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页岩高丰度有机质富集模式
1
作者 蒲秀刚 董姜畅 +5 位作者 柴公权 宋舜尧 时战楠 韩文中 张伟 解德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6-709,共14页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孔二段)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但由于缺乏精细的地球化学研究,有机质富集机理尚不清晰。通过开展全岩X射线衍射、全岩光片显微组分、岩石热解、总有机碳含量(TOC)、饱和烃色谱...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孔二段)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但由于缺乏精细的地球化学研究,有机质富集机理尚不清晰。通过开展全岩X射线衍射、全岩光片显微组分、岩石热解、总有机碳含量(TOC)、饱和烃色谱-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研究了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因素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孔二段页岩有机质富集受陆源碎屑输入、古生产力、古气候、古水深和古盐度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通过控制湖盆中菌藻类生物的生长、发育,在五级层序T-R旋回转换期形成高丰度有机质富集段。陆源碎屑输入为湖盆带来的丰富营养物质提高了湖盆生产力;古气候、古水深与古盐度主导了湖盆中水生/陆源有机质贡献比例的变化;细菌活动对有机质的改造提高了页岩H/C原子量比与“腐泥化”程度。以C3开发层系T-R旋回转换期为主的⑧号小层页岩形成于温湿气候、低盐度和水体较深的沉积古环境,TOC平均为2.7%,游离烃含量(S1)为3.7 mg/g,可动油指数(OSI)为215 mg/g,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较好,是页岩油有利靶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母质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 页岩油 孔店组 古近系 沧东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断陷湖盆细粒区页岩组构特征与页岩油富集成藏规律:以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
2
作者 蒲秀刚 付永强 +8 位作者 时战楠 柴公权 陈长伟 姜文亚 韩文中 鄢继华 官全胜 许静 董姜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4-1007,共14页
为明确断陷湖盆细粒区页岩微观组构特征及页岩油富集成藏规律,基于黄骅坳陷古近系孔二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页岩层系取心、测井、录井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利用矿物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 为明确断陷湖盆细粒区页岩微观组构特征及页岩油富集成藏规律,基于黄骅坳陷古近系孔二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页岩层系取心、测井、录井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利用矿物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针对页岩样品开展多尺度、多维度精细表征,从微观、定量的角度系统分析了页岩矿物、有机质、孔隙及页岩油赋存特征,揭示了页岩油成藏富集规律并建立了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微观视域下,多类型矿物以“组分混合”和“组构叠置”构成复杂页岩类型;储集空间可划分为无机孔隙、有机孔隙和微裂缝3大类9小类,其中无机孔隙贡献率平均可达85%以上,孔径<50 nm的孔隙占据储集空间的主体;微观上有机质可划分为同沉积有机质、交生分异有机质和运移充填有机质3种类型;烃类主要赋存于长英质纹层、灰云质纹层或粉砂岩纹层中。基于矿物、有机质、储集空间、烃类4个要素的“四元耦合”页岩油富集成藏规律,建立了3类富集成藏模式。在该模式指导下,沧东凹陷孔二段实施多口水平井获高产,优质页岩油区块已经实现当今油价下的效益开发,歧口凹陷沙三段及沙一下亚段页岩油均获得重要突破,展示出黄骅坳陷古近系页岩油具有广阔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孔店组二段 沙河街组三段 沙河街组一段 黄骅坳陷 组构特征 富集成藏规律
下载PDF
基于质量含油率的湖相页岩油可动资源评价——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窦煜 韩文中 +4 位作者 王文东 董姜畅 王娜 李昊东 勐睿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页岩样品中普遍存在烃类散失和有机质吸附,导致页岩油可动资源评价不准,为解决该难题,利用中国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G19-25井45 m密闭取心,创新设计了45块次3类(0 h与24 h、密闭与开放、常规与多温阶)页岩热解对比实验和12块次干酪... 页岩样品中普遍存在烃类散失和有机质吸附,导致页岩油可动资源评价不准,为解决该难题,利用中国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G19-25井45 m密闭取心,创新设计了45块次3类(0 h与24 h、密闭与开放、常规与多温阶)页岩热解对比实验和12块次干酪根溶胀实验,构建了轻烃恢复校正系数和有机质吸附系数.研究表明,样品放置24 h后轻烃平均损失率为29.4%,开放条件下碎样轻烃平均损失率为21.0%,常规热解轻烃平均损失率为15.5%,综合平均损失率为47.1%,即原始地层状态下页岩滞留烃量是常规热解游离烃量的2倍(页岩油轻烃校正系数为2.0);页岩中单位有机质吸附烃量随着镜质体反射率Ro增加而逐渐降低,当Ro为0.8%~1.1%时,页岩有机质吸附油量平均为0.1(质量分数).本研究创建页岩油可动资源评价的质量含油率新方法,提出用页岩质量含油率表征页岩滞留烃去除有机质吸附烃后的页岩中可动烃量,评价孔二段页岩油可动资源量为6.8×10^(8)t,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盆地页岩油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页岩油 资源评价 含油率 多温阶热解 孔二段 沧东凹陷
下载PDF
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生排烃效率及对含油性的影响
4
作者 冯家乐 杨升宇 +6 位作者 胡钦红 马斌玉 文家成 王旭阳 蒲秀刚 韩文中 张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6,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且通过水平井钻控获得了稳产工业油流。应用常规热解和分步热解技术,优化生排烃物质平衡法,提出了基于原始生烃潜力和现今残余生烃潜力的页岩生烃和排烃效率氢指数平衡计算方法,并探索成熟...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且通过水平井钻控获得了稳产工业油流。应用常规热解和分步热解技术,优化生排烃物质平衡法,提出了基于原始生烃潜力和现今残余生烃潜力的页岩生烃和排烃效率氢指数平衡计算方法,并探索成熟度以外孔二段页岩排烃效率的主控因素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选取深度和成熟度较为接近的样品,以排除成熟度这一公认的生排烃效率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微观孔隙结构和岩石类型等是控制其生排烃效率的重要因素。Ⅲ型干酪根产物以轻烃为主,排烃效率变化大且普遍高于Ⅰ型和Ⅱ型干酪根。Ⅰ型和Ⅱ型干酪根在TOC超过3%以后,排烃效率随TOC的增加而增大。墨水瓶型孔对液态烃的滞留能力强于狭缝型孔;对气态烃而言墨水瓶型孔反而是利于排烃的优势通道。纹层状页岩比薄层状页岩具有更低的排烃效率。生排烃共同控制着页岩的含油量,页岩中含油量与排烃效率整体呈负相关,但与生烃潜力、生烃效率和滞留烃率的乘积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展示了生排烃效率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东凹陷 孔二段 页岩油 排烃效率 含油量 生烃潜力平衡法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沉积旋回及其对有机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赵贤正 蒲秀刚 +10 位作者 鄢继华 金凤鸣 时战楠 柴公权 韩文中 刘岩 姜文亚 陈长伟 张伟 方正 解德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8-480,共13页
基于陆相水进-水退旋回(T-R旋回)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官108-8井古近系孔店组二段连续500m完整取心及化验资料分析,开展湖相盆地细粒沉积岩的高频旋回特征研究。通过应用测井岩性组合判别方法,搭建孔二段细粒沉积岩... 基于陆相水进-水退旋回(T-R旋回)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官108-8井古近系孔店组二段连续500m完整取心及化验资料分析,开展湖相盆地细粒沉积岩的高频旋回特征研究。通过应用测井岩性组合判别方法,搭建孔二段细粒沉积岩的五级高频旋回地层格架。采用不同尺度及方法表征细粒沉积岩高频旋回特征,研究表明五级T旋回陆源碎屑矿物含量高、古盐度低、古气候偏潮湿、纹层密度大,五级R旋回则表现为碳酸盐矿物含量高、古盐度高、古气候偏干旱、纹层密度小。高频旋回变化控制了有机质的丰度与类型,T旋回中TOC值较高,除了有较高的陆源有机碳含量外,水体内生有机质也较为丰富,显示湖泊的初级生产力较高,有利于页岩油的形成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高频旋回 纹层密度 有机质 古近系孔店组二段 沧东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储层特征及页岩油可动性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文家成 胡钦红 +5 位作者 杨升宇 马斌玉 王旭阳 蒲秀刚 韩文中 张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0,共8页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对于页岩油的储层特征、油气赋存、可动性及其关联性研究较少。为此,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中子散射、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对孔二段页岩油储层开展微观孔隙结构描述,对...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对于页岩油的储层特征、油气赋存、可动性及其关联性研究较少。为此,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中子散射、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对孔二段页岩油储层开展微观孔隙结构描述,对比抽提前后的孔体积之差与饱和-离心核磁共振结果,揭示了页岩油赋存及可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孔二段页岩主要发育纳米级的粒间孔、溶蚀孔、有机质孔及微米级的微裂缝等储集空间;页岩油主要赋存于直径为20~40 nm和80~200 nm的孔隙中;长英质页岩具有较高的可动油饱和度,表明其具有更好的孔隙连通性和渗流能力,有利于页岩油的运移。页岩储层中矿物含量和孔隙结构共同控制了页岩油的可流动性。孔径小于50 nm的孔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页岩油的吸附能力较强,不利于页岩油的流动。该研究成果对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赋存空间 可动性 孔二段 沧东凹陷
下载PDF
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中基于岩心裂缝观测的构造裂缝规模解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存飞 孙文静 +4 位作者 曾令鹏 韩文中 詹远 杜争利 时战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以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中的构造裂缝为研究对象,重点利用岩心资料,采用岩心观测、数学解析和软件拟合等研究手段,开展裂缝类型识别、构造裂缝规模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等研究工作。根据孔二段页岩岩心上构造裂缝实测数据,采用基于最小二... 以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中的构造裂缝为研究对象,重点利用岩心资料,采用岩心观测、数学解析和软件拟合等研究手段,开展裂缝类型识别、构造裂缝规模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等研究工作。根据孔二段页岩岩心上构造裂缝实测数据,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椭圆拟合方法建立代表性构造裂缝纵剖面和平剖面的椭圆标准方程,获得裂缝椭球中轴和短轴,进而根据三角形相似原理计算裂缝椭球长轴,由此建立代表性构造裂缝的椭球标准方程。岩心上其他构造裂缝规模与代表性构造裂缝规模进行类比计算。结果表明:孔二段页岩中裂缝类型包括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其中构造裂缝包括张裂缝和剪裂缝;建立的椭球标准方程反映其规模处于米级别,其水平延伸长度介于0.13~4.55 m,平均值为1.15 m,纵向延伸长度为0.20 m,开度为0.58 mm;而非构造裂缝包括层理缝、层面缝、白云岩化缝和泄水缝。孔二段页岩中构造裂缝规模影响因素包括断层、岩性、层厚和埋深,其中断层控制了构造裂缝的产状,且随着距断层距离的增加,构造裂缝的平均水平延伸长度减小;富含碳酸盐矿物或长英质矿物的页岩岩性脆性强,构造裂缝更容易产生和扩展,因而灰云质页岩中构造裂缝的平均水平延伸长度最大,其次是长英质页岩;当页岩岩性一定时,构造裂缝的平均水平延伸长度随着层厚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当页岩埋深增大时,围岩压力增大,裂缝难以产生和扩展,构造裂缝的平均水平延伸长度有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数学解析模型 裂缝长度 影响因素 孔二段页岩 沧东凹陷
下载PDF
黄骅坳陷纹层型页岩油富集与提产提效关键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金凤鸣 韩文中 +7 位作者 时战楠 许静 宋舜尧 刘学伟 王栋 官全胜 孙彪 丁娱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20,共21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具有形成纹层型页岩油的有利条件,其古近系发育孔二段、沙三段和沙一段3套湖相纹层状页岩,叠合面积约为2400km^(2),累计最大厚度超过1200m,计算纹层型页岩油资源量是常规油资源量的1.2倍,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如何实...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具有形成纹层型页岩油的有利条件,其古近系发育孔二段、沙三段和沙一段3套湖相纹层状页岩,叠合面积约为2400km^(2),累计最大厚度超过1200m,计算纹层型页岩油资源量是常规油资源量的1.2倍,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如何实现效益开发仍面临一系列难题。基于5口井701m页岩岩心开展的52项22640块次的分析联测,结合116口直井测井、录井资料,提出断陷盆地纹层型页岩油富集,平面主要分布于前(扇)三角洲—半深湖亚相,纵向主要形成于中等热演化阶段并以滞留油形式富集于基准面上升/下降(T/R)旋回转换带,建立了3类8因素的页岩油有利区与富集层的定量评价标准,有效指导了纹层型页岩油“甜点”评价优选;通过37口页岩油水平井不同开发方案、不同类型压裂方式、不同排采工艺等现场试验,提出水平井井距300m、水平段段长2000m为效益最优水平井布井方式,单点密切割缝网体积压裂可大幅提升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量(EUR),优化形成了小油嘴控压降水、大油嘴提液防堵、中油嘴稳定自喷、小泵深抽长期生产的“四步法”排采方式,实现了页岩油的高产稳产。以纹层型页岩油富集认识和关键提产提效技术为指导,实现了单井首年最高累计产油超1×104t、EUR超3.5×104t,达到了油价50美元/bbl下的效益开发,展现了我国东部断陷盆地页岩油的良好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黄骅坳陷 纹层型页岩油 页岩油评价 提产提效
下载PDF
Cycles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tion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organic matter distribution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Paleogene Kongdian Formation in Cangdong Sag,Bohai Bay Basin,East China
9
作者 ZHAO Xianzheng PU Xiugang +10 位作者 YAN Jihua JIN Fengming SHI Zhannan CHAI Gongquan han wenzhong LIU Yan JIANG Wenya CHEN Changwei ZhanG Wei FANG Zheng XIE Del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3期534-546,共13页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based on continental transgressive-regressive(T-R)cycles,a 500 m continuous core taken from the second member of Kongdian Formation(Kong 2 Member)of Paleogene in Well G...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based on continental transgressive-regressive(T-R)cycles,a 500 m continuous core taken from the second member of Kongdian Formation(Kong 2 Member)of Paleogene in Well G108-8 in the Cangdong Sag,Bohai Bay Basin,was tested and analyzed to clarify the high-frequency cycles of deep-water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in lacustrine basins.A logging vectorgraph in red pattern was plotted,and then a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with five-order high-frequency cycles was formed for the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Kong 2 Member.The high-frequency cycles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and at different scales.It is found that the fifth-order T cycles record a high content of terrigenous clastic minerals,a low paleosalinity,a relatively humid paleoclimate and a high density of laminae,while the fifth-order R cycles display a high content of carbonate minerals,a high paleosalinity,a dry paleoclimate and a low density of laminae.The changes in high-frequency cycles controlled the abundance and type of organic matter.The T cycles exhibit relatively high TOC and abundant endogenous organic matters in water in addition to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s,implying a high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lake for the gene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shale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grained sediment high-frequency cycle lamina density organic matter Paleogene Kong 2 Member Cangdong Sag Bohai Bay Basin
下载PDF
湖相页岩滞留烃形成条件与富集模式——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43
10
作者 赵贤正 周立宏 +8 位作者 蒲秀刚 金凤鸣 时战楠 韩文中 姜文亚 韩国猛 张伟 汪虎 马建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6-869,共14页
湖相页岩层系与海相相比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勘探开发难度更大,实现湖相页岩油效益勘探开发首先必须明确页岩滞留可动烃富集高产地质规律。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孔二段和沙三段页岩层系为例,在前期上万块岩心样品分析联测基础上,结... 湖相页岩层系与海相相比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勘探开发难度更大,实现湖相页岩油效益勘探开发首先必须明确页岩滞留可动烃富集高产地质规律。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孔二段和沙三段页岩层系为例,在前期上万块岩心样品分析联测基础上,结合最新的30余口已钻水平井的试油、试采和地球化学资料,对湖相页岩滞留可动烃富集条件及模式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适中的有机质丰度(TOC值为2%~4%)可使页岩层系含油性与脆性达到最佳匹配,既富集油又利于工程改造;古湖盆大小和物源供给强度的适中匹配是造成页岩层系有机质丰度与脆性矿物含量最佳耦合的内在因素;适中的热演化成熟度(Ro值为0.7%~1.0%,埋深为3 200~4 300 m)是页岩层系热演化生油与干酪根吸附油最佳匹配区间,该阶段滞留可动烃量大;适中的成岩演化阶段(中成岩A期3 200~4 300 m)利于形成大量的溶蚀孔、有机质孔等,为页岩油的富集提供储集空间;适中的天然裂缝发育程度(未破坏页岩油顶底板盖层条件)利于页岩油的储集、渗流与保存。该研究成果突破了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高、天然裂缝发育程度高利于页岩油富集的笼统认识,指导了沧东凹陷孔二段及歧口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气甜点的综合评价及井位部署,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实现了工业化开发的重要突破,歧口凹陷沙三段页岩油获重要发现苗头,展示了湖相页岩油良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页岩 滞留烃 可动烃 页岩油 富集模式 孔二段 沙三段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断陷盆地洼槽聚油理论的发展与勘探实践——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为例 被引量:32
11
作者 赵贤正 周立宏 +5 位作者 蒲秀刚 金凤鸣 姜文亚 肖敦清 韩文中 时战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2-1102,共11页
依据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三维连片地震数据、钻井、测录井、试油及分析测试数据,对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洼槽区构造演化、沉积储集层、烃源岩成烃演化进行研究,进一步发展了断陷盆地洼槽区常规-非常规油气聚集模式。沧东凹陷洼槽区成藏... 依据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三维连片地震数据、钻井、测录井、试油及分析测试数据,对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洼槽区构造演化、沉积储集层、烃源岩成烃演化进行研究,进一步发展了断陷盆地洼槽区常规-非常规油气聚集模式。沧东凹陷洼槽区成藏要素储集层与烃源岩具有分区性特征,具有原型洼槽和改造型洼槽两种常规-非常规油气成藏模式。洼槽形成及演化控制了常规油到非常规油的有序分布。洼槽上部构造油气藏发育,洼槽外环带为三角洲前缘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中环过渡带为致密油发育有利区,而内环带细粒沉积相区为页岩油气勘探区。断陷盆地洼槽聚油理论的发展为老油田开展二次勘探开辟了新的建产增储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洼槽聚油 地层-岩性油气藏 页岩油 有序成藏 渤海湾盆地 沧东凹陷 古近系孔店组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湖相页岩油甜点评价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29
12
作者 韩文中 赵贤正 +6 位作者 金凤鸣 蒲秀刚 陈世悦 牟连刚 张伟 时战楠 汪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7-786,共10页
基于岩心、薄片、X射线衍射、岩石热解、CT扫描、核磁共振及试油资料,研究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陆相页岩层系宏观及微观的组分、沉积结构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和方法,确定页岩油水平井最佳甜点箱体。根据优势岩石类型、韵... 基于岩心、薄片、X射线衍射、岩石热解、CT扫描、核磁共振及试油资料,研究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陆相页岩层系宏观及微观的组分、沉积结构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和方法,确定页岩油水平井最佳甜点箱体。根据优势岩石类型、韵律结构及测井曲线特征,建立了薄层状灰云质页岩、纹层状混合质页岩、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和层状灰云质页岩4类页岩岩相,将孔二段一亚段划分为(PS1—PS4)4个准层序。PS1页岩孔隙度大于6%,黏土含量小于20%,S1值小于4 mg/g;PS2页岩纹层结构发育,大孔径孔喉、连通性较好、有机碳及可动烃含量高,S1值大于4 mg/g、TOC值为2%~6%、黏土含量小于20%、孔隙度大于4%;PS3页岩S1值大于6 mg/g,黏土含量为20%~30%,孔隙度小于4%;PS4页岩TOC值偏低、含油性相对较差。建立了游离烃含量(S1)、页岩韵律结构、黏土含量、TOC及孔隙度等5参数的页岩油评价分类标准,以及5参数赋权重甜点层定量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数EI。综合分析分析认为PS2最优,是页岩油地质-工程双甜点,其次是PS3和PS1,前者侧重于页岩油地质甜点而后者则偏于工程甜点,最后为PS4。优选PS2和PS3两套页岩油甜点钻探,多口直井和水平井获得高产,其中1701H井稳产623 d、累产超万吨,展示孔二段页岩油良好的勘探前景。图9表5参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 韵律结构 赋权重定量评价 页岩油甜点 页岩油评价标准 沧东凹陷 渤海湾盆地 古近系 孔二段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效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工程实践——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为例 被引量:34
13
作者 周立宏 赵贤正 +7 位作者 柴公权 姜文亚 蒲秀刚 王晓东 韩文中 官全胜 冯建园 刘学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9-1066,共8页
以系统取心井精细岩心描述和分析联测数据为基础,开展了陆相页岩油富集规律研究,形成了陆相页岩油甜点识别与定量评价方法、甜点层精准轨迹设计与随钻跟踪-轨迹优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控制技术、全程"滑溜水+石英砂"陆相页岩油水... 以系统取心井精细岩心描述和分析联测数据为基础,开展了陆相页岩油富集规律研究,形成了陆相页岩油甜点识别与定量评价方法、甜点层精准轨迹设计与随钻跟踪-轨迹优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控制技术、全程"滑溜水+石英砂"陆相页岩油水平井低成本体积压裂改造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陆相纯页岩型页岩油富集主要受优势组构相和滞留烃超越效应两大因素控制,具有纹层状长英质、纹层状混合质、薄层状灰云质及厚层状灰云质4种页岩油富集模式;页岩油甜点识别评价方法可准确预测陆相页岩油富集甜点区;甜点层精准轨迹设计与随钻跟踪-轨迹优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控制技术经现场应用检验,效果良好,甜点钻遇率可达100%,Ⅰ类甜点钻遇率平均超过75%;采用全程"滑溜水+高石英砂"陆相页岩油水平井低成本体积压裂改造技术,可在水平段形成多期次缝网,大幅度提高产能,综合工程成本平均降低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沧东凹陷 陆相页岩油 甜点识别 水平井 轨迹优化 压裂改造
下载PDF
湖相页岩型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与实践--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为例 被引量:36
14
作者 赵贤正 周立宏 +10 位作者 蒲秀刚 金凤鸣 韩文中 时战楠 陈长伟 姜文亚 官全胜 许静 刘学伟 张伟 马建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626,共11页
针对湖相页岩型页岩油高产稳产主控要素不清楚、页岩油生产规律不明确等问题,综合利用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4口井700 m系统取心、十万余条分析数据和试油资料对湖相页岩型页岩油实现高产稳产的理论认识基础、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页... 针对湖相页岩型页岩油高产稳产主控要素不清楚、页岩油生产规律不明确等问题,综合利用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4口井700 m系统取心、十万余条分析数据和试油资料对湖相页岩型页岩油实现高产稳产的理论认识基础、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页岩油的开发效果及生产规律等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三高一低”优质页岩是页岩油富集的物质基础、中偏高热演化是页岩油富集有利条件、纹层状长英质页岩是湖相页岩型页岩油最优富集层等页岩油富集理论认识。形成了富集层及富集区评价预测技术、水平井开发井网部署技术、页岩油储集层压裂工艺技术、页岩油排采制度优化技术等支撑页岩油高产稳产的勘探关键技术方法。理论认识与技术方法指导实现了沧东凹陷页岩油的高产稳产,其中4口水平井单井日产页岩油突破百吨,GY5-1-1L井日产油达208 m^(3);截至2022年4月,28口生产井日产油稳定在300~350 t,累产油17.8×10^(4) t。揭示了页岩油水平井自喷阶段产量呈指数递减、机械采油阶段产量呈台阶状递减后再趋于稳定的生产规律,采出页岩油轻烃类组分比例与日产油量呈正相关性且在试采进程中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 页岩型页岩油 富集高产 孔二段 沧东凹陷 黄骅坳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滨海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滑塌型湖底扇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5
15
作者 蒲秀刚 赵贤正 +6 位作者 王家豪 吴佳朋 韩文中 王华 时战楠 姜文亚 张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3-924,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地区近年来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陆续钻遇高产油气,提供了断陷湖盆中部发育中-深层优质储集层的典型实例。采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储集层的沉积相、物性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储集层砂岩普遍...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地区近年来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陆续钻遇高产油气,提供了断陷湖盆中部发育中-深层优质储集层的典型实例。采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储集层的沉积相、物性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储集层砂岩普遍含泥岩碎块,具滑塌变形构造和鲍马序列,指示为滑塌型湖底扇沉积。其储集性好,包括较多中孔低渗和少量中孔高渗类型;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隙、长石和岩屑颗粒的粒间-粒内溶蚀孔隙、构造微裂缝。优质储集层的主控因素包括:①有利的沉积微相。包括重力流主水道和近端分支水道微相,其沉积物粒度粗,以砂质碎屑流为主要搬运-沉积机制。随着埋深的增加,沉积作用对物性的影响相对减弱。②中等结构成熟度。湖底扇属滩坝砂体滑塌、再沉积成因,含较多分选中等的砂岩,有利于原生孔隙存留。③高含量的中-酸性火山岩岩屑。砂岩岩屑含量高且成分多样,特别是火山岩岩屑,有助于溶蚀孔隙发育。④有机酸溶蚀作用。对应于中成岩A亚期,该时期烃类成熟。⑤早期形成且持续存在的超压。中-深层整体为一个大型超压封存箱,与厚层深湖相泥岩的欠压实和生烃增压相关,原生孔隙得以大量保存。⑥张扭性区域构造作用。有利于构造微裂缝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滑塌型湖底扇 储集层 古近系沙河街组 孔-渗结构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区页岩层系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发现——以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被引量:40
16
作者 蒲秀刚 时战楠 +3 位作者 韩文中 彭雪梅 张伟 祝必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8,共13页
传统观点认为,湖盆半深湖-深湖区主要以高黏土、低陆源碎屑的相对均质泥页岩类烃源岩为主,是寻找油气藏的"禁区",但近年来中外页岩油气的勘探发现完全突破了过去的传统认识。为探究湖盆细粒沉积区页岩层系基本地质特征,以G108... 传统观点认为,湖盆半深湖-深湖区主要以高黏土、低陆源碎屑的相对均质泥页岩类烃源岩为主,是寻找油气藏的"禁区",但近年来中外页岩油气的勘探发现完全突破了过去的传统认识。为探究湖盆细粒沉积区页岩层系基本地质特征,以G108-8,GD14及GD12三口井635 m岩心8 000余块次分析化验资料及配套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对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层系开展了岩性特征、储层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改造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发现,孔二段页岩层系矿物组分复杂、岩石类型多样,按照X射线衍射矿物组分可划分为长英质页岩、灰云岩及混合质页岩等3大类、7小类;页岩层系不仅具有生油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发育有机质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多类型的孔缝系统,且具有良好的工程可改造性;有机质的丰度、热演化成熟度等对页岩层系储层的孔隙发育、含油量、碳酸盐结晶程度等具有明显的影响。页岩层系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的差异性造成了不同岩石类型石油地质特征的差异,灰云岩类应寻找短距离运移烃,而长英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应以寻找自身滞留烃为主,三大岩石类型均可成为页岩油良好储层,但不同岩石类型应采取相适应的工程改造措施,才能最大化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层系 细粒沉积区 页岩油 孔二段 沧东凹陷 黄骅坳陷
下载PDF
油气聚集链:内涵、特征与勘探实践:以渤海湾盆地冀中、黄骅坳陷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8 位作者 蒲秀刚 罗群 周立宏 姜文亚 董雄英 时战楠 韩文中 张伟 汪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135,共16页
成熟盆地仍然蕴藏着可观的油气资源,目前的油气成藏理论面临越来越难、复杂、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挑战。受“链”事物属性的启发,通过调研、类比国内外油气成藏过程与分布规律,在继承和发展已有油气成藏理论基础上,结合勘探实践,学界提出... 成熟盆地仍然蕴藏着可观的油气资源,目前的油气成藏理论面临越来越难、复杂、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挑战。受“链”事物属性的启发,通过调研、类比国内外油气成藏过程与分布规律,在继承和发展已有油气成藏理论基础上,结合勘探实践,学界提出了“油气聚集链”的概念和认识。油气聚集链指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空间上多呈串珠状链式排列在一起的一系列油气藏组合,是油气成藏与分布本质规律的客观体现。油气聚集链在形式上多表现为油气藏多呈串珠状的链式空间分布特征,实质上表现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沿优势运移通道的链式反应和成藏事件;现今复杂的油气分布是地史上多条油气聚集链叠合的反映;一条完整的油气聚集链由内链、中链和外链组成,它们在成藏背景、成藏条件、成藏机理、富集规律和分布模式上既各有特征,又有连续性,更是紧密有机的油气生运聚成藏整体。“同源多链、一链多藏、多链成域、主链富集”是“油气聚集链”的四大特征。与目前油气成藏理论相比,油气聚集链认识的突出优势在于:发现和论证了油气聚集的链式成藏特点和多呈串珠状链式分布规律,提出沿“油气聚集链”寻找油气藏,比沿“油气聚集带”寻找油气藏的效率更高;将勘探目标的预测精度从油气聚集区带范围提高到某个具体圈闭或甜点。油气聚集链认识具有目前其他油气成藏理论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链式思维,精准定位。依据油气聚集链的认识,提出了“找准链源,梳理链节,确定链环,重视主链”和“全链思维、整体研究,顺链找油、精准勘探”的思路,对指导成熟盆地继续挖掘勘探潜力、新区新领域获得勘探突破,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油气聚集链的认识为指导,转变勘探思维,在冀中、黄骅坳陷油气勘探中获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链 内涵 特征 勘探实践 冀中坳陷 黄骅坳陷
下载PDF
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理论认识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8 位作者 蒲秀刚 罗群 周立宏 韩国猛 姜文亚 董雄英 时战楠 韩文中 张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3,共13页
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理论认识是以“洼槽区岩性地层油气藏、深盆湖相页岩油、向斜区煤层气”三个成藏模式为基础,融合前人有关负向构造油气成藏研究理论成果,形成的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的系统知识体系,其核心观点是:①“从... 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理论认识是以“洼槽区岩性地层油气藏、深盆湖相页岩油、向斜区煤层气”三个成藏模式为基础,融合前人有关负向构造油气成藏研究理论成果,形成的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的系统知识体系,其核心观点是:①“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油气藏横向有序成环形成分布圈,纵向依次成链形成放射状富集链”;②负向构造区由于构造背景的原因,导致其沉积特征、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与正向构造区存在巨大差异;③深盆(深洼)—低斜坡以“原地留滞”为成藏机理,形成非常规油气分布环带(内环),中—高斜坡以“过路截流”为成藏机理,形成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环带(中环),而正向构造区则以高部位“汇流聚集”为成藏机理,形成构造油气藏分布环带(外环);④基于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理论的勘探思路为“全域考虑,逐环深入;优选通道,顺藤摸瓜”。负向构造区油气成藏理论有效指导了冀中、黄骅坳陷的斜坡和深洼区一大批隐蔽油气藏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发现,丰富了现代油气成藏理论,对盆地负向构造区尤其是深层复杂隐蔽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 油气成藏 负向构造区 冀中坳陷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陆相富有机质页岩脆性评价方法优选与应用——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文中 窦煜 +3 位作者 李昊东 张伟 时战楠 董姜畅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198,共8页
页岩脆性是影响压裂裂缝规模、决定页岩滞留烃能否可动的关键指标之一,是页岩油平面甜点区、水平井钻探甜点靶层、压裂甜点段评价的主要参数之一。通过沧东凹陷孔二段17块页岩样品的X衍射矿物分析、有机碳分析以及岩石三轴力学实验,建... 页岩脆性是影响压裂裂缝规模、决定页岩滞留烃能否可动的关键指标之一,是页岩油平面甜点区、水平井钻探甜点靶层、压裂甜点段评价的主要参数之一。通过沧东凹陷孔二段17块页岩样品的X衍射矿物分析、有机碳分析以及岩石三轴力学实验,建立了以长英质矿物、碳酸盐、黏土、有机质为骨架的页岩脆性地质模型和5个基于矿物成分的页岩脆性评价公式。通过与力学参数脆性公式对比分析,优选出综合考虑页岩总有机碳含量、不同矿物脆度的脆性评价新方法以及简化的TOC、黏土两项关键参数的脆性评价方法,前者适用于XRD分析矿物成分资料丰富的层段,后者适用于测井评价。应用矿物含量法评价G108-8井孔二段C6层脆性,并结合含油性优选出高脆、高含油或中等含油的页岩作为工程-含油双甜点,Z1608和GX5井的试油结果验证了上述脆性评价方法在页岩油勘探中的有效性,为页岩油甜点段和压裂方案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脆性指数 矿物成分 总有机碳 黏土含量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陆相湖盆页岩岩相分类方案及其意义——以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存飞 黄文俊 +5 位作者 杜争利 韩文中 詹远 时战楠 周健 宋梅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87-3300,共14页
与常规碎屑岩相比,页岩具有矿物组成复杂、颗粒细小、富含有机质和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岩心描述和普通薄片鉴定的准确性受到很大限制,传统的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法需进行改进以满足页岩岩相划分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需要。首先,分析页岩岩... 与常规碎屑岩相比,页岩具有矿物组成复杂、颗粒细小、富含有机质和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岩心描述和普通薄片鉴定的准确性受到很大限制,传统的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法需进行改进以满足页岩岩相划分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需要。首先,分析页岩岩相划分的难点,确定特殊组分和粒度对页岩岩性的影响;其次,通过对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矿物组分的X射线衍射、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测试,提出考虑有机质体积分数、基于岩石无机矿物的“五组分三端元”岩相划分方案;最后,在岩相划分的基础上,剖析该页岩岩相划分方案的地质与工程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主要表现出多种矿物混积的特点,可划分为4个大类岩相和21个小类岩相。该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对岩石组分真实体积进行归一化处理,以长英质矿物、灰云质矿物和黏土矿物作为三角图分类三端元,并结合方沸石和有机质体积分数来划分页岩岩相,能够体现页岩组构的分布规律、指示页岩的沉积环境和表征页岩的脆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东凹陷 孔二段 页岩岩相 五组分三端元 体积归一化 脆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