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产期母体营养调控对犊牦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尚恺圆 江明锋 +9 位作者 官久强 安添午 赵洪文 柏琴 吴伟生 李华德 谢荣清 沙泉 罗晓林 张翔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8-1648,共11页
本研究基于高寒牧区牦牛产业母犊培育现状,旨在探究围产期母体营养均衡供给与早期断奶的营养调控方式对犊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牦牛高效养殖提供科学基础。研究选取18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为2~4次、预产期相近的... 本研究基于高寒牧区牦牛产业母犊培育现状,旨在探究围产期母体营养均衡供给与早期断奶的营养调控方式对犊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牦牛高效养殖提供科学基础。研究选取18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为2~4次、预产期相近的妊娠后期麦洼牦牛,随机分为放牧对照组(GF)、营养供给组(SF)、早期断奶组(SW)3个组(n=6),GF组牦牛产前及产后阶段均于天然牧场自然放牧,SF组牦牛在产前30 d至产后90 d按妊娠后期、泌乳早期营养需要以“精料+青干草+放牧”方式给予营养均衡供给,SW组牦牛在营养均衡供给基础上,于产后60 d对犊牛进行早期断奶处理。对GF、SF、SW组牦牛所产犊牛初生重、90 d体重及体尺指标进行测定,并采集犊牛90日龄血清样本,分析不同母体营养调控方式下犊牦牛血清生化、生长相关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差异。结果表明,SF和SW组犊牛的初生重显著高于GF组(P<0.05);90日龄时,SF和SW组犊牦牛的体重、体高以及胸围均显著高于GF组(P<0.05),SW与SF组之间犊牛体重、体尺无显著差异(P>0.05)。与GF组相比,SF和SW组犊牛血清葡萄糖(GLU)、球蛋白(GLB)、胆固醇(CHO)浓度显著上升(P<0.05);SF组TP水平显著高于GF组(P<0.05)。生长相关激素方面,SF和SW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水平显著高于GF组(P<0.05);SW组生长激素(GH)浓度显著高于GF组(P<0.05)。SF、GF组犊牦牛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显著高于SW组(P<0.05)。相较于GF组,SF、SW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SF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显著高于GF组(P<0.05)。综上所述,营养均衡供给为妊娠后期和泌乳前期牦牛母体提供了充足的养分,通过增加犊牦牛养分摄入,提升了犊牛初生重、血清糖、氮营养代谢物水平,增加了生长相关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促进了犊牦牛生长发育;早期断奶搭配营养均衡供给方式对犊牦牛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无显著负面影响,并进一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营养调控 早期断奶 犊牦牛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不同淀粉/中性洗涤纤维比例饲粮对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宗亮 张怀 +6 位作者 达富兰 李斌峰 官久强 赵洪文 武志娟 罗晓林 张翔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94-3105,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淀粉/中性洗涤纤维(starch/NDF,SN)比例饲粮对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51头体况良好、体重[(247.48±24.02)kg]相近的健康雄性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不...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淀粉/中性洗涤纤维(starch/NDF,SN)比例饲粮对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51头体况良好、体重[(247.48±24.02)kg]相近的健康雄性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不同碳水化合物结构饲粮,分别为低SN比例(LSN组)、中SN比例(MSN组)、高SN比例(HSN)饲粮,SN比例分别为0.41、0.51、0.64。舍饲饲养115 d。结果表明:HSN组牦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LSN组(P<0.05),同时料重比显著低于LSN组(P<0.05)。HSN组牦牛瘤胃重显著低于LSN、MSN组(P<0.05),网胃、瓣胃、皱胃、小肠、大肠及心脏、肝脏重在不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牦牛在胴体长、胴体胸深、胴体深、胴体后腿围、胴体后腿长、胴体后腿宽、大腿肌肉厚差异不显著(P>0.05),HSN组牦牛屠宰率显著高于LSN组(P<0.05),净肉率显著高于LSN组(P<0.05)。HSN组牦牛背最长肌熟肉率高于LSN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剪切力显著低于LSN组(P<0.05),HSN组亮度值高于LSN、MSN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育肥牦牛对高SN比例饲粮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高SN比例饲粮能够促进牦牛增重、提高产肉性能并改善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淀粉 中性洗涤纤维 生长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拉日马牦牛产肉性能及主成分分析
3
作者 杨博璇 罗晓林 +6 位作者 安添午 张翔飞 官久强 尚恺圆 任子利 赵彦玲 赵洪文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25,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与拉日马牦牛(Bos grunniens)产肉性能相关的性状。选取6头健康成年拉日马牦牛,公母各半,测定其体尺、体质量指标,并开展屠宰实验。结果表明:除了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拉日马公牦牛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 本研究旨在探究与拉日马牦牛(Bos grunniens)产肉性能相关的性状。选取6头健康成年拉日马牦牛,公母各半,测定其体尺、体质量指标,并开展屠宰实验。结果表明:除了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拉日马公牦牛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其中拉日马母牦牛的大腿肌肉厚、头质量、脾质量、肺质量、胃总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体高与胸围、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胴体后腿围、头质量、肝质量、脾质量、肾脏质量、净肉质量、胴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心质量、胃总质量、宰前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胴体长和胴体深与胴体胸深、胴体后腿围、头质量、尾质量、胃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心质量、宰前质量、净肉质量、胴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胃总质量、宰前质量、净肉质量与骨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胴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净肉率与屠宰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胴体产肉率与肉骨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拉日马公牦牛整体指标优于母牦牛,拉日马牦牛体尺指标与屠宰指标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7.553%,在拉日马牦牛选育中其屠宰性能、产肉性能和体尺发育是3个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日马牦牛 体尺指标 产肉性能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GH基因和IGF-1基因在不同年龄牦牛器官/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4
作者 杨博璇 罗晓林 +4 位作者 赵彦玲 任子利 官久强 安添午 赵洪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4-118,共5页
为了探究GH基因和IGF-1基因在不同年龄牦牛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方法检测不同年龄(0.5,1.5,2.5,3.5岁)牦牛肝脏、心脏、股肌、背最长肌和腰大肌中GH基因和IGF-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不同年... 为了探究GH基因和IGF-1基因在不同年龄牦牛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方法检测不同年龄(0.5,1.5,2.5,3.5岁)牦牛肝脏、心脏、股肌、背最长肌和腰大肌中GH基因和IGF-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不同年龄牦牛5种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GH基因在0.5岁牦牛群体的肝脏、股肌、心脏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腰大肌和背最长肌(P<0.05),在1.5岁牦牛群体的肝脏、心脏、腰大肌中显著高于股肌和背最长肌(P<0.05)。在4个生长阶段中,肝脏组织中IGF-1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股肌、心脏、腰大肌、背最长肌(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2.5岁牦牛群体的IGF-1基因在股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肝脏、心脏、腰大肌、背最长肌(P<0.05)。说明GH基因和IGF-1基因主要作用于幼年牦牛;在肝脏中表达水平最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荧光定量PCR 表达水平
下载PDF
四川省4个牦牛品种肉品质、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杨博璇 赵洪文 +5 位作者 罗晓林 张翔飞 官久强 尚恺圆 任子利 赵彦玲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17-123,共7页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牦牛的肉品质、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试验选择自然条件下纯放牧、生长发育正常、平均体重为296.88 kg、健康的3.5岁拉日马牦牛、理塘牦牛、亚丁牦牛和色达成年牦牛各6头(公母各半),屠宰排酸24 h后,采集外脊、辣椒条、...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牦牛的肉品质、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试验选择自然条件下纯放牧、生长发育正常、平均体重为296.88 kg、健康的3.5岁拉日马牦牛、理塘牦牛、亚丁牦牛和色达成年牦牛各6头(公母各半),屠宰排酸24 h后,采集外脊、辣椒条、小黄瓜条3个部位肌肉组织样品进行肉品质(肉色值、pH值、熟肉率及剪切力)的测定,采集外脊组织样品进行氨基酸、矿物质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并比较分析4个品种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拉日马牦牛外脊部位和辣椒条部位的L^(*)值、3个部位的a^(*)值和b^(*)值及辣椒条部位与小黄瓜条部位的剪切力最高,外脊部位的pH值及辣椒条部位与小黄瓜条部位的pH值和熟肉率最低;理塘牦牛辣椒条部位的a^(*)值和b^(*)值及外脊部位的pH值最低,小黄瓜条部位的L^(*)值最高;亚丁牦牛外脊部位的pH值和熟肉率及小黄瓜条部位的pH值最高,外脊部位的各肉色值、小黄瓜条部位的b^(*)值及3个部位的剪切力最低;色达牦牛外脊部位的剪切力、辣椒条部位的pH值和熟肉率及小黄瓜条部位的熟肉率最高;外脊部位的熟肉率、辣椒条部位的L^(*)值及小黄瓜条部位的a^(*)值最低。拉日马牦牛肉的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NEAA)含量最高,色达牦牛肉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含量最高,理塘牦牛肉的TAA和EAA含量最低;拉日马牦牛、亚丁牦牛和色达牦牛肉的EAA/TAA值在38.36%~38.96%之间,EAA/NEAA值在62.03%~63.89%之间;而理塘牦牛肉的EAA/TAA值和EAA/NEAA值分别为35.89%和55.84%。亚丁牦牛肉的钙含量最高,镁含量最低;亚丁牦牛和色达牦牛肉的铁含量较高;理塘牦牛肉的锌含量最低。4个品种牦牛肉中铅、镉、铬、砷、汞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值。说明不同品种牦牛的肉品质及营养成分不同,拉日马牦牛肉整体肉色最鲜艳,亚丁牦牛肉最嫩,拉日马牦牛、亚丁牦牛、色达牦牛肉的蛋白质品质较高,且4个品种牦牛肉的重金属含量均达到食用安全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品种 氨基酸 肉品质 营养价值
下载PDF
牦牛不同肌肉组织的肌内脂肪含量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海波 官久强 +3 位作者 周建旭 廖晓鹏 郭冬生 罗晓林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77,共5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牦牛不同肌肉组织的肉品质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肌内脂肪(IMF)含量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选用4岁健康麦洼牦牛10头,屠宰后采集小黄瓜条、辣椒条和外脊测定IMF含量、剪切力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 本实验旨在研究牦牛不同肌肉组织的肉品质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肌内脂肪(IMF)含量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选用4岁健康麦洼牦牛10头,屠宰后采集小黄瓜条、辣椒条和外脊测定IMF含量、剪切力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外脊的IMF含量显著高于小黄瓜条和辣椒条,小黄瓜条的剪切力显著高于辣椒条,且二者均显著高于外脊;外脊的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小黄瓜条和辣椒条,辣椒条的SCD1、SREBP-1、FAS、PPARγ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小黄瓜条,外脊的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和肉碱转移酶1(CPT-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小黄瓜条,外脊的CPT-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辣椒条,辣椒条的HSL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小黄瓜条;小黄瓜条的SCD1基因表达与IM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辣椒条和外脊的SCD1基因表达与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小黄瓜条、辣椒条和外脊的HSL、CPT-1基因表达与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与小黄瓜条和辣椒条相比,外脊通过促进脂肪合成相关基因(SCD1、SREBP-1、FAS和PPARγ)的表达以及抑制脂肪分解相关基因(HSL和CPT-1)的表达,促进IMF沉积,提高牛肉嫩度,改善牦牛肉品质;并且SCD1、HSL和CPT-1基因可作为调控牦牛肌肉IMF形成的候选基因,为进一步揭示IMF沉积机制及优化牦牛肉品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肌内脂肪 基因表达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年龄麦洼牦牛肉品质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洪文 安添午 +4 位作者 官久强 吴伟生 谢荣清 李华德 罗晓林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144,148,共4页
为了解1.5~3.5岁麦洼牦牛的肉质品质规律,试验选择1.5岁10头、2.5岁8头、3.5岁8头麦洼牦牛进行屠宰并测定牦牛肉pH值、色差、熟肉率及剪切力等肉质指标。结果表明:1.5岁、2.5岁及3.5岁麦洼牦牛肉pH_(1h)值与pH_(24h)值之间差异极显著(P&... 为了解1.5~3.5岁麦洼牦牛的肉质品质规律,试验选择1.5岁10头、2.5岁8头、3.5岁8头麦洼牦牛进行屠宰并测定牦牛肉pH值、色差、熟肉率及剪切力等肉质指标。结果表明:1.5岁、2.5岁及3.5岁麦洼牦牛肉pH_(1h)值与pH_(24h)值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剪切力、熟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3.5岁麦洼牦牛肉的亮度(Lightness,L^(*))值、色相角度(H)值、红度(a^(*))值、黄度(b^(*))值和颜色饱和度(C)值与1.5岁、2.5岁麦洼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黄度(b^(*))值与1.5岁麦洼牦牛差异极显著(P<0.01);与2.5岁麦洼牦牛差异显著(P<0.05)。说明1.5岁、2.5岁及3.5岁麦洼牦牛肉肉质均较好,且嫩度较低、加工性能良好,其中3.5岁龄麦洼牦牛肉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洼牦牛 pH值 色差 熟肉率 剪切力
下载PDF
牦牛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3基因克隆及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和定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娟 王利 +2 位作者 罗晓林 官久强 张翔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8,共8页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组织部位,影响着生物体水代谢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3(AQP3)生物学功能,本文对牦牛(Bos grunniens)不同组织中AQP1和AQP3基因的表达与定位进行了研究。采用...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组织部位,影响着生物体水代谢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3(AQP3)生物学功能,本文对牦牛(Bos grunniens)不同组织中AQP1和AQP3基因的表达与定位进行了研究。采用PCR方法扩增牦牛AQP1和AQP3基因,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PCR方法检测2个基因在牦牛不同种组织中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AQP1和AQP3蛋白在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结果表明,牦牛AQP1和AQP3基因CDS区分别为816 bp和840 bp,与野牦牛的同源性最高为99%。AQP1和AQP3基因的表达量在肾脏中最高,显著高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肌肉、小肠和瘤胃,AQP1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AQP3基因的表达。AQP1和AQP3蛋白定位发现其主要分布于肾脏近曲小管、小肠固有层细胞和瘤胃颗粒层细胞中,均在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AQP1蛋白在脾脏、小肠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极显著高于AQP3蛋白表达。该研究结果对高寒低氧环境中动物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牦牛AQP1和AQP3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水通道蛋白1 水通道蛋白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舍饲养殖对麦洼牦牛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娟 王利 +3 位作者 罗晓林 官久强 安添午 张翔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185-4193,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舍饲养殖对牦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物种组成及相对丰度、微生物碳水化合物酶(CAZy)以及蛋白质代谢通路的影响。选取2~3岁的健康雄性麦洼牦牛10只,体重在150~180 kg,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其分为舍饲组和放牧组,每组5... 本试验旨在探讨舍饲养殖对牦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物种组成及相对丰度、微生物碳水化合物酶(CAZy)以及蛋白质代谢通路的影响。选取2~3岁的健康雄性麦洼牦牛10只,体重在150~180 kg,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其分为舍饲组和放牧组,每组5只,正试期为4个月。养殖结束后,每组5只牦牛进行屠宰,采集瘤胃液,提取DNA构建测序文库,采用宏基因组方法分析瘤胃微生物变化。结果表明:与放牧养殖相比,舍饲养殖显著增加了麦洼牦牛的平均增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瘤胃微生物基因预测共得到2065638个开放阅读框(ORFs),经去冗余后,共获得1571578个ORFs,其中完整基因数为333371个。与放牧养殖相比,舍饲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软壁菌门、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增加(P>0.05),纤维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普雷沃氏菌属、梭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假丁酸弧菌属、另枝菌属、产琥珀酸菌属相对丰度均增加(P>0.05),丝状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与放牧养殖相比,舍饲组糖苷水解酶(GH)、糖基转移酶(GT)相对丰度增加(P>0.05),且舍饲养殖对GT相对丰度的上调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相对丰度的下调影响最大。此外,舍饲养殖还增加了瘤胃微生物转录、辅酶转运和代谢等功能蛋白的相对丰度(P>0.05),增加了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通路蛋白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舍饲养殖显著增加了麦洼牦牛的体重,影响了牦牛瘤胃微生物的组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牦牛 宏基因组 舍饲养殖
下载PDF
早期断奶与低海拔舍饲越冬结合促进牦犊牛快速发育 被引量:4
10
作者 官久强 张翔飞 +7 位作者 李华德 谭雄 安添午 周建旭 谢荣清 吴伟生 赵洪文 罗晓林 《草学》 2020年第6期71-74,共4页
犊牛早期断奶在奶牛肉牛产业中应用广泛,该技术既满足了工业化奶产业需求,也促进了犊牛的生长发育,降低了死亡率,提高母牛繁殖效率。目前,牦牛产业养殖原始,犊牛断奶大多采用自然断奶,既影响了犊牛生长发育,也降低了母牦牛繁殖率,不利... 犊牛早期断奶在奶牛肉牛产业中应用广泛,该技术既满足了工业化奶产业需求,也促进了犊牛的生长发育,降低了死亡率,提高母牛繁殖效率。目前,牦牛产业养殖原始,犊牛断奶大多采用自然断奶,既影响了犊牛生长发育,也降低了母牦牛繁殖率,不利于牦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对牦牛早期断奶进行了探索,同时,针对犊牛冬季营养不足的情况,采用低海拔舍饲技术促进其冬季生长发育。试验结果显示:早期断奶后的犊牛在当年10月,体重达到45.67±12.54kg,与对照组(放牧组)81.50±66.00kg比较,放牧组增重显著高于试验组。结合冬季低海拔舍饲,次年4月,试验组和对照组体重分别为101.00±26.47kg和67.30±17.83kg,试验组显著高于高原对照组(放牧组)牦牛。研究表明牦牛犊牛可以进行早期断奶,结合冬季农区舍饲,可以显著促进其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犊牛 早期断奶 低海拔舍饲
下载PDF
亚丁牦牛产肉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洪文 官久强 +4 位作者 庞倩 涂永强 阿龙呷 毛进彬 罗晓林 《草学》 2020年第4期59-61,72,共4页
为挖掘最新发现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亚丁牦牛群体的遗传资源特性,试验选取6头成年牦牛进行屠宰及分割,测定其宰前体尺体重、胴体性状及产肉性能各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亚丁牦牛宰前重公牦牛大于母牦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 为挖掘最新发现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亚丁牦牛群体的遗传资源特性,试验选取6头成年牦牛进行屠宰及分割,测定其宰前体尺体重、胴体性状及产肉性能各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亚丁牦牛宰前重公牦牛大于母牦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高公牦牛大于母牦牛,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胴体重公牦牛大于母牦牛,两者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净骨重公牦牛大于母牦牛,两者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净肉重公牦牛大于母牦牛,两者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指标公母牦牛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丁牦牛产肉性能良好,是我国较好的牦牛遗传资源,具有进一步选育开发和挖掘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丁牦牛 稻城 宰前重 产肉率
下载PDF
牦牛AIF-1蛋白表达及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mRNA的影响
12
作者 李娟 王利 +3 位作者 罗晓林 官久强 安添午 张翔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3-1166,共4页
旨在对牦牛同种移植炎症因子-1(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1,AIF-1)蛋白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并探讨其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采用q-PCR检测AIF-1基因在牦牛5种组织中的表达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AIF-1蛋白,q-PCR检测小... 旨在对牦牛同种移植炎症因子-1(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1,AIF-1)蛋白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并探讨其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采用q-PCR检测AIF-1基因在牦牛5种组织中的表达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AIF-1蛋白,q-PCR检测小鼠巨噬细胞4种炎性因子的表达量。结果表明,AIF-1基因在麦洼牦牛脾中表达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1)。表达并纯化出约29.47 ku的AIF-1重组蛋白,1.0、10.0、100.0μg·mL^-1 AIF-1蛋白均能促进小鼠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和iNOS的表达。这表明AIF-1在巨噬细胞免疫应答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为深入研究牦牛AIF-1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移植炎症因子-1 原核表达 巨噬细胞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四川省牦牛乳业调研报告
13
作者 安添午 顺远志 +5 位作者 毛德才 官久强 姜岩世 张荣 张彤 罗晓林 《草学》 2023年第2期63-65,共3页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和品种类群最多的国家。牦牛乳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生产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较全面的总结四川省牦牛乳产业的发展情况,本文基于走访调研资料,结合四川省牦牛乳业发展实际情况,分析牦牛乳业发展中存在...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和品种类群最多的国家。牦牛乳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生产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较全面的总结四川省牦牛乳产业的发展情况,本文基于走访调研资料,结合四川省牦牛乳业发展实际情况,分析牦牛乳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四川省牦牛乳业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乳业 生产现状 调研报告
下载PDF
舍饲牦牛与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官久强 张海波 罗晓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59-2665,共7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舍饲牦牛与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选用10头体重相近、年龄(4岁)相近的健康麦洼公牦牛和公犏牛(藏黄牛×麦洼牦牛),分为牦牛组和犏牛组,每组5头牛。2个组均饲喂相同... 本试验旨在比较舍饲牦牛与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选用10头体重相近、年龄(4岁)相近的健康麦洼公牦牛和公犏牛(藏黄牛×麦洼牦牛),分为牦牛组和犏牛组,每组5头牛。2个组均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153d。结果表明:1)犏牛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及背最长肌熟肉率、IMF含量显著高于牦牛组(P<0.05)。犏牛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牦牛组(P<0.05)。2)牦牛组背最长肌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和肉碱转移酶-1(CPT-1)的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犏牛组(P<0.05)。3)犏牛组与牦牛组之间的初重、末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背最长肌pH1h、pH24h及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及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FAS和ACC)相对表达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与牦牛相比,犏牛主要通过抑制HSL和CPT-1基因表达及降低其酶活性,抑制脂肪分解,促进IMF沉积,提高牛肉嫩度,改善牛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犏牛 肌内脂肪 基因表达 肉品质
下载PDF
低海拔舍饲对牦牛和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萍 张翔飞 +6 位作者 官久强 安添午 李华德 谭武 谢荣清 罗晓林 江明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791-480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低海拔舍饲对牦牛和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6月龄、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健康雄性麦洼牦牛[(169.85±13.69)kg]10头和犏牛[本地黄牛×麦洼牦牛,(142.60±26.18)kg]5头作为试验动... 本试验旨在探讨低海拔舍饲对牦牛和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6月龄、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健康雄性麦洼牦牛[(169.85±13.69)kg]10头和犏牛[本地黄牛×麦洼牦牛,(142.60±26.18)kg]5头作为试验动物,将10头麦洼牦牛随机均分为2组(舍饲牦牛组与放牧牦牛组,每组5头),5头犏牛单独作为1组(舍饲犏牛组)。放牧牦牛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甘孜州红原县牧区(海拔3500 m)按照传统模式于天然草地放牧,舍饲牦牛和犏牛于广汉农区(海拔480 m)进行冷季全舍饲育肥,预试期30 d,正试期120 d,而后对各组试验牛进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舍饲牦牛的末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均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舍饲犏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舍饲牦牛(P<0.05);舍饲牦牛背最长肌中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舍饲犏牛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牦牛与放牧牦牛(P<0.05),舍饲牦牛背最长肌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犏牛(P<0.05);舍饲牦牛背最长肌的pH_(24 h)、红度(a^(*))值、剪切力显著低于放牧牦牛(P<0.05),舍饲犏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牦牛(P<0.05);舍饲牦牛背最长肌中鲜味氨基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由此可见,与传统放牧牦牛冷季掉膘相比,低海拔舍饲可促进牦牛与犏牛的生长,改善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与食用品质,且犏牛因杂交优势明显而育肥效率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海拔舍饲 牦牛 犏牛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质性状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放牧牦牛生长发育及肌内脂肪沉积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柏琴 张翔飞 +8 位作者 罗晓林 官久强 安添午 赵洪文 李华德 周建旭 朱友军 谢荣清 黄艳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126-513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年龄段放牧牦牛生长发育、激素分泌、肌肉品质及肌内脂肪(IMF)沉积规律。于同一牧场内选取不同年龄段(0.5、1.5、2.5、3.5、4.5岁)健康麦洼公牦牛各6头,采集晨牧前颈静脉血液,统一屠宰采集牦牛背最长肌肌肉样本。结...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年龄段放牧牦牛生长发育、激素分泌、肌肉品质及肌内脂肪(IMF)沉积规律。于同一牧场内选取不同年龄段(0.5、1.5、2.5、3.5、4.5岁)健康麦洼公牦牛各6头,采集晨牧前颈静脉血液,统一屠宰采集牦牛背最长肌肌肉样本。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牦牛体重显著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UN)含量在2.5、3.5和4.5岁显著高于0.5岁(P<0.05),血清胆固醇(CHO)含量呈现类似趋势。4.5岁牦牛血清胰岛素(INS)水平显著高于0.5、1.5和2.5岁牦牛(P<0.05);2.5、3.5和4.5岁牦牛血清瘦素素(LEP)水平显著高于0.5岁牦牛(P<0.05);3.5和4.5岁牦牛血清胰高血糖素(GLN)和抵抗素(RETN)水平显著低于1.5岁牦牛(P<0.05);2.5、3.5和4.5岁牦牛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显著低于0.5和1.5岁牦牛(P<0.05)。牦牛肌肉剪切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0.5和1.5岁牦牛显著低于4.5岁牦牛(P<0.05)。牦牛肌肉IMF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4.5岁牦牛显著高于0.5、1.5和2.5岁牦牛(P<0.05)。肌肉脂肪合成代谢关键酶中,1.5、2.5、3.5和4.5岁牦牛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显著高于0.5岁牦牛(P <0.05),3.5和4.5岁牦牛甘油三酯合成酶-1(DGAT-1)活性显著高于0.5和1.5岁牦牛(P<0.05),4.5岁牦牛脂蛋白脂酶(LPL)显著高于0.5、1.5岁牦牛(P<0.05),脂肪酸合成酶(FAS)与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活性在各年龄段牦牛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肌肉脂肪分解代谢关键酶中,随着牦牛年龄的增长,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总体呈现降低趋势,1.5岁牦牛显著高于3.5岁牦牛(P<0.05),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X)、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随着年龄的增长,牦牛在生长发育的同时机体通过能量代谢相关激素和脂肪代谢关键酶的调控,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从而沉积IMF,至3.5~4.5岁时达到IMF沉积旺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激素水平 肉品质 肌内脂肪 牦牛
下载PDF
不同断奶模式对犊牦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魏佳 柏琴 +9 位作者 罗晓林 官久强 安添午 赵洪文 谭武 李华德 谢荣清 沙泉 江明锋 张翔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00-3410,共11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断奶模式对犊牦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探索科学的犊牦牛早期培育模式。【方法】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新生犊牦牛24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GF)犊牦牛出生...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断奶模式对犊牦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探索科学的犊牦牛早期培育模式。【方法】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新生犊牦牛24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GF)犊牦牛出生后在天然牧场内随母放牧哺乳;早期断奶组(EW)犊牦牛随母放牧哺乳至15日龄时隔离母犊,逐渐过渡为饲喂代乳粉,提供开食料及天然牧草自由采食,至犊牦牛固体饲料采食量达到0.5 kg/d时停喂代乳粉,90日龄后停喂开食料转入天然牧场放牧饲养;早期断奶+益生菌组(EWP)断奶过程同EW组,并在代乳粉、开食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9.98×10^(11)CFU/g)。分别于犊牦牛30、60、90、150日龄时测定体重及体尺指标,于30、60、90日龄晨饲前采集犊牦牛颈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生化指标、激素、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3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体重、体尺,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显著低于GF组(P<0.05),EW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GF组(P<0.05);60~150日龄各组犊牦牛体重、体尺均无显著差异(P>0.05);6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血清IGF-1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含量均显著高于GF组(P<0.05);9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血清GLU、尿素氮(BUN)、IGF-1、甲状腺素(T_(4))及IgA水平均显著高于GF组(P<0.05),且EWP组血清TG、GH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GF组(P<0.05)。【结论】与随母放牧哺乳模式相比,两种早期断奶方式在断奶初期(30日龄)对犊牦牛均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在断奶后补饲代乳粉与开食料有利于改善犊牦牛后期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机体免疫与抗氧化能力,且补充益生菌能够缓解犊牦牛的早期断奶应激,并对犊牦牛生长发育及抗氧化能力的提升有进一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断奶模式 生长发育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不同海拔饲育的麦洼牦牛肺脏组织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傅芳 官久强 +4 位作者 曲秀龙 王利 罗晓林 安添午 张翔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484,共10页
为了探讨牦牛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基因表达特征与规律,对在高海拔(3560 m)和低海拔地区(478 m)饲育4个月的2.5~3岁健康雄性麦洼牦牛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转录组测序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HiSeqTM2500/4000)进行,并以qRT-PCR验... 为了探讨牦牛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基因表达特征与规律,对在高海拔(3560 m)和低海拔地区(478 m)饲育4个月的2.5~3岁健康雄性麦洼牦牛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转录组测序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HiSeqTM2500/4000)进行,并以q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高海拔组牦牛肺脏转录组平均每个测序样本得到约5.76亿条Clean Reads,低海拔组牦牛中得到约6.10亿条Clean Reads,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Reads数分别占91.74%和91.28%以上,共发现了2047个新转录本。低海拔组与高海拔组牦牛肺脏组织之间共有19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含89个差异上调表达基因和110个差异下调表达基因。所得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297个GO条目和146个KEGG通路中,包含62个低氧适应相关的GO条目和35个低氧适应相关代谢通路。其中低氧适应相关GO条目在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三种类别中占比最多的分别为细胞粘附、蛋白复合物和钙离子结合。低氧适应相关KEGG通路中占比最多的为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其次为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qRT-PCR验证结果显示,Ⅱ类人类白细胞抗原α链(HLA-DOA、HLA-DRA)、补体因子(C2)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1(MASP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本研究为全局和深入理解牦牛肺组织转录本表达对高海拔低氧的响应提供了有价值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低氧适应 肺脏 转录组
下载PDF
牦牛早期断奶及其对犊牛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翔飞 官久强 +10 位作者 涂永强 安添午 赵洪文 熊晓兰 杨平贵 魏佳 李华德 柏琴 沙泉 谢荣清 罗晓林 《草学》 2022年第2期65-70,共6页
牦牛产业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地位,而犊牛培育是牦牛产业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目前犊牦牛培育仍多以传统的随母放牧哺乳方式为主,存在断奶晚、死亡率高、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本文从生长发育、营养代... 牦牛产业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地位,而犊牛培育是牦牛产业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目前犊牦牛培育仍多以传统的随母放牧哺乳方式为主,存在断奶晚、死亡率高、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本文从生长发育、营养代谢、瘤胃微生物菌群建立及发酵功能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早期断奶模式在犊牦牛早期培育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犊牦牛早期断奶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早期断奶 生长发育 营养代谢 瘤胃微生物
下载PDF
高原与平原饲养条件下麦洼牦牛RNA编辑位点的鉴定与分析
20
作者 舒涛 王嘉博 +4 位作者 益西康珠 官久强 罗晓林 杨丽雪 钟金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125,140,共8页
为了揭示牦牛在高原与平原饲养条件下的RNA序列分子编辑位点、类型及功能,进而为牦牛的臀肌组织生长、发育、分化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等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试验将10头麦洼牦牛随机均分成平原组和高原组,每组5头,分别于2018年12月14日—201... 为了揭示牦牛在高原与平原饲养条件下的RNA序列分子编辑位点、类型及功能,进而为牦牛的臀肌组织生长、发育、分化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等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试验将10头麦洼牦牛随机均分成平原组和高原组,每组5头,分别于2018年12月14日—2019年5月12日(冷季)在四川省广汉市(海拔为600 m,平原组)和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海拔为3 500 m,高原组)进行舍饲栓系和放牧饲养,饲养期间每30 d称量体重1次;试验结束后,屠宰试验牛,取其臀肌组织,通过Illumina HiSeq^(TM)40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SPRINT、 JACUSA、RNA-DNA差异位点(RDDs)和RNA-RNA差异位点(RRDs)探测RNA编辑位点(REs),并对REs进行分类、对其所在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及变异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平原组体重在试验第60天时显著高于高原组(P<0.05),90~150天时极显著高于高原组(P<0.01)。总计发现4 351个REs,以A>G、G>A、C>T和T>C编辑类型为主;平原组REs主要富集在大分子代谢过程,高原组REs主要富集在核仁中;仅在平原组中含有2个高风险编辑位点,使ADCY2基因提前终止蛋白质翻译,进而可能影响磷酸化及糖原合成和分解。说明牦牛RNA编辑模式受环境调控,能够影响牦牛臀肌组织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洼牦牛 RNA编辑 RNA-DNA差异位点 RNA-RNA差异位点 ADCY2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