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s on Mineralogy and Lithology between Paleozoic Marine and Lacustrine Dolostones,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I Hong LIU Yiqun +3 位作者 NIU Yuanzhe feng shihai LEI Yun LIU Yongji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281-282,共2页
1 Introduction Dolomite[Ca Mg(CO3)2],a common mineral in carbonate rocks,can be found in various geological settings from Precambrian to modern age,and is widely reported in almost all sedimentary and digenetic
关键词 Comparisons on Mineralogy and Lithology between Paleozoic Marine and Lacustrine Dolostones Northern China
下载PDF
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炎性介质水平与支气管壁厚度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王欣 贾俐聪 +3 位作者 冯世海 赵永健 李红卫 楚玉兰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时血清炎性介质IL-1β、IL-6、IL-8变化趋势,炎性介质水平与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方法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43例,入院时、24h、3d、7d、14d检测血清炎性介质及胸部高分辨率CT测量右肺上叶支气管...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时血清炎性介质IL-1β、IL-6、IL-8变化趋势,炎性介质水平与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方法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43例,入院时、24h、3d、7d、14d检测血清炎性介质及胸部高分辨率CT测量右肺上叶支气管主干的支气管壁厚度。根据14d内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分析炎性介质变化趋势及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IL-1β早期升高,单峰升降;IL-6早期升高,持续单峰升降;IL-8双峰升降。入院时、24h、3d、7d及14d的IL-1β、IL-6、IL-8水平与各时段支气管壁厚度呈正相关(r=0.850、0.908、0.784、0.806、0.674,P<0.001)、(r=0.771、0.815 0.836、0.846、0.647,P<0.001)、(r=0.903、0.867、0.961、0.915、0.813,P<0.001)。结论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IL-1β、IL-6、IL-8水平动态变化,与各时段支气管壁厚度保持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度烧伤 吸入性损伤 炎性介质 支气管壁厚度
下载PDF
吸入性损伤影像表现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欣 贾俐聪 +2 位作者 冯世海 马伟 楚玉兰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期144-145,共2页
吸入性损伤作为烧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其可以造成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烧伤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吸入性损伤时胸部影像表现是动态变化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无创的诊断吸入性损伤。胸部影像表现与临床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吸入性损伤作为烧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其可以造成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烧伤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吸入性损伤时胸部影像表现是动态变化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无创的诊断吸入性损伤。胸部影像表现与临床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运用于临床评估,对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损伤 胸部 影像表现
下载PDF
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支气管壁厚度动态变化趋势及对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欣 张雪宁 +5 位作者 吴梦琳 贾俐聪 谢莉娜 孟钺 冯世海 马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8-213,共6页
目的 探讨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支气管壁厚度(BWT)动态变化趋势,并确定BWT对患者预后诊断的意义。方法 2016年7—11月,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重症烧伤科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将... 目的 探讨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支气管壁厚度(BWT)动态变化趋势,并确定BWT对患者预后诊断的意义。方法 2016年7—11月,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重症烧伤科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将其根据入院14 d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7例和死亡组16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完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依据简明损伤定级行吸入性损伤评级。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24 h、3 d、7 d、14 d对2组患者行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测量右肺上叶支气管主干开口处的BWT。绘制43例患者入院时吸入性损伤评级及入院时BW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对死亡的预测效果。对数据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结果 (1)存活组中吸入性损伤评级0、1、2、3、4级患者数分别为0、19、6、2、0例,死亡组中分别为0、2、7、7、0例,2组差异明显(Z=-3.79,P〈0.01)。(2)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4 h、3 d、7 d、14 d的BWT分别为(2.72±0.26)、(3.18±0.22)、(2.98±0.18)、(2.29±0.17)、(1.45±0.21)mm,明显大于存活组的(2.24±0.15)、(2.49±0.15)、(1.51±0.17)、(1.04±0.16)、(1.01±0.13)mm(t=7.55、12.14、27.11、19.99、7.11,P〈0.01)。存活组、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3 d、7 d、14 d的BWT均与对应组内入院时有明显差异(t=5.97、16.63、28.21、38.57,5.34、3.31、4.39、6.48,P〈0.01),入院3、7、14 d的BWT均较对应组内入院24 h减小(t=22.27、34.02、45.03,2.77、10.53、10.59,P〈0.01),入院7、14 d的BWT均较对应组内入院3 d减小(t=10.49、18.26,9.57、11.44,P〈0.01),入院14 d的BWT均较对应组内入院7 d减小(t=6.97、6.15,P〈0.01)。(3)预测43例患者死亡的入院时吸入性损伤评级、入院时BW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总面积分别为0.880、0.956(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68-0.991、0.882-1.000,P〈0.05),入院时吸入性损伤评级、入院时BWT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5级、2.75 mm,其对死亡预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7.50%、83.33%,特异度分别为77.78%、96.00%。结论 存活和死亡的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伤后BWT均明显增大,而存活患者的BWT恢复至正常水平较快。BWT可用于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评估及死亡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吸入性 支气管镜检查 诊断 预后 支气管壁厚度
原文传递
导向性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对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志勇 冯世海 +4 位作者 范宝莉 谢宇钢 马伟 贾享成 耿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1-506,共6页
目的探讨导向性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RFMS)对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笔者单位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例符合入选标准且行RFMS的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作为导向治疗组;将笔者单位2012年12月—2017... 目的探讨导向性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RFMS)对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笔者单位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例符合入选标准且行RFMS的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作为导向治疗组;将笔者单位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4例符合入选标准但未行RFMS的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作为常规治疗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伤后2d内,导向治疗组采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监测MAP、CVP。伤后3~7d,2组患者均按笔者单位常规方法进行补液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导向治疗组患者另以ELWI≤7mL·kg^-1·m^-2为液体治疗导向指标实施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RFMS)。伤后3~7d,记录2组患者24h总入量、总出量、总入出量差,血乳酸值及氧合指数;统计伤后3~7d、伤后8~28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情况及伤后28d内机械通气时间、病死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伤后3、4、5、6、7d,导向治疗组患者的24h总入量与常规治疗组相近(t=-0.835、-1.618、-2.463、-1.244、-2.552,P>0.05)。伤后3d,2组患者24h总出量、总入出量差相近(t=0.931、-2.274,P>0.05)。伤后4、5、6、7d,导向治疗组患者24h总出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t=2.645、2.352、1.847、1.152,P<0.05)。伤后4、5、6、7d,导向治疗组患者24h总入出量差为(2928±768)、(2028±1001)、(2186±815)、(2071±963)m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4455±960)、(3434±819)、(3233±1022)、(3453±829)mL,t=-4.331、-3.882、-3.211、-4.024,P<0.05。伤后3、4、5、6、7d,导向治疗组患者血乳酸值与常规治疗组相近(t=0.847、1.221、0.994、1.873、1.948,P>0.05)。伤后3、4d,导向治疗组患者氧合指数为(298±78)、(324±85)mmHg(1mmHg=0.133kPa),与常规治疗组的(270±110)、(291±90)mmHg相近(t=1.574、2.011,P>0.05)。伤后5、6、7d,导向治疗组患者氧合指数为(372±88)、(369±65)、(377±39)mmHg,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02±103)、(313±89)、(336±78)mmHg,t=3.657、3.223、2.441,P<0.05。伤后3~7d,导向治疗组发生ARDS的患者略少于常规治疗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05);伤后8~28d,导向治疗组发生ARDS的患者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χ2=0.827,P<0.05)。导向治疗组患者伤后28d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t=-2.895,P<0.05)。导向治疗组伤后28d内死亡患者少于常规治疗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结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条件下,伤后3~7d实施以ELWI≤7mL·kg^-1·m^-2为导向指标的RFMS,能有效降低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后期ARDS的发生率,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补液疗法 烧伤 吸入性 血管外肺水指数 导向性液体管理
原文传递
局部柠檬酸抗凝在重症烧伤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志勇 冯世海 +3 位作者 范宝莉 马伟 贾享成 耿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柠檬酸抗凝在重症烧伤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8月,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烧伤患者68例,均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根据患... 目的探讨局部柠檬酸抗凝在重症烧伤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8月,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烧伤患者68例,均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根据患者在CVVH治疗中采用的血液抗凝方式不同,分为柠檬酸组40例和肝素组28例。柠檬酸组患者中男32例、女8例,年龄(40±18)岁,烧伤总面积(62±14)%体表总面积(TBSA);肝素组患者中男22例、女6例,年龄(38±16)岁,烧伤总面积(57±20)%TBSA。记录2组患者CVVH治疗0(即刻)、48、96 h时的血清肌酐水平、C反应蛋白(CRP)值、尿素氮水平并根据其水平计算尿素清除指数,记录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全项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记录CVVH治疗96 h内,患者出现严重低钙血症、创面出血加重、非创面的新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导致血液滤过受迫性终止的次数。记录患者每日血液净化滤器使用的时长。对数据行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2组患者治疗0 h血清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及CRP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柠檬酸组患者治疗48、96 h血清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及CRP值均明显低于肝素组(t=3.366、-2.315、2.942,-2.657、2.011、-2.441,P<0.05),尿素清除指数均显著高于肝素组(t=1.107、2.233,P<0.05)。2组患者治疗0 h的PLT、PT及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柠檬酸组患者治疗48、96 h的PLT明显高于肝素组(t=-3.417、-4.413,P<0.05或P<0.01)。柠檬酸组患者治疗48、96 h的PT均明显短于肝素组(t=2.760、-3.655,P<0.01),APTT均明显短于肝素组(t=3.719、5.146,P<0.05或P<0.01)。治疗96 h内,柠檬酸组患者中出现1例低钙血症及1例创面出血加重,均导致血液滤过受迫性终止,未出现非创面新发生出血;肝素组患者中未出现低钙血症,但出现7例创面出血加重及2例非创面新发生出血(均在气管切开处),均导致血液滤过受迫性终止。柠檬酸组患者血液净化滤器使用时长为(11.7±4.8)h,明显长于肝素组的(6.6±2.5)h(t=3.310,P<0.01)。结论重症烧伤患者行CVVH治疗时采用局部柠檬酸抗凝具有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并可效延长滤器使用时间,提升治疗效果,但该结论仍需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液滤过 抗凝药 肝素 柠檬酸 重症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