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始新世晚期以来东亚气候变化的渭河盆地黏土矿物记录 被引量:8
1
作者 吕恒志 鹿化煜 +7 位作者 王逸超 张瀚之 王珧 王可欣 赖文 刘志飞 李艳丽 季峻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22-1741,共20页
获得新生代连续的东亚气候变化记录,是认识东亚气候变化和季风起源、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的关键.文章基于渭河盆地连续的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序列,开展黏土矿物含量及晶体参数研究,重建了中始新世晚期以来东亚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蒙皂石、... 获得新生代连续的东亚气候变化记录,是认识东亚气候变化和季风起源、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的关键.文章基于渭河盆地连续的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序列,开展黏土矿物含量及晶体参数研究,重建了中始新世晚期以来东亚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蒙皂石、伊利石是渭河盆地河湖相沉积物中的主要黏土矿物;伊利石结晶度、伊利石化学指数、蒙皂石与伊利石和绿泥石比例的阶段性降低,指示了在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背景下,中始新世晚期以来渭河流域化学风化阶段性减弱的特征.坡缕石的形成可能受到成岩作用影响,相应时期流域风化导致的蒙皂石含量和伊利石结晶度实际可能更高.以上结果表明,中始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渭河盆地可能处于一个相对暖湿的气候条件.随着新生代全球温度降低和渭河盆地沉积物的不断加积,渭河盆地的化学风化强度阶段性减弱,东亚季风气候阶段性演化并在第四纪变干.黏土矿物的证据还表明,渭河盆地晚始新世到渐新世气候变干,可能是对全球变冷事件(EOT转型)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渭河盆地 黏土矿物 古气候 东亚季风
原文传递
激光40Ar/39Ar定年数据高斯数学模型分析与 腾冲火山喷发的分期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昕炜 周晶 +2 位作者 马芳 季建清 Alan DEINO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7-818,共12页
确定火山岩的喷发期次是重建火山喷发相关的第四纪环境、研究晚新生代地球动力学和预测火山喷发危险性的前提.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年轻火山岩样品的定年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自动化测试稳定、本底低、高灵敏度等特点,适用于年轻火山... 确定火山岩的喷发期次是重建火山喷发相关的第四纪环境、研究晚新生代地球动力学和预测火山喷发危险性的前提.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年轻火山岩样品的定年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自动化测试稳定、本底低、高灵敏度等特点,适用于年轻火山岩样品的定年工作.文章采用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腾冲火山岩区主要岩石单元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研究,通过常规的数据处理得到了腾冲火山喷发的时限为0.025~5.1Ma.但年轻火山岩定年因放射成因的40Ar含量极少,偶然因素较多,数据的稳定性较差,甚至得出偏差很大的年龄结果,其分期结果值得商榷.另外,传统分期方法缺乏统一的时间尺度标准,无法对腾冲火山喷发进行严格的时间限定,导致对期次划分认识的分歧.文章尝试引入新的数学模型,对13件样品一共378个年龄测试值进行了重新分期,得到了包含3个波形曲线、彼此独立的表观年龄概率分布图,利用高斯数学模型对波形进行分析,分别对确认的3个正态波形涵盖的年龄数据进行等时线年代学计算,很好地限定了腾冲火山的3期喷发,分别为上新世((3.78±0.04)Ma)、中更新世早期((0.63±0.03)Ma)和中更新末期到晚更新世早期((0.139±0.005)Ma).这3期喷发时限具有相同的实验精度和时间尺度,降低了年龄数据的误差和偶然性,能准确地限定和代表腾冲火山的整体喷发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40Ar/39Ar定年 高斯数学模型 喷发分期 表观年龄概率统计图 年龄偏差 等时线年龄
原文传递
古地磁约束的柴北缘古-新近纪构造旋转与应力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玲 季军良 +3 位作者 栗兵帅 李星波 吴武军 张克信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06-2527,共22页
重建柴达木盆地构造旋转与应力变化过程,对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陆内变形机制有重要意义.尽管对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长时间尺度下构造旋转与应力变化的研究很少.文章以柴北缘大红沟剖面约52~7Ma河湖相沉... 重建柴达木盆地构造旋转与应力变化过程,对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陆内变形机制有重要意义.尽管对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长时间尺度下构造旋转与应力变化的研究很少.文章以柴北缘大红沟剖面约52~7Ma河湖相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磁偏角和磁化率各向异性(AMS)方法,对柴北缘构造旋转和应力变化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认识包括:(1)磁偏角揭示柴北缘在约33~17Ma发生了顺时针旋转(25.1±8.6)°,17~13.5Ma转变为逆时针旋转(16.9±6.8)°.(2)AMS结果表明柴北缘具有弱变形沉积磁组构特征,构造挤压应力在约52~45Ma和约21~15Ma较强,其余时间较弱;强构造应力阶段对应于印度-欧亚板块汇聚速率快速减小的时期,弱构造应力阶段对应于汇聚速率较稳定时期,说明印度-欧亚板块汇聚速率变化可能是影响柴北缘构造应力强度变化的原因.(3)AMS结果还表明构造应力方向在~15Ma由近S-N向转变为NE向,与青藏高原中中新世构造调整相符.(4)柴北缘两阶段构造旋转与中中新世应力方向转变支持阿尔金断裂带两阶段活动的认识,即早渐新世开始左行走滑,走滑分量引起柴北缘顺时针旋转;中中新世走滑减弱兼逆冲,柴达木盆地内部及高原东北部发生广泛的地壳缩短,大量NW走向的褶皱和逆冲-走滑断裂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旋转 应力变化 磁化率各向异性 古-新近纪 柴北缘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在中国西藏边远地区和印度Haryana地区进行心血管高危人群简化规范管理:一项集群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金凤 叶鹏 +22 位作者 Tian M Ajay V Dunzhu D Hameed S Li X Liu Z Li C Chen H Cho K Li R Zhao X jindal D Rawal I Ali MK Peterson ED ji j Amarchand R Krishnan A Tandon N Xu LQ Wu Y Prab-hakaran D Yan L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7-607,共1页
在中国和印度边远地区,治疗心血管病的经济负担十分沉重,但是这些地区经济落后,医疗保健资源有限。该研究旨在设计和评估由社区医护人员(community health workers,CHW)实施,
关键词 边远地区 心血管病 随机对照研究 高危人群 印度 中国 集群 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