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rnet and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Reveal Genesis of the Dafang Au-Pb-Zn-Ag Deposit,Southern Hunan
1
作者 JIANG Hua KONG Hua +4 位作者 LIU Biao TAN Fucheng QIN Yixue huang jingang ZHU Y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17-735,共19页
Garnet is a primary mineral in skarn deposits and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cording copious mineralization and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the ge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of ... Garnet is a primary mineral in skarn deposits and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cording copious mineralization and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the ge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of garnet and zircon in the Dafang Au-Pb-Zn-Ag deposit,which represents prominent gold mineralization in southern Hunan,China.Garnet samples with distinct zoning patterns and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were identified using various analytical techniques,including Backscattered Electron(BSE)imaging,Cathodoluminescence(CL)response,textural characterization,and analysis of rare-earth elements(REE),major contents,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The garnet was dated U-Pb dating,which yielded a lower intercept age of 161.06±1.93 Ma.This age is older than the underlying granodiorite porphyry,which has a concordia age of 155.13±0.95 Ma determined by zircon U-Pb dating.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concealed granite.Two groups of garnet changed from depleted Al garnet to enriched Al garnet,and the rare earth element(REE)patterns of these groups were converted from light REE(LREE)-enriched and heavy REE(HREE)-depleted with positive europium(Eu)anomalies to medium REE(MREE)-enriched from core to rim zoning.The different REE patterns of garnet in various zones may be attributed to changes in the fluid environment and late superposition alteration.The development of distal skarn in the southern Hunan could be a significant indicator for identifying gold miner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net and zircon U-Pb dating LA-ICP-MS mapping Dafang Southern Hunan
下载PDF
炼油厂硫磺回收工艺及催化剂的改进和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立涛 廖小东 +3 位作者 黄金刚 朱宏扬 叶茂昌 吴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7,共6页
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分公司炼油厂5000 t/a硫磺回收装置改造前采用两级克劳斯+低温加氢还原吸收工艺,加氢后的尾气经过MDEA吸收,其排放烟气中SO_2质量浓度为500~800 mg/m^3。其中,溶剂再生系统采用集中再生。根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分公司炼油厂5000 t/a硫磺回收装置改造前采用两级克劳斯+低温加氢还原吸收工艺,加氢后的尾气经过MDEA吸收,其排放烟气中SO_2质量浓度为500~800 mg/m^3。其中,溶剂再生系统采用集中再生。根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的设计工艺,工厂进行了全新的工艺改造,即采用天然气研究院生产的钛基催化剂增强水解和双段吸收工艺,成功解决了硫磺回收装置烟气中SO_2质量浓度达标排放的问题,排放烟气中SO_2质量浓度约50 mg/m^3,可为小型硫磺回收装置,尤其是碱液碱渣处理困难的工厂的尾气达标排放提供技术思路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石化 硫磺回收 尾气 SO2 达标排放 钛基催化剂 双段吸收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对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观察
3
作者 王晓红 吴伟锋 +3 位作者 李日增 黄金港 黎永友 尹智冲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1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对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湿...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对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第1、7、15天创面疼痛程度、分泌物pH值、水肿程度评分及康复指标水平。结果:术后第7、15天,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创面分泌物pH值、创面水肿程度评分逐渐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坏死组织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可进一步缓解创面疼痛、水肿程度,降低创面分泌物pH值,促进坏死组织消失,加快创面愈合,提高术后创面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复杂性肛瘘 创面愈合 疼痛
下载PDF
山西断陷带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成像 被引量:4
4
作者 殷伟伟 雷建设 +3 位作者 黄金刚 张娜 张广伟 张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82-4395,共14页
本研究拾取了中国数字测震台网固定台站记录的2008—2019年期间发生在山西断陷带及邻区2级以上天然地震事件及陕西神木、府谷等3级以上非天然地震事件共25304条高质量Pn到时数据,反演了山西断陷带及邻区上地幔顶部高分辨率Pn波速度结构... 本研究拾取了中国数字测震台网固定台站记录的2008—2019年期间发生在山西断陷带及邻区2级以上天然地震事件及陕西神木、府谷等3级以上非天然地震事件共25304条高质量Pn到时数据,反演了山西断陷带及邻区上地幔顶部高分辨率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及邻区Pn波速度结构差异较大,大同火山及以南区域、忻定盆地、太行山造山带、华北盆地南部和吕梁山局部地区表现为显著的低波速异常,而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北部、太原盆地、大同盆地北部、华北盆地北部和鄂尔多斯块体呈现明显的高波速异常.大同火山下方上地幔顶部的低波速异常与Pn快波方向呈现以火山为中心的近发散状结构特征,结合已有的远震上地幔成像结果,暗示大同火山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幔深部,岩浆的底侵或热侵蚀作用造成了该地区岩石圈的破坏以及整个华北克拉通的“活化”,这一推论符合克拉通的热-化学侵蚀破坏模型.山西断陷带上地幔顶部速度异常形态较好的对应了研究区的地质构造,Pn快波速方向与地质构造的展布方向和SKS波各向异性的特征基本一致,说明变形形式以简单剪切为主,表明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与上地幔物质运移过程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断陷带 上地幔顶部 Pn波成像 速度结构 各向异性
下载PDF
桂北地区丹洲期与南华冰期之间沉积转换的年代学记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葆华 秦亚 +5 位作者 冯佐海 黄金港 吴杰 万磊 邢全力 薛云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0-261,共22页
文章通过碎屑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研究,揭示桂北地区丹洲期与南华冰期之间沉积转换的年代学记录。分别对丹洲群合桐组、拱洞组以及南华系长安组进行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丹洲群合桐组和拱洞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 文章通过碎屑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研究,揭示桂北地区丹洲期与南华冰期之间沉积转换的年代学记录。分别对丹洲群合桐组、拱洞组以及南华系长安组进行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丹洲群合桐组和拱洞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U-Pb年龄集中在720~1000 Ma、1700~2300 Ma和2400~2700 Ma。而南华系长安组的U-Pb年龄集中在650~720 Ma和720~1000 Ma,明显区别于丹洲群。丹洲群合桐组和拱洞组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特征,其εHf(t)以负值为主,且多数锆石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大于2400 Ma。而南华系长安组的Hf同位素特征区别于丹洲群,其ε_(Hf)(t)以正值为主,T_(DM2)值集中于1000~1300 Ma和1400~2200 Ma。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和Hf同位素组成的不同,以及锆石形态和物源的差异,表明“雪峰不整合面”上下的南华冰期与丹洲期沉积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沉积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HF同位素 沉积转换 丹洲群 南华系 桂北地区
下载PDF
硝基类化合物厌氧还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进刚 陈素素 卢雄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5期67-74,共8页
硝基类化合物(NACs)是典型的氧化态有机氮,如直排水体将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NACs的生物降解过程一般通过厌氧—好氧过程去除,其中厌氧还原是限速步骤,因此提高NACs的还原速率是其降解过程的关键。在系统识别NACs生物还原关键问题... 硝基类化合物(NACs)是典型的氧化态有机氮,如直排水体将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NACs的生物降解过程一般通过厌氧—好氧过程去除,其中厌氧还原是限速步骤,因此提高NACs的还原速率是其降解过程的关键。在系统识别NACs生物还原关键问题的基础上,从NACs还原酶、电子供体、氧化还原介质(RMs)以及外部电子受体等方面,总结有机碳源或无机电子供体作为共基质时的NACs生物还原特征,分析了RMs介导电子由初级电子供体到最终电子受体(NACs)的转移规律,比较了硝酸盐、硫酸盐等电子受体在NACs还原过程中对电子供体的竞争/协同/耦合作用,为NACs厌氧生物还原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类化合物 厌氧还原 电子供体 氧化还原介质 电子受体
下载PDF
测震台网数据传输补数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金刚 张仰辉 郭林旺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3期209-213,共5页
针对测震台网波形数据传输中断导致丢数现象,开发测震台网自动补数系统SDARS,自动检测数据丢失现象,并从地震台数据采集器下载缺失数据;设计手动辅助补数工具软件SeisDataUtil,提供不同格式的地震数据文件的手动补数功能。通过此套补数... 针对测震台网波形数据传输中断导致丢数现象,开发测震台网自动补数系统SDARS,自动检测数据丢失现象,并从地震台数据采集器下载缺失数据;设计手动辅助补数工具软件SeisDataUtil,提供不同格式的地震数据文件的手动补数功能。通过此套补数系统,有效提高测震台网波形数据完整率,最小化减少波形数据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数据补充 补数 自动补数 测震台网
下载PDF
山西北部地区中小地震重定位结果分析
8
作者 刘林飞 梁向军 +1 位作者 黄金刚 宋美琴 《四川地震》 2020年第4期23-27,共5页
利用山西省测震台网2010~2019年的观测报告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山西北部地区ML≥1.0地震重新进行了精确定位。结果显示:震源位置定位误差EW向为0.491 km,NS向为0.469 km,UD向为0.807 km,定位后的均方根残差为0.242 s;重新定位后的... 利用山西省测震台网2010~2019年的观测报告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山西北部地区ML≥1.0地震重新进行了精确定位。结果显示:震源位置定位误差EW向为0.491 km,NS向为0.469 km,UD向为0.807 km,定位后的均方根残差为0.242 s;重新定位后的地震震中平面分布与定位前的相比较,定位后的震中空间分布更加集中,沿断裂带展布,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在两侧隆起区地震分布较少;重新定位后的深度比定位前更加合理,优势深度分布在6~25 km,基本发生在中、上地壳;7级历史强震破裂区内现今小震活动的频度较低、水平较弱,山西大同盆地中、小地震的活动性相对较高,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地震 山西北部 重新定位
下载PDF
山西断陷带南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及地震分布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娜 黄金刚 +3 位作者 魏越超 李晓锐 王霞 殷伟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7-1278,共12页
本研究使用山西测震台网记录的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地震观测数据,使用TomoDD方法,反演得到了山西断陷带南部(110°~114°E,34.5°~38.5°N)分辨率为0.2°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以及该区域地震重定位结果。反演结果显示... 本研究使用山西测震台网记录的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地震观测数据,使用TomoDD方法,反演得到了山西断陷带南部(110°~114°E,34.5°~38.5°N)分辨率为0.2°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以及该区域地震重定位结果。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速度结构与该区域的地表地质构造和沉积作用有关,5~10 km太原盆地、临汾盆地显示明显V p低速分布,灵石隆起是以沉积作用为主导的地质活动,存在较大范围的沉积物,在5~10 km同样显示低速分布;峨眉山地台、吕梁山脉、太行山山区显示高速分布。而吕梁山脉在10 km以上为低速分布,可能与大同火山的上地幔岩浆构造活动有关;太原盆地自15 km深度不再延续5~10 km的低速分布而显示高速分布,说明太原盆地不受大同火山区上地幔构造活动影响,受青藏高原的推挤作用形成的可能性更大。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丛集在断陷带内分布,震源深度集中在0~30 km。太原盆地内地震丛集事件发生在太原盆地北部,深度集中在20~25 km之间,速度剖面显示位于低速向高速转换区域内;交城断裂的应力集中以及介质结构的高低速变换是太原北部地震从集的主要原因。运城盆地内地震分布除盐湖序列外没有明显的丛集性。2016年3月12日发生的M_(L)4.8盐湖序列,主震发生在低速向高速过度区域内,其余震震源深度较主震浅,且基本发生在下方存在高速分布的低速区域内。盐湖序列M_(L)4.8主震的震源机制解与附近中条山北麓断裂的高角度正断层性质一致,说明主震受中条山北麓断裂活动影响。余震震源类型复杂,其中,逆断和逆断兼走滑机制与该地区区域背景应力场不符。综合机制解和速度结构的结果认为盐湖序列的发生机理较复杂,可能受该区域介质结构、隐伏断裂分布等综合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断陷带南部 双差成像 三维速度结构 重定位 盐湖M L4.8 序列 小震震源 机制解
下载PDF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激光抛光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建武 陈学兵 +2 位作者 黄金刚 赵盼 贾志新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49,共7页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因具有超高硬度、耐磨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被广泛用作切削加工的刀具材料。利用PCD复合片制作刀具时,和传统加工工艺相比,激光抛光可以获得更良好的加工特性。为探究PCD复合片的激光抛光工艺特性,获取最佳表面粗糙度,...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因具有超高硬度、耐磨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被广泛用作切削加工的刀具材料。利用PCD复合片制作刀具时,和传统加工工艺相比,激光抛光可以获得更良好的加工特性。为探究PCD复合片的激光抛光工艺特性,获取最佳表面粗糙度,利用飞秒已抛光区域的线粗糙度,系统地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间距的水平变化对粗糙度和抛光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3个因素水平进行优化组合,同时对飞秒激光抛光PCD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影响粗糙度的主要因素为扫描速度,选用7 MW激光功率、1000μm/s扫描速度、12μm扫描间距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粗糙度为33.95 nm的优良PCD复合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 激光抛光 飞秒激光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冲洗技术治疗坏死性筋膜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移峰 黄锦刚 +5 位作者 高俊仕 刘平洪 林桂清 黎伙聪 高敏怡 戴娴静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5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冲洗技术在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40例N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0)采用VSD联合冲洗...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冲洗技术在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40例N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0)采用VSD联合冲洗技术治疗,对照组(n=20)采用传统换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创面周围皮肤水肿情况、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创面渗液情况、创面及皮瓣缺血坏死情况,从而分析VSD联合冲洗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结果:(1)手术当天两组患者皮肤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89,P>0.05)。术后第3、7天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22、-2.222,P<0.05)。(2)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肉芽组织量多,肉芽组织生长有效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1,P<0.05)。(3)术后第1天两组创面渗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3,P>0.05)。术后第3、7天观察组创面渗液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2、4.774,P<0.05)。(4)术后第1、3天两组患者创面周围皮瓣缺血坏死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6、2.667,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创面及皮瓣缺血坏死例数少于对照组(χ^(2)=4.800,P<0.05)。结论:VSD技术联合冲洗技术治疗NF能够促进水肿消退和肉芽生长,同时能够降低创面渗液量和组织缺血,临床治疗有效,其安全性相比传统换药治疗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冲洗技术 坏死性筋膜炎 水肿 肉芽组织 渗液 缺血
下载PDF
电子工艺实践“三段式”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 被引量:7
12
作者 位磊 黄金刚 +2 位作者 胡少六 刘垣 曹海泉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8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针对文华学院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现状,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手段单一,实训内容陈旧,实践条件跟不上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三段式"教学方式,即电子工艺的基础训练阶段、电子工艺提高阶段和企业顶岗实习3个阶段。突出实... 针对文华学院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现状,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手段单一,实训内容陈旧,实践条件跟不上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三段式"教学方式,即电子工艺的基础训练阶段、电子工艺提高阶段和企业顶岗实习3个阶段。突出实践教学个性化,积极推行企业送教上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形成以实验室为主体,实验室与企业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工艺 三段式 校企合作 实践环节
下载PDF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及瘢痕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桂清 刘平洪 +2 位作者 黄锦刚 高俊仕 黎伙聪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0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深度烧伤患者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ADM)对创面愈合及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9月本院治疗的80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治疗,观察组给予ADM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深度烧伤患者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ADM)对创面愈合及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9月本院治疗的80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治疗,观察组给予ADM治疗。对比两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增生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1.67±0.40)次,少于对照组的(2.32±0.41)次,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16.55±2.54)d,早于对照组的(23.15±3.62)d,观察组治疗后柔软性(1.04±0.40)分,血管(0.84±0.36)分,疼痛(0.29±0.08)分,瘙痒(0.41±0.11)分,厚度(0.49±0.13)分,色泽(0.62±0.20)分,低于对照组的(1.93±0.62)、(1.49±0.53)、(0.68±0.19)、(0.82±0.27)、(1.28±0.34)、(1.33±0.37)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烧伤患者应用ADM治疗能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增生,降低换药次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烧伤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 创面愈合 瘢痕增生 并发症
下载PDF
CTA与MRA显示大脑动脉环正常解剖结构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靳梦 田宗武 +3 位作者 张杰 黄金刚 范小萌 曾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比较颅底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显像情况。方法收集398例患者的完整颅脑血管检查图像,分为CTA组和MR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颅底Willis环形态和分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对,... 目的比较颅底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显像情况。方法收集398例患者的完整颅脑血管检查图像,分为CTA组和MR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颅底Willis环形态和分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对,比较4种分型在CTA和MRA图像上的检出率。结果398例患者中,CTA组与MRA组均以Willis环I型为主,占比分别为56.0%、78.0%;前交通动脉检出率MRA组较高(P<0.05),完整后交通动脉检出率CTA组较高(P<0.05),2组单支后交通动脉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TA组单支或完整后交通动脉显著高于MRA组(P<0.05)。结论MRA对颅脑大脑动脉环的显像比CTA更具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大脑动脉环
下载PDF
基于MoO_(3)/Au/ZnO中间层的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
15
作者 黄晋刚 郑巧 《光电子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327-331,共5页
采用宽带隙有机材料PTB7-Th:PC71BM作为前电池,窄带隙有机材料PTB7-Th:IEICO-4F作为后电池,MoO_(3)/Au/ZnO薄膜作为中间连接层制备叠层电池。在本研究中,利用真空热蒸发和磁控溅射镀膜的方法制备了MoO_(3)/Au/ZnO薄膜,不仅具有高透光率... 采用宽带隙有机材料PTB7-Th:PC71BM作为前电池,窄带隙有机材料PTB7-Th:IEICO-4F作为后电池,MoO_(3)/Au/ZnO薄膜作为中间连接层制备叠层电池。在本研究中,利用真空热蒸发和磁控溅射镀膜的方法制备了MoO_(3)/Au/ZnO薄膜,不仅具有高透光率,而且有很好的抗溶剂侵蚀性能。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在旋涂后电池活性层时溶液对前电池的侵蚀,采用低沸点的氯仿作为后电池活性层材料的溶剂,并利用动态旋涂成膜的方法,减少溶剂挥发时间。最后获得了效率为9.35%的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与单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相比,拥有更高的效率,开路电压高达1.4 V。研究表明:MoO_(3)/Au/ZnO薄膜在制备叠层太阳能电池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 中间层 动态旋涂成膜 效率提升 开路电压
下载PDF
一种基于间歇采样的脉间点积干扰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金刚 甄晓鹏 刘俊 《航天电子对抗》 2020年第2期21-24,共4页
首先介绍了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原理,指出了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出现的假目标峰值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歇采样转发的脉间点积干扰方法,在对该方法进行数学建模后,分析了干扰信号时频特性;最后对基于间歇采样转发的脉间点积干扰进行了仿真,并... 首先介绍了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原理,指出了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出现的假目标峰值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歇采样转发的脉间点积干扰方法,在对该方法进行数学建模后,分析了干扰信号时频特性;最后对基于间歇采样转发的脉间点积干扰进行了仿真,并将之与直接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及增加了多普勒噪声调制间歇采样转发干扰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采样 转发干扰 脉间点积 LFM雷达
下载PDF
基于相位重构的LFM信号间歇采样干扰产生方法研究
17
作者 黄金刚 张夫龙 +1 位作者 高祺 刘俊 《航天电子对抗》 2023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前,对线性调频信号采用间歇采样干扰样式是电子自卫干扰的常用方法。由于收发延迟,干扰主峰落后于目标回波,但间歇采样可以获取超前于主峰信号的次峰目标。在线性调频斜率较小时,次峰目标甚至可以超前于被保护目标,但线性调频斜率较大... 目前,对线性调频信号采用间歇采样干扰样式是电子自卫干扰的常用方法。由于收发延迟,干扰主峰落后于目标回波,但间歇采样可以获取超前于主峰信号的次峰目标。在线性调频斜率较小时,次峰目标甚至可以超前于被保护目标,但线性调频斜率较大时,次峰距离主峰近,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提出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基于相位信息通过对相位的线性拟合重构信号实现了信号的近似复原,使得主峰相对于回波的延迟被消除,且保持了良好的相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调频信号 间歇采样 信号重构
下载PDF
VSD技术结合二期植皮修复慢性创面的效果评估
18
作者 黄锦刚 高俊仕 +4 位作者 戴娴静 黎伙聪 高敏怡 刘移峰 刘平洪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5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VSD技术结合二期植皮修复慢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慢性创面病例,划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主要病种有烧烫伤、皮肤撕脱伤、糖尿病足等。在治疗阶段,对照组运用换药至肉芽创面形成后植... 目的探讨VSD技术结合二期植皮修复慢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慢性创面病例,划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主要病种有烧烫伤、皮肤撕脱伤、糖尿病足等。在治疗阶段,对照组运用换药至肉芽创面形成后植皮的传统创面修复治疗,研究组采取VSD术结合二期植皮或者进行创面修复。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植皮存活质量、治疗过程换药舒适度,治疗总时间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过程换药舒适度为50.00%,高于对照组20.00%(P<0.05);研究组植皮存活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P<0.05);研究组血肿、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植皮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创面采取VSD技术结合二期植皮修复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提升治疗的舒适性和修复效果,属于安全、可靠的创面修复技术,提升植皮成功率,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技术 二期植皮 慢性创面
下载PDF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初探
19
作者 张栋 吕挺 +1 位作者 黄进刚 赵红挺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7期197-198,共2页
在工程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交融期,工科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的识别、分析、设计、开发、研究、沟通、合作等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还需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考察了在申请工... 在工程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交融期,工科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的识别、分析、设计、开发、研究、沟通、合作等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还需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考察了在申请工程专业认证前后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变化,认为专业认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主因是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科研平台提升和教师教育理念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认证 新工科 创新能力 环境工程
下载PDF
基于SAR二维余弦调相二次调制的干扰方法研究
20
作者 黄金刚 甄晓鹏 杜小松 《航天电子对抗》 2021年第2期24-28,共5页
通过二维余弦调相调制SAR信号,可以在距离向和方位向扩展形成多个点目标,但每个点目标在距离向和方位向的尺寸等同于SAR分辨率大小。当点目标与被掩护目标或需要模拟的目标存在较大尺寸差异时,容易被识别。提出一种基于二维余弦调相二... 通过二维余弦调相调制SAR信号,可以在距离向和方位向扩展形成多个点目标,但每个点目标在距离向和方位向的尺寸等同于SAR分辨率大小。当点目标与被掩护目标或需要模拟的目标存在较大尺寸差异时,容易被识别。提出一种基于二维余弦调相二次调制的干扰方法,可获得尺寸可调的多假目标,也可灵活实现多种干扰效果,最后利用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余弦调相 虚假目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