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2022年臭氧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继章 高健 +9 位作者 余美芳 高锐 裴成磊 杨素霞 张金谱 宋伟 李磊 李银松 郭昊 叶子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00-3110,共11页
选取2022年O_(3)及其前体物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2022年广州市O_(3)污染特征,识别了O_(3)生成控制区及关键敏感型物种,并从O_(3)前体物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3个方... 选取2022年O_(3)及其前体物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2022年广州市O_(3)污染特征,识别了O_(3)生成控制区及关键敏感型物种,并从O_(3)前体物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3个方面开展了O_(3)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O_(3)生成以VOCs控制和NO_(x)-VOCs协同控制为主,现阶段VOCs和NO_(x)减排比例应不低于1:1;O_(3)生成对含氧VOCs最为敏感,其次是植物源VOCs(BVOCs)、烯烃、芳香烃和烷烃;2022年广州市O_(3)前体物NO_(x)和VOCs浓度同比下降14.7%和30.4%,但副高强盛、台风外围环流影响频繁叠加强辐射、高温、低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抵消了广州市本地前体物减排的成效,造成O_(3)浓度上升,其中典型O_(3)污染过程(2022年9月16~22日)气流轨迹由西北、西南方向气团转变为东和东南方向气团,易受到来自周边城市区域传输影响.建议下一步持续推动NO_(x)减排,促进O_(3)对NO_(x)敏感性向正敏感性的转变,同时积极构建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降低区域传输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臭氧污染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前体物 气象条件 区域传输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类岩石材料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国瑞 樊一江 +7 位作者 王朋飞 郭军 高瑞 文晓泽 张鹏飞 朱林俊 钱瑞鹏 张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1-2246,共16页
水力压裂是煤矿井下卸压的重要技术手段,更好地理解裂缝扩展机理对煤层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探究水力裂缝扩展规律,针对实验室常用的类岩石试件,利用颗粒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MatDEM,建立了二维水力压裂数值模型,开展了不同注液... 水力压裂是煤矿井下卸压的重要技术手段,更好地理解裂缝扩展机理对煤层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探究水力裂缝扩展规律,针对实验室常用的类岩石试件,利用颗粒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MatDEM,建立了二维水力压裂数值模型,开展了不同注液压力增量的水力压裂试验。试验研究了注液压力增量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揭示了模型起裂机理,从细观尺度分析了裂隙生成及裂缝扩展规律,并对水力裂缝扩展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①注液压力增量对模型起裂压力与起裂时间变化趋势的影响相反。起裂压力随注液压力增量变大,其增长趋势不断变缓,并逐渐趋近于5.6 MPa。起裂时间随注液压力增量变大不断减小,其减小趋势同样逐渐减缓。②累计裂隙数目随时间呈指数型增长,将水力压裂过程分为4个阶段(Ⅰ~Ⅳ):无裂隙阶段、裂隙缓慢增长阶段、裂隙稳定增长阶段和裂隙急速增长阶段,分别对应模型起裂前、模型起裂后裂缝形成前、主裂缝扩展以及次级裂缝扩展过程。随注液压力增量变大,第Ⅰ、Ⅱ和Ⅲ阶段时长不断减小,第Ⅳ阶段时长呈波动式增长。各阶段裂隙数目关系为第Ⅳ阶段最多,第Ⅲ阶段次之、第Ⅱ阶段最少。③随注液压力增量变大,次级裂缝数目由8条增至16条,裂缝增长速度在第Ⅲ阶段以前逐渐减慢,进入第Ⅳ阶段后不断增快。注液压力增量由0.03 MPa增大至0.70 MPa,裂缝最终长度增大1.79倍。④模型内部能量随注液压力增量的变大而增加,且能量输入速度逐渐变快。模型起裂后,高压水在裂缝尖端形成应力集中,促使裂缝继续扩展延伸。较高注液压力增量下,裂缝扩展速度变快,颗粒位移量由压裂孔至模型外侧逐渐减小。注液压力增量的变大会使次级裂缝形成位置向压裂孔靠近,对主裂缝的形成及扩展起抑制作用,而对次级裂缝的形成及扩展起促进作用,裂隙类型均为张拉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MatDEM 模型起裂 裂隙演化 裂缝扩展 细观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倪剑波 郭鑫 +2 位作者 高瑞 林伟鹏 刘兆德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并从科学配置、存量挖潜、提质增效和层级协同4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对于实现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聚集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山东段 工业用地 空间错配 土地配置
下载PDF
巢湖水体中磷的季节性波动及其驱动因素
4
作者 张民 高芮 +5 位作者 阳振 史小丽 陈开宁 尹洪斌 王丽雅 孟洋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0-1659,共10页
浅水湖泊中磷的季节性波动是湖泊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的重要过程,揭示湖泊中磷的季节性波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是科学和有效实施湖泊管控的关键。本研究利用巢湖2012-2023年的连续逐月监测数据,分析巢湖水体中磷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驱... 浅水湖泊中磷的季节性波动是湖泊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的重要过程,揭示湖泊中磷的季节性波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是科学和有效实施湖泊管控的关键。本研究利用巢湖2012-2023年的连续逐月监测数据,分析巢湖水体中磷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巢湖水体中磷呈现明显的年内波动模式,其中2-4月份是一年水体中磷的低值时段,而后逐渐升高,8-10月份达到年度水体中磷的高值时段,高值时段总磷浓度比低值时段平均高0.058 mg/L,平均增加84%,而且这个波动幅度从东到西逐步升高。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的年内变动模式与水体中磷的波动模式并不匹配,其中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年内峰值较磷的年内峰值出现更早,而冬季仍是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浓度较高时段,水体中磷的浓度却相对较低,藻类年内波动幅度对磷的波动幅度解释率不足10%,表明巢湖水体中磷的季节性波动受浮游植物的年内变化影响有限。巢湖水体中磷的年内波动模式可能主要受内源磷的自然释放过程驱动,藻类的泵吸作用和外源污染入湖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本研究提升了对浅水湖泊中磷季节性变化规律的认识,对湖泊内源污染的管控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模式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巢湖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蔬菜废弃物污染风险及资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薇薇 高瑞 常青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60-63,67,共5页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估算出各地级市蔬菜废弃物的污染负荷、污染强度和污染风险,并结合各地化肥施用量,探究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蔬菜废弃物、TN、TP和TK污...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估算出各地级市蔬菜废弃物的污染负荷、污染强度和污染风险,并结合各地化肥施用量,探究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蔬菜废弃物、TN、TP和TK污染负荷分别为2 199 836、46 627、28 509和49 674 t。各地级市中,唐山市、张家口市、石家庄市和邯郸市的污染负荷较高;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和石家庄市的污染风险较高。若将京津冀地区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所利用带来的肥料化效益达到124 802 t,相当于区域内4.06%的化肥施用折纯量,资源化效益显著。因此,推动京津冀地区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于缓解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京津冀地区 污染风险
下载PDF
巢湖底泥蓝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6
作者 阳振 高芮 +2 位作者 张民 陈开宁 史小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2-1680,共9页
水华蓝藻在浮力下降后会沉入湖底,不但导致底泥污染加重,一些蓝藻细胞在低温和黑暗条件可维持低活性状态休眠越冬,并有可能在温度回升或风浪扰动后上浮至水柱,成为蓝藻水华暴发的种源。为了确定巢湖底泥蓝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 水华蓝藻在浮力下降后会沉入湖底,不但导致底泥污染加重,一些蓝藻细胞在低温和黑暗条件可维持低活性状态休眠越冬,并有可能在温度回升或风浪扰动后上浮至水柱,成为蓝藻水华暴发的种源。为了确定巢湖底泥蓝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对巢湖底泥蓝藻开展了8周年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巢湖底泥蓝藻含量在2016-2023年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019-2020年达到峰值;底泥蓝藻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与水体蓝藻含量基本相似,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格局;巢湖底泥蓝藻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受微囊藻和长孢藻下沉休眠的影响,分别在11月和3月达到峰值,而春季至夏季由于蓝藻复苏上浮,7-8月份达到最低值。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底泥总氮含量、风速、底泥总磷含量、温度可能是影响底泥蓝藻含量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揭示了巢湖水华蓝藻在底泥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对湖泊内源污染的管控与蓝藻水华控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内源污染 蓝藻水华 种源 巢湖
下载PDF
重组CC16蛋白质抑制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衰老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李婷 杨晓雪 +3 位作者 高睿 栗馨洋 王海龙 庞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0-1416,共7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CC16蛋白质(rhCC16)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Cs)衰老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CSE(0%、1%、2.5%、5%、7.5%和10%)及rhCC16(... 目的探讨重组人CC16蛋白质(rhCC16)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Cs)衰老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CSE(0%、1%、2.5%、5%、7.5%和10%)及rhCC16(0、10、100、250和500 ng/mL)对HBECs细胞活力的影响;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对照组、CSE组以及CSE+rhCC16组细胞β-半乳糖苷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细胞P16、P2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16、P21、p-P53、P38、p-P38、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CSE刺激细胞72 h对HBECs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500 ng/mL及以下浓度rhCC16对HBECs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5%CSE刺激HBECs细胞72 h致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且P16和P2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P53、p-P38与p-ERK1/2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CSE组相比,250 ng/mL rhCC16干预下,HBECs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率显著下降(P<0.05),P16和P2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P53、p-p38和p-ERK1/2的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rhCC16蛋白质抑制香烟烟雾诱导的HBECs衰老,抑制P38 MAPK和ERK1/2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衰老 香烟烟雾提取物 CC16蛋白质 P38 MAPK/ERK1/2
下载PDF
粉煤灰基催化材料提升电子迁移率的制备机理
8
作者 亓占丰 高瑞 +1 位作者 郭秀丽 李贯诚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22-7131,共10页
固体表面催化材料提升电子迁移率的制备机理目前缺少系统研究。以粉煤灰为研究对象,采用湿式磁选、高能球磨法和等离子体放电改性等方法联合改性以提升材料电子迁移率,并探讨其制备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实验参数组合为用1.2 T磁棒磁... 固体表面催化材料提升电子迁移率的制备机理目前缺少系统研究。以粉煤灰为研究对象,采用湿式磁选、高能球磨法和等离子体放电改性等方法联合改性以提升材料电子迁移率,并探讨其制备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实验参数组合为用1.2 T磁棒磁选3次,然后在转速550 r/min下球磨30 h,最后在放电间隙3 mm、放电长度200 mm、放电功率130 W和改性时间20 min条件下等离子体放电改性。得到的粉煤灰样品电阻率下降到27.92 MΩ·cm,比原始粉煤灰的电阻率提高四个数量级。该研究表明构筑完善且连续的导电网络是提升材料导电性能与电子迁移率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高电子迁移率 催化材料 导电性 制备机理
下载PDF
数智化时代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9
作者 高瑞 杜京义 +1 位作者 郝帅 周奇勋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7期73-76,共4页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与集成创新,推动社会迈向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数智化时代。在此背景下,深刻分析了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一中心五融合”的实验教学理念,优化教...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与集成创新,推动社会迈向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数智化时代。在此背景下,深刻分析了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一中心五融合”的实验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形成了“五类型、五模块、三平台”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重构实验教学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将更好地服务于自动化专业实验基础建设,也为相关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时代 一中心五融合 实验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PCB可靠性测试评估方法简述
10
作者 刘立国 高蕊 张永华 《印制电路信息》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印制电路板(PCB)技术向高密度、高集成化等方向发展,导致PCB可靠性问题日益凸显。针对PCB失效机理,并结合现有PCB标准及实践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3种PCB可靠性测试评估的方法——失效率预计法、加速试验预计法和试验鉴定法,以期为从业者... 印制电路板(PCB)技术向高密度、高集成化等方向发展,导致PCB可靠性问题日益凸显。针对PCB失效机理,并结合现有PCB标准及实践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3种PCB可靠性测试评估的方法——失效率预计法、加速试验预计法和试验鉴定法,以期为从业者开展PCB可靠性测试评估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PCB) 失效机理 可靠性测试 可靠性评估
下载PDF
耳穴压丸联合耳穴揿针疗法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侯昕玥 王健全 +19 位作者 曹珂儿 李书娇 孙宏睿 亢泽峰 李武军 褚利群 邢凯 王养忠 刘军 刘松 陈水龄 高瑞 张丛青 张岚 杨剑英 宿蕾艳 张莎莎 霍蕊莉 杨永升 宋曼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 观察耳穴压丸联合耳穴揿针疗法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22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等6家医院诊治的低度近视和近视前期患儿156例(156只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78只眼)。对... 目的 观察耳穴压丸联合耳穴揿针疗法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22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等6家医院诊治的低度近视和近视前期患儿156例(156只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78只眼)。对照组予健康宣教+足矫配镜(近视前期患儿只予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丸+耳穴揿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检测受试者的裸眼远视力(UCDVA)、等效球镜度(SE)、眼轴(AL)和全身症状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儿治疗前的UCDVA、SE、AL和全身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UCDVA: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各时间节点UCDVA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UCDVA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与统计学意义(Z12_(周)=3.495,Z24_(周)=3.950,均P=0.000)。2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UCDV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_(周)=2.655,P=0.008;Z12_(周)=3.441,P=0.001;Z24_(周)=2.933,P=0.003)。(2)SE: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SE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_(周)=2.349,P=0.020;t24_(周)=3.643,P=0.000)。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SE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_(周)=5.861、t12_(周)=7.640、t24_(周)=9.845,均P=0.000)。2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S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_(周)=3.392,P=0.001;t12_(周)=3.468,P=0.001;t24_(周)=3.968,P=0.000)。2组治疗后24周与治疗前的SE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9,P=0.000)。(3)AL:2组AL治疗后各时间节点与治疗前的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值比较,试验组治疗后24周与治疗前的AL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P=0.044)。(4)全身症状评分: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全身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_(周)=5.358、Z12_(周)=5.690、Z24_(周)=5.886,均P=0.000)。对照组治疗后6周、12周全身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_(周)=4.411, P=0.000;Z12_(周)=3.259, P=0.001)。2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全身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2_(周)=1.999, P=0.046;Z24_(周)=3.093, P=0.002)。(5)不良反应及依从性: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2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丸联合耳穴揿针疗法具有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作用,能够控制屈光度增加、延缓眼轴增长度、稳定视力、改善全身症状体征,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耳穴疗法 揿针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儿童青少年
下载PDF
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总管取石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12
作者 高瑞 刘玲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1期9-12,共4页
目的:评价环泊酚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总管取石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ERCP胆总管取石术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环泊酚组与丙泊酚组,各50例... 目的:评价环泊酚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总管取石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ERCP胆总管取石术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环泊酚组与丙泊酚组,各50例,麻醉药分别为环泊酚与丙泊酚。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指标、临床相关指标、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入室前(T0),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T1)、进镜前(T2)、置入十二指肠乳头时(T3)、退镜时(T4)、苏醒时(T5),两组HR、MAP、BIS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泊酚组T1、5的SpO2低于T0,T2~4的SpO2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T1~5的SpO2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泊酚组T1~5的HR、MAP与T2~5的SpO2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5,两组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泊酚组诱导成功时间长于丙泊酚组,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短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环泊酚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ERCP胆总管取石术中应用环泊酚的麻醉效果较好,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及BIS,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老年患者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总管取石术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瑞 牛伊宁 +3 位作者 何仁元 张耀全 海龙 罗珠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0-708,共9页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是丛枝菌根真菌(AMF)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形成。本研究借助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以不同建植年限(L2019、L2012、L200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为研究对象,玉米(Zea mays)...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是丛枝菌根真菌(AMF)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形成。本研究借助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以不同建植年限(L2019、L2012、L200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为研究对象,玉米(Zea mays)田为对照,研究GRSP含量的主要调控因子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AMF丰度(侵染率、菌丝密度)和GRSP含量显著提高(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T-GRSP)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而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RSP)和总提取球囊霉素土壤蛋白含量均与水稳性团粒特征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大于0.25 mm的团聚体含量(R0.25)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影响土壤AMF丰度和GRSP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速效磷(P=0.002)和微生物量碳(P=0.002)。与农田相比,T-GRSP含量在土壤有机碳中的比例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说明持续多年种植苜蓿引起GRSP含量增加,促进GRSP含量在土壤有机碳中的积累,提高了GRSP含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的贡献。该研究结果可为黄绵土GRSP研究及紫花苜蓿栽培草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丛枝菌根真菌 有机碳 水稳性团聚体 根系菌根侵染率 菌丝密度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废弃矿井采空区覆岩裂隙网络水气两相渗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纯旺 金智新 +2 位作者 冯国瑞 高瑞 李春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5,共9页
在“双碳”目标实现与煤炭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量资源枯竭及产能落后的煤矿被逐步淘汰,我国废弃矿井的数量不断增加。覆岩裂隙对于采空区内流体的运移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了揭示废弃矿井长期闭坑过程中采空区覆岩裂隙网络内... 在“双碳”目标实现与煤炭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量资源枯竭及产能落后的煤矿被逐步淘汰,我国废弃矿井的数量不断增加。覆岩裂隙对于采空区内流体的运移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了揭示废弃矿井长期闭坑过程中采空区覆岩裂隙网络内水气两相渗流规律,本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物理相似模型覆岩裂隙网络进行了识别及提取,统计分析了纵向破断裂隙和层间离层裂隙的几何参数特征,建立了覆岩裂隙网络几何模型,采用两相流理论探究了覆岩裂隙网络内瓦斯上浮和离层水下渗的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覆岩裂隙整体呈现“梯形”状,纵向破断裂隙与层间离层裂隙纵横交错、互相贯通,两种类型裂隙的开度、面积、周长均随频数的增加呈现指数递减的分布趋势,迹长呈对数正态分布、角度呈正态分布。数值模拟再现了采空区覆岩裂隙网络内进水、驱气、出水的过程,揭示了采空区两侧裂隙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机理,由于渗流速度的非均衡性,导致高位层间离层裂隙存在瓦斯滞留区,裂隙两端被封堵、交叉点处存在偏流等现象。研究成果对于废弃矿井遗留资源二次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采空区 覆岩 裂隙网络 渗流特性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与VOCs来源解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宁倩 贺美 +8 位作者 纪元元 尹浩 李吉东 尚凡一 张珂 杨勇建 李红 高锐 庄思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9-454,共16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区域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和成因,本文利用2021年和2022年夏秋季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滨州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连续观测数据及常规污染物数据,识别对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区域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和成因,本文利用2021年和2022年夏秋季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滨州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连续观测数据及常规污染物数据,识别对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有显著贡献的VOCs物种并对VOCs进行来源解析,同时利用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探讨O_(3)的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①黄河三角洲地区PM_(2.5)和O_(3)浓度“双高”的大气复合污染主要出现在秋季,夏季东营市和滨州市首要污染物均为O_(3),距离入海口越远的站点O_(3)超标天占比越高;秋季东营市和滨州市首要污染物均为PM_(2.5),且超标情况相近.②烯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大,优势物种为乙醛;芳香烃对SOA生成潜势(SOAFP)的贡献大,优势物种为1,2,3-三甲苯.③东营市夏秋季O_(3)生成均处于VOCs和NO_(x)协同控制区,且夏季O_(3)对NO_(x)更为敏感;滨州市夏秋季O_(3)生成分别处于VOCs和NO_(x)协同控制区、VOCs控制区,且夏季O_(3)对NO_(x)敏感性更高,秋季对VOCs敏感.④油气挥发源、工业排放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源为该区域VOCs的主要来源,且VOCs来源解析结果存在空间上和季节上的差异.夏季,区域溶剂源和生物源VOCs的贡献率增加,东营市溶剂源贡献率(28.2%)明显高于滨州市(6%),机动车尾气排放源贡献率(11.5%)低于滨州市(29.6%);秋季,区域燃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贡献率增加,东营市(25.9%)油气挥发源贡献率明显低于滨州市(42.4%).研究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夏季应实施VOCs和NO_(x)的协同减排,秋季应优先控制VOCs排放;其次需要加强对油气挥发源、工业排放源和机动车尾气源VOCs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大气复合污染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 来源解析
下载PDF
低信噪比下基于深度学习TCNN-MobileNet的调制识别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瑞婷 严天峰 +1 位作者 高锐 王映植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4-215,共12页
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调制识别任务是近年来通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现有方法存在网络复杂度高、硬件要求高、在低信噪比(SNR)下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结合离散小波变换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双路卷积神经网络级联可分离卷积网络(TCNN-Mo... 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调制识别任务是近年来通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现有方法存在网络复杂度高、硬件要求高、在低信噪比(SNR)下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结合离散小波变换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双路卷积神经网络级联可分离卷积网络(TCNN-MobileNet)的调制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小波变换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信号作为输入传送到双路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不同维度的特征提取;然后通过融合层进行特征融合并送入轻量级神经网络MobileNetV1中,进行调制识别模型训练;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进行11种调制识别的分类输出。在公开数据集RML2016.10a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20dB的低SNR下TCNN-MobileNet的识别准确率可达88.71%,在18dB的高SNR下识别准确率可达96.66%,SNR在-20~18dB范围内时平均识别准确率为88.37%,相比于ResNet18、ResNet34等经典网络架构提升了约35%。TCNN-MobileNet识别方法在保证识别精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训练参数量以及网络训练时间,有效简化网络架构,降低对硬件设备的要求,对轻量级神经网络在调制识别中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小波变换 深度学习 低信噪比
下载PDF
癸酸锌的合成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蕊 李柯洁 +5 位作者 周佳乐 祁丽雯 黄小露 高雨僮 乔汉桢 王金荣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研究旨在以癸酸与硫酸锌为原料高效制备癸酸锌并探讨其抑菌作用及机制。试验采用皂化复分解法将癸酸与硫酸锌螯合生成癸酸锌并进行结构表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模型,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 研究旨在以癸酸与硫酸锌为原料高效制备癸酸锌并探讨其抑菌作用及机制。试验采用皂化复分解法将癸酸与硫酸锌螯合生成癸酸锌并进行结构表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模型,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研究癸酸锌的抑菌活性;检测癸酸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生物膜形成、DNA与蛋白质合成的影响,阐释癸酸锌的抑菌机制。结果显示,癸酸锌晶型结构好,粒径均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MIC分别为250、350 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更强。癸酸锌可通过时间依赖方式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抑制菌体生物膜的形成,从而发挥抑菌作用,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DNA和蛋白质合成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癸酸锌可通过抑制生物膜形成、破坏细胞膜通透性等途径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具有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应用于畜禽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酸锌 中链脂肪酸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抑菌活性 畜禽生产
下载PDF
污染方式对典型成层土中苯胺迁移转化的影响
18
作者 高芮 王月 +3 位作者 白顺果 朱建超 王颖 王浩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3-1582,共10页
苯胺污染场地的治理因其特有的相间转换性质而具有挑战,污染方式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起到关键作用,掌握苯胺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预测不同污染方式对苯胺在上部低渗透、下部高渗透(low permeability zone-high permeability zone,... 苯胺污染场地的治理因其特有的相间转换性质而具有挑战,污染方式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起到关键作用,掌握苯胺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预测不同污染方式对苯胺在上部低渗透、下部高渗透(low permeability zone-high permeability zone,LPZ-HPZ)的典型成层土中迁移转化的风险,对污染场地苯胺的修复方案制定具有指导意义。以贺兰山冲积扇的典型成层土为研究对象,在场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吸附/解吸实验和土柱淋滤实验,并根据污染场地条件建立苯胺迁移转化模型,研究土壤类型和污染方式(短期高剂量,1个月泄漏100 kg;长期低剂量,1年泄漏100 kg)对苯胺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砂土和粉土介质对苯胺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满足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②TMVO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污染方式下典型成层土中苯胺的迁移转化过程。③相同泄漏量情况下,苯胺在长期低剂量污染方式下迁移更深,证明污染源浓度与迁移深度关系密切。④污染事件发生前期,在短期高剂量的污染方式下97.21%的苯胺以非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相存在,长期低剂量污染方式下NAPL相的占比略低,为93.76%;泄漏后期,两种污染方式下均有99.8%以上的苯胺溶解为液相,并达到相间的动态稳定。⑤苯胺进入地下环境3年后,在长期低剂量的污染方式下率先在LPZHPZ界面发生突破行为,进入高渗透层后苯胺纵向迁移速度增加,对地层更深处造成污染,并且此时相间重分配现象最明显。因此在泄漏发生后应在苯胺进入高渗透介质前及时补救,最晚不应超过泄漏事件发生后3年,且前期修复方案选择着重苯胺的NAPL相修复,后期选择利于液相苯胺修复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方程 污染方式 运输模型 苯胺 LPZ-HPZ成层土
下载PDF
磁响应膜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9
作者 段宁鑫 钟慧 +3 位作者 郑祥 高瑞 魏源送 郑利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29,35,共7页
总结了磁响应膜的概念及其制备方法,阐明了磁响应膜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中刺激响应机制及应用优势,并综述了磁响应膜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饮用水以及再生水回用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期为磁响应膜在水处理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支撑。
关键词 磁响应膜 磁性纳米颗粒 膜污染 智能响应膜 水处理
下载PDF
大气中酰胺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0
作者 范亮 张海杰 +5 位作者 王玮 李俊玲 任艳芹 高锐 李红 徐义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69-2385,共17页
综述了近几十年酰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基本性质、检测分析手段、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源和汇、环境和健康效应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探讨.外场检测结果表明大气中的酰胺主要分布于城市地区.气态酰胺的来源除自然源的一次排放及二次转化外... 综述了近几十年酰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基本性质、检测分析手段、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源和汇、环境和健康效应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探讨.外场检测结果表明大气中的酰胺主要分布于城市地区.气态酰胺的来源除自然源的一次排放及二次转化外,还包括污水和废物处理、机动车尾气、工业过程、烹饪等餐饮行业的生物质燃烧、烟草燃烧等人为一次源以及在碳捕获和农业等人为过程中的二次转化.二次转化的化学反应机制主要包括胺的氧化转化以及RO2与NO3自由基的反应等.大气中的酰胺在白天会被OH自由基有效去除,在晚上会被NO3自由基有效去除,在Cl自由基浓度较高的沿海地区或工业排放地区,会被Cl自由基有效去除.与自由基的反应均遵循相似的反应机制,即自由基夺取酰胺分子中的氢原子.此外,酰胺可通过参与新粒子生成(NPF)过程,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基于目前对大气中酰胺的研究现状分析,提出了研究展望,未来要加强大气复合污染背景下的检测和分析方法的完善,及对生-消反应机制以及环境健康效应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酰胺 大气化学 源和汇 环境健康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