震损伤反应影响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许成顺 李洋 +2 位作者 杜修力 李政 周燕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110,119,共12页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轴压比下中柱侧向变形能力是影响浅埋框架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由竖向地震作用引起的柱轴压比增高对浅埋地下框架结构的地震损伤反应的影响,采取在结构上覆土中掺入钢砂的方式体现上覆土的竖向惯...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轴压比下中柱侧向变形能力是影响浅埋框架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由竖向地震作用引起的柱轴压比增高对浅埋地下框架结构的地震损伤反应的影响,采取在结构上覆土中掺入钢砂的方式体现上覆土的竖向惯性力作用,开展地下结构地震破坏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结构上覆土体掺钢砂的方式对土-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顶、底板水平相对位移反应影响不大;增加上覆土竖向惯性力较大地改变了围岩土体与地下结构的接触压力分布形式,进而改变结构各构件的内力状态,使得框架结构中的关键竖向承力柱的轴压比升高;增加上覆土竖向惯性力导致地下结构框架受力及中柱轴压比增高的后果使得地下框架结构更易发生地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 上覆土竖向惯性力 浅埋地下框架结构 地震损伤反应
下载PDF
穿越走滑断层的山岭隧道抗错断铰接设计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杜修力 汪振 +3 位作者 赵密 钟紫蓝 王鸿儒 盛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06,共10页
我国西部地区的长大山岭隧道在选线时多要穿越活动断裂带,面临断层运动对结构设计和安全运行的挑战。该文以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为工程背景,基于自主设计的用于模拟走滑断层运动的试验装置,研究走滑断层运动下岩体的破裂特性以及采... 我国西部地区的长大山岭隧道在选线时多要穿越活动断裂带,面临断层运动对结构设计和安全运行的挑战。该文以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为工程背景,基于自主设计的用于模拟走滑断层运动的试验装置,研究走滑断层运动下岩体的破裂特性以及采用铰接设计的隧道模型的响应规律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走滑断层运动下岩体地表位移在断层滑动面处存在明显的不连续;隧道与断层滑动面相交的节段衬砌横截面由圆形变为竖椭圆,且在给定50mm的断层错动量下水平轴直径变形率达到6.57%;隧道与断层滑动面相交节段衬砌在断层运动下产生约5°的水平偏转,且与相邻节段衬砌间有明显错台发生;与连续隧道相比,铰接设计可以显著降低衬砌结构的应变响应。此外,铰接体系隧道的破坏模式以环向裂缝和斜裂缝为主,在破坏程度和范围上均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走滑断层 铰接设计 岩体位移 破坏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