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Grain Dolostone Reservoirs in the Cambrian Longwangmiao Formation,Sichuan Basin,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SHEN Anjiang hu anping +1 位作者 PAN Liyin SHE M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04-218,共15页
Dolostones in the Cambrian Longwangmiao Formation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gas exploration domains in China. Over a trillion cubic meters of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Gaoshiti-Moxi area... Dolostones in the Cambrian Longwangmiao Formation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gas exploration domains in China. Over a trillion cubic meters of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Gaoshiti-Moxi area; however, the origin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dolostone reservoir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is work discussed the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dolostone reservoirs in the Longwangmiao Formation to determine their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Two understandings are acquired: firstly, a carbonate ramp provided excellent conditions for grain beach deposition, while the presence of a hypersaline lake was favorable for the contemporaneous dolomitization of grain beach deposits.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further confirm that the Longwangmiao dolostone was formed during the contemporaneous stage. Secondly,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the grain beach sediments provid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ngwangmiao dolostone reservoirs. Reservoir dissolut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orosity of the reservoirs was formed by dissolution during contemporaneous and burial stages. The dissolution pores formed during the contemporaneous stage were controlled by sequence interfaces. The large scale dissolution vugs formed during the burial stage subsequently spread along the pre-existing porosity and fracture zones. This study therefore identifi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dolostone reservoirs in a shallow water ramp under arid climatic conditions generally met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1) reefal beach deposits lay a foundation for reservoir development;(2) superficial conditions are an important determining factor for reservoir porosity; and(3) burial conditions provide environment for porosity preservation and mod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Longwangmiao Formation grain dolostone meteoric dissolution buried dissolution origin of reservoir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下载PDF
The dating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for carbonate miner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research in the paleouplift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 SW 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SHEN Anjiang ZHAO Wenzhi +3 位作者 hu anping WANG hui LIANG Feng WANG Yongshe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3期555-568,共14页
A new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geological history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s developed, which are constrained by U-Pb isotope age and clumped isotope((35)47) temperature of host minerals of hydrocarbon-bearin... A new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geological history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s developed, which are constrained by U-Pb isotope age and clumped isotope((35)47) temperature of host minerals of hydrocarbon-bearing inclusions. For constraining the time and depth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by the laser in-situ U-Pb isotope age and clumped isotope temperature, there are two key steps:(1) Investigating feature,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liquid and gaseous hydrocarbon inclusions with optical microscopes.(2) Dating laser in-situ U-Pb isotope age and measuring clumped isotope temperature of the host minerals of hydrocarbon inclusions.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been applied for studying the stag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Sinian Dengying gas reservoir in the paleo-uplift of the central Sichuan Basin. By dating the U-Pb isotope age and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of clumped isotope((35)47) of the host minerals of hydrocarbon inclusions in dolomite, three stag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were identified:(1) Late Silurian: the first stage of oil accumulation at(416±23) Ma.(2) Late Permian to Early Triassic: the second stage of oil accumulation between(248±27) Ma and(246.3±1.5) Ma.(3) Yanshan to Himalayan period: gas accumulation between(115±69) Ma and(41±10) Ma. The reconstructe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history of the Dengying gas reservoir in the paleo-uplift of the central Sichuan Basin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tectonic-burial history, basin thermal history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history, indicating that the new method is a reliable way for reconstructing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in-situ U-Pb isotope dating clumped isotope thermometry hydrocarbon inclusions carbonate mineral dating carbonate miner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host miner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leo-uplift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下载PDF
白云岩的成因、储集空间及实验技术研究新进展
3
作者 李茜 胡安平 +3 位作者 沈安江 张建勇 乔占峰 段军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6-1482,共27页
全球广布的白云岩中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和储集空间保持机制还存在诸多疑问。分析研究了近年来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储集空间控制因素与新型实验技术等方面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1)通过溶解-再沉淀方法成功合成出... 全球广布的白云岩中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和储集空间保持机制还存在诸多疑问。分析研究了近年来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储集空间控制因素与新型实验技术等方面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1)通过溶解-再沉淀方法成功合成出低温有序白云石,白云岩的形成受热力学和动力学屏障共同制约。(2)研究建立、拓展和完善了多种白云石化模型。新建了有机物(微生物)诱导模型,完善了无机物催化模型,修订了混合水白云石化模型,拓展了蒸发泵和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模型,细化了埋藏白云石化类型。(3)原始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改造对白云岩储层演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适度的白云石化作用及次生溶蚀作用增加白云岩储层的孔隙空间,过度的胶结作用、大量热液矿物沉淀及轻-中度重结晶作用减少白云岩储层的孔隙空间。(4)发展了微区元素分析、Mg-Ca同位素、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团簇同位素、激光共聚焦-CT扫描成像解析及核磁共振-频谱激发极化实验新技术。研发了白云岩储层正演模拟技术、多尺度定量表征白云岩孔隙的三维结构和流动性技术,为白云石成因机理、储集空间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理 储集空间控制因素 白云岩 新型实验技术 油气勘探
下载PDF
LA-ICP-MS U-Pb Age, Clumped and Stable Isotope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Middle Permian Coarse-Crystalline Dolomite Reservoirs in Northwest Sichuan Basin, Southwest China
4
作者 PAN Liyin SHEN Anjiang +2 位作者 hu anping HAO Yi ZHAO Jianx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312-1313,共2页
Objective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commercial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Middle Permian coarse-crystalline dolomites in the northwest Sichuan Basin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to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se deep... Objective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commercial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Middle Permian coarse-crystalline dolomites in the northwest Sichuan Basin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to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se deep-burial carbonate reservoirs.Due to their temporal relationship to the flooded basalts that represent the end-Middle-Permian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ELIP),the Middle Permian dolomites were prev iously thought to be products of hydrothermal dolomitization related to the ELIP magmatism.Field and core observations,however,show that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se dolomites are not controlled by faults,the supposed conduits for hydrothermal fluids.Conversely,they are somewhat strata-bound.Henc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by employing LA-ICP-MS U-Pb dating,clumped isotope thermometry(047)and routine stable isotope geochemistry(C carbon,O oxygen and Sr strontium isotopes),is to re-evaluate the genesis of these dolomite reservoirs,with special attention focusing on the diagenetic environment and timing of dolomitization,and the attributes of dolomitizing fl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IAN Middle reservoirs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生代岩相古地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安江 熊绍云 +8 位作者 胡安平 张建勇 许强 付小东 潘立银 王鑫 刘思琪 李茜 段军茂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4,共15页
由于资料的欠缺和分布的不均衡,羌塘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程度总体不高,不能为烃源岩和储层的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基于盆地属性、沉积体系及组合-耦合关系的研究,解决了资料丰富区域沉积相解释的多解性、资料缺少区域沉积相预测缺乏... 由于资料的欠缺和分布的不均衡,羌塘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程度总体不高,不能为烃源岩和储层的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基于盆地属性、沉积体系及组合-耦合关系的研究,解决了资料丰富区域沉积相解释的多解性、资料缺少区域沉积相预测缺乏沉积模式指导的问题,取得以下3方面的成果和认识:(1)系统梳理了可可西里—金沙江洋、班公湖—怒江洋、龙木错-双湖洋的闭合史,明确了羌塘盆地属性,指出北羌塘地块在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经历了复合前陆盆地、陆内弱挤压残留海盆地、褶皱-冲断快速抬升剥蚀3个构造演化阶段,南羌塘地块在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经历了被动陆缘、活动陆缘、褶皱-冲断快速抬升剥蚀3个构造演化阶段,明确了8个关键沉积时期的盆地属性。(2)基于盆地属性、沉积体系及组合-耦合关系,系统恢复了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早白垩世10个关键地质时期的构造-岩相古地理背景,揭示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提高了资料缺少区域沉积相预测的准确度。(3)明确了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的构造-岩相古地理背景,认为上三叠统波里拉组—巴贡组烃源岩的分布受控于前陆坳陷、被动陆缘深水陆棚等构造单元,下侏罗统曲色组烃源岩的分布受控于弧后伸展盆地、陆内弱挤压残留海盆地等构造单元,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储层分布于台缘带。上述成果将为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的认识和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属性 岩相古地理 沉积体系 生储盖组合 晚三叠世—早白垩世 羌塘盆地
下载PDF
白云岩成因类型、识别特征及储集空间成因 被引量:78
6
作者 赵文智 沈安江 +3 位作者 乔占峰 潘立银 胡安平 张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3-935,共13页
针对白云岩成因、原生白云石沉淀、白云岩孔隙成因等问题,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补充四川和塔里木盆地典型案例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工作,取得3项进展:(1)提出基于岩石特征、形成环境和时间序列的白云岩成因分类,不同成因白云岩之... 针对白云岩成因、原生白云石沉淀、白云岩孔隙成因等问题,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补充四川和塔里木盆地典型案例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工作,取得3项进展:(1)提出基于岩石特征、形成环境和时间序列的白云岩成因分类,不同成因白云岩之间的成岩域、特征域界线清晰,演化线索清楚,更具系统性和连续性;(2)建立不同成因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识别标志,白云岩之间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具有规律性,是连续时间序列上形成环境变迁的响应;(3)重新评价白云石化作用对孔隙的贡献,阐明白云岩中的孔隙主要来自原岩的沉积原生孔、部分来自表生溶蚀和埋藏溶蚀作用,早期白云石化有利于孔隙的保存。这些认识对白云岩成因的理解、不同成因白云岩的判识具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白云岩储集层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成因类型 白云岩识别特征 白云岩孔隙成因 原生沉淀白云石 沉积原生孔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不同白云岩的孔隙特征、成因及演化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振宇 宁科科 +5 位作者 屈海洲 胡安平 张云峰 陈薇 罗新生 张兴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6-269,共14页
根据阿克苏地区两条典型野外剖面(肖西沟剖面、苏盖特布拉克剖面)的细测及大量薄片资料分析,认为肖尔布拉克组发育凝块石云岩、残余颗粒云岩及晶粒云岩等3种类型白云岩,主要孔隙类型有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凝块内溶孔等4种。凝... 根据阿克苏地区两条典型野外剖面(肖西沟剖面、苏盖特布拉克剖面)的细测及大量薄片资料分析,认为肖尔布拉克组发育凝块石云岩、残余颗粒云岩及晶粒云岩等3种类型白云岩,主要孔隙类型有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凝块内溶孔等4种。凝块石云岩中孔隙面孔率与胶结物含量及单个凝块大小呈反比,孔隙的连通性与单个凝块大小、堆积疏松程度、胶结物含量、凝块含量呈正比。残余砂屑云岩孔隙面孔率与残余颗粒含量呈正比、与胶结物含量呈反比。根据沉积—成岩作用影响的差异,建立3种不同白云岩孔隙演化发育模式:在凝块石云岩中,同生—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形成孔隙的关键,埋藏期溶蚀作用使得孔隙进一步改善,最终形成以凝块内溶孔(占比72%)为主的孔隙类型;在残余颗粒云岩中,同生—准同生期的溶蚀作用是形成孔隙的基础,埋藏期溶蚀作用是增加有效孔隙的关键因素,最终形成以粒间溶孔(占比51%)为主的孔隙类型;在晶粒云岩中,早期的溶蚀改造作用对晶粒云岩孔隙发育影响较小,而埋藏期的扩大溶蚀作用是有效孔隙发育的关键因素,使其形成以晶间溶孔(占比62%)为主的孔隙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孔隙成因 白云岩 肖尔布拉克组 阿克苏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特征、成因和分布 被引量:69
8
作者 胡安平 潘立银 +2 位作者 郝毅 沈安江 谷明峰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52,共14页
基于6个露头剖面和10口井岩心的观察,近百口井的老井复查,500余个岩石薄片的观察和80余件样品的同位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定年等实验分析,取得三个方面的新认识:(1)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具有普遍性和... 基于6个露头剖面和10口井岩心的观察,近百口井的老井复查,500余个岩石薄片的观察和80余件样品的同位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定年等实验分析,取得三个方面的新认识:(1)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具有普遍性和一定规模,可识别出孔隙型、孔洞型和复合型等三类白云岩储层,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蚀孔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2)滩相沉积、早表生期暴露溶蚀和埋藏期构造-热液事件是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发育的三个主控因素;(3)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分布有规律可循,垂向上,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栖霞组二段和茅口组二段、三段,平面上,栖霞组二段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川西及川中地区,茅口组二段、三段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川西、川中和川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纪 栖霞组 茅口组 白云岩储层 储层成因 构造-热液事件
下载PDF
激光铀铅同位素定年技术在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孔隙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胡安平 沈安江 +4 位作者 梁峰 赵建新 罗宪婴 俸月星 程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9,共13页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铀和铅含量普遍较低、且成岩组构直径小,很难取得足够的粉末样品,常规的溶液法铀铅同位素定年在古老海相碳酸盐岩中难以推广应用。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和昆士兰大学(UQ)地球科学院放射性...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铀和铅含量普遍较低、且成岩组构直径小,很难取得足够的粉末样品,常规的溶液法铀铅同位素定年在古老海相碳酸盐岩中难以推广应用。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和昆士兰大学(UQ)地球科学院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两家共同开发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并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储层成岩-孔隙演化研究。通过充填孔洞、孔隙和裂缝中不同期次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测年,指出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储层的埋藏成岩过程是孔隙和孔洞逐渐被充填的过程。孔洞的充填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加里东期,孔隙的充填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加里东和印支期断裂作为热液运移的通道,为充填孔洞和孔隙的胶结物提供了物源,未被白云石、方解石和硅质胶结物充填的残留孔洞、孔隙和裂缝构成了主要储集空间,建立了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岩-孔隙演化史。这些认识与该地区的构造-埋藏史、盆地热史具有很高的吻合度,结合下古生界烃源生烃史,为古老海相胶结物形成时间确定、成岩-孔隙演化研究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评价提供了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物 激光原位铀铅同位素定年技术 成岩-孔隙演化史 碳酸盐岩储层 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碳酸盐岩薄片人工智能鉴定方法研究
10
作者 张杰 沈安江 +3 位作者 胡安平 周进高 佘敏 韩明珊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7-348,共12页
综述了岩石薄片智能鉴定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薄片智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碳酸盐岩薄片人工智能鉴定命名规范,在此基础上提出碳酸盐岩薄片人工智能鉴定的研究流程与主要研究内容:①准备与处理薄片图像,建立碳酸盐岩图像数据库;②以先... 综述了岩石薄片智能鉴定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薄片智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碳酸盐岩薄片人工智能鉴定命名规范,在此基础上提出碳酸盐岩薄片人工智能鉴定的研究流程与主要研究内容:①准备与处理薄片图像,建立碳酸盐岩图像数据库;②以先验知识指导建立薄片图像的结构组分、矿物组分、孔隙类型等分类标签,进行人工标注并建立标签数据库;③应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技术,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薄片图像标签的知识图谱;④进行结构组分、矿物组分及孔隙类型和含量的智能识别,完成自动岩性定名,输出鉴定报告,实现薄片智能鉴定。碳酸盐岩薄片人工智能鉴定目前仍然存在标签标注样本数量、语义分割不明确、成岩作用影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碳酸盐岩人工智能鉴定的发展方向包括从宏观(岩心、野外露头)到微观不同尺度的图像鉴定,CT、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不同类型图像的鉴定,以及测井、地震资料的智能解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薄片 人工智能识别 岩石结构组分 知识图谱 标签数据库
下载PDF
碳酸盐岩-膏盐岩高频沉积旋回组合生-储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下组合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胡安平 沈安江 +3 位作者 张杰 吴东旭 付小东 蒙绍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3-956,共14页
针对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内是否发育烃源岩,能否提供充足烃源,源、储是否匹配等制约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勘探领域评价的问题,通过陕473和桃112两口马家沟组全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高频沉积旋回分析,取得了3项认识。... 针对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内是否发育烃源岩,能否提供充足烃源,源、储是否匹配等制约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勘探领域评价的问题,通过陕473和桃112两口马家沟组全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高频沉积旋回分析,取得了3项认识。①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包括由未云化灰岩段、白云岩段、白云岩-膏盐岩薄互层段和膏盐岩段构成的2类8种气候逐渐变干旱的沉积旋回;白云岩段和白云岩-膏盐岩薄互层段共发育10类111个高频沉积旋回,具有旋回频繁、单层厚度薄的特点。②基于高频沉积旋回分析,识别出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发育两类烃源岩:一类为优质烃源岩,即毫米级高TOC(有机碳含量)(>2.50%)黑色泥质白云岩;另一类为中等烃源岩,即低TOC(1.21%)灰黑色白云岩。优质烃源岩发育具有相控性和层控性特征,分布于膏盐湖周缘的白云岩-膏盐岩薄互层段中,计算天然气资源量为8504.94×10^(8) m^(3)。③识别出马家沟组中-下组合两类相控白云岩储层,分别为古隆起及周缘的颗粒滩白云岩储层和膏盐湖周缘的微生物白云岩储层,源-储匹配良好。上述认识为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中-下组合的持续勘探提供重要信息,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 高频沉积旋回 泥质白云岩烃源岩 微生物白云岩储层 马家沟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激光U-Pb定年的埋藏白云岩形成过程——以塔里木盆地永安坝剖面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乔占峰 张哨楠 +5 位作者 沈安江 胡安平 梁峰 罗宪婴 佘敏 吕学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93-3509,共17页
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是形成厚层块状白云岩的主要机制之一,但其形成过程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塔里木盆地永安坝剖面蓬莱坝组为例进行解剖,在露头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激光U-Pb定年和同位素分析,剖析了蓬莱坝组白云岩形成时期及演... 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是形成厚层块状白云岩的主要机制之一,但其形成过程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塔里木盆地永安坝剖面蓬莱坝组为例进行解剖,在露头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激光U-Pb定年和同位素分析,剖析了蓬莱坝组白云岩形成时期及演化过程,取得三个方面的认识:(1)蓬莱坝组发育四种类型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自形-半自形细中晶白云岩、雾心亮边自形中晶白云岩和他形粗晶白云岩,不同类型白云岩垂向互层发育;(2) U-Pb定年结果显示蓬莱坝组受三期云化作用改造,分别为准同生期云化作用、晚奥陶世到志留纪浅埋藏云化作用(464±12Ma到433±22Ma)及泥盆纪埋藏云化作用(382±29Ma),浅埋藏云化作用会对准同生白云石造成重结晶,而埋藏云化作用表现为白云石次生加大,存在寒武系云化流体卷入,影响U-Pb定年;(3)规模白云岩的发育为沉积环境和构造埋藏演化史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塔中北斜坡和塔北南缘为规模白云岩发育区,这对本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铀铅定年 埋藏白云石化作用 规模白云岩 蓬莱坝组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电力电子接口的储能系统惯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44
13
作者 胡安平 杨波 +3 位作者 潘鹏鹏 李官军 陶以彬 陈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999-5008,共10页
该文从惯性参考系下宏观物体的惯性特征入手,通过惯性是能量的固有属性这一物理观点,引出电势能和磁场能惯性的概念并给出其表征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给出电势能与磁场能的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形成基于电力电子接口的储能系统惯... 该文从惯性参考系下宏观物体的惯性特征入手,通过惯性是能量的固有属性这一物理观点,引出电势能和磁场能惯性的概念并给出其表征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给出电势能与磁场能的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形成基于电力电子接口的储能系统惯性特征理论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以电池储能系统为例,论证储能电池本体及储能变流器的等效转动惯量计算方法。通过搭建储能系统仿真模型,对比不同控制方式下储能变流器等效转动惯量参与系统调频响应,并验证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式下的储能变流器及储能系统等效转动惯量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特征 电势能惯性 电磁能惯性 等效转动惯量 虚拟同发电步机
下载PDF
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及其在碳酸盐岩成岩-孔隙演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14
作者 沈安江 胡安平 +4 位作者 程婷 梁峰 潘文庆 俸月星 赵建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2-1074,共13页
为解决溶液法难以实现的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取样和超低U、Pb含量样品测年的难题,通过激光剥蚀进样系统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连用和对年龄为209.8 Ma实验室工作标样的开发和标定,建立了适用于古老海相碳酸盐岩的激光原位U-Pb... 为解决溶液法难以实现的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取样和超低U、Pb含量样品测年的难题,通过激光剥蚀进样系统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连用和对年龄为209.8 Ma实验室工作标样的开发和标定,建立了适用于古老海相碳酸盐岩的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并应用于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成岩-孔隙演化研究。通过充填孔洞、孔隙和裂缝中不同期次白云石胶结物的测年,指出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层的埋藏成岩过程主要是原生孔隙和表生溶蚀孔洞逐渐被充填的过程。孔洞的充填作用发生在早加里东、晚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3个阶段,孔隙的充填作用主要发生于早加里东期,未被胶结物充填的残留孔洞、孔隙和裂缝构成了主要储集空间,明确了四川盆地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层的成岩-孔隙演化史。这些认识与该地区的构造-埋藏史、盆地热史具有很高的吻合度,说明测年数据的可靠性和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的有效性,为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岩-孔隙演化研究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剥蚀 U-PB同位素定年 四川盆地 震旦系灯影组 成岩-孔隙演化 碳酸盐岩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海相页岩油特征及发现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安江 付小东 +13 位作者 张建勇 魏学斌 胡安平 王剑 熊绍云 付修根 谢渊 刘思琪 李茜 王鑫 贺训云 乔占峰 郑剑锋 段军茂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2-974,共13页
羌塘盆地油气地质调查和浅钻在中生界海相地层发现了页岩油显示。基于露头、岩心样品系统分析测试,研究了海相页岩沉积发育条件与特征,评价了地球化学与储集特征。研究了中生界海相页岩油发育特征,取得以下认识:①羌塘盆地发育下侏罗统... 羌塘盆地油气地质调查和浅钻在中生界海相地层发现了页岩油显示。基于露头、岩心样品系统分析测试,研究了海相页岩沉积发育条件与特征,评价了地球化学与储集特征。研究了中生界海相页岩油发育特征,取得以下认识:①羌塘盆地发育下侏罗统曲色组和上三叠统巴贡组两套海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由纹层状页岩夹块状泥岩构成。曲色组纹层状富有机质泥页岩位于该地层下部,厚度为50~75 m,主要分布于南羌塘和北羌塘中西部。巴贡组纹层状富有机质泥页岩位于地层中部,厚度为250~350 m,在南北羌塘均有分布。②两套纹层状富有机质泥页岩页理发育,同时发育多种类型的微孔隙和微裂缝,脆性矿物含量平均70%,可压裂性强,孔隙度均值5.89%,储集物性好,达到中等—好的页岩油储集层标准。③曲色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Ⅱ1和Ⅱ2型有机质,TOC均值8.34%,氯仿沥青“A”含量均值0.66%,残余生烃潜量(S1+S2)均值29.93 mg/g,R_(o)值0.9%~1.3%,达到优质烃源岩标准。巴贡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混合型有机质,TOC值为0.65%~3.10%,R_(o)值1.17%~1.59%,达到中等烃源岩标准。④4口井深50~250 m浅钻分别在巴贡组下部井深50~90 m井段和曲色组中部井深30~75 m井段的有机质泥页岩中见油花,原油饱和烃含量高,结合露头和浅钻样品分析测试确认巴贡组和曲色组发现海相页岩油,其中,巴贡组好的页岩油段位于剖面下部18—20层,S0+S1值大于1 mg/g的泥页岩厚206.7 m,S0+S1值最高1.92 mg/g,均值1.81 mg/g;曲色组好的页岩油段位于剖面下部4—8层,S0+S1值大于1 mg/g的泥页岩厚58.8 m,S0+S1值最高6.46 mg/g,均值2.2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油 上三叠统巴贡组 下侏罗统曲色组 毕洛错地区 石油沟地区 羌塘盆地
下载PDF
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盆地结构与马槽园群归属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路顺 汪泽成 +3 位作者 肖安成 胡安平 陈友智 王芊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1-304,共14页
扬子北缘的鄂西和渝东地区分布有2个关键的元古宇出露的大地构造单元,即西侧的神农架隆起与东侧的黄陵隆起。扬子板块北缘经历长期的沉积与变形改造,形成了现今的大巴山和川东冲断体系。本文利用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综合方法对该区元古宙... 扬子北缘的鄂西和渝东地区分布有2个关键的元古宇出露的大地构造单元,即西侧的神农架隆起与东侧的黄陵隆起。扬子板块北缘经历长期的沉积与变形改造,形成了现今的大巴山和川东冲断体系。本文利用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综合方法对该区元古宙深层盆地格架进行研究,通过对裂谷断裂边界与内部盆地结构的识别揭示出西侧的南充—竹山、东侧的忠县—宜昌裂谷带的展布形态,认为它们是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发育的裂谷体系,神农架隆起和黄陵隆起则为分隔2个古裂谷带的同期侧翼差异隆升地块。同时通过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对位于神农架南侧的年代长期有争议的马槽园群砾岩开展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利用其中的同沉积白云岩夹层和上覆层白云质角砾岩进行碳酸盐岩测年,获得(759.2±17.6)Ma和(566.8±13.8)Ma的年龄,证实了马槽园群为南华纪裂谷填充沉积,形成于忠县—宜昌裂谷西侧的斜坡沉积环境。由此建立了马槽园群沉积序列,结合裂谷带及隆起处的多条沉积剖面重建了扬子板块北部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填充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北缘 马槽园群 新元古代 裂谷格局
下载PDF
碳酸盐矿物定年和定温技术及其在川中古隆起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7
作者 沈安江 赵文智 +3 位作者 胡安平 王慧 梁峰 王永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6-487,共12页
基于含烃包裹体宿主矿物U-Pb同位素年龄和团簇同位素(D47)温度约束建立成藏地质过程重建新方法。通过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年龄和团簇同位素温度约束油气成藏时间和深度,包括两个关键步骤:①显微镜下液态或气态烃类包裹体特征、丰度和分... 基于含烃包裹体宿主矿物U-Pb同位素年龄和团簇同位素(D47)温度约束建立成藏地质过程重建新方法。通过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年龄和团簇同位素温度约束油气成藏时间和深度,包括两个关键步骤:①显微镜下液态或气态烃类包裹体特征、丰度和分布研究;②烃类包裹体宿主矿物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和团簇同位素定温。该方法应用于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气藏成藏期次研究,通过含烃包裹体白云石宿主矿物U-Pb同位素年龄和团簇同位素(D47)温度的测定,识别出3个成藏期:①以距今(416±23)Ma为代表的志留纪末的石油聚集;②以距今(248±27)Ma和(246.3±1.5)Ma为代表的二叠纪末—早三叠世的石油聚集;③以距今(115±69)Ma和(41±10)Ma为代表的燕山—喜马拉雅期天然气聚集。川中古隆起灯影组气藏成藏史与工区构造-埋藏史、盆地热史、烃源岩生烃史高度吻合,展示了碳酸盐矿物定年和定温技术在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具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U-Pb同位素测年 团簇同位素测温 烃类包裹体 碳酸盐矿物定年 碳酸盐矿物定温 宿主矿物 油气成藏 川中古隆起 震旦系灯影组
下载PDF
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白云岩成因及储盖组合 被引量:39
18
作者 胡安平 沈安江 +4 位作者 杨翰轩 张杰 王鑫 杨柳 蒙绍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6-928,共13页
针对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中储集层发育规律和储盖组合类型不清的问题,开展该体系岩性组合特征、白云岩与储集层成因和储盖组合类型研究。在全球碳酸盐岩油气藏调研的基础上,解剖分析国内外4个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剖面,综合应用地质... 针对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中储集层发育规律和储盖组合类型不清的问题,开展该体系岩性组合特征、白云岩与储集层成因和储盖组合类型研究。在全球碳酸盐岩油气藏调研的基础上,解剖分析国内外4个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剖面,综合应用地质和实验分析工作,取得以下3个方面的地质认识:①潮湿气候到干旱气候的变迁决定了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岩性组合序列,正常情况下形成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微生物白云岩→膏云岩→膏盐岩系列,反之亦然,气候的突变会导致某种岩性的缺失。②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中主要发育3类储集层,包括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微生物白云岩和膏云岩储集层,存在沉淀和交代2种成因的白云岩。微生物早期降解和微生物岩晚期热解释放的CO2气体和有机酸,以及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是微生物白云岩能够成为优质储集层的主控因素。③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理论上存在6类14种储盖组合类型,目前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4种组合中,包括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微生物白云岩→膏云岩→膏盐岩组合、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膏盐岩组合、微生物白云岩→膏云岩→膏盐岩组合和膏云岩→微生物白云岩→致密碳酸盐岩或碎屑岩组合,这显然与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变迁的内在规律有关。通过解剖已发现的油气藏,揭示在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中以上4种储盖组合最为现实,勘探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 岩性组合序列 微生物白云岩 膏云岩 储盖组合
下载PDF
电池储能电站即插即用运行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官军 胡安平 +2 位作者 杨婷 水恒华 方陈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67,共9页
文章立足于电池储能应急支撑与规模化应用背景,指出电池储能电站(Battery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BESPS)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PNP)的现实需求。通过分析2018年7月投运的江苏镇江MW级BESPS典型架构,首次提出实现BESPS PNP运行... 文章立足于电池储能应急支撑与规模化应用背景,指出电池储能电站(Battery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BESPS)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PNP)的现实需求。通过分析2018年7月投运的江苏镇江MW级BESPS典型架构,首次提出实现BESPS PNP运行的关键技术应从信息流和能量流两个维度进行考虑。针对信息流层面分层通信要求,提出了BESPS并网自描述模型建立方法与信息交互机制,并阐述了分层通信的具体实现方法。针对能量流层面的物理接口集成驱动技术要求,研究并综述BESPS多状态平滑切换、主动电压与频率支撑、削峰填谷以及黑启动等高级应用。最后,采用多状态平滑切换的控制算法,通过仿真对BESPS能量流层面的柔性接入与退出响应过程进行验证。文章的研究工作对开发具有增强的可扩展性PNP功能BESPS设备,解决BESPS规模化灵活并网等实现问题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SPS PNP 信息流 能量流 多状态平滑切换控制
下载PDF
面扫描和定年技术在古老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为例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杨翰轩 胡安平 +4 位作者 郑剑锋 梁峰 罗宪婴 俸月星 沈安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5-946,共12页
针对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岩叠加改造复杂、储集层成因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测算难等问题,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微生物白云岩储集层为例,应用元素激光面扫描成像技术和碳酸盐矿物激光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开展基于地球化... 针对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岩叠加改造复杂、储集层成因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测算难等问题,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微生物白云岩储集层为例,应用元素激光面扫描成像技术和碳酸盐矿物激光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开展基于地球化学信息的成岩环境和基于绝对地质年龄的成岩-孔隙演化研究,得到以下两点认识:①在岩石学观察基础上,对孔洞中充填的不同期次白云石胶结物开展元素面扫描成像、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锶同位素组成、阴极发光等分析,认为奇格布拉克组白云岩储集层依次经历了沉积期白云石化、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极浅埋藏成岩环境、埋藏成岩环境、热液成岩环境6个阶段,储集空间主要形成于埋藏前的沉积环境(原生孔)和淡水成岩环境(表生溶蚀孔洞),海水、埋藏和热液环境引起白云石胶结物的逐渐充填减孔;②在储集层成因认识基础上,对孔洞中充填的各期次白云石胶结物开展测年,建立基于绝对地质年龄的成岩-孔隙演化曲线,认为胶结减孔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早期,在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生烃高峰期,储集层孔隙度仍可达到6%~10%。研究成果不仅为奇格布拉克组成藏有效性评价提供一定依据,也为定年和面扫描成像技术在古老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定年 面扫描 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 碳酸盐岩 成岩环境 成岩-孔隙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