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学新工科人才培养“三驱动三融合三提升”教育模式探索 被引量:11
1
作者 叶长盛 郭福生 +4 位作者 周万蓬 吴志春 许德如 时国 李志文 《中国地质教育》 2020年第4期25-31,共7页
根据新时代对地学人才素质的需求和新工科建设对地学教育的新要求,东华理工大学经过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对多学科交叉融合地学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再深化、再拓展,凝练和升华出"三驱动三融合三提升"教育模式,以课程思政引领... 根据新时代对地学人才素质的需求和新工科建设对地学教育的新要求,东华理工大学经过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对多学科交叉融合地学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再深化、再拓展,凝练和升华出"三驱动三融合三提升"教育模式,以课程思政引领、科教融合创新、学科交叉渗透"三力"驱动,通过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与科研成果"三线"融合,实现学生人格品质、思维素养、职业能力的"三大"提升,全面提升地学新工科人才培养能力,以达成新技术、新经济对地学工程人才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 新工科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思政 科教融合 学科交叉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8
2
作者 时国 郭福生 +3 位作者 张树明 韩善楚 姜勇彪 张群喜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77-81,共5页
迅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与学科跨界融合趋势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体系、创新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较为明显。本文以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实... 迅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与学科跨界融合趋势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体系、创新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较为明显。本文以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即在基于核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特色基础之上构建多元化培养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并根据当前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构建阶梯式、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制定相关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师生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资源勘查工程 实践教学 改革探索 东华理工大学
下载PDF
本科专业旅游地学方向的课程设置方案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志文 郭福生 +4 位作者 叶长盛 姜勇彪 孙丽 胡海平 刘金花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第2期45-48,共4页
2017年,东华理工大学在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招收旅游地学方向本科生。本方向针对旅游地学的教学内容和办学目标,根据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课程体系特征与发展态势,结合学校旅游地学的办学经验与研究特色,应对市场需求与服务地方... 2017年,东华理工大学在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招收旅游地学方向本科生。本方向针对旅游地学的教学内容和办学目标,根据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课程体系特征与发展态势,结合学校旅游地学的办学经验与研究特色,应对市场需求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地学为主导,旅游管理和规划设计为方向,着重突出旅游地学特色课程,强化课程联系与学科交叉融合,提高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尤其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掌握地学、旅游管理、规划设计基础知识和方法,具备旅游管理与规划设计实际工作能力的综合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旅游地学 课程设置 工程技术人才
下载PDF
地质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东华理工大学地质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树明 郭福生 +2 位作者 孙占学 朱志军 吴志春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8-71,共4页
对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在地质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主要经验包括实验内容改革与实验技术训练相结合;适应学科发展特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利用多种实验教学手... 对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在地质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主要经验包括实验内容改革与实验技术训练相结合;适应学科发展特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利用多种实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强调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类专业 创新能力 探索与实践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的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建设成效与实施策略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志文 郭福生 +3 位作者 叶长盛 孙丽 罗勇 胡海平 《中国地质教育》 2020年第2期32-38,共7页
旅游地学学科始创于1985年,自2015年开始,多个高校依托相关专业先后招收旅游地学方向本科生,促进了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新工科建设为指导,将地质、地理、旅游管理和城乡规划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进行深度交叉融合后形成的旅游地... 旅游地学学科始创于1985年,自2015年开始,多个高校依托相关专业先后招收旅游地学方向本科生,促进了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新工科建设为指导,将地质、地理、旅游管理和城乡规划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进行深度交叉融合后形成的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于2019年获得教育部批准,2020年被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旨在培养满足国家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和新经济发展等需求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分析社会需求和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特色,借鉴兄弟院校旅游地学本科方向的建设成效与办学经验,提出了该专业办学的实施策略,通过构建"四元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以"基础+模块+实践+创新"为导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新工科教学团队、制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构建"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和过程考核模式、加强科学研究并促进本科—研究生一体化培养等措施,提高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旅游地学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 建设成效 实施策略
下载PDF
江西乐安相山火山盆地多源数据融合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志春 郭福生 +3 位作者 张万良 应阳根 周万蓬 李程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0-322,共13页
多源数据融合建模难度大、效率低,目前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法体系。针对该难题,对多源数据融合中的数据源的集成、几何空间的集成、地质认知的融合等3个不同阶段的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多源数据融合建模中的各种约束建模技术进... 多源数据融合建模难度大、效率低,目前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法体系。针对该难题,对多源数据融合中的数据源的集成、几何空间的集成、地质认知的融合等3个不同阶段的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多源数据融合建模中的各种约束建模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建模数据的精度、深度、分布范围的不同,采用钻孔建模、剖面建模、地质填图路线建模等多种建模方法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建模的思路与方法,并以相山火山盆地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建模过程中多源数据融合难的问题,提高了建模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多源数据融合 数据集成 约束建模技术 相山火山盆地
下载PDF
基于OBE教育理念和核军工文化的铀矿地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6
7
作者 郭福生 陈平辉 +6 位作者 吴志春 徐开云 姜勇彪 曾文乐 颜丹平 潘家永 曹秋香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第2期5-10,共6页
本文是在实施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对铀矿地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的成果总结。笔者遵循立德树人教育宗旨,基于OBE教育理念和核军工文化特色,提出了"完善... 本文是在实施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对铀矿地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的成果总结。笔者遵循立德树人教育宗旨,基于OBE教育理念和核军工文化特色,提出了"完善主体发展、实现五大转变"的教育教学新认识,构建了铀矿地质人才培养新体系,探索出"三联三对接"校企联合培养核工业系统工程技术人才的新模式,创建了特色鲜明的核军工校园文化育人机制。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考研率近33%,一次性就业率提高至近94%。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志着专业建设水平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人才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教育理念 校园文化 铀矿地质 人才培养体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本科生区域地质调查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志春 郭福生 +2 位作者 薛林福 王国灿 周万蓬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第3期87-91,共5页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是地质类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该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创新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近年来,在让学生运用数字地质填图技术进行野外...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是地质类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该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创新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近年来,在让学生运用数字地质填图技术进行野外实习的基础上,笔者等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引入区域地质调查实习,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地质体的三维立体概念并初步学会模拟表达,同时,进一步理解地质、物探、信息技术多学科融合的重要性。三维地质模型与平面地质图相比,具有直观、三维透明化、任意切制剖面、属性查询、分析与计算、快速成图与输出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笔者等创建的“数字地质填图建模”技术,对学生实习的目标与任务、实习安排、野外填图路线数据采集、室内资料整理(单条填图路线整理、图幅PRB库构建、实际材料图库构建、成果数据库构建)、三维地质建模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区域地质调查 数字地质填图 数字地质填图建模
下载PDF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岩矿鉴定实习环节的建设与探索 被引量:3
9
作者 曹秋香 朱志军 +3 位作者 郭福生 张树明 姜勇彪 杜后发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5-87,共3页
岩矿鉴定实习是隶属于专业技能综合实习的一个重要综合实践环节,也是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长期以来,东华理工大学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设置了较为系统的地质实习:课间实习、地质认识实... 岩矿鉴定实习是隶属于专业技能综合实习的一个重要综合实践环节,也是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长期以来,东华理工大学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设置了较为系统的地质实习:课间实习、地质认识实习(杭州)、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江山、铀矿地质实习、毕业实习;尤其是近年来,为让学生更好地到相关实验室亲自动手完成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与数据的整理、分析、解译能力,在毕业实习前期增设了"专业技能综合实习",其中,岩矿鉴定环节的课时数为两周。根据该环节的特点,对实习内容建设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并结合数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最终完成了岩矿鉴定课程的教学建设过程,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综合地学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技能 岩矿鉴定 资源勘查工程 实践能力
下载PDF
“专业技能综合实习”之岩矿鉴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秋香 朱志军 +2 位作者 郭福生 张树明 姜勇彪 《中国地质教育》 2018年第2期78-80,共3页
"专业技能综合实习"是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岩矿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全套流程,岩矿鉴定实习课题组就教学内容、教学方... "专业技能综合实习"是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岩矿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全套流程,岩矿鉴定实习课题组就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反复认证,经过数年的实践总结和改进,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野外与室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及自主化一体化的完整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技能综合实习 岩矿鉴定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浙西下寒武统大陈岭组地震液化脉微量元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兆彬 裴军令 +2 位作者 郭福生 胡珺珺 刘礼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6-248,共13页
地震液化脉是地震作用引起的软沉积变形的重要构造之一,前人对脉体形态学和动力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其成因的微观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少。笔者采取开化裴岭脚剖面2期地震事件沉积的3套地震液化脉层样品21块,分别对其脉体和含脉体... 地震液化脉是地震作用引起的软沉积变形的重要构造之一,前人对脉体形态学和动力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其成因的微观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少。笔者采取开化裴岭脚剖面2期地震事件沉积的3套地震液化脉层样品21块,分别对其脉体和含脉体围岩做了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液化脉中Cs、Ba、Th、Zr、Hf、Cr、Rb、Nb等反映陆源性质元素明显高于含脉体围岩,而Sr、Y、Ni反映海相沉积特征元素则表现为含脉体围岩高于脉体。通过对V、Mo富集度和微量元素特征参数Sr/Ba、Th/U等的综合研究,发现液化脉体表现为氧化环境,含脉体围岩为还原环境,且脉体和围岩均具有淡水作用特点。研究认为,早寒武世大陈岭期白云质灰岩沉积过程中有蚀源区陆源碎屑物的补入;在地震突发振动力作用下,富含水的软沉积层液化泄水,因化学沉积物和碎屑沉积物性质的差异,塑性碳酸盐沉积物随水部分流失,使得单位体积内碳酸盐沉积含量低于围岩,导致脉体中更富陆源物质;地震事件沉积层属潮上带,特别是地震液化泄水后期至成岩期,含地震液化脉沉积层曾暴露地表,受后期陆源物的再补给及大气降水淋滤蚀变作用影响,表现为古气候和古盐度异常,为浙西大陈岭组浅水沉积提供了地球化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液化脉 微量元素 软沉积变形 寒武系 浙江西部
下载PDF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与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陶继华 郭福生 姜勇彪 《中国地质教育》 2018年第3期96-99,共4页
课程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作为世界顶尖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其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广受全球雇主欢迎,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反映优良的课程体系设置。本文主要对悉尼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的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特点进行... 课程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作为世界顶尖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其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广受全球雇主欢迎,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反映优良的课程体系设置。本文主要对悉尼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的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特点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地质学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该专业课程设置层级清楚,层层推进,注重不同阶段课程的内在联系和前后承接关系。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必修课少而精,选修课丰富多样,所有专业课程设置普通课程和高级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设置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和课后小组讨论,以及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课程考核综合全面。同时每门课程设置教学团队,由不同专业研究领域和特长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担任教学工作,稳定的教学团队不断改革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地质学 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
下载PDF
江西相山铀矿田科研成果在本科地质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志春 郭福生 +5 位作者 张树明 谭凯旋 王国灿 薛林福 谢焱石 周万蓬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90-394,400,共6页
以江西相山铀矿田在区域地质调查、三维地质调查、遥感地质解译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例,阐述科研成果在本科地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区域地质调查、三维地质调查等项目开展过程中采集的数据和岩石标本,为“铀资源地质... 以江西相山铀矿田在区域地质调查、三维地质调查、遥感地质解译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例,阐述科研成果在本科地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区域地质调查、三维地质调查等项目开展过程中采集的数据和岩石标本,为“铀资源地质学”“铀矿勘查学”“遥感地质学”等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实物素材。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遥感技术、AR技术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用于本科地质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三维地质时空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跨学科创新性独立工作的能力,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达到新时代社会对本科地质毕业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 地质教学 相山铀矿田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VR技术
下载PDF
试论行业要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铀矿勘探学”课堂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涛 郭福生 +3 位作者 张树明 朱志军 董永杰 姜勇彪 《中国地质教育》 2018年第1期74-76,共3页
"铀矿勘探学"课程作为东华理工大学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是中国放射性地质与铀资源勘察专业的基础课程,更是整个放射性地质与勘察专业的重中之重。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相关的行业要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 "铀矿勘探学"课程作为东华理工大学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是中国放射性地质与铀资源勘察专业的基础课程,更是整个放射性地质与勘察专业的重中之重。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相关的行业要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选择相关的行业要闻时,教师应有针对性的筛选,并且采用"少而精,多形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这样既不会影响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课程 行业要闻 课堂教学效果
下载PDF
ICP-MS动态反应池快速检测放射性物质中的铀
15
作者 李建强 胡宝群 +7 位作者 李建红 郭福生 谢财富 周万蓬 郭玉娇 陶源 李少杰 罗明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570-574,共5页
采用具有动态反应池的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以1.0×10-7 kg/L铀标准溶液强度值为参比,对不同含量的含铀样品直接在线分析并判别样品的浓度范围,从而选择标准/动态反应池双标准曲线模式对样品进行质谱检测。当浓度介于0.5... 采用具有动态反应池的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以1.0×10-7 kg/L铀标准溶液强度值为参比,对不同含量的含铀样品直接在线分析并判别样品的浓度范围,从而选择标准/动态反应池双标准曲线模式对样品进行质谱检测。当浓度介于0.5×10-12~1.0×10-7 kg/L范围内,采用常规低浓度标准曲线模式对样品进行检测;当浓度介于1.0×10-7~1.0×10-5 kg/L,采用动态反应高浓度标准曲线模式。ICP-MS动态反应池测铀无需对样品进行二次处理,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可以对放射性物质中不同浓度铀进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反应池 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 标准曲线模式 快速检测
下载PDF
相山矿田与冷水坑矿田多金属成矿特征对比 被引量:2
16
作者 庞文静 陈贝贝 +5 位作者 周涛 黄柔睿 周云云 郭福生 吴志春 谢财富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16-1424,共9页
江西相山矿田目前已经发现有20多个铀矿床,同时也发现有多金属矿化现象,但是对多金属找矿一直未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将相山矿田的多金属矿与研究程度较高的冷水坑铅锌银多金属矿田,从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岩浆岩、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等方... 江西相山矿田目前已经发现有20多个铀矿床,同时也发现有多金属矿化现象,但是对多金属找矿一直未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将相山矿田的多金属矿与研究程度较高的冷水坑铅锌银多金属矿田,从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岩浆岩、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相山矿田与冷水坑矿田存在相似的地质条件及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矿体及蚀变特征,两者主要岩性均由白垩系鹅湖岭组与打鼓顶组的火山岩系列组成,表现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准铝质—弱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微量元素蛛网图特点均表现明显右倾,属轻稀土富集型,低Ba、Sr类型,Eu明显亏损,指示物源主要为壳源,岩浆岩结晶分异程度较高,围岩蚀变均以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为主。借鉴冷水坑的成矿模式,认为相山矿田下一步应围绕着小岩体寻找斑岩型多金属矿,在K_(1)d^(1)层位寻找层控叠生型多金属矿,将会取得多金属找矿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山矿田 冷水坑矿田 成矿特征 铅锌银矿 多金属矿
下载PDF
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龟裂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鹏琼 陈留勤 +2 位作者 郭福生 潘志新 刘鑫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的龟裂地貌主要产于晚白垩世河口组红色砂岩中,造型奇特、多样,形成许多象形景观,如龟寿石、松果石、鳄鱼石、仙人犁田等,引人注目。但是,对这些龟裂地貌的微观研究不足,导致对其成因的解释比较模糊。本次在野外用... 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的龟裂地貌主要产于晚白垩世河口组红色砂岩中,造型奇特、多样,形成许多象形景观,如龟寿石、松果石、鳄鱼石、仙人犁田等,引人注目。但是,对这些龟裂地貌的微观研究不足,导致对其成因的解释比较模糊。本次在野外用罗盘测量裂隙走向,同时采集砂岩样品进行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观察,分析龟裂地貌形成的原因。野外观察发现,龟裂地貌主要发育在颗粒相对均匀的厚层细粒砂岩中,可产在砂岩层面或其它暴露面上,向下延伸一般不超过15 cm。在偏光显微镜下,砂岩样品的碎屑颗粒主要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性较好,填隙物中含有方解石胶结物。在扫描电镜下,颗粒胶结疏松,颗粒表面的溶蚀小孔和裂隙比较常见。结合国内外类似研究,本文认为岩性是龟裂地貌发育的基本要素,裂隙走向的玫瑰花图显示,断裂构造控制了一部分龟裂的形成,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在风化作用过程中,由于硅、铁、锰氧化物沉淀而在砂岩表层形成薄层结壳,后由于应力拉张使结壳破裂,形成细小的裂隙,流水沿着裂隙侵蚀使其扩大,最终形成龟裂地貌。最后,提出龟裂地貌的四个阶段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裂地貌 红色砂岩 结壳硬化 丹霞地貌 石城国家地质公园
下载PDF
相山铀矿田矿体分布规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万良 郭福生 +4 位作者 李嘉 吴志春 周万蓬 许谱林 罗建群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11-318,共8页
相山矿田是我国典型的热液型铀矿田,自1957年在该地区发现航空伽马异常以来,相继发现横涧、邹家山、沙洲等近30个铀矿床。近年来,该矿田的勘查工作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一些矿床之间发现了大量新的工业矿体,而矿床之间似乎没有明... 相山矿田是我国典型的热液型铀矿田,自1957年在该地区发现航空伽马异常以来,相继发现横涧、邹家山、沙洲等近30个铀矿床。近年来,该矿田的勘查工作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一些矿床之间发现了大量新的工业矿体,而矿床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分界标志,铀矿体成群成带分布。虽然相山矿田铀矿体的成因研究成果较多,但对铀矿体分布规律的研究依然缺少整体上的总结。为查明矿体分布规律,对新老资料进行了再次分析,通过探采资料的综合对比,发现相山矿田铀矿体分布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即矿体沿水力压裂构造分布,矿体受小岩体形态控制,矿体集中产于不同岩性接触带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体分布规律 水力压裂构造 岩体形态 岩性接触带 相山铀矿田
下载PDF
旅游地学综合实习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柴乐 郭福生 +2 位作者 王楠 吴汪洋 叶长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372-376,共5页
深入挖掘旅游地学综合实习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东华理工大学江山旅游地学综合实习为例,通过深入分析综合实习课程思政性质,确立综合实习课程思政基... 深入挖掘旅游地学综合实习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东华理工大学江山旅游地学综合实习为例,通过深入分析综合实习课程思政性质,确立综合实习课程思政基本思路和教学目标,梳理并挖掘不同教学路线中与专业教学密切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提出建立“梯度式、多学科”教学团队,实施“进阶式、递进式”的综合实习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构建“诊断性、发展性、总结性”综合实习课程思政评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学 综合实习 思政教学
下载PDF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玉倩 郭福生 白永会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546-550,共5页
以河南省4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使用地理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和ArcGIS10.2分析其空间分布状况,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结构上,传统技艺所占比例最高,曲艺所占比... 以河南省4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使用地理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和ArcGIS10.2分析其空间分布状况,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结构上,传统技艺所占比例最高,曲艺所占比例最低;在市域尺度上,主要分布于焦作市、洛阳市、濮阳市、郑州市;在空间分布上,呈分散分布,多集中于豫北以及豫西地区,并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有着明显的不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