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板式透空堤消浪性能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雪艳 王庆 +5 位作者 朱小松 郭为军 张俊斌 王丽雪 张之晨 李钦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8-1209,共12页
本文基于N-S方程构建了波浪与板式透空堤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利用理论解、前人研究结果验证了所建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共设计225种工况,对平板式、上弧板式和下弧板式三种透空堤开展了消浪性能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透空堤中,下... 本文基于N-S方程构建了波浪与板式透空堤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利用理论解、前人研究结果验证了所建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共设计225种工况,对平板式、上弧板式和下弧板式三种透空堤开展了消浪性能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透空堤中,下弧板式透空堤在不同潜深条件下(d=-0.04 m、-0.02 m和0 m)的波面高程均为最低;98%工况情境下,下弧板式透空堤的透射系数Kt和反射系数Kr均为最小,相对于平板式和上弧板式透空堤其Kt最高可分别减小约40%和31%,反射系数Kr最高可分别减小约40%和43%;在相对板宽0.19~0.45范围内,下弧板式透空堤对波浪的能耗系数相对于平板式透空堤提高11.7%~36.7%;下弧板式透空堤的耗散波能占比最大,较平板式透空堤增大31.15%~42.31%,较上弧板式透空堤增大42.04%~53.68%。综合考虑波面高程、透射系数、反射系数、能耗系数及耗散波能等指标,下弧板式透空堤的消浪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板式透空堤 消浪性能 透射系数 反射系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辽宁绒山羊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先忱 李冰 +6 位作者 朱延旭 张兴会 王世泉 郭伶 徐鹏 郭维军 刘孝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34,I0001,共4页
为了对某辽宁绒山羊饲养场疑似副结核病例作出正确诊断,本研究针对疑似病羊的内脏组织和肠内容物在Dubods油酸琼脂培养基上经过37℃条件下9~13周培养,从其肝脏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细菌,对该分离菌株开展了形态学观察、抗酸染色镜检、PCR... 为了对某辽宁绒山羊饲养场疑似副结核病例作出正确诊断,本研究针对疑似病羊的内脏组织和肠内容物在Dubods油酸琼脂培养基上经过37℃条件下9~13周培养,从其肝脏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细菌,对该分离菌株开展了形态学观察、抗酸染色镜检、PCR检测及基因序列测定等研究工作。结果显示,分离菌为抗酸染色阳性菌,而且形态学符合副结核分支杆菌的特征; PCR检测结果为阳性,测定的序列与Gen Bank中JⅡ-1961(CP022105. 1)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100%,证实了该分离菌株为副结核分支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核病 病原分离鉴定 分子生物学检测 辽宁绒山羊
下载PDF
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输注悬浮红细胞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晓峰 郭伟俊 +5 位作者 许伟亮 韩桩汛 李浩 褚学远 劳泽辉 蔡东岭 《骨科》 CAS 2019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探讨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病人围手术期输注悬浮红细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施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46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选取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 目的探讨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病人围手术期输注悬浮红细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施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46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选取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肺部疾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骨质疏松症、低蛋白血症、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抗凝药物使用史、手术时间、融合节段、椎管减压方式等可能影响围手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先后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68例病人中有61例(13%)发生输注红细胞事件。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术前Hb水平、术前合并心脏疾病、低蛋白血症、骨质疏松症、术前使用抗凝药、ASA评分、融合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是输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6岁(OR=2.3,95%CI为1.2~4.7)、术前Hb≤125 g/L(OR=2.6,95%CI为1.3~5.1)、融合节段≥3个(OR=3.0,95%CI为1.4~6.3)、手术时间≥215 min(OR=4.0,95%CI为2.1~7.6)是增加围手术期输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Hb偏低、多节段融合、手术时间过长的病人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输血风险较高,故在术前准备中应考虑上述预期输血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利用穷举法建立多维化学指纹量化模型鉴别海上原油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星 许皓伟 +5 位作者 王飞 陈雨露 郭为军 石双双 马丽娜 彭大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41-1846,共6页
为了解决一维油指纹鉴别风化油种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多维化学指纹量化模型。由于海上溢油种类主要为原油或燃料油,以7种中东原油、8种非中东原油共15种油样为研究对象,对构成多维化学指纹的3个参数正构烷烃、荧光和镍钒比风化前后的... 为了解决一维油指纹鉴别风化油种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多维化学指纹量化模型。由于海上溢油种类主要为原油或燃料油,以7种中东原油、8种非中东原油共15种油样为研究对象,对构成多维化学指纹的3个参数正构烷烃、荧光和镍钒比风化前后的变化特征进行解析,并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正构烷烃n-C16~n-C35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同步荧光光谱利用db7小波基进行6层离散小波变换,在d3下提取出5处荧光信息。结合镍钒比采用穷举法优化出正构烷烃和荧光具有代表性的参数作为建模变量。从4个主成分中筛选出第三主成分,从5处荧光信息中筛选出(280±2) nm的小波系数。以筛选出的3个变量建立Fisher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具有变量少、信息量大、操作方便等特点,对15种建模油样鉴别准确率达到100%,对非建模和风化后16种油样判别准确率达到93.8%,比现有报道溢油鉴别方法的准确率提高了0.7%,能够有效鉴别油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多维化学指纹 正构烷烃 荧光 镍钒比 穷举法 Fisher判别模型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卫军 黄繁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51,共15页
本文通过五个维度构建了国家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一国的... 本文通过五个维度构建了国家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一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但两者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渠道有所不同。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国家之间存在异质性,即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增加能够明显改善非OECD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但对OECD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影响不显著。此外,FDI对制造业集聚与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以及对服务业集聚与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分别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和负向调节效应,而人力资本水平对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与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何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制造业集聚 服务业集聚 经济增长质量
下载PDF
经编车间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章国青 郭伟军 孙以泽 《自动化与仪表》 2018年第9期54-58,103,共6页
针对经编车间中对设备生产数据的采集与统计方法落后、效率低、实时性差、数据展示不友好,设备管理分散的问题,设计了福建某企业经编车间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上位机采用SerialPort控件实现了串口通信,基于STM 32的数据采集终端可以采... 针对经编车间中对设备生产数据的采集与统计方法落后、效率低、实时性差、数据展示不友好,设备管理分散的问题,设计了福建某企业经编车间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上位机采用SerialPort控件实现了串口通信,基于STM 32的数据采集终端可以采集经编机的运行及生产数据,并通过串口服务器与上位机进行实时数据传输。通过阿里云DataV数据可视化平台设计了车间实时生产数据展示界面,并以SQL Server构建的车间生产数据库作为其数据源。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对经编机的远程监控、数据存储与分析展示、生成产量报表等功能,而且易于搭建,运行稳定,可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监控 数据采集 经编机 织造机械 STM32 数据库
下载PDF
Wave Attenu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 Lower Arc-Plate Breakwater 被引量:7
7
作者 LI Xue-yan WANG Qing +6 位作者 YOU Zai-jin guo wei-jun ZHANG Jun-bin ZHAN Chao ZHANG Zhi-chen WANG Li-xue LI Qin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期89-98,共10页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wave energy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 lower arc-plate breakwater. The numerical model, which consid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wave energy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 lower arc-plate breakwater. The numerical model, which considers nonlinear interactions between waves and the arc-plate breakwater, has been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velocity wave- generating method, the volume of fluid (VOF) method and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width, relative height and relative submergence of the breakwater are thre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ave energy dissipation of the lower arc-plate open breakwater. Th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is found to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relative width, and the minimum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is 0.15 when the relative width is 0.45.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s found to vary slightly with the relative width, and the maximum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s 0.53 when the relative width is 0.45. Th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are shown to increase with the relative wave height for approximately 85% of the experimental tests when the relative width is 0.19 0.45. Th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at relative submergences of 0.04, 0.02 and 0 are clearly shown to be greater than those at relative submergences of 0.02 and 0.04, while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exhibits the opposite relationship. After the wave interacts with the lower arc-plate breakwater, the wave energy is mainly converted into transmission, reflection and dissipation energies. The wave attenuation performance is clearly weakened for waves with greater heights and longer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plate breakwater wave attenuation performance influencing factors VOF method
下载PDF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Undertow Structure and Sandbar Migration in the Surfzone 被引量:3
8
作者 XIE Ming-xiao ZHANG Chi +4 位作者 YANG Zhi-wen LI Shan LI Xin guo wei-jun ZUO Shu-hua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549-558,共10页
A process-based 3D numerical model for surfzone hydrodynamics and beach evolution was established.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model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model could effectively describe the hydro... A process-based 3D numerical model for surfzone hydrodynamics and beach evolution was established.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model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model could effectively describe the hydrodynamics, sediment transport feature and sandbar migration process in the surfzone with satisfactory precision.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 wave breaking and shoaling up to a barred beach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model system. Analyzed from the model results, the wave-induced current system in the surfzone consists of two major processes, which are the phase-averaged undertow caused by wave breaking and the net drift caused by both of the nonlinear wave motion and surface roller effect. When storm waves come to the barred beach, the strong offshore undertow along the beach suppresses the onshore net drift, making the initial sandbar migrate to the seasid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alm wave environment, both the undertow and net drift flow to the shoreline at the offshore side of the sandbar, and then push the initial sandbar to the shoreline. The consideration of surface roller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modeling results of the sandbar migration. As the roller transfer rate increases, the sandbar moves onshore especially under the storm wave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ess-based numerical model UNDERTOW net driit sediment wansport sandbar migration
下载PDF
椎体CT值联合腰椎MRI椎体骨质量评分筛查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魏其鹏 廖培基 +3 位作者 范宇澄 郭伟俊 詹锦祥 蔡东岭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94-998,共5页
目的探讨椎体CT值、腰椎MRI椎体骨质量评分(VBQ评分)对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番禺区中医院骨科收治的21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股骨颈T值,将... 目的探讨椎体CT值、腰椎MRI椎体骨质量评分(VBQ评分)对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番禺区中医院骨科收治的21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股骨颈T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异常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n=166)及骨量正常组(n=44),并测量出各组的CT值以及VBQ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筛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确定诊断截断值,同时计算出不同联合方式筛查方法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单独运用CT值、VBQ评分作为筛查标准时,AUC分别是0.79、0.777,cut-off值分别是116.75 HU、3.24,其约登指数分别是0.520、0.45,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CT值联合VBQ评分作为筛查标准时,AUC是0.822,灵敏度是75.9%,特异度为75%,约登指数为0.509;CT值与VBQ评分并联(CT值≤116.75 HU或VBQ评分≥3.24)诊断骨量异常时,其灵敏度为95.26%,特异性为49.16%,约登指数为0.444;串联(CT值≤116.75 HU且VBQ评分≥3.24)诊断骨量异常时,其灵敏度为60.73%,特异性为91.73%,约登指数为0.524,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单独或联合运用CT值、VBQ评分对筛查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筛查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椎体CT值 椎体骨质量评分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不同置钉和骨水泥剂量对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晓峰 李浩 +8 位作者 欧志聪 刘奕 褚学远 韩桩汛 郭伟俊 徐秋妍 陈锦钊 祝诚华 蔡东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置钉条件、不同骨水泥注射剂量对骨质疏松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从6具老年尸体中选取30个腰椎标本(L1~L5),排除先天畸形、骨折及肿瘤,测量骨密度确诊骨质疏松后,将60侧椎弓根随机分为2大组,分别行初次置... [目的]探讨不同置钉条件、不同骨水泥注射剂量对骨质疏松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从6具老年尸体中选取30个腰椎标本(L1~L5),排除先天畸形、骨折及肿瘤,测量骨密度确诊骨质疏松后,将60侧椎弓根随机分为2大组,分别行初次置钉与二次置钉,并分别经钉道注入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骨水泥。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测量并分析最大轴向拔出力(the maximum axial pullout strength,Fmax)。[结果]影像显示骨水泥主要分布于螺钉尾部,未出现骨水泥渗漏。各相应骨水泥剂量条件下,初次置钉组的Fmax均大于二次置钉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骨水泥剂量增加,两组标本的Fmax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与二次两种置钉方式间F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置钉=16.462,P<0.001),不同骨水泥剂量间F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水泥=114.450,P<0.001),置钉方式与骨水泥剂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996,P=0.114)。初次置钉组的Fmax与骨水泥剂量呈正相关(r=0.885,P<0.001),二次置钉组的Fmax与骨水泥剂量呈正相关(r=0.942,P<0.001)。[结论]初次置钉的强度优于二次置钉,骨水泥能增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且骨水泥剂量与强度呈正相关,但是建议骨水泥注入剂量为2.0~2.5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椎弓根螺钉 初次置钉 二次置钉 轴向拔出强度
原文传递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老年重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晓峰 梁志洪 +3 位作者 李浩 郭伟俊 韩桩汛 蔡东岭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9期1706-1709,1677,共5页
目的:观察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重度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可将患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8),A组给予椎弓根... 目的:观察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重度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可将患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8),A组给予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B组给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对比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腰腿痛评分、临床指标、滑脱距离、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椎间孔高度、并发症及螺钉松动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VAS、ODI、JOA评分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椎间融合率高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滑脱距离、滑脱率均下降,且B组小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虽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椎间高度及腰椎滑脱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复位 老年 重度 腰椎滑脱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骨水泥强化椎弓钉用于骨质疏松腰椎手术二次置钉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晓峰 郭伟俊 +6 位作者 蔡东岭 梁志洪 韩桩汛 褚学远 劳泽辉 欧志聪 李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75-879,共5页
[目的]比较骨水泥注入钉道后再次置入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 with cement augmentation,CPSCA)与更换侧孔空心椎弓螺钉再注入骨水泥进行钉道强化(fenestrated pedicle screws with cement augmentation,FPSCA)在二... [目的]比较骨水泥注入钉道后再次置入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 with cement augmentation,CPSCA)与更换侧孔空心椎弓螺钉再注入骨水泥进行钉道强化(fenestrated pedicle screws with cement augmentation,FPSCA)在二次置钉条件下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行单节段后路椎间植骨融合的骨质疏松患者,其中有1枚二次置钉,并行骨水泥钉道强化。43例采用CPSCA,35例采用FPSCA。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在总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渗漏率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VAS、腿痛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3和6个月时,FPSCA组的腰痛VAS、腿痛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小于CPSCA组(P<0.05)。影像方面,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螺钉松动率和椎间融合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二次置钉条件下,FPSCA骨水泥强化技术优于CPSCA骨水泥强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弓钉固定 二次置钉 侧孔空心椎弓根钉骨水泥强化 普通椎弓钉骨水泥强化
原文传递
兔髓核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晓峰 郭伟俊 +5 位作者 韩桩汛 褚学远 李浩 劳泽辉 欧志聪 蔡东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8-1024,共7页
[目的]通过非接触式共培养探索兔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s)与兔髓核细胞(NPCs)的间接生物学效应.[方法]将第3代兔来源NPMSCs与NPCs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分设三组:NPCs/NPCs自身共培养对照组,NPMSCs/NPMSCs自身共培养对照组,NPMSCs/NPCs共... [目的]通过非接触式共培养探索兔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s)与兔髓核细胞(NPCs)的间接生物学效应.[方法]将第3代兔来源NPMSCs与NPCs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分设三组:NPCs/NPCs自身共培养对照组,NPMSCs/NPMSCs自身共培养对照组,NPMSCs/NPCs共培养组.分别在共培养3、5、7d后,比较两种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共培养7d后NPMSCs与NPCs的Col Ⅱc1、AGG基因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PMSCs中Col 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共培养第5d和第7d,共培养组NPCs的细胞数量均高于自身对照组(P<0.05),在第7d,共培养组NPMSCs的细胞数量均高于自身对照组;在共培养3、5、7d后,共培养组上清液TGF-β1、IGF的含量均高于自身对照组(P<0.05);在培养7d后,共培养组NPMSCs中Col Ⅱ免疫荧光强度高于自身对照组,NPCs与NPMSCs的Col Ⅱa1、AGG基因的表达较自身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NPMSCs与NPCs非接触共培养可以促进细胞因子分泌、细胞增殖、基质合成与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s) 髓核细胞(NPCs) 非接触共培养
原文传递
嵊州市2015-2016年监测点学生常见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未来 李明艳 +4 位作者 应锡钧 王勇 张华 过伟军 黄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9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了解嵊州市2015-2016年中小学生常见病的检出情况,为学生常见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嵊州市学生综合健康监测点三界镇2015-2016年体检年度报表和数据库等材料,将体检结果按照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进行汇总和整理,应用SPSS... 目的了解嵊州市2015-2016年中小学生常见病的检出情况,为学生常见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嵊州市学生综合健康监测点三界镇2015-2016年体检年度报表和数据库等材料,将体检结果按照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进行汇总和整理,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体检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视力不良和营养不良总体检出率分别为69.84%和7.25%,视力不良和营养不良检出率随学段升高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高血压和龋齿总体检出率分别为7.79%、21.88%和28.66%,肥胖、高血压和龋齿检出率随学段升高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方面,男学生的视力不良和龋齿总体检出率低于女学生,男学生营养不良、肥胖和高血压总体检出率高于女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学段学生常见病发生情况存在不同,性别差异明显,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常见病 趋势
原文传递
嵊州市2009-2016年中小学常见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未来 李明艳 +3 位作者 应锡钧 王红霓 过伟军 黄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8年第6期810-813,共4页
目的了解嵊州市2009-2016年中小学生常见病的发展变化情况,为制定学生常见病防治重点和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嵊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室2009-2016年关于嵊州市每年所有在校学生综合健康监测体检年度报表、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等材料... 目的了解嵊州市2009-2016年中小学生常见病的发展变化情况,为制定学生常见病防治重点和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嵊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室2009-2016年关于嵊州市每年所有在校学生综合健康监测体检年度报表、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等材料,将嵊州市学生健康综合监测的全部中小学生体检结果信息按照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对视力不良、龋齿、沙眼、鼻炎、营养不良、肥胖和高血压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整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不同学段体检率采用pearson X^2检验,对各常见病的同一学段不同年份以及同一年份不同学段均采用趋势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6年视力不良和龋齿是嵊州市中小学生主要的常见病,高中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最高为72.25%,小学生龋齿总检出率为39.94%。学生的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肥胖和高血压检出率随学段升高以及年份变化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龋齿、沙眼和鼻炎的检出率随学段升高以及年代的变化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生常见病发病疾病谱在发生变化,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常见病 检出率 趋势
原文传递
新型复位器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航展 郭伟俊 +3 位作者 郭程辉 陈东俊 郑伟杰 林思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061-2067,共7页
[目的]评价复位器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67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35例)和复位器联合PVP组(32例)。PVP组采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 [目的]评价复位器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67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35例)和复位器联合PVP组(32例)。PVP组采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复位器联合PVP组采用复位器复位后,再行PV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VA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Cobb角。[结果]复位器联合PVP组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大于PVP组(P<0.05),但前者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无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F-36评分随时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术后12个月时复位器联合PVP组的SF-36评分显著大于PVP组(P<0.05)。在影像测量方面,术前两组间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复位器联合PVP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显著大于PVP组(P<0.05),而局部Cobb角显著小于PVP组(P<0.05)。复位器联合PVP组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发生率稍高于PV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器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疼痛,而且能够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及纠正Cobb角,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复位器 椎体成形术(PVP)
原文传递
椎旁肌退变与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培基 蔡东岭 +3 位作者 郭伟俊 陈晓峰 魏其鹏 范宇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1期4065-4070,4025,共7页
目的:分析椎旁肌退变与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行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5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螺钉松动情况分为松动组(n=47)... 目的:分析椎旁肌退变与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行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5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螺钉松动情况分为松动组(n=47)和对照组(n=204)。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椎间植骨融合情况、螺钉直径、螺钉长度、螺钉椎内长度、椎旁肌的肌肉相对总横截面积(rt CSA)和脂肪浸润程度(FI)。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危险因素预测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效能。结果:25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4.16±7.28)个月,其中47例患者在最终随访时发生螺钉松动,总体松动率18.73%。两组性别、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松动组的多裂肌FI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松动组的竖脊肌rt CSA减少,竖脊肌FI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竖脊肌FI较高是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竖脊肌rt CSA较高、骨密度较高则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骨密度、竖脊肌rt CSA、竖脊肌FI等3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ROC-AUC(0.95CI)分别为0.708(0.446~0.971)、0.736(0.495~0.951)、0.648(0.335~0.965)、0.842(0.719~0.957)。联合应用预测效能较高。结论:竖脊肌的退变是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危险因素。当骨密度<-3.00 g/cm^(2)、竖脊肌rt CSA<1.45%及FI>35.00%时,提示术后发生螺钉松动的可能性大,可作为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评价螺钉松动风险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椎弓根螺钉松动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影响因素 预测效能
原文传递
基于金刚石NV色心系综磁强计相干布局振荡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军旗 牛刘敏 +4 位作者 柴笑晗 傅月平 郭卫军 郑斗斗 马宗敏 《量子光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6,共6页
本文介绍了我们通过利用两路微波共同作用下来进行NV色心的量子调控,实验结果出现"烧孔"现象并降低线宽,与此同时得到直流磁噪声灵敏度。在连续波实验条件下,两路微波都调谐到NV色心系综基态3A2之间的共振频率,一路泵浦微波(P... 本文介绍了我们通过利用两路微波共同作用下来进行NV色心的量子调控,实验结果出现"烧孔"现象并降低线宽,与此同时得到直流磁噪声灵敏度。在连续波实验条件下,两路微波都调谐到NV色心系综基态3A2之间的共振频率,一路泵浦微波(Pump)设定为给定的频率(ms=0?ms=±1),一路探测微波(Probe)设定为扫频。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关注的是两个微波场在NV基态之间跃迁相同的情况(ms=0?ms=+1)。在这种方法下,观察到的光谱表现出一个复杂的窄线宽结构,当探测微波功率一定时,泵浦微波功率越低,线宽越窄。当泵浦微波功率不变,改变微波频率时,烧孔一直出现在改变的微波频率处,最后我们对信号进行了调制解调,由于NV色心系综磁检测的灵敏度与解调曲线的最大斜率成反比,发现相干布局现象的调制斜率提高了20%,进一步提高了直流散粒噪声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V系综 光探测磁共振 量子测量 相干布局振荡 量子调控
原文传递
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波动与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卫军 黄繁华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38,M0004,M0005,共11页
基于1997-2016年亚太地区13个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和脉冲响应函数图分析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波动对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货币政策协调度的提高... 基于1997-2016年亚太地区13个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和脉冲响应函数图分析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波动对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货币政策协调度的提高能够增强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汇率波动的增加将减弱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而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增强也有助于亚太地区货币政策协调度的提高和汇率波动的减少。进一步将样本分类进行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家之间来说,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波动与经济周期协动性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都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协调 汇率波动 亚太经济 周期协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