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体系下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固体渣样总有机碳含量异常成因及意义
1
作者 仓辉 陈治军 +4 位作者 杨东 陈义国 韩长春 李子梁 陈玲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5-1285,共11页
自然演化条件下,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通常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但在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的晚期阶段,固体渣样的TOC呈现“不减反增”的异常现象。基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中生界湖相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等相关测试资料,分析... 自然演化条件下,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通常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但在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的晚期阶段,固体渣样的TOC呈现“不减反增”的异常现象。基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中生界湖相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等相关测试资料,分析TOC异常变化成因,探讨了其地球化学意义。研究认为,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与原油二次裂解有关。由于热模拟为封闭体系,早期生成的原油因无法排出而滞留在反应釜内,随着热模拟温度的增加,原油开始大规模裂解,原油转化成气态烃的同时产生焦沥青,“不可溶”的焦沥青附着在固体渣样上导致TOC增大。该研究还建立了一种确定不同类型烃源岩所生油裂解气主生气门限的方法,即基于封闭热模拟实验固体渣样的TOC变化曲线来确定油裂解气主生气门限,因为焦沥青的大量生成会导致固体渣样TOC的增加,也是原油开始大规模裂解生气的重要标志。这种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的不足,如在厘定主生气门限时存在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无法对混源油开展更为深入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焦沥青 油裂解气主生气门限 总有机碳含量 热模拟固体渣样 烃源岩
下载PDF
正构烷烃分布在确定烃源岩生源构成中的有效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舵 谢春勤 +3 位作者 陈治军 刘护创 韩长春 高怡文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烃源岩(或原油)的正构烷烃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有机质来源,但文中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烃源岩的正构烷烃都能很好地指示其生源构成。通过对银额盆地一口探井的烃源岩进行系统取样,基于测试资料,开展了正构烷烃分布特... 在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烃源岩(或原油)的正构烷烃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有机质来源,但文中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烃源岩的正构烷烃都能很好地指示其生源构成。通过对银额盆地一口探井的烃源岩进行系统取样,基于测试资料,开展了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在确定烃源岩生源构成应用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成熟度对正构烷烃分布影响很大,未成熟和成熟—过成熟烃源岩的正构烷烃对生源构成均不具指示意义,只有在一定成熟度范围内,才有指示作用。以银额盆地中生界湖相烃源岩为例,只有满足镜质组反射率R_o为0.60%~0.80%时,正构烷烃才对生源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文中确定的有效范围虽然只是研究个例,但因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对相关研究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正构烷烃 生源构成 有效性 成熟度
下载PDF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火成岩发育特征及其成藏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白晓寅 韩长春 +4 位作者 贺永红 任来义 马芳侠 陈治军 刘护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6,共9页
哈日凹陷是银额盆地北部的小型断陷,勘探程度较低,岩性复杂,火成岩广泛发育。为明确研究区火成岩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开展了火成岩矿物特征分析、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地震相分析以及火成岩的发育期次和喷发模式等研究工作... 哈日凹陷是银额盆地北部的小型断陷,勘探程度较低,岩性复杂,火成岩广泛发育。为明确研究区火成岩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开展了火成岩矿物特征分析、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地震相分析以及火成岩的发育期次和喷发模式等研究工作,并结合勘探实践,分析了哈日凹陷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岩、英安岩、安山岩等多种类型的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丘状杂乱地震相、锥状地震相、平行板状地震相等3种类型;(2)通过火成岩锆石定年和地震相综合研究,晚古生代以来研究区发育3期火山活动,分别为晚二叠世、早白垩世巴音戈壁期和苏红图期,其中前两期为中心式喷发模式,后一期为典型的裂隙式喷发模式;(3)多期火山活动和持续的岩浆热液活动促进了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的快速成熟及储集层的白云石化作用;(4)与烃源岩有着良好匹配关系且气孔和微裂缝较发育的火成岩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研究区火成岩特征及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锆石定年 发育期次 喷发模式 油气成藏 哈日凹陷 银额盆地
下载PDF
二连盆地伊和乌苏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治军 文志刚 +7 位作者 刘护创 张春明 高怡文 白晓寅 王小多 韩长春 李子梁 李科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43,共10页
基于二连盆地伊和乌苏凹陷某探井全井段泥岩样品的热解分析资料和4个岩心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资料,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对伊和乌苏凹陷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存... 基于二连盆地伊和乌苏凹陷某探井全井段泥岩样品的热解分析资料和4个岩心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资料,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对伊和乌苏凹陷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存在3套潜在烃源岩,即赛汉塔拉组(K_(1)bs)泥岩、腾格尔组二段(K_(1)bt^(2))泥岩和腾格尔组一段(K_(1)bt^(1))泥岩;K_(1)bs泥岩TOC平均为0.39%,烃源岩为差—中等、Ⅲ型、未成熟烃源岩;K_(1)bt^(2)泥岩TOC平均为0.64%,最高热解峰温(T_(max))平均为430℃,主要为中等有机质丰度、Ⅱ_(2)—Ⅲ型、未成熟—低成熟烃源岩;K_(1)bt^(1)泥岩TOC平均为0.53%,T_(max)平均为432℃,为中等有机质丰度、Ⅱ_(2)—Ⅲ型、低成熟烃源岩,但该段底部的烃源岩达到成熟热演化阶段;烃源岩在生源输入方面均具以高等植物为主,形成于还原性、微咸水沉积古环境;研究区有效烃源岩的TOC下限为0.85%,凹陷的生油门限深度为1500 m,预测在南北2个次凹的深凹带均有面积较广、厚度较大的K_(1)bt^(2)和K_(1)bt^(1)有效生烃烃源岩分布;从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油气成藏物质基础来看,伊和乌苏凹陷北次凹的油源条件明显好于南次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潜力 伊和乌苏凹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油源对比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治军 王志伟 +3 位作者 张少清 高怡文 韩长春 李科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1-462,共12页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虽然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果,但油气成藏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依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族划分和油源对比研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有效烃源岩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烃源岩为腾...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虽然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果,但油气成藏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依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族划分和油源对比研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有效烃源岩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烃源岩为腾格尔组一段(K1bt1)中上部"高有机质丰度、低成熟度、高C27甾烷相对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低Pr/Ph比值"烃源岩;第二类烃源岩为K1bt1下部"高有机质丰度、中等成熟度、中等C27甾烷相对含量、中等伽马蜡烷含量"烃源岩;第三类烃源岩为阿尔善组(K1ba)"较高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低C27甾烷相对含量、低伽马蜡烷含量、高Pr/Ph比值"烃源岩。依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油砂中的原油可划分成4个油族:油族1为K1bt1未熟油,原油来源于第一类烃源岩;油族2为K1bt1成熟油,原油来源于第二类烃源岩;油族3为K1bt1未熟油与K1bt1成熟油的混合油,原油来源于第一类烃源岩和第二类烃源岩;油族4为K1bt1成熟油与K1ba成熟油的混合油,原油来源于第二类烃源岩和第三类烃源岩。从油气来源预测有利区,K1bt1烃源岩所指向的有利区的面积为26.85 km2,K1ba烃源岩所指向的有利区面积为79.3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族划分 油源对比 宝勒根陶海凹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The controls on the composition of biodegraded oils in the Liuhua11-1 Oilfield,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South China Sea
6
作者 Jiang Kaixi He Wenxiang +3 位作者 Xiang Nian Peng Li han changchun Guo Qingzhe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1)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ed oils in three oil columns from the Liuhua11-1 Oilfield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of Liuhu... (1)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ed oils in three oil columns from the Liuhua11-1 Oilfield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of Liuhua 11-1 Oilfield is generated from a single source rock, and belongs to maturate oil and their maturities have little difference.(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gas chromatography,bulk composition, concentrations of biomarkers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indicate that all samples studied were biodegraded, and the maximal level of biodegradation is less than PM level 6.(3) Bulk composition and the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presented excellent gradient variations in the oil columns, and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rates occurred at or near the oil–water contact(OWC). The key biomarkers of steranes and terpanes and maturity parameter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were not affected by degrada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y are stable in slight to moderately biodegraded oils. Across the oilfield, the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of LH11-1-3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H11-1-1A and LH 11-1-4 in general.(4) We infer that the strong hydrodynamic conditions(tectonic control) and high reservoir temperatures(50–65 °C) are the primary controllers of the degree of oil biodegradation in the Liuhua 11-1 Oilfield and the la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ay also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The bulk composition and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with excellent gradient variations in the oil columns were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its in situ place to OWC. The highest supply of nutrient at the OWC results in high abundance of microorganisms and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rate. And the lateral variation in level of biodegradation across the oil reservoir may be mainly control by the salinity of bottom water, the supply of nutrient and the energy of the bottom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生物降解油 主控制器 珠江流域 南中国海 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法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银额盆地艾西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力
7
作者 张亚雄 陈治军 +3 位作者 高怡文 王小多 韩长春 李子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8-1058,共11页
为明确银额盆地艾西凹陷烃源岩条件和油气资源潜力,基于2口探井泥岩样品的测试分析资料,对烃源岩开展系统的评价研究,对有效烃源岩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油气资源潜力。艾西凹陷潜在烃源岩为发育于白垩系乌兰苏海组(K_(2)w)、银根组(K... 为明确银额盆地艾西凹陷烃源岩条件和油气资源潜力,基于2口探井泥岩样品的测试分析资料,对烃源岩开展系统的评价研究,对有效烃源岩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油气资源潜力。艾西凹陷潜在烃源岩为发育于白垩系乌兰苏海组(K_(2)w)、银根组(K_(1)y)、苏红图组(K_(1)s)、巴音戈壁组三段(K_(1) b^(3))、二段(K_(1)b^(2))和一段(K_(1) b^(1))的泥岩,其中K_(1)b^(3)、K_(1)b^(2)和K_(1) b^(1)泥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其有机质类型均偏腐殖型(Ⅱ型—Ⅲ型),成熟度均达到成熟热演化阶段。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资料表明,烃源岩沉积期的古气候温暖湿润,沉积水体主要为淡水,陆源高等植物的生源贡献占优势。有利于有机质富集的沉积环境为盐度较高、还原性较强的环境,高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厘定了研究区有效烃源岩的TOC含量下限值为0.85%,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于K_(1)b^(3)、K_(1)b^(2)和K_(1) b^(1),它们在南凹漕带、中凹漕带、北凹漕带和西凹漕带具有一定面积的分布。估算出研究区的油气总资源量为5091.05×10^(4) t,结合活跃的油气显示证据,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资源潜力 艾西凹陷 银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