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肽Protegrin-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施益如 李暄 +2 位作者 蔡明烩 段玉婉 刘璨颖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2,共6页
抗菌肽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活性。在抗菌肽Protegrin(PG)家族中,PG1因其有效的抗病原微生物活性和体内的稳定性日益受到关注,是具有前景的疾病治疗候选物,也是研究抗菌肽作用机理的理想模型。本文对PG1... 抗菌肽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活性。在抗菌肽Protegrin(PG)家族中,PG1因其有效的抗病原微生物活性和体内的稳定性日益受到关注,是具有前景的疾病治疗候选物,也是研究抗菌肽作用机理的理想模型。本文对PG1的结构特性、基因表达、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相关应用研究等进行综述,为生产中抗菌肽PG1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Protegrin-1 结构 表达 作用机制
下载PDF
China-U.S. Trade Balance from the National Income Perspective 被引量:1
2
作者 Li Xinru Chen Xikang +1 位作者 duan yuwan Zhu Kunfu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3期82-97,共16页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China-U.S. trade balance from the national income perspective based on an input-output model that differentiates domestic and foreign-invested compani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due to differen...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China-U.S. trade balance from the national income perspective based on an input-output model that differentiates domestic and foreign-invested compani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due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dependence of both countries on foreign production factors such as foreign capital for the manufacturing of export goods,only 87.7% of the domestic value-added created by China's exports to the U.S. in 2012 was China's national income, whereas 96.2% of value-added in U.S. exports to China was U.S.national income. In the comparison of total export volume and export value-added, the home country's national income created by exports can more realistically reflect a country's gains from trade. In 2012, China's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S. stood at 102.8 billion US dollars in national income terms, which is 61% and 22% smaller than the results in gross and value-added terms, respectively.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the traditional trade balance accounting method seriously exaggerates the China-U.S. trade imbal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INCOME China-U.S. TRADE BALANCE INPUT-OUTPUT mode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下载PDF
中间品市场、国内贸易成本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段玉婉 方萱 +1 位作者 陈斌开 吴利学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9,共27页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本文建立多地区多行业且囊括行业间生产网络的量化空间模型,结构式估计了中国省际生产端和消费端贸易成本,量化分析两类贸易成本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实际收入和地区间收入差...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本文建立多地区多行业且囊括行业间生产网络的量化空间模型,结构式估计了中国省际生产端和消费端贸易成本,量化分析两类贸易成本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实际收入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从商品贸易成本的角度探究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经济与福利效应以及其中的关键堵点,并提出地区层面实际收入变动的分解公式,清楚剖析了贸易成本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渠道。结果表明:地区间贸易成本带来了较大的效率损失;2007-2012和2012-2017年国内地区间贸易成本普遍呈下降趋势,有效促进了中国实际收入增长和地区间收入差距下降。当下降幅度相同时,生产端贸易成本下降的经济效应显著高于消费端,前者能有效促进实际收入增长,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劳动力要素跨地区流动对贸易成本的经济效应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结论说明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消除地区间中间品贸易壁垒和要素流动障碍,能有效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端贸易成本 量化空间模型 地区间收入差距
原文传递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碳市场的减排和福利效应 被引量:15
4
作者 段玉婉 蔡龙飞 陈一文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138,共18页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囊括能源市场和碳减排的多地区多行业的一般均衡模型,将生产中能源的使用、碳排放、碳税、碳关税以及全球生产网络纳入模型,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量化研究低碳政策的福利和排放效应奠定方法基础。本文利用结...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囊括能源市场和碳减排的多地区多行业的一般均衡模型,将生产中能源的使用、碳排放、碳税、碳关税以及全球生产网络纳入模型,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量化研究低碳政策的福利和排放效应奠定方法基础。本文利用结构式方法估计了模型的主要参数,量化研究了中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碳排放的影响,并提出了新颖的渠道分解方法。结果表明中国实施碳市场可以降低中国碳排放、优化产业结构,但将通过降低出口竞争力为中国带来一定的福利损失。由于存在碳泄漏问题,中国实施碳市场对全球碳排放的降低影响有限。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将对中国出口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对全球碳减排贡献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贸易模型 碳市场 碳关税 能源 全球生产网络
原文传递
生产网络、行业传递及金融约束的经济效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段玉婉 汤笑笑 马艺宁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103,共16页
本文构建了在开放经济下包含金融约束和生产网络的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模型上分析了金融约束对实际GDP带来的影响,并重点阐述了生产网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从生产率和劳动投入两个渠道对此进行了解释。在理论模型基础上,本文量化... 本文构建了在开放经济下包含金融约束和生产网络的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模型上分析了金融约束对实际GDP带来的影响,并重点阐述了生产网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从生产率和劳动投入两个渠道对此进行了解释。在理论模型基础上,本文量化研究了2000—2014年我国金融约束的变化对生产率、产出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了行业间生产网络对金融约束影响的扩大效应。结果表明,2003年之后我国金融约束整体呈加剧趋势,抑制了经济增长,其中金融约束带来的劳动投入下降是影响经济的主要渠道。如果忽视生产网络,将对金融约束的经济效应带来严重错估,甚至得到与实际完全相反的研究结论;金融约束对各行业的影响具有较大异质性,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行业更易受到金融约束冲击的影响;而在最终消费中占比较高或者为这些行业提供较多中间品的行业所遭受的金融约束更易对宏观经济带来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约束 资源错配 生产网络 投入产出技术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国民收入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平衡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鑫茹 陈锡康 +1 位作者 段玉婉 祝坤福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7,共25页
本文利用区分内外资的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国民收入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差额。结果显示,由于两国出口对外资依赖程度不同,2012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中仅有87.7%属于中国国民收入,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值中属于美国国民收入的... 本文利用区分内外资的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国民收入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差额。结果显示,由于两国出口对外资依赖程度不同,2012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中仅有87.7%属于中国国民收入,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值中属于美国国民收入的占比则高达96.2%。出口拉动的本国国民收入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一国贸易收益,2012年国民收入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为1028亿美元,比以贸易总值和贸易增加值核算的顺差分别缩小61%和22%,说明以贸易总值和贸易增加值核算的方法均严重夸大了中美贸易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收入中美贸易差额 投入产出模型 外商直接投资
原文传递
基于不同贸易方式生产异质性的中国地区出口增加值分解 被引量:19
7
作者 段玉婉 杨翠红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98,共24页
本文考虑中国加工出口和一般出口的生产异质性,在中国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中单独区分加工贸易,并按照增加值来源和出口路径对2002及2007年各地区出口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加工出口比重的不同是各地区出口增加值来源差异巨大的一个重要原... 本文考虑中国加工出口和一般出口的生产异质性,在中国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中单独区分加工贸易,并按照增加值来源和出口路径对2002及2007年各地区出口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加工出口比重的不同是各地区出口增加值来源差异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若不单独区分加工贸易,将严重高估各地区出口中的本地增加值份额,夸大地区间实际出口价值的差异,使一些变量的时间变化趋势与实际相反。此外,随时间来看,各地区出口生产特别是加工出口生产的国内分工程度显著加深,内陆地区通过为沿海出口生产提供中间品而日益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贸易 投入产出模型 国内价值链 增加值分解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与贸易的福利效应:基于量化贸易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段玉婉 陆毅 蔡龙飞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1,共29页
本文结合量化贸易模型和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拓展出一个能区分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反映行业间投入产出关系异质性,囊括全球价值链特征的多国家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同时基于该模型,量化分析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对... 本文结合量化贸易模型和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拓展出一个能区分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反映行业间投入产出关系异质性,囊括全球价值链特征的多国家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同时基于该模型,量化分析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及世界主要地区福利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效提高了中国的福利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也提升了其他大多数地区的福利。该提升主要来自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而最终品关税下降的福利效应有限。如果采用不区分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的传统模型,中国的福利将被低估约35%。中美贸易摩擦会使中美两国福利受损,但将促进中国的价值链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均衡模型 全球生产网络 中间品贸易 产业升级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距离之谜”探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段玉婉 洪槟瀚 陈斌开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9,共27页
随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理论上地理距离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但大量经验研究反而发现距离弹性随时间增加,这被称为"距离之谜"。本文研究认为全球价值链引起的中间品多次跨越国境是导致其出现... 随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理论上地理距离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但大量经验研究反而发现距离弹性随时间增加,这被称为"距离之谜"。本文研究认为全球价值链引起的中间品多次跨越国境是导致其出现的重要原因。本文首先构建两阶段生产的李嘉图模型,分别推导对比传统贸易和全球价值链贸易框架下贸易的距离弹性,从理论上解释全球价值链对距离弹性的影响渠道和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研究了距离和跨境次数对双边总贸易与增加值贸易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考虑全球价值链因素后,距离弹性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解释了"距离之谜"。在一系列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旧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距离之谜 跨境次数 增加值贸易 引力模型
原文传递
加工出口和一般出口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玉婉 段心雨 杨翠红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83,共8页
在陈锡康提出的反映加工贸易的投入产出模型基础上,本文将其拓展到区域层面,建立中国反映加工贸易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并测算了2002-2007年加工出口和一般出口对中国及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如果不在区域层面区分加工贸易,... 在陈锡康提出的反映加工贸易的投入产出模型基础上,本文将其拓展到区域层面,建立中国反映加工贸易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并测算了2002-2007年加工出口和一般出口对中国及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如果不在区域层面区分加工贸易,将高估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且对沿海地区的高估程度大于内陆地区,因此高估了出口对经济增长在地区间的差异。同时发现,加工出口和一般出口对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远高于内陆地区;但沿海地区的出口生产对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2002-2007年加工出口和一般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9%和24.2%,加工出口对全国和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小于一般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加工出口 一般出口 地区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