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形态、鳞片及耳石特征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映 柯巧珍 +5 位作者 刘家富 陈佳 jeerawat thammaratsuntorn 赵金良 翁华松 韩坤煌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鉴别特征,比较分析了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鳞片与矢耳石轮纹特征差异。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群体的肥满度(Fatness)、体高(BH)/体长(BL)、体厚(BT...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鉴别特征,比较分析了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鳞片与矢耳石轮纹特征差异。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群体的肥满度(Fatness)、体高(BH)/体长(BL)、体厚(BT)/体长(BL)和尾柄高(CPH)/尾长(TL)比值显著大于野生群体(P〈0.01),野生群体躯干长(TL)/体长(BL)比值大于养殖群体(P〈0.05),养殖群体在体型上出现偏短、粗现象。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在鳞片轮纹特征上无显著差异,部分个体鳞片上观察到有年轮和副轮分布。野生群体耳石轮纹较为致密,明暗带间隔不均,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为深黄色,年龄组成复杂,有0~2个年轮;养殖群体耳石轮纹较稀疏,明暗带间隔均匀,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较透明,观察到有1个年轮。这些差异间接反映了两个群体在生活环境条件、食物饵料供给方面的差异,可作为大黄鱼群体鉴定与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养殖群体 野生群体 形态 鳞片 耳石
下载PDF
斑鳜♀×鳜♂杂交一代胚胎及仔稚鱼发育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许淼洋 钱叶周 +4 位作者 吴超 钱德 jeerawat thammaratsuntorn 苗田田 赵金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544-1546,1565,共4页
[目的]为鳜鱼种间杂交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斑鳜♀×鳜♂杂交一代胚胎发育与仔稚鱼生长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不同杂交方式对杂种一代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杂交F1受精卵卵径为(2.20±0.09)mm,在水温18~25℃下流水孵化... [目的]为鳜鱼种间杂交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斑鳜♀×鳜♂杂交一代胚胎发育与仔稚鱼生长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不同杂交方式对杂种一代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杂交F1受精卵卵径为(2.20±0.09)mm,在水温18~25℃下流水孵化,杂交F1经历卵裂期(7 h)、囊胚期(8 h)、原肠期(8 h)、神经胚期(4 h)、器官形成期(40 h),受精后67 h达到半数出膜。杂交F1初孵仔鱼全长为(4.12±0.12)mm,初孵至孵出后43 d全长日均增长率为1.03 mm。[结论]斑鳜♀×鳜♂杂交F1胚胎发育介于双亲之间,仔、稚鱼生长速度与父本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鳜♀×鳜♂ 杂交一代 胚胎发育 仔稚鱼 生长
下载PDF
萨罗罗非鱼AQP3 cDNA序列克隆及盐度胁迫下组织表达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甘远迪 赵金良 +1 位作者 jeerawat thammaratsuntorn 李传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0-569,共10页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了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n)鳃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AQP3)的cDNA序列。AQP3 cDNA全长1894 bp,其中,开放阅读框912 bp,编码303个氨基酸,5'和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8 bp和884 bp。氨...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了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n)鳃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AQP3)的cDNA序列。AQP3 cDNA全长1894 bp,其中,开放阅读框912 bp,编码303个氨基酸,5'和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8 bp和884 bp。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萨罗罗非鱼AQP3与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同源性最高,达94%,含6个跨膜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了不同盐度胁迫下萨罗罗非鱼11种组织中AQP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0、15盐度下,鳃、肌肉、皮肤中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其他组织表达相对较低,且15盐度中各组织的表达水平低于0盐度;30盐度下,各组织以肠道表达量相对最高。推测在不同的渗透压调节作用中,萨罗罗非鱼通过不同组织器官中AQP3来参与水的转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罗罗非鱼 水通道蛋白3 CDNA 组织表达 盐度胁迫
原文传递
鳜慢肌胚后发育与生长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苌建菊 赵金良 +3 位作者 苗田田 jeerawat thammaratsuntorn 朱琼 顾才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95,共7页
鱼类快肌和慢肌分别占据骨骼肌的不同位置,表现不同的生长发育特征。为了解鳜(Sinipercachuatsi)慢肌纤维的胚后发育特征,本研究通过制作孵化后1~33日龄鳜个体的石蜡切片,采用慢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了背鳍起点处躯干横... 鱼类快肌和慢肌分别占据骨骼肌的不同位置,表现不同的生长发育特征。为了解鳜(Sinipercachuatsi)慢肌纤维的胚后发育特征,本研究通过制作孵化后1~33日龄鳜个体的石蜡切片,采用慢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了背鳍起点处躯干横切面慢肌的发育变化特征,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慢肌纤维的数目和面积。结果表明,孵化后鳜仔鱼慢肌位于水平肌隔附近,呈楔形,向背、腹两侧生长。孵化后1~9日龄为单层肌纤维,11日龄发育为多层肌纤维,19日龄覆盖侧线附近,33日龄延伸至背侧第2背肌节、腹侧腹部肌肉2/3处,并在水平肌隔和侧线处分别形成两个肌群。位于骨骼肌最外层的扁平状表层细胞,可能为慢肌增生生长的主要来源。躯干单侧慢肌肌纤维数目由孵化后6个增加至315个,总面积从13.18μm2增加到7 839.58μm2,孵化后13日龄的增生生长占优势,其他发育阶段,肥大生长一直占主导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肌 胚后发育 增生 肥大
原文传递
鳜早期发育阶段骨骼肌纤维的增生与肥大生长 被引量:6
5
作者 朱琼 赵金良 +4 位作者 苌建菊 jeerawat thammaratsuntorn 钱叶洲 吴超 钱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102,共7页
骨骼肌是鱼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鱼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发育阶段骨骼肌纤维的生长发育特征,通过制作孵化后1~41日龄个体骨骼肌背右侧第一肌节石蜡切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该肌节中肌纤维的... 骨骼肌是鱼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鱼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发育阶段骨骼肌纤维的生长发育特征,通过制作孵化后1~41日龄个体骨骼肌背右侧第一肌节石蜡切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该肌节中肌纤维的数目和面积,分析了鳜骨骼肌纤维的增生和肥大生长特征。结果表明,鳜早期发育阶段骨骼肌生长同时包括数目增加(增生)和面积增大(肥大),背侧第一肌节中肌纤维总数由40个增加到520个,肌纤维总面积由805.30μm2增加到186 422.77μm2。其中,孵化后1~9日龄,肌纤维相对增生数目下降,相对增加面积缓慢上升,相对增加面积中增生生长的贡献率由60.53%降至8.80%,肥大生长则与之相反;9~15日龄,肌纤维相对增生数目呈现上升,相对增加面积相对平缓,相对增加面积中增生生长的贡献率略呈上升(由8.80%上升至20.26%),肥大生长贡献率略有下降;15~41日龄,相对增生数目和相对增加面积均呈上升趋势,相对增加面积中增生生长的贡献率下降并趋于平稳,肥大生长贡献率由79.79%上升到87.41%,成为优势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纤维 增生生长 肥大生长 贡献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