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标准钼精矿处理技术进展
1
作者 王玉芳 蒋开喜 +2 位作者 秦树辰 郭纵 李达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3,共11页
钼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辉钼矿是钼冶炼的主要原料,工业生产中多采用焙烧法生产氧化钼或钼酸铵。非标准钼精矿由于钼品位低、杂质含量高等,易造成精矿烧结、金属回收率低、环境污染重等问题。对非标准钼精矿国内外处理技术现状进行了梳理,... 钼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辉钼矿是钼冶炼的主要原料,工业生产中多采用焙烧法生产氧化钼或钼酸铵。非标准钼精矿由于钼品位低、杂质含量高等,易造成精矿烧结、金属回收率低、环境污染重等问题。对非标准钼精矿国内外处理技术现状进行了梳理,分为精矿提纯和精矿冶炼两大类,冶炼法又包括焙烧法、常压浸出法、加压氧化法等。加压氧化法具有金属综合回收率高、原料适应性广、过程中不产出二氧化硫的优点,可综合回收铜、钼、铼等有价金属,具有较强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标准钼精矿 辉钼矿 加压氧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最小化学反应量原理在有色冶炼技术研发中的应用
2
作者 蒋开喜 王海北 +1 位作者 王玉芳 刘三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7-196,共10页
资源、能源和环境是制约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我国有色冶炼资源禀赋差、综合回收率低、环境污染重等问题,提出了最小化学反应量原理,从资源、环境、能源、原辅材料消耗、投资、成本等多角度进行工艺分析及优化,实现主... 资源、能源和环境是制约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我国有色冶炼资源禀赋差、综合回收率低、环境污染重等问题,提出了最小化学反应量原理,从资源、环境、能源、原辅材料消耗、投资、成本等多角度进行工艺分析及优化,实现主金属及伴生元素提取的最大化,原辅材料消耗及环境影响最小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最小化学反应量原理为指导,开发了复杂难处理资源可控加压浸出、难处理氧化矿选冶新工艺等多项技术体系,并在铜、锌、镍、钴、锂、钼等多领域进行了创新及应用,同时综合回收镓、锗、铼、金、银等伴生有价金属,实现了战略金属高效清洁提取和广泛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化学反应量原理 复杂难处理资源 有色冶炼 加压浸出
下载PDF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相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春明 黄舒雅 +4 位作者 江凯禧 张霞 夏长发 陶欣 李铁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02-2025,共24页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区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的层系。综合钻井、岩芯、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物源区分析、碎屑组分、重矿物和粗粒/细粒沉积物平面分布等多种方法探讨了研究区物源体系特征和来源;运...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区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的层系。综合钻井、岩芯、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物源区分析、碎屑组分、重矿物和粗粒/细粒沉积物平面分布等多种方法探讨了研究区物源体系特征和来源;运用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展了沙三段的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沙三段主要来自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岩基底和中生代多期次构造运动过程中生成的中酸性火成岩的再旋回沉积,同时受中生代晚期的幔源物质影响,主物源方向为北和北东向。研究区沙三段Es_(3)~4Ⅱ和Es_(3)~4Ⅰ油层组主要发育浅水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富砂)和水下分流间湾(富泥)沉积微相;自Es_(3)~4Ⅱ到Es_(3)~4Ⅰ油层组沉积期,湖盆水体深度由浅变深,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富砂)微相分布范围逐渐减少,水下分流间湾(富泥)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沈84—安12区块 沙河街组三段 物源 沉积相
下载PDF
6061铝合金半连续铸造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卓 何生平 +6 位作者 王新璋 叶强 杨林 王依山 姜凯曦 单长智 郝海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7期671-679,共9页
为解决6061铝合金半连续铸造产品出现的热裂纹等缺陷问题,利用ProCAST软件,建立了φ254 mm6061铝合金圆锭的半连续铸造热-力耦合模型,结合实际工况温度场确定了可靠的边界换热条件,分析了铸造速度、铸造温度以及引锭头启动时间对温度场... 为解决6061铝合金半连续铸造产品出现的热裂纹等缺陷问题,利用ProCAST软件,建立了φ254 mm6061铝合金圆锭的半连续铸造热-力耦合模型,结合实际工况温度场确定了可靠的边界换热条件,分析了铸造速度、铸造温度以及引锭头启动时间对温度场、应力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铸造速度和铸造温度可以获得较好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对φ254 mm圆锭而言,铸造速度为80~84 mm/min,铸造温度介于680~690℃之间是6061铝合金半连续铸造最优的生产工艺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半连续铸造 数值模拟 热力耦合
下载PDF
高强韧铝合金半连铸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及热裂纹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凯曦 何生平 +6 位作者 詹磊 王新璋 叶强 杨林 王依山 单长智 郝海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12期1100-1108,共9页
2024铝合金油气滑半连铸产品中出现的热裂纹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工业化生产及综合性能。本文利用ProCAST铸造分析软件,基于移动边界法的宏观温度场模型,利用CAFE(cellular automata finite element)模块模拟铸锭微观组织对比实际晶粒尺寸,... 2024铝合金油气滑半连铸产品中出现的热裂纹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工业化生产及综合性能。本文利用ProCAST铸造分析软件,基于移动边界法的宏观温度场模型,利用CAFE(cellular automata finite element)模块模拟铸锭微观组织对比实际晶粒尺寸,验证了模型可靠性;基于热弹塑性模型模拟了铸锭所受的主应力、等效应力以及切应力,分析了热裂纹的产生原因。对铸锭进行热裂纹敏感性判据HTI(hot tearing indicator)分析,结果表明,沿半径方向距离边缘约40 mm处裂纹倾向性最大且成环状,与实际铸锭中的裂纹位置和形状一致。基于第三强度理论,得到了φ254 mm的2024铝合金半连铸最佳工艺区间,铸造温度为685~695℃,铸造速度为59~62 mm/min。经验证,获得了表面质量良好,无裂纹的2024铝合金铸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铝合金 CAFE HTI 热裂纹分析
下载PDF
钙硅比对氧化铜精矿还原熔炼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磊 蒋开喜 +2 位作者 谢锋 王伟 路殿坤 《铜业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152-157,共6页
以刚果(金)科卢韦齐矿区氧化铜精矿为原料,在1500℃下采用高钙渣型开展1 h焦炭还原熔炼实验。研究表明:从提高铜回收率的角度来看,钙硅化(CaO/SiO_(2))为0.55比较适宜,当CaO/SiO_(2)大于0.5时,铁的竞争性还原反应加剧,造成铜回收率与铜... 以刚果(金)科卢韦齐矿区氧化铜精矿为原料,在1500℃下采用高钙渣型开展1 h焦炭还原熔炼实验。研究表明:从提高铜回收率的角度来看,钙硅化(CaO/SiO_(2))为0.55比较适宜,当CaO/SiO_(2)大于0.5时,铁的竞争性还原反应加剧,造成铜回收率与铜还原率差距加大。综合考虑,CaO/SiO_(2)配料比选择0.50~0.55。炉渣黏度受O/Si变化和AlO_(4)^(5-)补网作用的协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精矿 还原熔炼 钙硅比 黏度 电荷补偿
下载PDF
CaO-MgO-FeO-Al_(2)O_(3)-SiO_(2)体系还原炉渣的黏度分析
7
作者 张磊 蒋开喜 +2 位作者 谢锋 王伟 路殿坤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本研究采用高钙渣型对氧化铜精矿在1 500℃温度下进行1 h的焦炭还原熔炼,对产出的高钙渣进行黏度测定。其间从熔渣结构的角度研究组分和温度对黏度的影响机制,并进行TG-DSC和SEM+EDS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随着FeO与SiO_(2)配料比的升高,... 本研究采用高钙渣型对氧化铜精矿在1 500℃温度下进行1 h的焦炭还原熔炼,对产出的高钙渣进行黏度测定。其间从熔渣结构的角度研究组分和温度对黏度的影响机制,并进行TG-DSC和SEM+EDS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随着FeO与SiO_(2)配料比的升高,碱性氧化物对硅酸盐网络具有解聚作用,同时使得黏度降低。这间接验证了AlO_(4)^(5-)四面体的形成和补网增加黏度的作用,也说明CaO和FeO可以作为电荷补偿剂,促进AlO_(4)^(5-)发挥补网作用。熔渣的黏流活化能为166.99~235.26 kJ/mol。TG-DSC分析表明,该炉渣满足微晶玻璃制备的基本要求。SEM+EDS分析表明,炉渣主要由线性硅灰石构成,黏度较大,有未来得及凝聚分离的金属铜和冰铜微粒存在于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精矿 熔渣结构 黏度 活化能 电荷补偿剂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湖相白云岩地质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林春明 王兵杰 +4 位作者 张霞 张妮 江凯禧 黄舒雅 蔡明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7-388,共12页
湖相白云岩是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现的一种特殊油气储层类型。根据钻井岩心、古生物、薄片、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分析,确定了该套白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及矿物特征,并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白云岩的形成环境进行... 湖相白云岩是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现的一种特殊油气储层类型。根据钻井岩心、古生物、薄片、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分析,确定了该套白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及矿物特征,并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白云岩的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北塘凹陷白云岩常与泥岩和方沸石岩呈互层状产出,其次为均匀块状;矿物成分主要有白云石、方沸石、粘土矿物等。通过X射线衍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白云岩形成时的古盐度、古温度、水深、氧化还原条件等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白云岩沉积于高盐度、较高水体温度和较高PH值的半咸水湖湾还原环境。海水的侵入使湖水的含盐度增大,提供了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促进了白云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沙河街组 湖相白云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妮 武毅 +6 位作者 张霞 黄舒雅 李铁军 张新培 林春明 江凯禧 夏长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7-535,共19页
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简称沙三段,Es3)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类型、恢复该区的古环境并对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和讨论,从而确定最终物源。结果显示,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以大陆上... 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简称沙三段,Es3)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类型、恢复该区的古环境并对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和讨论,从而确定最终物源。结果显示,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以大陆上地壳的长英质火山岩和太古宙的古老岩石为主,并受到来自幔源的大陆岛弧中基性岩浆影响。A-CN-K、SiO_(2)-Al_(2)O_(3)、Th-Th/U判别图显示源区的化学风化程度较弱。本文根据聚类分析选取出Sr/Cu、Sr/Ba、V/(V+Ni)值等10种元素组合,并根据其纵向分布特征对研究区的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果显示,Es_(3)^(4)Ⅱ至Es_(3)^(3)Ⅲ沉积时期,大民屯凹陷的古气候以干热为主并整体呈增强趋势,该区古湖泊的水体盐度低,以弱还原环境为主。研究表明,古气候是控制沙三段元素分配的主因,这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较为封闭的构造环境有关。稀土元素参数和主微量元素判别图表明,大民屯凹陷同时具有大陆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本文认为,研究区复杂的物源和构造背景与晚侏罗世—晚始新世阶段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大背景有关。大民屯凹陷沙三段沉积岩主要来自太古宇变质岩基底中的混合花岗岩和混合片麻岩,以及中生代多期次构造运动过程中生成的中酸性火成岩,同时受中生代晚期的幔源物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大民屯凹陷 物源 地球化学 沙三段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生物扰动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凯禧 李晓光 +7 位作者 李铁军 黄舒雅 张妮 赵雪培 夏长发 张新培 樊佐春 林春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1-324,共14页
为探究陆相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生物扰动特征,以辽河拗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对生物遗迹化石进行了鉴定,统计了垂向剖面上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的分布特征。依据主微量元素参数反映的... 为探究陆相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生物扰动特征,以辽河拗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对生物遗迹化石进行了鉴定,统计了垂向剖面上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的分布特征。依据主微量元素参数反映的沉积条件,探讨了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与沉积环境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沈检5井S34Ⅱ和S34Ⅰ油层组发育生物扰动构造,生物遗迹化石以古藻迹(Palaeophycus)和漫游迹(Planolites)占优势为特征。生物扰动构造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沉积物中,扰动层厚度在5~51 cm,扰动指数以3~5级为主。主微量元素参数分析表明S34Ⅱ和S34Ⅰ油层组沉积期的古气候、古生产力、古盐度和古水深条件相近,即为相对温湿的古气候、低古生产力、淡水—微咸水盐度条件和浅水沉积环境。沉积环境变化幅度小是造成S34Ⅱ油层组与S34Ⅰ油层组发育的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研究还难以明确单个油层组内生物扰动层厚度和扰动指数变化的主控因素。该项研究加深了对陆相浅水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遗迹化石组成和生物扰动指数变化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拗陷 大民屯凹陷 古近系沙河街组 浅水扇三角洲 遗迹化石 生物扰动
下载PDF
QRS波时限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查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开晰 曾培灿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查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8例,按照患者心功能分级分为A(38例)、B(31例)、C(29例)3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D组;测定各组BNP、LVEF、QRS波时限...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查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8例,按照患者心功能分级分为A(38例)、B(31例)、C(29例)3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D组;测定各组BNP、LVEF、QRS波时限、Hcy水平。结果:A、B、C 3组BNP、QRS波时限、Hcy水平明显高于D组,LVEF明显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A、B、C 3组BNP、Hcy、QRS波时限逐渐升高,LVEF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血浆Hcy水平与BNP、QRS波时限呈正相关(r=0.573,0.661,P<0.05),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r=-0.732,P<0.05);QRS波时限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0.559,P<0.05),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r=-0.691,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早期评价心功能状况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QRS波时限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The controls on the composition of biodegraded oils in the Liuhua11-1 Oilfield,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South China Sea
12
作者 jiang kaixi He Wenxiang +3 位作者 Xiang Nian Peng Li Han Changchun Guo Qingzhe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1)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ed oils in three oil columns from the Liuhua11-1 Oilfield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of Liuhu... (1)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ed oils in three oil columns from the Liuhua11-1 Oilfield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of Liuhua 11-1 Oilfield is generated from a single source rock, and belongs to maturate oil and their maturities have little difference.(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gas chromatography,bulk composition, concentrations of biomarkers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indicate that all samples studied were biodegraded, and the maximal level of biodegradation is less than PM level 6.(3) Bulk composition and the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presented excellent gradient variations in the oil columns, and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rates occurred at or near the oil–water contact(OWC). The key biomarkers of steranes and terpanes and maturity parameter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were not affected by degrada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y are stable in slight to moderately biodegraded oils. Across the oilfield, the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of LH11-1-3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H11-1-1A and LH 11-1-4 in general.(4) We infer that the strong hydrodynamic conditions(tectonic control) and high reservoir temperatures(50–65 °C) are the primary controllers of the degree of oil biodegradation in the Liuhua 11-1 Oilfield and the la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ay also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The bulk composition and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with excellent gradient variations in the oil columns were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its in situ place to OWC. The highest supply of nutrient at the OWC results in high abundance of microorganisms and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rate. And the lateral variation in level of biodegradation across the oil reservoir may be mainly control by the salinity of bottom water, the supply of nutrient and the energy of the bottom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生物降解油 主控制器 珠江流域 南中国海 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法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海岸泥质风暴沉积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13
作者 江凯禧 苏明 +5 位作者 林春明 刘佳威 雷亚平 王策 陈慧 马文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91,共13页
从前寒武纪至今,各年代地层中普遍存在风暴沉积物,它们记录了地史时期曾经发生的极端气象事件。古风暴沉积物研究被认为能在预测未来极端气象事件演变趋势方面提供关键的长时间尺度信息,而准确识别风暴沉积物是这项研究的重要基础。在... 从前寒武纪至今,各年代地层中普遍存在风暴沉积物,它们记录了地史时期曾经发生的极端气象事件。古风暴沉积物研究被认为能在预测未来极端气象事件演变趋势方面提供关键的长时间尺度信息,而准确识别风暴沉积物是这项研究的重要基础。在先前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相对容易识别的砂质风暴沉积物、碳酸盐(钙质)风暴沉积物、风暴砾石与巨砾以及风暴贝壳层,而对较难识别的泥质风暴沉积物缺乏深入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海岸泥质风暴沉积物的判识方法和指标、沉积过程以及古风暴历史重建等方面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这对于完善对风暴沉积记录类型的认识以及进行高分辨率的古风暴活动历史重建十分重要。为此,着重回顾了近年来有关海岸泥质风暴沉积物判识方法体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综合运用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敏感指标是准确识别泥质风暴沉积物的关键,但仍需深入探究泥质风暴沉积物地球化学判识指标与风暴沉积动力过程的响应机理,建议优先关注不同沉积环境泥质风暴沉积物的系统性对比研究、野外原位观测及室内沉积模拟,并强化跨学科交叉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事件 风暴沉积物 泥质风暴沉积物 古风暴历史重建
原文传递
气滑半连铸6061铝合金铸锭热裂产生原因分析
14
作者 王依山 何生平 +6 位作者 王昕平 叶强 李永富 张卓 姜凯曦 单长智 郝海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0-1065,共6页
采用气滑半连铸方法制备了φ254 mm的6061铝合金圆铸锭。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铸锭的合金成分、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等,并结合相图计算,分析了铸锭中心热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较高的Si含量使得铸锭中心... 采用气滑半连铸方法制备了φ254 mm的6061铝合金圆铸锭。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铸锭的合金成分、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等,并结合相图计算,分析了铸锭中心热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较高的Si含量使得铸锭中心晶粒粗大的同时聚集大量针状β-Al_(5)FeSi相,这会降低铸锭中心区域伸长率并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引起铸锭中心热裂。综上分析,建议在该规格6061铸锭气滑半连铸时,控制过剩的Si含量,以减少铸锭热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气滑半连铸 热裂 过剩S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