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灰石ID-TIMS高精度U-Pb定年方法
1
作者 涂家润 周红英 +3 位作者 崔玉荣 李国占 耿建珍 张健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3-545,共13页
磷灰石晶体结构呈六方晶系,具有相对高的封闭温度(350~550℃),能够容纳多种元素置换进入晶格内部,是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和矿床研究的重要定年矿物。然而,由于磷灰石通常具有较低铀含量和高普通铅含量,精准测定其年龄仍是当前U-Pb测... 磷灰石晶体结构呈六方晶系,具有相对高的封闭温度(350~550℃),能够容纳多种元素置换进入晶格内部,是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和矿床研究的重要定年矿物。然而,由于磷灰石通常具有较低铀含量和高普通铅含量,精准测定其年龄仍是当前U-Pb测年技术的一大挑战。本文基于^(208)Pb-^(235)U混合稀释剂,通过优化样品清洗、溶解以及柱色谱分离纯化U和Pb等化学前处理流程,建立了磷灰石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TIMS)高精度U-Pb定年方法,并准确测定了磷灰石标样MAD2和MAP-3的年龄,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74.6±1.7Ma和800.7±1.2Ma,单点定年精度优于0.4%,为磷灰石微区原位标样研发以及样品年龄精准测定提供技术支撑。采用MAP-3作为微区原位校正标样,对磷灰石Durango和Otter Lake进行LA-ICP-MS U-Pb测年分析,通过Tera-Wasserburg谐和图图解法扣除普通铅,获得下交点年龄分别为32.1±0.6Ma(MSWD=1.3,n=36)和910±13Ma(MSWD=1.6,n=36),与前人研究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进一步证实普通铅含量极低的MAP-3,是一个理想的磷灰石微区原位测年标样。与高普通铅的磷灰石标样相比,使用MAP-3作为外标能直接在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数据校正,有效地简化了数据处理过程,提高磷灰石微区原位U-Pb测年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 U-PB定年 稀释剂 普通铅 标样
下载PDF
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U-Pb年代学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6
2
作者 周红英 涂家润 +7 位作者 李国占 肖志斌 耿建珍 郭虎 叶丽娟 许雅雯 张健 李惠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0-295,共6页
该文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及对相关文献的综合研究,对砂岩型铀矿中一些重要铀矿物如沥青铀矿(晶质铀矿)、铀石、钛铀矿等的微区原位成因矿物学和U-Pb年代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新的研究... 该文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及对相关文献的综合研究,对砂岩型铀矿中一些重要铀矿物如沥青铀矿(晶质铀矿)、铀石、钛铀矿等的微区原位成因矿物学和U-Pb年代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即通过采用二次离子质谱法、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与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法和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研究砂岩型铀矿中沥青铀矿(晶质铀矿)、铀石、钛铀矿等铀矿物和金红石、磷灰石等含铀矿物的微区原位成因矿物学和U-Pb年代学,探索砂岩型铀矿中矿石矿物的U-Pb同位素测年新方法,获取更精确的砂岩型铀矿成岩成矿的年代学信息。这对于全面准确地认识砂岩型铀矿床的生成和演化历史,建立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新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铀矿物测年新方法在砂岩型铀矿床的地质勘探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铀矿物 U-PB年代学 微区原位 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
下载PDF
滇西点苍山变质地体三叠纪至侏罗纪沉积岩碎屑锆石源区信息及构造指示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静 李大鹏 +2 位作者 康欢 耿建珍 张菁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3-913,共31页
前人通过滇西三江带内岩浆记录精细刻画了古特提斯洋分支洋--哀牢山洋的形成及演化历史,然而区域沉积记录是如何响应哀牢山洋俯冲及闭合过程的,目前仍未得到深入研究。我们通过对哀牢山构造带北段点苍山变质杂岩内三叠纪至侏罗纪3件沉... 前人通过滇西三江带内岩浆记录精细刻画了古特提斯洋分支洋--哀牢山洋的形成及演化历史,然而区域沉积记录是如何响应哀牢山洋俯冲及闭合过程的,目前仍未得到深入研究。我们通过对哀牢山构造带北段点苍山变质杂岩内三叠纪至侏罗纪3件沉积岩样品中255颗碎屑锆石进行U-Pb定年、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分析,结合区域已有研究,恢复哀牢山洋末期演化的区域沉积响应。结果表明,变质砂岩DC1801、片岩DC1703和碳酸盐岩DC1702中最年轻岩浆锆石群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80 Ma、~247 Ma和~254 Ma,结合其接触关系以及区域地层对比,约束其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侏罗纪早期(DC1801)和三叠纪早期(DC1702和DC1703)。不同时期碎屑沉积岩物源分析表明三叠纪碎屑沉积岩(DC1703)主要源自哀牢山构造带内部近源的多期岩浆物质(~0.8 Ga、~0.45 Ga和~0.25 Ga)、冈瓦纳裂解前印度大陆内部多期再循环的格林威尔晚期(~0.95 Ga)和泛非期(~0.6 Ga)岩浆物质贡献。侏罗纪碎屑沉积岩(DC1801)物质主要源自思茅地块内部印支期岩浆活动,而~0.45 Ga、~0.8 Ga和~0.95 Ga等时期的碎屑物质贡献比例明显降低。同一沉积盆地同时代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中碎屑锆石结构大体相似,但碳酸盐岩中代表多期循环的远源物质的年龄所占比例却降低。点苍山碎屑沉积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随时间变化证实了哀牢山洋闭合时间为~247 Ma,而在点苍山变质地体南段发育的海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片岩)的沉积组合记录了哀牢山洋末期演化至闭合过程。碎屑锆石Eu/Eu*异常揭示了区域地壳自~247 Ma哀牢山洋闭合至~235 Ma的加厚过程,三叠纪至侏罗纪碎屑沉积物源的转化可能与哀牢山洋闭合引发的沉积区抬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哀牢山构造带 碎屑锆石 古特提斯洋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应用微束分析技术研究铜钴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6
4
作者 涂家润 卢宜冠 +5 位作者 孙凯 周红英 郭虎 崔玉荣 耿建珍 李国占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6-238,共13页
微束分析技术能够在微米-纳米尺度上精确分析矿石矿物的物相、形貌、结构、成分以及同位素组成,为地球科学精细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利用多种微束分析技术的自身优势,综合运用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micro-XRF)、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 微束分析技术能够在微米-纳米尺度上精确分析矿石矿物的物相、形貌、结构、成分以及同位素组成,为地球科学精细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利用多种微束分析技术的自身优势,综合运用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micro-XRF)、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EPMA)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简单直观且全面快速鉴别钴赋存状态的技术方法。首先采用偏光显微镜选出部分代表性的探针片,然后进行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面扫描,获得探针片中钴及组合元素分布规律及特征,再利用偏光显微镜细致观察鉴别,结合元素分布特征规律识别出独立钴矿物以及含钴矿物,最后圈出代表性矿物并采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进行主微量化学成分测定。将该方法应用于中非铜钴成矿带上典型铜钴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研究,查明了谦比希东南矿体中的钴主要以独立矿物(钴镍黄铁矿、硫钴矿、硫铜钴矿)和类质同象(主要赋存于黄铁矿、磁黄铁矿中)两种形式存在,而谦比希西矿体中的钴主要以独立矿物——硫铜钴矿的形式零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束分析 赋存状态 铜钴矿床 面扫描 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法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西秦岭甘南早子沟金锑矿床白云石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于皓丞 李俊 +5 位作者 邱昆峰 勾宗洋 耿建珍 刘文刚 庞瑶 王博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19-1531,共13页
西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脉状金锑矿化,但其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仍存在争议,影响了对该区矿床成因的深入认识。甘南早子沟超大型金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矿体赋存于三叠系古浪堤组板岩和中酸性侵入岩内,包括蚀变岩型矿化和脉状矿化两... 西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脉状金锑矿化,但其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仍存在争议,影响了对该区矿床成因的深入认识。甘南早子沟超大型金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矿体赋存于三叠系古浪堤组板岩和中酸性侵入岩内,包括蚀变岩型矿化和脉状矿化两种样式,是研究脉状金锑矿化成矿年代学和成矿物质来源的理想选区。本研究选择早子沟金锑矿床脉状矿化中与辉锑矿、金密切共生的白云石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Sm、Nd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早子沟金锑矿床脉状矿化白云石Sm含量为0. 3221×10^(-6)~4. 918×10^(-6),Nd含量为0. 5667×10^(-6)~22. 76×10^(-6)。147Sm/144Nd和143Nd/144Nd分别为0. 1306~0. 2891和0. 511847~0. 512141,Sm-Nd假等时线年龄为282. 5±5. 1Ma。白云石εNd(0)为-15. 42~-9. 70,εNd(t)为-13. 66~-12. 19,tDM2为2. 03~2. 10Ga,变化范围相对较窄,表明样品源区相同。εNd(t)值与秦岭及其周边地区对比显示,早子沟金锑矿床成矿流体与英安斑岩围岩具有相同的Nd源区,可能来源于扬子板块北缘或南秦岭的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白云石Sm/Nd分馏很弱且成矿流体混染了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物质可能是Sm-Nd假等时线产生的原因。这表明白云石Sm-Nd同位素体系可能无法为西秦岭广泛发育的脉状(金)锑矿床提供正确年代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SM-ND同位素定年 ND同位素 早子沟金锑矿床 西秦岭
下载PDF
滇西澜沧江构造带中段中生代岩浆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菁菁 李大鹏 +2 位作者 康欢 耿建珍 陈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33-1751,共19页
滇西澜沧江构造带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的闭合位置,该带南段完好地保存了蛇绿岩及与俯冲消减和闭合相关的大量岩浆记录。然而这些记录在澜沧江构造带中段鲜有报道,导致区域构造格架的划分产生了分歧,严重影响了对青藏高原发展演化的认识... 滇西澜沧江构造带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的闭合位置,该带南段完好地保存了蛇绿岩及与俯冲消减和闭合相关的大量岩浆记录。然而这些记录在澜沧江构造带中段鲜有报道,导致区域构造格架的划分产生了分歧,严重影响了对青藏高原发展演化的认识。我们最近在澜沧江构造带中段崇山变质带内发现了印支期岩浆记录。通过开展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的研究,结合区域上已有的研究资料,得到如下主要认识。锆石U-Pb定年揭示澜沧江构造带中段崇山变质带闪长岩、花岗岩样品的结晶年龄为印支期(228~210 Ma)。区域印支期岩浆记录主要可以分为闪长岩、I型花岗岩以及S型花岗岩,这些岩浆岩均具有Nb、Ta和Ti等元素的亏损。闪长岩及I型花岗岩均表现出高MgO含量、Mg^(#)值(42~52)及较高的Cr含量,二者具有相似的全岩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S型花岗岩具有更高的K_(2)O含量以及更富集的同位素组成。不同类型岩石的空间接触关系、矿物学、捕获锆石年龄及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区域闪长质岩石为少量幔源物质与不同类型地壳物质混合的复杂产物,I型花岗岩为闪长质岩浆分异产物,S型花岗岩为壳源碎屑沉积岩的部分熔融产物。澜沧江构造带中段崇山变质带内印支期岩浆记录的岩性组合、主要地球化学特征及不同岩石成因均可与南段代表古特提斯主洋末期演化的岩浆记录类比,是古特提斯洋闭合阶段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澜沧江构造带 锆石U-PB定年 古特提斯洋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应用激光拉曼光谱鉴别桂中铝土矿TiO_(2)同质异象矿物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永清 周红英 +4 位作者 耿建珍 肖志斌 涂家润 张然 叶丽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8-986,共9页
金红石、锐钛矿和板钛矿为TiO_(2)的三种同质异象矿物。在进行金红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时,通常主要依据电子探针数据、辅以阴极发光图像确定研究矿物为金红石,而电子探针数据和阴极发光图像有时并不能有效地区分金红石、锐钛矿和板钛矿,... 金红石、锐钛矿和板钛矿为TiO_(2)的三种同质异象矿物。在进行金红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时,通常主要依据电子探针数据、辅以阴极发光图像确定研究矿物为金红石,而电子探针数据和阴极发光图像有时并不能有效地区分金红石、锐钛矿和板钛矿,若用于进行定年的矿物中同时存在三种或其中两种TiO_(2)矿物,获得的年龄可能是混合年龄,无显著地质意义。因此,对TiO_(2)同质异象矿物的快速准确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桂中铝土矿中TiO_(2)矿物为研究对象,将激光拉曼光谱应用于TiO_(2)同质异象矿物的鉴别,准确识别出桂中铝土矿TiO_(2)矿物中存在四组不同特征的激光拉曼光谱谱线。前三组分别具有锐钛矿、金红石和板钛矿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峰;第四组具有两种激光拉曼光谱特征谱线,第一种同时具有锐钛矿的特征峰144、198、397、513、636cm^(-1)和金红石的特征峰442、607cm^(-1),第二种同时具有锐钛矿的特征峰144cm^(-1)和板钛矿特征峰153、247、325、636cm^(-1)。结果表明:桂中铝土矿TiO_(2)矿物中除金红石、锐钛矿和板钛矿外,还存在同时具有两种矿物结构特征的中间矿物。分析认为研究区可能经历了后期的区域变质作用,导致TiO_(2)同质异象矿物发生相变,这类中间矿物则记录了相变的过程。本文应用激光拉曼光谱快速准确地鉴别出桂中铝土矿TiO_(2)同质异象矿物,为金红石微区原位U-Pb定年研究中矿物的鉴别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同质异象矿物 激光拉曼光谱 金红石 锐钛矿 板钛矿
下载PDF
西秦岭温泉斑岩钼矿床复式岩体岩浆氧逸度对成矿的制约 被引量:3
8
作者 于皓丞 邱昆峰 +4 位作者 庞瑶 周俊烈 耿建珍 勾宗洋 王瑀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5-269,共15页
温泉斑岩钼矿床位于西秦岭东段,是该区发现的一个具有大型矿前景的斑岩型钼矿床。围岩温泉复式岩体发育5个岩相单元(Ⅰ~Ⅴ),钼矿体(化)主要赋存于复式岩体Ⅱ单元富含镁铁质包体的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和Ⅲ单元富含镁铁质包体的似斑状二长... 温泉斑岩钼矿床位于西秦岭东段,是该区发现的一个具有大型矿前景的斑岩型钼矿床。围岩温泉复式岩体发育5个岩相单元(Ⅰ~Ⅴ),钼矿体(化)主要赋存于复式岩体Ⅱ单元富含镁铁质包体的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和Ⅲ单元富含镁铁质包体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其接触带内,其余岩相(包括单元Ⅴ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很少发育矿化。该研究使用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和锆石微量元素含量数据,计算得到不同岩相单元的氧逸度。Ⅱ单元和Ⅲ单元含矿斑岩相对氧逸度ΔFMQ分别为1.35和1.38。Ⅰ单元黑云母花岗岩和Ⅳ单元二长花岗斑岩相对氧逸度ΔFMQ分别为-0.61和-0.73,明显低于含矿斑岩。富集地幔物质的加入与否可能是造成不同岩相之间氧逸度差异的主要原因。高氧逸度的熔体可以将秦岭地区古生代富钼沉积物中的钼氧化萃取出来,并使钼与高价态硫络合,不断在熔体中高度富集,最终成矿。氧逸度较低的熔体很难萃取和保存足够的钼,因而很少发育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逸度 温泉钼矿床 斑岩型矿床 西秦岭
下载PDF
Advance in Matrix Effect Study of LA-MC-ICPMS U-Pb Dating on U-Bearing Oxide Minerals 被引量:1
9
作者 CUI Yurong TU Jiarun +3 位作者 geng jianzhen YE Lijuan ZHOU Hongying LI Huim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680-1681,共2页
Objectiv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 technologies, in-situ dating on U-bearing oxide minerals (e.g., cassiterite, rutile and baddeleyit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geological chronological researches and has at... Objectiv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 technologies, in-situ dating on U-bearing oxide minerals (e.g., cassiterite, rutile and baddeleyit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geological chronological researches and has attracted remarkable attention to explor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and obtain age information of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Matrix effect related studie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during in-situ U- Pb dating based on Laser Ablation Multiple 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MC- ICPMS). However, to our knowledge, only few thorough and systematical matrix effect study of U-bearing oxide minerals has been reported. In this study,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matrix effect of U-bearing oxide minerals in order to take place the standard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prepare with available stand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ID Pb Advance in Matrix Effect Study of LA-MC-ICPMS U-Pb Dating on U-Bearing Oxide Minerals MC
下载PDF
A^2.5 Ga magmatic event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craton:Evidence from U-Pb dating and Hf isotope analysis of zircons from the Douling Complex in the South Qinling orogen 被引量:15
10
作者 HU Juan LIU XiaoChun +3 位作者 CHEN LongYao QU Wei LI HuaiKun geng jianzh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28期3564-3579,共16页
The poorly studied Douling Complex is a crystalline basement that developed in the Neoproterozoic-Paleozoic weakly metamorphosed to non-metamorphosed strata at the South Qinling tectonic belt.Five banded dioritic-gran... The poorly studied Douling Complex is a crystalline basement that developed in the Neoproterozoic-Paleozoic weakly metamorphosed to non-metamorphosed strata at the South Qinling tectonic belt.Five banded dioritic-granitic gneiss samples from the Douling Complex were chosen for LA-MC-ICPMS U-Pb zircon dating,which yielded protolith emplacement ages of 2469±22Ma,2479±12 Ma,2497±21 Ma,2501±17 Ma and 2509±14 Ma,respectively.An important peak age of^2.48 Ga was also obtained for a metasedimentary rock in the same region.These discoveries suggest the occurrence of magmatic activity of2.51–2.47 Ga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craton.The age-correctedεHf(t)values obtained from in situ zircon Hf isotopic analysis are mainly between 5.5 and+0.3,and the two-stage zircon Hf model ages range from 3.30 to 2.95 Ga.Considering two important periods of^3.3–3.2 Ga and^2.95–2.90 Ga for the continental crustal growth in the Yangtze craton,we infer that the dioritic-granitic gneisses from the Douling Complex are the products of reworking of Paleo-to Mesoarchean crust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craton at^2.5 Ga.In addition,metamorphic ages of 837±8 Ma and 818±10 Ma were obtained for zircon overgrowth rims from a dioritic gneiss and a metasedimentary rock,indicating that the main phase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of the Doulng Complex occurred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although its geological meaning remains ambigu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龄 扬子克拉通 同位素分析 秦岭造山带 锆石 Hf 北缘 岩浆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