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中通道深厚砂层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工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孔令磊 司锡宁 王德亮 《中国港湾建设》 2023年第3期82-86,共5页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采用插入式钢圆筒及弧形钢板副格围闭的方案快速形成岛体结构。岛内陆域形成采用深井降水联合回填砂大超载比堆载预压进行岛内软基处理。地基处理后,在岛内进行明挖现浇隧道施工。由于人工岛所在海域钢圆筒底部多为粗...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采用插入式钢圆筒及弧形钢板副格围闭的方案快速形成岛体结构。岛内陆域形成采用深井降水联合回填砂大超载比堆载预压进行岛内软基处理。地基处理后,在岛内进行明挖现浇隧道施工。由于人工岛所在海域钢圆筒底部多为粗砂、砾砂、砂砾状强风化岩、碎块状强风化岩,与海水联通,具有较高的渗透性。为满足西人工岛基坑内的渗流稳定和突涌稳定要求,达到止水的效果,采用在钢圆筒及副格内侧设置3排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阻断钢圆筒围护结构岛内外的渗流路径。对外海深厚回填砂层高压旋喷止水帷幕施工工艺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工艺试验论证,确定最优施工参数并优化调整施工工艺,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砂层 渗透性高 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 工艺试验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蒙药忠伦-5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付旭阳 高丽 +4 位作者 吕宏 侯秋丽 陈金双 孔令雷 石瑞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4,共8页
目的为探讨蒙药忠伦-5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多种数据库获得蒙药忠伦-5单味药的成分及靶点信息,对这些靶点进行筛选,得到成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的靶点,并对靶点进行分析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 目的为探讨蒙药忠伦-5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多种数据库获得蒙药忠伦-5单味药的成分及靶点信息,对这些靶点进行筛选,得到成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的靶点,并对靶点进行分析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结果筛选得到蒙药忠伦-5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靶点90个,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蒙药忠伦-5参与126个生物过程,调节RAS、PPAR、自噬、JAK-STAT、肿瘤坏死因子等43条与类风湿关节炎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确定了忠伦-5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靶点有MAPK9、MAPK8、Akt1、MAPK14、STAT1、STAT3和Bcl-2。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了蒙药忠伦-5的治疗靶点,也反映出其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后续研究开发工作提供了理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忠伦-5 类风湿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有效成分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高血糖诱发卒中后出血转化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楠楠 魏广义 +2 位作者 王淑美 孔令雷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62-872,共11页
高血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出血转化(HT)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引起高血糖的原因复杂,与患者自身疾病(如糖尿病)、卒中前摄入高糖物质以及卒中后应激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高血糖促进卒中后HT的发生涉及能量代... 高血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出血转化(HT)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引起高血糖的原因复杂,与患者自身疾病(如糖尿病)、卒中前摄入高糖物质以及卒中后应激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高血糖促进卒中后HT的发生涉及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功能异常、血管损伤、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也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去乙酰化酶1、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高迁移率族蛋白1/Toll样受体4/NF-κB、凋亡诱导因子/胱天蛋白酶3等多个通路和靶点相关。本文就近年来高血糖诱发卒后HT的发生机制、作用靶点和治疗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HT的防治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出血转化 高血糖 血脑屏障
下载PDF
匹诺塞林对高血糖诱导的大鼠卒中后出血转化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孔令雷 陈燕霞 +4 位作者 刘楠楠 马国栋 杨海光 石瑞丽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8-195,共8页
目的研究匹诺塞林(pinocembrin)对高血糖诱导的大鼠卒中后出血转化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堵塞(MCAO)模型组、高糖+MCAO模型组、高糖+匹诺塞林+MCAO组。MCAO模型采用线栓法造模,缺血1.5 h;高糖+MCAO模型组于造模前30 ... 目的研究匹诺塞林(pinocembrin)对高血糖诱导的大鼠卒中后出血转化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堵塞(MCAO)模型组、高糖+MCAO模型组、高糖+匹诺塞林+MCAO组。MCAO模型采用线栓法造模,缺血1.5 h;高糖+MCAO模型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50%葡萄糖;高糖+匹诺塞林+MCAO组于再灌前5 min尾静脉注射匹诺塞林10 mg·kg-1。葡萄糖注射前、后30 min及MCAO术后1,2和3 h用血糖仪检测血糖。缺血24 h后,采用改良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进行神经学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血红蛋白含量,伊文斯蓝渗漏实验观察对血脑屏障的影响,通过脑病理切片观察脑组织出血情况。全部实验结束后统计脑组织出血发生率和大鼠死亡率。结果MCAO模型组各时间点血糖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高糖+MCAO模型组,提前30 min腹腔注射50%葡萄糖能使血糖水平从注射前4.0升至20.9 mmol·L-1,且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MCAO模型组(P<0.01);匹诺塞林对高糖+MCAO模型大鼠血糖水平无影响。MCAO模型组和高糖+MCAO模型组的神经学评分(分别为9.4±1.5和10.0±0.6)无显著性差异;匹诺塞林使高糖+MCAO模型大鼠神经学评分降至7.4±1.1(P<0.01)。MCAO模型组脑梗体积为(23.3±11.3)%,高糖+MCAO模型组脑梗体积增加至(36.9±8.2)%(P<0.05),匹诺塞林使脑梗体积降至(26.9±5.8)%(P<0.05)。与MCAO模型组相比,高糖+MCAO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血红蛋白含量和伊文斯蓝含量分别由(195.5±30.1)mg·L-1和(74.6±46.8)μg·g-1组织增加至(472.0±166.9)mg·L-1(P<0.01)和(132.9±49.6)μg·g-1组织(P<0.05);匹诺塞林可显著减轻高糖+MCAO模型大鼠出血损伤,使血红蛋白含量和伊文斯蓝含量降至(299.8±47.7)mg·L-1(P<0.01)和(70.4±39.2)μg·g-1组织(P<0.05)。MCAO模型组脑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2%和16.7%,高糖+MCAO模型组显著增加,分别为95.4%和57.3%;给予匹诺塞林后分别降至59.1%和18.9%。结论匹诺塞林能减轻高血糖诱导的出血转化,降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抗出血转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出血转化 血脑屏障 高血糖 匹诺塞林
下载PDF
Chemokines play complex roles in cerebral ischemia 被引量:10
5
作者 CHEN Chen CHU Shi-feng +4 位作者 LIU Dan-dan ZHANG Zhao kong ling-lei ZHOU Xin CHEN Nai-ho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2-673,共2页
Ischemic stroke(IS) is a disease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blood and oxygen in focal or complete brain,followed by inflammation cascade and other pathological reactions,which finally lead to irreversible damage to the c... Ischemic stroke(IS) is a disease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blood and oxygen in focal or complete brain,followed by inflammation cascade and other pathological reactions,which finally lead to irreversible damage to the cerebrum.For the inflammation is a key progress at the initiation of ischemia and poststroke,and chemokines work as vital cytokines in inflammation,we focus the roles of chemokines in IS.Studies have shown cerebral ischemia is associated with marked induction of both CXC and CC chemokines which resulting in extensive leukocyte infiltration in the ischemic brain,an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may increase cerebral edema inducing injury in the ischemic area.In addition,chemokines also shows other functions such as promote neuroblast migration,hematogenous cell recruitment and functional brain repair.Thus,a similar chemokine ligand/chemokine receptor pair can mediate both beneficial and detrimental effects depending on the window of observation and pathophysiological conditions.This manuscript reviews the studies about chemokine-mediated effects i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teractions in injury and repair of ischemic tissues.We also refer drug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hemokin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using chemokines as diagnostic or prognostic biomarkers in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KINE CEREBRAL ISCHEMIA ISCHEMIC stroke
下载PDF
丹酚酸A对氧糖剥夺诱导损伤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森 刘成娣 +3 位作者 孔德文 蒋楠 孔令雷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1-169,共9页
目的 探讨丹酚酸A(SAA)对血管内皮细胞低氧损伤后体外血管新生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氧糖剥夺(OGD)的方法构建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缺氧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OGD2,4,6,8和10 h细胞存活率,确定OGD时间。HBMEC分为细胞对照组... 目的 探讨丹酚酸A(SAA)对血管内皮细胞低氧损伤后体外血管新生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氧糖剥夺(OGD)的方法构建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缺氧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OGD2,4,6,8和10 h细胞存活率,确定OGD时间。HBMEC分为细胞对照组、OGD组、OGD+SAA 0.3,1.0和3.0μmol·L^(-1)组及OGD+依达拉奉10μmol·L^(-1)组,OGD 6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观察OGD 2~10 h管腔形成;OGD 6 h后,检测管腔节点数、网眼数、分支数以及管腔长度;Ed 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距离。HBMEC分为细胞对照组、OGD组、OGD+SAA 3.0μmol·L^(-1)组和OGD+依达拉奉10μmol·L^(-1)组,OGD 6 h后,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受体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OGD 6 h细胞存活率为(56±6)%,确定为后续OGD时间。与细胞对照组相比,OGD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形成管腔的节点数、网眼数、分支数以及管腔长度均显著减少(P<0.01,P<0.05),EdU阳性细胞比例和细胞迁移距离也明显下降(P<0.01)。与OGD组相比,OGD+SAA 3.0μmol·L^(-1)组和OGD+依达拉奉1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形成管腔的节点数、网眼数、分支数以及管腔长度均显著升高(P<0.01,P<0.05),EdU阳性细胞比例和细胞迁移距离也明显增加(P<0.01,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OGD组相比,OGD+SAA 3.0μmol·L^(-1)组HIF-1α,VEGFA和VEGFR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P<0.05),PI3K,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SAA可能通过激活HIF-1α/VEGFA/VEGFR2及其下游信号通路PI3K/Akt/mTOR发挥内皮细胞保护和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下载PDF
Inhibition of chemokine-like factor 1 improves bloodbrain barrier dysfunction in rats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被引量:10
7
作者 kong ling-lei HU Jin-feng +2 位作者 YUAN Yu-he CHEN Nai-hong DU Guan-hua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4-1025,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hemokine-like factor 1(CKLF1),a novel C-C chemokine,on brain-blood barrier(BBB)integrity in ra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model.METHODS Antibodies against CKLF1 was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hemokine-like factor 1(CKLF1),a novel C-C chemokine,on brain-blood barrier(BBB)integrity in ra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model.METHODS Antibodies against CKLF1 was applied to the rightcerebral ventricle immediately after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Brain water content,Evans blue leakage and the expression of aquaporin-4(AQP-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zonula occludens-1(ZO-1)and occludin were measu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 with antiCKLF1 antibody,brain water content and Evans blue leakage in ipsilateral hemisphere were de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t 24 h after reperfusion,but not changed in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Anti-CKLF1 antibody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AQP-4 and MMP-9,and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ZO-1 and Occludin.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KLF1 is involved in BBB disruption after reperfusion.CONCLUSION Inhibition of CKLF1 protects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 by maintaining BBB integrity,possibly via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AQP-4 and MMP-9,and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tight junction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kine-like factor 1 cerebral ischemia brain-blood barrier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钢圆筒及岛内回填砂成岛技术 被引量:9
8
作者 孔令磊 孙竹 +1 位作者 杨润来 马云杰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62-66,76,共6页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钢圆筒及副格围护结构振沉完成后,为确保其整体稳定性,采用定点、接力、分层抛填的方案对钢圆筒及副格内回填砂施工,有效控制了钢圆筒围护结构在回填砂施工期间的结构稳定性,防止了不利工况的出现。人工岛围闭前,采...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钢圆筒及副格围护结构振沉完成后,为确保其整体稳定性,采用定点、接力、分层抛填的方案对钢圆筒及副格内回填砂施工,有效控制了钢圆筒围护结构在回填砂施工期间的结构稳定性,防止了不利工况的出现。人工岛围闭前,采取设置龙口直接抛填以及泵送等方式进行水下回填;人工岛围闭后,采取水上抛填加陆上倒运的方案快速实现了人工岛陆域形成,为外海人工岛快速成岛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圆筒 陆域 变形位移 回填
下载PDF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钢圆筒成岛应用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孔令磊 刘昊槟 王从李 《中国港湾建设》 2022年第1期7-10,56,共5页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采用大直径钢圆筒插入海床围闭岛体的快速成岛工艺。目前,采用钢圆筒快速成岛的案例相对较少,对钢圆筒施工期倾斜及筒体稳定性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化。文中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为例,针对钢圆筒振沉直至人工岛陆域形成各...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采用大直径钢圆筒插入海床围闭岛体的快速成岛工艺。目前,采用钢圆筒快速成岛的案例相对较少,对钢圆筒施工期倾斜及筒体稳定性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化。文中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为例,针对钢圆筒振沉直至人工岛陆域形成各施工工况,就筒体在岛内外荷载综合作用下发生倾斜超限的成因进行分析,得出具体成因与地质条件及施工期筒体内外侧地基加固导致的土侧压力、水压力密切相关,在岛内地基处理及岛壁结构抛石基本完成后的监测结果表明筒体位移及倾斜收敛,安全受控,对后续类似工程深化研究钢圆筒围护结构施工期稳定性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中通道 钢圆筒成岛 位移超限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外海深基坑管涌封堵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令磊 杨润来 +1 位作者 刘昊槟 张小燕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67-70,共4页
针对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外海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因预埋孔隙水压力监测仪器穿透承压水层形成的基坑管涌,采取高压旋喷桩加固、重晶石粉注浆、双液注浆及模袋注浆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管涌点进行封堵处理,解决了管涌点初期渗水止漏以及管... 针对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外海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因预埋孔隙水压力监测仪器穿透承压水层形成的基坑管涌,采取高压旋喷桩加固、重晶石粉注浆、双液注浆及模袋注浆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管涌点进行封堵处理,解决了管涌点初期渗水止漏以及管涌形成显著涌水路径时期的封堵难题。特别是采用模袋注浆方案,在管涌点无塌孔风险的前提下,沿管涌路径伸入承压水层底部注浆膨胀,实现快速止水的封堵技术,巧妙地解决了高水头差情况下管涌封堵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海 深基坑 管涌 封堵 模袋注浆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清水混凝土施工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令磊 杨润来 江宪权 《中国港湾建设》 2016年第7期29-32,共4页
为提升整体景观效果,港珠澳大桥岛上段隧道敞开段墙身、挡浪墙及岛上房建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由于清水混凝土在国内应用不多,缺乏施工经验,为确保施工品质及工程目标实现,针对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影响观感的各环节,在现场开展系统的... 为提升整体景观效果,港珠澳大桥岛上段隧道敞开段墙身、挡浪墙及岛上房建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由于清水混凝土在国内应用不多,缺乏施工经验,为确保施工品质及工程目标实现,针对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影响观感的各环节,在现场开展系统的足尺模型试验。通过系统试验,掌握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并形成量化指标,以指导现场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清水混凝土 足尺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系统的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预测模型的消栓通络方抗脑卒中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一夫 孔令雷 +5 位作者 贾皓 张宝月 王喆 许律捷 刘艾林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6-264,共9页
消栓通络方临床上主治脑血栓引起的精神呆滞、言语迟涩等症状,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搜集消栓通络方中的化学成分和治疗脑卒中相关靶点,获得1251个化学成分和10个脑卒中相关靶点,采用朴素贝叶斯和递归分割等机器学习... 消栓通络方临床上主治脑血栓引起的精神呆滞、言语迟涩等症状,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搜集消栓通络方中的化学成分和治疗脑卒中相关靶点,获得1251个化学成分和10个脑卒中相关靶点,采用朴素贝叶斯和递归分割等机器学习算法,基于分子指纹和分子描述符,结合分子对接方法,构建了脑卒中10个相关靶点的18个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预测模型。应用这些模型预测了消栓通络方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发现了153个潜在活性化学成分,其中22个可以与2个以上脑卒中药物靶点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构建专业软件,构建了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并通过Gene-Ontology(GO)富集分析,确证了靶点重要的生物过程,如凝血(blood coagulation)、血管生成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 of angiogenesis)和离子转运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 of ion transport)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靶点-通路网络。本研究利用机器学习、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数据挖掘及网络构建等技术方法,探索并部分揭示了消栓通络方抗脑卒中的活性物质基础及其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作用机制,为消栓通络方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栓通络方 脑卒中 药物靶点 机器学习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脑缺血后神经修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冉 申艳佳 +4 位作者 陈渺 张雯 孔令雷 李莉 杜冠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576-2579,共4页
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且发病率逐年增高。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脑缺血后的神经修复与神经血管的可塑性密切相关,可以促进脑缺血损伤区域... 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且发病率逐年增高。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脑缺血后的神经修复与神经血管的可塑性密切相关,可以促进脑缺血损伤区域神经血管的再生和修复。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由骨髓或其他组织分离出来的成体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组织细胞并具有自我复制、免疫原性低、易于分离等特点。研究发现脑缺血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运用可以促进血管新生和神经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加强脑损伤后的神经修复。本文介绍了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修复相关概念,并对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脑缺血后的神经修复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 神经修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生成 神经血管单元
原文传递
匹诺塞林在t-PA溶栓所致出血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燕霞 孔令雷 +2 位作者 王海港 石瑞丽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8-453,共6页
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在溶栓治疗后,显著增加卒中的致残率及死亡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是被美国FDA批准的唯一用于脑卒中的溶栓药物,... 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在溶栓治疗后,显著增加卒中的致残率及死亡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是被美国FDA批准的唯一用于脑卒中的溶栓药物,由于治疗时间窗窄和易引发出血转化,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HT的病理机制和治疗靶点尚不清楚,临床无有效防治药物。匹诺塞林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脑卒中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目前已经作为I类抗脑缺血新药进入II期临床试验。匹诺塞林对脑卒中后HT的发生尚未有研究,因此,本研究考察了匹诺塞林对t-PA溶栓治疗所致出血转化的作用。大鼠缺血6 h后,尾静脉静滴t-PA诱导出血,匹诺塞林(5、10和20mg·kg^(-1))于t-PA前5 min尾静脉注射,缺血24 h后检测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及血红蛋白含量, Evans blue渗漏实验评价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完整性。动物实验遵循北京协和医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规定。结果显示,缺血6 h后给予t-PA显著加重脑损伤,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分别达到39%和83.4%,促进HT的发生。预先给予匹诺塞林能够使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分别降至28.5%和80.3%,改善神经功能。此外,联合应用匹诺塞林能使脑组织血红蛋白含量及Evans blue含量分别降低50%和40%,表明匹诺塞林可以保护BBB完整性且降低HT的发生。其中, 10mg·kg^(-1)剂量最佳。这些结果表明,匹诺塞林和t-PA联用能对抗脑缺血,抑制HT的发生。因此,匹诺塞林可能是治疗t-PA溶栓所致HT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转化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匹诺塞林 血脑屏障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脑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孔令雷 马寅仲 +2 位作者 李莉 陈燕霞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67-1476,共10页
出血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是急性脑卒中及其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溶栓后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使用t-PA溶栓可以使HT的发生率增加10倍,死亡率达60%。较窄的... 出血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是急性脑卒中及其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溶栓后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使用t-PA溶栓可以使HT的发生率增加10倍,死亡率达60%。较窄的治疗时间窗及较高的HT发生率限制了t-PA的临床应用,只有约3.4%~5.2%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接受t-PA治疗。由于HT发生机制和治疗靶点不明,临床尚无有效防治药物。HT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丧失和神经血管稳态的破坏,涉及多种分子信号通路。在动物及临床研究中已经发现一些药物与t-PA联用能够降低HT的发生,增加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本文就近年来溶栓引起HT的发生机制、靶点和治疗药物进行综述,为HT的基础研究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出血转化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脑屏障
原文传递
丹酚酸A与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海港 孔令雷 +5 位作者 王睿 陈燕霞 杨时伦 赵晓悦 周启蒙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1-307,共7页
阿司匹林(aspirin, ASP)和丹酚酸A (salvianolic acid A, SAA)均为抗血小板、抑制血栓形成的化合物,为了探讨二者的作用特点,本研究考察了丹酚酸A和阿司匹林在大鼠体内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在血栓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中,考察丹酚酸A和... 阿司匹林(aspirin, ASP)和丹酚酸A (salvianolic acid A, SAA)均为抗血小板、抑制血栓形成的化合物,为了探讨二者的作用特点,本研究考察了丹酚酸A和阿司匹林在大鼠体内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在血栓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中,考察丹酚酸A和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脑缺血作用,比较丹酚酸A和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特点。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体内外抗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显示,丹酚酸A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和凝血酶(thrombin, TH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在体内实验中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丹酚酸A和阿司匹林对正常凝血系统的作用类似。在脑缺血大鼠模型中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MAR)显示,相比于模型组[MAR_(ADP)=(41.67±4.55)%, MAR_(AA)=(53.22±2.83)%, MARTHR=(73.33±5.04)%],丹酚酸A显著抑制ADP和AA [MAR_(ADP)=(26.13±4.60)%, MAR_(AA)=(35.53±13.73)%]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而阿司匹林对AA [MAR_(AA)=(8.13±2.9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较强;脑缺血模型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为[(43.50±12.69)%]和脑含水量为[(82.25±0.89)%],丹酚酸A (10 mg·kg^(-1))[(10.77±7.80)%和(79.72±0.83)%]均有改善作用(P<0.01),而阿司匹林(100 mg·kg-1)未见明显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与阿司匹林相比,丹酚酸A不仅对血小板聚集具有全面温和的抑制作用,而且对血栓引起的脑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因此,丹酚酸A对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抗血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