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杜仲叶茶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1
作者 张丽华 王子阳 +3 位作者 李顺峰 兰雪怡 赵光远 纵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4-199,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杜仲叶茶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特性,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将杜仲叶制成绿茶、黑茶、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发酵茶和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茶,对其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 为了研究不同杜仲叶茶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特性,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将杜仲叶制成绿茶、黑茶、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发酵茶和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茶,对其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绿茶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其总多糖含量、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76.31 mg/g、1.25 mg/g、78.77 mg/g、75.51 mg/g;其抗氧化能力最佳,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分别为62.85%、36.04%、34.90。总多糖、绿原酸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相关(P<0.05),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极显著相关(P<0.01)。因此,总多酚是杜仲叶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茶 抗氧化 活性成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重磁电震综合解释的三维地质建模——以南陵—宣城矿集区为例
2
作者 郭冬 丁文祥 +3 位作者 兰学毅 陶龙 张媛媛 陆三明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5期139-152,共14页
南陵—宣城矿集区近年来逐步发展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的第八个重要矿集区。由于地表覆盖层较厚,深部地质结构的研究相对薄弱,复杂的断裂系统和隐伏岩体尚未得到系统的三维建模与分析,严重制约了成矿规律的认识和深部找矿工作的推进。... 南陵—宣城矿集区近年来逐步发展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的第八个重要矿集区。由于地表覆盖层较厚,深部地质结构的研究相对薄弱,复杂的断裂系统和隐伏岩体尚未得到系统的三维建模与分析,严重制约了成矿规律的认识和深部找矿工作的推进。为揭示该区深部地质结构,综合利用重力、磁法、电磁法及地震等多源地球物理数据,结合钻孔和岩矿石物性等先验信息,优化隐式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建模方法,通过多源数据的联合反演和综合建模,建立了南陵—宣城矿集区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详细刻画了区域内断裂网络、隐伏岩体及控矿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多重先验信息约束和钻孔信息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显著提升了对深部地质结构及成矿系统的解析能力。研究结果揭示了该区控矿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识别出潜在有利的成矿区段,分析显示,南陵—宣城矿集区内深部岩浆活动与主要构造系统之间具有密切的成矿耦合关系,模型中识别的多个隐伏岩体和控矿地层的接触部位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研究成果可为深部找矿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信息 联合反演 南陵—宣城矿集区 三维地质建模 深部找矿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系统末端三维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以宣城矿集区为例
3
作者 郭冬 兰学毅 陆三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25-226,共2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系统主要分为“玢岩型”铁(硫)矿床和矽卡岩—斑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床两大类。陆内造山期形成的褶皱、冲断层、层间滑脱,以及由它们形成的断裂(裂隙)网络,以及岩体接触带等成为成矿系统“末端”矿质沉淀的“场所”(吕... 长江中下游成矿系统主要分为“玢岩型”铁(硫)矿床和矽卡岩—斑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床两大类。陆内造山期形成的褶皱、冲断层、层间滑脱,以及由它们形成的断裂(裂隙)网络,以及岩体接触带等成为成矿系统“末端”矿质沉淀的“场所”(吕庆田等,2019;罗凡等,2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宣城矿集区
下载PDF
1∶5万重磁勘查在安徽宣城覆盖区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4
4
作者 陶龙 张莎莎 +7 位作者 兰学毅 汤正江 安明 严加永 王云云 郭冬 叶林 洪大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4-905,共12页
安徽省宣城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以第四系覆盖下(红层覆盖、推覆构造下)为主要特点。本文以最新获取的1∶5万高精度重磁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平面解译,获得了区内地质构造、控矿层位、侵入岩体的分布等平... 安徽省宣城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以第四系覆盖下(红层覆盖、推覆构造下)为主要特点。本文以最新获取的1∶5万高精度重磁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平面解译,获得了区内地质构造、控矿层位、侵入岩体的分布等平面属性;以研究区重磁二度半定量反演计算成果为基础,探索建立了全区准三维立体结构,掌握了区内主要控矿断裂、岩浆岩、矿源层等要素的几何空间展布规律及成矿有利部位等重要找矿空间属性;以研究区内已知典型矿床为切入点,总结了其地球物理场特征、成矿条件、控矿要素等成矿因素,探索构建了目标区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划分了成矿远景区,并圈定了重点找矿靶区。朱桥成矿远景区魏墩靶区钻探验证见矿实例表明,通过1∶5万高精度重磁资料的处理与研究,进行位场平面-三维勘查、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构建的方式发挥了地球物理找矿的优势,提高了找矿效果。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中国东部覆盖区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和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勘查 覆盖区 三维勘查 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重磁场特征与找矿启示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安国 周涛发 +3 位作者 刘东甲 杜建国 兰学毅 郭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9-892,共14页
宣城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段的安徽省南陵-宣城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一轮找矿工作的重点勘查区。为查明成矿深部背景,发掘成矿潜力,亟待了解深部结构特征。本文使用地面测量1∶25000重力和1∶10000磁力数据,通过重磁场分... 宣城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段的安徽省南陵-宣城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一轮找矿工作的重点勘查区。为查明成矿深部背景,发掘成矿潜力,亟待了解深部结构特征。本文使用地面测量1∶25000重力和1∶10000磁力数据,通过重磁场分离和密度、磁化强度三维反演,结合岩矿石的密度、磁化率等物性测量结果,以及区域地质和矿床资料,以期揭示深部构造及与成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河庄背斜、陈家湾向斜、马山埠背斜和昆山向斜等褶皱构造横向上剩余密度正负差异显著呈相间分布的深部特征,垂向上褶皱构造的最大深度约为2 km;在褶皱构造下方分布北西浅、往南东逐渐加深的低密度、低磁性层,推测可能为研究区内茅山-九连山推覆构造的滑脱面。马山埠背斜轴部花岗闪长斑岩附近的重高磁高组合异常是铜山-荞麦山矽卡岩型矿床的找矿线索,然而成矿岩体规模较小,深部磁化强度弱,马山埠背斜附近深部找矿潜力有限。茶亭矿区呈重高磁高组合异常特征,同时成矿的石英闪长玢岩岩体与围岩灰岩、上覆火山岩磁性差异明显,这些特征是重要的找矿线索。文章研究结果证实,茶亭下方-400^-1900 m磁化强度正异常区域对应茶亭铜金矿床,这为在研究区其他地点深部进一步寻找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铜金矿床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重磁场分离 重磁三维反演 深部找矿 宣城矿集区
下载PDF
大比例尺重力调查与成矿预测:以江西朱溪钨矿外围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信 兰学毅 +2 位作者 严加永 葛诚 周月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5-1004,共20页
江西塔前-赋春成矿带近年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钨矿—朱溪钨铜矿。该矿床发育在富含钨铜元素的新元古代泥砂质岩基底之上,产在燕山期花岗岩与石炭纪-二叠纪灰岩接触带,阐明其覆盖区花岗岩与石炭纪-二叠纪灰岩的三维空间分布结构,是寻找该... 江西塔前-赋春成矿带近年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钨矿—朱溪钨铜矿。该矿床发育在富含钨铜元素的新元古代泥砂质岩基底之上,产在燕山期花岗岩与石炭纪-二叠纪灰岩接触带,阐明其覆盖区花岗岩与石炭纪-二叠纪灰岩的三维空间分布结构,是寻找该类矿床的关键问题。塔前-赋春成矿带控矿地层、花岗岩仅有微弱磁性,但是密度差异明显,这为本区开展重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本文利用最新的1∶5万重力调查成果,结合航磁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使用重磁三维反演建模技术建立本区三维地质模型,取得了以下成果:(1)对区内控矿地层进行立体识别划分,推断了塔前-朱溪、双田-大游山和临港-乐河镇石炭-二叠系条带深部延展形态,推断红梅岭-排前村和刘家滩-珍珠山深部存在两条隐伏石炭-二叠系条带;(2)发现本区岩体具有环形重力低夹局部重力高的异常特征,结合磁法区分岩浆岩岩性,圈定了本区隐伏岩体;(3)根据朱溪钨铜多金属矿物化探异常特征,圈定了两类深部成矿有利靶区:一类位于地表出露石炭纪-二叠纪灰岩沿断裂延伸与隐伏岩体接触带;另一类位于推断的隐伏石炭纪-二叠纪灰岩与隐伏岩体接触带;(4)塔前-赋春成矿带重力工作较少,通过分析本次重力调查成果,发现在地形复杂、具有明显密度差异的推覆构造发育地区开展1∶5万重力调查可取得较好的勘查成果。重力调查工作成本低,工作周期短,在圈定的成矿有利靶区内开展大比例尺综合物化探异常查证和矿产调查工作,能有效提高矿产勘查效率;在地形、构造复杂地区推广应用1∶5万重力调查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对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调查 塔前-赋春成矿带 成矿预测 朱溪钨矿 江西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岩浆-成矿系统深部背景和过程的电性结构约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昆 吕庆田 +4 位作者 满祖辉 兰学毅 郭东 陶龙 赵金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3-583,共11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属“仓库”,然而,关于矿体密集分布成因的深部背景研究仍存较多争议,前人相继提出了碰撞变形、俯冲变形、构造机制转换等多种解释模型。本文基于成矿系统概念和前人对成矿系统各组成要素的研究成果,...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属“仓库”,然而,关于矿体密集分布成因的深部背景研究仍存较多争议,前人相继提出了碰撞变形、俯冲变形、构造机制转换等多种解释模型。本文基于成矿系统概念和前人对成矿系统各组成要素的研究成果,分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宁芜、庐枞、南陵-宣城和安庆-贵池矿集区的深部电性结构,并发现成矿带地壳深部普遍存在的相对统一的高导结构。探测结果显示:(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下地壳高导层指示着曾经发生的部分熔融以及壳幔物质混染的空间;(2)成矿带的浅部垂向高导异常是控矿通道的反映,并与深部高导层相连。电性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是研究区铁铜成矿系统的共性特征之一。基于电性结构和以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下地壳与上地幔混染的熔融物质不仅为区域广泛分布的中酸性岩浆岩提供了岩浆热液,同时“扮演”着铁铜成矿系统中的深部金属物源要素的角色,而与源区相连的通道在应力转换过程中控制着浅部成岩-成矿作用。基于通道宽度估算的应力体制转换过程的发育时间约为10Myr,期间控制着铜铁成矿系统的两个主要阶段。对于铜成矿系统,应力转换初期含铜热液迁移路径较长,混染了更多的地壳物质;而后期的铁成矿系统中含铁热液的上升通道较宽,二次壳幔混染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成矿系统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地壳部分熔融 深部背景和过程 物质迁移
下载PDF
一种时空阵列电磁数据处理模型
8
作者 周聪 汤井田 +2 位作者 原源 兰学毅 郭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44-3453,共10页
为解决常规电磁数据处理方法输入端相关噪声难以压制的瓶颈问题以及输出端单站处理难以满足阵列观测数据处理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阵列电磁数据处理新模型。在输入端,假设天然电磁场、人工电磁场及不可控人文电磁场同时入射地球表面,组... 为解决常规电磁数据处理方法输入端相关噪声难以压制的瓶颈问题以及输出端单站处理难以满足阵列观测数据处理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阵列电磁数据处理新模型。在输入端,假设天然电磁场、人工电磁场及不可控人文电磁场同时入射地球表面,组成系统的输入,且随时间变化,构成空间阵列场源在不同时刻对系统的输入时空阵列。在输出端布设多个空间测站,在多个时窗内同步观测地球对所有输入激励的总响应,构成空间阵列测道在不同时窗内对系统的输出时空阵列。基于电磁勘探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推导输出和输入的数学关系,获得包含系统响应的多元二次时空阵列方程组。探讨该方程组在不同条件下的求解方案,提出从系统响应中提取目标地电参数的策略。最后,利用实际案例论证本文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为实现输入端的信噪分离、输出端的多站多道数据综合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为复杂场源环境下的三维阵列电磁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勘探 大地电磁法 人工源电磁法 阵列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基于重磁联合反演的麻姑山地区深部地质结构解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叶睿 李晓晖 +8 位作者 袁峰 丁文祥 张明明 陆三明 李建设 周宇章 兰学毅 郭冬 陶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6-892,共17页
近年来,随着茶亭铜金矿床等多处新矿床被相继发现,南陵—宣城地区有望成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新矿集区。其南部的麻姑山地区发育有麻姑山铜矿床,但由于本区第四系地层覆盖面积大、地质勘探程度浅,其深部地质结构尚不清晰,影响了本区隐... 近年来,随着茶亭铜金矿床等多处新矿床被相继发现,南陵—宣城地区有望成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新矿集区。其南部的麻姑山地区发育有麻姑山铜矿床,但由于本区第四系地层覆盖面积大、地质勘探程度浅,其深部地质结构尚不清晰,影响了本区隐伏矿床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基于地球物理重、磁数据,以已知地质填图和勘探数据为约束,对麻姑山地区深部地质结构进行了2.5D联合反演和深入解析;同时,结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和三维地球物理正演方法对解译结果进行了修正和厘定。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和三维地球物理正演方法可为2.5D重磁联合反演结果提供修正依据和手段;解析结果能够较好的阐明麻姑山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结合找矿预测条件,能够圈定隐伏找矿预测靶区,可进一步为找矿工作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反演 地质结构解析 三维地质建模 麻姑山
下载PDF
地质-地球物理精细建模技术在庐枞下含山铁矿深部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云云 兰学毅 +6 位作者 郭冬 陶龙 马冬 丁文祥 张莎莎 叶林 李勇 《华东地质》 2021年第3期293-301,共9页
为查明深部闪长岩及膏盐层与庐枞盆地内玢岩型铁矿的关系,指导盆地南西缘许家咀下含山地区的找矿工作,该文利用最新测量的重力、磁测数据,结合地表地质和钻探等先验信息,采用2.5D重磁联合反演方法建立地质地球物理精细模型,发现二长闪... 为查明深部闪长岩及膏盐层与庐枞盆地内玢岩型铁矿的关系,指导盆地南西缘许家咀下含山地区的找矿工作,该文利用最新测量的重力、磁测数据,结合地表地质和钻探等先验信息,采用2.5D重磁联合反演方法建立地质地球物理精细模型,发现二长闪长岩侵入深度为-1200 m,岩体与中三叠统月山组接触部位发育带状膏盐层和磁铁矿化互层,类似于龙桥式矿化,表明庐枞盆地内铁矿化与闪长岩、膏盐层密切相关。该文圈定了许家咀地区下含山隆起部位两处有利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证明了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建模方法是指导找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庐枞盆地南西缘 下含山 深部地质结构 2.5D重磁联合反演
下载PDF
A 3D Geological Model Constrained by Gravity and Magnetic Inversion and its Explor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World-class Zhuxi Tungsten Deposit, South China 被引量:5
11
作者 YAN Jiayong LÜ Qingtian +8 位作者 QI Guang FU Guangming ZHANG Kun lan xueyi GUO Xin WEI Jin LUO Fan WANG Hao WANG X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940-1959,共20页
The Zhuxi tungsten deposit in Jiangxi Province,South China,contains a total W reserve of about 2.86 Mt at an average grade of 0.54 wt%WO3,representing the largest W deposit in the world.Numerous studies on the metallo... The Zhuxi tungsten deposit in Jiangxi Province,South China,contains a total W reserve of about 2.86 Mt at an average grade of 0.54 wt%WO3,representing the largest W deposit in the world.Numerous studies on the metallogeny of the deposit have included its timing,the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and sedimentary host rock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mineral exploration.However,the deep nappe structural style of Taqian-Fuchun metallogenic belt that hosts the W deposit,and the spatial shape and scale of deeply concealed intrusions and their sedimentary host rocks are still poorly defined,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discovery of new deposits at depth and in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W deposit.Modern 3 D geological modeling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exploration of concealed orebodies,especially in brownfield environments.There are obvious density contrast and weak magnetic contrast in the ore-controlling strata and granite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deposit,which lays a physical foundation for solving the 3 D spatial problems of the ore-controlling geological body in the deep part of the study area through gravity and magnetic modeling.Gravity data(1:50000)and aeromagnetic data(1:50000)from the latest geophysical surveys of 2016-2018 have been used,firstly,to carry out a potential field separation to obtain residual anomalies for gravity and magnetic interactive inversion.Then,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lithology,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surface geology and borehole data,human-computer interactive gravity and magnetic inversion for 18 cross-sections were completed.Finally,the 3 D geological model of the Zhuxi tungsten deposit and its periphery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rough these 18 sections,and the spatial shape of the intrusions and strata with a depth of 5 km underground were obtained,initially realizing―transparency‖for ore-controlling bodies.According the analysis of the geophysical,geochemical,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huxi tungsten deposit,we discern three principles for prospecting and prediction in the research area,and propose five new exploration targets in its periph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geological modelling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interactive inversion tungsten exploration of concealed W mineralization Taqian-Fuchun metallogenic belt Jiangxi province
下载PDF
硅和生物炭互作对空心菜-土壤系统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冬琴 李冰倩 +5 位作者 梁静 蓝雪怡 叶文韵 黄燊飞 吴春杏 李海文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6期99-105,共7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两种复合污染(中度污染土壤S1和重度污染土壤S2)条件下硅(Si)、皇竹草生物炭(BC)单施和复配对空心菜生长和吸收重金属以及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单施Si、BC及其二者复配均可显著促进空心菜的生长,其中...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两种复合污染(中度污染土壤S1和重度污染土壤S2)条件下硅(Si)、皇竹草生物炭(BC)单施和复配对空心菜生长和吸收重金属以及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单施Si、BC及其二者复配均可显著促进空心菜的生长,其中复配组对空心菜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S1和S2土壤中复配组空心菜的株高相较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1.72%和123.08%,根长分别提高了117.66%和165.66%;单施Si、BC及其二者复配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0.48—2.06个单位,其中Si+BC复配组的提高效果最显著;单施Si、BC以及Si+BC复配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以及空心菜体内的各元素含量,其中复配组的降低效果最为显著,对S1和S2中Cd、Pb、Zn、Ni、Cu、Cr有效态含量的降低幅度分别为29.82%、57.72%、64.97%、71.37%、44.63%、82.85%和42.37%、52.18%、69.48%、49.45%、37.98%、62.75%,对S1和S2中空心菜地上部六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降低幅度分别为60.36%、47.07%、74.74%、68.90%、62.14%、34.19%和66.32%、65.48%、51.97%、94.47%、68.59%、72.83%。因此,硅和生物炭互作可以协同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和空心菜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二者互作可用于菜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钝化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菜 生物炭 重金属
下载PDF
Deep Mineralization Background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the Tongling Ore District
13
作者 WAN Qiu DU Jianguo +3 位作者 YANG Bo lan xueyi XIAO Xiao SHI K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893-1908,共16页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ization present,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ling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previous deep research results,in order to discuss the process of dee...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ization present,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ling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previous deep research results,in order to discuss the process of deep mineralization in the Tongling ore district.The structural analysis shows that surface deformation is strong,deep deformation is weak,the surface has mainly experienced brittle deformation,with the possibility of a large number of deep ductile deformations.There is a thrust nappe between the Tongling uplift and the Nanling basin,that is the boundary of the Tongling block,which has resulted in the southwest uplift of the Tongling block.Combined with the deep exploration data,the threedimensional shape of the main rock masses is interpreted,with three-layer structures in the deep magma chamber.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gmatic rock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The movement of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 is dominated by mesoscale seepage in the deep part and'dike'type upwelling in the shallow part.There is a certain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e-forming rock mass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The ore-forming age is dominated by the Yanshanian period.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types an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s,the metallogenic model of'layer coupling'in the Tongling ore district is summarized,with the'one body,two belts and a multilayer metallogenic system'is established,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ep prospecting in the Tongl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model metallogenic model prospecting direction deep mineralization TONGL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