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作模式和氮肥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子榆 王孟佳 +10 位作者 冯向前 覃金华 王爱冬 马横宇 褚光 刘元辉 徐春梅 章秀福 王丹英 郑希 陈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90,共14页
【目的】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与水稻季施氮水平在稻田土壤固碳(有机碳储量及其官能团特征)中的作用。【方法】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水-旱轮作长期定位试验(2003年至今),研究4种轮作模式[水稻-冬闲(RF)、水稻-紫云英(RC)、水稻-小麦(RW)... 【目的】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与水稻季施氮水平在稻田土壤固碳(有机碳储量及其官能团特征)中的作用。【方法】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水-旱轮作长期定位试验(2003年至今),研究4种轮作模式[水稻-冬闲(RF)、水稻-紫云英(RC)、水稻-小麦(RW)和水稻-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RP)]与2个水稻季氮肥处理[不施氮(N0,0kg/hm^(2))和正常施氮(N1,135kg/hm^(2))]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0-50cm)和有机碳官能团特征(0-20cm)的影响。【结果】1)在土壤浅耕层(0-20 cm)内,轮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有机碳含量,表现为RP>RC>RW或RF;但对于全耕层(0-50、0-40和0-30cm)土壤有机碳储量而言,冬作(RP,RC和RW)与冬闲(RF)无显著差异,而施氮更有利于土壤固碳。2)水稻季不施氮处理下:相较于RF,冬作模式显著增加包括烷基碳和芳香碳在内的难降解组分,而抑制以烷氧碳为主的易降解组分,明显提高了土壤腐殖化指数、芳香性和疏水性,助力浅层土壤(0-20 cm)总有机碳储备的增加。其中,腐殖化指数和疏水性与还田秸秆C/N比值关系密切,这在浅层土壤固碳上具有重要意义。【结论】相较于轮作,适度施氮对全层土壤有机碳储备更有意义;而周年水旱轮作中全量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效应仅停留在浅耕层,对全土层土壤有机碳储备的作用则被高估。秸秆碳在稻田的去向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水旱轮作 土壤有机碳储量 官能团组分 ^(13)C核磁共振
下载PDF
基于低空无人机遥感的水稻产量估测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冯向前 王爱冬 +7 位作者 洪卫源 李子秋 覃金华 詹丽钏 陈里鹏 张运波 王丹英 陈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4-616,共13页
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估测对国家政策宏观调控、地方农情实时指导以及优良品种的定向培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作物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不断进步,估产的方法和模式也逐渐多样化。同时,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低空... 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估测对国家政策宏观调控、地方农情实时指导以及优良品种的定向培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作物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不断进步,估产的方法和模式也逐渐多样化。同时,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低空无人机的出现及其应用的普及,水稻智能遥感估产方法不断创新,估测精度不断提升,但针对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智能稻作产量估测缺乏系统和科学的归纳总结。鉴于此,本文在梳理目前主流水稻估产方法及其优缺点的基础上,聚焦探讨低空智能遥感技术在水稻产量估测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围绕当前利用低空遥感技术获取的主要特征信息,探讨实现智能遥感水稻估产的模型开发。此外,还探讨了智能遥感技术在水稻产量估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旨在深化并完善对低空遥感水稻的产量估测方法的理解,进而为水稻产量智能估计提供系统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估计 遥感 无人机
下载PDF
播期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3
作者 冯向前 徐建强 +5 位作者 沈足金 王丹英 徐春梅 陈松 章秀福 肖玉苹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4,117,共8页
以杭嘉湖稻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甬优1540稻米品质、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对不同播期(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的响应,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适当推迟,可显著提高甬优1540产量(产量峰值... 以杭嘉湖稻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甬优1540稻米品质、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对不同播期(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的响应,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适当推迟,可显著提高甬优1540产量(产量峰值出现在播期5月10日和5月20日),增产主要源于除有效穗外产量构成因子不同程度提高;甬优1540的加工、外观和蒸煮品质随着播期延迟亦不同程度提升,但营养食味品质有所不同。由此可见,杭嘉湖稻区优质稻甬优1540在5月10日左右播种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产量与米质的协同变优。分析不同播期播种水稻,穗发育、籽粒灌浆阶段的气候因子与产量及米质指标相关性发现,日均日照时数、日均气温、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与每穗粒数(R=-0.25~-0.82,P<0.001)、加工品质(R=-0.28~0.90,P<0.001)负相关;而灌浆期昼夜温差与千粒重(R=0.6,P<0.001)、碱消值(R=0.50,P<0.001)、胶稠度(R=0.87,P<0.001)和蛋白质含量(R=0.74,P<0.001)正相关,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R=-0.83,P<0.001)显著负相关,表明适度缓解穗发育期和籽粒灌浆期高温胁迫,提高灌浆期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水稻加工和蒸煮食味品质,是通过播期调整协同优化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优质稻 产量 米质 气候因子
下载PDF
Estimating Key Phenological Dates of Multiple Rice Accessions Us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Based Plant Height Dynamics for Breeding
4
作者 HONG Weiyuan LI Ziqiu +5 位作者 feng xiangqian QIN Jinhua WANG Aidong JIN Shichao WANG Danying CHEN Song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617-628,I0066-I0070,共17页
Efficient and high-quality estimation of key phenological dates in ri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breeding work. Plant height(PH) dynamics are valuable for estimating phenological dates. However, research on estimat... Efficient and high-quality estimation of key phenological dates in ri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breeding work. Plant height(PH) dynamics are valuable for estimating phenological dates. However, research on estimating the key phenological dates of multiple rice accessions based on PH dynamics has been limited. In 2022, field traits were collected us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based images across 435 plots, including 364 rice varieties. PH, dates of initial heading(IH) and full heading(FH), and panicle initiation(PI), and growth period after transplanting(GPAT)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rice growth stage. PHs were extracted using a digital surface model(DSM) and fitted using Fourier and logistic models.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includ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andom forest(RF),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and elastic net regression, were employed to estimate phenological dat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percentile of the DSM for extracting rice PH was the 95th(R^(2) = 0.934, RMSE = 0.056 m). The Fourier model provided a better fit for PH dynamics compared with the logistic models. Additionally, curve features(CF) and GPAT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I, IH, and FH. The combination of CF and GPAT outperformed the use of CF alone, with RF demonstrating the best performance among the algorithms. Specifically, the combination of CF extracted from the logistic models, GPAT, and RF yielde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estimating PI(R^(2) = 0.834, RMSE = 4.344 d), IH(R^(2) = 0.877, RMSE = 2.721 d), and FH(R^(2) = 0.883, RMSE = 2.694 d). Overall, UAV-based rice PH dynamics combined with machine learning effectively estimated the key phenological dates of multiple rice accessions, providing a novel approach for investigating key phenological dates in breeding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logical date plant height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achine learning rice breeding
下载PDF
南方稻区“早籼晚粳”栽培模式晚季灌浆期气象因子对晚粳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冯向前 殷敏 +8 位作者 王孟佳 马横宇 褚光 刘元辉 徐春梅 章秀福 张运波 王丹英 陈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63,共18页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季灌浆期温光资源对不同类型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为适应性双季晚粳稻品种的筛选与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年在浙江富阳和温州两地开展,以当地主栽3个籼稻品种为对照,根据专家推荐选择20个...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季灌浆期温光资源对不同类型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为适应性双季晚粳稻品种的筛选与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年在浙江富阳和温州两地开展,以当地主栽3个籼稻品种为对照,根据专家推荐选择20个候选粳型品种(包括10个常规粳稻、3个杂交粳稻和7个籼粳杂交稻),评估和研究灌浆期温光条件差异对晚粳稻品质的影响。【结果】(1)基于稻米品质特征聚类,晚籼稻因其特有的长宽比(3.18)与直链淀粉含量(19.40%)归属一类;相比晚籼稻,大部分杂粳型水稻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和食味值分别升高了4.31%-5.28%、6.51%-9.33%、25.83%-28.34%、-1.81%-4.27%、11.62%-50.85%和2.31%-2.85%,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则降低了20.98%-28.14%和1.16%-14.85%,表现出明显的米质提升;常规粳稻品种的米质表现则出现分离,部分源于苏南和嘉兴的常规粳稻(4个)与杂交粳类似,同属于米质提升一类;而部分源于江苏、上海的常规粳稻品种(6个)因其在晚季中相对较差的米质表现(高垩白度、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归属一类;(2)晚稻灌浆期稻米品质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气候因子对水稻品质的作用主要以齐穗后10-20 d为主;加工品质(糙米率)与日均辐射(R:-0.40--0.19,P<0.05)和昼夜温差(R:-0.45--0.28,P<0.05)呈负相关关系,与日最低温度(R:0.24-0.53,P<0.05)和降雨量(R:0.38-0.45,P<0.05)呈正相关关系;灌浆期降雨增多以及夜间温度的提高会显著提高垩白率和垩白粒率(R:-0.37--0.16,P<0.05;R:-0.43--0.12,P<0.05),从而降低稻米外观品质,同时夜间温度和降雨与食味值呈负相关关系(R:-0.37--0.16,P<0.05;R:-0.43--0.12,P<0.05);双季晚稻灌浆期最高温度与稻米食味值成正相关(R=0.37,P<0.05),日最低温度则与稻米蛋白质含量(R=0.19,P<0.05)和垩白度(R=0.16,P<0.05)及垩白粒率(R=0.12,P<0.05)成正相关。【结论】齐穗后10-20 d是气候因子调控稻米品质的关键时期。南方双季稻区晚粳稻品种米质优化,应着重于优质粳稻基因与当地适应性籼稻基因的融合,选择杂粳稻(籼粳杂交稻和杂交粳稻)相比常规粳稻更可靠便捷,常规粳稻品种在引进应用时则应考虑育种来源地及其生态适应性,南方稻区优质常规粳稻仍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进行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品种类型 灌浆期 稻米品质 气象因子
下载PDF
水稻-冬季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模式对水稻齐穗期根际土壤代谢组表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孟佳 冯向前 +6 位作者 马横宇 刘元辉 褚光 徐春梅 章秀福 王丹英 陈松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5-304,共10页
水稻–冬季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是南方稻区一种经济高产的水–旱轮作模式,其对水稻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影响可能是调控水稻高产的关键,但目前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基于周年水–旱轮作模式长期定位试验,以水稻–冬季空闲(CK)模式为对... 水稻–冬季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是南方稻区一种经济高产的水–旱轮作模式,其对水稻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影响可能是调控水稻高产的关键,但目前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基于周年水–旱轮作模式长期定位试验,以水稻–冬季空闲(CK)模式为对照和水稻–马铃薯(稻草覆盖种植并还田,RP)轮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集水稻齐穗期根际土壤样品,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测定根际土壤代谢物种类与丰度,研究RP轮作模式水稻齐穗根际土壤代谢物组分和功能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采用OPLS-DA模型筛选差异代谢物(HMDB数据库)发现,与CK模式相比,RP轮作模式具有201个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根际土壤代谢物,分别归属于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酸及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苯丙烷和聚酮等11个父类;其中苯丙烷和聚酮、丙烯醇脂质、苯及其衍生物、甾体内酯、氨基酸/肽、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酰糖苷等代谢物丰度发生显著变化,可作为表征RP轮作模式下水稻根际土壤差异性代谢物;②有机氧化合物、有机酸及衍生物和苯丙烷和聚酮等代谢物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差异呈显著正相关(r=0.816~0.938),其可通过为水稻直接提供养分、协助提高土壤养分供给或间接调节水稻生长等提高稻田综合生产力;③核苷/核苷酸、脂质和类脂分子等差异代谢物与水稻产量差异呈显著正相关(r=0.957~0.999),其可能是通过参与一系列代谢途径提高水稻抗逆能力,最终对水稻产量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际 代谢组 轮作 秸秆还田
下载PDF
现代射线技术与文物保护/考古应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魏龙 陈刚 +3 位作者 冯向前 黎刚 刘宝东 王宝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86,共9页
每一项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都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承载着历史的文物的保护和研究。现代射线技术的发展就是最为典型的范例。现代射线技术主要指基于X射线、γ射线、中子等基本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每一项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都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承载着历史的文物的保护和研究。现代射线技术的发展就是最为典型的范例。现代射线技术主要指基于X射线、γ射线、中子等基本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对物质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的波谱学技术和成像技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我国高能物理与先进射线技术及射线应用的综合性研究基地。主要针对核分析、同步辐射以及计算机断层成像(CT)等特点鲜明的现代射线技术,在对基本原理进行简单描述的基础上,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在现代射线技术与文物保护及考古研究领域所做的一些工作进行了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分析 同步辐射 计算机断层成像 考古 文物保护
下载PDF
基于对偶犹豫模糊语言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汪永玲 冯向前 张华荣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44,共5页
文章提出了基于对偶犹豫模糊语言数的距离公式和扩展规则,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偶犹豫模糊语言得分函数和方差函数;针对属性值为对偶犹豫模糊语言且属性权重未知情况下的多属性决策问题,运用熵权和方差权的组合权重,并结合TOPSIS的思想... 文章提出了基于对偶犹豫模糊语言数的距离公式和扩展规则,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偶犹豫模糊语言得分函数和方差函数;针对属性值为对偶犹豫模糊语言且属性权重未知情况下的多属性决策问题,运用熵权和方差权的组合权重,并结合TOPSIS的思想给出了决策方法的具体步骤;最后结合实际问题,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犹豫模糊语言 得分函数 方差函数 组合权重 TOPSIS
下载PDF
不同固废及其处理产物对黄骅港盐碱土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姚晶晶 冯象千 +2 位作者 肖贺 郑豫 张成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52,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固废及其处理产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促进固废消纳的同时为渤海湾盐碱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改良和盆栽试验,分析对照组(CK)、炉渣+煤矸石(S10、S50和S100... 【目的】探究不同固废及其处理产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促进固废消纳的同时为渤海湾盐碱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改良和盆栽试验,分析对照组(CK)、炉渣+煤矸石(S10、S50和S100)、生物炭(C10、C50、C100)和木醋液(V300、V100和V50)对土壤盐碱性状、养分状况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均可降低原始土样pH、可溶性盐总量和碱化度,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促进盐地碱蓬生长,但是不同处理之间存在差异(P<0.05)。木醋液对土壤盐碱状况的改良效果最优,其中V300处理的土壤pH、可溶性盐总量、交换性钠离子和碱化度均最小,但土壤养分状况和盐地碱蓬生长状况不理想。炉渣+煤矸石虽然对土壤盐碱状况的改良效果最弱,但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盐地碱蓬生长状况优于其他处理;其中S50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植物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生物量分别为13.05 g/kg、80.40%、47.75%和99.56 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生物炭对土壤盐碱和养分状况的改良效果及对盐地碱蓬生长的促进效果居中。【结论】炉渣+煤矸石、生物炭和木醋液均具有一定降盐碱、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作用,且S50处理对土壤养分和盐地碱蓬生长的改善效果最优,可作为渤海湾黄骅港盐碱地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炉渣 煤矸石 生物炭 木醋液 盐地碱蓬 黄骅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